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代词》古汉语基础

作者&投稿:集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人称代词比现代汉语多,有些用法也较特殊。一般既可表单数,也可表复数;既可用做人称代词,也可用做物主代词,必须根据语言环境来判断它的单、复数和词性。

1.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予(余)”等。举例如下:

吾: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

  吾义固不杀人。《公输》

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余: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童趣》

  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小石潭记》

  而此地适与余近。《满井游记》

  余幼时即嗜学。《送东阳马生序》

  余悲之。《捕蛇者说》

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注意:①“余”和“予”,只能表单数;②“吾”不能充当宾语。如“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公输》)“距我”的“我”是宾语,不能换成“吾”。

2.第二人称代词有“汝(女)”、“若”、“尔(而)”、“乃”等,相当于“你”“你们”。举例如下:

女:由,诲女知之乎? 《论语》

汝: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愚公移山》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若: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们”。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若:你。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尔: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子: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

  庄子来,欲代子相。 《惠子相梁》

  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雏,子知之乎? 《惠子相梁》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相梁》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君: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您”。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与友期》

  君与家君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

而: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而:你(的)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而:你(的)

  注意:①“汝(女)”、“尔”多用于上对下,长辈对晚辈或好友之间。②“乃”、“若”只表示单数。③“乃”只能做定语,相当于“你(的)”或“你们的”。

3.第三人称代词有“其”、“之”、“彼”等,相当于“他、他们”。举例如下:

其:作代词在句子里作定语。代人可译为“他的”“她的”,代事、代物可译为“它的”。

  其①将归见其②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其①:他。其②:他的。

  其将归见其亲也。 《送东阳马生序》其:他的。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五人墓碑记》其:他们的。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口技》其:她的。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五人墓碑记》其:他们的。

之: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公输》 其:他的。之:它。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 之(句末的):他们。

彼: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 彼:他们。之:他们。

焉 谨食之,时而献焉。 《捕蛇者说》 焉:它。指蛇。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焉:它,指这篇文章。

厥 思枣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注意:①“其”只能充当定语或兼语,不能独立充当主语。② 人称代词“之”只能充当宾语。(3)不要把作指示代词的“之”当作人称代词。(4) “彼”字可用于主语; “彼”的指代性很强,充当人称代词时,含有“那些人”或“那个人”的意思。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称代词“其”、“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自称代词。如: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之:我。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 之:我。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第一个“其”:我们。

  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其:您。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其:自己。

4.自称代词有“自”、“己”、“身”和活用为己称代词的“其”,可译为“自己”。举例如下:

自: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

己: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 《黔之驴》

身: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齐桓晋文之事》

其: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第一个“其”活用为己称代词,应译为“自己”。

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5、有称代作用的“相”

表双方关系的“相”,本是副词,一般情况下意为“互相”,但它用在某些句子里却失去了兼指双方的作用,而只单指某一方,从而明显地具有了称代的作用,活用为他称代词,可译为“他(们)”、“她(们)”或“它(们)”;译时要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如: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这个“相”应译为“他”,指屠夫。“眈眈相向”就是“虎视眈眈地面对着他”。这种用法的“相”字在古文中常见。示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黔之驴》相:它,单指驴。

  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相:他,单指愚公。

  人物略不相睹。《观潮》 相:单指上文的“人物”。

  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相:单指对方。

  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相:单指友人。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相:单指缇骑。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报任安书》

  以上的“相”都是单指一方的,不能译为“互相”。




第二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汝、尔、若、而、乃、女”等六个。其中以“汝、尔、若”三个为常见。这些词在古汉语中用于指代第二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你们”。这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例如,“汝”是敬称,相当于“先生”、“君”,常用于书信或正式场合中。而“尔”则...

古代什么人会自称为"老夫"?
自称代词,亦称第一人称代词,指说话人称呼自己的代词。古汉语中对人的称谓与现代汉语中对人的称谓不尽相同。古代汉语中的自称代词内涵丰富,运用灵活,不仅能表达出说话人的自称,而且能表达出说话人的身份、地位,还能表达出说话人的情感态度。 古汉语自称代词在语用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帝王常用的自称为“朕、...

古代“我”的雅称
吾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从口,五声。吾表示我、我的,作第一人称代词。西周金文中,吾多用来表御,即捍御、抵御,也用作人名,但没有确切的第一人称代词的用例。吾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是这个字的基本意义,这个字在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中使用频率较高。我的用意 我,汉语...

文言文怎么称呼你
1. 古文对你我他的称呼 古文的第一人称有“朕、吾、我、予(余)”等。朕在先秦时,一般人自称可用“朕”。古文的第二人称有“女(汝)、尔、若、而、乃”等。古文的第三人称,上古汉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而是用指示代词“彼、之、其”来代替。古文称朋友有“朋、友、徒、知己”等。...

古代汉语中划分代词的依据
代词是词汇学概念,近代才出现的,中国古代没有这个概念。因此,代词都是依据相同的标准划分,既包括现代汉语,也包括古汉语、地方方言。按照共同的依据,凡是替代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数词、量词、副词等的词都叫代词,可分为: 人称代词、 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以及其他代词。正由于古汉语的代词划分与...

所加动词文言文代词
(《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

“其”在文言文中的所有意思
“其”在文言文中的所有意思是人称代词,他的;他们的。其,读音[ qí ],声母q,韵母i,声调2 1)人称代词。他的;他们的。2)人称代词。他;他们。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4)指示代词。虚指。5)姓。6)表示揣测、反诘。其奈我何?7)表示请求或命令。其,读音[ jī ],声母j,韵母i...

古汉语中解释为“我” 、 “他(她它)”的字?
我 wǒ,部首:戈 部首笔画:4 总笔画:7 我 wǒ 【代】(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自称;自己〖Iimy;myself〗我,施身自谓也.——《说文》观我生.——《易·观卦》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上》又如:我行(我这里);我身(...

先秦有真正意义的第三人称代词吗
在《诗经》、《论语》等文献中,“其”和“之”是通用的,但在某些方言中存在差异。例如,在楚国方言中,用“其”来指代事物的情况更为普遍;在齐国方言中,用“之”来指代人的情况更为常见。三、对后世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第三人称代词对后世汉语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先秦时期的第三人称代词与...

文言文常用指代词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

长安区13789301980: 古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你”有哪些? -
郁枯泮托:[答案] (一)第一人称代词 ? 第一人称代词,又叫自称代词,是指说话人称呼自己的代词.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予、朕、台(yí)、卬(áng)”等七个.其中,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朕”,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

长安区13789301980: 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
郁枯泮托:[答案] 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 2、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而”、“乃”. 3、第三人称代词:“其”、“厥”、“之”. “之”和“其”都不是典型的第三人称代词: 一是“之”和“其”...

长安区13789301980: 文言文中人称代词有那些? -
郁枯泮托:[答案] 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卬、台、朕”.“吾、我、予、余”是常用的.“卬”在《诗经》中用的较多,“台”则在《尚书》中常见.先秦之前普通人也可用“朕”.我可以作主语、定语、宾语;吾只作主语、定语以及...

长安区13789301980: 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是哪些 -
郁枯泮托: 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吾”“我”“予”(余)等.例如: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孟子·梁...

长安区13789301980: 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知识古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为什么有多种说法? -
郁枯泮托:[答案] 第一人称:吾 我 予(余)朕 台 第二人称:女(汝)尔 若 而 乃 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1 句法功能有别 2 综合因素 3 谦敬功能不同4 来源不同 所形成的.

长安区13789301980: 古代的人称 谁 怎么称 -
郁枯泮托:[答案] 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 2、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而”、“乃”. 3、第三人称代词:“其”、“厥”、“之”. “之”和“其”都不是典型的第三人称代词: 一是“之”和“...

长安区13789301980: 文言文人称代词 -
郁枯泮托: 一、第一人称 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 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例: 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郑人买履》——已经拿到了鞋子,竟然说:“ 我...

长安区13789301980: "你","我","他/她/它"在古代通常用哪些字或词表示? -
郁枯泮托: 《古代汉语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代词:“吾、予、余、某”等(特殊第一人称代词:朕). (2)第二人称代词:“汝、女、尔、若、而、乃”等. (3)第三人称代词:“其、之、伊、渠”等. 特点: (1) 形式多,用法复杂. (2) 没有单复数的区别.有时也在人称代词后面加“属、侪、曹、辈、等”一类名词以表示多数.

长安区13789301980: 文言文里的"我""你"等人称代词都有哪些? -
郁枯泮托: 人称代词:(1 )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a 它们都可作定、主、宾语.b “吾”一般只在否定句里作前置宾语,c 而在肯定句里一般用“我”作宾语.d “朕”先秦时意同“我”,秦朝后,是皇帝自称.(2 )第二人称,有“女(汝)、尔、若”.a 它们可作主、定、宾语.b “而、乃”一般只作定语.(3 )第三人称,a “彼”出现率不高,一般作主语,个别用作宾语,仍有指示性,有轻蔑意味.b“之、其”出现率很高,“之”只作宾语,“其”只作定语.(4 )第一、二人称代词后,加“侪、辈、属、曹”表复数.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长安区13789301980: 第一二三人称在古文中的代词? -
郁枯泮托: 一,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专称“朕”、“孤”“寡人”等字. 二,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 三,第三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