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本文选自那里?

作者&投稿:镡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司马光砸缸》是选自哪本书里的?~

司马光砸缸,著名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出自于《宋史》。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扩展资料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20岁,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瓮(非缸,瓮属于陶器,口小,缸是瓷器,口大且年代更晚)上面,失足跌落瓮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瓮,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资治通鉴》。
是中国著名之古典编年史。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作者司马光和他的重要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人根据大量史料,花19年时间,才把从战国到五代这段错综复杂之历史写成年经事纬之巨著。
《通鉴》采用资料,除正史以外,所采杂史多至二百二十二种。
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曹魏蜀汉东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
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重要的地位。《通鉴》一向为历史学者所推崇,有很多人摹仿它,写成同样体裁之编年史,在中国的历史编纂学上曾起过巨大影响。
影响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
南宋史学家王应麟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
宋末元初胡三省评价此书:“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著书之难》中高度评价《资治通鉴》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称赞这两部著作“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王鸣盛认为:“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通鉴》之取材,多有出正史之外者,又能考诸史之异同而裁正之。昔人所言,事增于前,文省于旧,惟《通鉴》可以当之。”
《通鉴》亦有高度文学价值,曾国藩撰成《经史百家杂钞》一书,其中选录《资治通鉴》11篇。曾国藩评价此书说“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评价《通鉴》时说:“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毛泽东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恐怕现在是最后一遍了,不是不想读而是没那个时间啰……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
原稿
《资治通鉴》残稿今存仅8卷,目前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原稿33.8×130公分,共29行,465字,记载东晋永昌元年(322年)一年的史实,自永昌元年正月王敦即将作乱起,至同年十二月慕容廆遣子皝入令支而还止,每段史事开端约一、二字或四、五字,以下接“云云”二字。
有宋赵汝述、葛洪、程垓、赵崇龢跋;元柳贯中、黄溍、宇文公谅、朱德润、郑元祐、任希夷跋。
手稿的最后一段是司马光用范纯仁写给司马旦的书札起草,原信用墨笔抹去,字迹依稀可辨:“纯仁再拜,近人回曾上状,必计通呈,比来伏惟尊候万福,伯康必更痊平。
纯仁勉强苟禄,自取疲耗……”,“自取疲耗”以下尚有79字,至清初已不见,大概被割除,卷后有多人题跋;曾题跋的韩性说:“其以牍背起稿,可见其俭;字必端谨,可见其诚;事而书之,该以一二字,可见其博;纸尾谢状词,虽平常字,亦出于手书,可见其遇事之不苟也。”
另中华民国国家图书馆亦藏有《资治通鉴》1部共128册,被登录为中华民国国宝。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
《通鉴》征引史料极为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写成。遇年月、事迹有歧异处,均加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为《考异》。《通鉴》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尤以《隋纪》、《唐纪》、《五代纪》史料价值最高。
《通鉴》因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且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
于叙事外,还选录了前人的史论97篇,又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写了史论118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历史观点。对历史上有关图谶、占卜、佛道等宗教迷信,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是史学思想的重要进步。
《通鉴》成书后,元丰八年,范祖禹、司马康、黄庭坚、张舜民等奉命重行校定,元祐元年(1086)校定完毕,送往杭州雕版,元祐七年刊印行世。今元祐本已不可见。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有余姚重刻本,亦多残缺。中华书局据清胡克家翻刻的元刊本,加以标点校勘,重新出版,是《通鉴》较好的版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资治通鉴

《司马光》选自《宋史》,司马光砸缸是一个著名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和史学家


《司马光》这篇课文是来自小曲吗
不是,司马光这篇课文选自《宋史 司马光传》里面的文章

司马光砸缸的文言文选自哪里
司马光砸缸的文言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原文:《宋史·司马光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而得活司马光的聪明现象表现在两个动词上...
答:司马光的聪明表现在“持”、“击”这两个动词。附原文:司马光①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众皆④弃去,光⑤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⑥,儿得活。注释:①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②〔庭〕庭院。③〔瓮〕口小肚大的陶器。④〔皆〕全,都。⑤〔光〕指司马光。⑥〔迸〕...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出自哪里?
没:漫过或高过的意思。出自:宋代佚名的《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

三年级司马光的作者是谁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选自《宋史司马光传》,由元代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

司马光选自什么一书
《资治通鉴》。是中国著名之古典编年史。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作者司马光和他的重要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人根据大量史料,花19年时间,才把从战国到五代这段错综复杂之历史写成年经事纬之巨著。《通鉴》采用资料,除正史以外,所采杂史多至二百二十二种。记载...

司马光这个故事选自什么?我们可用什么来概括这个故事
司马光砸缸,著名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出自于《宋史》。故事简介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

司马光的典故有哪些?
本文选自《宋史 司马光传》。解释意思:庭:院子。瓮:陶器,口小肚大的缸子。足:失足。皆:都。光:指司马光。之:瓮。得:得救。司马光读书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巜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卷,至不知饥渴寒暑。本文选自《宋史 司马光传》解释意思 光...

司马光这个故事选自什么?我们可用什么来概括这个故事
《司马光砸缸》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出自于《宋史》。司马光砸缸,著名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

司马光文言文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

上林县15710957639: 课文,司马光自选什么? -
实韩伊达: 课文,司马光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上林县15710957639: 本文《资治通鉴》选自宋代司马迁编的?一书. -
实韩伊达:[答案] 是司马光.司马迁是汉朝的,写的《史记》

上林县15710957639: 孙权劝学,本文选自什么?是司马光主持编目的一部什么公使记载了,从什么到什么红1362年间史 -
实韩伊达: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历史.

上林县15710957639: 文言文<<司马光救友>> -
实韩伊达: (1)如:像 之:它 退:回家 了:了解 自是:从此 释:放下 没:没入 皆:都 去:离开 持:拿 (2)闻讲《左氏春秋》, 爱之, 自是手不释书. (3)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

上林县15710957639: 司马光论慈母败子的原文 -
实韩伊达: 司马光论慈母败子的原文如下:昔周成王幼,王祖母太姜畜之,自始为太子,至于有成王,太姜教训之力也.文王之母,太任也,太姒也,皆圣妇人也.是故《国风》美后妃之德,《小雅》歌先君之妻也.昔楚庄王之母,善楚庄王,以爱其命....

上林县15710957639: 司马光救友一文选自宋朝编撰的哪本书 -
实韩伊达: 朋友你可能是记错了,司马光救友应该选自元朝的《宋史》,具体你应该去百度看看

上林县15710957639: 孙权劝学,记载了从 到 共362年间的史事.作者是 朝的 ,是著名的 家, 家. -
实韩伊达: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作者是宋朝的,是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上林县15710957639: 文言文<<司马光救友>>译文 -
实韩伊达: 司马光破瓮救友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庄重的样手)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指代《左氏春秋》),退(回去)为家人讲,即了(懂得)其大指(同“旨”,主要意思)...

上林县15710957639: 帮帮:根据《答司马谏议书》和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你同意王安石的观点吗? -
实韩伊达: 答司马谏议书《答司马谏议书》,散文篇名.北宋王安石作.司马谏议:即“司马光”,当时任右谏议大夫,曾写信指责作者的变法举措.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

上林县15710957639: 司马光小传 -
实韩伊达: 司马光,字君实,陕西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