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的词类活用

作者&投稿:言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这句话出自《史记·伯夷列传》。其中,死名是一个词类活用的例子。

在古代汉语中,名通常用作名词,表示名字、声誉或头衔等。然而,在这个句子中,名被用作动词,意思是以什么为名,即以什么的名义。这种用法在古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下会出现。

因此,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可以理解为伯夷以死来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声望。这句话表达了伯夷对于自己名誉的看重和对于正义的追求。他宁愿牺牲生命,也不愿意背离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中的死名是一个词类活用的例子,将名词用作动词,表示以什么为名的意思。这种用法在古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下会出现。

词类活用的好处:

1、丰富语言表达:词类活用可以增加词汇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通过改变词性,可以使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强调语义特征:词类活用可以通过改变词性来突出某个词的特定语义特征。例如,将名词用作动词可以强调动作的过程或结果,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3、提高语言准确性:词类活用可以帮助准确表达意思,避免歧义。通过选择合适的词性,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确地传达信息,避免误解或混淆。

4、增强修辞效果:词类活用是修辞手法之一,可以增强语言的修辞效果。通过巧妙地改变词性,可以使语言更具感染力、形象力和表现力,提升文章的艺术性和说服力。

5、丰富文学创作:词类活用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运用,可以为作品增添诗意和韵味。通过灵活运用词类活用,作家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古代汉语中的介词有活用吗
1.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庄子》)死:为……而死;伯夷为了名声而死在首阳山下。2.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为……而死;同样是死,为国家大事而死可以吗?3.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死节:“为节操、节义而死”。 4.夫人将启之。(《触龙说赵太后》)启:为……打开...

<<伯夷>>---王安石 的译文
事有出于千世之前,圣贤辩之甚详而明,然后世不深考之,因以偏见独识,遂 以为说,既失其本,而学士大夫共守之不为变者,盖有之矣,伯夷是已。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又辩之反复不一,是愈益可信也。孔子曰:“不念旧恶,求仁而得仁,饿于首阳之下,逸民也。”孟子曰...

原道救世训原文还有吗?
夷齐让国甘饿死, 首阳山下姓名垂。 古来善正修天爵, 富贵浮云未足奇。 杀一不辜行不义, 即得天下亦不为。 人能翼翼畏上帝, 乐夫天命复奚疑。 岂认杀越人于货, 竟非其有而取之! 营谋珍道义, 学习慎规模。 第五不正为巫觋, 邪术惑众犯天诛。 死生灾病皆天定, 何故诬民妄造符? 作福许妖兼送...

伯夷叔齐这个成语什么意思
你好,首先这是两个人的名字。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老爹孤竹君遗嘱让小儿子叔齐当继承人,小儿子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也不接受,叔齐也不愿登位,两人先后逃到了周国。武王灭商后,他们视吃周国的粮食为耻辱,采薇(野菜)而食,饿死于首阳山。后很多历史学家都对他们的这种爱国进行...

《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文
夷齐让国甘饿死, 首阳山下姓名垂。 古来善正修天爵, 富贵浮云未足奇。 杀一不辜行不义, 即得天下亦不为。 人能翼翼畏上帝, 乐夫天命复奚疑。 岂认杀越人于货, 竟非其有而取之! 营谋珍道义, 学习慎规模。 第五不正为巫觋, 邪术惑众犯天诛。 死生灾病皆天定, 何故诬民妄造符? 作...

文言文答案魏杞
(《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

遗黄琼书原文翻译赏析李固的文言文
渐:心动。“渐”是《易》的卦名,象征“徐缓的运动”,故引申为不再固执原意。君子:指孟子。引号中的句子见《孟子·公孙丑》。伯夷:殷商时孤竹君之子,殷亡后,不食周粟,与弟叔齐饿死于首阳山。隘:心地偏狭孤僻。柳下惠:名展禽,春秋时鲁国人,曾在鲁国做典狱官,三次被罢官,仍不离开鲁国...

古代关于仁德的故事
畜乃万类之下,而有五常,人为万物之灵,全无一德。沈仲仁,仁而不仁;沈仲义,义而不义。兄通万卷,全无治弟之才;弟掌六科,竟无让兄之礼。尧舜禅位,夷齐让国,饿死首阳之下,名传千古。尔等兄弟素无管鲍之才,却有宠孙之志,听妇人之言,致令兄弟失义。无兄无弟,绝人伦之大道;不仁不义,失纲纪之所为。难因...

《孔子集语》卷十三(2)
子以廉者为必用乎,伯夷、叔齐何为饿死于首阳山之下?子以忠者为必用乎,则鲍庄何为而肉枯,荆公子高终身不显,鲍焦抱木而立枯,介子推登山焚死?故夫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贤不肖者,才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有其才不遇其时,虽才不用。苟遇其时,何难之有?

司马迁《伯夷列传》原文及翻译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

临洮县19449306987: 文言文除了意动用法还有什么别的用法
俞瑞肝喜: 文言文中有(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

临洮县19449306987: 语文中什么是意动用法,什么是为动用法 -
俞瑞肝喜: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

临洮县19449306987: 文言文中什么是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有什么区别
俞瑞肝喜: 百度上已解决的有很多啊!!!你可以自己去看吗!!!一个是"使.....";另一个是"认为....."还有一个是“为了....的事”重要还是在翻译上,翻译准了,就明白了!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

临洮县19449306987: 醉翁亭记中全部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
俞瑞肝喜: (1)名之者谁 (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3)山行六七里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4)杂然而前陈者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5)翼然临于泉上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6)自号曰醉翁也 (号:名词作动词,称呼)(7) 鸣声上下 (上下:方位名词作副词,到处)

临洮县19449306987: 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找出该句的形容词,并说明其活用类型和意义 -
俞瑞肝喜: 丑,形容词做动词用,厌恶

临洮县19449306987: 三国演义中的词类活用 -
俞瑞肝喜: 词类活用: 1、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旧,形容词→名词, 老交情) 2、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贤,形容词 用作名词,贤能的人.礼,名词→动词,礼遇, 以礼相待) 3、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忧郁之计(外, 内,名词作状语,对外...

临洮县19449306987: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文中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
俞瑞肝喜: (二) 词类活用:类型 例句 出处 解释 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 对……感到诧异 名词作状语 复前行、听妇前致词 《桃花源记》 往前、上前 形容词作动词 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穷尽,走到头 名词作动词 有仙则名 《陋室铭》 有名...

临洮县19449306987: 《少年中国说》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急求 谢谢 -
俞瑞肝喜: 通假字 [tōng jiǎ zì]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临洮县19449306987: 语文的词类活用有哪些 -
俞瑞肝喜: 第4课 《诗经》两首 ①形容词名词的活用 其黄而陨 (黄,形容词作动词,变黄) 雨雪霏霏 (雨,名词作动词,下) 夙兴夜寐 (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 岂不日戒 (日,名词作状语,天天) ②数词的活用 士贰其行 (贰,有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