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心学 | 圣人之教

作者&投稿:谷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正之教

教者其犹医乎!医以去其病而已矣,教以去其偏而已矣。

译文:教师犹如医生!医生无非给人们去除病痛而已,教师无非使人们去除偏向而已。

贵文贱行,教人以佞;贵进贱退,教人以沫;贵材贱德,教人以忒。

译文:重视文字轻视实践,就是教人巧言谄媚;重视前进轻视后退,就是教人泡沫般虚幻的东西;重视能力轻视道德,就是教人行差踏错。

圣人之教

欲立欲达,圣人之本心也;不启不发,圣人之无情也。其并行不悖乎!启发应乎愤悱,是故圣人顺物之情而无情。

译文:使别人成功、使别人通达事理,是圣人的本心;不去开导、不去启发,是圣人的无情。两者一起实行并不相违背!开导、启发应该建立在学生积思求解的基础上,所以圣人只是顺应事物发展而没有主观情感。

其圣人教人之至乎!意必固我皆累乎本体者,故绝之而后本体可全。圣人无之,学者毋之。

译文:这是圣人的极至教导!意、必、固、我,都是牵累本体的东西,所以要通通弃绝后才能使本体周全。圣人没有这四种弊病,学者要避免这四种弊病。

 孔门之教,求仁而已矣。绝四也者,其求仁之功乎!

 译文:儒家的教导,求仁而已。所谓断绝四种弊病,求仁的工夫罢了!

形天地之至隐者,莫大乎物;发天下之至妙者,莫大乎人;蕴天地之至显者,莫大乎道;阐天下之至赜者,莫大乎教。尽天地之人物,而主天地之道教者,莫大乎圣。

译文:表现天地极微小的东西,没有比物更大;发展天下最玄妙的事物,没有比人更大;蕴藏天地最显明的存在,没有比道更大;阐释天下最深奥的道理,没有比圣人的教导更大。穷尽天地的人和物,而主持天地之道的圣教,没有比圣人更大。

根本之教

吾乃教举业之大者也。人为其枝叶,吾兼以本根,由本根以达於枝叶,一气也。人事其流,吾兼以浚其源,由源以达於流,一派也。人学其文辞,吾兼以涵养,自涵养以达其文辞,一贯也。

译文:我教授的是举业的根本。别人在枝叶上作为,我在枝叶上作为更兼顾根本,树立根本再通达于枝叶,是同一个气。别人从事支流,我兼顾支流更疏通其源头,由源头通达于支流,是同一个流派。别人学习文辞,我学习文辞更重视涵养,从涵养通达于自己的文辞,是表里如一。

惜乎习俗之深,於予举业德业合一之说,虽或知焉,未能从事於斯,归诸一耳。夫人之至贵、至贱、至贤、至愚,将於是乎在。使孔、孟复起,其教人亦必於是焉,不偏废也。人生光景之来也有限,而家事之累也无穷。以无穷之事夺有限之光景,岂不可怜哉?

译文:可惜人们受习俗的影响很深,对于我的举业和德业合一的学说,虽然可能知道,不过未能去实践它,把二业合而为一罢了。人的最矜贵、最低贱、最贤能、最愚蠢,都应该实践它。即使再有孔、孟出现,他们教导人们的也是这个,不会偏废的。人生是有限的,而日常琐事的烦扰是无穷的。被无穷的琐事占据有限的时间,难道不可怜吗?

吾之教人也,不外科举,至理也存焉,德性存焉,是故合一。吾独忧夫学者之堕於一偏也,於举业焉而立命,是不喻吾之志也。吾惟欲人读书焉、作文焉,不失本体,就根本之中,发其枝叶耳。此之谓同行而异情,可不察哉?

译文:我的教导,不在科举之外,研究事理也有,存养德性也有,所以是合一。我只是担忧学子们的荒废在偏于一面啊,只是在举业上安身立命,是不明白我的志向啊。我只是希望人读书而已、写作而已,不失本体,就把根本树立在里面,再发挥其枝叶。这就叫做道路相同而情况不同,可以不明察吗?

专一之教

思曰睿,睿者通,通於万事,事变乎前而思一也。是故知一贯之教矣,圣学之功,一而已矣。

译文:思虑要深明,深明就会通达,通达于万事,从而能够面对事物变化而保持思想专一。因此,懂得“一贯”的教导,即圣学的功夫,专一而已。

专一於事而迁於事也,可谓敬乎?故一则不迁,成性存存。

译文:专一于某件事就沉迷到那件事上面,可以说是敬吗?所以专一就能够不转移,即是保存天性。

教化之至

宇宙内屈伸变化只此一气,气之伸者曰神,气之屈者曰鬼,皆与道为体者也。故曰合鬼与神,教之至也。学者要在察见此实体而以养之于己,则鬼神之情状可识矣。今说亦不济事。程、朱之云,盖以幽明始终一理,要有便有,要无便无,有无皆在我耳。孔子之告子路亦如此。

译文:宇宙内屈伸变化只是这一个气,气伸的叫做神,气屈的叫做鬼,本体都是道。所以说结合鬼与神,就是教化的极致了。学者要察见这个本体并涵养它,那么鬼神的情况就可以知道了。现在说也不能成事。程颐、朱熹所说的,有形和无形的事物始终是一理,要有就有,要无就无,有无都在于我而已。孔子告诉子路的话也是如此。


上犹县17879972814: 王阳明 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 惟是至此良知而已 什么意思 -
圭先小儿: 这是阐述圣人教导的.圣人所指出的道来路,就是探究心之本自性,人之本体,也就是究竟真理.至于说什么是这bai个真理.就是知行合一.就是集中一切意念,惟精惟一的去做du事.比如孝敬,就有此一心zhi,行此一事.不容易做到.更不容易做好.之所以是真理,就是因为这样dao做能够断灭妄想和不实.

上犹县17879972814: 致知,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是什么 -
圭先小儿: 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其内在的德智修养,就是大学三纲领中“明明德...

上犹县17879972814: 为什么说原作上古圣人之教也?为什么说原作上古圣人之教也,下皆
圭先小儿: 《太素》与王冰本不同,“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作 “上古圣人之教也,下皆为之”.这是非常可取的.圣人教导再 好再多,倘若百姓不予理踩(即下不为之)...

上犹县17879972814: 是以圣人之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何解?? -
圭先小儿: 原话是: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上犹县17879972814: 王守仁《答顾东桥书(节选)》文言文翻译 -
圭先小儿:[答案] 【原文】 三代之衰,王道熄而霸术昌.孔孟既没,圣学晦而邪说横,教者不 复以此为教,而学者不复以此为学.霸者之徒,窃取先王之近似者,假 之于外以内济其私已之欲,天下靡然而宗之,圣人之道遂以芜塞.相仿 相效,日求所以富强之说,倾诈之...

上犹县17879972814: 王阳明简介 - 王阳明是谁?请介绍他的生平和思想
圭先小儿: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王阳明(1472-1528年),本名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 良知是道德生成的根本及为人的本质所在,良知就是天理.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

上犹县17879972814: 《寄邹谦之书》其五心得感悟 -
圭先小儿: 张、陈二生来,适归余姚祭扫,遂不及相见,殊负深情也. 随事体认天理,即戒慎恐惧功夫,以为尚隔一尘,为世之所谓事事物物皆有定理而求之于外者言之耳.若致良知之功明,则此语亦自无害,不然即犹未免于毫厘千里也.来喻以为恐主于...

上犹县17879972814: 王阳明思想主张 -
圭先小儿:[答案] 主要是唯心主义! 思想主张 心外无理: 王守仁秉承陆九渊的学说,使陆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因此他们被称为“陆王学... 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 知行合一: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王守仁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出发,他反对朱熹...

上犹县17879972814: 心学大师王阳明怎么样 -
圭先小儿:[答案] 人人都可以成圣.王阳明: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然而致之者,圣人也;勉而致之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肯致之者,愚不肖者也.愚不肖者,虽其蔽昧之极,良知有未尝不存也.苟能致之,即与圣人无异矣.此良知所以为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