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曹营心在汉”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作者&投稿:步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形式有哪些~

文学艺术形式
按类别分,有大的两类:文学形式: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哲言、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电影剧本(主要四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剧本))艺术形式: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主要四类:绘画、雕塑、音乐、戏剧)
按表达方式有:1.语言艺术:戏剧,诗歌,小说,散文2.表演艺术:音乐,舞蹈3.造型艺术:绘画,雕塑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曲艺,电影等


拓展资料:
文学简介-百度百科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1,钱锺书 《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2,老舍《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3,巴金 《家》
《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家》中讲述家族故事的模式在启蒙主义话语中非常典型,它对后来的家族小说创作起了极强的示范作用。对传统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彻底否定也成为这类小说一个持久而强大的主题,《家》中父子对立的结构模式也被或多或少地继承下来。
4,余华《活着》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的苦苦挣扎。余华加诸于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了常轨。
5,林海音《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来看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表达了告别童年的悲伤和怀念的情感。
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文章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文章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该小说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
小说《三国演义》中说,曹操把关羽围困在屯土山上,在张辽极力劝说下,关羽和曹操订立了著名的“土山三约”:一、降汉不降曹;二、赡养刘备两个夫人;三、一旦知道刘备消息,无论千里万里赴汤蹈火也要投奔兄长。曹操最后答应了苛刻的条件。身在曹营的关羽还几次提醒曹操,自己时刻没有忘记故主刘备。后来又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答曹操不杀之恩。关羽忠于刘备,忠于桃园结义的拳拳之心,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三国志》里关羽投降变节之说也就被巧妙地化解,反而留下一个著名典故�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将关羽讲义气的形象推向极致的是《三国演义》中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一幕,更令无数人荡气回肠。

参考资料:http://61.232.206.214:8089/Get/Gdm/Gjingwen/232846726.htm

关羽
三国演义 中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而且此语也并非指徐庶,而是说关羽。关羽与刘备失散后,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对关羽优礼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但关羽不为所动,最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相聚。因而后人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是民间流传的俗语,在戏剧曲艺中能听到。后来这句话常用来比喻人在某地心却怀念异地的亲人,也常用来比喻人在敌对双方的某一方挂职,心却向往另一方。

徐庶是《三国演义》中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曾做过刘备的军师。后因曹操假冒徐母笔迹致书徐庶,徐庶不得已离开刘备而回家与母亲相聚。临行前,徐庶曾向刘备表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后来便有了一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表示始终保持沉默之意。

  词目 身在曹营心在汉

  发音 shēn zài cáo yíng xīn zài hàn

  释义 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三国时刘备(后为蜀汉皇帝)部将关羽身陷曹操营,封侯赐爵,宴请赠金,恩礼非常,但关羽仍心怀故主。后挂印封金,回到刘备身边。事见《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后多以“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坚持节操,忠贞不二。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却说程昱献计曰:“云长有万人之敌,非智谋不能取之。今可即差刘备手下投降之兵,
  入下邳,见关公,只说是逃回的,伏于城中为内应;却引关公出战,诈败佯输,诱入他处,
  以精兵截其归路,然后说之可也。”操听其谋,即令徐州降兵数十,径投下邳来降关公。关
  公以为旧兵,留而不疑。

  次日,夏侯□为先锋,领兵五千来搦战。关公不出,□即使人于城下辱骂。关公大怒,
  引三千人马出城,与夏侯□交战。约战十馀合,□拨回马走。关公赶来,□且战且走。关公
  约赶二十里,恐下邳有失,提兵便回。只听得一声炮响,左有徐晃,右有许褚,两队军截住
  去路,关公夺路而走,两边伏兵排下硬弩百张,箭如飞蝗。关公不得过,勒兵再回,徐晃、
  许褚接住交战。关公奋力杀退二人,引军欲回下邳,夏侯□又截住厮杀。公战至日晚,无路
  可归,只得到一座土山,引兵屯于山头,权且少歇。曹兵团团将土山围住。关公于山上遥望
  下邳城中火光冲天,却是那诈降兵卒偷开城门,曹操自提大军杀入城中,只教举火以惑关公
  之心。关公见下邳火起,心中惊惶,连夜几番冲下山来,皆被乱箭射回。

  捱到天晓,再欲整顿下山冲突,忽见一人跑马上山来,视之乃张辽也。关公迎谓曰:
  “文远欲来相敌耶?”辽曰:“非也。想故人旧日之情,特来相见。”遂弃刀下马,与关公
  叙礼毕,坐于山顶。公曰:“文远莫非说关某乎?”辽曰:“不然。昔日蒙兄救弟,今日弟
  安得不救兄?”公曰:“然则文远将欲助我乎?”辽曰:“亦非也。”公曰:“既不助我,
  来此何干?”辽曰:“玄德不知存亡,翼德未知生死。昨夜曹公已破下邳,军民尽无伤害,
  差人护卫玄德家眷,不许惊忧。如此相待,弟特来报兄。”关公怒曰:“此言特说我也。吾
  今虽处绝地,视死如归。汝当速去,吾即下山迎战。”张辽大笑曰:“兄此言岂不为天下笑
  乎?”公曰:“吾仗忠义而死,安得为天下笑?”辽曰:“兄今即死,其罪有三。”公曰:
  “汝且说我那三罪?”辽曰:“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
  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刘使君以
  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负却使君依托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艺超群,
  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兄
  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

  公沉吟曰:“汝说我有三罪,欲我如何?”辽曰:“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则
  必死;徒死无益,不若且降曹公;却打听刘使君音信,如知何处,即往投之。一者可以保二
  夫人,二者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详之。”公曰:“兄言三
  便,吾有三约。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其不允,吾宁受三罪而死。”辽曰:“丞相宽
  洪大量,何所不容。愿闻三事。”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
  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
  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望文远急急回报。”张辽应
  诺,遂上马,回见曹操,先说降汉不降曹之事。操笑曰:“吾为汉相,汉即吾也。此可从
  之。”辽又言:“二夫人欲请皇叔俸给,并上下人等不许到门。”操曰:“吾于皇叔俸内,
  更加倍与之。至于严禁内外,乃是家法,又何疑焉!”辽又曰:“但知玄德信息,虽远必
  往。”操摇首曰:“然则吾养云长何用?此事却难从。”辽曰:“岂不闻豫让众人国士之论
  乎?刘玄德待云长不过恩厚耳。丞相更施厚恩以结其心,何忧云长之不服也?”操曰:“文
  远之言甚当,吾愿从此三事。”张辽再往山上回报关公。关公曰:“虽然如此,暂请丞相退
  军,容我入城见二嫂,告知其事,然后投降。”张辽再回,以此言报曹操。操即传令,退军
  三十里。荀□曰:“不可,恐有诈。”操曰:“云长义士,必不失信。”遂引军退。关公引
  兵入下邳,见人民安妥不动,竟到府中。来见二嫂。甘、糜二夫人听得关公到来,急出迎
  之。公拜于阶下曰:“使二嫂受惊,某之罪也。”二夫人曰:“皇叔今在何处?”公曰:
  “不知去向。”二夫人曰:“二叔今将若何?”公曰:“关某出城死战,被困土山,张辽劝
  我投降,我以三事相约。曹操已皆允从,故特退兵,放我入城。我不曾得嫂嫂主意,未敢擅
  便。”二夫人问:“那三事?”关公将上项三事,备述一遍。甘夫人曰:“昨日曹军入城,
  我等皆以为必死;谁想毫发不动,一军不敢入门。叔叔既已领诺,何必问我二人?只恐日后
  曹操不容叔叔去寻皇叔。”公曰:“嫂嫂放心,关某自有主张。”二夫人曰:“叔叔自家裁
  处,凡事不必问俺女流。”

  关公辞退,遂引数十骑来见曹操。操自出辕门相接。关公下马入拜,操慌忙答礼。关公
  曰:“败兵之将,深荷不杀之恩。”操曰:“素慕云长忠义,今日幸得相见,足慰平生之
  望。”关公曰:“文远代禀三事,蒙丞相应允,谅不食言。”操曰:“吾言既出,安敢失
  信。”关公曰:“关某若知皇叔所在,虽蹈水火、必往从之。此时恐不及拜辞,伏乞见
  原。”操曰:“玄德若在,必从公去;但恐乱军中亡矣。公且宽心,尚容缉听。”关公拜
  谢。操设宴相待。次日班师还许昌。关公收拾车仗,请二嫂上车,亲自护车而行。于路安歇
  馆驿,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
  倦色。操见公如此,愈加敬服。既到许昌,操拨一府与关公居住。关公分一宅为两院,内门
  拨老军十人把守,关公自居外宅。

  操引关公朝见献帝,帝命为偏将军。公谢恩归宅。操次日设大宴,会众谋臣武士,以客
  礼待关公,延之上座;又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关公都送与二嫂收贮。关公自到许昌,操
  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关公尽送入内门,令伏侍二
  嫂。却又三日一次于内门外躬身施礼,动问二嫂安否。二夫人回问皇叔之事毕,曰“叔叔自
  便”,关公方敢退回。操闻之,又叹服关公不已。

  一日,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
  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
  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操叹曰:
  “真义士也!”然口虽称羡,心实不悦。一日,关公在府,忽报:“内院二夫人哭倒于地,
  不知为何,请将军速入。”关公乃整衣跪于内门外,问二嫂为何悲泣。甘夫人曰:“我夜梦
  皇叔身陷于土坑之内,觉来与糜夫人论之,想在九泉之下矣!是以相哭。”关公曰:“梦寐
  之事,不可凭信,此是嫂嫂想念之故。请勿忧愁。”

  正说间,适曹操命使来请关公赴宴。公辞二嫂,往见操。操见公有泪容,问其故。公
  曰:“二嫂思兄痛哭,不由某心不悲。”操笑而宽解之,频以酒相劝。公醉,自绰其髯而言
  曰:“生不能报国家,而背其兄,徒为人也!”操问曰:“云长髯有数乎?”公曰:“约数
  百根。每秋月约退三五根。冬月多以皂纱囊裹之,恐其断也。”操以纱锦作囊,与关公护
  髯。次日,早朝见帝。帝见关公一纱锦囊垂于胸次,帝问之。关公奏曰:“臣髯颇长,丞相
  赐囊贮之。”帝令当殿披拂,过于其腹。帝曰:“真美髯公也!”因此人皆呼为“美髯
  公”。

  忽一日,操请关公宴。临散,送公出府,见公马瘦,操曰:“公马因何而瘦?”关公
  曰:“贱躯颇重,马不能载,因此常瘦。”操令左右备一马来。须臾牵至。那马身如火炭,
  状甚雄伟。操指曰:“公识此马否?”公曰:“莫非吕布所骑赤兔马乎?”操曰:“然
  也。”遂并鞍辔送与关公。关公再拜称谢。操不悦曰:“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
  吾赠马,乃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
  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操愕然而悔。关公辞去。后人有诗叹曰:“威倾三国著英
  豪,一宅分居义气高。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操问张辽曰:“吾待云长不
  薄,而彼常怀去心,何也?”辽曰:“容某探其情。”次日,往见关公。礼毕,辽曰:“我
  荐兄在丞相处,不曾落后?”公曰:“深感丞相厚意。只是吾身虽在此,心念皇叔,未尝去
  怀。”辽曰:“兄言差矣,处世不分轻重,非丈夫也。玄德待兄,未必过于丞相,兄何故只
  怀去志?”公曰:“吾固知曹公待吾甚厚。奈吾受刘皇叔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
  不留此。要必立效以报曹公,然后去耳。”辽曰:“倘玄德已弃世,公何所归乎?”公曰:
  “愿从于地下。”辽知公终不可留,乃告退,回见曹操,具以实告。操叹曰:“事主不忘其
  本,乃天下之义士也!”荀□曰:“彼言立功方去,若不教彼立功,未必便去。”操然之。
  却说玄德在袁绍处,旦夕烦恼。绍曰:“玄德何故常忧?”玄德曰:“二弟不知音耗,妻小
  陷于曹贼;上不能报国,下不能保家:安得不忧?”绍曰:“吾欲进兵赴许都久矣。方今春
  暖,正好兴兵。”便商议破曹之策。田丰谏曰:“前操攻徐州,许都空虚,不及此时进兵;
  今徐州已破,操兵方锐,未可轻敌。不如以久持之,待其有隙而后可动也。”绍曰:“待我
  思之。”因问玄德曰:“田丰劝我固守,何如!”玄德曰:“曹操欺君之贼,明公若不讨
  之,恐失大义于天下。”绍曰:“玄德之言甚善。”遂欲兴兵。田丰又谏。绍怒曰:“汝等
  弄文轻武,使我失大义!”田丰顿首曰:“若不听臣良言,出师不利。”绍大怒,欲斩之。
  玄德力劝,乃囚于狱中,沮授见田丰下狱,乃会其宗族,尽散家财,与之诀曰:“吾随军而
  去,胜则威无不加,败则一身不保矣!”众皆下泪送之。

  绍遣大将颜良作先锋,进攻白马。沮授谏曰:“颜良性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绍
  曰:“吾之上将,非汝等可料。”大军进发至黎阳,东郡太守刘延告急许昌。曹操急议兴兵
  抵敌。关公闻知,遂入相府见操曰:“闻丞相起兵,某愿为前部。”操曰:“未敢烦将军。
  早晚有事,当来相请。”关公乃退。

  操引兵十五万,分三队而行。于路又连接刘延告急文书,操先提五万军亲临白马,靠土
  山扎住。遥望山前平川旷野之地,颜良前部精兵十万,排成阵势。操骇然,回顾吕布旧将宋
  宪曰:“吾闻汝乃吕布部下猛将,今可与颜良一战。”宋宪领诺,绰枪上马,直出阵前。颜
  良横刀立马于门旗下;见宋宪马至,良大喝一声,纵马来迎。战不三合,手起刀落,斩宋宪
  于阵前。曹操大惊曰:“真勇将也!”魏续曰:“杀我同伴,愿去报仇!”操许之。续上马
  持矛,径出阵前,大骂颜良。良更不打话,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操曰:
  “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曹操收军,良亦
  引军退去。

  操见连斩二将,心中忧闷。程昱曰:“某举一人可敌颜良。”操问是谁。昱曰:“非关
  公不可。”操曰:“吾恐他立了功便去。”昱曰:“刘备若在,必投袁绍。今若使云长破袁
  绍之兵,绍必疑刘备而杀之矣。备既死,云长又安往乎?”操大喜,遂差人去请关公。关公
  即入辞二嫂。二嫂曰:“叔今此去,可打听皇叔消息。”关公领诺而出,提青龙刀,上赤兔
  马,引从者数人,直至白马来见曹操。操叙说:“颜良连诛二将,勇不可当,特请云长商
  议。”关公曰:“容某观之。”操置酒相待。忽报颜良搦战。操引关公上土山观看。操与关
  公坐,诸将环立。曹操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乃谓关公
  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操又指曰:“麾盖
  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
  卖首耳!”操曰:“未可轻视。”关公起身曰:“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
  相。”张辽曰:“军中无戏言,云长不可忽也。”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
  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
  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
  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
  河北兵将大惊,不战自乱。曹军乘势攻击,死者不可胜数;马匹器械,抢夺极多。关公纵马
  上山,众将尽皆称贺。公献首级于操前。操曰:“将军真神人也!”关公曰:“某何足道
  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操大惊,回顾左右曰:“今后如
  遇张翼德,不可轻敌。”令写于衣袍襟底以记之。

  却说颜良败军奔回,半路迎见袁绍,报说被赤面长须使大刀一勇将,匹马入阵,斩颜良
  而去,因此大败。绍惊问曰:“此人是谁?”沮授曰:“此必是刘玄德之弟关云长也。”绍
  大怒,指玄德曰:“汝弟斩吾爱将,汝必通谋,留尔何用!”唤刀斧手推出玄德斩之。正
  是:初见方为座上客,此日几同阶下囚。未知玄德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徐庶


谁身在曹营心在汉
身在曹营心在汉指的是关羽。这一汉语成语,出自于《三国演义》,指的是关羽与刘备失散后,被迫进了曹营,曹操对关羽优礼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但关羽不为所动,依然思念忠于刘备(或是汉朝),凸显了关羽的忠义感。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身处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谁
身在曹营心在汉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刘备手下的猛将关羽。其出处是《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至二十七回。现在常用来比喻虽然是身处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的依然是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关羽的简介 关羽,本来字长生,后来改名为云长,被人们称为美髯公。早期关羽虽然在曹操那里受到非常好的待遇,但后来...

"身在曹营 心在汉"一般指关羽还是徐庶
身在曹营心在汉,独对灯烬念金兰。赤兔终携风尘去,宝刀犹带月光寒。《三国演义》中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此语是说关羽。关羽与刘备失散后,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对关羽优礼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但关羽不为所动,最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过五关斩六将,与...

身在曹营心在汉是指谁
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夫人被迫投降曹操。曹操对关羽关怀备至,送他宅院、美女、战袍及宝马,关羽还是无动于衷,一心想打听刘备的下落。张辽问他为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说他与刘备有过生死誓言。身在曹营心在汉典故 它是一个成语典故,出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典故中...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谁?他为什么在曹营,他和汉有什么关系?
一说是关羽 关羽与刘备失散后,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对关羽优礼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但关羽不为所动,最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相聚。因而后人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一说是徐庶 许庶因为母亲被曹操所抓, 选择了孝,而投降曹操 ,结果他...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是谁?
身在曹营心在汉指的是三国演义里面哪一位人物 徐庶 字元值 此人是刘备流浪于新野,寄予刘表时投靠刘备的 并在曹仁率兵攻打新野时巧施妙计击退曹仁 但中了曹操的计策 认为书信是母亲亲手书写 所以舍弃刘备投靠曹操但他在离开刘备时为刘备做了两件事:一为许诺刘备终身不为曹操献一条计策 二为刘备推荐...

身在曹营.心在汉.是什么意思.
《三国演义》中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此语是说关羽。关羽与刘备失散后,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对关羽优礼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但关羽不为所动,最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相聚。因而后人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是民间流传的俗语...

身在曹营心在汉指的是谁
三国时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一共有三人,分别是关羽、荀彧和徐庶。其中最有名的就属关二爷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是一个汉语成语,比喻身处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出自《三国演义》。关羽简介 关羽(161-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蜀国名将。早期跟随刘备...

你认为“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关羽还是徐庶?
‍‍‍‍一般认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是徐庶。按照《三国演义》说法,当初刘备寄于刘表篱下新野时,徐庶经过水镜先生的指点和自己的考察,投到刘备门下,刘备与之一见如故,即任命其为军师。徐庶也不负刘备所望,设计拿下曹操的樊城,交由赵云镇守。曹操得知是徐庶之计后,...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谁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是汉语的一个成语。语出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这则成语原指关羽身在曹营,心想刘备,比喻身处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其结构为复句式,可充当单句的谓语,或作复句的分句,多用于口语。于是关羽暂屈曹营,但他仍非常怀念...

沈阳市15586772690: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谁呢? -
佟疫思凯: 《三国演义》中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而且此语也并非指徐庶,而是说关羽.关羽与刘备失散后,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对关羽优礼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但关羽不为所动,最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过五关斩...

沈阳市15586772690: 三顾茅庐的人物及故事.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物及故事. -
佟疫思凯: 采纳一下,三顾茅庐 人物:诸葛亮、刘备(主要)【解 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出 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沈阳市15586772690: “身在曹营心在汉”指的是谁?什么故事? -
佟疫思凯:[答案] 三国演义 中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而且此语也并非指徐庶,而是说关羽.关羽与刘备失散后,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对关羽优礼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但关羽不为所动,最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过五关斩...

沈阳市15586772690: 典故:青龙偃月刀,温酒斩华雄,身在曹营心在汉分别与哪些历史人物有关? -
佟疫思凯:[答案] 第一个刀是关羽的 第二个尚在曹营的关羽斩杀华雄 第三个关羽在曹操军中却想着要回到刘备身边

沈阳市15586772690: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历史人物是谁 -
佟疫思凯:[答案] 徐庶刘备在请出孔明前先遇到一位叫“徐庶(字元直,为人非常孝顺)”的谋士,并在出山后即帮助刘备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击退来犯曹军.事后曹操因爱慕徐庶的才华,便听取程昱的计策,以徐庶好友的身份将其母骗至许昌(曹...

沈阳市15586772690: 身在曹营心在汉历史人物 -
佟疫思凯: 可以说关羽和徐庶 1. 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夫人被迫投降曹操.曹操对关羽关怀备至,送他宅院、美女、战袍及宝马,关羽还是无动于衷,一心想打听刘备的下落.张辽问他为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说他与刘备有过生死誓言.2. 东汉末年,曹操征召徐庶到许昌,由于其母在曹操手上而徐庶又是一个重孝之人不得不从,便离开刘备跟随曹操.身在曹营却不为曹操出谋划策.

沈阳市15586772690: 请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               ,人物及故事:                 ... -
佟疫思凯:[答案]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沈阳市15586772690: 根据成语典故,在括号内填上历史人物的名字卧薪尝胆( )望梅止渴( )无颜见江东父老( )三顾茅庐( )身在曹营心在汉( ) -
佟疫思凯:[答案] 卧薪尝胆( 勾践) 望梅止渴(曹操 )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 三顾茅庐(刘备 ) 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 )

沈阳市15586772690: 事件或言语 人物 著作名 朝代 作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葬花 三打祝家庄 身在曹营心在汉 -
佟疫思凯:[答案] 身在曹营身在汉 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 人物关羽 葬花 《红楼》 清朝曹雪芹 林黛玉葬花 三打祝家庄 《水浒传》 杨雄、拼命三郎-石秀、鼓上蚤-时迁 施耐庵

沈阳市15586772690: 填历史人物:﹎﹎卧薪尝胆 ﹎﹎三顾茅庐 ﹎﹎无颜见江东父老 ﹎﹎身在曹营心在汉 -
佟疫思凯:[答案] 越王勾践 刘备 项羽 关羽 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起名手册》第65~66页说,“徐庶(三国时代人.在《三国演义》中,人们称其“身在曹营心在汉”);身不由己、心在别处的人的代名词”. 《三国演义》中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而且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