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土地改革这一举措是中国农村的一场革命?

作者&投稿:阚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说土地"三权分置"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性举措和又一次重大创新~

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三权分置”是实践探索的产物,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而不断变革创新的结果,它孕育于中国国情,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具有深厚的实践依据、丰富的创新内涵和重大的政策意义。我们要结合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实践,面向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全面把握“三权分置”的演进脉络和重大意义。
(一)“三权分置”创新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拓展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是我国宪法明确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改革开放初期,根据当时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劳作的农业生产力实际,我们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确立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制度框架,赋予农户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实现了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目标。现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镇就业,相当一部分农户将承包土地流转给他人经营,承包主体与经营主体分离,从而使承包经营权进一步分解为相对独立的承包权和经营权。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4.43亿亩,占比达33.3%。实行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是对农村土地产权的丰富和细分,新的制度安排坚持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强化了对农户土地承包权的保护,顺应了土地要素合理流转、提升农业经营规模效益和竞争力的需要。可以说,“三权分置”创新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在中国特色农村土地制度演进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二)“三权分置”丰富了双层经营体制内涵,展现了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既维护了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度,又赋予了承包农户相对独立的承包经营权利,通过农村土地的“两权分离”,促进了集体统一经营、农户承包经营“统和分”两个层次的形成。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迁移,2亿多承包农户不断分化,家家包地、户户务农的局面发生变化,催生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形成了集体拥有所有权、农户享有承包权、新型主体行使经营权的新格局,实现了“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经营”的双层经营逐步向“集体所有、农户承包、多元经营”转变。在新格局下,“统”的层次从过去单一的集体经济,向集体经济、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等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经营服务体系转变;“分”的层次从单一的传统承包农户,向普通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多元经营主体共存转变,两方面共同构成了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注入了更加持久的活力。
  (三)“三权分置”顺应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时代要求,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开辟了新路径。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改革开放初期,以按人口平均承包、农户家庭经营为特征的“两权分离”制度安排,既打破了大锅饭、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又保障了各个农户的基本生存发展权利,兼顾了效率和公平,支撑我们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一方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可能,而且发展要求迫切;另一方面,承包地的就业保障功能虽有所弱化但仍发挥着重要的托底作用。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既要注重效率,也要注重公平,既要考虑农业问题,也要考虑农民问题,要着眼于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实行“三权分置”,在保护农户承包权益的基础上,赋予新型经营主体更多的土地权能,有利于促进土地经营权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这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开辟了新的路径。
  (四)“三权分置”是中国特色“三农”理论的重大创新,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并不断探索其有效实现形式,就是为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确保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农民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三权分置”继承了“两权分离”制度安排的精髓,实现集体、承包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对土地权利的共享,有利于促进分工分业,让流出土地经营权的农民增加财产收入,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规模收益,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促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工农、区域协调发展,因而是充满智慧的制度安排、内涵丰富的理论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三权分置”极大地丰富了党的“三农”理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理论魅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三农”领域新的理论与制度基础。

在中国16亿的人口中有10亿左右是农民,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致关重要
农业是第一产业,虽然现在服务业的比重在增加,但是农业依然是基本的产业,不能轻视
要搞好农业,提高农民的收入,重点还是在土地上,因为土地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原来的土地政策中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土地改革势在必行
土地改革如果没有做好,那么农民的收入就无法提高,10亿农民的问题就没有得到解决,社会的根本就没有保证
所以农民土地改革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

“土地改革”使得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终结了中国地主阶级延续数千年的封建统治制度的经济基础。新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力关联由此形成。
革命的本质就是打破旧的、重新建立上层建筑和和生产力关系。因此说土改是一场革命非常贴切。

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三权分置”是实践探索的产物,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而不断变革创新的结果,它孕育于中国国情,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具有深厚的实践依据、丰富的创新内涵和重大的政策意义。我们要结合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实践,面向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全面把握“三权分置”的演进脉络和重大意义。
(一)“三权分置”创新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拓展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是我国宪法明确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改革开放初期,根据当时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劳作的农业生产力实际,我们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确立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制度框架,赋予农户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实现了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目标。现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镇就业,相当一部分农户将承包土地流转给他人经营,承包主体与经营主体分离,从而使承包经营权进一步分解为相对独立的承包权和经营权。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4.43亿亩,占比达33.3%。实行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是对农村土地产权的丰富和细分,新的制度安排坚持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强化了对农户土地承包权的保护,顺应了土地要素合理流转、提升农业经营规模效益和竞争力的需要。可以说,“三权分置”创新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在中国特色农村土地制度演进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二)“三权分置”丰富了双层经营体制内涵,展现了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既维护了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度,又赋予了承包农户相对独立的承包经营权利,通过农村土地的“两权分离”,促进了集体统一经营、农户承包经营“统和分”两个层次的形成。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迁移,2亿多承包农户不断分化,家家包地、户户务农的局面发生变化,催生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形成了集体拥有所有权、农户享有承包权、新型主体行使经营权的新格局,实现了“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经营”的双层经营逐步向“集体所有、农户承包、多元经营”转变。在新格局下,“统”的层次从过去单一的集体经济,向集体经济、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等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经营服务体系转变;“分”的层次从单一的传统承包农户,向普通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多元经营主体共存转变,两方面共同构成了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注入了更加持久的活力。
(三)“三权分置”顺应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时代要求,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开辟了新路径。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改革开放初期,以按人口平均承包、农户家庭经营为特征的“两权分离”制度安排,既打破了大锅饭、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又保障了各个农户的基本生存发展权利,兼顾了效率和公平,支撑我们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一方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可能,而且发展要求迫切;另一方面,承包地的就业保障功能虽有所弱化但仍发挥着重要的托底作用。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既要注重效率,也要注重公平,既要考虑农业问题,也要考虑农民问题,要着眼于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实行“三权分置”,在保护农户承包权益的基础上,赋予新型经营主体更多的土地权能,有利于促进土地经营权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这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开辟了新的路径。
(四)“三权分置”是中国特色“三农”理论的重大创新,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并不断探索其有效实现形式,就是为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确保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农民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三权分置”继承了“两权分离”制度安排的精髓,实现集体、承包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对土地权利的共享,有利于促进分工分业,让流出土地经营权的农民增加财产收入,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规模收益,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促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工农、区域协调发展,因而是充满智慧的制度安排、内涵丰富的理论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三权分置”极大地丰富了党的“三农”理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理论魅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三农”领域新的理论与制度基础。


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有什么区别……?拜托各位大神
2、内容不同 土地革命的根本措施包括土地改革,还包括建设革命武装,巩固革命根据地;土地改革的内容只是土地改革。3、时间跨度不同 土地改革从我党1927年八七会议开始,到现在一直在进行变革,变革或大或小;土地革命则特指1927年到1937年这十年。《土地改革法》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农村“喜讯”来了,土地改革一增、一让
农村“喜讯”来了,土地改革一增、一让 土地改革“一增”所谓“一增”,指的是“增加农户承包土地的时间延长到2057年”。大家都知道,过去的这几年,咱们国家都有说到要在二轮承包到期之后组织实施“延包”政策,将承包土地的时间再延长三十年。今年的土地制度改革政策也已经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第二轮土地...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具体来说就是土地制度改革,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比如土地税收制度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等。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因此关于土地制度的改革可以说一直都在进行。我们这里所讲的土地改革指的还是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土改”。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二)土地规模经营潜力与农入增长之间的关联性估算。(三)土地征用中发生的农民利益流失估算农民因土地被占用,究竟给社会贡献了多少资金,这是一项很不容易算好的账(四)现行土地制度对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的 影响 四、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一)农地制度的改革路径农地国有化主张退出权”方案设计。建立混合...

土地改革什么事
民国16年(1927)后,中国共产党义乌县党组织,接过当时国民党的“二五减租”的口号,在相当大一部分村实行过“二五减租”,即有永佃权的按原租额的75%交租,相对地减轻了剥削。1945年,党在义西抗日游击根据地曾实行减租减息。1950年秋,本县农村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贯彻“依靠贫农、雇农,...

土地改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前后都有?有什么区别?
因为土地改革是长期过程,一次土地改革进行不完善,所以建国前后分为了三次。也就是说新中国土地改革是在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一、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土地改革与土地革命有什么不同?
1、本质不同 土地革命指的是1927年到1937年十年内战期间,共产党红军和国民党军队的战争;土地改革是我党各个时期对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总称。2、内容不同 土地革命的根本措施包括土地改革,还包括建设革命武装,巩固革命根据地;土地改革的内容只是土地改革。3、时间跨度不同 土地改革从我党1927年八七会议...

国土部新一轮土地改革,对农村土地和城市房价影响有多大?
新闻回顾:2018年1月15日,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召开,国土部正式提出将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我国将逐步改变政府作为居住用地唯一供应者的情况,以更好地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政府不再是唯一的土地供应者了,这意味着土地流转或许会更为自由,新一轮土地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了。土...

土地改革有什么意义
其实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农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再从农村包围城市等各种政策,都能看出中共对农村的重视,那么,作为一个新生政权,要想在农村树立起自己的威望,建立自己的政权体系,毫无疑问要保护农民的利益,或者是大多数的农民利益,因此土地改革是必然的。土地改革对我们经济发展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土地...

中国历史上三次土地改革的意义和区别是什么??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3、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4、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5、农业生产的...

岐山县13710613317: 1950年的土地改革,为什么说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
韦福瑞辉: 因为中国千年来的土地一直在地主手上,而人民却只能当他们的劳工,而1950到1952土地改革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为主体的新的土地制度,它彻底改...

岐山县13710613317: 为什么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 -
韦福瑞辉: 这场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村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满意请点右下角的采纳谢,您的支持是我奋斗的动力.

岐山县13710613317: 农村、农业问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材料: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土地制度上一次最重大、最彻底、最大规模的改革.因此中国农业迸发出巨大的... -
韦福瑞辉:[答案] (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这次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

岐山县13710613317: 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 -
韦福瑞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人教版初二下册《中国历史》第三课《土地改革》

岐山县13710613317: 什么叫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民生产力
韦福瑞辉: 原来是公社化的,就是一个公社的人就一起干那么多活,干多了你也不会得多,但是土地改革变成了给私人或者集体承包了,然后私人或者集体生产越多,得到也越多了,所以就有动力了

岐山县13710613317: 为什么解放后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韦福瑞辉: 因为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不仅使广大贫雇农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也严重地束缚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为了使广大贫雇农从地主阶级统治、压迫下解放出来,必须进行土改.而这次土改,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这就使中国最大多数人民获得了解放;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岐山县13710613317: 1950~1953年的土地改革,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即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从那时 -
韦福瑞辉: 民土地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平均分配(自愿互利原则) 1958后 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大规模集体所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