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完全有能力单线作战对抗苏联

作者&投稿:春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认为纳粹德国完全有获胜的机会,只是运气差、没把握好机会。~

德国技术实力完全不是盟军的对手。

1.敦克尔克大溃退放走三十万盟军,为盟军战后的反扑留下了核心力量

不是德国人故意放的,只是行动稍微慢了一点,只能说英国人动作太快。这些撤回的军队根本就不是后来反攻的主力。

2.在大不列颠空战中,德军无论在飞机性能还是数量上都远远胜于英国,但是由于戈林下令集中轰炸伦敦的错误指挥,使英国空军有了喘息余地,导致大不列颠空战失利。

德国战斗机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对英国都没有优势,正是因为轰炸重点军工目标惨败所以才开始无限制的大轰炸。

3.德国高层过度重视陆军,轻视了最有战斗潜力的空军发展。而且正是因为缺少战略轰炸机使德军无法摧毁苏联远在乌拉尔山区的军工基地,使苏联这个强大的生产机器保持着较高的生产力。

作为一个传统上的陆战国家不可能不重视陆军,就像英国不可能不重视海军,因为德国根本就没有实力像美国那样实力均衡地强大。德国空军根本就没有战略轰炸机,也没有战略轰炸能力。


4.当纳粹原子弹的研究已经万事俱备,只差“重水”时,在挪威的重水工厂却被英军密谋炸毁了。

有了重水也造不出原子弹,这不过是纳粹迷们的YY而已,德国人在反应堆上已经犯了方向性错误,英国人的行动其实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5.在北非战场的失利导致了德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的拖延,从而致使德军在苏联要面临严冬的蹂躏。

和北非没有任何关系,自己去对照一下时间表就知道了。德国人并不害怕苏联的寒冬,德国冬天本身就很寒冷,士兵完全适应,只是因为轻敌,没有做好过冬准备,穿着秋装去应付苏联的冬天,换了谁都要死的。

6.古德里安在打到莫斯科城门前时偏偏苏联的冬季来了,否则莫斯科凶多吉少。

这个倒是德国决策失误,古德里安建议立刻进攻莫斯科,希特勒则重点攻击乌克兰的苏联军队,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错过了进攻莫斯科的最好时机。不过即使攻下莫斯科也只有政治象征意义,因为苏联的主要生产早就转移到大后方了。

7.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前,曼施坦因已经向希特勒指出了德军侧翼的弱点,可希特勒固执己见,不纳忠言。导致德军全线崩溃。

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德军锐气已挫,实力对比也是毛子占据绝对优势,失败是肯定的。


8德军对苏联发动战争为时过早,向德军无数的尖端武器都是在生产力低下的战争后期才出现的。像V1 V2导弹,MG42机枪,虎式坦克,和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只可惜战争后期的德国生产力低下,无法大规模投入生产,如此少量的先进武器根本无力回天。如果晚点进攻苏联,多生产这些武器,德军获胜便万无一失。
综上所述,纳粹德国完全拥有胜利的资本,只是高层领导的一次次决策失误和运气太差所导致的,如果德国能够避免以上我所提到的失误和失败,获得二战的胜利易如反掌。

纯属YY。德国的很多新式武器计划正式得益于战争初期对于欧洲的资源掠夺,到了后期集中全部精力发展新式武器,但是面对盟军强大的整体优势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只是在某些方面暂时领先,靠这么点武器根本不足以改变战争格局,而且盟国的实力要研制这些武器完全就是时间问题。

问题补充:德国日本没有达成默契的配合,如果一起夹击苏联,嘿嘿...

日本早就想和德国夹攻苏联了,但是诺门坎战役失败后日本不得不放弃这一计划,而苏联为了防止被日本偷袭后方,战争最激烈的时候还在远东部署了100万以上的部队,要不是考虑到日本的牵制,德国人在苏联早就失败了。

结论,好好去补习一下历史常识。

二战时期,德国是不可能与美国联合对抗苏联的,原因有几个:
1、二战之前,日本和德国经济发展迅猛,急需要向外扩张,德国需要向北欧、东欧扩张,日本需要向中国、朝鲜半岛、东南亚扩张,而美国和苏联当时还不是非常主要的国家,经济发展也很一般;
2、二战初期,英国、法国等欧洲列强因为受了一战的伤害,所以防守心态很重,他们满足于一战后的胜利果实,只是想维护好自己的利益就行了
3、二战初期美国远离欧洲主战场、也远离远东战场,所以美国的心态是发展自己的实力,隔岸观火
4、苏联当时正忙着整顿国家内务,对欧洲战场和远东战场也是能忍则忍
5、二战中期,随着占线不断扩大,美国和苏联分别收到德国和日本的攻打之后,被迫发起了反击,所以二战盟国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其实二战的本质是新型国家与列强之间的利益重新分割,而苏联和美国这两个国家却成为二战之后两个最大的受益国,这是当时人们都无法预料的。苏联和美国开始都是能忍则忍的态度,后期战争扩大到自己的国土,才被迫走向团结的,所以德国和美国在二战那个特殊时期是无法走在一起的

打仗靠的是国力,看看这个吧!
一、战前:
在1941年前,整个世界对于俄国的印象就是这是一个大国,但还说不上是个世界强国。战前俄国的空军连中程轰炸能力都没有,仅仅能实行近程攻击,他的战机也谈不上优秀,当然除了一些特别的,最重要的是他的空军缺乏基础设施和好的训练,而且对于某些关键技术,生产航空汽油所用的高辛烷燃料、航空铝和雷达,那时候的苏联还没有掌握(1942春丘吉尔莫斯科之行后,英国向苏联提供了这些关键技术),到苏联考察后1936年的林德博格(首次飞越大西洋的英雄)向华府报告说:“俄国的空军不值一提,不仅是飞机质量低劣而且缺乏最基本的保障技术设施”。他的陆军庞大而迟缓,缺乏为之配套的铁路和补给站等基础施舍,最可怕的是苏联缺乏强力的钢铁厂,仅有几家如列宁格勒钢铁厂能够生产用于制造坦克的装甲钢,他的海军那个时候简直不止一提。
当一九三九年,苏联不得不面对德国的时候,他的全部军队只有九十三个非满编师,对于要签订的英法俄三国条约,我相信斯大林从内心上是反感的,他不会忘记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为了对付德意志帝国而付出的牺牲,整整八百万人死亡,而最后却在凡尔赛和约上失去了波兰、芬兰和西乌克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能为法国战场第一阶段就提供200万军队,而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只能提供其中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而现在希特勒德国更加强大,谁能保证英法会在西线为他发动攻势以减轻他的压力(实际上甘莫林说过法国是不可能发动进攻的)。一个想改变现行欧洲秩序的凡尔赛和约的受害者为什么要为了维护这个秩序而与另外一个受害者厮杀呢?更何况,即使苏联付出巨大牺牲后,英法可以给苏联让出波兰吗,可以允许他占领波罗的海吗?答案是不会,但是希特勒会。
对于斯大林这种冷血的策士来说与希特勒合作无论如何都是有利的,他可以获得波罗的海的大片港口,收复西乌克兰,甚至可以在德军失利的时候在希特勒背上捅一刀。就像里宾特洛普说的斯大林与英法的谈判只是为了逼迫德国付出更多的代价以换取苏联的中立罢了。

当希特勒粉碎法国抵抗时,斯大林的军队在芬兰进行了一场笨拙的侵略。斯大林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呢?透过赫鲁晓夫的回忆录,我们可以窥其端倪:“他愤怒的将伏罗西洛夫(国防部长)的烤乳猪摔在地上,大吼,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如此失控过。”“的确,我们的军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我们连装备落后人数少的芬兰军队都对付不了,我们怎么应付武装到牙齿可怕的德国人,要知道,这个国家上次大战中一只手压得整个西方世界喘不过气来,另一只手却将东欧所有的国家打得跪地求饶。”
为了应付潜在威胁,斯大林从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一年进行了军队的大扩张,军队从九十三个师扩编到五〇〇多个,但是,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俄国绝对没有像英国一家小报所谣传的那样,准备发动一场对德的战争,因为这五百个师在战前,都是半编状态,虽然部署在西部,但他们很多都没有配备武装,如波罗的海方面军在德国进攻之后不得不去寻找武器库。如果俄国进攻,英美的态度会是怎样,美国还没有参战,他们一向像敌视希特勒一样敌视苏俄(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部长向华盛顿报告要求美军占领俄国太平洋诸海岸)斯大林这么精明的人绝对不会在这种不明朗的情况下发动一场消耗自己只会对英美有利的战争。
二、希特勒的东方政策和双方力量对比以及斯大林的避战措施:
希特勒这个人,由于战败对于他的性格特征以及军事政治战略能力往往被后世歪曲,战后盟军占领条例严禁为希特勒辩护的书出版,其中描写希特勒的才略的书刊也在禁止之列。当然世上只有大声贬低他的书才能存在。 贬低阿道夫军事才干最甚的莫过于曼斯坦因将军,当然曼帅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忠诚军人,但他和古德里安一样受到希特勒的大肆提拔,无上的知遇之恩,战前他们和隆美尔都是德军中默默无闻的普通军官,古德里安最搞笑的是曾被他的上级叱喝说他的装甲练兵计划只能用来拉面粉,而希特勒对他说:“你有什么要求我都可以满足你,你有什么本领我都可以让你施展。”曼斯坦因空有黄色计划却不被上级采纳,是希特勒对他赏识有加,将他一越提为大将,采纳了他的计划,让他成就大名。
为什么这些军官们战后如此贬低他们曾忠诚过的人呢,我想可能由于战争中他们所受的委屈有关吧,或者不得不而。你在曼的《失去的胜利》随处可见一些不负责任的话,比如“尽管法国战役胜利了,但是我们的空军不如英国,我们的陆军比不上俄国”(实际上德国空军当时是英国空军的四倍,俄国的一倍半)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有些话看出希特勒的才能,“他是如此非凡的才智和理性,以至于没有一丝人性。”(曼《失去的胜利》)“对于新任的总理(阿道夫),原来不是个想象中粗暴的人,财政部长的评价是这是个思维极为敏锐、能很快抓住问题关键解决问题并能迅速实施的人。”(古德里安《前进,坦克》)“他(阿道夫)不知为什么记性出奇的好,部长们说上次汇报的数字他竟然记得丝毫不差,他总是说:‘对不起,部长先生,您上次说的好像不是这样的’紧接着他就把上次汇报的相关内容一字不差的说了出来。以至于部长们不敢有半点欺瞒。”(古《前进,坦克》)对于希特勒,古德里安将军的评价就是“比于前人(皮斯迈,佛雷德里希大帝)他也许更慧智,但他缺乏克制自己野心和利用这种智慧的能力。”
要知道当发动法国战役的时候,德国的一些将军们竟然畏战到要刺杀希特勒然后与英国议和的地步,他们没有看到英国的虚弱和法国战争准备的仓促,但希特勒很明显就看出其中的关键:“英国连11个师都征集不齐就仓促应战,而我们能迅速出动179个师的大军,你们不感觉我们现在完全应该毫不犹豫地进攻吗!”
对于苏联,他要求要将其变为德国的殖民地。其实这种政策怎么说,如果要从德国的角度来说这无疑是无奈的,也是正确的。“德国为什么会在苏联失败,就如同他为什么进攻俄国一样。虽然1941年前的德国控制了整个欧洲,支配了这个地球上最强大的工业(整个欧洲的工业),并拥有一支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军队,似乎无懈可击,但是他却缺乏维持这个强大力量有效运行的几乎一切资源,如同日尔曼神话里的屠龙勇士奇菲格勒一样,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而这个弱点足以毁灭他的所有辉煌。”(李德哈特语最负盛名的军事历史学家)希特勒曾试图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建立自己海外傀儡国,获取这些资源,但很快就被英国人赶走了,因为英国拥有强大的海军,这就注定了德国不能像英国那样试图建立庞大的海上帝国。维持帝国的生存。
仅仅将希特勒这个冷酷领袖的巴巴罗萨计划实施归结为一种无法摆脱的意识形态是不对的。他进攻苏联是因为苏联能够为他的国家千年发展提供足够的资源;是因为他认为当时苏联的国力远不如他。下面我们看一下两国战前实力对比。

人力上:苏联当时拥有3150万20岁~39岁的男性人口,但是俄罗斯人也只有1500万20岁~39岁的人。同状态德意志人有1550万人,而在1941年5月前,德国已经有了175万外国工人和127万战俘来作为劳动力。 而且德国在欧洲还有十六个盟国的军队。

在工业上,德国煤和钢优势显著,德国直接统治区生产了4亿吨煤、3180万吨钢,而苏联只有1亿5千万吨煤、1790万吨钢。充足的煤使德国拥有700亿度电力(苏联480亿度),开动了126万台金属切割机床(苏联58.4万台),德国的机器制造工人超过苏联两倍。同时整个西欧也在为德国生产,那里有4876个兵工厂,仅法国每年就提供1300辆载重汽车和100万发炮弹。

但是,德国缺乏稀有金属,尤其缺乏工业的血液——石油,1941年德国及其占领国开采石油190万吨,从煤中合成燃料410万吨,还获得了法国、比利时等一批国家的储备880万吨石油。
截至1944年2月底德国在占领区收入的占领费为四百七十六亿六千三百一十万马克,这也是巨大的经济收入。
我们看到当时德国的力量无疑是远超过苏联的,如果可以毁灭苏联这个潜在对手,并获得资源,解决困惑德意志民族千年的难题,对于希特勒来说,那为什么不呢?
斯大林真是一个和希特勒一样敲诈和欺骗的高手,虽然没有对手那么富有才华、手段和魅力,但他却清楚地看到自己应该如何做,他绝不指望英美会在苏联处于困境时慷慨地伸出援助之手,但他也绝不会相信希特勒做的信誓旦旦的保证。
在这种力量不如别人的情况下,维护自己的利益是极为困难又必须小心的。特别是英国在希腊被德国击败,希特勒征服巴尔干后,他更加小心了,他尽力向德国保持友好的姿态,却又快速加强自己的力量。下面是斯大林的一些措施,最大程度上安捂德国,虽然也许有些失颜面,但是相对于国家利益来讲,也是必要的。
1941年4月13冯•德•舒伦堡大使向柏林拍发了一封耐人寻味的电报,叙述日本外务相松冈洋右在那天晚上从莫斯科动身的时候,斯大林不仅向日本人而且向德国人表示了“一种异常友好的态度”。在火车站上[舒伦堡的电报说]斯大林公开地寻找我,用手臂搂着我的肩膀说:“我们必须继续交朋友,你现在必须千方百计维持我们的友谊!”不一会儿,斯大林转向德国代理武官克莱勃斯上校,在弄清楚他是一个德国人以后对他说:“我们将继续同你们做朋友一一患难与共!”而后者显然大吃一惊。
德国驻莫斯科代办提伯尔斯克希曾经通知柏林说,克里姆林宫在进行了几个月的讨价还价以后已经“无条件地”接受了德国关于解决两国之间从伊戈尔卡河到波罗的海的边界的建议。
苏联政府向被封锁的德国供应重要的原料,也仍然是殷勤的。1941年4月5日,负责同莫斯科进行贸易谈判的施努尔高兴地向他的纳粹主子报告说,俄国在1941年1月和2月份的交货,由于“政治关系冷淡”而放慢速度以后,“在3月份已经飞跃增加,特别是在谷物、石油、锰矿、非铁金属和贵重金属方面”。[他又说〕通过西伯利亚进行的过境运输正在像往常一样顺利地进行着。由于我们的要求,苏联政府甚至在满洲边界拨出一列运输橡胶的货车供我们支配。6个星期以后,在5月15日,施努尔报告说,有求必应的俄国人拨出了几列运货专车,以便4000吨迫切需要的生胶可以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运往德国。俄国人正在按时依照合同所规定的数量运交原料,虽然这使他们负担很重??我的印象是,我们甚至可以向莫斯科提出超过1月10日条约的范围的经济要求,以使德国获得超过目前合同的范围的粮食和原料。施努尔说,德国没有按照计划如期向俄国送交机器。但是看来他并不介意,如果俄国人不介意的话。
4月22日,苏联政府正式对于它所说的纳粹飞机从3月27日到4月18日侵犯边界80次提出抗议,并且详细叙述了每一次侵犯边界的情况。它说,有一次,4月15日在罗夫诺附近降落的一架德国侦察机中发现了一架照相机,几卷曝光胶卷和一幅撕破了的苏联西部地区地形图,“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了这架飞机的人员的目的是什么”。俄国人甚至在抗议时态度也是和解的。照会说,他们正向边防军发出“命令,不得射击在苏联领土上空飞行的德国飞机,只要这种飞行不是经常发生的”。
斯大林在5月初进一步采取了和解的行动。为了讨好希特勒,他驱逐了比利时、挪威、希腊、甚至南斯拉夫驻莫斯科(南斯拉夫在被德国占领前与莫斯科签订了友好同盟条约)的外交代表,关闭了它们的公使馆。他承认了伊拉克的亲纳粹的拉希德•阿里政府(这个政府反对英国,是希特勒扶植的伊拉克伪政权)。他极其严格地约束苏联的报纸,以免惹怒德国。
5月6日,斯大林取代莫洛托夫亲自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即总理的职务,莫洛托夫继续担任外交人民委员。这是大权独揽的总书记第一次接管政府职务。全世界的反应普遍认为,这意味着局势对苏联来说已经变得非常严重,特别是在它同纳粹德国的关系方面,因此只有斯大林担任名义上的和实际上的政府首脑才能应付这种局势。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但是还有另一个道理不是那么明显,而德国驻莫斯科的大使马上向柏林指出了这个道理。他报告说,斯大林对于德苏关系的恶化感到不快,把主要责任归咎于莫洛托夫的笨拙的外交手腕。(舒伦堡)说我认为,可以有把握地假定,斯大林已为自己规定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外交目标。他希望以他个人的努力来达到这个目标。我坚信,在斯大林认为是严重的国际局势中,他为自己规定的目标是不使苏联与德国发生冲突。
但是,这些措施背后斯大林是怎样想的呢,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中写到:“他比以前明显闭塞了,很少接见人,不错,德国的威胁就在眼前,和希特勒这样精明可怕的人做邻居的确累人。”“他很少跟我讲迫在眉睫的战争,只有一次他过问了一下关于基普钢铁厂的情况,要求我们提高钢铁冶炼质量,强调了我们在装甲钢上的低产量,他好像在逃避。”但是无论斯大林怎样想怎样做,希特勒的决心不会改变。
最可笑的就是在1941年6月21日令人愉快的夏晚9点半,即在德国预定开始进攻以前的9小时,莫洛托夫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接见了德国大使,表现了他的“最后的昏庸”。莫洛托夫提到德国飞机进一步侵犯边界的行动,他说,他已经指示苏联驻柏林大使提请里宾特洛甫注意这些行动。在这以后,他转而谈到另一个问题,舒伦堡在当天晚上向外交部发出的急电中叙述了这个问题:莫洛托夫对他说有若干迹象表明,德国政府对苏联政府不满。甚至有谣言说,德苏之间即将发生战争?苏联政府能不能了解德国不满的原因?如果我能告诉他造成德苏关系目前的情况的原
因,他将很感激。

三、战争中双方统帅的得失

相比于斯大林、丘吉尔和墨索里尼,希特勒其实在军事上犯的错误是很少的,他不会像墨索里尼一样进攻希腊,因为这个国家粮食都不能自给;也不会像丘吉尔那样仓促参与在巴尔干的战争;更不会像斯大林常常处于无根据的乐观或悲观中,也许有人会说他一个又一个错误,其实,在这个规模巨大的战争中,想不犯错误几乎是不可能的,况且身处其间的困惑是我们这些事后诸葛很难体会的,拿破仑说过最伟大的将军是犯错最少的将军,当今天的人们议论斯大林格勒由于希特勒严令坚守而使德国保卢斯军队的惨败时,谁能想到,在如此缺乏给养的情况下,放弃坚固防御工事疲惫以极的军队能够逃脱敌人的歼灭吗。就像冯 布勒所说,“希特勒是一个冷酷的战略家,如果杀一万人的好处多于害处,他就会毫不犹豫的做。”

如果让我这个事后诸葛讲的话:希特勒最大的错误,就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低估了对斯拉夫人残酷压迫可能导致的可怕后果。在东线,希特勒其实可以拥有更多的盟友。乌克兰长久以来被俄罗斯所支配,沦为莫斯科的粮仓,而斯大林的农场合作制(一种粮食掠夺性制度,下次在关于斯大林的评述中将详细介绍)在整个苏联农民中引起了广泛的抵触情绪,而在乌克兰这种情绪简直可以用仇恨来形容,而且由于历史原因,乌克兰对于德意志是极为崇敬。当纳粹的军队进入乌克兰时,受到了当地农民的强烈欢迎。而在白俄罗斯、高加索和南俄对于布尔什维克的不满者到处都有,党内对于斯大林的专横反对者比比皆是。如果希特勒能够利用这些仇恨和矛盾,无疑将是大大有利于实现巴巴罗萨计划的。
然而由于高估自己的实力、盲目的骄傲和不能舍弃的意识偏见,使德军不能很好的利用对手的弱点。希特勒下令允许他的党卫军残酷掠夺乌克兰人的财富,将乌克兰人推向了他的反对面,本来这些都能成为他的盟友;希特勒下令可以随意杀死布尔什维克的政委,使得政委统治下的苏军不得不拼死抵抗(曾经有苏联政委党员投降德军,但被无情地杀死)。这一切,都被斯大林利用了,使得希特勒在东线所遇到的抵抗极为坚决,尽管苏联的损失也非常惨重。

第二严重的错误在于过于藐视对手从而未能充分使用自己的力量。在德国完成第一波进攻成功时,白俄罗斯已经被占领,西方面军的残部以及充分调动起来的民兵大约70多万人的乌合之众在莫斯科周围部署,此时进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团军群毫无疑问可以轻易撕碎苏联首都的防线,古德里安和博克在给希特勒的报告中说:“我们可以非常容易的占领这个国家的首都。”然而在乌克兰的西南方面军(当时苏联最大的方面军),其编制仍然很完整,超过100万的苏联最精锐的部队部署在这片苏联最富庶的土地上,威胁着德军的侧翼。由于德国南方集团军群(以罗马尼亚军队为主)很弱小,无法消灭这支部队,使得希特勒不得不调动中央集团军群的南翼和南方集团军群合围乌克兰,战役胜利了,歼敌100多万,并占领了乌克兰,使德军获得充足的粮食。然而,历来对这场战役批评很多,认为正是由于这场战役,使德军错过了攻入莫斯科的最佳时机。我想,在1941时,德国700多万军队只有330万(巴巴罗萨计划中的550万军队中只有330万德军)战斗在东线,超过400万其他的军队都被部署在意义不大的其他地方,如果,再向东线投放200万兵力,主力攻击方向就没有莫斯科和乌克兰之争了,两个地方可以同时解决。那时东线真的可以在1942年前结束。

四、德军失败的根本所在
但是,如果德国拥有足够的资源以开动他在欧洲庞大的工业体系,如果拥有足够的石油为他的车队提供动力,那么这些错误都是可以忽略的。当战争进行到1942年时候,德国的石油储备就接近枯竭了(这就是希特勒急于夺取巴库油田的原因),而他只有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两个小油田能够为他提供石油,为了节省资源,“他们竟然用马车和人力缓慢地来为他们消耗可怕的前线提供补给,难道这样都行吗,于是,我们游击队们的骑兵发挥了作用,他们像狼一样奔波于德国人的后方,用轻武器轻松追捕他们的补给队,射杀,猎获。”(赫鲁晓夫回忆录)这不能不说是德国的悲剧。工业上,德国生产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所说:“由于不列颠的封锁,我们的国家极度缺乏石油、钨、铬和橡胶等资源,严重限制了我们国家工业的生产。”1945年2月,德军最后的石油产地匈牙利被苏军封锁,而德国的石油储备库被盟军无情的摧毁,“停留在港口的船,机场的飞机,坦克由于没有石油无法开动,1944年我们全力生产出来的好几十万件武器就这样被摧毁,真是太可悲了。”(斯佩尔语)

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一战中德国能够与世界联盟周旋那么久不是由于德国一战强于二战,而是二战军队对发动机石油等资源的依赖远远高于一战,所以德国由于封锁而缺乏这些资源所给他带来的危机远远超过损失几支军队的错误所带来的。而这就是德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你知道当德军推进到巴库时,装甲部队竟然因为缺乏石油而不得不抛锚放弃这些坦克吗;你知道莫斯科会战和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失败致命原因是由于补给,而补给问题的由来是由于被曼斯坦因元帅诅咒为“世界上最落后的运输队”带来的吗?

苏德战争德国失败的根本教训就是:一定要保证自己的资源,这是一场战争所必须的,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论你的军队在声势、装备、人员和训练以及组织领导上多么好;不论你消灭了多少敌军;不论你自认为多么英明,如果你缺乏资源,那么所有的优势都可能因为这个而被中和。二战是世界上第一场对于资源如此重要的战争,如果德国领导人由于没有前例借鉴而忽视了这点最后失败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我希望我们不要。

有时候想想希特勒还真是有远见:现在的德国由于缺乏资源只是一个依附于强国身上的附庸,而俄国由于拥有巨大的资源即使人口再少,经济贫弱,却依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德国如果找不到足够供养他的资源,即使拥有整个欧洲,将来也只会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力量。”(希特勒语)

在法国,希特勒是劝说和把自己打扮成一位宽宏大量的胜利者,一位主动让法国分享团结和繁荣的法西斯欧洲的果实的胜利者——法西斯欧洲,在这场运动中,他首先采取的措施之一,是要他的部队当解放者,不当征服者。“我不希望我的士兵在法国的行为像第一次大战后法国士兵在莱茵兰的行为一样!”他对霍夫曼说,谁要是抢劫,就当场枪毙。“我要与法国达成真正的谅解。”

人们对于他军事战略上的贬低主要由于是曼斯坦因元帅的回忆录,其实,曼帅因为主张议和曾受到希特勒的罢免,对于希特勒的贬低很可能是出于怨恨,也有可能推卸责任,也可能是一名元帅只需看好他的战场就可以了,但是作为一名元首,希特勒的眼光要遍及整个欧洲局势,所以两人难免冲突。但是艾森豪威尔和朱可夫对于纳粹元首的战略眼光可从来没有贬低过,你在他们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到。
二战的时候,德国面临了三个前所未有的强人(罗斯福(号称“蜘蛛”)、丘吉尔(“百年才一个的人物”)、斯大林(冷酷的“钢人”)领导的三大强国的围攻,这三个领导人,非常精明狡猾,绝对不是梅特捏、威廉三世和亚历山大二世可以比拟的,而他们的国家力量也远远强于拿破仑时代的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希特勒的战败很可能是一种命运的诅咒,没有丘吉尔的坚定和不惜一切的牺牲精神,英帝国很可能就在澳大利亚的劝说下与德国议和投降了;没有斯大林冷酷无情的钢铁手腕,俄国不可能成为一个工业大国,更不可能驱使万千生命不顾一切的拼死抵抗;没有罗斯福的深远见识,和主动引导,美国强大无比的孤立主义绝对会把美国引向中立。 而这三个国家任何一个出现了上述情况,那么都会导致这场战争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结局。

有时想想事后诸葛真是有意思,他们总是把一种失败归结于总总原因,却不能深入当时环境看问题,对于苏德战争,二战前没有一个头脑清晰的政治家认为苏联能够打败德国,因为只要冲工业上看,德国的工业就远远超过苏联,他的机床数量是苏联的好几倍,制造机器人也是苏联的两倍多,当他征服西欧的时候,世界工业评价委员会就确认德国的制造能力(我说的是能力,不是生产多少,生产能力只有在有充足原料和安全生产环境下才能充分体现)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苏联的工业虽然规模庞大,但是结构却不完善,"这种钢连犁铁都做不了",斯大林愤怒的叱喝他的钢铁企业负责人。(赫鲁晓夫回忆录),人们总是说苏联的某某武器先进,我从来不否认苏联的进步,但是,在这个只有二十年工业化的国家,他的武器并不全面,他的技术也有很多缺陷,这点你们可以参看我们国家当前的情况就可以明白了。

希特勒选择同时挑战苏联与英国是没有办法的选择。
从政治上说,一战后德国遭到了严重削弱,国土被分割,巨额赔偿让德国背负了沉重负担,还被限制军备。同时,英法为了防止德国重新崛起,不仅支持波罗地海三国独立还在德国与原沙俄领土中“生造和恢复”了已经灭亡三百年的波兰。并用波兰领土将德国东普鲁士领土分隔出去。
波兰复国后,在英法的支持下表现优异,不仅承担着监视和威慑德国的任务还与苏联人打了一仗,这是波兰在二战初期即被苏德两国联合瓜分与灭亡的直接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说,波兰充当了英法的马前卒,德国和苏联两个强邻自不会放过波兰这个眼中钉。由此而来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英法要“坚决”支持波兰,德国刚开始进攻波兰英法即对德宣战,这是英法两国在道义上的责任,巴黎与伦敦事实上无法拒绝,因为一旦拒绝与德国作战,英法的欧洲安全体系甚至全球殖民体系就将全面崩溃。
反过来说,为什么德国一定要进攻波兰呢?
这就需要从英法的绥靖政策说起。
德国重新开始武装以后,派兵进入莱茵兰,这已经违反了战后协定,但法国派遣一支小部队后就立即退了回去,这在事实上鼓励了德国的重新武装。自此,看透英法两国政策的元首先生明白,只要自己保持反共面目,英法就会默许自己吞并小国。
自1937年开始,奥地利,苏台德,捷克斯洛伐克先后被德国吞并,英法都在关键时刻退缩了。
诸多小国谁还相信英法的安全保证?
所以,英法与苏联谈判,希望联合遏制德国日益膨胀的战争野心。然而,在谈判中,英法大开口,要求苏联保证波兰,波罗地海三国的安全,却不愿意与苏联签订协议以保障苏联在遭到德国进攻时提供必要的物资与军事支援。
两下权衡,苏联人选择了信任德国(也不全是),一边做对德战争准备,一边在1939年8月23日与德国签署《互补侵犯协约》,并在德国进攻波兰后从东面出兵灭亡波兰。与德国第四次瓜分这个国家。
至此,英法的绥靖政策彻底失败,一周后的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战争开始的时候,英法仍然在幻想,德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得到进攻苏联的通道后就会在某一时刻上进攻苏联,自己可以在他们打死打生的时候将这两个筋疲力尽的异端一起消灭掉。所以,宣战后出现英法140个师的强大兵力对阵德国区区40个师而只是打上两炮,坐视德国灭亡波兰的“奇怪战争”与“静坐战争”也就不奇怪了。
希特勒自然不是傻瓜,虽然对苏联人不劳而获得到大半个波兰很不满意,但他绝没有在背后有英法的情况下再去进攻苏联而重蹈一战两线作战的局面。
灭亡波兰后,挪威,丹麦,比利时先后灭国,法国人如梦初醒,这才准备做战,却为时已晚,1940年5月,法国投降,英国退回到不列颠岛。全世界两位重要领导人给德国人发出祝贺电,一个是斯大林,一个就是罗斯福。
一直处于孤立主义状态下的美国人,不愿意打仗,但罗斯福非常明白,战争迟早会到来,也就希望德英和平,共同对付苏联。事实上,德国副元首郝斯就是这个论调的支持者,
但是,英国人不干。
300年日不落帝国的荣誉不说,一旦与德国和平,德国占领欧洲几乎最富裕地区的现状就必须承认,一个强大,甚至比拿破伦法国还要强大的欧洲帝国是英国这个小小岛国不能抵抗的。
对此,原本以为英国会选择和平的希特勒愤怒了,发动了不列颠之战,并试图登陆英国,最后统一整个欧洲,然而,美国人的态度转变了。
英美同文同种不说,历来都在一条战线上,美国在英国有非常多的经济利益,而原在德国的经济利益早在1929年经济危机后已经撤退了(这是德国人另外一个仇恨美国,犹太资本家的原因),英国灭亡,美国失去的不仅是经济利益,还将需要面对一个更强大,没有后果的德国。
所以,1940年12月17日,罗斯福总统发表讲话,提出美国可以借出军火,并用生动比喻加以说明:假设邻居失火,我只能把浇园的水龙带借给他去灭火,而不应让他事先付钱买这条水龙带,待火灭后邻居原物送还即可。他还说:“美国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1941年3月11日,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案》经罗斯福签署后正式生效。法案授权总统可以出售、交换、转让和租借的形式向被认为其防御对美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军用物资、粮食等任何军需品。该法案的通过埋葬了中立法,是美国由孤立主义走向参战的决定性重要步骤。据此,美国共向英、苏、法、中等几十个反法西斯国家提供500多亿美元的物资,首先获得援助和获得援助最多的是英国。
到了这,美国事实上已经转向,抛弃中立原则帮助英国,德国已经注定灭亡,即便不进攻苏联。

春季闪苏联?你肯定二战史读的很随便。
春季打苏联比冬季更可怕。冬季主要是低温,春季是泥泞!
德军春季打苏联的结果就是比历史上进度更慢,机械化行军根本没法走,装甲力量的损耗几倍增加。苏联可以进行更大程度的战略撤退,把他更多的工业人口都转移过高加索,反击可以更快速。德苏战争原本就是德国处于战略劣势,不求快击溃苏联,而去拼消耗战是找死。苏联无论是人口、工业、矿产远高于德国,战争潜力远高于德国。
西方世界?慕尼黑,梅梅尔,吞并捷克,但泽,丹麦,挪威,这些全是在入侵法国之前进行的,你以为同盟国没有底线吗?在东欧保留一个倒向西方的波兰是西方的基本底线。再说,法国、英国一线140个师的兵力,德国敢不敢不防御?闪波兰是因为打的快,打苏联就是一打一年的仗,而且还需要大量主力部队,抽调西线兵力,德国敢吗?
版图扩张有P用,打仗需要的是矿业、工业、人口,不是被焦土的土地。相反的是,德国应该要极力和苏联养好关系,至少在解决英国、地中海内海化之前不能动苏联,还能利用莫-里条约继续从苏联获得他想得到的石油和稀有金属。

的确,德军完全具备打败苏联的能力 但完全占领那是不可能的 假使德军不去打法国和英国而去打苏联胜率很大 因为自德苏瓜分波兰 英国和法国便对德宣战 但却仅仅是宣而不战 波兰战争 德军集中了150万军队和几乎所有的坦克,本土仅仅只有若干师进行防御和少数的飞机 而英法却不打为了敷衍舆论 仅仅是象征性的推进几公里 德军不战而收缩至重要防线 英法在苏芬战争时就想派兵打苏联但希特勒破坏了他们的计划 而后德苏接壤 英法庆幸 以为德军会去打苏联 还打算假使德军不敌 那么英法就出兵帮助德国。
苏军在希特勒的阴谋下 对军队进行清洗 著名将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发表过一篇文章提醒苏军高层要注意德国的动向,德军很可能进攻苏联。要求苏军积极备战。享有红色拿破仑的美誉)被处决 军队的大清洗 这导致了苏军的整体指挥水平的大幅度下降 同时假使德军在1940年进攻苏联而不是法国
苏联当时既没T—34也没喀秋莎 飞机跟德军也差的很远 指挥上德军更本不是一个档次上的 希特勒对苏军内部的大清洗很满意 从苏芬战争来看 苏军的战斗力很低 连芬兰都打不下而且损失比芬军多好多倍
希特勒的想法是在推进到莫斯科一线而后停止 而不是一直占领整个苏联 苏军在一开始面对德军的突然袭击 损失惨重 德军每一次的合围都能俘虏几十万苏军 。当苏联的人口多而且苏军有一种制度一个师有两个师长(以此类推)但一个师长去作战另一个就征兵 使得德军感觉苏军越打越多苏军纯粹是数量弥补质量而德军装备精良 且士气高昂 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德国军队可以用骁勇来形容 但有的时候质量弥补不了数量 毕竟人口少 德军在苏德战场中损失285万 苏联损失2700万 差距太大
就此而言德军完全有能力打赢苏联

你就扯吧,你就等着苏联军队在乌拉尔山的军工厂大批武装苏军,然后苏军在泥泞的冬季和春季(事实证明德军在春冬两季无法与苏军进行大规模的野外作战坦克极其容易被泥泞的地形困住然后成为活靶)。还有希特勒同志敢于野蛮对待日耳曼民族吗?要是他敢于那么干,搞不好军队会政变。(事实上德军军中一直有一大批想政变的军官)加上那时德国实际上已经和西方撕破脸了。丘吉尔的说法是哪怕和魔鬼合作也要打到法西斯,你觉得有合作的可能?42年,你和装备精良,训练有素(6,7个月的训练应该够了),士气高昂,悍不畏死的苏军开一仗有胜利的希望吗?那3号4号跟T34和KV打会战?苏军优秀的指挥官同样很多,加上你要敢把西欧的部队抽空了,诺曼底估计43年或者42年就有了。至于欧洲盟国有几个是和希特勒一条心的?加上苏军在开战时有多少个师?仅仅是莫斯科战役是苏军就从远东抽调了40个师,加上苏土边界的55个师(哪怕在最惨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没有调动)苏军实际上比德军的兵力多的多。国力?是啊问题是德军的坦克要比苏军更费资源和工时,一辆3号的资源和工时消耗的和T34-76差不多,一辆豹更是要消耗数倍的资源和工时,加上德军装甲采用的技术极为复杂。远远多于其他国家的。以及因为希特勒而导致德军制造制造的极度混乱与无序。强令开发虎豹,仅仅是因为和希特勒私人关系良好,斐迪南就可以列装服役。要知道德军总参谋部早就判了这玩意死刑了。拜希特勒所赐,德国军工系统一直处于混乱并且效率低下的状态(也万幸这是德国再乱也乱不到那里去,要是换苏联军工早就崩溃了)他的空军装备了极为先进却毫无作用的飞机(当然这可能只是戈林的愚蠢造成的)。另外伟大的意大利盟友确确实实帮助了盟军,我一直认为墨索里尼同志应该给他颁发红旗勋章加紫心勋章,如果不是他,德军不会再巴尔干,希腊,北非投入如此之多的兵力和死伤。到了42年日本人一旦和美国人开战,德国也必然和美国开战(德国先向美国宣战同时发动无限制潜艇战)。那么,苏联进攻就会是有好处的事情了。反正打下来的都是他的。无论如何进攻法国之后,德国面对的就是一盘死棋,再无获胜的可能。


二战时的德国空军实力到底怎么样?
有限的10年时间,有限的国力和资源调配,在德国确定了闪电战的立体作战战术思想后,空军的作战目的就是夺取制空权,然后用轰炸机配合装甲部队快速突击,所以二战中德国空军是为陆军服务的,其主力战机就是战斗+俯冲轰炸机。 (3)前中期主力制空战斗机BF109,只有英国的喷火能与之抗衡,拥有出色的爬升能力,德国飞行员围绕这一...

一战中德国对法国的作战情况是怎样的 越详细越好
仔细研究了双方力量对比之后,施利芬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利用德国兵力动员迅速的优势,先行击败法国,而后回头集中力量对抗俄罗斯。施利芬判断,俄罗斯落后的军事动员体制使得俄国至少需要6到8周才能完成对德国的军事集结。而在这段时间内,拥有毛奇时代主持修建的密集铁路网,德国完全有能力迅速完成军事集结...

二战德国有没有能力研制出核武器. ?
尽管1939年陆军军械局就开始研发,但随之而来的机构竞争(包括海军军械局、帝国邮政部、空军、阿登研究所等都分别开始了研发),使短缺的资源和不同技术路线充满了争夺。到后期,随着电力、设备的大量毁坏,已完全失去了物质基础。但是,如果德国早期高度重视,德国是可能比美国提前制造出核小子的。

二战德国有哪些战斗机有能力拦截美国B29
B-29并没有运用于欧洲战场 德军主力战斗机除了bf-109(升限不够),其他都具备拦截B-29的能力 日本完全是由于发动机问题,才导致需要专门设计高空截击机来拦截B-29

二战中远比中国人口少得多的德国为什么军队如此庞大?
根据《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中得到准确数字是1933年,德国人口66030000,被德国合并时,奥地利有近700万人口 ,合计有总人口达7300万人 。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一个人口众多 的大国 。组建 数百万常备军 是不难的 。德国掌握当时全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 ,有欧洲最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 ,全世界最先进的军事...

二战德军三大名将比较,为何称的上战略家的只有曼斯坦因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曼斯坦因计划,德国完全很可能在1940年就陷入一片泥潭之中。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理论是这个计划的基础,曼斯泰因的计划,很多方面就是专门围绕古德里安的战术策划的,没有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的思想和实践,德军进攻法国的行动,就只会停留在黄色计划的最初版本,而不会是后来这个创造...

二战德国犀牛坦克歼击车有多厉害?
在二战中,德国基于FlaK41型88mm高射炮开发了两款反坦克炮,一款是PaK 43\/1(也称PaK 43\/41),另一...此后的犀牛将直瞄瞄具更换成了最大放大倍率为4倍的Zieleinrichtung 37,远距离射击能力有所增强。 犀牛...但要求运载弹药的半履带车乃至是完全无防护的卡车驶上前线为犀牛提供弹药补给,又何其危险。直至战争结束...

德国打赢二战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德国各个军种配合有问题空军有纳粹二号人物戈林统辖,但是戈林和陆军的配合实在是不够好。敦克尔克就是戈林信誓旦旦地保证空军有能力消灭包围圈里面的英法联军。而在空袭伦敦还是军事重地还是登陆海滩的问题上,戈林选择了空袭伦敦,给英国人带来恐慌,迫使其投降。结果英国非但没有投降,德国空军反而损失...

二战德国128mm埃米尔重型坦克歼击车有多猛?
而埃米尔虽然防护水平欠佳,但装备的是实打实的长身管火炮,无论是射程、弹道性能亦或是穿甲能力都要...要说哪款全口径火炮能够完全力压埃米尔的128mm火炮,就只能是战后最后一代重型坦克M103、征服者和T-10M...莫里茨的第一场战斗是一场防御战,约30辆苏军T-34坦克(一说也有KV重型坦克参战)在开阔地向装备有莫里茨...

中国篮球能否赢德国?
德国外线不强这是公认的,他们靠的就是内线,而遇上内线一样强大的中国,估计内线不会发挥很好,只要姚明和小易抑制住诺维斯基和卡曼,那么我们就胜了一半,另外在加上外线的投手,,中国完全有能力战胜德国获得出线权,希望男篮能用实力证明自己,打败德国进入八强, 支持男篮,支持姚明,期待中国龙在五棵...

塔城地区17077816010: 二战苏联和德国武力谁比较强 -
左琬百亿: 德国的武器更先进,但兵员不足,而且在没完全占领、消化西欧国家的情况下便向苏联发动突袭导致其陷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而这本来是德国激励避免的

塔城地区17077816010: 如果德军全面进攻苏联,那么苏联能扛得住吗 -
左琬百亿: 你的数据本身就经不起推敲.苏联当时基本只和德国作战,那即使他死伤一个人,俘虏一个人,那也是被德国俘虏,打死的,死伤率也是百分之百,不能说明问题.二战前,苏联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工业国家,国土面积世界第一,有强大的工业实力和战略纵身,至于说德国尽全力能不能赢,历史没有如果,不过拿破仑侵俄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塔城地区17077816010: 德国为什么在跟苏联战争中失败 -
左琬百亿: 楼上2个纯粹乱说苏联前期的军事实力连法国的都不如,法国好歹还有马其诺防线,坦克技术前期和德国没什么两样!德国当时有II号,III号坦克,而法国有雷诺,技术和防护能力都差不多,属于轻型坦克德国败北的原因我分析有三点:1,德国凭...

塔城地区17077816010: 二战时苏联和德国谁更牛逼 -
左琬百亿: 明显是苏联.德国在41年6月撕毁互不侵犯条约,先手闪击苏联,苏联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43年苏联开始反攻...一直打到45年攻占柏林德国投降.双方打了4年,在德国占有巨大的先手优势的情况下,只过了1年半就开始被苏联反操...之后一路平推回老家.谁更牛逼,完全毋庸置疑.

塔城地区17077816010: 二战德国和用全部的资源兵力和苏联单打独斗的话谁更会胜利啊!!
左琬百亿: 跑题了啊楼上的 人问的是苏联和德国单独决战. 楼上的说闪击 我不敢苟同 我个人看法只代表个人意见.苏联不是波兰 苏联地广搞闪击是不现实的..而楼上说的过冬之后打即便占领但是还需打巷战.区区一个伊拉克让精良装备的美军损失惨重.不要说武器相对落后的二战时期

塔城地区17077816010: 二战德国如果先攻打莫斯科 -
左琬百亿: 第一,如果要打莫斯科的话,势必不能如期开战基辅战役,那就存在问题,基辅方面军是当时最大的一个野战集团,拥兵不下80万,当时南方集群和他们是互有攻守,不能完全压制他们.那在德国向莫...

塔城地区17077816010: 二战德国海军有能力击溃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吗打不过英国可以谅解,但是
左琬百亿: 二战苏联海军还处于近海防御阶段,单纯苏德海军对抗的话,苏联肯定不行,但如一楼所说,德国海军根本无法摆脱皇家海军的围困,从而借道北冰洋找苏联的麻烦,当然,潜艇除外

塔城地区17077816010: 德国军队是不是二战最强大的军队呢?可是为何还是输了是谁铸就了这只军队苏联又靠什么打赢了德国 -
左琬百亿: 德军综合水平来说是最高的,无论是军事装备还是作战理念都高于当时任何一个国际!他失败了只能说有以下几个原因:1、...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