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苏轼是怎么在诗词中描述卓筒井的?

作者&投稿:空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卓筒井的历史~

中国井盐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公元前255~251年,著名水利专家李冰在兴建都江堰工程中发现了盐卤,随即‘穿广都盐井’揭开了中国井盐开发史的序幕。李冰开凿的广都盐井,是在当时打井取水的基础开凿的大口浅井,这种盐井因受技术的限制,不会很深,而且井径很大。大口浅井采卤技术一直持续了1200多年。 到了北宋时期,大英县卓筒井镇人发明了卓筒井采卤技术后,才由小口深井逐渐替代大口浅井。北宋大文豪苏轼在《蜀盐说》中记载:“自庆历皇以来,蜀始创‘卓筒’。用圆刀凿山如斗大,深者至数十丈则咸泉自上”。卓筒井不仅是古代大英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也造福了大英的千秋万代,直到今天它仍是大英子孙的福音。大英人结合“卓筒井”取水文化内涵进行精心设计酿造出浓香型的“卓筒老井”及系列曲酒又成为今天大英的名优特产之一。

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卓筒井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卤的盐井,“凿地植竹,为之卓筒井”,发明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1048年),比西方早800多年。其口径仅有竹筒大小,然而能打井深达数十丈,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
卓筒井目前在大英县境内还保留有41口,分布在方圆6公里范围内,而当地的大顺灶,是卓筒井工艺仅存的一处还能生产的盐灶,也是无价之宝。

【原理】
它的原理现在看来很简单也很原始,是利用古人舂米时的杠杆原理,通过人的足踏来带动一个钻头上下运动,从而达到打井的目的。
卓筒井充分利用了四川境内特有的楠竹(一种粗如碗口大小的竹类植物),将竹节淘空,形成一“筒”,筒筒相连,既起到了固定井壁的作用,又方便淘取钻下的泥石。

【工艺流程】
卓筒井工艺流程包括钻井(修治井)-汲卤-晒卤-滤卤-煎盐共五个步骤。
苏轼的《蜀盐说》说:“用圜刃凿,如碗大,深者数十丈;以巨竹去节,牝牡相衔为井,以隔横入淡水,则咸泉自上”。
该地地方志记载了具体的钻井之法:“择有咸源处,以铁锥凿井如碗大,用大竹四五竿接之使长,以竹枝系铁锥入,竹中凿之,其井底有铁器四爪,到六七十天,或百余丈得咸水乃止。”
卓筒井一般深约130米,井口大10-12厘米(直径),占地两平方丈。井盐的选择是有经验的老盐工根据山势来决定,选择井址也叫“度脉”,“度脉”不准一是打成漏井,二是打成干窟窿。
钻井分成两个阶段:1、打大眼。2、打小眼。卓筒井的构成即大眼小眼。上层是大眼,口径15-20厘米,深约50米。大眼的作用是下放相衔接的楠竹筒(即套管)。楠竹筒的作用是隔绝洞壁上渗透出来的淡水,不许淡水进入井里。竹筒能否隔绝淡水,又是把井钻成功的关键。同时,大眼钻至50米深,竹筒相应下50米,不能隔绝洞壁渗透的淡水,这叫漏井,不能再钻,只有报废。
隔绝了淡水就打(钻)小眼,将大杆(钻杆)顶端的“大令牌头换成小令牌头”继续往下钻,直钻至100米深左右,如果每天能产500-3000斤浓度7-10度的卤水就成了井。如果无卤就是选址不准叫干窟窿。
卓筒井大眼在上、下套管隔淡水,小眼在下产卤。产卤的小眼经过岁月的流逝被卤水腐蚀,地层变迁有时洞壁也要垮塌,这叫“垮匡”。岩石填塞了产卤眼,就无法汲卤。有时,一些汲卤工具掉在井里或其它人为造成的障碍这叫“屙堆”,也无法汲卤,要汲卤必须排除故障,因此,产生了修治井的工艺和工具。如果故障大,难度大的要修好一口井需时间一月或数月才能完成。要保持一口不出故障产卤的井很难。
筒匠用盐车(名单角车、花车)、筒,将卤水从井里汲出,卤水浑浊,一般浓度在7-10度,这样的卤水咸度低耗燃料,成本高。为了把卤水浓度提到18-20度,就产生了晒卤支条架、晒坝(也叫盐田)等晒卤生产工具。
晒坝一般长60米,宽20米。支条架一般长约30米,高5米,结构如八字型,木质穿斗,支条架上铺满金竹桠,顶端做有“天船”。天船长10米,高1米,宽15米,天船安放在支条架顶端的中部,天船底部有伸向支条架两端的与支条架一样长的空竹筒,竹筒上钻有不规则的小眼。在支架的一侧做有筒车,筒车像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圆罩,高6米,直径5米,被一根横轴穿着。在腰底的外圈上依次安上竹筒,每个长约30-50厘米。并在腰底内圈安上木板,人在板上(内径)走动,促使园罩旋转,将晒坝船形坑中的卤水通过罩上的小竹筒输送到天船里,卤水通过天船底部接出的长竹筒的小眼散流后,再输入滤缸过滤。
滤缸将卤水中的泥砂、杂质滤掉澄清再放入盐锅中煎盐。
煎盐的地方叫灶房,俗名叫“场火”。灶房一般长25米,宽15米,结构为木质穿斗,小青瓦房,前部安有煎盐的大盐锅(解放前是生铁圆锅,现在是钢板焊成的方锅,大小根据盐灶产卤多少而定),盐锅后面是温水锅,温水锅后面是盐炕。盐炕长方形,用板石砌成,长约8米,宽2米。
卤水在盐锅中经高温逐渐成盐。为了使盐洁白,颗粒晶莹,在煎盐中加皂角、豆浆。同时,提胆(注,另一种矿物质,可点豆腐),灶匠将有水分的舀入盐仓中,过滤掉水分再把仓中的盐撮到炕上,将水分全部炕干,即成食盐。

【历史】
中国井盐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公元前255-251年,著名水利专家李冰在兴建都江堰工程中发现了盐卤,随即‘穿广都盐井’揭开了中国井盐开发史的序幕。李冰开凿的广都盐井,是在当时打井取水的基础开凿的大口浅井,这种盐井因受技术的限制,不会很深,而且井径很大。大口浅井采卤技术一直持续了1200多年。
到了北宋时期,大英县卓筒井镇人发明了卓筒井采卤技术后,才由小口深井逐渐替代大口浅井。北宋大文豪苏轼在《蜀盐说》中记载:“自庆历皇以来,蜀始创‘卓筒’。用圆刀凿山如斗大,深者至数十丈则咸泉自上”。

【意义】
中国卓筒井的钻井技术比西方、比美国早800多年,与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一样对人类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因此,被《中国钻探技术史》、《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井盐科技史》三书誉为“世界近代石油钻探之父”,“开创了机械钻井的先河”,“中国第五大发明”。科技界对卓筒井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没有卓筒井,就没有海湾战争”。
起源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的大英县卓筒井钻探取盐技术,使地下深处的卤水第一次得到科学的开采,在开采卤水的过程中,人类发现了埋藏在地下的油气资源。其凿井工艺技术开西方近代蝇式顿钻钻井方法的先河,虽然经历了近1000年历史,其古老的工艺流程仍保存得相当完整。
卓筒井是世界钻探深井的始祖和活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活着的恐龙”。

公元前255-251年,著名水利专家李冰在兴建都江堰工程中发现了盐卤,随即“穿广都盐井”揭开了中国井盐开发史的序幕。李冰开凿的广都盐井,是在当时打井取水的基础上开凿的大口浅井,这种盐井因受技术限制,不会很深,而且井径很大。大口浅井采卤技术一直持续了1200多年。到了北宋时期,大英县卓筒井镇人发明了卓筒井采卤技术后,才由小口深井逐渐替代大口浅井。北宋大文豪苏轼在《蜀盐说》中记载:“自庆历皇以来,蜀始创‘卓筒’。用圆刀凿山如斗大,深者至数十丈则成泉自上”。
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卤的盐井,“凿地植竹,为之卓筒井”。卓筒并发明于北宋庆历年间,比西方早800多年。它的出现意味深长:不但表明了中国的井盐开采技术从第一阶段的大口径浅井采卤发展到了第二阶段小口径深井采卤,其核心技术冲击式顿钻凿井法,更为后来的天然气和石油开采作了铺垫。它成功地解决了钻井、洗井、固井等问题,取得了机械钻井的成功,开创了人类钻井的先河,推动了世界钻井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科技界对卓筒井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没有卓筒井,就没有海湾战争”。
自贡是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的发源地。明清时期,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在自贡地区逐渐臻于成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顿钻凿井工艺。自贡开采井盐已有201X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中,在自贡所属狭窄的55平方公里面积上,当地汉族劳动人民共开凿了13000多口盐井,其累升深度相当于人工打穿了400多座珠峰。每一口井就有一架天车,最高的一架“达德井”天车高达113米,蔚为壮观。当时的自贡天车林立,笕管密布,成了世界最大的工场。在保存下来的众多盐井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大安区的燊海井,它始凿于公元1835年,三年后见功,井深达1001.42米。这个深度,将燊海井定格在一个光辉的位置——人类钻井史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燊海井是土法生产井盐的“活化石”,是中国古代钻井工艺成熟的标志。

公元前255-251年,著名水利专家李冰在兴建都江堰工程中发现了盐卤,随即“穿广都盐井”揭开了中国井盐开发史的序幕。李冰开凿的广都盐井,是在当时打井取水的基础上开凿的大口浅井,这种盐井因受技术限制,不会很深,而且井径很大。大口浅井采卤技术一直持续了1200多年。到了北宋时期,大英县卓筒井镇人发明了卓筒井采卤技术后,才由小口深井逐渐替代大口浅井。北宋大文豪苏轼在《蜀盐说》中记载:“自庆历皇以来,蜀始创‘卓筒’。用圆刀凿山如斗大,深者至数十丈则成泉自上”。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卤的盐井,“凿地植竹,为之卓筒井”。卓筒并发明于北宋庆历年间,比西方早800多年。它的出现意味深长:不但表明了中国的井盐开采技术从第一阶段的大口径浅井采卤发展到了第二阶段小口径深井采卤,其核心技术冲击式顿钻凿井法,更为后来的天然气和石油开采作了铺垫。它成功地解决了钻井、洗井、固井等问题,取得了机械钻井的成功,开创了人类钻井的先河,推动了世界钻井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科技界对卓筒井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没有卓筒井,就没有海湾战争”。自贡是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的发

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卤的盐井,卓筒井目前在遂宁市大英县境内还保留有41口,分布在方圆6公里范围内,而当地的大顺灶,是卓筒井工艺仅存的一处还能生产的盐灶,也是无价之宝。
卓筒井,主要靠三个技术,圆刃锉,表层套管,扇泥筒。扇泥筒安装有单向阀门,是世界上最早的单向阀门。有了这三个技术,盐井才能越打越深,卓筒井开创了人类机械钻井的先河,是世界钻井史上的里程碑。
1998年6月,大英县卓筒井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
大口浅井采卤技术中国井盐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公元前255~251年,水利专家李冰在兴建都江堰工程中发现了盐卤,随即‘穿广都盐井’揭开了中国井盐开发史的序幕。李冰开凿的广都盐井,是在当时打井取水的基础开凿的大口浅井,这种盐井因受技术的限制,不会很深,而且井径很大。大口浅井采卤技术一直持续了1200多年。
卓筒井采卤技术
到了北宋时期,大英县卓筒井镇人发明了卓筒井采卤技术后,才由小口深井逐渐替代大口浅井。
北宋大文豪苏轼在《蜀盐说》中记载:“自庆历皇以来,蜀始创‘卓筒’。用圆刀凿山如斗大,深者至数十丈则咸泉自上”。

卓筒井不仅是古代大英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也造福了大英的千秋万代,直到今天它仍是大英子孙的福音。大英人结合“卓筒井”取水文化内涵进行精心设计酿造出浓香型的“卓筒老井”及系列曲酒又成为今天大英的名优特产之一。

在古代历史上,没有多少人可以被称为大文豪,但苏轼对大文豪这个称号却是当之无愧,作为浪漫主义诗人,苏轼有着丰富的自然爱情生活,苏轼一生中娶了三个女人,其中两个为妻子的堂姐和堂妹。另一个是苏轼的女仆,虽然他和他的妾王朝云的故事被众人当议论纷纷,但依旧改变不了他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只有他的妻子王弗。那么,给妻子的信《一斛珠·洛城春晚》中,大文豪苏轼是如何看待爱情的?

王弗这号人也许大家都非常陌生,但你们一定记得苏轼曾在《一斛珠·洛城春晚》中写过“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的名句,而诗中所描述的女主角就是他的妻子--王弗。

自从这首诗发表以来,感动了很多人,几句短短的话就能看到苏轼想念他的妻子。感叹这首诗读起来让人朗朗上口,与此同时也在羡慕着他们之间的爱情,然而苏轼压根就从来没在意过身边的人会怎样看待他如此这样痴情的样子,苏轼只想到他的妻子,仅此而已。

从这些不难看出,苏轼是一个深情的人,有人曾经说过,苏轼不是因为他爱了几个妻子,而是因为苏轼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苏轼面对每一个妻子都很相当认真,从未敷衍过与将就,所有的一切都跟随着内心做选择,这让我想起了一句现代谚语,“我要向我旧日的恋人道歉,因为我对待新人如初恋。”我想这就是苏轼的爱情观,他看待爱情就是那种宁缺毋滥型。

大文豪苏轼在词中遇见。建筑工程的话,相对来说也是可以的,我觉得。特别特别不错的。


苏轼在什么地方创作了哪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苏轼因散文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进而又被列为“韩柳欧苏四大家”;他写的诗歌被尊为“宋诗的典范”;他的词,被称为“为词立法,”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和开创之人;他在绘画方面与米沛、李龙眠,并称宋代四大家,擅长画墨竹,其实他的书法也有独特的造诣。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二十岁中进士,之后仕途多舛,走过...

苏轼在诗词方面的历史地位?
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苏轼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

苏轼在艺术方面堪称全才,有哪些表现?
苏轼艺术成就和陶诗:寄情山水,以自适为趣的意味更浓,如《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平浅而有深 味, 在艺术上把握了陶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特色, 能够将亲身经历的生活场景予以真切、平淡自然的描写,达到了 “ 神似 ” 陶诗的地步。 4 、题画诗:把画景转化为诗境,善于写出画面的动态,并就画意进行艺术联想,揭示 画...

论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说起北宋文豪,少不了苏门三父子,说起苏门三父子,当然得说苏轼。          这位占领北宋文学半壁江山的人物,他的诗歌又有何特色呢?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一、 以文为诗 是苏轼的显著特点之一。     ...

苏轼的诗词赋中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一生屡遭贬斥,坎坷多艰.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清放.人们对苏轼的诗歌及其人格所表现出来的清旷豪放赞美不已.但苏轼何以能有此等超人之清旷?学问所致?修养所致?皆非也.以吾言之:天性如此,乃苏轼真率性情之表现也.苏轼的性格核心,乃是他的真率.他的屡遭贬斥,从外部原因来...

苏轼为什么要把朋友章淳的身世写在自己的诗里面?
苏轼之所以把朋友章淳的身世写在诗里最主要的原因是苏轼“嘴巴太大”,通俗一点解释就是太八卦了。当然只是其中的一点,真正的原因一共有二点。一八卦,管不住自己的嘴。一提起苏轼我们脑子里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大文豪。确实苏轼是大文豪,“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苏轼的诗有何特点 苏轼的词有何特点
苏轼的诗词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

后赤壁赋:苏轼为何在贬谪期间创作这篇描绘山水的赋作?
后赤壁赋,北宋文豪苏轼在贬谪黄州的元丰五年,以诗人的独特视角创作的瑰丽篇章。其作品《后赤壁赋》与《赤壁赋》相映生辉,其中一句“河水流响,千尺堤溃,山高月小,水清”尤为引人入胜。与前作的舟游主题不同,《后赤壁赋》侧重于实地游览,描绘了登陆探险的生动场景。文章的第一部分,月明星朗的...

苏轼是怎么被贬的?
1、被贬黄州 第一次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因为苏轼自从进入朝廷之后,就一直反对由王安石领头的‘新法’一派,再加上当时的他在文坛上地位很高,他的诗词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是很大的,这也就间接阻挠了‘新法’的推广,引起了变法派对他的强烈不满,他的政治对手将他所有诗词收集起来,成为在朝堂上...

中国古代文学 试题 四,分析论述题 苏轼对词史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代文豪,是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他在诗、词、散文里表现出的豪迈气魄,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尤其他在词境扩大,词风变革等方面,开创了词创作的新阶段,为词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从而奠定了他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苏词取材广泛,意境开...

蕉城区19674156131: 苏轼是在哪篇作品里提到卓筒井的?
苑珍七叶: 《蜀盐说》北宋大文豪苏轼在《蜀盐说》中记载:“自庆历皇以来,蜀始创'卓筒'.用圆刀凿山如斗大,深者至数十丈则成泉自上”.

蕉城区19674156131: 卓筒井是做什么的? -
苑珍七叶: 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卓筒井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卤的盐井,“凿地植竹,为之卓筒井”,发明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1048年),比西方早800多年.其口径仅有竹筒大小,然而能打井深达数十丈...

蕉城区19674156131: 卓筒井是谁发明的 -
苑珍七叶: 卓筒井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卤的盐井,“凿地植竹,为之卓筒井”.卓筒井始创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中国发明筒井凿井技术比西方早七八百年,其凿井工艺技术开西方近代蝇式顿钻钻井方法的先河,被誉为“世界近代中国石油钻井之父”,堪称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载入《中国井盐科技史》.

蕉城区19674156131: 大英县卓筒井那边的卓筒宴都有什么特色呀? -
苑珍七叶: 卓筒鸡就非常不错.麻辣味儿的,去了一定要尝尝,非常好吃!价格也不贵

蕉城区19674156131: 乔韩窗口将人的内在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什么 -
苑珍七叶: 乔韩窗口理论将每个人的内在分为四部分,分别是: 1、公开的自我,也就是透明真实的自我,这部分自己很了解,别人也很了解. 2、盲目的自我,别人看的很清楚,自己却不了解. 3、秘密的自我,是自己了解但别人不了解的部分. 4、未知...

蕉城区19674156131: 宋朝大文豪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 -
苑珍七叶: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林语堂说他: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蕉城区19674156131: 百家讲坛苏轼(一)观后感400字急 -
苑珍七叶: 苏轼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文豪,他的词自成一派,让人望之感叹.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虽然郁郁不得志,但是他有豪迈的胸襟,能包容天下,虽寄情与山水之间,却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解读,他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于朝野,却通达于后人. ...

蕉城区19674156131: 山水田园诗发展的线索 -
苑珍七叶: 先秦: 山水田园诗先秦时候就已经露出了端倪.如《周南·芣苢》,就描写了劳动人民采摘芣苢(车前草)的整个过程,描述的环境就是田园.而象《小雅·鹤鸣》,有人认为是用山水田园的种种景物在比兴人才的高低贵显;而有人认为不是比...

蕉城区19674156131: 苏轼的故事是什么? -
苑珍七叶: 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从此跌入了政治的低谷,他的生活也走向了困顿,必须亲自躬耕陇亩才能收获全家口粮,此刻他尝遍了人生的酸楚苦涩,但没有消极沉沦,而是以一种旷达的心态寄情山水,写下了精妙诗篇,“两幅一词横空出世”,著名作家余秋雨在《东坡突围》中写道:“苏东坡在黄州实现了人生的突围,走向了成熟.他的成熟时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滑而不腻耳的音响.”这就是中年甜苦参半的况味与魅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