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时期──点茶道

作者&投稿:武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点茶法约始于唐末,从[五代]到[北宋],越来越盛行。十一世纪中叶,蔡襄着《茶录》二篇,上篇论茶,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①盏、点茶,下篇论茶器、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蔡襄是[北宋]着名的书法家,同时又是文学家、茶叶专家、荔枝专家、其《茶录》奠定了点茶茶艺的基础。
十二世纪初,宋徽宗赵佶着《大观茶论》二十篇: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筅、[缶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包焙。赵佶是杰出的艺术家,书画、诗文皆佳,且精于茶道。点茶道蕴酿于唐末[五代],至[北宋]后期而成熟。   ①:左旁“火”;右旁:上三个“力”,下“月”。
(一)点茶道茶艺
点茶道茶艺包括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
1.备器
《茶录》、《茶论》、《茶谱》等书对点茶用器都有记录。宋元之际的审安老人作《茶具图赞》,对点茶道主要的十二件茶器列出名、字、号,并附图及赞。归纳起来点茶道的主要茶器有:茶炉、汤瓶、砧椎、茶钤、茶碾、茶磨、茶罗、茶匙、茶筅、茶盏等。
2.选水
[宋代]选水承继唐人观点,以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但《大观茶论》“水”篇却认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古人品水,虽日中泠、惠山为上,然人相去之远近,似不常得,但当取山泉之清洁者。其次,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若江河之水,则鱼鳖之腥、泥泞之汗,虽轻甘无取。”宋徽宗主张水以清轻甘活好,以山水、井水为用,反对用江河水。
3.取火
[宋代]取火基本同于唐人。
4.候汤
蔡襄《茶录》“候汤”条载:“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蔡襄认为蟹眼汤已是过熟,且煮水用汤瓶,气泡难辨,故候汤最难。赵佶《大观茶论》“水”条记:“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绎进跃为度,过老则以少新水投之,就火顷刻而后用。”赵佶认为水烧至鱼目蟹眼连绎进跃为度。蔡襄认为蟹眼已过熟,而赵佶认为鱼目蟹眼连绎进跃为度。汤的老嫩视茶而论,茶嫩则以蔡说为是,茶老则以赵说为是。
5.习茶
点茶道习茶程序主要有:藏茶、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①盏、点茶(调膏、击拂)、品茶等。
蔡襄、赵佶、朱权、钱椿年、顾元庆、屠隆、张谦德而外,丁谓、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林通、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点茶艺都有所贡献。苏轼的《叶嘉传》,明写人,暗写茶,文中暗含点茶法。
(二)茶礼
朱权《茶谱》载:“童子捧献于前,主起举瓯奉客曰:为君以泻清臆。客起接,举瓯曰:非此不足以破孤闷。乃复坐。饮毕,童子接瓯而退。话久情长,礼陈再三。”朱权点茶道注重主、客间的端、接、饮、叙礼仪,且礼陈再三,颇为严肃。
(三)茶境
点茶道对饮茶环境的选择与煎茶道相同,大致要求自然、幽静、清静。令诗有“果肯同尝竹林下”,苏轼诗有“一瓯林下记相逢”,陆游诗有“自挈风炉竹下来”,“旋置风炉清樾下。”朱权《茶谱》则记:“或会于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牖。”
(四)修道
《大观茶论》载:“至若茶之有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则百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之。”“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茶,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士庶率以薰陶德化。
审安老人作《茶具图赞》列“茶具十二先生姓名字号”,附图及赞语。以朝迕职官命名茶县,赋予了茶具的文化内涵,而赞语更反映出儒、道两家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之理。木侍制《砧椎》赞有“上应列宿,万民以济,禀性刚直。”金法槽(茶碾)赞有“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圆机运用,一皆有法。”石转运(茶磨)赞有“抱坚质,怀直心。啖嚅英华,周行不怠。”胡员外(茶瓢)赞有“周旋中规而不逾其问,动静有常而性苦其卓。”罗枢密(罗合)赞有“凡事不密则害成,今高者抑之,下者扬之。”宗从事(茶帚)赞有“孔门子弟,当洒扫应付。”陶宝文(茶盏)赞有“虚已待物,不饰外貌。”汤提点(汤瓶)赞有“养浩然之气,发沸腾之声,以执中之能,辅成汤之德。”竺副帅(茶筅)赞有“子之清节,独以身试,非临难不顾者畴见多。”
朱权《茶谱》序日:“予尝举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自谓与天语以扩心志之大,符水火以副内炼之功。得非游心于茶灶,又将有裨于修养之道矣,其惟清哉!”又日:“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顿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淡而万象惊寒。……乃与客清谈款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卢仝吃七碗,老苏不禁三碗,予以一瓯,足可通仙灵矣。”活火烹清泉,以副内炼之功。助诗兴,倍清淡。探虚玄大道,参天地造化,清心出尘,一瓯通仙。
赵佶、朱权贵为帝王,亲撰茶书,倡导茶道。宋明茶人进一步完善了[唐代]茶人的饮茶修道思想,赋予了茶清、和、淡、洁、韵、静的品性。
综上所述,点茶道蕴酿于唐末[五代],至十一世纪中叶[北宋]时期发展成熟。点茶道鼎盛于[北宋]后期至[明代]前期,亡于[明代]后期,历时约六百年。


唐代、宋代、明代各个时期主要的烹茶方法分别是( )
唐代、宋代、明代各个时期主要的烹茶方法分别是煎茶、点茶、泡茶。1、煎茶。煎茶法不知起于何时,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制茶工艺,唐代陆羽《茶经》始有详细记载。《茶经》初稿成于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后经修订,于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定稿。《茶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茶道的诞生。其后...

明清时期茶道精神
可以说朱权在《茶谱》序言中触及茶道精神中的一个特征—“Y青”。能够全面IN示中国茶道实质的是明末清初的杜浚。他曾在(茶喜》一诗的序言中指出:夫予论茶四妙:日湛、日幽、曰灵、曰远。用以澡吾根器,美吾智意,改吾闻见,导吾杳冥。② 茶之四妙是指品茶艺术具有四个美妙的特性。“洪”是...

茶事的中国茶事
中国的饮茶历史有煮、煎、点、泡四类,并先后发展为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唐代以前虽有饮茶,但不普遍。东晋虽有茶艺的雏型,还远未完善。晋、宋以迄盛唐,是中国茶事活动的蕴酿期。中唐以后,中国人饮茶“殆成风俗”,形成“比屋之饮”,“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唐朝肃宗、代宗时期,陆...

中国古代明清泡茶道介绍
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茶道艺术详解自中唐时期开始,中国的茶道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南宋末年的末茶时代,发展到明代初年的叶茶盛行。到了16世纪末,明代后期,张源的《茶录》和许次纾的《茶疏》两部著作奠定了泡茶道的基石,详述了藏茶、火候、泡法等多方面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了茶道的理论基础。...

汉族茶道有着怎样的历史?
中唐以后,中国人饮茶"殆成风俗",形成"比屋之饮","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唐朝肃宗、代宗时期,陆羽著《茶经》,奠定了中国茶道的基础。又经皎然、常伯熊等人的实践、润色和完善,形成了"煎茶道";[北宋]时期,蔡襄著《茶录》,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从而形成了"点茶道",[明代]中期,张源著...

明清时期的茶道精神
晚明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和清代袁枚在品茶体验中,也强调了茶的清心悦神、怡情悦性等精神愉悦作用,这些都是茶道精神的重要体现。虽然"茶道"一词在明清时期的著作中并不常见,但茶道精神实质在品茗艺术中始终存在,它渗透在各种关于茶的描述和体验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心灵修养。

为什么说宋至明代是中国茶道发展的鼎盛时期
斗味为特色的“斗茶”。明代朱权改革茶道,把道家思想与茶道融为一体,追求秉于性灵、回归自然的境界。明末冯可宾讲述了饮茶的一些宜忌,主张“天人合一”,比赵佶的茶道又深入一层。明太祖朱元璋改砖饼茶为散茶,茶由烹煮向冲泡发展,程序由繁至简,更加注重茶质本身和饮茶的气氛环境,从而达到返璞归真。

茶品中国四大茶道流派
贵族茶道,源于贡茶,是权贵阶层的象征,他们凭借权势和财富追求茶、水、火、器的极致,目的却在于炫耀地位与财富,而非纯粹的品茗享受。潮闽工夫茶便是在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贵族茶道之一。雅士茶道则源于古代士人的生活,他们与茶有着深厚的联系,因为有机会接触名茶和品茗,他们最早发掘并提升了对茶的精致...

点茶道的茶艺、茶礼、茶境与茶修
明初,朱权著《茶谱》,对点茶道崇新改易。(一)点茶道茶艺据蔡襄《茶录》、赵佶《大观茶论》,茶艺程序有备器、择水、取火、候汤、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熁盏、点茶(调膏、击拂)、酌茶、品茶等。备器:点茶道的主要茶器有:风炉、汤瓶、砧椎、茶钤、茶碾、茶磨、茶罗、茶匙、茶筅、茶盏等。

明清泡茶道的茶艺,泡茶道的前史
尽管创新不多,但茶道的修道精神仍然深入人心。总的来说,泡茶道自元朝至明朝前期逐渐孕育,明朝后期开始兴盛,一直延续到清朝前期,即使在近代有所衰落,但到了二十世纪后期又得以复兴。虽然煎茶道和点茶道在中国本土已难觅踪迹,但在日本,经过日本茶人的传承和发展,茶道文化仍然繁荣。

阜阳市19723641428: 中国茶道的特点是什么 -
汲党羟乙: 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 ,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 道,剑有剑道,链摔跤搏击也有柔道、跆拳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 什么...

阜阳市19723641428: 中国茶道讲究些什么.. -
汲党羟乙: 现代人对茶钟爱有加,从饮茶上升到品茶,讲究茶艺茶道. 何谓道?我的理解首先是道理,茶道也就是通过品茶能悟出什么道理;其次是道路,茶道即是通过品茶使人找到轻松愉悦以及更高的精神感受.所以,茶道应该回答的是怎么品,能品...

阜阳市19723641428: 中国茶道有多少年历史 -
汲党羟乙: 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源于上古神农氏,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体字为“荼”,唐代茶经的作者陆羽,在文中将荼字减一画而...

阜阳市19723641428: 春秋战国,秦汉,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是怎样的 -
汲党羟乙: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初创时期,不被多数诸侯采纳,只有少数想要改革的诸侯国曾试用过,但并不显著属于非主流阶段. 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被大大破坏,险些被摧毁.法家思想鼎盛. 汉朝: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其得到历史上第一次大发展.也成为了国家的主流思想. 宋明时期:是儒家思想的在一次腾飞与发展.儒家思想已渐渐在人民心中根深蒂固.导致儒学的这种发展主要是因为每一时期的社会环境的不同,和统治者的思想影起的!今天我们应正确对待儒家思想,我们要从中汲取优秀的文化营养.

阜阳市19723641428: 韩国茶道发展史是怎样的?
汲党羟乙: 新罗统一时期新罗统一时期,中国饮茶风俗普及,煎茶道形成并流行,茶文学兴盛,茶 具独立发展,茶书画初起,茶馆萌芽.可以说,这正是中华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

阜阳市19723641428: 江户时代的茶文化有什么特色?
汲党羟乙: 公元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幕府,一直持续到1868年明治维新.千利休去世后,他的子孙和弟子们继承和发扬了千利休的茶道观念,400年来形成了许多流派.其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