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试图效法袁崇焕,洪承畴才出兵救锦州吗?

作者&投稿:徵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松锦之战是怎么回事?从概念来看,这是大明与大清在辽西的最后一战。

如果大明赢了,就可以重创大清,继而使得大明在短期内不用面临双线作战的压力,为清剿流寇赢得宝贵时间。

如果大清赢了,就可以完全消灭大明在辽西的防守力量,从而为占领北京进一步清除障碍。


对于大明而言,这一仗可谓事关国运,如果输了,那大明基本就凉了。

对于大清而言,这一仗也异常重要,如果输了,短期内很难有精力再组织一场大型会战,只能坐视关内风云变幻。

对于大清而言,这一仗不好打,因为锦州一线的防守异常稳固,“城墙大炮”战术也令人头疼;但对于大明而言,问题更严重。

在这种背景下,双方精锐尽出,指挥官也都是一等一的军事家,大明一方是名将洪承畴,大清一方是领袖皇太极。

大明是防守一方,如果大清围困锦州,大明救还是不救呢?虽然“城墙大炮”战术是守城利器,可久守必失,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袁崇焕时期有宁远之战和宁锦之战,虽然大明都取得了胜利,但这两场战争持续时间都不长,可见当时的大清也不太重视这两场战争。

松锦之战则完全不同,皇太极纠集重兵亲自挂帅,就是要拔掉大明嵌在辽西的钉子。再想几天几十天结束战争,基本是妄想。

如果要长期作战,那么大明就必须救援锦州。可如果大明救援锦州,很容易被大清用“围点打援”战术击垮。

最重要的是,这个开战时机对于大明过于不利: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李自成攻克洛阳;二月,张献忠攻克襄阳;三月,洪承畴率军从北京出发;八月,明清开始决战。


在洪承畴出发之前,朝堂上还曾为是否出兵而争论不休。

反对出兵的主要观点就是:锦州一线完全没必要防守,只要着重守住山海关就行。如果把大量兵力投入锦州一线,关内的李自成和张献忠谁来对付?

再者,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就发生过皇太极绕过山海关直扑北京城的事,如果胶着于锦州一线,焉知皇太极不会出奇兵突袭北京城,玩一次故伎重演呢?

其实还有一个不太上得了台面的理由:守卫锦州的是祖大寿,祖家在辽西的势力可谓树大根深,在当地有一大票祖姓将领,史书的说法是“族党甚强,且据锦州”。

祖大寿又与当地豪族吴家联姻,关宁军首领吴三桂是他的外甥。如果不救祖大寿,导致祖大寿降清,焉知他不会策反吴三桂?到了那时,宁远也有丢失的可能。

上述三个理由,再加上宁远之战和宁锦之战的神话,已经被吹得神乎其神,大明肯定不能做出放弃锦州一线的战略决策,所以洪承畴最终还是率军出发了。

人在做出任何决定的时候,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可在做出让洪承畴出兵的决定之后,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大明想要救援锦州,就要正面对抗大清,大明的军队有这种实力吗?

答案很明显:没有。

有一个现实必须正视:除非大清主动撤军,否则锦州之围根本无法解除。只有正视了这一现实,才能想明白,派洪承畴率军救援锦州,不过是添油战术而已。换言之,从洪承畴率军离开北京之日起,他的失败就已经开始倒计时了。

洪承畴知道这一点吗?当然知道,可他就是不说,只是埋头干活。

这并不能证明洪承畴愚忠,毕竟他后来投降了大清。洪承畴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官僚的条件反射而已。

对于官僚而言,只要能保证北京城不出事,其他地方出事,关他们什么事呢?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洪承畴虽然率军奔赴前线,却根本不想救援锦州。在他率军到达宁远之后,立刻按兵不动了。洪承畴当时有多少兵力呢?按照史料记载,洪承畴集结了八镇共十三万军队。

PS:八镇总兵分别为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和宁远总兵吴三桂。

在洪承畴看来,建奴无论做任何事,所谓的不就是利益吗?只要让他们放开手脚抢劫,抢够了就会撤军,围困北京城的时候不就是这样的吗?

想当初,袁崇焕驻军宁远,没有救援锦州,后金(当时还不叫大清)于二十四天后撤军,这就是所谓的“宁锦大捷”。

现在,洪承畴同样驻军宁远,同样没有救援锦州,等大清撤军之后,岂不是第二个“宁锦大捷”?这小算盘打得够响的。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如果洪承畴这样等上一两个月,大清随之撤军,那么洪承畴完全可以写一封漂亮的捷报送回北京城。

袁崇焕在时,我们只坚守了二十四天,造就了辉煌的“宁锦大捷”;现在我洪承畴坚守了一两个月,还把大清赶走了,岂不是可与上古名将相提并论?

可不幸的是:这一次大清玩真的了。围困锦州将近半年时间,还是没有一丝一毫要撤军的迹象。

皇太极甚至在锦州附近开始大规模屯田,目的很明显:耗死你丫的!

三月,各硕亲王济尔哈郎率军修义州城池、驻扎屯田。四月,修城筑室,俱已完备,义州东西四十来里田地,皆已开垦。——《清太宗实录》·卷五十一。

为了把锦州的围困坚持下去,太宗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实行轮班更戍,以三个月为一期,避免将士疲劳,防止滋生懈怠之心。——孙文良、李治亭·《崇德帝》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袁崇焕时代,长城以北地区还有蒙古、朝鲜和毛文龙牵制后金,所以后金不可能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坚城之下。

可在洪承畴时代,长城以北已经被大清征服,在这种背景下,皇太极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精力。

听说你们喜欢守城?那太巧了,正好我喜欢围城,咱们来一场耐力的较量,看谁先撑不住。

此时的大清依然很弱,但在长城以北地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霸主;此时的大明依然很强,但官僚集团整天打官腔不干正事,李自成和张献忠节节进逼,该死的天灾也没有缓解的迹象。

在这样的力量对比下,大明有资格跟大清打消耗战吗?肯定是没有的。

祖大寿频繁求救:洪承畴你这个王八旦,我守不住了,你再不出兵我就投降!大明中央政府频繁催促:洪承畴你这个胆小鬼,国家没钱了,你再不出兵我就断后勤!

乐呵呵地率军救援锦州,本以为是复制“宁锦大捷”的辉煌。可现在看来,似乎不是复制“宁锦大捷”,而是要与大清硬碰硬啊!

此刻的洪承畴有什么想法?洪承畴也很郁闷啊!

如果洪承畴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他就应该及时撤军。锦州丢失、祖大寿投降、甚至吴三桂投降,这些可能到来的连锁反应确实很致命,但洪承畴至少能为大明保留一丝元气。

可洪承畴没有这个担当,他很明白一个事实:如果自己一仗不打就撤军,回去肯定是难逃一死。

虽然崇祯皇帝和官僚集团都明白:打是肯定打不过大清的,但如此窝囊的行为,必然要有替罪羊。谁是替罪羊?谁下令撤军谁就是替罪羊!

在万般无奈之下,洪承畴只得硬着头皮与大清过招。结果呢?战争还没有真正打响,洪承畴集结的八镇总兵就逃了六镇,剩余两镇总兵随洪承畴撤到附近的孤城里困守。

逃跑的六镇军队没有好下场,他们被大清趁乱重创。洪承畴和剩余两镇总兵也没有好下场,在一片孤寂与绝望之中,洪承畴突围失败被俘。

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大明军队战死五万多人,大明在辽西的防御体系几乎全面崩溃,仅剩吴三桂在苦苦挣扎。

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清太宗实录》·卷五十七


在这场战争中,大明损失惨重。大清的损失呢?也不小,但对于皇太极而言,肯定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他是胜利者。

最重要的是:皇太极借着战争的机会,进一步排除异己,继续稳固自己的权势。

皇太极最初命令多尔衮围困锦州,同时要求多尔衮断绝锦州与外界的联系,这怎么可能做到呢?祖大寿是当地的地头蛇,如果他想与外界联系,是谁也没办法阻止的。

可皇太极不管这么多,直接以“不能防塞之罪”为由,撤了多尔衮的职,同时降爵为郡王,罚款夺户口,可谓一狠到底。

与多尔衮一起受罚的还有豪格、阿巴泰和杜度,不过这几位更多的是“赔罚”,受处分最严重的还是多尔衮。

由于在这场战争中,朝鲜也派兵相助大清,所以皇太极同时还打着朝鲜军队的主意。按照朝鲜人自己的说法是:皇太极强迫他们参与围困锦州,还要求他们去开大炮。

炮兵这个位置非常重要,是唯一能威胁到城墙的力量,也是最苦最累的岗位。很多朝鲜士兵吃不好、睡不好,因此病死不少。




用历史知识评价一位古代帝王
班固的《汉书·武帝纪赞》试图纠《史记》之弊,其论汉武曰: “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他承认自己的政策会扰民(劳民);他并不希望他的后代效法他的扰民政治,他告诚后代必须警惕而避免重蹈...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

百家讲坛谁看过?
因为宁远与别的地方不一样,它可是袁崇焕当年率兵抗击后金的重要基地。袁崇焕率领的部队向来以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著称。他们在这里曾经先后取得了明天启朝值得大书特书的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那么,这样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军队,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就发生兵变了呢?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宁远的明军守卫部队采取如此过激的行动...

为什么关羽被认为是武圣人呢?历史上有太多人比他强了
论带兵打仗,关羽比不上白起和孙武,论人品,他比不上岳飞,论战功,他比不上戚继光袁崇焕。我觉得真要是找一个都被老百姓敬仰和崇拜的人应该是岳飞才对啊,为什么是关羽呢,懂历史的... 论带兵打仗,关羽比不上白起和孙武,论人品,他比不上岳飞,论战功,他比不上戚继光袁崇焕。我觉得真要是找一个都被老百姓敬仰和...

兔年取名字网站?
如八画字,人格是15数;要避免用木的数理,因为木克土,如四画字,人格为11数;如果左右衡量不宜取含有土的数理,那么,退而求其次,取含火的数,因为火生土...以“崇”字入名的如:袁崇焕、朱崇道、宋崇节等。学:学习、效法。以“学”字入名的如:张学良、、、韩学兵等。这种表示思想活动的行为美辞还很多。如:...

兔年女宝宝起名?
如八画字,人格是15数;要避免用木的数理,因为木克土,如四画字,人格为11数;如果左右衡量不宜取含有土的数理,那么,退而求其次,取含火的数,因为火生土...以“崇”字入名的如:袁崇焕、朱崇道、宋崇节等。学:学习、效法。以“学”字入名的如:张学良、、、韩学兵等。这种表示思想活动的行为美辞还很多。如:...

兔年女宝宝免费起名
以“ 崇”字入名的如:袁崇焕、朱崇道、宋崇节等。 学:学习、效法。以“ 学”字入名的如:张学良、、、韩学兵等。 这种表示思想活动的行为美辞还很多。如:修、景、尚、秉、效、行、希、扬、笃、立、建、君、重、守、尊、树、养、倡、允、宣、济、助、让、成、羡、慕、喜、好、赐、仰、怀、咏、...

赤坎区14763157566: 洪承畴的资料? -
貊索克拉: 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先仕明于松山之败后降清,是明末叛臣之一,但也是清朝定鼎中原的重臣.出生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二十七都英山霞美乡(今...

赤坎区14763157566: 满清能入关最大原因在于谁 -
貊索克拉: 历史老师告诉你 楼上的回答太狭隘.而且历史事实不清. 明朝走向灭亡,被清朝取代,是一个长期过程,是明朝内部长期积压的各种矛盾总爆发的结果.崇祯皇帝错杀袁崇焕、洪承畴投诚清国,都是内部矛盾尖锐化的表现. 这样说吧,一个人死于某一病症,忽看这个病是罪魁,可是正确看他的死亡与他体内各种病毒走向总爆发密不可分.

赤坎区14763157566: 在锦州之战中,建议明朝反围城的将领是????
貊索克拉: 名称: 宁锦之战 地点: 宁远,锦州 时间: 1627年(天启七年) 参战方: 明军;后金军 结果: 明军获胜 参战方兵力: 明军约10万人;后金6~8万人 主要指挥官:袁崇焕;后金:皇太极

赤坎区14763157566: 崇祯为什么不用孙承宗 -
貊索克拉: 1、崇祯性格本身确实有问题,当时崇祯上台后尚有一大批著名武将(孙承宗、孙元化、卢象升、洪承畴、吴三桂、袁崇焕、曹文昭、孙传庭),如果崇祯内政能力再高一点,甚至达到及格以上,我认为跟清朝画长城而治不成问题.2、明朝关键有2个节点,东北、农民军.对于农民军应该分化打击.对于满清,只有挡在上海关外即可.3、打仗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而崇祯性格太急了.

赤坎区14763157566: 明朝崇祯年间有哪些稍有名气文臣武将 -
貊索克拉: 孙传庭,洪承畴,袁崇焕,孙承宗,祖大寿,吴三桂,毛文龙,曹文诏,等等.分别在对抗农民军和清军的战争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传庭死,而明亡矣.

赤坎区14763157566: 在清史中锦州之战中,建议明朝反围城的将领是?
貊索克拉: 的确是..还有宁远之战..山海关之战..

赤坎区14763157566: 明亡启示:崇祯真的没有能臣良将可用了吗 -
貊索克拉: 明末能臣良将为数并不少,曾经尝试列过明末的将帅,结果拉了一大页纸:袁崇焕,曹文诏,曹变蛟,杨嗣昌,何腾蛟,傅宗龙,汪乔年,洪承畴,左良玉,郑崇俭,丁启睿,等等.至于他们忠诚与否,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形势.比如洪承畴,如果不是兵败被俘,必然不会降清.而造成这种形势,作为实际的掌权人,崇祯皇帝难辞其咎,绝非无人可用,而是他过于精明,过于自信,过于严苛,过于刻薄,刚愎自用,急功近利,造成屡屡失败,最终导致局面不可收拾.

赤坎区14763157566: 袁崇焕是不是明朝末年最有能力的将领 -
貊索克拉: 毛文龙只是一个东江镇的总兵,只有几千人,在后方骚扰骚扰满清还可以.袁崇焕可以说是明末最有能力的将领(之一),像洪承畴、孙传庭都是比较有能力的.如果不是天灾人祸和崇祯自身问题,明朝至少还能坚持几十年

赤坎区14763157566: 明朝末年辽东的所有大将,请列举数十位 -
貊索克拉: 李成梁,李如松,熊廷弼,孙承宗,卢象升,曹文诏,曹变蛟,洪承畴,袁崇焕,毛文龙,吴三桂

赤坎区14763157566: 在锦州之战中,建议明朝反围城的将领是?A祖大寿 B孙承宗C张存仁D洪承畴 -
貊索克拉: 是袁崇焕! 锦州之战是袁崇焕胜利,这人太厉害了,只要有袁崇焕在,就战胜不了明军.后来皇太极用了反间计把他除掉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