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衣佛教法衣

作者&投稿:仪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僧尼所着的衣物,通常被称为法衣,其名称源于佛教的法度与应法衣的含义。原本指三衣或袈裟的特定称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泛指僧尼所穿着并符合各地教团规定的衣物,有时也称为僧衣。在《心地观经》卷五中,法衣被赋予了十种特殊的意义,象征着三世诸佛、缘觉、声闻等清净出家者穿著袈裟的崇高地位,他们借此智慧剑斩断烦恼,共同进入涅槃境界。


在古代印度,僧尼的衣着各有差异,如比丘的三衣分为九条、七条和五条,而比丘尼则有僧祇支和裙等额外衣物。随着佛教的传播,如在中国,僧侣们为抵御寒冷开始添置厚重衣物或内衣。偏衫的出现源于北魏宫人对僧人袒露肘部的观察,随后发展为僧祇支加上偏袖,形成了直缀。法衣的颜色最初受到限制,不得使用五正色和五间色,只有青、黄、紫、绯等坏色可选,强调其清净如法的特质。


不同佛教部派有着特定的衣色,如昙无德部着赤衣,摩诃僧祇部着黄衣,等等。这些衣色被视为坏色,而非正色。在汉魏时期,出家人多着赤布僧伽梨,这反映了当时的地域特色和部派差异。后世的法衣主要分为三种:(1)律衣,采用木兰色麻或棉布制作,严格遵循戒律;(2)黑衣,以黑色麻、棉或绢布制成的直缀;(3)色衣,指在法会期间穿的华丽法衣,用于特定仪式。


以上所述内容可参考《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卷下、《法苑珠林》卷三十五的《法服篇》、《释氏要览》卷上以及《佛像标帜义图说》等佛教典籍。


扩展资料

道教与佛教的法事专用服饰。佛教制度允许出家僧人为养活自身可以持有如法合度的衣服,其中重复衣、上衣、下衣、裙、副裙、掩腋衣、副掩腋衣等十三种服饰是生活所必需的。不同的衣服应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场合穿用。法衣的原料以及颜色也是有选择的,如衣料不得过优过劣,颜色不用八大正色。凡僧尼所穿的被认为不违背戒律、佛法的衣服,皆可称为法衣。《释氏要览》卷上:“律有制度,应法而作,故曰法衣。”




僧服僧服型制
佛教传入中国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依据佛制“许蓄百一长物”的规定,在法衣之外增加了常服。由此,汉地僧服的型制被分为两类:一类是法衣,僧人在佛事和法会期间穿着的服装;一类是常服,僧人日常穿着的服装。佛教的僧服型制主要由“三衣”和“五衣”构成,统称为法衣。其中,“三衣”为上衣、下衣...

僧服(佛教僧侣的标志性装束)
佛教僧侣的服装——僧服 僧服是佛教僧侣的专用服装,它是由多件衣服组成的。一般来说,僧服由袈裟、袈裟衬、法衣、法衣衬、袜子、鞋子等几部分组成。袈裟是僧侣最主要的服装,它是由一块布料裁剪而成,左右两侧各有一条长带,可以在腰间系紧。袈裟衬是袈裟的内衬,一般是白色的。法衣是僧侣在日常...

法衣的介绍
佛教制度允许出家僧人为养活自身可以持有如法合度的衣服,其中重复衣、上衣、下衣、裙、副裙、掩腋衣、副掩腋衣等十三种服饰是生活所必需的。不同的衣服应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场合穿用。法衣的原料以及颜色也是有选择的,如衣料不得过优过劣,颜色不用八大正色。凡僧尼所穿的被认为不违背戒律、...

法衣释义
身着一件奇特的法衣,手持松香,这可能是对某一宗教人物或者特定情境的文学渲染。更深层次来说,法衣不仅是服饰,它还象征着出家人舍弃世俗烦恼,追求智慧的精神状态。《法苑珠林》卷三五中提到,穿上法衣的出家人,其威仪具备,烦恼离身,智慧内生,这体现了法衣在佛教教义中的深远意义。

佛教如果是学佛人往生了法衣怎么办?
佛门的法衣是居士搭缦衣;出家人授戒后,搭袈裟。袈裟有五衣、七衣、大衣。海青是古代汉服,不能称作法衣。佛弟子去世后,法衣不可以随身焚毁,要留下来保存好,留作记念;也可以送给需要的人,与他人结善缘。送人要与他人的身份相匹配。授过戒的人,才有资格搭衣。法衣袈裟 ...

佛教法衣的种类及颜色
有关三衣之制法,《十诵律》卷二十七及《四分律》卷四十等,均有所规定。首先割截成小布片,而后再缝合而成,此乃为杜防法衣之他用,并使僧尼舍离对衣服之欲心,以及避免他人之盗取而有此制法。依规定所裁之衣,称为割截衣;反之,若不依规定所裁之衣,则称缦衣。纵纵缝合,称为竖条;横横...

袈裟到底是什么衣服?是法衣吗? 是什么来历?谁发明的?
又因为“袈裟”的缝制方法,必须先把布料剪成一些碎块,然后缝合起来;所以又可以把它叫做“杂碎衣”或“割截衣”。又据四分律第四十和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说:“袈裟”是由阿难尊者奉佛指点,模拟水田的阡陌形状缝制而成。世田种粮,以养形命。法衣之田,长养法身慧命,堪为世间福田;所以又叫做...

袈裟是什么意思,袈裟为什么又叫百衲衣
“袈裟”是梵语,到了晋朝葛洪撰写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袈裟”是僧尼们的“法衣”,它是从衣的“色”而立名的;所以也可以把它叫做“坏色衣”或“染污衣”。又因为“袈裟”的缝制方法,必须先把布料剪成一些碎块,然后缝合起来;所以又可以把它叫做“杂碎衣”或“割截衣”。又据四分...

佛教法衣的法衣材料
为佛陀所准许僧众穿用者。在中国及日本,三衣日趋形式化,故有各种袈裟之制作。而袈裟内所穿之法衣,亦有多种,其布之质料、色彩等,亦日趋华丽。尤其在日本,安陀会出现各种变形,包括诸宗所用之五条袈裟、叠五条(折五条),以及络子(又称挂络、挂子,乃禅宗所用)、威仪细(净土宗所用)、...

在我国汉传佛教中,僧人的着装有什么规定?
在我国汉传佛教中,僧人的着装规定体现了一定的传统和戒律。法衣和常服是僧侣服饰的两个主要类别。法衣,用于佛事和法会,包括三衣、五衣、缦衣、衲衣、袈裟、传衣、金襕袈裟、紫衣、黄衣、法衣等。其中,三衣是僧侣的基本服饰,包括安陀会、郁多罗僧和僧伽黎。五衣则是在三衣之外,加上僧只支和涅盘...

开化县14713488383: 佛教法衣的种类及颜色 -
隗邱八珍: 法衣因其染色而称为袈裟,或称福田衣、降邪衣、幢相衣(解脱幢相衣)、莲华衣、田相衣等.有关三衣之制法,《十诵律》卷二十七及《四分律》卷四十等,均有所规定.首先割截成小布片,而后再缝合而成,此乃为杜防法衣之他用,并使僧...

开化县14713488383: 佛教高僧裹缠在身上的法衣叫做什么? -
隗邱八珍: 袈裟 梵语kas!a^ya,巴利语kasa^ya 或 kasa^va.意译作坏色、不正色、赤色、染色.指缠缚于僧众身上之法衣,以其色不正而称名.又作莲服、袈裟野、迦逻沙曳、迦沙、加沙、迦罗沙曳.意译为坏色、不正色、赤色、染色等.为佛教僧众所穿着的法衣,以其色不正,故有此名.

开化县14713488383: 佛教做道场穿的法衣 -
隗邱八珍: 法衣是道教的叫法,佛教穿的叫袈裟.

开化县14713488383: 袈裟到底是什么衣服?是法衣吗? 是什么来历?谁发明的? -
隗邱八珍: “袈裟”是梵语,到了晋朝葛洪撰写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袈裟”又叫做“袈裟野”、或“迦罗沙曳”,义译是“浊、坏色、不正色、赤色”或“染色”之义.“袈裟”是僧尼们的“法衣”,它是从衣的“色”而立名的;所以也可...

开化县14713488383: 袈裟为什么也叫百纳衣? -
隗邱八珍: 袈裟也有红的、黄的、赭石...有些和尚,为了表白自己苦修苦炼的心迹,特地征用民间花花绿绿的杂碎布片,缝到一起做成袈裟,叫百衲衣,又作袈裟野、迦罗沙曳、迦沙、加沙.意译为坏色、不正色、赤色、染色等.为佛教僧众所穿着的法衣...

开化县14713488383: 怎样分别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 -
隗邱八珍: 藏传佛教 以密宗为代表.主要以修密法为主.藏传佛教的佛像和显宗也就是汉传佛教是不一样的,法衣也是有所区别.汉传佛教、可以成为显宗、净土、禅宗、天台宗等等,都是汉传佛教的代表,从法衣方面也是有区别的.南传佛教趋于原始佛教、他们所穿着的法衣也是趋于原始佛教的 小乘衣、跟汉传所穿着也是有区别的,但是所修法门略有不同,但是大体上我认为同属汉传佛教的体系

开化县14713488383: 僧衣的种类 -
隗邱八珍: 僧衣的种类及来历 作者:释迦昌愿 袈裟(五衣、七衣、大衣、粪类扫衣、金缕衣、缦衣) “袈裟”是梵语,到了晋朝葛洪撰写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袈裟”又叫做“袈裟野”、或“迦罗沙曳”,义译是“浊、坏色、不正色、赤色”...

开化县14713488383: 佛经里长把寺庙称作什么?把和尚穿的袈裟又称作什么? -
隗邱八珍: 袈裟 又作袈裟野、迦罗沙曳、迦沙、加沙.意译为坏色、不正色、赤色、染色等.为佛教僧众所穿着的法衣,以其色不正,故有此名. 其制作方法是先把布截成小片,而后缝缀,像一块块的田,故又名福田衣、割截衣,也称作慈悲服、无上衣...

开化县14713488383: 给佛披袍的,原来的旧袍用拿下来不 -
隗邱八珍: 佛披袍:佛所披的袍子.实际上这“袍”准确地讲是“袈裟”.“袈裟”: 先把布截成小片,而后缝缀,像一块块的田,故又名福田衣、割截衣,也称作慈悲服、无上衣、离尘服、解脱服等.这样做是杜绝把法衣用于别的地方;使僧尼舍离对衣服的贪欲; 避免他人盗取.“袈裟”: 梵语kas!a^ya,巴利语kasa^ya 或 kasa^va.意译作坏色、不正色、赤色、染色.指缠缚于僧众身上之法衣,以其色不正而称名.又作袈裟野、迦逻沙曳、迦沙、加沙. 又作袈裟野、迦罗沙曳、迦沙、加沙.意译为坏色、不正色、赤色、染色等.为佛教僧众所穿着的法衣,以其色不正,故有此名.所以说“佛披袍”一是佛徒信士还愿之举,也是他们希望佛能光施惠源.

开化县14713488383: 袈裟是什么?
隗邱八珍: 有一定级别的和尚穿在身上的法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