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简单解释格物。通俗一点

作者&投稿:雪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熹理学的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谁能白话说得通俗易懂~

就是对外物进行沉思,从而得出某种感悟

格是格杀的意思,物是对金钱财富的物欲.
  格物就是格杀物欲贪欲.格之于外,远离物欲。
  物是指人的欲望,包括物欲,生理和心理的欲望。
  佛家印光大师说:格除幻妄私欲物,致显中庸秉彝知。
  即革除对外界的一切欲望,仔细思考世界之本源,便可以致知,得到真谛。
  有点佛家的参悟的意思。
  闽派–朱熹,学者称之为紫阳先生,为南宋人,讲学於闽,成闽派。朱子思想宏大,集北宋理学的大盛,使之融合为一,再上接孔孟组成一大理学系统。
  朱子的宇宙观,是以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为本,而融合邵雍、张载与二程之说,而提出一个「理」和「气」。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有一个「理」的存在,这个客观的「理」就是「太极」。「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而「太极只是极好至善的道理」,及至表现而为具体的形象,则有赖於「气」,曰:「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由此而解释到人身的形成,「理」与「气」合构而成人,而「气」中之「理」,即人之「性」。他又认为气有清浊,禀气清者,为圣人;禀气浊者,为愚人。人之所以明德修身,就是用来涤除此「浊气」。
  根据上述原则,朱子乃提出「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的主张。他认为修养的目的在於「存天理,去人欲」。方法便是要在「持敬」与「致知」方面用力。「持敬」所以专心致志,「致知」在於「格物」,即「物而穷其理,穷理以故其知」。若能将宇宙事物一一研究,用力既久,自能豁然贯通。至此时,则万物之理皆在吾性中,「众物之表裏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

  理学之影响
  宋明理学对后世影响甚大,由朱熹发展并集大成的理学,成为其后几百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元朝恢复科举以朱熹的《四书集注》来考试文人,明清两代也以朱熹的思想为科举的标准答案,康熙在《朱子全书》作序说:“朱夫子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之规……虽圣人复起,必不能逾也

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是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对于“格物”的含义,朱熹对此做出了两种解释一是“格物”是落实到事物上;二是“格物”是追求事物的深刻道理。

朱熹在《大学章句》中对格物致知进行了具体的阐释,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也就是说要想获得知识,首先要接触事物并深入研究它的原理。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而天下万物也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充分认识,致使知识存在某些局限性。



格物和致知关系:

在朱熹的观点中,“致知”和“格物”是彼此统一的关系,它们既不是两个过程,也不是两件事物。探索事物真理的过程就是人固有知识不断丰富的过程,因此,也可以说,“格物”与“致知”是同一件事的两个角度不同论述方式。

“格物致知”的终极目标是探究事物真理到尽处,将所有的事物了解透彻,让自身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没有任何障碍。



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是把物理、化学等学科称为「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简称。

虽然朱熹乃是儒学史上承先启后的一代大儒,但他对于「格物致知」的观点之所以在后世成为主流,并非是因为获得后世儒家学者的普遍赞同。事实上,朱熹学说在南宋当时还因政治党争而被斥为「伪学」,而后世的许多儒家学者也更大力批判朱熹对于「格物致知」的学说观点。但因为朱熹的《四书集注》在元朝中叶就被官方采用为科举取士的应试准则,而自从明太祖开始独尊朱熹学说为《四书》上的唯一官方思想权威以后,朱熹学说更是成为明清两代历时五百余年在科举应试上的官方教条观点。因而朱熹在「格物致知」上的观点也就在数百年的官方教条权威下,成为后世社会上的普遍流行观点。所以在清末的洋务学堂中,就把物理、化学等学科称为「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简称。

格物致知(gé wù zhì zhī )格物致知释义:

【解释】:

  1. 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2.使知道事物风格的能力,然后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态

【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物理的学科,已失佚,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发行的第五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就是专心致志地把一件事情的原理(道理)揣摩透彻。1.格:推究;致:求得。

格物用现在的常用的词语描述就是归纳,格物致知就是对事物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了解到底


朱熹的资料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

朱熹哪个朝代的?他是谁?哪位仁兄帮帮忙!谢谢了!
在此基础上,朱熹又提出了“道心”、“人心”的范畴,认为道心即“天理”,恶的人心就是“人欲”。 3、认识论:朱熹发挥了《大学》关于“格物致知”的思想,对“格物”的解释,朱熹认为,一是“即物”即接触事物,二是“穷理”即研究物理,三是“至极”即穷理至其极;对“致知”的解释,朱熹认为是“推极吾之知识...

为什么明朝汉族又被外族亡国了??
之后蠢猪理学为了让百姓脑残,直接将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全部阉割掉,从此中古少有探索科技之人,即使有人探索科技的奥秘,也会被社会的讥讽绞杀。所以陶成道只能自己去为航天事业捐躯。宋亡于元、明亡于清、近代百年屈辱。蠢颢、蠢颐、猪熹鼓捣出来的阉割版儒学——蠢猪理学是思想根源。

定名四书的南宋学者是谁
在此基础上,朱熹又提出了“道心”、“人心”的范畴,认为道心即“天理”,恶的人心就是“人欲”。三、认识论:朱熹发挥了《大学》关于“格物致知”的思想,对“格物”的解释,朱熹认为,一是“即物”即接触事物,二是“穷理”即研究物理,三是“至极”即穷理至其极;对“致知”的解释,朱熹认为是“推极吾之知识...

宋史 朱熹传 译文朱熹
帝王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使义理所存,纤悉毕照,则自然意诚心正,而可以应天下之务。”次言:“修攘之计不时定者,讲和之说误之也。夫金人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则不可和也明矣。愿断以义理之公,闭关绝约,任贤使能,立纪纲,厉风俗。数年之后,国富兵强,视吾力之强弱...

朱熹生平个人简历
隆兴元年(1163年)十月,朱熹应诏入对垂拱殿,向宋孝宗面奏三札:一札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之学,反对老、佛异端之学,二札论外攘夷狄之复仇大义,反对和议,三札论内修政事之道,反对宠信佞臣。但当时汤思退为相,主张和议。朱熹的抗金主张没有被采纳。十一月,朝廷任朱熹为国子监武学博士。朱熹辞职不就,请祠归崇...

求 宋史 朱熹传 译文
朱熹传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比较二程朱熹邵雍和司马光的本原论的区别
也是二程洛学和理学思想的传承者,他们全面继承二程的理学思想,但无大发展.到了李侗,除了继承师说之外,又有新的发展.他把程颐的理本论和周敦颐的太极论糅合起来,用理深化了太极.朱熹是闽学的集大成者,又是二程洛学的发扬光大者.他系统化了程颐的理本论,完善了理在气先论,发展了格物致知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

写关于朱熹论文
”《诗三百首》, 既然分成风、雅、颂,名既不同,其声想亦各别, 但詹体仁却没能区别对待,这与朱熹强调事事理 会的格物致知的学问方法相去甚远,朱熹直接批 评其下学工夫不足。 早在北宋时期,朝廷官员司马光与范镇、胡 安定与阮逸、李照等为古乐发生过争议。朱熹认 为是一场“空自争辩”,他们都不曾去看杜...

在清晨的熹微中拜读自然这本大书的感慨
走笔至此,我不觉想起了陆游那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是的,想要格物致知,探究事物的根本,不亲自实践、琢磨一番,又怎能行呢? 就如同地球上的人看星星,总以为它像宝石般闪亮,如珠玉般光泽,而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瑕疵、灰尘,并不比地球上好多少。要想窥探深潭中的...

晋宁县19370349467: “格物致知”什么意思? -
井士绒促:[答案] "格物致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格,至也.物,犹事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

晋宁县19370349467: 历史题 朱熹提出的 “格物致知”正确的释义? -
井士绒促:[答案] 【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现在社会上关于「格物致知」的流行诠释是根据南宋朱熹学说的部份观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 朱熹乃是儒学史上承先启后的一代大儒...

晋宁县19370349467: 朱熹的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格是什么?物是什么?怎样才能致知?朱熹为什么要提出来?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
井士绒促:[答案] 格是格杀的意思,物是对金钱财富的物欲. 格物就是格杀物欲贪欲.格之于外,远离物欲. 物是指人的欲望,包括物欲,生理和心理的欲望. 佛家印光大师说:格除幻妄私欲物,致显中庸秉彝知. 即革除对外界的一切欲望,仔细思考世界之本源,便可...

晋宁县19370349467: 朱熹格物致知的深层理解是什么 -
井士绒促:[答案] 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为中国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之 一.语出《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郑玄注:“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於善深,则来善物;其知於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 "格...

晋宁县19370349467: 格物致知 经世致用 什么意思 详细的 -
井士绒促:[答案] 出自儒家的“经世致用”之学从先秦至清近代常用于清末的历史背景下.属于一种主张,或者价值观.当时的清王朝积贫积弱... 对于朱熹的的解释,我们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

晋宁县19370349467: “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井士绒促: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属于《礼记•大学》“八目”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前两目.在《大学...

晋宁县19370349467: 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呢
井士绒促: 古代哲认识论命题.朱熹承认接触事物(格物)获知识(致知)认欲所蒙蔽所知识够完备要通格物功夫掉欲于万物理所知颜元格物解释犯手(手)实做其事认手格物知至肯定行先于知朴素唯物主义反映论观点另:格物推究事物道理希望所帮助~

晋宁县19370349467: 格物与致知的意思分别是什么越确切越好
井士绒促: 格物,只是一个突然被某些风骚文人当潮语夸大,故意搞得让人感觉高深莫测的古语...格的意思,就是---认识...就这么简单..格物,即认识事物,认识事物包括:认识事物的表象、体系、构成、规律、原理、本质、根源..格物致知,就是:小孩子用手去摸火被烫得嗷嗷叫,下次火靠近时,他就知道躲了...人从第一口呼吸开始,无时无刻不在格物..只不过的格的深浅多少而已...不格物的人,就是植物人...

晋宁县19370349467: 什么是“格物致知”? -
井士绒促: 格物指努力穷就事物之理,当人民通晓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致知完全是作为认识过程找能够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识的一个自然结果;所以朱熹认为,若没有格物谈致知是无法办到的.知悉用“格物所以致知”来说格物和致知的关系,一方面说格物以致知为目的,另一方面致知是在格物的过程中实现的.

晋宁县19370349467: 怎样理解“格物致知”这个成语的意思? -
井士绒促: 物致知这个成语家喻户晓,是中国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对古代科学发展从思想上有所影响,其基本意思是说:考察事物,获得知识. 这一词语最早见于先秦经典《礼记·大学》,是该书所提出的儒者求学八阶段的初始两个阶段:“古人欲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