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进京赶考的考生,手无缚鸡之力,为何没有山贼敢抢他们呢?

作者&投稿:牛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虽然古代进京赶考的考生不及现在的高考生那般幸福,但是,他们也是享有种种特殊福利的,而其中之一就是不会受到土匪的拦截。毕竟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治安并不好,独自出行是很容易遇到强盗土匪的,尤其是在携带大量钱财的情况下。

而进京赶考的考生就不需要担心这一问题,这也算得上是他们的一种较为特殊的福利,这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进京赶考的学生答题剧照

一、进京赶考的考生

古代有这么一句至理名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虽然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社会所尊崇的思想是“士农工商”,也就是说,士人的身份是最高的,若是有机会读书,家人定然不允许下一代从商,而这也足以证明了在古代读书人有多么受重视。

与普通的考生相比,实际上,进京赶考的考生身上光环更大、更亮,这是因为能够参加进京赶考的考生,他们都是一个州或县的优秀人才,很多人都说高考压力大,其实古代的科举也毫不轻松啊。

图片:考生进京赶考答题剧照

1、古代科举考试所经历的步骤

古代参加科举的读书人,大多都是从四、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学到了一定知识量后,就要去参加童生考试。童生考试是包括三个阶段的,分别是县试、府试和院试,只有这三项全部通过之后,才能够参加真正的科举考试。

童生考试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通过不了童生考试,而在童生考试之后会有乡试,在乡试通过之后就会得到举人这一称号,最后就是需要前往京城参加考试的会试和殿试。

图片:参加殿试剧照

2、进京赶考的考生

也就是说,能够进京赶考的考生都是通过了乡试的,这样的考生不仅是一个州或者一个县的优秀人才,而且他还得到了举人这一称号。

在某些朝代,比如清朝,中了举人之后就可以做官,这也就意味着巨人已经半只脚踏进了官场。这样进京赶考的考生,身份怎么会一般呢?

图片:中举剧照

二、土匪为什么不拦截进京赶考的考生?

进京赶考的时候,尤其是离京城远的考生,一般身上都会携带大量的盘缠,毕竟要考虑沿途需要花费的各种费用,以及在京城考试期间要花费的钱财。

再加上考生一般都是手无缚鸡之力之人,按理来说,这样的对象更容易引起土匪的拦截。但实际上,进京赶考的考生,往往都能安然无恙到达京城参加考试。那么,土匪为什么不拦截进京赶考的考生呢?

图片: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剧照

1、考生身份不一般

进京赶考的学生都是举人,而他们也可以被称之为是举人老爷,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他们已经算是朝廷的人了。若是哪些不长眼的强盗或者土匪拦截了举人,那不就相当于公开和朝廷对抗嘛?很容易给自身引来杀身之祸。

就比如在《孔乙己》这本书中,孔乙己因为去一个举人家中偷窃,结果被打伤了腿,这件事情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出,举人的身份不一般,并不等同于普通的平民,是不能够轻易冒犯的。



因为这些山贼担心,如果考生高中之后会带兵来剿灭他们,所以才没人敢抢。

因为怕遭到报复,当时进京赶考的书生都是有功名在身,如果抢劫他们会被官府打击。

因为进京赶考的考生都是举人,相当于朝廷的人,山贼抢他们相当于和朝廷作对,后果非常严重


古代那么多进京赶考的考生,为什么山贼不抢他们?
古代只从有了科举制之后,每三年的时间就有大量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进京赶考。古时候的山贼比较猖獗,经常打家劫舍,但是对于没有自保能力的书生却坚决不去打劫他们的盘缠,这是因为如果打劫了这个赶考的书生,就是对这个国家的权威的挑战,而且每一个书生的未来都是潜力无限的,山贼也不敢给未来惹麻烦...

进京赴考的书生,是怎样解决食宿和路费的呢?
我们经常听到的秀才是童生通过院试之后的称呼,然后秀才通过了乡试才能成为举人,而举人就需要进京赶考。进京赶考的补贴 因为很多进京赶考的考生都是穷苦人家出生,并没有很好的资源,可是他们却不用担心路途所用的费用问题,因为朝廷和地方政府会为这些考生提供足够的补贴和路费,保证他们可以顺利的进京赶考。...

古代书生进京赶考的历程是怎样的?很多都死在了半路上
1. 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2. 古代书生为改变身份,努力读书并通过科举考试。3. 科举考试地点固定在京城,考生需提前进京。4. 进京赶考之路充满危险与艰辛,许多人途中不幸丧生。5. 路途中的危险主要包括野兽、疾病、自然灾害等。6. 考生通常买不起马匹或聘请护卫,身体虚弱,易受伤害...

现在说进京赶考是什么意思
进京赶考具有深刻的历史传承。它始于唐代,从唐代开始,每年有数万考生来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到了宋代,进京赶考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此时考生的数量迅速增加,达到数十万人。虽然经历了多朝多代的历史变迁,进京赶考的精神和传承却一直延续至今。进京赶考既有历史的意义,也有现实的价值。在历史上,它象征着...

中国历史上进京赶考年龄最大的是谁
与曾任南京大理寺卿的董又莘相比,刘珠又不算大了,董又莘到70岁“古稀之年”才考中进士,成为当时明朝官场的一个趣谈。好在董又莘长寿,一直活到90岁才去世,否则这功名算白考了。古代对考生年龄并无限制,所以“父子同场”的现象很常见。清代史学家王西庄(王鸣盛)当年就曾与秀才老爸一起赶考。...

为什么在古代山贼很少打劫进京赶考的书生呢?
三、江湖规矩俗话说得好,身处江湖自然有江湖的规矩。凡进京赶考的考生,官府都会给他们一面旗子,上面写着“礼部会试”或者“奉旨会试”。强盗们看到之后就会明白,这是进京赶考的书生,不会贸然下手与官府作对。如果有书生在哪位官员管辖的区域出了意外,那么这个地区的官员将会受到朝廷严厉的处罚,甚至...

进京赶考是什么意思
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问题六:古代进京赶考,有时会有老生,这些老生是指什么? 古代的考生由于没有年龄限制,七八十岁的考生都有所以人们将那些年纪大的叫老生 问题七:进京赶考排名分别叫什么 状元、榜眼、探花 ...

赶考的穷书生的衣食住行和路费,是如何解决的呢?
其实在我国古时候,科举制度上面,还是有着非常人性化的考虑的,朝廷对于进京赶考的考生都会被予一定的补贴,所给予的补贴会根据距离的远近来设定,那些距离比较远的考生,在路上的花销会比较的大,因此政府补贴的就会比较多。而那些距离比较近的,就会给予比较少的补贴,像那些离京城比较远一些的考生,可能...

古时候考生进京赶考,为啥土匪不会打劫?
无恶不作的土匪,为何不劫进京赶考的书生?土匪:躲还来不及 由于古代单一的生产模式,使得民众的生活极易受到影响,当天灾人祸降临时,许多人在走投无路之下,只好占山为王、落草为寇,并靠着拦路劫财来换取生计。所以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所谓土匪、草寇都是一些乌合之众,干的事情多是些见不得人、拿...

参加科举的考生,都会带着盘缠,可为什么却没有人抢劫他们?
古代社会看中的书生进京赶考,因为在路上花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会携带一些盘缠,可是我们却很少听到土匪抢劫书生的故事。其原因有两点,第一,能进京赶考的书生大多数都是已经中了举人,而举人在古代社会享有福利待遇,甚至可以成为备选官员。第二,土匪存在只是治安的问题,如果他们打劫书生的话,那么就是...

海港区19575286634: 在古代抢匪如果遇上进京赶考的书生,到底会不会动手 -
隗牵妈富: 上京赶考,最发达的都只有马匹,马匹也只有有钱人才会拥有,所以考生们可能提前一两个月就会从家里出发前往京城,没有手机和电脑这些通信工具,所以这就是古时候父母天天路口等待的原因,而就算高中也是朝廷派人前来通知的原因....

海港区19575286634: 为什么说古代的书生手无缚鸡之力 -
隗牵妈富: 因为古代书生一般受科举制度的束缚,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践,脱离实际.

海港区19575286634: renzhichu - 为什么说古代的书生手无缚鸡之力?
隗牵妈富: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生自知禽流感, "禽"况不妙 跑都来不及了, 谁还去抓鸡.

海港区19575286634: 盗亦有道:古代的强盗不会打劫哪些人 -
隗牵妈富: 我们看现在的古装剧,经常会有这样的情节,一个书生赶考,半路被打劫,最后身无分文流落街头,一个富家小姐收留了书生,最后演绎出一段佳话,那么这样的情形真的会出现吗?今天就给您个答案:基本上不会出现,原因是古代的土匪强盗...

海港区19575286634: 手无缚鸡之力的意思是? -
隗牵妈富: 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海港区19575286634: 为什么在古代文化中能够艳遇女鬼的总是书生? -
隗牵妈富: 因为书生一般都要进京赶考,路途遥远,难免经过一些荒野的村庄,平常人是一般都不怎么经过这里,所以书生总是艳遇女鬼.

海港区19575286634: 手无缚鸡之力 说的是谁? -
隗牵妈富: 韩信,出处是元代《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只淮阴市上两个少年要他在胯下钻过去,他就钻过去了,有什么本事在那里.”

海港区19575286634: 手无缚鸡之力???是什么意思! -
隗牵妈富: 【解释】: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出自】:元·《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海港区19575286634: 古代那些书生 真的是手无缚鸡之力么
隗牵妈富: 李白就是剑术高手

海港区19575286634: 手无缚鸡之力什么意思啊? -
隗牵妈富: “缚”:通“搏”.有捕捉的意思,也有对打的意思. 手无缚鸡之力: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出处 元·《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只淮阴市上两个少年要他在胯下钻过去,他就钻过去了,有什么本事在那里.” 由宋·《破窑赋》中的词句修改而来,原句为:“孔明居卧草庐,能作蜀汉军师,韩信无缚鸡之力,封为汉朝大将.”例句: 那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如何能敌得过大汉的重拳?我两个~,只好吃饭.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八回用法 作谓语、宾语、分句;指身体虚弱 近义词 软弱无能 反义词 拔山扛鼎 拔山超海 误 “缚”不可写作“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