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欲成大事者,必学王阳明?他如何成为三不朽圣人的呢?

作者&投稿:孛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阳明的三不朽~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据说,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
《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王守仁,又叫王阳明,是明朝的浙江人。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心学大师”,对于人生存在意义所作的哲学反思,具有反叛性、挑战性。他的功劳在于使得人的主体意识得到空前提高,这个也是一翻思想意识的历史。今天在浙江余姚有一个“四碑亭”,有一个纪念他的碑亭。人称王阳明是“治学之名儒,治世之能臣”。他的故居有一副楹联为“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
曾国藩,曾国藩这个人物有点争论,但是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上也有成就。所以说,凡是“三不朽”人物都有够三条,立德立功立言。他在中国近代史上颇有争议: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元凶,又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曾国藩大到治国、治军,小到治家、修身都有很多东西值得人们思考和学习。毛泽东认为,曾国藩学术之所以有“可贵”之处,在于不拘泥词章文字本身。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都把他作为人格偶像来崇拜。毛泽东有一次给信黎锦熙写信说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公。”就是近代的人对我来讲,最佩服的人就是曾文公了,就是曾文公。蒋介石多次告诫他的子弟说:“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札”。有人用对联总结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历史老师讲到中国历史上的圣人,孔子算一个,王阳明算一个,曾国藩算半个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阳明是他的别号,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在中国历史学者评价中,有一个比较有趣的说法,中国五千年只出现了”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另外半个是曾国藩。能被公认为圣人,由此可见王阳明是有多么厉害,那么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笔者就来分析一下:
一、什么是圣人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曾经有过关于三不朽的论述,他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能做到这三不朽的人,就可以被称为圣人。
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对德、功、言三者分别做了界定:“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根基,指引了中国两千余年的思想潮流,被称为“文圣”和“万世师表”,圣人之名实至名归。那么王阳明一生又做哪些事,被历史学者称为圣人呢?

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从小就显现出不凡之处。据说王阳明和大多数成功人士一样,出生之前便天生异象,他在母亲肚子里十四个月才诞生,在他诞生之前,奶奶就梦见云中仙乐飘飘,一位天神穿着红色的玉仙衣,抱着一个孩子,从天上降落到王家。他的爷爷王天叙就给他取名叫 “云”,并给他生活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
笔者心想,幸亏天神不是骑着马下来的,不然的话,岂不叫......。 历史上许多名人年少时都有宏伟的志向,在这方面王阳明也不例外。王阳明11岁时,他的父亲王华在科举考试中了状元,留京就职。



欲成大事者必学王阳明,王阳明为何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完人?


一直以来,几乎每个人的认知中都有几个耳熟能详的历史传奇人物,但是你的认知里,如果缺了王阳明的名字,那你可就out了。很多著名的大人物如张居正,曾国藩,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甚至日本的东乡平八郎,稻盛和夫等等,都是他的超级粉丝。那么,王阳明为啥那么受欢迎呢?因为按照世俗标准,他简直是个完美的人。

有一种说法认为儒家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两个半完人,一个当然是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另外一个就是开创了心学的王阳明。还有半个,即后来晚清实学的代表人物曾国藩。

王阳明在明朝官至兵部尚书督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圣人,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的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是中国历史上极少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大儒,王阳明地位之高,影响之广泛都是历史无法忽略的。

今天的我们之所以要重新思考,重新面对重新聚焦王阳明,是因为正是这样的王阳明开启了我们今天仍然必须面对必须思考的两个终极问题,一个叫做完人之问,就是从个人的层面上来看,一个聪明的人应该怎么超越自己的聪明,从而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真正具有人生价值的人。另一个叫做心学之问,我们知道哲学上有三大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如果我们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永远不会确定我们将往哪里去。

而王阳明就是我们这个族群回顾从哪里来眺望要往哪里去时绕不过的一个关键性的节点式的人物。

据史料记载,王阳明从十一岁开始就展露了神童天资,小小年纪就能提笔成诗,且见解独特,自成一格,相传一次聚会中,有人当众质疑他的创作能力,提出以蔽月山房为题作诗现场考他,提问的人对王阳明说:你要能写一首,我不但相信你的才华,还要亲自给你磨墨。

结果王阳明说不许磨墨,我要像曹子建那样七步成诗。王阳明略一思索,张口就来: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言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这首诗一出来确实不得了。王阳明这是说蔽月山房抬头看山和月,为什么看山比较大,看月比较小呢?这是因为你的视角是自下而上的。如果换一个视角,如果有人眼大如天,自天空而下望之,所谓的高山也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只有夜色下的千古明月,才是真正的扩大的明月。

这可以说是股市中最早的相对论对不对?这里头蕴含的是一种杰出的思维方式。这首诗不仅证明了王阳明的文采,更证明了王阳明是一个思维上的天才。

在美国哈佛大学开学典礼上,一位校友说,世上很多优秀的人走不出一个怪圈,就是优秀着优秀着就优秀成了平庸。这句话其实很深刻,很有启迪的意义。事实上,一个并非十分聪明的人,只要他认定人生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反倒更容易实现人生的价值。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他不容易摇摆,很少会受到致命的阻碍和诱惑。但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甚至是聪明绝顶的人,尤其是像王阳明这样的天才,他要走到圣人,走到完人那一步反倒无比艰难。然而,王阳明最终一步一步超越了这一切,最终成为了一代圣人,一代完人。这之中便是得益于他的人生大智慧。

这里又要说到王阳明的另一杰出之处,那便是阳明心学。我们知道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在明治维新前二百年,日本社会就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启蒙过程,启蒙者正是王阳明。17世纪初,有关王阳明的书籍传入日本,日本整个近代的崛起在现象上看是脱亚入欧,但在思维上看,可以说主要是以阳明心学为奠基的,日本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不论是前三杰中的高杉晋作,还是后三杰中的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都是阳明心学的忠实信徒。










夫欲成大器者,情为何物? 明朝霸业成就,君临天下. 纵红颜消殒,更何足...
我想变成一只蛹,躲进丝织的土坛,享受一次蝴蝶的睡眠。夫欲成大器者,情为何物?待明朝君临天下,霸业成就。纵红颜消殁,又何足惜!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算有的经历都应看做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正是那些伤痕使生命变得坚韧与丰富;而真正聪明的人会把脸上的伤痕,笑成一个酒窝。静 水火雷风土 上善...

强者思维:欲要成事必先练心
人不去揽事,事也不见得不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来当应而非避。凡成大事者皆处事不乱,遇事不慌。得益于何,在于他们都懂得控心,早已于大事中练就了静气。诸葛亮有言:静是什么?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讲一个王阳明与弟子的故事 一天一弟子跟王阳明说:师傅我要找个清净的地方去打坐去...

成大事者,不谋于众!什么意思啊
商鞅这一套见解可能太狂了点,但确实是既深刻又合实际,说出了成大事者不谋于众的道理,又合实际,所以他在秦国的变法就成功了。一般来说,胸怀大志的人由于人生目的和知识见解与普通人有很大距离,有些事他不与普通人商量,应当说是正常的。正因为这样,社会才会进步。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在起义前...

辩题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和成大事者也拘小节的资料 我方是也拘小节_百度知...
包括一些有怪脾气的人(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这就从客观上肯定了人才与不拘小节的关系。 从现实角度分析。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欲成大事,必需洞察方向、把握大局。正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心无旁骛,才能专心致志。若拘于小节,将精力和时间过度的投放在非原则的琐事之上,“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对成大事...

关于欲成大事者理解性150字作文
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事情,贝克汉姆、科比、李阳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是因为他们意志坚强,肯于吃苦,能够为实现目标而持之以恒、坚持练习。“有所作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活着,就要去奋斗,就要去“立大事”、有所作为,就要和像贝克汉姆、科比、李阳他们那样培养、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督促自己肯于吃苦,...

“”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句话出自哪里?
出自先秦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句应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意思: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原文节选: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

文创造物 | 脱尽利名”锁“,世界原来大
更有“你锁了,人家就懂了”的人情世态。这一方小锁,衍生出了冷暖自知的多样世界。锁,款式多了,防护等级高了,锁真的锁上了,人心也随之建构了一堵墙。最美的还是那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门锁可开,心锁难解。无形之锁更纠人心。欲成大事者,必知大格局,欲知大格局,必开心间锁,...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谁说的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孔子)说的。“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则办不成大事。

辩题:成大事者应拘小节的正方与反方观点!!!
包括一些有怪脾气的人,这就从客观上肯定了人才与不拘小节的关系。第二,从现实角度分析。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欲成大事,必需洞察方向、把握大局。正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心无旁骛,才能专心致志。若拘于小节,将精力和时间过度的投放在非原则的琐事之上,“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对成大事产生阻碍作用。第...

因为败给了情绪,有人付出了生命
当时,满大街的人都嘲笑他胆小。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韩信助刘邦一统天下,功高居伟,被封为楚王。如果当年韩信忍不下这口恶气,一怒之下把恶少给杀了,那么他的胸怀、抱负、远大理想之类的就都化为乌有了。后人也常引用这个故事来说明:欲成大事者,需不计一时得失、忍常人之不能忍。不得不...

黎川县19552319007: 王阳明为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如此受到推崇? -
计健三乙: 王阳明引导了新儒学的发展方向,立功立德立言实现了读书人的终极目标.私以为,儒学发展到明末三大家那里就停止了.孔孟是儒学,儒学却不止是孔孟,纵观晚明学说百态,我辈切不能再说儒学是迂腐之学了.

黎川县19552319007: 结合工作岗位对王阳明读后感 -
计健三乙: 王阳明,大明帝国时期诞生的一位著名的心学家,而在当时以朱熹理学为主流的明朝,也足以体现出王阳明的艰辛以及心学发展受到的阻碍程度.刚上大一时,接触到马哲的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黎川县19552319007: 王明阳的心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
计健三乙: 王阳明在继承思孟学派的“尽心”、“良知”和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批判吸收了朱熹那种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范畴的“理”为本体学说,创立了王学,或称阳明心学.王学的内在结构是良知和致良知经由知行合一而构成的.在这...

黎川县19552319007: 对于王阳明的心学的领悟???? -
计健三乙: 关于阳明心学的几点意见 文:深蓝 一、、阳明心学阳明心学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致良知”.用七个字来概括就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前者是认识论,后者是方法论.这成就了王阳明据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真三不朽”的大家...

黎川县19552319007: 王守仁的心学对中国的影响 -
计健三乙: 王阳明心学思想精髓:知行合一,致良知. “良知”语出《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朱熹解释格物致知为“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向外穷...

黎川县19552319007: 怎么理解王阳明的“人欲即天理” -
计健三乙: 毋庸置疑的是,当今图书市场上掀起一股王阳明热.“公务员争相购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团购热门图书!”“曾国藩、梁启超、蒋介石终生精神导师.”“心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用好心学,此生光明.”如此众多的宣传口号遍布...

黎川县19552319007: 为什么说王明阳是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圣人 -
计健三乙: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子,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其学上承孟子,中继陆九渊,而形成为风靡时代中后期并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其学说不仅对我国明、清现代以至近现代的儒学有较大影响,而且波及日本、朝鲜等国,成为东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正确评述王阳明学说,是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黎川县19552319007: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四句话王阳明说是王门心学的 -
计健三乙: 出处:王阳明《传习录》1、无善无恶心之体关键词义:体:本也;根本、本来.心之体:心的根本,心的本来.句意:心本来是没有善没有恶的.2、有善有恶意之动关键词义:意:内心的思想、内心的想法.意之动:思想在活动,想法在活动.句意:有善有恶是你的思想在活动了.3、知善知恶是良知关键词义:良知:关于宇宙天地人的正确认识.王阳明指的是一种天赋的分别自己善的和恶的意向的道德意识.句意:知道善知道恶是一种正确的认识.4、为善去恶是格物关键词义: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句意:多做善行并去掉恶行是按照对真理理解的行动.

黎川县19552319007: 王阳明主要思想理念是什么/ -
计健三乙: 以《传习录》观之,王阳明的和谐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一是顺其自然的教育理念,二是和谐发展的教育内容,三是因势利导的教育方法,四是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