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余晖——大明最后的边军毁于此役!

作者&投稿:泰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明末,一直是中国 历史 的痛点,不论我们怎么研究 历史 ,永远绕不开这一段 历史 。

关于明亡之事,本文不多做议论,今天笔者要叙述的就是明朝最后一次大规模会战。松锦大战!

公元1640年,这一年天下依然不太平。关内中原大地上农民起义接连不断,兵祸连连。

关外一场大战正在酝酿!

年初,大明朝的老对手皇太极又派部队来打草谷了。(打草谷就是抢劫的意思)这次皇太极出兵可不是简简单单来打劫的!他有着深远的军事目的!

皇太极的目的很简单:锦州!他要拔掉明朝楔在他家门口的这颗钉子,同时也为了他入关进军中原做铺垫!

皇太极为什么这么看重锦州?这个还得从孙承宗巡边开始说起!

公元1622年,因为辽阳惨败,帝师孙承宗受天启皇帝命 拜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专理边防战守。(关于孙承宗笔者就不详细介绍了)

孙承宗像

孙承宗一到地方就发现军心涣散士气萎靡,民心惶惶!而当时的辽东经略王在晋居然要放弃关外,只守山海关!

气的孙承宗直接质问王在晋你这样搞好处在哪里?问王在晋你怎么守山海关?王在晋说:可以在关外再筑一座新城。孙承宗又问:城筑好了四万人就能守住?王在晋又说那就再布置一波兵!孙承宗说按你这么说可就不是四万兵了!(之前王在晋给皇帝上书吹牛皮说用四万人守山海关)况且一片石那边也要有军队驻守啊!再说你筑新城不远就是山海关,你山海关设置的那些个陷阱机关难道都是给我们新城的官兵设的?你这新筑的城都能守,我们还用山海关干什么?如果新城不能守,四万士兵溃退来到山海关你是开门放人还是不放人?是让他们进来还是把他们送给建奴?王在晋急忙辩称关外还有三道关可以入关呢!孙承宗都气笑了!就说既然这么着,那建奴来了士兵还是个跑,你修这个有什么用!王在晋接着狡辩:我再在山上筑一座城收纳溃兵!孙承宗都无语了,问:他士兵都还没败呢,你就给他们准备好了溃退的地方,是准备时时刻刻让他们溃退吗?再者说,咱们的人能退进来,难道建奴是吃干饭的?都这个地步了,你不想着收复关外地区,还想着守这区区山海关,没有了外部屏障京城还有宁日吗?

这回王在晋被孙承宗收拾的无话可说了!

孙承宗搞完王在晋就开始准备收拾残局。

2 .制定辽人守辽土的政策,因为辽人失去故土与后金有不共戴天之仇,士气可用。再一个可以节省军队开支,分给土地耕种,节省后勤压力。如调客军军饷粮草开销太大!

3. 处理国际关系,安抚朝鲜,呵斥蒙古人趁火打劫!安抚皮岛毛文龙部。调整任命辽东各级官吏,袁崇焕、马世龙、尤世禄等。

处理完这些工作以后,他就干了一件事!筑城修堡!

东到大凌河西到宁远卫延绵一百多公里都修筑了城堡。

这就是最早的宁锦防线。

从天启二年至天启五年孙承宗好不容易收拾的差不多了,怎奈朝廷里对他攻击的人也多来越多,皇帝也有点承受不住。

孙承宗实在受不了朝廷对他的攻击毁谤,无奈之下辞职了。

但是宁锦防线还在,而且,第二年就立了大功!

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精锐又来抢劫了!没办法,不抢不行啊,又要断粮了,后金又是个不事生产的国家,放着现成的大户不抢白不抢!

自从攻下辽阳努尔哈赤就有点得瑟,觉得明军不堪一击!(野战确实不堪一击了精锐经过萨尔浒和辽阳后都丧尽了)一路大摇大摆,就到了大凌河。大凌河那是望风而逃,一听老奴来了,连粮食都没来的及处理就送给后金军了。紧接着塔山,杏山都被努尔哈赤给攻破了。努尔哈赤一看这趟出来挺容易,抢的不错,那就再深入一下接着抢!

就这么着一路抢,一路杀来到了宁远卫!此时孙承宗早已不在,守城领导是袁崇焕。

袁崇焕还是清醒的,没出出城和老奴野战,堵塞城门坚守不出,而且那一阵进口了几门红夷大炮,驾在城楼上,着是威风!

后金军又不会攻城,也就围了一下,试探性攻了两次,吃了点小亏,把努尔哈赤气的,一看没打下来就顺带屠了觉华岛,抢完了岛上所有的物资后扬长而去!顺带把明军辛辛苦苦修筑的城堡都还拆了!(回去后努尔哈赤就暴毙了,一说是中了袁崇焕的红夷大炮)

这一次主要是明军准备不足,新城刚筑,都是民兵,比较怯战,上下指挥不顺畅导致努尔哈赤进军顺利,但是也把他堵在了宁远城下。(如果按王在晋的搞法估计就到山海关了)

这一仗防线初见成效,但仍不完善,问题也较多。

努尔哈赤死了以后,皇太极即位,然后也来找麻烦!没办法,不找麻烦他这后金的汗位做不稳啊!抢点明军的东西好树立威望。再有,他不希望明军把城修到家门口。

皇太极像

于是天启七年,皇太极听说袁崇焕又修好了大凌河堡垒,知道自己发财的机会又来了。

他率领军队来到大凌河一带打草谷。顺便破坏老袁的劳功成果!

大军一路十分顺畅,破大凌河,围锦州,又率主力南下扫荡到了宁远!

袁巡抚还是一如既往的稳健,早就堵塞城门严阵以待了。皇太极一看宁远又是个刺猬,索性就吓唬吓唬你,咱们去锦州看看。

锦州是赵率教在防守,这位是一员虎将,不论清军怎么攻城,都无法拿下,他还顺便和皇太极玩了一把假投降的 游戏 。

皇太极久攻不下,这个时候老巢又传来消息,东江总兵毛文龙又去他老家打草谷了!

没办法皇太极只能退兵。

这回袁巡抚也上表夸赞毛文龙称他:

径袭辽阳,旋兵相应,使非毛帅捣虚,锦宁又受敌矣!毛帅虽被创兵折,然数年牵制之功,此为最烈!(可惜最后毛文龙死在袁崇焕手里,让清军再无后顾之忧)

之后皇太极更是经常来往与宁锦防线,找袁巡抚打秋风,但是都徒劳无功。

综合上述,大家可以看到在军事上宁锦防线对于明军的重要性!两次折敌军兵锋!面对明军连坚城利炮!清军束手无策!使敌人不能长驱直入我山海关防线,护卫着京师的安全。在政治上,它的存在让蒙古人不能轻易反叛投靠后金,也影响者藩属国朝鲜的态度。

上面已经讲到了宁锦防线的重要性,以及其存在的原因和重要性,下面来讲这场战役的爆发。

崇祯十三年,明军又一次修筑大凌河城,看着明军又契而不舍把城堡筑在眼皮底下。皇太极又一次按耐不住,准备出兵拔出他的眼中钉!而这一次,他准备充足,而又无后顾之忧了!(此前他收拾了蒙古林丹汗部,整编了蒙古八旗,利用袁巡抚杀掉了毛文龙,又亲征朝鲜!后方无忧了)

此时的皇太极早已不是天启七年的那个皇太极了,此时的他既有名将之实,又极具战略家的眼光!在出兵前就制定了明确的战略目标,锦州!围困锦州,迫使锦州投降,或者吸引明军主力而歼之。彻底把明军打残!

三月份开始皇太极先命令济尔哈朗多铎在义州筑城,(今锦州义县义州镇)并且屯田驻守。且开始向大凌河方向运输粮食草料。

五月份皇太极带领军队渡过了辽河,直扑大凌河锦州一线!面对皇太极的来势汹汹,敏感的蒙古仆从军首先感到不对劲,连忙联系上了皇太极,准备跟着他混。这帮蒙古人的驻守地就在杏山。

锦州守将这次不再是赵率教了,(他已经牺牲在了北京保卫战之中)而是辽西名将祖大寿!

祖大寿既然是名将,当然一直对蒙古人不放心,多加防范。这次蒙古人苏班岱准备投降就被他觉察!

皇太极派济尔哈朗带领军队接应蒙古苏班岱一众。并且告诉他:

祖大寿是实在人,一看蒙古人要反叛,当然不能放过这个割首级的机会,派遣吴三桂和刘周智出城割首级!济尔哈朗早有准备佯败诱使明军追击,而后队跟进突击打败了猝不及防的明军。皇太极则趁机攻下五里台,并且架起了红夷大炮攻锦州城,把锦州城外的庄稼全给割了,然后皇太极就回沈阳修养去了,留下多尔衮济尔哈朗一干人等继续围困锦州。

六月,清军方面朝鲜仆从军又押运着一万包粮草到了前线,清军后勤更足。

七月,多尔衮、济尔哈朗、多铎等逐渐蚕食攻破了锦州外围 茶叶山,蔡家楼堡等十一座。祖大寿将军只是看着他们一个个陷落,纹丝不动,果然有名将风范!并且在锦州两翼驻兵!锦州已经被彻底围住。

再看此时明军方面,洪承畴已经督师蓟辽,立派四万兵进至松山,连续派军队挑战清军,战意酣然!

而皇太极这会儿正在安山泡温泉呢。

整个八月,多尔衮,杜度在宁远外围,锦州外围,大凌河一带连续击败明军。明军也有斩获!

多尔衮像

到了九月份,皇太极度假结束后,让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等众将领去锦州和多尔衮换防,大家轮流休息轮流围困锦州!

十一月份,明军在杏山,塔山接连出击,均被济尔哈朗击败。但清军也没有占到便宜。双方都在僵持阶段!

从崇祯十三年冬天两军开始相持,到崇祯十四年三月,双方互有交锋!明军败多胜少,然则士气不堕!(此时明军野战丝毫不怯清军)

洪承畴在宁远坐镇,他知道决战的时机尚未到来!他一边给皇帝上书请粮请响,一边让军队小股出击,策应锦州!

并趁着多尔衮包围圈松懈的时间段,给锦州城输送粮食一万石!缓解了锦州的军粮危机,使锦州可以坚持到来年三月!

皇太极知道后,严斥多尔衮把他诏回,严厉处罚,又让济尔哈朗继续重新严密封锁锦州!

如果没有意外,明军必然是最终的赢家,只要坚持稳扎稳打,清军只有退兵一途!

然则事情突然发生了变化!

起因还在蒙古人这里,祖大寿守锦州时候有蒙古军队协防,本来锦州城固若金汤。接着守它个一年半载也不成问题。

某一天,守城的蒙古人没事拿围城的清军解闷说:我们城里粮草充足,还能吃个两三年呢你么别别白费力气了,早点回去找老婆孩子吧!

谁知道城外清军也不怵,打仗都不怕,还怕你们吵嘴?怼城上的蒙古人道:你们守多久咱们就围多久!不怕你们!

蒙古同胞毕竟是游牧民族,心眼实在,一听这话居然慌了!急忙汇报给几位头领,这几位头领也是实在人,立刻决定投靠皇太极!换老板咯!

这边祖大寿也不是傻子,发觉不对立刻要开始弹压!谁知道为时已晚,蒙古人开了东关城门!清军鱼贯而入!锦州外城失陷!祖大寿不得已困守内城!锦州城岌岌可危!

朝廷收到奏报,连连督促洪承畴出兵救援锦州,择机与清军决战!兵部尚书陈新甲连连督促洪承畴,甚至威胁于他。连皇帝都给洪承畴下诏催战!甚至派出了职方郎张若麒来前线督战。

张若麒一介书生,哪里知道战阵凶险!只是督促洪承畴快快进兵与清军决战,好给朝廷节省粮响!

洪承畴无奈之下只能再派援军六万前往松山解锦州之围!明军刚到松山北岗就迎来清军当头一棒!被济尔哈朗斩货两千余级!清军士气大振,明军则坚守营寨。

整个五月到七月,明军与清军在锦州城外进行了三次大战!双方互有胜负!清军虽善野战,明军则并不惧怕,虽然折损大于清军,但也有战果!总兵杨国柱在激战时战死,但士卒依然有可战之气!(此时明军不比广宁惨败之时,兵士或多或少都已经历战阵,还有大同绥宁等边军精锐集于一堂)

祖大寿几次尝试突围,都没有成功!

此时明军方面洪承畴已经倾巢而出!驻节松山,合计马步军十三万有余!

帝国兴废在此一战!

清军方面,皇太极听闻洪承畴亲自率军已到锦州前线,也知道决战时间已到!立刻亲率所有老巢可战之清军直奔松锦前线!

满人的命运也在此一战!

皇太极刚到松锦前线,洪承畴这边就立马出击,击其右翼!被豪格击败。皇太极驻节在松山杏山之间。一到地方皇太极立马登上就近高山,观看明军阵略。看了半天皇太极也不得不佩服洪承畴用兵确实厉害!

洪承畴像

然而破绽还是被皇太极发现了!他又去另外一座北山山岭瞭望明军阵容,又看了半天突然醒悟,终于长长舒了口气!信心大增道:洪承畴这个阵前面确实是严防死守阵容井然有序!根本无法拿下!然而,后面却疏于防范!粮道太长,兵力分散!洪承畴必败无疑了!

明军虽然前阵井然有序,让清军无机可趁,但是致命的是粮道运输线太长,防护力量薄弱!

清军包围圈

难道明军方面就不知道粮道的重要性吗?答案是肯定的!早在皇太极还没来的时候,明军内部就有人提出要派兵保卫粮道了!

大同监军张斗见明军如长蛇从塔山一直往北直至松山,蜿蜒盘旋,而重兵屯于松山,有头重尾轻之失,担忧说:“应该派遣一支军队在长岭山,防止其抄我后路”,洪承畴不纳,并且说:“监军张斗见明军如长蛇从塔山一直往北直至松山,蜿蜒盘旋,而重兵屯于松山,有头重尾轻之失,担忧说:“应该派遣一支军队在长岭山,防止其抄我后路”,洪承畴不听还讽刺张斗说:“ 我十二年老督师,若书生,何知” (此处应该有洪承畴和张监军一伙斗气的嫌疑)

接下,皇太极立极调整部署,切断洪承畴粮道! 掘壕围困,壕深八尺,上广一丈二尺,下极狭窄,仅可容趾,马不能渡,人不能登,有掉落的,没有容纳脚的地方,不能再次出来。清兵拼命掘壕,从锦州西面往南,穿越松山、杏山之间的通道,一直到海口,连掘三道大壕,将明军包围起来,期间把明军在笔架山的粮草全部缴获,切断了其与后方的一切联系和粮饷供应。刚开始洪承畴没当回事,等到他反应过来想去派军士出击阻拦时,已经无能为力!

洪承畴一方面急忙给崇祯上书求援!这个时候主力都在他手里,哪里还有什么可战之兵!另一方面,他也立马组织吴三桂等一众将领打通后勤线!但是明军几次冲击清军防线都被清军一一击溃!

加上洪承畴所部为了决战解锦州之围,只带了三天口粮啊!眼看全军就要崩溃,洪承畴毕竟不是泛泛之辈,当即召开军事会议,告诉大家,现在只有和清军拼死一搏!方有机会全身而退!但是明军这帮将领都有私心而且都怯战!不愿意拼命!希望撤回宁远!这个时候张监军又开始发挥草包风格,他也支持撤回宁远!本来军心就不稳了!老张这么一闹,军心又涣散了,洪承畴一看也只能同意撤回宁远!因为那边粮草充足!

清军这边皇太极也早就料到洪承畴粮道已断,必然要突围!所以谕令诸将: “敌众,食必不足,见我断其饷道,必无固志,设伏待之,全师可覆也。 所以清军已经准备充足以逸待劳准备伏击明军!

洪承畴没有办法了,他只能按照皇太极给他编好的剧本来了!召集各位将领开会,定下突围时间和路线以及各部在突围时担任的角色。

粮道被断,明军军心早已经涣散!现在又要突围,各个军头为了保存实力都开始打起了小算盘。大同总兵王朴,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突围,而是提前溜号!紧接着吴三桂,唐通, 白广恩等都开始跑路!

哄!明军大营顿时乱作一团!清军也在观察!一看明军打乱也乘势掩杀!可怜我大明边军精锐儿郎!被这两位给卖了!

被清军杀的血流成河!东至塔山,西至杏山,直到大海,我大明好儿郎溺死者,被杀者无数!王朴一众又开始从杏山奔宁远!

一路上又被清军伏兵斩杀无数!王朴吴三桂一众总于逃出升天!

张监军坐着小船成功跑路了!

这一战!损失惨重!明军先后丧士卒凡五万三千七百余人。

这可都是战兵披甲兵啊!不是辅兵!

他们跑路成功了,可是洪督师还在松山啊!

明军溃败

洪承畴和曹变蛟等只能在松山坚守!清军把松山包围的如铁桶一般!

此时,松山惨败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京师,崇祯皇帝急忙令宁远之兵和吴三桂一众救援松山!(要不是你下诏督促洪承畴进兵决战,也不至于此)

这次没人听他的了,大家都按兵不动!

可怜!锦州祖大寿都开始吃十香肉了,松山尚有些余粮,一直支持洪军到了第二年二月!副将夏承德和清军勾搭成奸!开城门放清军入城!曹变蛟、王廷臣及巡抚丘民仰,兵备道张斗、姚恭、王之桢,副将江翥、饶勋、朱文德,参将以下百余人皆被清军活捉杀害,唯独洪承畴与祖大乐获免。

洪承畴后来降清,祖大乐是祖大寿家人,皇太极用来招降祖大寿用的。

可恨!可恨!

锦州的祖大寿一看松山惨败,也和清军投降!(毕竟十香肉吃完了)

松锦之战至此结束!以清军大胜!明军惨败而告终!自此一役,明军十三万大军毁于此役!精锐尽丧!再也无法对清军产生威胁!而关内,农民起义愈演愈烈!明朝政府却再也没有精锐部队可以镇压,只能看着李自成,张献忠越来越多!直到李自成占领京师!

清军方面:

松锦之战,是皇太极军事指挥生涯的巅峰!他完美的指挥了这一场围点打援的战役。彻底的消灭关外明军的精锐力量,清除了大明的宁锦防线!为清军入关铺平了道路!

明朝方面:

松锦大战失败,致使关外明军精锐尽丧,松锦杏三城俱失,明军最后的机动兵力也毁灭殆尽无法入关镇压李自成张献忠等。宁锦防线也丢失了。造成这种惨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朝廷胡乱指挥,乱派不知兵的监军,且盲目催战。至于督师监军意见不合!常常互相掣肘,洪承畴主张张且战且守,步步为营,逐步向前推进以解锦州之围。而监军张若麒却反对,希望速战速决!

因此,洪承畴“轻进顿师,进不能突围,退不能善后,形见势绌,……遂使重臣宿将选率骁骑,十万之众,覆没殆尽”。

当然洪承畴自己也指挥失误。虽然他精通兵家权谋,由于考虑到个人的得失安危,所以屈从于陈新甲、张若麒等人的权势。当“陈新甲趣之,未免轻进以顿师”时,他就孤军深入;当“张若麒惑之,倏焉退师以就饷”时,他就率军南逃。因此,洪承畴在指挥作战上,表现出犹豫和动摇,这就必然导致明军失败。将官畏死。如总兵王朴为了自己活命,不顾全军安危,丢下大家伙跑路,致使明军炸营!枉死多少无辜士兵!

国榷作者谈迁评价道:“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

朝鲜《沈馆录》记载大明士兵:视死如归,鲜有乞降者。拥荷其将,立于海中,伸臂冀蔽,俾不中箭,不失敬礼,死而后已”,蹈海死者以数万计!

笔者评议:松锦之战,大明边军精锐毁于一战!而使明军丧失了最后的战略预备队,(洪承畴的秦军大同边军都是镇压农民起义的核心力量)从而加速了明朝灭亡!加快了清军方面入关进程!




为什么说露梁海战决定了东亚三百年政治格局?(高手进)
公元1598年,大明万历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九,在朝鲜半岛南端、釜山以西200余里的露梁津,子时刚过,800余艘各式战船,正在趁夜做战前的最后准备,他们是大明与朝鲜联军的水师部队。 16世纪末,东北亚局势出现了一些变化,在日本,大名纷争的“战国时代”结束,丰臣秀吉完成了日本国内的基本统一。随着统一战争的进展,丰臣的野心...

寻有关明清历史与故宫的书籍
3、最后的紫禁城——向斯(天朝落日余晖民国故宫往事)http:\/\/book.qq.com\/s\/book\/0\/11\/11458\/index.shtml 4、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马未都(百家讲坛,明清的青花瓷)http:\/\/book.qq.com\/s\/book\/0\/14\/14104\/index.shtml 5、明清禁卫军密档——王镜轮(末日王朝背影,据说是故宫密档...

朝纲的引证解释朝纲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朝纲的引证解释是:⒈朝廷的纲纪。引《后汉书·儒林传论》:“自桓灵之_,君道秕僻,朝纲日陵,国隙屡启。”《南史·宋纪上·武帝》:“自晋中兴以来,朝纲弛紊,权门兼并,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宋张纲《次韵周伯见赠用前韵》:“恢_幸有皋夔在,坐看朝纲万目张。”蔡东藩许廑父《民国...

崇祯明明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君王,为何无法挽救大明基业,最终导致亡国...
崇祯皇帝虽然他是一个实打实的好皇帝,但是你们要好好的想一想啊,当时的大明朝已经成什么样子了?东林党人乱政,大明朝早被明朝历朝历代的皇帝玩烂掉了,所以任是崇祯皇帝他再怎么的勤奋,他也是救不了大明朝这么一个烂屋子的。崇祯当政时期的大明朝,可以说是落日之中的余晖。崇祯他好不容易铲除了大...

明清之间有哪些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关键战役?
在明朝末年,乃至清朝初年,面对山河破碎,胡虏南侵的局面,以当时的形势来看,明王朝自凌迟处死袁崇焕后,辽东九边彻底落入了满清之手,而崇祯可以依赖的仅仅只有最后一道屏障---山海关。此时的大明王朝内有农民军大顺政权的流寇式打击,外有满清胡虏的南下,崇祯皇帝识人不明,用人不淑,最终大顺军...

令明军无可奈何的武器装备
令明军无可奈何的武器装备 满清八旗铁骑作为古代武装力量的最后一抹余晖,自白山黑水一直驰骋到了云南丛林。正是凭借这支强大的武备军力,满洲才得以实现对中原的占领和对疆域的开拓。坊间的一般认为满洲开国乃至于最后夺得天下,纯靠满洲八旗的骑射武功。而且 连康雍乾三朝帝王都在一直强调,八旗子弟应该苦练...

明清之际中华文明的辉煌体现在哪
历史性总结 明朝是一个有着博大胸襟的王朝,同时也是一个注重传统的王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明朝在一个历史转折的特殊时期,注重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进行历史性的总结,这种总结与此后的清朝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这也就是对于中国之前的文化进行总结,这种历史性的总结也被称之为“落日前的余晖”。可...

打卡北京地标,怎么安排路线好?
一、古典建筑地标 八达岭长城→圆明园→颐和园→故宫→天安门→天坛 二、现代建筑地标 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中信大厦→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塔 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下两条路线:线路一:古典建筑地标 线路特色:这条线路的地标都是比较有历史意义,同时广为天下人...

为何说就是两场“婚外情”,导致明朝灭亡?
因为当初两场婚外情导致李自成发动兵变成功推翻了明朝统治。如果当初没有这两场婚外情的话,那么明朝统治就不会那么快灭亡。第一场婚外情说的是毛羽健和他的小妾。当时毛羽健趁着他老婆回家省亲的功夫纳了一个小妾。就在毛羽健与小妾偷情的时候,他的妻子却跑了回来。要知道在古代交通是非常不发达的,他...

明朝值得一提的风云人物有哪些?
明朝是中国古代一个有名的朝代,期间产生了许多的风云人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没有他就没有明朝,他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原名朱重八,因朱元璋在家里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故名朱重八。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

蓬溪县19543205930: 明朝最后一次大会战 -
桓战丹葶: 分关外和关内.关内是孙传庭和李自成的农民军作战,柿园之战崇祯十五年(1642年)五月,崇祯帝连催孙传庭火速出关入豫.孙传庭则上疏回复:“兵新募,不堪用”.但心急如焚的崇祯帝不加理会,只是逼迫孙传庭尽快救援开封.孙传庭只...

蓬溪县19543205930: 《公元1644》这首歌的歌词 谁有,请发过来,谢谢 -
桓战丹葶: 《公元1644》作词:择荇 作曲:程池沉沦以后,归去之前, 南望关河最后一眼. 江海不语,青山长眠, 沙满城阙,夕照残垣. 我借暮色如水蔓延, 在日落瞬间,就此告别. 当余晖落向,王朝的背面, 我不经意看见,落寞的脸.我着华裳,我执长剑, 坦然迎接风霜盈面. 帝国之血,未曾冷却, 流过平原,到海岸线. 等到岁月,慢慢沉淀, 将拨散这天,厚重的烟. 我且去且留恋,途经三百余年, 听繁华的碎裂,脆如昨天.乱世已往,盛世已往, 历书泛黄,娓娓生香. 一页辉煌,一页沧桑, 今夜挑灯翻过,那卷那章.

蓬溪县19543205930: 大明王朝最终灭亡的原因 -
桓战丹葶: 明朝皇帝的昏庸无道,奸臣当道,朋党之争.自然灾害频繁,政府救助不利,民怨沸腾.满族女真人的入侵,皇帝不能正确的决策(崇祯优柔寡断,当断不断.错误的处理了袁崇焕)农民起义不断(闯王...

蓬溪县19543205930: 在“土木堡之变”事件之后,能亲自走向战场,甚至直接与敌人正面交锋的明朝皇帝是谁? -
桓战丹葶: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明朝北方的边界上崛起了一支强大的蒙古人部族,号称瓦刺.也先继承瓦刺王位后,同明朝就开始发生磨擦...

蓬溪县19543205930: 百年唤梦醒 已皆成灰的歌词 -
桓战丹葶: 一缕王朝的余晖 孤云掠影 嵌入眼眉 天命际会 自是难违 不复林立的丰碑 谁主沉浮 谁争雄衣锦归?百年幻梦醒 皆成灰 观天下暗涌 朔风卷尘 英雄何为 伺乱世机变而动 越几重星轨 紧握手中剑 千钧一发 为情义挥 我无悔无愧 风霜尽飘泊 为谁而执着 ...

蓬溪县19543205930: 有谁能详细介绍一下民族英雄袁崇焕?
桓战丹葶: 吾粤崎岖岭表,数千年来,与中原之关系甚浅薄.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 万历四十五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 告天,起兵攻明,压垮大明帝国这一头骆驼的最后...

蓬溪县19543205930: 永利造是什么年代
桓战丹葶: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死后,吴三桂在云南灭了南明王永利,由此推断,永利应该是崇祯皇帝的即位者,但是并不是在京都而是清兵入关后在边陲的一小戳拥护大明王朝的行为!但是在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记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