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面妆的典故

作者&投稿:钦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南史·后妃传》:“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半面妆的 典故 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半面妆的典故

  徐昭佩(?—549年),东海郯县(今山东省剡城北)人,梁朝侍中信武徐绲的女儿,可谓名门之后,南朝梁元帝萧绎的皇妃,有姿色。

  南朝梁武帝天监十六年(517年),徐昭佩应召入宫,被立为湘东王萧绎的王妃,生王子萧方等和女儿益昌公主萧含贞。承圣元年(552年),萧绎即位为梁元帝。

  由于梁元帝是独眼,一次临幸时,徐妃只作“半面妆”(半面梳妆,半面未妆),知道她是有意嘲笑自己,盛怒之下,指袖而去,一连几年不再理睬徐氏。这就是“徐妃半面妆”的 故事 ,李商隐《南朝》诗有“休夸此地分 天下 ,只得徐妃半面妆”之句,后世以“妆半”来称赞其美貌。

  徐妃性嗜酒,经常饮醉,遇元帝入房,辄吐于衣中,她又是一个淫荡的女人,常与瑶光寺的智远道人私通,而且生性妒忌,宫中失宠的姬嫔,徐妃视为知己,常与她们交杯对饮,发现宫女 怀孕 ,则以刀杀之。

  梁元帝的朝臣季江,是个美男子,徐妃当时已半老,仍招引季江与之通奸,季江叹气道:“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南史·皇妃传》),后来便以“徐娘半老”,作为年纪虽大,而尚存风韵的妇女的典故。

  尤有甚者,徐妃得知贺徽长的俊美潇洒,用“白角枕”写了一首情诗向他求爱,两人情诗往来,给梁元帝得知后,无法忍受,加之自己的爱姬王氏生子后去世,怀疑是给徐氏下毒害死,便逼着徐氏自尽,太清三年(549年),徐妃投井身亡,被草草埋葬于江陵的瓦宫寺旁。

  半面妆,典故来自徐妃昭佩,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妃子,著名的“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说的也是她。想来她本也应是个貌美如花孤高倔强的女子,却不知为何落得个与人通奸,最后被皇帝赐死后还要休回家的凄凉下场。

  说她孤高倔强,因她不似其他后宫女子或者拼命邀宠,或者因为失宠独自饮恨。她是独特的,独特得敢于不给皇帝面子,皇帝恩宠,谁不感激涕零,哪怕是表面上的,她却偏偏梳个半面妆讽刺眇一目的萧绎,让他大怒离去(事见《南史·梁元帝徐妃传》载:“徐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旁人劝她,她不以为然:王爷父子讲仁义,说道德,断乎不会因这样的小事焚琴煮鹤,顶多只不过是逐出宫去,眼不见心不烦,这样倒也好了。看来她对皇帝的心思倒是研究得透彻,只是不知她这般大胆究竟是自恃出身名门,皇帝不敢把她怎么样,还是为了别的原因。若说她爱他,为何拒绝他的亲近,还以这般决绝方式;若说她不爱他,可为何这半面妆偏偏透着股赌气的意思?

  至于元帝的心思也颇费思猜,按说被人这般羞辱,就算修养再好也受不了,况他是皇帝呵,九五至尊无人敢违抗,若是一般人恐怕他早就收拾了,偏偏对这个胆大包天的妻子,他无可奈何,只能掉头而去却不作任何处罚。到底是他涵养过人?忌惮徐家的势力?还是对她的挑衅尽管愤怒已极却还不由自主地带着几分爱怜呢?不然明知见她必将受辱,为何还忍不住一见再见?为何对她处处忍让,莫不是指望她终有一日回心转意?或者他也曾想过放开,偏偏不由自主地抓得更紧。

  在这场无望的互相折磨中,两个人想来都不快活。

  史书上有一个细节,说“妃性嗜酒,多洪醉,帝还房,必吐衣中。”

  不知她入宫之前是怎样的女子,想来应是个活泼而快活的女孩,也许还喜欢恶作剧地整蛊别人。偏偏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只能在深宫中消磨漫长而无聊的时光,永远处于绝望的等待中。所以她不开心地只能借酒消愁,偏偏愁更愁。压抑到了极致便只能通过伤害他人而发泄心中不快,于是有了半面妆,于是有了后面的若干男子。这是一场豪赌,她不停地伤害他,激怒他,究竟是想把他推得远远的,让他失望让他对她放弃,好获得久违的自由,还是想引起他更多的关心,得到他唯一的专注?只怕连她自己后来都不知道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

  萧绎应该是爱过她的吧,不然何必处处包容?她故意吐他一身,他却还是忍不住照顾酒醉的她。或许他知道她想要自由,偏偏情到深处,宁可把她锁在身边看她枯萎,也不愿意放开,从此天涯海角两两相忘。

  但最后的最后,他还是决然地撇下她的手,明知那是一双多渴望关怀的手,明知她的拒绝背后藏着深深寂寞,可是皇帝的尊严毕竟还是容不得她再三的放肆,他的心也有伤透的一天,他终于累了,累得牵不动她的手,累得不能实现那个与子偕老的诺言,累得无法等待她回头的一日。不是说在爱情里,先付出的那个就输了。她能伤害他,不过凭借的是他爱她,如今,他不再爱了,她便不能再伤他了,对吧?

  所以,她不再是让他怜惜的女子;所以,她做错了事便要付出代价。

  终于 决定 放手,或许那一刻心痛如绞,或许此生再找不到像她那样聪慧顽皮的女子,或许心里的伤痕永远也好不了,但真的累了,累得再也坚持不下这场一个人的爱情。她要的自由便给她吧,她想要离开这不见天日的深宫,便放她归去。

  “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杀。妃知不免,乃投井死。帝以尸还徐氏,谓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

  痛苦纠葛了半生,最后他们的结局不过是一对怨偶,一茔孤坟。放了手的从此独个凄凉,归了去的终于“得偿所愿”。只不知,在一起的每个日子,她到底是,为谁梳个半面妆?

  半面妆释义

  解释

  出处

  《南史·后妃传》:“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示例

  ★唐·李商隐《南朝》诗 :“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 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为女子“画眉”有什么典故吗
从这个意义说,眉妆的最高境界并非合乎时宜,也不在於衬托眼睛,弥补脸型的遗憾。其最高境界乃在於表情达意。“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州。”伊州是曲词名。刘克庄说:风流的舞姬只顾了同情人眉语传情,舞错了曲拍都不知道。清人邹熊诗道:“……曲中眉语目传情,独光照面伴羞缩。朱门子弟易...

古代哪些诗词是描述眉毛的?与画眉有关的诗词合集
而且古代有很多诗人也非常热衷于描写女性的眉毛,这次就为大家找出了部分描写女性眉毛的诗词还有释义。感觉古人对于美的表达也不比现代人委婉,甚至还要奔放一些,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画眉这件事很奇妙 不仅是精致妆容的一部分 更是夫妻间的小情趣 张敞画眉的典故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 《倚天屠龙记》最后一回...

桃腮杏脸的典故
桃腮杏脸的典故如下:桃腮杏脸是形容女性面容红润细腻、美丽动人的一种描绘方式。在古代文学中,桃腮杏脸常被用来形容女性的美貌,成为一个富有生动形象的典故。下面将从历史渊源、文学典故和现代运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一、历史渊源 桃腮杏脸的典故可追溯到古代的美女标准。在中国古代,女性的美丽...

笑靥典故
在古代,笑靥也有着更细致的象征,它代表着女性的美丽和魅力。例如,古代妇女常会在脸上贴上笑靥作为装饰,如同前蜀韦庄笔下的“西子去时遗笑靥,谢娥行处落金钿”,这些笑靥既是妆饰,又是情感的符号。笑靥不仅仅是面部的自然形成,也是一种艺术化的描绘。作家们常常以“笑起来的时候,面上有两颗笑靥...

古代女子流行的发行、妆饰
古代女子施朱敷粉外,又涂额之黄,画眉以黛,大抵注重唇妆、眉妆、额妆、面妆,及鬟髻妆。以“缠足”为一般妇女妆饰品的,则自宋以后,却有可征。《侯鲭录》说:“京师妇女妆饰与脚,皆天下所不及。”《辍耕录》说:“元丰(宋神宗年号)以前犹少裹足,宋末遂以大脚为耻。” 凡事形成风气,便不可疗救了。 娼妓...

花木兰的“华为”妆有什么讲究?
花黄又分为,折枝花子、花油花子、花胜、罗胜、花靥、眉翠、翠钿、金钿等一堆数不胜数的名字。而在当时对这个妆容还有一个典故,在刘宋时期宋武帝有一个女儿叫做寿阳公主,有一天她在宫中嬉戏玩耍,过不久累了,在檐下休息。那时正式梅花盛行时节,一阵风吹过几片梅花落在她的额头上。梅花掉色,...

半面妆 是什么?有关于这个的资料吗?
出自典故:《南史·后妃传》:“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妃:徐妃,南朝梁元帝妃徐昭佩。帝:梁元帝萧绎。梁元帝萧绎与徐妃徐昭佩性情一向不和,萧绎称帝后不愿立徐氏为皇后,徐妃心怀不满。又因梁元帝是独眼,一次临幸时,徐妃只作”半面妆”(半面梳妆...

素面朝天的典故
传说杨贵妃得宠时,她娘家的人得到恩准可以时常进宫陪伴她,常常可以见到皇上。她的一个姐姐长得非常美,对自己的容貌十分自信,所以朝见天子的时候都不化妆,不化妆为之素面,朝天指的是上朝见天子,这就是“素面朝天”的由来。

张敞: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敞的这种浪漫,温馨得一塌糊涂。同样是与眉有关,这个故事却比举案齐眉更加温暖、更加柔情,这是一种夫妻之间完全平等、相互信任的感情,还带着点调皮的味道。这则典故里有青梅竹马的纯真,有一言九鼎的承诺,有京城人人羡慕的浪漫,这种感情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后来张敞画眉成为了古代四大风流...

寿阳妆的同源典故
公主花 含章 含章宫下妆 吹到眉心 寿阳公主面 寿阳妆 寿阳宫额 寿阳梅妆 寿阳眉 寿阳纤巧 妆光梅影 妆梅 妆额 宫妆 宫额 梅妆 梅额 额妆 额花 飘到梅心

萨嘎县15635656633: 半面妆的由来? -
訾蝶元胡: 出处:《南史·后妃传》:“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由于梁元帝是独眼,一次临幸时,徐妃只作“半面妆”(半面梳妆,半面未妆),知道她是有意嘲笑自己,盛怒之下,指袖而去,一连几年不再理睬徐氏.这就是“徐妃半面妆”的故事,李商隐《南朝》诗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之句,后世以“妆半”来称赞其美貌.

萨嘎县15635656633: “半面妆”的由来,原本的寓意,及现在的寓意 -
訾蝶元胡: 半面妆,典故来自徐妃昭佩,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妃子,由于梁元帝是独眼,一次临幸时,徐妃只作“半面妆”(半面梳妆,半面未妆),知道她是有意嘲笑自己,盛怒之下,指袖而去,一连几年不再理睬徐氏.这就是“徐妃半面妆”的故事. 原本的寓意“妆半”来称赞其美貌. 现在用与比喻事物零落,不完整或者 虚伪.

萨嘎县15635656633: 徐妃半面妆的故事 -
訾蝶元胡: 《南史 梁元帝徐妃传》:“徐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 见则大怒而出.”①喻仅及一半,未得全貌.唐李商隐《南朝》:“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 面妆.”另参见人体部位头面“半面”.据唐李延寿撰《南史)卷十二中记载:南北朝的梁元帝只有一只眼睛,他有一个名叫徐昭佩的妃子,徐妃作风不好,又嫌弃皇帝貌丑,因此每当皇帝入室,徐妃“必为半面妆以候”,即画半面的妆,“帝见则大怒而去”.唐李商隐诗有“只得徐妃半面妆”.

萨嘎县15635656633: 诗歌鉴赏:“只得徐妃半面妆”有什么深意?此句用“半面妆”这个典故有何深意? -
訾蝶元胡:[答案] 徐妃:指梁元帝妃徐氏; 半面:半个面容; 妆:妆饰. 徐妃事梁元帝,仅妆饰半个面容.后表示只看到一半或一部分,而没有看到全貌.

萨嘎县15635656633: 半面妆的来由 -
訾蝶元胡: 落花 宋祁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迸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注释】 1.坠素翻红:这里形容飘落的红的、白的,素洁的和鲜艳的各色花.素、红...

萨嘎县15635656633: 半面妆什么样的?由来?典故?
訾蝶元胡: 南朝 梁元帝 妃子 徐昭佩 因姿容不美,受 元帝 冷遇. 徐妃 亦因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仅饰半面以待之,帝见则大怒而出.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唐 李商隐 《南朝》诗:“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 徐妃 半面粧.” 清 赵翼 《又和荆州咏古》诗之二:“怕听 项羽 重瞳败,惭对 徐妃 半面粧.”

萨嘎县15635656633: 有何半面妆相配的典故吗 -
訾蝶元胡: 《南史·后妃传》:“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由于梁元帝是独眼,一次临幸时,徐妃只作“半面妆”(半面梳妆,半面未妆),知道她是有意嘲笑自己,盛怒之下,指袖而去,一连几年不再理睬徐氏.

萨嘎县15635656633: 半面妆的含义 -
訾蝶元胡: “半面妆”这个词的出处,宋祁的《落花》 宋祁(998-1062) 《落花》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萨嘎县15635656633: 半妆美人 徐夫人 典故 -
訾蝶元胡: 出处应是《南史·后妃传》记载的“徐妃半面妆”的故事:“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梁元帝是独眼,一次临幸时,徐妃只作“半面妆”(半面梳妆,半面未妆),元帝知道她有意嘲笑自己,盛怒之下,拂袖而去,一连几年不再理睬徐氏.李商隐《南朝》诗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之句,后世以“妆半”来称赞其美貌.

萨嘎县15635656633: 美人制造中太平公主为什么化半面妆原因 -
訾蝶元胡: 一、解释《美人制造》半面妆的由来: 首先半面妆名字的由来:太平公主在自己的寿宴上让贺兰钧给自己一半的脸化妆,一半的脸不化妆,之后驸马原本高高兴兴的拿着花来看公主,却发现宫主的脸一半化妆一半没有化妆,太平公主借这个半面妆来讽刺驸马瞎了一只眼.殊不知,驸马之所以瞎了一只眼是因为当初为了将太平公主从虎口救出,被老虎所伤,才瞎了一只眼. 二,故事详情: 应采儿饰演的太平公主在第22集的12单元出现.美人制造应采儿饰演的太平公主在花丛中对镜贴花黄的应采儿粉面桃妆,一笑百媚,姿容倾国倾城.太平公主的的半面妆只为讽刺瞎了一只眼的驸马武攸暨,却不知他的失去的一目,恰是他对她最深的柔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