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珪字公端文言文阅读

作者&投稿:晨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张硅,字公端,弘范之子也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张珪字公端,弘范之子也。少能挽强命中,尝从其父出林中,有虎,珪抽矢直前,虎人立,洞其喉,一军尽讙。至元十六年,珪年十六,摄管军万户;十七年,真拜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佩其父虎符,治所统军,镇建康。未几,弘范卒,丧毕,世祖召见,亲抚之。奏曰:“臣年幼,军事重,聂祯者,从臣父、祖,久历行阵,幸以副臣。”帝叹曰:“求老成自副,常儿不知出此。”厚赐而遣之,遍及其从者。十九年,宣、徽群盗起,行省檄珪讨之,士卒数为贼所败,卒有杀民家豕而并伤其主者,珪曰:“此军之所以败也。”斩其卒,悉平诸盗。二十九年,入朝,命为枢密副使。太傅月儿鲁那演言:“珪尚少,姑试以佥书,果可大用,请俟他日。”帝曰:“不然,是家为国灭金、灭宋,尽死力者三世矣,而可吝此耶!”拜镇国上将军、江淮行枢密副使。大德三年,遣使巡行天下,珪使川、陕,问民疾苦,赈恤孤贫,罢冗官,黜贪吏。还,迁浙西肃政廉访使,劾罢郡长史以下三十余人,府吏胥徒数百,征赃巨万计。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帝遣官杂治之,得行省大小吏及盐官欺罔状,皆伏罪。劾大官不法者,不报;并及近侍之荧惑者,又不报。遂谢病归。泰定三年,上遣使召珪,珪至,帝曰:“卿来时,民间如何?”对曰:“臣乡里也,民饥甚,朝廷虽赈以金帛,惠未及者十五六,惟陛下念之。”帝恻然,敕有司毕赈之。未几,起珪商议中书省事,四年十二月薨。(节选自《元史·张珪传》)

【译文】

张珪字公端,是张弘范的儿子。少年时能拉引硬弓命中目标,曾经跟随他父亲经过树林,遇到老虎,张珪抽箭径直向前,老虎像人一样站起来,张珪一箭射穿虎喉,全军都欢呼起来。至元十六年,张珪十六岁,代理管军万户。十七年,实授为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张珪佩戴父亲的虎符,管理父亲所统辖的军队,镇守建康。不久,张弘范去世,丧事办完后,世祖召见张珪,亲自抚慰他。张珪上奏说:“我年纪轻,军中事务重大,聂祯跟随我祖父、父亲久经沙场,希望让他辅助我。”世祖感叹说:“寻求阅历多而且稳重的人来辅助自己,寻常的年轻人想不到这点。”重重赏赐了他,让他回去,并遍赏了他的随从。至元十九年,宣城、徽州群盗蜂起起,行省下檄文命令张珪讨伐他们,士兵多次被贼寇打败,士兵中有宰杀百姓家的猪并伤了主人的。张珪说:“这就是军队打败仗的原因。”斩杀那些士兵,盗贼全都平定了。二十九年,张珪入朝,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太傅月儿鲁那演说:“张珪还年轻,姑且用佥书一职试用他,果真可以大用,请等以后。”皇帝说:“不能这样,这家人为国灭金、灭宋,三代人都尽了最大的力量,怎么可以吝啬这个官职呢?”授予他镇国上将军、江淮行枢密副使。大德三年,朝廷派遣使臣巡行天下,张珪巡视四川、陕西,询问百姓的疾苦,救济抚恤孤儿贫民,罢免多余的官员,废黜贪污的官吏。还朝后,升迁为浙西肃政廉访使。他弹劾罢免郡长吏以下官员三十多人,州府小吏几百人,征集的赃款数以万计。张珪查知盐司以奸诈手段获得利益的事,将要揭发他们,事情关涉到行省,有心里不安的人,想以执法过严的罪名中伤张珪,就贿赂皇帝身边的臣子,谎称张珪施行巫术,并且阻碍盐法的执行。皇帝派遣官员共同审理这件事,获知了行省的大小官吏以及盐官欺骗蒙蔽的情况,他们都认了罪。张珪弹劾有不法行为的大官,没获得答复;还弹劾迷惑君主的近侍,又没获得答复。于是他称病回家。泰定三年,皇帝派遣使者召见张珪,张珪来到,皇帝说:“你来时,民间怎么样?”张珪回答说:“在我的家乡,百姓很饥饿,朝廷虽然用金帛救济,但没有惠及的有十分之五六,希望陛下考虑他们。”皇帝听了后很痛心,命令有关部门全部救济那些人。没过多久,起用张珪商议中书省的事情,张珪在泰定四年十二月去世。

2. 游仲鸿文言文阅读题

译文资料供参考: 游仲鸿(1138-1215),字子正,谥为忠,南充人。

1175年(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第,官犍为主簿,被总赋李昌图看中,荐给赵汝愚作制置司干办工事。赵汝愚也器重他,称他是"直谅多闻"之士。

赵汝愚回朝作相后,游仲鸿也被交章推荐入朝,官监登闻鼓院。赵汝愚受打击出朝后,游回川作过利州路转运判、提点刑狱。

可见,游仲鸿在京的官不到部长级,在地方上也只做到路一级的部门之官?quot;大拜"和"参知政事"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游似(亦写侣)(?-1252),字景仁,号克斋,谥清献,赠少师。

他勤奋好学,师事刘光祖。1221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中进士,官大理司直。

1239年(理宗嘉熙三年)拜端明殿学士,签枢密院事,封南充县伯,同年八月拜参知政事。1245年(淳[礻右]五年)拜右丞相。

游似的官运超过乃父,从拜端明殿学士到拜右相封国公死,都一直在"宰执"的位置上。游似高官后定居今浙江德清县新市镇,那里曾有他的祠。

游氏父子的政绩。游仲鸿的官阶虽不及儿子的高,但他的胆识和办事气魄则远在儿子之上。

他在任制置司干办工事时,宜宾一带的董蛮部内侵到犍为,并俘获了一些宋人。宋准备派兵进击,游仲鸿自请单独前去处理。

他去问明衅端后,叫董部放还俘虏,宋即照付马价,一场干戈就这样化为玉帛。游仲鸿受降而归,从此名声大起,被成都帅杨辅调为幕僚。

他向杨辅提出,用将要淘汰的士兵去耕种。这样既安置了将要退役的士兵,减少人民的赋税,又利用了荒废的土地,真是"一石三鸟"。

绍熙四年入朝,正是韩 胃排斥理学、打击赵汝愚的时候。首相留正、理学家朱熹、谏官黄度都离开了朝廷。

游仲鸿愤然上疏道:"陛下宅忧之时,御批数出不由中书;前日宰相留正之去,去不以礼;谏官黄度之去,去不以正;近臣朱熹之去,复去不以道。自古未有舍宰相、谏官、讲官而能自为聪明者也。

愿极还熹,勿使小人得志,以养成祸乱"他敢于这样逆鳞犯颜,予头直指宁宗和韩 胃,确非常人所能为。 自"庆元党禁"起,他被列入党人受到打击,回川在宣抚司任职,又常忤宣抚副使吴曦。

吴曦叛时他已回到南充,宣抚司的幕官薛绂也来到南充,宣抚使程松也来南充,总赋刘崇之也到南充来。游仲鸿指着案上书有"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的册子向薛绂说:我已向家里人说好,"曦逼我死,即填其日"。

游仲鸿又向薛绂说:我已写信劝杨辅讨贼,杨辅不用我议。如程松肯用我议,我用积俸二万缗犒兵,护送他到成都。

结果,程松不顾而去。游仲鸿又遣子游似,将讨贼之义说刘崇之,崇之也不听。

这说明游仲鸿有过人的胆识,才有上述的主张与活动。如当时的游仲鸿有路以上地方大员的权位,那讨吴曦的大功,就不属于安丙和杨巨源了。

游似从中进士起,一直官运亨通,做到右相封国公,没有受过挫折。其间,除了跟理宗讲心学、论王道、劝其亲儒从谏、敬畏检身、节用致爱、选贤共理外,则没有什么特异的政绩可言。

但游似在朝期间,正是南宋中兴,理宗求治,确立理学地位时间。一些贤才及受党禁打击和影响人员多被引用到朝里来了,如范钟、真德秀、魏了翁、赵葵、余[王介]等,均是这个时期入朝和受职的。

所以游似被人称为朝中正士,被杨升庵评为南宋"蜀中四贤相"之一。 游氏父子开南充性理之端。

理学起于北宋,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哲体学系。游仲鸿入朝,一面佐赵汝愚定策,一则"常从朱子讲学"。

游仲鸿因此接受了朱熹理学的思想观点,朱熹还称游仲鸿是蜀中奇士。当朱熹被斥出朝时,他上书反对,要求"极还"朱熹。

后来,把游仲鸿列入"伪学",受到打击。死后,刘光祖表其墓道日:"呜呼!庆元党人游公之墓。

" 游似的学术观点不但受其父和他老师刘光祖的影响,还受到理学功臣魏了翁的影响。魏在潼川(今三台)做官时,即邀游似去研究性理之学。

游似说:"嘉定十四载(1221),余方家居。公致之潼川郡斋,同诸友读易,偏考旧说,切磋究之。

"这年游似中进士,开始在朝为官。第二年魏了翁也被召入朝,他们关系更好,用游似的话说:"常过余语"。

他对魏"第在外而心服是寄不为外,在内而情意不亲不为内"的讲解是"击节称叹"(拍掌叫好)。可见,游似在理学上是以受魏了翁的影响为大。

所以游似同皇帝论理讲治时,就充分体现了以心为主的理学。游似在权兼礼部侍朗时上疏说:"欲尽事天之礼,当尽敬天之心,心存则政事必适其宜,言动必当其理,雨 循其序,夷夏必安其生。

"当游似官史部尚书入侍经幄、皇帝问治时,游似说:"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转坤,……一念有时间断,则无以挽回天下之大势。"游似的论述是紧紧抓着心、念不放,把它当成万能的东西,这既反映了他的理学思想,也反映了魏了翁的主观唯心的理学思想。

我们知道,魏了翁的理学思想来于李燔,李燔是朱熹的学生。朱熹-李燔-魏了翁-游似,这条线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嘉庆版《南充县志·外纪》说:"南充游忠公,常从朱文公(熹)讲学,深明性理,迄今县中颇得其传,盖自游氏父子云。"《杂识志》又说:"宋高宗南渡后,中原文献。

3. 北史薛端传文言文翻译

薛端,字仁直,河东汾阴人也,本名沙陀。

魏雍州刺史、汾阴侯辨之六世孙。 代为河东著姓。

高祖谨,泰州刺史、内都坐大官、涪陵公。曾祖洪隆,河东太守。

以隆兄洪阼尚魏文成帝女西河公主,有赐田在冯翊,洪隆子麟驹徙居之,遂家于冯翊之夏阳焉。麟驹举秀才,拜中书博士,兼主客郎中,赠河东太守。

父英集,通直散骑常侍。端少有志操。

遭父忧,居丧合礼。与弟裕,励精笃学,不交人事。

年十七,司空高乾辟为参军。赐爵汾阴县男。

端以天下扰乱,遂弃官归乡里。 魏孝武西迁,太祖令大都督薛崇礼据龙门,引端同行。

崇礼寻失守,遂降东魏。东魏遣行台薛循义、都督乙干贵率众数千西度,据杨氏壁。

端与宗亲及家僮等先在壁中,循义乃令其兵逼端等东度。方欲济河,会日暮,端密与宗室及家僮等叛之。

循义遣骑追,端且战且驰,遂入石城栅,得免。栅中先有百家,端与并力固守。

贵等数来慰喻,知端无降意,遂拔还河东。东魏又遣其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守杨氏壁。

端率其属,并招喻村民等,多设奇以临之。懿等疑有大军,便即东遁,争船溺死者数千人。

端收其器械,复还杨氏壁。太祖遣南汾州刺史苏景恕镇之。

降书劳问,征端赴阙,以为大丞相府户曹参军。 从擒窦泰,复弘农,战沙苑,并有功。

加冠军将军、中散大夫,进爵为伯。转丞相东阁祭酒,加本州大中正,迁兵部郎中,改封文城县伯,加使持节、平东将军、吏部郎中。

端性强直,每有奏请,不避权贵。太祖嘉之,故赐名端,欲令名质相副。

自居选曹,先尽贤能,虽贵游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尝升擢之。每启太祖云:“设官分职,本康时务,苟非其人,不如旷职。”

太祖深然之。大统十六年,大军东讨。

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首僚,数日不定。太祖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

弼对曰:“真其才也。”乃遣之。

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转尚书左丞,仍掌选事。

进授吏部尚书,赐姓宇文氏。端久处选曹,雅有人伦之鉴,其所擢用,咸得其才。

六官建,拜军司马,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侯。 孝闵帝践阼,除工部中大夫,转民部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通前一千八百户。

晋公护将废帝,召群官议之,端颇有同异。护不悦,出为蔡州刺史。

为政宽惠,民吏爱之。寻转基州刺史。

基州地接梁、陈,事藉镇抚,总管史宁遣司马梁荣催令赴任。蔡州父老诉荣,请留端者千余人。

至基州,未几卒,时年四十三。遗诫薄葬,府州赠遗,勿有所受。

赠本官,加大将军,追封文城郡公。谥曰质。

(来自《百度百科》薛端词条。) (翻译) 薛端,字仁直,河东汾阴人呢,原名沙陀。

北魏雍州刺史、汾阴侯辨的六世孙。代为河东望族。

高祖谨慎,泰州刺史、内都坐大官、涪陵公。曾祖薛洪隆,河东太守。

以隆兄长洪阼娶魏文成帝女儿西河公主,有赏赐田地在冯翊,洪隆子麟驹迁徙居住的,所以便在冯翊的夏阳安家。麟驹举秀才,任中书博士,兼主客郎中,追赠河东太守。

父亲薛英集,通直散骑常侍。端年少时有志气和节操。

父亲去世,居丧合乎礼。与弟弟薛裕,勤奋学习,不和别人交往。

十七岁,司空高干举荐他为参军。赐爵位为汾阴县男。

正因为天下混乱,于是弃官回乡。魏孝武帝西迁,太祖命令大都督薛崇礼据守龙门,开头同行。

崇礼不久失守,于是就投降了东魏。东魏派遣行台薛修义、都督乙干贵率领数千兵众向西延伸,占据杨氏壁。

端与宗族和家僮等先在壁中,薛循义派兵逼令他们端等向度。正要渡河,这时天刚黑,薛端秘密与宗室和家僮等人反叛的。

薛循义派遣骑兵追赶,端且战且迅速,于是进入石城栅,幸免。栅中先有上百家,端和合力坚守。

宇文贵等人多次前来劝慰,知道事情没有投降的意思,于是拔回到河东。束魏又派他的将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戍守杨氏壁。

薛端率领他的部属,并招抚晓谕村民等,多设奇计来临的。姚懿等人怀疑有大军,就向东逃跑,争船淹死的有几千人。

端收缴了他们的武器,再回到杨氏壁。太祖派遣南汾州刺史苏景恕镇守的。

下韶书慰劳,征召薛端赴朝廷,任命他为大丞相府户曹参军。随从擒获宝泰,收复弘农,在沙苑,并有成功。

加授冠军将军、中散大夫,进爵为伯。转任丞相东阁祭酒,加上本州大中正,升任兵部郎中,改封为文城县伯,加使持节、平东将军、吏部郎中。

薛端性格刚强正直,每有上奏请求,不回避权贵。太祖嘉奖他,因此赐名为端,要使名实相符。

从处于选拔官吏的部门,先竭尽才能,虽然贵游子弟,才能差行薄的,没有提升的。每次向太祖说:“设官分职,本康时务,若不是圣人,不如空职。

“太祖深这样的。大统十六年,大军束讨。

柱国李弼任别道元帅,精心挑选臣僚,几天不定。太祖对李弼说:“当你考虑到一个长史,没有比薛端。”

杜弼回答说:“真是合适的。”于是派的。

加授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调任尚书左丞,仍然掌管选举事宜。

升任吏部尚书,赐姓宇文氏。薛端长期处于选拔官吏的部门,有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他提拔任用,都能人尽其才。

建立六官,被任命为军司马,加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位为侯。孝闵帝登基,任工部中大夫,调任。

4. 文言文《北史·薛聪转》中文翻译

薛聪,字延智。为人端方正直,处世明于事理,颇有见识。善于保持自己美好的品格,不随便与人交游相处。虽然独处一室,也终日严肃庄重,看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薛聪博览群书,精力旺盛,超过常人。至于对古人过去的言行事迹,大多进行研究探求。论争辩答,随口应对,更是他的长处。父亲去世,他在墓侧建起茅庐,哭泣哀号之声,使行路人听了都感到酸楚。兄弟间淳厚和睦,而家教却十分严厉,他的弟弟们做错了事情,也常常免不了受他的杖责,兄弟们相处十分肃穆。不到二十岁,薛聪已被征辟为州里的主簿。

太和十五年(491),他脱去布衣,任著作佐郎。当时,魏孝文帝注意在门阀世族中选用官吏,并根据出身确定官阶。士大夫们出仕做官,最多只能享受奉朝请的待遇,薛聪一开始就被授予著作佐郎,因而被时论称颂。以后,又升任书侍御史。他纠参弹劾朝廷中的错误行为,从不回避势族权要。孝文帝想放宽或谅解的人和事,薛聪往往据理争辩。孝文帝常常说:“我见到薛聪,不能不感到畏惧,更何况其他人呢?”从此,豪门贵戚威风收敛。他累次升迁,官至直阁将军。又兼任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阁的职务照旧。

薛聪深为孝文帝所赏识,不但表面上用很高的礼遇对待他,而且内心里也把他当作心腹看待。保卫皇宫的禁军,委托他来统领。所以,孝文帝在世时,他一直兼任直阁将军。群臣们退朝之后,薛聪经常留下来陪着孝文帝,谈论起来不分白天黑夜。时政的得失成败,都参与运筹谋划。他常向孝文帝提出建议和批评,也大多被采纳。他办事深沉细密,外表难测高深。孝文帝想给他加官晋爵,他坚决推辞,不愿接受。孝文帝也体谅他的良苦用心,对他说:“你的天赐的爵位很高,根本不是我赐给你的爵位所能使你荣耀的。”又授予他羽林监。

孝文帝曾与朝臣们议论天下的姓氏、地理和人物,同薛聪开玩笑“:人们都说你们薛姓是蜀地人,果真是蜀地人吗?”薛聪回答说:“我的远祖薛广德,世代在汉朝做官,当时人们称薛姓是汉人。我的九世祖薛永随刘备入蜀,人们又称薛姓是蜀地人。我现在侍奉陛下,是胡虏的薛姓而不是蜀地的薛姓。”孝文帝听了并不生气,拍着手说:“你自可以表明不是蜀人,为什么又挖苦我呢?”薛聪气得摔掉手中的兵器离去,孝文帝替他辩解说“:薛羽林监喝醉了啊。”他被孝文帝的知遇如此厚重。

太和二十三年(499),薛聪跟随孝文帝南征,兼任御史中尉。宣武帝即位,他被任为都督、齐州刺史。为政廉明清静。死在齐州,官吏百姓为了怀念他,留下他坐的椅子以表示对他的爱戴。

5. 论语沂水春风文言文练习

沂水春风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yǔ)点也 风乎舞雩(yú) 浴乎沂(yí) 喟(wuì)然叹曰B、莫(mù)春 三子者之撰(zhuàn)铿(kēng)尔 端章甫(fǔ)C、愿为小相(xiàng) 因之以饥谨(jǐn) 夫子哂(shěn)之 千乘(shèng)之国D、曾皙(xī) 长(zhǎng)乎尔 以俟(sì)君子 鼓瑟(sè)希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鼓瑟希,铿尔 B、非曰能之,愿学焉C、莫春者,春服既成 D、唯求则非邦也与3、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 A、因之以饥馑 B、如会同,端章甫C、摄乎大国之间 D、异乎三子者之撰4、选出下列划线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如会同,端章甫 B、风乎舞雩C、冠者五六人 D、足食,足兵5、选出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风乎舞雩 B、异乎三子者之撰 C、不吾知也 D、加之以师旅6、选出划线词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 A、如或知尔,则何以(做)哉 因之以饥馑(叠加,增添)B、子路率尔而对曰(飞快地)比及三年(等到),可使有勇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候)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D、舍瑟而作(起身),对曰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7、选出“以”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以吾一日长乎尔A、素以为绚 B、则何以哉C、毋吾以也 D、为国以礼8、选出“与”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吾与点也A、客从外来,与坐谈 B、则与之斗卮酒C、吾与女,弗如也 D、失其所与,不知9、选出“乎”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A、摄乎大国之间 B、浴乎沂C、以吾一日长乎尔 D、风乎舞雩10、选出“如”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宗庙之事,如会同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D.如有所立,卓尔11、选出“为”字意义与用法例句加点字完全相同的一项例:为国以礼A、由也为之,比及三年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C、愿为小相焉D、为击破沛公军1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宗庙之事,如会同 ②千乘之国B、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子路率尔而对曰C、①亦各言其志也 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D、①居则曰:“不吾知也.”②唯赤则非邦也与13、选出对下列划线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为国以礼 ②约我以礼 ③其何伤于日月乎 ④子贡贤于仲尼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同,③④不同14、选出文言句式不同的一项( )A、天何言哉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B、异乎三子者之撰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闵子侍侧D、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乘桴浮于海15、选出下列对课文解说判断不当的一项 A.本文以“言志”为线索,通过“孔子问志——学生言志——孔子评志”三部曲,记录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和态度.B.对于子路的“治千乘之国”之雄心壮志,孔子深表赞同,报之以赞赏的一笑,而对于冉有、公西华之志,孔子都没有反应,暗示了他不以为然的态度.C.曾皙之志不在为政,但其描述的暮春同游图,正是孔子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对此孔子非常感慨,当即表示赞同.D.从文中可看出,孔子是一个平易和蔼、思想开明、胸怀开阔、教育有方的师长,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而且彼此之间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民主.E.孔子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善于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生述志后,他能将他们的志上升到“礼治”的高度,将他们要做的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体现了一个教育家的胸怀.卷Ⅱ(一)翻译(每题4分,共20分)16、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17、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18、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19、如其礼乐,以俟君子.20、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二)课内阅读(每题3分,共9分)“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21、孔子为何要“与点”?22、孔子表现出什么样的形象?他为何“哂”子路?23、孔子对冉求、公西赤是怎么评价的?(三)课外阅读(共11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礼记》)2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每个1分,共3分)(1)之: (2)笃:(3)措: 25、翻译下列句子:(每句2分,共6分)(1)有。




解嘲原文翻译赏析扬雄的文言文
解嘲原文翻译赏析扬雄的文言文 1个回答 #热议# 应届生在签三方时要注意什么?蓝韵文化传媒 2024-01-23 · 致力于推动文化传播、内容创作 蓝韵文化传媒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客嘲扬子曰:“吾闻上世之士,人纲人纪:不生则已,生必上尊人君,下荣父母;析人之珪,儋人之爵;怀人之符,分人之禄;纡...

帮忙翻译这段文言文...速度~~~
【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在与黄门侍郎王闲坐交谈,当时有个美人在旁边侍候。她本是庐江王李瑗的爱姬,李瑗坏事后,被籍没入宫。太宗指着她对王说:“庐江王荒淫无道,杀害了她原先的丈夫而把她占为己有。暴虐到极点,怎会不灭亡呢!”王离座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夺取她是对了呢,还是不对?”太宗...

傅的文言文
4. 文言文阅读 傅珪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

范元琰守秘文言文翻译
范元琰,字伯珪,南朝时吴郡钱塘人。 元琰年轻时非常好学,博通经史,精研佛学,但是其为人很谦逊,从没...3. 范元琰遇盗 文言文阅读 原文: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祖悦之,太学博士征,不至。父灵...天..初年,州城的地面无故下陷,不久小校李公亻全谋变,罗绍威更加害怕,于是定计除掉牙军,派使者...

诸葛亮和诸葛珪、玄、瑾、均、诞、恪、瞻、尚是什么关系?
也就是说,诸葛珪去世时,长子诸葛瑾15岁,而诸葛亮才刚8岁,因此,后来是年幼的诸葛亮、诸葛均都是叔父诸葛玄抚养长大的。 官至 诸葛玄 诸葛玄是诸葛亮的叔父,官至豫章太守。诸葛珪死后,诸葛玄带着诸葛亮、诸葛均到襄阳投靠了荆州刘表,而诸葛亮、诸葛均曾在南阳耕种。 诸葛玄最后死在了荆州。 诸葛瑾、诸葛均...

慎言文言文答案
5. 6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点击《管宁割席》答案 管宁割席》是一篇文言文,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把握其重点中心内容.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管宁割席阅读答案”,同学们动手完成下.如果想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还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哦. 《管宁割席》节选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

卖花老人传文言文
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吗?。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9.C 10.B 11.D 12.(l)吴元珪乘坐驿车,不到一个昼夜就把药取回来了。 皇帝对他办事的迅速而...

傅伏文言文阅读答案
2. 文言文阅读 傅珪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

裴松之文言文宋书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也。 祖昧,光禄大夫。父珪,正员外郎。 松之年八岁,学通论语、毛诗。博览...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烈曰:“昔秦...4. 文言文翻译节选自《宋书·谢景仁传》 原文阅读: 谢景仁,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从叔父也。祖据...

藩国名臣文言文对译
“昔武王不用夷、齐,宣王杀杜伯,自古帝王纳谏固难矣。朕夙夜庶几于前圣,昨责珪等,痛自悔,公等勿...7. 凌义渠 字骏甫 乌程人文言文阅读翻译 凌义渠 凌义渠,字骏甫,乌程人。天启五年进士。除行人。

杞县17662666945: 元朝末年张珪的最小儿子是谁,其后代 -
朱颜氨曲: 史书没有详细记载. 张珪(1263至1327)字公端,自号潜庵,衞州人,张弘范之子.大德三年(一二九九)拜江南行台御史,延祐二年(一三一五)拜中书平章政事,封蔡国公.工书法,端重严劲,腕力尤健.卒年六十五.事见《元史》卷一百七十五本传、《道园学古录》.

杞县17662666945: 朝廷虽赈以金帛,惠未及者十五六,惟陛下念之 -
朱颜氨曲: 元泰定三年,即1326年,仁宗与张珪的对话:意思是:朝廷虽然拿出府库里的金银绸缎去赈济灾民,然而也只赈济了受灾人口的一半,望陛下念及黎民百姓的疾苦.

杞县17662666945: 古代文言文的“而”字用法 -
朱颜氨曲: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词形变化和用法很多,我整理了一下,给楼主做参考吧.做名词用“而”是象形字.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本义:颊毛...

杞县17662666945: 语文古文中"所以"的全部意思 -
朱颜氨曲: 一、代词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杞县1766266694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公讳英字敦复,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上始选儒臣置左右.设南书房,命公入值,... -
朱颜氨曲:[答案] (1)D 总督已经久积怨恨知府陈鹏年素来刚强不屈.强项:刚正,不为威武所屈.(2)B 第①句应为“其”,代词,他.第②句应为“为”,介词,被.第③应为“因”,介词,...

杞县17662666945: 文言文《刻木巧匠》的翻译 -
朱颜氨曲: 《刻木巧匠》2113 周辉 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豆、钉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5261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翻译: 一个4102乐工能把木头刻成舟.大小只有二1653寸,船篷桅杆船船舵等东西俱全,酒壶,豆子,放满了桌,一个人挽着船篷的绳索,一个人拿着橹浆一个人掌回舵,都是灵活能动的,放在水中,能够随着风而行,从来不会侧翻.一个这答样的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欢这个的人都争着抢购.求采纳

杞县17662666945: 四字成语梳什么扮 -
朱颜氨曲: 1. 有一种四字词语什么装什么扮乔装改扮、乔妆改扮、乔妆打扮、乔装打扮一、乔装打扮 [ qiáo zhuāng dǎ bàn ] 【解释】:乔装:改变服装、面貌;打扮:指化装.指进行伪装,隐藏身份.【出自】: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三回:“我...

杞县17662666945: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王安石    公讳易占,字不疑,姓曾氏,建昌南丰人.公以端拱己丑生,卒时庆历丁亥... -
朱颜氨曲:[答案]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题型为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又一人者...

杞县17662666945: 《陈敬宗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朱颜氨曲: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19分)陈敬宗,字光世,慈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永乐大典》.书成,授刑部主事.又与修《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