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的历史

作者&投稿:慎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德惠的历史

德惠家乡的故事与传说康熙曾经两次东巡松花江,组成了庞大的船队,顺流而下,并在松花江上赋诗。在德惠半拉山子出土过镶嵌在匾额上的康熙印章,这也是目前东北地区所发现的唯一康熙题写匾额的历史痕迹,被吉林省博物院收藏。
德惠松花江段为清朝时期的贡江,盛产鳇鱼,吻尖体长,背灰黄绿色,最长可达9米,甚至重达两千斤,寿命很长,肉味鲜美,为淡水鱼之王。德惠贡江碑上说鳇鱼“非内廷口味可比”,就是指皇宫里原有的美味无法比拟。
扩展资料:
德惠:古时为肃慎族居住地,战国时属燕国领地,秦时属辽东,两汉时属夫余国,魏晋南北朝时为勿吉族(女真族前身)繁衍生息之地。
唐时为渤海国扶余府的仙州所辖,辽时为东京道黄龙府所辖。金灭辽后,先后为济州和隆安州辖境。元代,属辽阳中书行省开元路管辖。明初,为辽东都指挥使司和奴尔干都部指挥使司所辖,明中期为蒙古兀良哈三卫和科尔沁部属地。
清初,德惠县域属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领地。康熙年间筑“柳条边”,被划为“边外”,为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管辖的牧场。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境域归长春厅管辖。光绪十五年(1889年),长春厅升为府,境域亦是长春府管辖。
清宣统二年四月十六日(1910年5月24日),清政府批准设立县治,划出长春府沐德乡一半多和怀惠乡全部及东夹荒为县境,取沐德乡、怀惠乡两乡名之尾字“德惠”为县名,县衙驻永安镇大房身(今大房身镇大房身村)。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月1日,伪县公署迁至张家湾,张家湾随之更名为德惠。1949年后曾先后隶属于长春市、公主岭专区、长春市、德惠专区,后又复归长春市管辖。
1994年7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德惠市,由吉林省直辖、长春市代管,所辖区域不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德惠
长春的历史资料长春来自距今约7000年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是古代肃慎祭天时候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在喜都,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地名。然茶啊冲历史早于喜都数千载,实则后人混为一谈。茶啊冲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称谓。
长春始建于公元前2130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肃慎王国之第二个王都。时为肃慎南支(满族先祖)的主要聚集地,称为喜(三个七字读音Xi,为纪念肃慎击败外族报喜之义而得名),肃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称为喜都。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这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所以“喜”也应该是长春的简称。
公元前约1800年,肃慎南支的惠(秽)、漠(貊)两族逐渐迁徙在喜都融合成为惠漠(秽貊)部族(满族前身一支),为了纪念两大部族融入肃慎王国,肃慎王遂改国号为德惠(得秽),改“喜都”为“合龙(合隆)城”。西汉时期建立扶余国,渐与中原东汉文化交流。道教传入扶余,全民信仰灌口二郎(考满语“关口二郎”当为灌口二郎转音,实为秦太守李冰次子),城内有许多二郎神庙。改国都合龙城为“天罡城”。此时人口已经过万,城墙和宫殿也改为石质建筑。在此后漫长岁月里,这座古都虽改过很多不同名字,但一直是东北古代王国的王都。[4]
唐朝开元时期,长春地区成为唐‘安北都护府’的一部分,时被中原人士称为“书山府”,是唐朝发配文字狱犯人的地方,当时书山城被冤枉发配的文人很多,也使之成为文化之城,是许多中原学子向往的学习之地,所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广为流传至今。此时长春已人口近十万的大城市,城墙面积扩大了数十倍。也因为这一时期中原文化广泛传入东北亚地区,此后千年一直影响东北民族文化发展方向。
公元846年,粟末靺鞨领袖大祚荣在此建立臣渤海郡国,改“书山府”为“隆州府”,定为国都。后迁都“敖东城”,但隆州府仍为渤海国文化经济中心和第一大城市,人口已近50多万。
公元916年,契丹建国,逐渐强大。长春地区成为契丹管制女真的重地,由于契丹的一个王子在此地出生,遂将隆州府改成以契丹王子名字命名为“耶律德光城”。
公元1115年,女真人崛起,建立大金国,将长春地名改回祖先的隆州白龙府,迁都中都(北京)之后,改称隆州“宽城府”(宽城子),为北方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此时的大金国,国富民强,从西方传来的景教(基督教)成为大金三大国教之一(道教、佛教、景教),全民信仰,宽城子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基督教圣地,全城大小教堂很多,信仰民众有数十万,此时的宽城人口近百万,城市已具备规模,城墙高大分为内外两城,宫殿随不使用但也保持的十分豪华,百姓安居乐业,有专门传道的牧师在教堂讲道,大多数信徒为富有的地主阶级,修建大小教堂,小市民在公办的最大的教堂听道。
此后蒙古日益强大,攻占宽城子,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攻下来,蒙元由于信仰藏传佛教,所以认为这里是景教的不详之地,才会久攻不下,遂下令将宽城子城墙拆毁,百姓迁移到辽阳和中原等地,这座千年古都变为一片废墟,又将废墟挖地三尺,夷为平地,所以今天几乎上找不到这座古城的任何痕迹,只有在今天小城子村附近有点留下一点残存的遗迹。
明朝后期女真再次勃兴,建立大清帝国,长白山成为满洲族(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祭祖的圣地,在原来古
南部伊通河畔的驿站成为去长白山的必经之路,乾隆几次在夏季到长白山祭祖路过这里时都发现这里的气候比盛京凉爽很多,而且风景宜人,便顺口说出“长白千载古喜州,春光无限在宽城”的诗句,后来嘉庆登基后去长白山祭祖,来到这个驿站时也发现这里气候很凉爽,又听说先帝说过的话,便在嘉庆五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取其中第一句的两字设“长春厅”。[4]
清政府嘉庆5年(1800年)于新生城地方设“长春厅”。设理事通判、巡检各一,掌管民政和司法事务,隶属于吉林将军;从此使这座千年古都又重新建制。[4]
清道光五年(1825年)长春厅治所由新生城迁至北面的宽城子(原宽城遗址南),仍名长春厅;
长春的历史长春史建于公元前2000年是肃慎国的第二个王都,当时是惠(秽)族的主要聚集地,称为“喜(三个七和在一起那个字)”,肃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称为“喜都”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这是最早长春历史,所以三个七组成的“喜”也是应该是现在长春的简称。
后来在公元前约1800年时惠、漠(貊)两族逐渐迁徙在喜都融合成为惠漠族(满族的前身),当时成为得汇(德惠)国,改“喜都”为“何龙(合隆)城”,后来建立扶余国由于此时与中原的东汉文化开始交流,道教传入扶余所以把国都又改称“天罡城”此时人口已经上万,城墙和宫殿也改为石建的。一直到唐朝开元时期,长春成为唐‘安北都护府’的一部分,时被中原人士称为“书山府”,是唐朝发配文字狱犯人的地方,当时书山城被冤枉发配的文人很多,也使这里成为文化之城,是许多中原学子向往的学习只地,所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广为流传至今,此时这里已经人口近十万的大城市城墙面积扩大了数十倍。
公元846年惠漠后裔大柞戎在此建立臣北邵(渤海)国,改“书山府”为“隆州府”,做为国都后迁都‘敖东城’,此时这里还是北邵国的文化和经济中心和第一大城市,人口已近50多万。公元1115年契丹逐渐强大,这里成为契丹管制女真的重地,由于契丹的一个王子在此地出生,所以把这里改成为以契丹王子的名字命名为“耶律德光城”。
后来在公元1234年女真人在这里崛起,把这里改回祖先的“隆州城”又称“白龙府”,作为国都,并在北面建立了军事重地黄龙府,之后迁都中都(北京)后,把这里改称“宽城府”,为北方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此时的大金国,国富民强,从西方传来的景教(基督教)成为大金的国教,全民信仰,宽城成为东方最大的基督教圣地,全城大小教堂很多,信仰民众有数十万,此时的宽城人口近百万,城市已具备规模,城墙高大分为内外两城,宫殿随不使用但也保持的十分豪华,百姓安句乐业,有专门传道的牧师在教堂讲道,大多数信徒为富有的地主阶级,修建大小教堂,小市民在公办的最大的教堂听道。后来蒙古强大起来,攻占宽城,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攻下来,元由于信仰藏传佛教,所以认为这里是景教的不详只地,才会久攻不下,就下令将这里的城墙拆毁,百姓迁移到辽阳和中原等地,这座千年古都变为一片废墟,又把废墟所有的一切又挖地三尺,移为平地,所以今天基本上找不到这座古城的任何痕迹,只有在今天小城子村附近有点留下一点残存的遗迹。
长春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今天的长春,很少有人知道,200多年前长春设治时,衙门便建在伊通河东岸一块平坦的开阔地上。那里原来荒无人烟,就在这样一个地方建起了简陋的房子,围起一座院墙,便设立了“长春厅”。这座小小的“土城”,因为是在空地上刚刚新建立起来的,便被命名为“新立城”,这就是新立城名字的由来,一直沿用到今天。新立城是长春的诞生地,所以有人说“长春的源头在新立城”,也有人说“先有新立城,后有长春市”;还有一句话是“先有长春厅,后有长春市”,就是指这件事。
清朝初年,今长春地域是蒙古王公的领地。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清政府在今吉林省境内又修筑了一条柳条边,史称“新边”,又称“吉林柳条边”。“新边”从今新立城水库库区通过,当年柳条边上的伊通边门遗址,曾是长春市重要的历史遗迹,如今已经淹没在那粼粼的清波中,再也看不到了。每逢枯水时节,水库中就会隐隐露出一个小岛,那里便是当年伊通边门的位置。如果说先修建的盛京柳条边是盛京将军与宁古塔将军八旗驻防区域的分界标志,边外是宁古塔将军的镇守区域,那么“新边”则是清朝统治者为满族和蒙古族居住区域划定的分界标志。今天的长春、农安、德惠、九台(部分)等地域均在“新边”外,属当年的郭尔罗斯前旗领地,为蒙古族居住区域。虽然清政府修柳条边对东北实行局部封禁,但到乾隆年间,关内破产农民还是大量涌进东北,在边里、边外披荆斩棘,开荒种田。
关于吉林的历史吉林省建省始于1907年。
吉林是满语吉林乌拉的略称,即沿江的意思,因省会原设于吉林市而得名。吉林自古是个多氏族、部落和部族活动地区。
除汉族以外,原住民族有两大族系:一为肃慎族系,其后为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族,主要居于东部;源自肃慎的扶余族及其分支高句丽,扶余居西北部,高句丽居南部;二为东胡族系,有乌桓、鲜卑、契丹、室韦、蒙古等族,主要居于西部地区。战国和秦代时,东北设辽西、辽东等郡,吉林为西郡的塞外之地。
汉武帝时在今通化、浑江、集安一带设玄菟郡,珲春一带设苍海郡。唐统一东北以后设府、州行政区,前郭、长岭以东为渤海都督府,以北为室韦都督府,以西为松莫都督府,南部为安东都护府。
唐代中期,在吉林东、中部地区设京、府、州。辽代时,吉林的东部属东京道、西部属上京道。
金代时,吉林的中、东部属上京路;四平属咸平路;白城西部属临潢府路;通化、集安、浑江等地属东京路。元代时,吉林农安以东为开元路,珲春一带设奚关总管府,延吉一带设南京万户府,磐石一带设斡磐千护所,农安设开元千户所;农安以西属中书省泰宁路;南部通化、浑江市各县属辽阳路东宁府。
明灭元后,在东北南部设辽东都指挥使司。1409年增设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管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下设卫、所,吉林境内有70余卫。
清设将军辖区,所辖区域为:东到日本海,南至图们江、鸭绿江,北临鄂霍次克海,西接黑龙江、通辽市。吉林于康熙十二年(1673)建城,称为吉林乌拉。
光绪年间,逐步增设吉林府等。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吉林省,选出巡抚。
1912年,改吉林巡抚为都督,1913年废都督设民政长,全省分4道、37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建立伪满洲国,长春为首都。
1945年,日本投降,东北改为9省,吉林、间岛合并称吉林省。1949年,吉林省为东北6省之一,省政府在吉林市。
1954年确立长春市为省会,沿置至今。


”惠”是满族的姓氏吗?请问它的起源是哪里?
惠姓并不都是满族。惠(Huì)姓源出有三:1、源于黄帝的后代,以祖字为氏。远古时,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有个儿子叫陆终,陆终的第二子叫惠连,其子孙便以祖上的名字“惠”命姓,称惠姓。2、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周朝时,有个君主叫姬阆,称号惠王,于公元前676-公元前652...

姓氏惠的历史名人
惠施(约前370年—前310年):华夏族,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背后世尊称为惠子。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惠施与庄子二人友善,交游甚密,...

惠姓历史名人
1、惠生:后魏高僧。孝明帝时,奉太后命与敦煌人宋云往西域求典,遂至印度而还,得大乘经典一百七十部,着有《使西域记》。2、惠施:战国时宋国人,与庄周为友,是名家代表之一。主张“合同异”说,认为一切差别、对立是相对的。庄子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着有《惠子》一篇。3、惠直:字...

2019年百家姓惠排第几名?
第204位。惠氏 历史来源:「惠」源出: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周朝有君王名阆,于公元前676-前652年在位,死后谥号为"惠",史称周惠王。其支庶孙以其谥"惠"为氏。家族名人:惠施 战国时宋国人,与庄周为友,是名家代表之一。主张"合同异"说,认为一切差别、对立是相对的。庄子称"惠施多方,其书...

惠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出自黄帝直系裔孙惠连,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源于姬姓,出自西周的周惠王,属于以帝王谥号为氏。惠姓,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但也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过去2000多年期间,惠氏的活动地区主要是陕西及长江以南的江、浙一带,长久以来在历史上成名的惠氏名人,也几乎全是陕、江、浙人氏。

惠子详细资料大全
惠子(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惠氏,名施,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师庄子的至交好友。 惠子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惠施...

惠姓的来源和历史 惠姓的由来
惠姓,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但也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据学者分析,惠姓是上古时期陆终的第二子惠连的后代。如果依照这种考证,惠姓中国人是更加源远流长了。在过去2000多年期间,惠氏的活动地区主要是长江以南的江、浙一带,长久以来在历史上成名的惠氏名人,也几乎全是江、浙人氏。古...

有哪些姓惠的历史名人?
姓惠的历史名人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比较著名的:1. 惠施: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琴师,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官员和乐师,同时也是诸子百家思想中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 惠子:中国古代的一位哲学家,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和史学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3. 惠安:中国东晋时期的一位书法家,...

历史上那些惠帝
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惠帝之一是汉朝的汉惠帝刘盈。他是刘邦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仁政理念。在位期间,他实施了一系列减轻民众负担的政策,如减少税收、放宽法律等,使得国家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同时,他也非常注重教育,提倡儒家思想,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汉惠帝的统治得到了人民的广泛认可,为汉朝的...

那里有姓“惠”的?
周朝时,有个君主叫姬阆,称号惠王,于公元前676-公元前652年在位,死后谥号为“惠”,史称周惠王。其后代子孙以祖上的谥号为姓,称为惠姓。 3、出自满族旗人和小数民族的改姓。根据民间传说和有关料佐证,清朝年间,惠氏还增加过新的血液,这就是当时满族旗人改姓惠。如富察氏——道光年间官拜陕甘...

宣城市17732093429: 德惠家乡的故事与传说 -
蠹成异丙: 康熙曾经两次东巡松花江,组成了庞大的船队,顺流而下,并在松花江上赋诗.在德惠半拉山子出土过镶嵌在匾额上的康熙印章,这也是目前东北地区所发现的唯一康熙题写匾额的历史痕迹,被吉林省博物院收藏. 德惠松花江段为清朝时期的贡...

宣城市17732093429: 德惠为什么叫德惠 -
蠹成异丙: 德惠市 市驻地德惠 土名张家湾 此地在汉朝时属玄宽郡管理;东汉末期改属辽东郡;魏代朝时期改属辽东郡地;隋唐时代居住在松花江中游一带的勿吉族改称“浮渝靺鞨”;唐朝政府在营州都督的管辖区内设置了河黎州,专门管理浮渝靺鞨和...

宣城市17732093429: 德惠始于哪年? -
蠹成异丙: 宣统二年四月十六日(1910年5月24日),清政府批准设立县治,划出长春府沐德乡一半多和怀惠乡全部及东夹荒为县境,取沐德乡、怀惠乡两乡名之尾字“德惠”为县名,县衙驻永安镇大房身(今大房身镇大房身村).

宣城市17732093429: 德惠是哪个省的?? -
蠹成异丙: 德惠市 是吉林省的 隶属于长春市 交通发达 位于京哈铁路线上

宣城市17732093429: 哪里可以找到关于“朝鲜德惠格格的历史悲剧”的详细内容?
蠹成异丙: http://bbs.tiexue.net/post_4685094_1.html 是这个吗 我在百度找的 不是的话百度再查查

宣城市17732093429: 德惠在哪个省?? -
蠹成异丙: 德惠市隶属于吉林省长春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松辽平原中部腹地,处于长春市、哈尔滨市之间,东隔松花江与榆树市、舒兰市相望;西与农安县接壤;南与九台市、长春市相连;北与扶余市毗邻.德惠市位于兴安岭地槽褶皱南缘.德惠市...

宣城市17732093429: 百年德惠历史的散文或诗歌
蠹成异丙: 经历了多少的风雨, 经历多少苦难. 同江, 一个边陲小城, 用祖辈的汗水和心血. 建设出我们现在所有的辉煌, 通 过几辈人的努力. 创造出今天的繁荣, 收获的成果. 喜悦的季节里, 我们欢歌笑语. 我们手挽手跳起来, 唱起 来.

宣城市17732093429: 写散文的技巧 -
蠹成异丙:散文体裁有好几种.有随笔小札、心情 文字、旅行游记、叙事抒情等等.随着笔者的感触不同,每篇散文的 定义上就有所区别. 寥寥几语,尽述心事,这样的散文很精悍,与现代诗歌相得益彰; 洋洋洒洒,阐述心情,这样的散文很凝铸,作者...

宣城市17732093429: 德惠怎么样?
蠹成异丙: 德惠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松辽平原腹地,幅员面积34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万亩,全市总人口95万人,农业人口75万人.辖12个镇、4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德惠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市区位于长春、吉林、哈尔滨三大城市之间,京哈铁路、北哈公路、长余高速公路三条交通大动脉平行纵贯全境百余公里.全市辖4个街道、10个镇、4个乡:惠发街道、建设街道、胜利街道、夏家店街道、大青嘴镇、郭家镇、松花江镇、达家沟镇、大房身镇、岔路口镇、朱城子镇、布海镇、天台镇、菜园子镇、同太乡、边岗乡、五台乡、朝阳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