历史题:诸葛亮的统一规划应该这样:不理孙权背后捅一刀,令魏延率十万兵走子午谷,带上刘禅,倾全国之...

作者&投稿:尹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题:放弃子午谷奇谋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错误。即使魏延的奇兵被灭也会对魏国造成惊吓,再加上诸葛亮...~

子午谷奇谋的原本不再赘述,个人认为诸葛没同意魏延最大的可能,就是一旦成功即将面临的是曹刘之间不死不休的决战
潼关位置过于敏感,离魏都洛阳不过数百里,潼关易手对曹魏的威胁远超襄樊之战,
可同样也是因为距离近,曹魏的中央机动兵团可以快速反应,后勤辎重也能快速到位,如潮水一般反击必汹涌而来
挡不住,万事皆休。
挡住了,就准备迎接魏国的第二波第三波,源源不断的往里面投入兵力和物资吧,因为潼关的位置太过重要,曹魏不可能放手的
指望孙吴在长江合肥襄阳一线发动攻势来牵制曹魏,让曹魏主力无法抽身回援?
一旦这种局面出现,孙权做梦都会笑醒吧
想想关羽怎么死的吧
孙权必跟曹魏媾和,谈判桌上狠宰一刀后抽身,坐山观虎斗。哪怕曹魏知道孙权不怀好意也没办法,潼关失守,刀都架在曹魏脖子上了
魏蜀两家深陷战争泥沼是孙权最愿意看到的。
虽说口号是联吴抗曹,但诸葛亮知道曹魏不可敌,孙吴不可靠。
在关中平原上,曹魏的铁骑不是擅长山地作战的蜀军能对抗的,而一旦蜀汉发展壮大,孙吴会第一时间背后下黑手.,不可能把蜀汉的国运放在孙权的鼓掌之间
所以蜀汉的战略只能蚕食陇右凉州而等中原有变,关中长安这块蛋糕太大,不是今时今日的蜀汉能一下子消化的掉的
襄樊之战就是因为战略上的冒进而被魏吴集火,蜀汉因此由盛而衰,诸葛绝不想重蹈覆辙。。
攻克长安故我所愿,但随后而来的跟曹魏决战.........
“你们这是自寻死路”【望采纳~】

魏延的兵出子午谷之计,数千年来争议不断,支持的很多,反对的也不少,但都是泛泛而 论,难以驳倒对方。可以认为,此计有成功的可能,也有失败的可能。那么失败和成功的机率到底
有多少?值不值得为了那一点点成功的几率而冒这个大险?诸葛亮当时到底是否应该采纳此条建议 呢?我们尝试用数学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用数字来说明问题。

一.北伐成败的量化指标:

首先,我们先分析一下北伐的几种结果,我们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七种:

1.大胜,即围歼对方主力或斩杀敌军统帅,如关羽水淹七军,如击毙司马懿。得5分。

2.小胜,即击溃或歼灭敌方一部,取得物质上的收获,或者斩杀对方大将,取得士气上的 收获。得1分。

3.无功,即双方战果基本一样。得0分。

4.小败,部队受到小的损失,伤亡数千人。得-1分。

5.大败,部队损失超过数万人。得-5分。

6.完胜,即攻取长安并站住脚,大大改善蜀汉的战略态势。得20分。

7.完败,即主力覆没,甚至于丢失汉中等重要据点,大大伤及蜀汉的元气,得-20分。

二.诸葛亮六次北伐的战果:

第一次:先胜而后败,折了马谡,失了孟达,但收了姜维,双方扯平,0分。

第二次:由于魏将郝昭筑城固守,蜀军粮尽退兵。但魏延斩了敌大将王双。还是0分。

第三次:攻下武都、阴平,胜郭淮。算小胜,+1分。

第四次:战退司马懿、曹真等,应为小胜,+1分。

第五次:射杀张合,小胜,+1分。


第六次:小胜数场,但自己积劳成疾,死于五丈原,1-5=-4分。

这样,诸葛亮六次北伐的总战果是-1分,平均每次-0.16分,总体上是失败的。

诸葛亮在前四次北伐时,是采取西出阳平关,走平坦大道,用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术 来蚕食魏国。这样虽然易于用兵,加上诸葛亮在战术水平方面要高于对方,每次都能取得局部战役的小胜。但不能否认的是,魏与蜀的综合国力相差甚远,而战线太长,旷日持久,粮草供应不继。
其结果就是次次因粮草不济而退兵,胜利成果又拱手相让。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终于想通了,直接出
斜谷进入陇东,效果大为改观,但由于诸葛亮之前已多次北伐,魏国处于高度警惕状态之中,再加 上诸葛亮阳寿将尽,只能留下遗憾了。所以诸葛亮要消灭魏国,实现兴复汉室的愿望,魏延的兵出
子午谷之计,是唯一有可能成功,并只能使用一次的一招。




三.魏延的计策:

“假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 茂闻延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 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四.子午谷之计可行的诸多条件:

1.出奇制胜的条件:刘备死后,蜀汉内部问题不断,对外一直采取守势,对曹魏几年都没有犯境,曹魏以为蜀汉没有力量了,如果豁然间出兵,可攻其不备。

2.以大欺小的条件:当时曹丕刚死,曹睿继位不久,国政未稳;司马懿闲居宛城;大将军




曹真督关右诸军,驻扎在斜谷北面的郿县;安西将军夏侯茂镇守长安;,夏侯茂乃纨绔子弟,眼高





手低,未经实战,绝非魏延对手。

3.里应外合的条件:新城的孟达可随时反魏,将干扰关内向长安的增援军(张合军),可




助魏延一臂之力。

4.知己知彼的条件:刘备在位时,魏延为汉中太守,他对汉中的地理情况了如指掌,他执




行这个奇袭计划,是最恰当的人选。

5.击敌以虚的条件:北伐之初,曹魏的名将如司马懿、张合等均不在关中附近,魏军群龙





无首。长安得手后,曹真军孤立无援,军心不稳,决不是诸葛的对手,诸葛军出斜谷,败曹真军不




难,即便曹真军退援长安,诸葛军从后追击,和魏延会师于长安也会全歼曹真军;如果曹真军退往




陇西,则诸葛亮派人据险而守,自己赴长安和魏延会师,关中和陇右定矣。




五.影响最终战果的关键步骤:

1.魏延军是否能够在10日内顺利出子午谷。

(1)子午谷路险难行,其行军速度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因此,魏延部队不一定能





够在10日内出谷。如此,则粮尽难战,只能退兵,为小败,此种情况约有1成可能,得分为:(-




1)×10%=(-0.1)分。

(2)子午谷并不十分隐蔽,在谷中行军,很有可能被魏军侦知,此种情况按2成计。魏军




侦知蜀军后,可能采取两种措施。第一,在谷口等险要处防守,使魏延退兵,则为小败。第二,于




险要处设伏兵伏击魏延军,则魏延基本上会全军覆没,可算大败。两种方案按各五成计算。则魏延




部队如被侦知的得分情况为:10%×(-1)+10%×(-5)=(-0.6)分。





2.魏延军出子午谷后是否能迅速击溃魏军,占领长安。

魏延顺利出子午谷有70%的可能性,当长安的守军发现魏延部队后,采取的措施可能有三种






(1)据城防守:夏侯茂虽然脓包,但长安城中还有御史、京兆太守等文官,这些人的谋略




程度不可低估,肯定会建言固守,考虑到夏侯茂此人急躁好战,此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约占4成。




如此则对魏延部队非常不利,魏延将不得不进行攻坚战,而长安城城高池险,魏延部队攻城成功的





机会不会超过3成。

(2)出城决战:此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约为3成。虽然魏延的军事素质远远强于夏侯茂,




但远来兵疲,数量和兵种更不占优势,夏侯茂部队如果失败,还可能会成功退回长安防守,实际上




魏延成功击溃夏侯茂部队并攻取长安城的几率也只能达到6成。

(3)弃城而走:此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占到3成。

综合以上三种情况,魏延能够攻取长安城的可能性为70%×(40%×30%+30%×60%+30%)





=42%。

而不能攻取长安,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的可能性为28%。




3.诸葛亮是否能够在魏军主力消灭魏延部队之前赶到长安。

诸葛亮部队如果要及时赶到长安,要么彻底击溃魏军正面防守的主力部队,要么用一支部




队作为疑兵,牵制魏军,自己趁虚而入。考虑到魏蜀双方主将的能力和阳平关附近的地形,诸葛亮




击溃魏军主力,能够顺利救援魏延部队的可能性应至少有五成,则魏延部队在长安陷入孤立无援境





地的可能性也是五成。若诸葛亮未及时赶到,根据魏延军的情况,有以下可能:

(1)此时魏延已经攻取长安:则魏延只有撤退,但在敌兵追击的情况下部队一定会受到损




失,而且部队的士气易受挫,出现逃兵的可能也很大,我们且认为魏延能够撤出大部分部队的可能




性为六成,为小败,此种情况得分为:42%×50%×60%×(-1)=-0.126而魏延部队被魏军主力




全歼的可能性为四成,得分为:42%×50%×40%×(-5)=0.42

(2)此时魏延没有占领长安:则情况依据魏延部队得知主力部队失利的时间和魏国援军的





进军速度而会有所不同,但其被魏国部队全歼的可能性至少有7成,为大败。有所损失的可能有3




成,为小败。这样,此种情况的得分为:28%×50%×【70%×(-5)+30%×(-1)】=-0.53




4.诸葛亮部队如果顺利到达长安城下,能否守住长安。

诸葛亮部队如果顺利到达长安城下,则根据魏延部队的作战情况是否顺利情况会有不同。

(1)如果此时长安城还没有攻下:情况将会很糟,诸葛亮的主力部队如果和魏军决战,由




于蜀军主要是步兵,魏国则多骑兵,加上长安城附近地势平坦,利于骑兵作战,正面交锋诸葛亮部





队将处于明显不利境地。此时,诸葛亮最好的选择是救出魏延部队及时撤退。但安全撤退的难度非




常大。这时,可能出现五种战果:

1)成功撤退并杀伤魏军一部,取得小胜的可能性为一成,得分28%×50%×20%×(+1)




=0.028

2)击溃魏军援军并撤退,为大胜,可能性只有半成,得分:28%×50%×10%×5=0.07

3)击溃魏军主力并占领长安,为完胜,可能性也只有半成。得分:28%×50%×5%×





20=0.14

4)基本安全撤退但部队有少量损失,为小败,可能性约三成,得分28%×50%×30%×(-




1)=-0.042

5)被魏军主力击溃遭受重大损失,为大败,可能性约为三成,得分28%×50%×30%×(-




5)=-0.21

6)部队被全歼或被追击而危及汉中的安全,可能性占2成,为完败,得分28%×50%×20%





×(-20)=-0.56

这样,此种情况的综合得分为:0.07+0.14+(-0.21)+(-0.042)+0.028+(-0.56)




=(-0.57)分

(2)如果此时魏延部队已经攻下长安,形势将大有改观:诸葛亮可固守长安,也可与魏军




野战。长安附近郡县守将大多是无能之辈,纵不投降也不可能对蜀军构成太大威胁,此时魏国有3




成的可能放弃长安,有7成的可能派兵来攻。曹真决不是孔明的对手,即使是司马懿,也没有太大





胜算。蜀军可就食于敌国,解决一部分军粮问题,并立即让蒋琬等人运粮来此,如此长安可基本无




忧。此时会有以下可能:

1)魏国放弃长安:当为完胜,有3成的可能:得分42%×50%30%×20=1.26

2)魏国不放弃长安:此时情况十分复杂,大致可归结为两种可能:

孟达适时响应,起上庸、新城等处人马,申仪等人乃骑墙之徒,必投降蜀国,而魏国闻




讯必大乱。司马懿正赋闲,曹休之辈,纵闻讯赶来,也已晚矣,若孟达事成,东吴肯定也会出兵拣





个便宜,如此则长安无忧,甚至有可能攻下洛阳,一举破魏,可能性当有8成。

得分:42%×50%×70%×80%×20=2.35




魏国攻破长安,可能性不超过2成。

得分:42%×50%×70%×20%×(-20)=-0.59

如此则此种情况的综合得分为:1.26+2.35-0.59=3.02

魏延之计的最后得分:


综合以上4大类情况,魏延此计的最后得分为:-0.1-0.6+0.42-0.53-0.57+3.02=




1.64

远远高于诸葛亮的-0.1分。

结论:

魏延此计,虽然实现的可能性并不是很高(约35%),但是一旦实现获利巨大,而即使失




败,对蜀军的损失也并不大(完败的可能性不足10%),可以说是具有高回报率的中等风险投资





,有可行性。而由于魏蜀两国国力、兵力相差悬殊(国土面积4:1,军队数7:1),要想实现刘




备的宿愿,只有出奇兵、用奇谋、冒奇险,才能建奇功。所以用魏研这一奇人提出的子午谷之计,




有必要性。

所以说,兵出子午谷,是当时的不二选择。

您这是在写穿越小说啊


我们按照您的思路逐一分析

1、令魏延率兵10万走子午谷,这是不可能的。给您个参考,西安事变后,51师王耀武曾想效法三国魏延之法,走子午谷,可结果呢?走了几天之后发现路实在不好走,每天行进速度不足15公里(王耀武的回忆录里有)

你想想看,51师才1万多人,而且仰仗运输工具的进步,物资运输相对还比较方便,换到三国时期,所有的物资都要从汉中和四川运出来,路上的损耗有多少?

前方可是10万大军啊!弄不好没出子午谷,就先饿死一大帮了


2、这一行动的前提是放弃后方,把后背让给孙权,全力进攻魏国。你觉得这种无后方作战有多大的可行性?弄不好前面僵住了,后方没有了。到时候就是关羽樊城之战的放大版


3、兵出子午谷是奔长安去的,曹操的军事和政治中心在邺城。在河南,以当时那种悲催的道路条件,你什么时候才能从陕西打到河南?(即便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部队的行进速度不过30-50公里每天,这还是道路状况尚可,有铁路做依托)


4、凭什么你觉得其他集团会倒过来?那些家族和曹魏早就形成利益共同体了,投奔过来干什么?给荆州、益州集团当小三?

咱别的不说,看看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就知道了,投奔刘备的是谁?基本都是散兵游勇,且数量不多。投奔曹操的都是哪些人?都是一个宗族一个宗族过来的


5、从力量对比上看,蜀兵的动员能力有限,历史上,最多出动战兵5万左右,别的都是辅兵。曹魏那边可不一样,动员能力起码可达到20-30万战兵

这仗根本打不赢


诸葛亮的策略实际就是通过北伐消除内部政敌,通过有限战争,保持内部凝聚力



找死差不多。幼稚园的小孩想出来的规划。想问题用屁股不用脑袋吗?

按照这个破理论得出以下结论:

  1. 孙吴趁机全面入侵蜀汉。端掉刘汉的老巢成都,占领襄樊、剑门以及整个益州。断掉刘禅、诸葛亮的粮道和归路。

  2. 曹操自己发兵十万坐镇长安。夏侯惇、李典出兵二十万守住潼关坚守不出。贾诩、王双、文聘出兵十万坚守函谷关。曹丕发兵十万退往洛阳。曹植、典韦、徐晃发兵二十万守太原。司马懿发兵三十五万陈兵斜谷只守不攻拖住诸葛亮的主力。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布诏令举国勤王。诸葛亮、刘禅就成了叛乱分子。曹洪、夏侯渊 和张郃出兵二十万堵住子午谷,挡住魏延。曹彰、庞德发兵十万守幽州。曹彪、陈昱出兵十万驻守虎牢关。

  3. 退一万步讲就算你打了曹操个措手不及。曹操在潼关起码原有守军五万至十万。你如何攻破潼关。

  4. 对吴国居然采取以经济的办法进行温水煮青蛙,更是无稽之谈。吴国建都虎踞龙盘王气所在的建邺南京。自古江南就是鱼米之乡。你居然异想天开困死东吴。



如果是《三国演义》也许可能是,真正的历史是怎么样的没人能搞清楚了,大家都是猜测性的还原历史。但作为考题个人认为不太正确,蜀国当时内忧外患为了镇压国内的反对势力采取以北上征魏来缓和宣扬一致对外,也就是以攻为守的策略从诸葛亮的出师表可以看出点,当然诸葛亮一生都是想恢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还有一点与吴中分天下是不可能的诸葛如果灭魏成功拿下东吴只是时间问题。从孙权问费祎灭魏后费祎的回答这点还是能肯定的。至于这样算不算回答问题,我自己也搞不明白了。闲着没事做练练字。

。。。你需要搞清魏都在哪。。。子午谷的目标是长安。。。魏都洛阳。。。

打仗就是打后勤,后方不稳,军无战心,士兵凭什么替你卖命!

根本不具备可行性的想法。


“今日统一”之谜诸葛亮超高的军事水平是谁教出来的?
虽然陈寿评价他的实力会稍逊一筹,但这要看他和谁比。再说诸葛亮的仗打得不好,但也没什么不对。他稳重,开放。他是想赢的曹操来了。我觉得不容易。那么,他哪里来的这么高的军事水平?自古以来,指挥军队甚至被视为一门艺术,虽然兵法数不胜数,但真正有名的兵却屈指可数。如何成为明星,...

大一统诸葛亮的文化属性的个性
出师表之后,他开头说,王业不偏不倚!并表示决心竭尽全力,宁死不屈为了统一全国。在全国各地的武侯祠里,出师表一本岳飞写的书,大多是作为标准配置摆放的:岳飞是追求天下一统的英雄,出师表与岳飞绝配书法。从这个角度来说,历史赋予了诸葛亮国家统一的象征意义。在他的身上,有着沉重的民族和国家认同...

诸葛亮被誉为智慧的化身,但为什么没能统一中国呢?
刚出山时期天时始终照应诸葛亮,火烧新野、赤壁之战等战役,都让天时站在了诸葛亮这边。到了后来三分天下时候,天时天平发生了倾斜;如上方谷之战,如果上天不下雨,也就没有了后来的司马家族。当时诸葛亮的奇计,眼看就要成功,就连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内心都感到绝望。这时候天降大雨,帮助司马懿逃过...

为什么诸葛亮无法统一中国 最终只能“秋风五丈原” 令人为之扼腕呢_百...
诸葛亮无法统一中国是有很多原因 的,当时的政治环境是:北方曹操占天时,挟天子以令诸候,兵多将广,人才济济,最为强大,而且自诸葛亮在世时并没有出现过大的 矛盾,东吴孙权承袭父兄基业,上下团结一心又据长江天险,占尽地利。这两个国家都 没有给诸葛亮可趁之机。诸葛亮掌权后,六出祁山,屡犯曹操,国内民不堪重负...

历史题:诸葛亮的最可怕的才能不是谋划(《隆中对》有硬伤),而是发明(木...
“隆中对”发生在刘备发迹之前,当时刘备还寄人篱下,能够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是摆在刘备面前的首要问题,统一天下之事根本顾不上考虑。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说,首先为刘备寻找立足之地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而且,诸葛亮紧接着就提出来一个可以作为目标的地方,就是蜀中。之所以选中这个地方,除了...

诸葛亮用计神乎其神,为什么最终没能统一中国?
作为三个王国的神话般的英雄,三个时代的开始,六个时代的结束,生活的统一中国,恢复汉族的责任,但是当时的诸葛亮没有统一中国有很多的原因。1.小国没办法发挥才能。首先,历史诸葛亮的政治舞台是一个小国蜀汉,拥有超过30万套房屋(在荆州没有丢失的情况下),人口大约一百万,适用于所有三个国家\/地区...

历史问题答案
其实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不是三国演义上那个几乎无所不能的半神,他强于政治,内务,军事是他的弱项。可是他又必须北伐,因为这是蜀汉的政治正确。对比曹魏和蜀国的国力,那差距几乎已经大到无法弥补。诸葛亮为人细心,不得不说他是个负责任的人,承担了刘备托孤的嘱托之后,他生怕辜负了先帝,事无巨细...

诸葛亮为何没能统一三国?
所以诸葛亮多次讨伐曹操都不会成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蜀国到后期之后没有任何能征善战的武将,刘备初期所册封的五虎上将,基本上只剩下赵云一个人,而且在朝廷当中没有人能够帮助诸葛亮分担压力,而且到最后也没有一个武将能够帮助诸葛亮打开局面,所以最终诸葛亮没有能够统一三国。诸葛亮可以说是天下奇人...

如果让蜀军拥有了不限量的方便面,诸葛亮能否统一三国?
那么诸葛亮还是无法一统三国,因为历代史学家也有评价说是诸葛亮北伐失败不仅是因为粮食问题,还在于诸葛亮的寿命,诸葛亮在五丈原之战时候已经解决了粮食问题,但是最终还是无法与岁月做斗争。昔日李靖曾经评价道:廉颇之拒白起,守而不战;宣王之抗武侯,抑而不进,是也。从这句评价上我们已经看得出来了...

诸葛亮那么厉害,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
其实在《三国志》里,诸葛亮也屡屡败在司马懿的手上。《三国志》里也评价过他善政治,寡于谋略。固然是个阵法大师,但谋略不多,成为率也不会超过70%吧。火熄上方谷 ③身体多病 早期仙逝 回顾诸葛亮的一生,幼年丧父,少年丧叔,27岁被刘备请出山,28岁游说吴侯孙权,中年攻益州,四十多岁时北伐...

台江区19362745988: 出师表中的诸葛亮为什么出师? 结果是什么? -
微吕雷米: 高中历史老师回答您 别忘了三国,三个政权都想以自己为主统一全国.早在刘备三顾茅庐时起,隆中对,就规划了如何东联东吴,北伐曹操.继而统一天下.后来,诸葛亮一直辅佐刘备和后主刘禅按照隆中对规划进行.到了蜀汉中后期,随着刘备去世,诸葛亮在南征孟获后就着手北伐曹魏.出师表正是如此.结果,由于蜀汉和曹魏力量对比悬殊太大.蜀汉全国之兵力还不如曹魏对蜀汉设置的第一条防线兵力多,北伐失败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来曹魏趁蜀汉没落灭掉了蜀汉.

台江区19362745988: “子午谷奇谋”是否可行?诸葛亮是否过于谨慎,失去良机?麻烦给出解
微吕雷米: 诸葛首次北伐,大将军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袭之计,率领五千精兵由子午谷快速到达长安城下,一举拿下长安,由诸葛亮率领大军由斜谷赶到长安支援.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

台江区19362745988: 《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目标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
微吕雷米: 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台江区19362745988: 诸葛亮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
微吕雷米: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

台江区19362745988: 三国时期,诸葛亮几次北伐未能成功的原因什么?三国时期,诸葛亮足智
微吕雷米: 三国时期,诸葛亮几次北伐未能成功的原因是: 1、诸葛亮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其结果是诸葛亮死后费祎、董允、姜维等人只能独当一面,而不能统驭全局,致使政令、...

台江区19362745988: 向大家请教1道三国的历史题 -
微吕雷米: 是建安十二年 由于司马徽、徐庶的推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占据荆州、益州(今四川大部和湖北一部),谋取西南各民族的支持,联合孙吴,对抗曹魏而后统一天下的建议,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后来,刘备根据诸葛亮的...

台江区19362745988: 三国里 如果诸葛亮不死 蜀国能统一天下吗 -
微吕雷米: 坚决不能,诸葛亮只是各军师之才,不是统帅之才.论智谋,诸葛亮往往高于司马懿,但论御人,诸葛亮远不及司马懿.诸葛亮与司马懿之比,可比刘邦与项羽,项羽个人之才远好于刘邦,但刘邦为何成功?谋略与管理,规划与决策,虽然这些事息息相关,但终究还是不是在一个层次上的.

台江区19362745988: 刘禅登位后,如果你是诸葛亮,你怎么统治蜀国? -
微吕雷米: 这个统治,是不是应该理解为管理好蜀国?刘禅登位,诸葛亮是军政权集于一身,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际上诸葛亮敢得罪刘禅,而刘禅却未必敢随便得罪诸葛亮.刘禅是个享乐皇帝,而诸葛亮太聪明,同时也自认很聪明,象诸葛亮这种...

台江区19362745988: 如果诸葛亮舍弃忠臣之名,篡汉称帝,会统一天下吗 -
微吕雷米: 蜀国会第一个灭亡,诸葛亮要篡位马上就成了寡人了.连自己的荆州势力都不一定支持他,其他的势力就更不用想了.

台江区19362745988: 如果诸葛亮统一了中原会如何?我看还不是给刘禅败了而未统一造就了诸
微吕雷米: 那样的话,南北朝会来的更快一点. 因为按照诸葛的活法,统一之后最多一个月他就得累死! 没了他的支撑,再大的国家也会分裂. 这样,中国历史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就直接把两晋抹去了,直接从三国进入南北朝时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