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当代还有哪些文化名家?

作者&投稿:米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杭州在小说史上的历史地位!~~~

杭州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创造了璀璨的良渚文化。
唐宋时期,杭州经济的发展带来文化的繁荣,特别是诗词艺术得到蓬勃发展。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和宋代诗词大家苏轼,曾先后任职杭州,写下大量吟咏西湖山水的名篇佳作,脍炙人口,留传至今。
吴越国时,杭州文化建设上以造像艺术的成就最为突出,其中烟霞洞内的十六罗汉和慈云岭南坡石壁上的7尊造像,雕刻精美,尤为著名。其风格上袭唐代,下启宋代,具有鲜明的江南特点。飞来峰造像也在杭州文化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宋室南渡,汴梁等地的艺人云集杭州等地,大大促进了艺术的繁荣。南宋杭州的绘画艺术,名家辈出,高手如云。成立于绍兴年间的南宋画院,集北宋南渡画家和江南绘画高手于一堂,宫廷绘画空前发展,造就了大批多才多艺的绘画人才,创作了众多具有时代风格的绘画作品。在南宋150年的历史中,有姓名可考的画院画家近120人,其中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号称南宋四大家。
南宋时期,杭州刻书业也十分繁荣,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刻书和出版业的中心。城区鼓楼至众安桥一带是书坊集中之地,亦是出版发行的主要场所。其时有国子监刻书,刻印精美,为全国之冠,曾刻有《周易传》、《十三经》、《史记》等十七史,计1662卷。宋元间,中国戏曲两大体系的北曲和南曲先后在杭州得到发展,有杂剧、院本、唱赚、诸宫调、傀儡、影戏等,可谓百戏杂陈。专业性演出场所——瓦舍勾栏的大量出现,说明杭州戏剧演出的兴盛。
元代,杭州继大都(北京)之后,成为全国杂剧盛行的又一个中心。元代至明初,杭州涌现了一大批杂剧作家和优秀演员。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郑光祖,所作杂剧18种,以《倩女离魂》最有影响。曾任杭州路总管的杨梓,所作《霍光鬼谏》等3种均有传本。元曲大家关汉卿一度来杭,与杭州的书会才人广泛接触,进一步推动了南戏的发展。自温州传入的南戏,在杭州盛行二百余年,在我国戏剧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历时三年画成一幅二丈四尺长的《富春山居图》长卷,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
明清时期,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成的传奇剧盛行,杭州人洪升所作《长生殿》与《牡丹亭》、《桃花扇》齐名。杭州还出现在宋代话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俗小说,包括长篇章回小说、白话短篇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独放异彩。明清杭州藏书业甚为发达,至清代达到了鼎盛时期,藏书家层出不穷。赵氏“二林”(兄谷林、弟意林)的小山堂,藏书数万卷,其中多精品,人称“谷林小山堂图籍埒于秘省”。瓶花斋主吴焯,所藏之书宋、辽、金、元、明五代齐全。杭州八千卷楼主丁丙是清代全国四大藏书家之一,藏书总数达二十万卷。杭州文澜阁是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楼之一,成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现藏有《四库全书》3461种,36,917册。这一时期广为流传的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均发生在杭州,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清末,杭州城市人口增多,小市民阶层崛起,为杭州民族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当时地方戏曲遍地开花,杭州成为古运河畔戏曲流布、会集的中心。拱宸桥一带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畸形发展,继天仙茶园之后,又修建了荣华、阳春等茶园。这些茶园大多演出京剧,汪桂芳、谭鑫培、周信芳、盖叫天等京剧名伶均曾在此演出。由于各剧种的彼此竞赛,相互交流,使杭州本地剧种也得以博采众长,迅速形成并发展起来。民国12年(1923年),杭州的宣卷爱好者组织民乐社,排演西湖民间故事剧,演出后深受群众欢迎,遂定为“武林班”,是为杭剧之雏形。到22年前后,杭州已有民乐社、同乐社、同民社等14个杭剧班社。
杭州的滑稽戏,初为说唱“小热昏”,逐渐发展成化妆表演,称为“独脚戏”;后受文明戏影响,形成滑稽戏,进上海后又有很大发展。越剧源于嵊县一带的“落地唱书”调。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落地唱书艺人在杭州辖县於潜乐平乡、余杭陈家庄率先登上舞台,以后在杭州及辖县广为流传。30年代,杭州成为女子越剧大本营。著名越剧演员姚水娟、袁雪芬、筱丹桂、徐玉兰、张桂凤等都曾在杭州登台演戏,并陆续从杭州进入上海。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马关条约将杭州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西方文化源源不断地输入杭州。杭州的民族文化艺术开始吸收外来的东西,在中西文化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步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四月,留日中国学生组成的新剧团体春柳社先期回国的部分成员,组成春阳社、进化团来杭州演出,传播新剧的种子。民国6年(1917年),樊迪民组建杭州迪声新剧团,为杭州最早的话剧团体。五四运动以后,杭州话剧有了新的发展。17年,由田汉率领的南国社到杭州,在湖滨体育场连演5天。田汉还在杭州创作和首演《湖上的悲剧》。18年,由洪深率领的上海复旦剧社来杭州演出。这些都对杭州话剧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抗战初期,一批爱国青年纷纷组织话剧社团,宣传抗日救亡,播撒革命种子。
电影艺术传入杭州是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是年五月,拱宸桥阳春茶园公开放映“西洋电光影戏”。以后,基督教和青年会的外国传教士,也经常在杭州等地放映电影。沪杭铁路通车以后,杭州商人在城站旅馆楼顶搭棚,开设楼外楼茶园(游艺场),放映电影。民国10—26年,杭州设有大世界电影场、杭州影戏院、东方大戏院、西湖大礼堂电影院、联华大戏院等5处固定放映场所。30年代,杭州联华大戏院接连放映左翼进步影片《大路》、《桃李劫》、《渔光曲》以及苏联影片《夏伯阳》等,对唤醒民众,激励抗日意志起了重要作用。
西洋艺术开始影响我国美术领域。五四运动前,李叔同在浙江两级师范教授绘画、音乐,开西洋艺术传入中国之先河。民国17年(1928年),在蔡元培倡导下,杭州成立我国第一所国立艺术院,提出以“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为办学宗旨。该院首任院长林风眠开创把中国画中的笔力线条,与西洋画中的色块、色调两种不同表现手法融为一体,他画的风景、静物、动物在国内外赢得很大声誉。曾在该校执教的教师黄宾虹、潘天寿、刘开渠、李可染、常书鸿、倪贻德、吴大羽、关良、李超士、蔡仪等,都是全国美术界享有较高声誉的艺术大家。
五四运动后杭州发生的文学革命,不论文学理论或创作实践,都突出民主、科学的内容和反帝反封建的主题,涌现了一批著名的现代文学家。鲁迅、刘大白、朱自清、叶圣陶、郁达夫等都曾在杭州工作或创作。开印学史上一代先河的西泠印社,汇集了一大批在全国最负盛名的印学家和金石书画鉴赏、收藏家,把我国的印学和书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杭州市的文化艺术事业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获得全面发展。虽然也曾有过曲折,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使文化艺术事业遭到极大破坏;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杭州的文化艺术事业迅速走上正常的发展道路,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文学创作得到较大的发展。50年代,各种文艺报刊纷纷创办,浙江日报的《副刊》、杭州日报的《初阳》、浙江省文联的《东海》、杭州市文联的《西湖》,先后问世。80年代,大型文学刊物《江南》诞生。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杭州市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名杭州市作家协会)先后成立。在省、市作协的推动下,涌现出大批文学创作人才,有的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学创作进入新的时期,许多作品在全国和省内得奖。
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戏曲艺术不断繁荣。1956年,浙江昆苏剧团赴京演出经整理改编的昆剧《十五贯》,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人民日报为此发表题为《从“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说起》的社论。1958年,杭州越剧团带着《关不住的姑娘》、《一日千里》等节目进京演出,受到首都文艺界和群众的欢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60年,昌化越剧团创作演出的现代戏《杨立贝》在杭公演,3年中演出450多场,观众数十万人次。到1966年,全市共有11个剧种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3个;有省和市属艺术学校各一所,同时建立戏曲剧目整理小组,涌现一批优秀的剧作和剧作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迅速改变演员青黄不接的状况,浙江省戏曲小百花会演在杭州举行。不久,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杭州建立。此后,“小百花”在浙江、杭州到处开放,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桐庐越剧团青年演员担纲主演的《绣花女传奇》、《桐花泪》先后拍摄成越剧戏曲片;富阳越剧团晋京演出《金殿拒婚》。杭州歌舞团、杭州杂技团多次赴欧、美、日本以及中东、非洲等20多个国家演出。一大批青年演员在全国和省内得奖。
电影事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1958年成立杭州市电影公司,各县相继成立电影管理站,后又改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到1985年止,市区有专业电影院、影剧院、会堂共21个放映场所,对内对外电影俱乐部82个;杭州市所属7县先后建起县城、集镇、农村电影院208个,农村放映队440个,个体电影放映队16个,形成遍及城乡的不同层次的放映网络,大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群众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至1985年,全市有市级群众文化机构4个,城区、县文化馆13个,城区街道文化站30个,农村乡镇文化站395个,乡镇文化中心71个,工矿俱乐部2647个。这些组织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适应不同兴趣爱好和不同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的群众需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杭州的公共图书馆原来只有浙江省立图书馆一家。1958年杭州图书馆成立。 1982年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单独建制。至1985年底,杭州共有省、市及各县图书馆10家,以及众多的文化馆(站)图书室,党政机关、科研文化事业单位、工矿企业的图书室或资料室。
美术事业日益繁荣。浙江省、杭州市先后成立美术家协会,举办名家书画展览,书画活动频繁。1980年1月西湖画会成立,9月潘天寿纪念馆在画家故居落成。1983年浙江画院在杭州成立,1985年杭州画院成立,进一步推动了杭州美术事业的发展。
工艺美术在濒临绝境中得到新生。1960年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成立;9月杭州市工艺美术学校成立,开设石雕、木雕、竹编、刺绣四个专业,培养了一批民间工艺美术人才。1979年4月,在北京举办杭州工艺美术展览,展出作品 1384件。1983年6月,老艺人朱念慈的扇面书法《唐人绝句一千首》在全国第三届工艺美术百花奖中获一等奖,由国家永久收藏。
综观杭州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是:历史悠久,自良渚文化起,经春秋末期的吴越文化、秦汉后的六朝文化、唐及五代吴越国文化、宋元明清文化,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艺术,历数千年而传承不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具有浓郁的江南韵味,洋溢着江南水乡的秀美,无论是戏曲、绘画、小说、诗歌,还是工艺美术、古籍出版,无不突现出可与西湖山色相媲美的意韵;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大师,书画家、作家、艺术家、藏书家层出不穷。这些都成为杭州作为文化之邦的深刻内涵,使杭州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杭州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创造了璀璨的良渚文化。
唐宋时期,杭州经济的发展带来文化的繁荣,特别是诗词艺术得到蓬勃发展。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和宋代诗词大家苏轼,曾先后任职杭州,写下大量吟咏西湖山水的名篇佳作,脍炙人口,留传至今。
吴越国时,杭州文化建设上以造像艺术的成就最为突出,其中烟霞洞内的十六罗汉和慈云岭南坡石壁上的7尊造像,雕刻精美,尤为著名。其风格上袭唐代,下启宋代,具有鲜明的江南特点。飞来峰造像也在杭州文化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宋室南渡,汴梁等地的艺人云集杭州等地,大大促进了艺术的繁荣。南宋杭州的绘画艺术,名家辈出,高手如云。成立于绍兴年间的南宋画院,集北宋南渡画家和江南绘画高手于一堂,宫廷绘画空前发展,造就了大批多才多艺的绘画人才,创作了众多具有时代风格的绘画作品。在南宋150年的历史中,有姓名可考的画院画家近120人,其中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号称南宋四大家。
南宋时期,杭州刻书业也十分繁荣,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刻书和出版业的中心。城区鼓楼至众安桥一带是书坊集中之地,亦是出版发行的主要场所。其时有国子监刻书,刻印精美,为全国之冠,曾刻有《周易传》、《十三经》、《史记》等十七史,计1662卷。宋元间,中国戏曲两大体系的北曲和南曲先后在杭州得到发展,有杂剧、院本、唱赚、诸宫调、傀儡、影戏等,可谓百戏杂陈。专业性演出场所——瓦舍勾栏的大量出现,说明杭州戏剧演出的兴盛。
元代,杭州继大都(北京)之后,成为全国杂剧盛行的又一个中心。元代至明初,杭州涌现了一大批杂剧作家和优秀演员。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郑光祖,所作杂剧18种,以《倩女离魂》最有影响。曾任杭州路总管的杨梓,所作《霍光鬼谏》等3种均有传本。元曲大家关汉卿一度来杭,与杭州的书会才人广泛接触,进一步推动了南戏的发展。自温州传入的南戏,在杭州盛行二百余年,在我国戏剧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历时三年画成一幅二丈四尺长的《富春山居图》长卷,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
明清时期,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成的传奇剧盛行,杭州人洪升所作《长生殿》与《牡丹亭》、《桃花扇》齐名。杭州还出现在宋代话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俗小说,包括长篇章回小说、白话短篇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独放异彩。明清杭州藏书业甚为发达,至清代达到了鼎盛时期,藏书家层出不穷。赵氏“二林”(兄谷林、弟意林)的小山堂,藏书数万卷,其中多精品,人称“谷林小山堂图籍埒于秘省”。瓶花斋主吴焯,所藏之书宋、辽、金、元、明五代齐全。杭州八千卷楼主丁丙是清代全国四大藏书家之一,藏书总数达二十万卷。杭州文澜阁是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楼之一,成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现藏有《四库全书》3461种,36,917册。这一时期广为流传的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均发生在杭州,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清末,杭州城市人口增多,小市民阶层崛起,为杭州民族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当时地方戏曲遍地开花,杭州成为古运河畔戏曲流布、会集的中心。拱宸桥一带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畸形发展,继天仙茶园之后,又修建了荣华、阳春等茶园。这些茶园大多演出京剧,汪桂芳、谭鑫培、周信芳、盖叫天等京剧名伶均曾在此演出。由于各剧种的彼此竞赛,相互交流,使杭州本地剧种也得以博采众长,迅速形成并发展起来。民国12年(1923年),杭州的宣卷爱好者组织民乐社,排演西湖民间故事剧,演出后深受群众欢迎,遂定为“武林班”,是为杭剧之雏形。到22年前后,杭州已有民乐社、同乐社、同民社等14个杭剧班社。
杭州的滑稽戏,初为说唱“小热昏”,逐渐发展成化妆表演,称为“独脚戏”;后受文明戏影响,形成滑稽戏,进上海后又有很大发展。越剧源于嵊县一带的“落地唱书”调。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落地唱书艺人在杭州辖县於潜乐平乡、余杭陈家庄率先登上舞台,以后在杭州及辖县广为流传。30年代,杭州成为女子越剧大本营。著名越剧演员姚水娟、袁雪芬、筱丹桂、徐玉兰、张桂凤等都曾在杭州登台演戏,并陆续从杭州进入上海。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马关条约将杭州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西方文化源源不断地输入杭州。杭州的民族文化艺术开始吸收外来的东西,在中西文化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步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四月,留日中国学生组成的新剧团体春柳社先期回国的部分成员,组成春阳社、进化团来杭州演出,传播新剧的种子。民国6年(1917年),樊迪民组建杭州迪声新剧团,为杭州最早的话剧团体。五四运动以后,杭州话剧有了新的发展。17年,由田汉率领的南国社到杭州,在湖滨体育场连演5天。田汉还在杭州创作和首演《湖上的悲剧》。18年,由洪深率领的上海复旦剧社来杭州演出。这些都对杭州话剧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抗战初期,一批爱国青年纷纷组织话剧社团,宣传抗日救亡,播撒革命种子。
电影艺术传入杭州是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是年五月,拱宸桥阳春茶园公开放映“西洋电光影戏”。以后,基督教和青年会的外国传教士,也经常在杭州等地放映电影。沪杭铁路通车以后,杭州商人在城站旅馆楼顶搭棚,开设楼外楼茶园(游艺场),放映电影。民国10—26年,杭州设有大世界电影场、杭州影戏院、东方大戏院、西湖大礼堂电影院、联华大戏院等5处固定放映场所。30年代,杭州联华大戏院接连放映左翼进步影片《大路》、《桃李劫》、《渔光曲》以及苏联影片《夏伯阳》等,对唤醒民众,激励抗日意志起了重要作用。
西洋艺术开始影响我国美术领域。五四运动前,李叔同在浙江两级师范教授绘画、音乐,开西洋艺术传入中国之先河。民国17年(1928年),在蔡元培倡导下,杭州成立我国第一所国立艺术院,提出以“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为办学宗旨。该院首任院长林风眠开创把中国画中的笔力线条,与西洋画中的色块、色调两种不同表现手法融为一体,他画的风景、静物、动物在国内外赢得很大声誉。曾在该校执教的教师黄宾虹、潘天寿、刘开渠、李可染、常书鸿、倪贻德、吴大羽、关良、李超士、蔡仪等,都是全国美术界享有较高声誉的艺术大家。
五四运动后杭州发生的文学革命,不论文学理论或创作实践,都突出民主、科学的内容和反帝反封建的主题,涌现了一批著名的现代文学家。鲁迅、刘大白、朱自清、叶圣陶、郁达夫等都曾在杭州工作或创作。开印学史上一代先河的西泠印社,汇集了一大批在全国最负盛名的印学家和金石书画鉴赏、收藏家,把我国的印学和书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杭州市的文化艺术事业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获得全面发展。虽然也曾有过曲折,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使文化艺术事业遭到极大破坏;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杭州的文化艺术事业迅速走上正常的发展道路,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文学创作得到较大的发展。50年代,各种文艺报刊纷纷创办,浙江日报的《副刊》、杭州日报的《初阳》、浙江省文联的《东海》、杭州市文联的《西湖》,先后问世。80年代,大型文学刊物《江南》诞生。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杭州市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名杭州市作家协会)先后成立。在省、市作协的推动下,涌现出大批文学创作人才,有的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学创作进入新的时期,许多作品在全国和省内得奖。
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戏曲艺术不断繁荣。1956年,浙江昆苏剧团赴京演出经整理改编的昆剧《十五贯》,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人民日报为此发表题为《从“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说起》的社论。1958年,杭州越剧团带着《关不住的姑娘》、《一日千里》等节目进京演出,受到首都文艺界和群众的欢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60年,昌化越剧团创作演出的现代戏《杨立贝》在杭公演,3年中演出450多场,观众数十万人次。到1966年,全市共有11个剧种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3个;有省和市属艺术学校各一所,同时建立戏曲剧目整理小组,涌现一批优秀的剧作和剧作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迅速改变演员青黄不接的状况,浙江省戏曲小百花会演在杭州举行。不久,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杭州建立。此后,“小百花”在浙江、杭州到处开放,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桐庐越剧团青年演员担纲主演的《绣花女传奇》、《桐花泪》先后拍摄成越剧戏曲片;富阳越剧团晋京演出《金殿拒婚》。杭州歌舞团、杭州杂技团多次赴欧、美、日本以及中东、非洲等20多个国家演出。一大批青年演员在全国和省内得奖。
电影事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1958年成立杭州市电影公司,各县相继成立电影管理站,后又改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到1985年止,市区有专业电影院、影剧院、会堂共21个放映场所,对内对外电影俱乐部82个;杭州市所属7县先后建起县城、集镇、农村电影院208个,农村放映队440个,个体电影放映队16个,形成遍及城乡的不同层次的放映网络,大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群众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至1985年,全市有市级群众文化机构4个,城区、县文化馆13个,城区街道文化站30个,农村乡镇文化站395个,乡镇文化中心71个,工矿俱乐部2647个。这些组织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适应不同兴趣爱好和不同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的群众需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杭州的公共图书馆原来只有浙江省立图书馆一家。1958年杭州图书馆成立。 1982年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单独建制。至1985年底,杭州共有省、市及各县图书馆10家,以及众多的文化馆(站)图书室,党政机关、科研文化事业单位、工矿企业的图书室或资料室。
美术事业日益繁荣。浙江省、杭州市先后成立美术家协会,举办名家书画展览,书画活动频繁。1980年1月西湖画会成立,9月潘天寿纪念馆在画家故居落成。1983年浙江画院在杭州成立,1985年杭州画院成立,进一步推动了杭州美术事业的发展。
工艺美术在濒临绝境中得到新生。1960年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成立;9月杭州市工艺美术学校成立,开设石雕、木雕、竹编、刺绣四个专业,培养了一批民间工艺美术人才。1979年4月,在北京举办杭州工艺美术展览,展出作品 1384件。1983年6月,老艺人朱念慈的扇面书法《唐人绝句一千首》在全国第三届工艺美术百花奖中获一等奖,由国家永久收藏。
综观杭州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是:历史悠久,自良渚文化起,经春秋末期的吴越文化、秦汉后的六朝文化、唐及五代吴越国文化、宋元明清文化,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艺术,历数千年而传承不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具有浓郁的江南韵味,洋溢着江南水乡的秀美,无论是戏曲、绘画、小说、诗歌,还是工艺美术、古籍出版,无不突现出可与西湖山色相媲美的意韵;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大师,书画家、作家、艺术家、藏书家层出不穷。这些都成为杭州作为文化之邦的深刻内涵,使杭州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杭州当代的文化名家有:厉声教、陈从周、张抗抗。
厉声教(1935年1月7日-2017年8月6日),籍贯浙江杭州,生于南京,长于上海。杰出外交家、国际法学家、教育家、双语作家、文史学家、诗词家,有“诗人外交家”和“当代诗词名家”之称,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和“学贯中西的一代大师”,是当代罕有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融中西文化精髓于一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在国学文史方面造诣颇深,同时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他的作品影响深远。
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室,自称梓翁。浙江杭州人,闻名中国的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代表作品包括 《说园》、《苏州园林》、《扬州园林》等。叶圣陶在关于《说园》的一封书信中评价其“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
张抗抗,女,1950年7月3日生,浙江杭州市人,1966年杭州市第一中学(现为杭州高级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北大荒农场上山下乡,在农场劳动、工作8年。1977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业,1979年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至今。现为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第七、八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协会副会长、国际笔会中国笔会中心副会长,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被聘为国务院参事。已发表小说、散文共计600余万字,出版各类文学专著80余种。代表作: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张抗抗自选集》5卷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优秀中篇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第二届全国鲁迅文学奖”、 三次蝉联“中国女性文学奖”、多次获“东北文学奖”、“黑龙江省文艺大奖”“精品工程奖”,曾获“黑龙江省德艺双馨奖”、“第十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小说金奖”、“第二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以及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奖。 2014年获“中国版权事业卓越成就奖”。

当代杭州的文化大家有:厉声教、张抗抗、朱炳仁、陈从周。
厉声教(1935年1月7日-2017年8月6日),籍贯浙江杭州,生于南京,长于上海。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外交家、国际法学家、教育家、双语作家、文史学家、诗词家,有“诗人外交家”和“当代诗词名家”之称,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其在国学文史方面造诣颇深,同时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他的作品影响深远,其中《望海潮·悼周恩来总理》和《癸丑年九月怀周总理》被公认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诗词当中的经典之作。他为国家的外交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肯定与两次接见。其研究成果曾受到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厉声教是民国著名教育家、外交家厉麟似的长子,清代诗坛泰斗厉鹗的七世孙。
张抗抗,女,1950年7月3日生,浙江杭州市人,1966年杭州市第一中学(现为杭州高级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北大荒农场上山下乡,在农场劳动、工作8年。1977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业,1979年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至今。现为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第七、八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协会副会长、国际笔会中国笔会中心副会长,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被聘为国务院参事。已发表小说、散文共计600余万字,出版各类文学专著80余种。代表作: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张抗抗自选集》5卷等。

夏衍——作家
高阳——作家
马叙伦——民主人士,学者
梁实秋——作家
章太炎——学者
郁达夫——爱国作家,民主战士
杭州
戴望舒——诗人
陈叔通——民主人士
杭立武——教育家,政治家,外交家
施蛰存——作家,诗人
钱学森——物理学家,导弹之父
盖叫天——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弘一法师(李叔同)——高僧,在虎跑出家
俞平伯——诗人,作家,红学等。

杭州文化名家有:胡文焕 厉声教 蒋兆悦 郭初阳
胡文焕,字德甫,一字德父,号全庵,别署全道人、抱琴居士、西湖醉渔、洞玄道人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一年(一六一三)任耒阳县丞,应主要生活于万历年间。胡文焕著述丰富,家有文会堂刻书坊,刻有《格致丛书》《百名家书》等大型丛书。胡文焕亦从事文学创作,戏曲作品有传奇《犀佩记》《余庆记》《奇货记》《三晋记》《完扇记》及杂剧《桂花风》等。胡氏编选的《群音类选》,为明代众多曲选中非常有价值的一部。
厉声教(1935年1月7日-2017年8月6日),籍贯浙江杭州,生于南京,长于上海。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外交家、国际法学家、教育家、双语作家、文史学家、诗词家。厉声教于1956年进入外交部工作,代表新中国参与了中缅、中印、中朝、中苏等边界谈判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等重大国际谈判,被公认为国际海洋法和中国边界与海洋事务权威专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文本的主要起草人与定稿人之一,并参与了英文本的起草与定稿工作,为国家的外交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肯定与接见。其研究成果曾受到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
蒋兆悦,1989年4月5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1] ,杭州杰青。中国大陆“80后”收藏界领军人物,[2] 中国青年文物鉴赏家、收藏家。“世界上捐赠文物最多的人”吉尼斯世界纪录创造者。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香港华人收藏家学会执行董事、浙江省民间收藏家学会会长、国家高级文物鉴定估价师。荣膺“最美浙江人2012青春领袖”提名奖,第十一届“杭州市青年英才”,杭州市青年文明号“最美号长”。
郭初阳,杭州人,被业界称为中学语文界新生代领军教师,当今语文教育界的新锐。杭州越读馆语文教学负责人。曾就职于杭州外国语学校。与蔡朝阳、吕栋合称“浙江三教师”。认为语文课堂的目标是培养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敢于表达的公民。
更多资讯:www.vaevent.com


美国马塞诸塞州 教会:美国马塞诸塞州留学宗教文化探究
本文从历史、建筑、宗教仪式、宗教对当地文化的影响以及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五个角度对马州的宗教文化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马州的宗教文化非常丰富多彩,不仅在历史和建筑方面表现出色,宗教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传统宗教仍在当代社会中保持着存在的意义,但也面临现代化挑战,需要寻求新的...

佛蒙特州有哪些文化历史遗迹可以参观?
伍德斯托克(Woodstock):这个小镇以其1969年的音乐节而闻名,但除此之外,它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和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参观伍德斯托克历史学会博物馆,了解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此外,还有伍德斯托克艺术中心,展示了当地艺术家的作品。伯灵顿(Burlington):佛蒙特州最大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景点...

我国的传统文化都有哪些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 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你了解的有哪些呢?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1、琴棋书画:笛子、二胡、古筝、萧笛、鼓、古琴、琵琶。中国象棋、中国围棋;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木版水印。国画、山水画、太极图等。2、传统文学:主要是指诗词曲赋。《诗经》、《楚辞》。如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缂丝、 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简称非遗协会,成立于2013年11月6日,其隶属于文化部,是一家以保护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文化有哪些
民俗的变异性特征为移风易俗提供了学理的依据,人们可以依据民俗变异的规律,“化民易俗”,删繁就简,推陈出新,为建设民族的新文化服务。有意思的是,中国民俗文化在当代的变异并没有简简单单如往常一样,而是显示了它变异的复杂性。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俗一方面与时俱进,新的民俗文化正在形成,另一方面民俗文化正在...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1、中国象棋 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趣味浓厚,基本规则简明易懂,千百年来长盛不衰。中国象棋是模拟的古代战争、直线战争、陆地战争、平面战争。在中国古代,象棋被列为士大夫们的修身之艺。现在,则被视为是怡神益智的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象棋集文化、科学、艺术...

婺州举岩茶文化历史追溯
婺州举岩茶,源于古代金华,其名源于当地独特的地理风貌,峰石嶙峋,岩层叠翠,仿佛仙人举岩所赐。早在五代时期,《茶谱》中便有记载,称其茶叶细薄,虽产量稀少,但味道甘醇,犹如碧绿的乳汁。李时珍、黄一正、詹景风和方以智等医学、文化名人的著作中,均将举岩茶誉为上乘名茶,尤其在宋代,举岩茶已...

去缅因州旅游需要提前了解哪些文化习俗?
缅因州是美国东北部的一个州,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而闻名。如果你计划去缅因州旅游,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是非常重要的,这将帮助你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首先,缅因州的居民非常尊重个人隐私。在美国,个人隐私被视为基本权利,这一点在缅因州尤其明显。因此,无...

延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有哪些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万秀区13278967564: 当代杭州出了哪些杰出人物? -
商侧爱若: 当代杭州能称得上杰出人物的有马云、厉声教、宗庆后、陈从周、蒋筑英、鲁冠球、厉矞华、张抗抗、汤唯、孙杨、叶诗文等.

万秀区13278967564: 杭州市的当代书法家都有谁? -
商侧爱若: 吴志,擅长写楷体书法

万秀区13278967564: 杭州市有谁是当代书法家?
商侧爱若: 看你是想找什么样的人了,当代书法家很多,擅长楷体书法的吴志就是其中一位

万秀区13278967564: 杭州市的当代书法家都有谁?
商侧爱若: 我知道的一个书法家叫吴志,擅长写楷体书法

万秀区13278967564: 当代杭州书法家有哪些人? -
商侧爱若: 杭州的书法家很多吧,就我知道的,吴志就是其中之一,比较擅长写楷体书法

万秀区13278967564: 要杭州的近代名人的介绍,越多越好,还要著名一点. -
商侧爱若: 白居易苏东坡是在杭州任职和岳飞都不是杭州人 孙权 三国 岳飞 现有岳庙在北山路 段桥旁边有个 苏小小墓 章太炎 有章太炎纪念馆 秋瑾 有秋瑾墓 都锦生 都锦生丝绸厂 胡雪岩 胡庆余堂 夏衍 夏衍故居现代有胡兵

万秀区13278967564: 当代书法家谁是杭州的?
商侧爱若: 当代书法家吴志是杭州的,祖籍就在那边

万秀区13278967564: 列举当代中国文化名人【不要介绍】 -
商侧爱若: 王蒙、贾平凹、、王安忆、、汪曾祺、、冯骥才、铁凝、海子、路遥、北村、贾平凹、陈忠实、莫言、余华、苏童、余秋雨、周国平、季羡林、林语堂、南怀瑾、三毛

万秀区13278967564: 现在杭州有什么活着 名人 -
商侧爱若: 淘宝:马云 哇哈哈:宗庆后 万向:鲁冠球 游泳:孙杨 演艺:汤唯

万秀区13278967564: 当代书法家吴姓的有谁?
商侧爱若: 浙江杭州有一个叫吴志的,是当代书法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