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观沧海》教案大全

作者&投稿:梅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观沧海》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语文《观沧海》教案大全一

  教学目标 :

  1、 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2、 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

  3、 写实与想象。

  教学重点:

  目标1、 目标2。

  x k b 1 . c o m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自主性学习】

  1、 学生 课前预习 ,扫清文字障碍。

  指名两位学生来朗读,注意节奏、语调、情感。读完后请其他同学来指出读错的字词。

  2、 朗读,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全班齐读,讲究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充满豪情壮志诵读,然后请两位学生来 说说 诗中画面及诗人的情感。

  【合作性学习】

  1、 整体感悟

  诗人站在碣石山上,望着苍茫的大海,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诗人感到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美好的图画啊!看到太阳、月亮的运行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

  2、 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开始共同研讨下列问题。

  问: 整首诗是由一个字来展开诗的线索,统领全篇的,请指出是哪个字?

  理解:“观”是全诗的“诗眼”,以下 十句都是观海所见。

  问:“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句中直接写到人吗?

  理解:主要交代观海地点、方位,句 中虽没有写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观海时那种勃勃英姿。

   初一语文《观沧海》教案大全二

  初一学生诵读古诗的通病是急于成诵:读的速度太快,节奏感不强,这就不利 于感悟与理解。要 改变这种状况,须从读诗的节奏训练人手。这篇课文有多种诗的体式,节奏型各不相同,用来进行这种训练以养成良好的诵诗习惯,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四至七言句的节奏型依次是:

  X X/X X如“东临偶石,以观/沧海”(四言句)

  _/_/X如“客路/青山∕外”(五言句)

  X X/X X/_如“常记/溪亭/日暮”(七言句)

  X X/X X/X X/X如“旧时/茅店∕ 社林/边”( 六言句)

  但有时也要根据意义加以调整,以避免读破词语,如“海日/生∕残夜”“七八个/星/天外”“稻 花/香里/说/丰年”。

  为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我们建议每一首教师都应领读两三遍,或者挑选个别学生为全班领读。

  至于串讲或启发提问,重点可放在景物描写,因为借景抒情是这几首诗词的共同特点。背景也要讲一点,切忌展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二、读读讲讲问问。

  解题: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 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现在来看诗的正文。

   初一语文《观沧海》教案大全三

  教学目的

  一、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二、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 造句 的妙处。

  三、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味各首诗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难点是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领会。

  二、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 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学习课文。

  1.解题:题目是 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

  明确:沧,是暗绿色。“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换。

  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

  3.理解内容。

  提问: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 “临”作何解释?

  明确: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和来此的目的。“临”作“登临”讲。

  提问: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

  回答:写观海所见的情景。

   初一语文《观沧海》教案大全四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通过对诗歌的具体分析让学生了解写作中如何借景抒情。

  3、了解并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在反复朗读中培养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意思,解说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4、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之前的 语文学习 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古诗,如李白的《静

  夜思》、《早发白帝城》,杜甫的《绝句》、《春夜喜雨》等等,相信大家对古诗也有一些了解,古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像我们比较熟悉的绝句和律诗都是属于近体诗,古体诗主要包括诗经,楚辞和乐府诗等等,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正是一首乐府诗《观沧海》。

  2、作者介绍:

  3、创作背景:

  二、诗歌内容学习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诵,注意字词,纠错读音,然后齐声诵读。

  3、讲解诗歌的字词含义,翻译诗文。

  (1)学习第一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注释: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沧海:泛指大海,因为海水苍色,一望无际,故称。

  译文:向东行登上了碣石山,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

  (2)学习第二至四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注释:何:多么

  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通“耸”,高。峙:挺立。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译文:水面宽阔浩荡,山岛巍峨的耸立在海边。

  山岛上丛生的树木,奇花异草生长的一片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滚着巨大的波浪。

  (3)学习五六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注释:日月:太阳和月亮

  星汉:银河。

  译文: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好像是从大海中产生的。

  银河,星星发出璀璨的光芒,好像是从大海中发出的。


初一语文《观沧海》教案大全相关 文章 :

1. 七年级语文《风雨》教案设计大全

2.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等)的教案设计...

3. 初一语文《王几何》教案大全

4. 初中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材教案

5. 初一语文课文秋天的怀念教案大全

6. 初中七年级语文《黄河颂》精品教案

7. 初中七年级语文《邓稼先》经典教案设计

8. 初中七年级语文《黄河颂》精选教案

9.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大全

10.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范文3篇




曹操《观沧海》教学反思
因此,在今后的诗歌教学活动中还应该多朗诵,多学习诗歌的基础知识;还应更多的去培养学生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为学生们打开一扇思维的窗,去走近诗人的心田。《观沧海》教学反思【三】 一直觉得语文的课堂应该是琅琅的书声,在充分的朗读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想象力也就丰富了。可...

古代诗歌七年级上册的教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歌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的教案1 《观沧海》教案3 教学目标: 1、 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观沧海的常识和知识
像唐朝大画家阎立本,几次去看梁朝画家张僧繇的壁画一样,应该仔细观摩,方能体会其中奥妙。个中滋味总是在反复的品尝中才能渐渐渗透出来的。 尤其是佳作,其魅力也正在于此。 2.上海六年级上册语文书《观沧海》《海底奇光》《松鼠》的文学常识和 《观沧海》 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

《观沧海》翻译
诗中描绘了碣石山的山风海色。而将一腔昂扬的斗志,一统天下的理想以及忧时伤世的感慨,涵濡其中,形成了苍凉悲壮的壮丽风格。诗取四言形式,艺术上取得较大突破,使自《诗经》以来沉寂了数百年的四言诗,重新焕发了卓越的艺术光彩。此后四言诗逐渐衰微,即或间有作者,也鲜有超过《观沧海》的。

观沧海赏析 50字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出自:《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

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准确朗读并默写。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

谁知道初中课文《观沧海》的原文?
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这首诗写景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动静结合,虚实并用,层次分明,状尽大海浩淼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实际上是极写诗人那如“沧海”般的情怀,抒发了诗人决心消灭所有残敌,誓统中国的壮志豪情。建议读者不妨在文本阅读在中,按照诗人...

求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人教版)中的所有古诗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如下:一、《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 选自《曹操集》上册(中华书局1974年版)。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第一章。

初一语文上册《观沧海》ppt课件
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观沧海》教学设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问:实景是一幅美丽的山水图画,虚景能把我们带进一个极其开阔,博大胸怀的境界,你能悟出诗人写实虚景的感情吗?理解:诗人描写实景实际上在讴歌祖国壮丽的河山,流露出...

观沧海翻译,原文
初中语文课本语文版30课第6首《观沧海》解说 《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第一章。《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汉乐府中《相如歌·瑟调曲》。“ 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乐府诗集》另录古辞...

淄博市18351079275: 找初一诗五首教案 -
嵇风蒲地: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 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静寂,只能听到...

淄博市18351079275: 七年级上语文第十五课《古诗四首》 -
嵇风蒲地: 七年级上语文第十五课《古诗四首》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

淄博市18351079275: 初一第15课观沧海 -
嵇风蒲地: 观沧海 东汉末年-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淄博市18351079275: 七年级语文课内古诗(不是课外的)
嵇风蒲地: 课内: 《观沧海》曹操(七上课内)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七上课内) 客路青山外...

淄博市18351079275: 人教初一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就是观沧海那一部分 -
嵇风蒲地: 《观沧海》 [东汉末年]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扩展 2011年新版人教版初一年级上册27课...

淄博市18351079275: 初一上册语文第15课古代诗歌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嵇风蒲地: 展开全部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jie二声)石,以观沧海. 水何(dandan四声)澹澹,山岛竦(song三声)峙(zhi四声).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se四声),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星汉灿烂,若出其中. 幸甚...

淄博市18351079275: 初一下人教版语文有哪些重点 -
嵇风蒲地: ,比如;课文有《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爸爸的花儿落了》 《伤仲永》《最后一课 》《 木兰诗》,《邓稼先》《闻一多先生 的说和做》《社戏》 《口技》《 伟大的悲剧 》 《短文两篇 》 《斑羚飞渡 》还有课外古诗十首

淄博市18351079275: 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积累的教学资料! -
嵇风蒲地: 【《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淄博市18351079275: 人教版初中语文全部古诗词按朝代排序 -
嵇风蒲地: 人教版初中语文全部古诗词 (不包括课外的) (按朝代顺序排列,朝代下按诗人诗词数量排列,单首不分顺序)【东周】 《诗经》 1、《关雎》 2、《蒹葭》【三国时期】 曹 操 1、《观沧海》【晋】 陶渊明 1、《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

淄博市18351079275: 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内全部古诗文 -
嵇风蒲地:[答案] 课内的,第15课.共有4首..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dàn dàn),山岛竦峙(sǒng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zaī),歌以咏志. 【次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