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卷一百六十 列传卷第一百一十(5)

作者&投稿:虫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子承雍,登进士第,亦有才藻。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昌朗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子周六、周七,才三四岁。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韦辞,字践之。祖召卿,洛阳丞。父翃,官至侍御史。辞少以两经擢第,判入等,为秘书省校书郎。贞元末,东都留守韦夏卿辟为从事。后累佐使府,皆以参画称职。元和九年,自蓝田令入拜侍御史,以事累出为朗州刺史,再贬江州司马。

长庆初,韦处厚、路随以公望居显要,素知辞有文学理行,亟称荐之。擢为户部员外,转刑部郎中,充京西北和籴使。寻为户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充盐铁副使,转吏部郎中。文宗即位,韦处厚执政,且以澄汰浮华、登用艺实为事,乃以辞与李翱同拜中书舍人。

辞素无清藻,文笔不过中才,然处事端实,游官无党。与李翱特相善,俱擅文学高名。疏达自用,不事检操。处厚以激时用,颇不厌公论;辞亦倦于润色,苦求外任。乃出为潭州刺史、御史中丞、湖南观察使。在镇二年,吏民称治。大和四年卒,时年五十八,赠右散骑常侍。

史臣曰:贞元、太和之间,以文学耸动搢绅之伍者,宗元、禹锡而已。其巧丽渊博,属辞比事,诚一代之宏才。如俾之咏歌帝载,黼藻王言,足以平揖古贤,气吞时辈。而蹈道不谨,昵比小人,自致流离,前隳素业。故君子群而不党,戒惧慎独,正为此也。韩、李二文公,于陵迟之末,遑遑仁义;有志于持世范,欲以人文化成,而道未果也。至若抑杨、墨,排释、老,虽于道未弘,亦端士之用心也。

赞曰:天地经纶,无出斯文。愈、翱挥翰,语切典坟。牺鸡断尾,害马败群。僻涂自噬,刘、柳诸君。

《旧唐书》後晋·刘昫等史籍选要

拓展: 细说《旧唐书》和《新唐书》

二十四史中有两部记载唐代历史的著作,按两书完成的先后,分别称为《旧唐书》和《新唐书》。

《旧唐书》是五代后晋的官修史书,当时叫《李氏书》。到宋朝,因欧阳修、宋祁等人编修了《唐书》,才有了新、旧之别,称前者为《旧唐书》,后者为《新唐书》。《旧唐书》由纪、传、志三部分组成,共有200卷。早在后梁、后唐两代,就已经开始了搜集资料、编撰唐史的准备工作。《旧唐书》的正式编撰始于后晋高祖天福六年(941年),完成于出帝开运二年(945年),历时4年多。最初由宰相赵莹监修,做主持工作,他在组织人员、收集史料和确定体例上,做了大量工作。以后担任宰相的桑维翰、刘昫也相继担任监修。参加具体编写的是张昭远、贾纬、赵熙等9人。在全书最后完成时,正好是刘昫任监修,由他领衔奏上,所以《旧唐书》题为刘昫等撰。

《旧唐书》的显著特点是前后记事详略不一,文字风格也差别较大,这是由当时的时代特点所决定的。

《旧唐书》编修的时代离唐朝灭亡很近,所以能直接利用大量史料,特别是唐代前期的史料。但由于当时正是割据混战的时代,《旧唐书》在短期内仓促修成,所以对唐代史官的著述照抄照录多而加工少,缺乏必要的剪裁、整理和概括。

关于唐代前期的历史,吴兢、韦述、于休烈、令狐峘等人相继编写的《唐书》130卷以及唐高祖到唐文宗的各朝实录对唐初至唐代宗时期的历史事件记述较为完整。唐代后期的史料则较少,只有《武宗实录》1卷和其他零碎材料。《旧唐史》主要是抄录唐代史料成书,所以后期大不如前。穆宗以后的本纪繁杂,《历志》、《经籍志》的记述仅至玄宗时代,列传对唐代末期人物缺漏很多。此外还有一人两传,同一篇文字重复出现等现象。《旧唐书》比较粗糙是 >

尽管《旧唐书》存在着上述的`缺陷,但其同时也具有了不可抹杀的价值。它保存了丰富的史料,记事比较详细,便于读者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具体情况,因而受到重视。比如对唐顺宗朝王叔文集团当政时期的政治改革措施记载比较具体。唐穆宗以后的本纪,虽然内容芜杂,但也记载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如在《懿宗本纪》、《僖宗本纪》里较详细地记载了宠勋起义、黄巢起义的情况。昭宗、哀帝本纪则较详细地记载了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情况。因为《旧唐书》记事详细明确,所以司马光著《资治通鉴》的《唐纪》部分,大抵采用《旧唐书》。

《旧唐书》还保存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文章。如《吕才传》、《卢藏用传》分别登载了两人反迷信的重要文章;《贾耽传》登载了他进奏所编地理图志的表奏。这些都是中国思想史和地理学史的重要文献。

《旧唐书》记述唐代少数民族以及外国的情况,超过以前各史,保存了唐代民族政策与对外关系的史料。

《旧唐书》编撰所遵循的指导原则是“纂修须按于旧章”,即忠实于唐代遗留下来的原始资料,对历史事实的记载完全按照当时人的思想认识,这样就真实地反映唐代不同时期的思想认识和时代风貌。

由于《旧唐书》的这些优点,所以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新唐书》虽然在史料上作了一些补充,特别是志、表以及唐后期的列传部分,但是《新唐书》意在克服《旧唐书》记事繁杂的缺点,所以行文记事又过于简略,使读者不易了解具体情况。《新唐书》还对《旧唐书》中保存的大量文章,进行了删削、改写,这样就改变了历史文献的本来面目。相比之下,《新唐书》在保存史料方面是不能取代《旧唐书》的。《新唐书》修成后,《旧唐书》就不再传世。直到明朝嘉靖年间,闻人诠多方搜求,重新刊刻,才又流行于世。到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才正式把新旧唐书并列于正史。

在《旧唐书》完成一个世纪后的北宋仁宗年间,又修了一部唐史,就是《新唐书》。当时的编修目的,一是为了吸取唐代兴衰治乱的经验教训。一是为了通过修史,进行忠奸善恶的褒贬,因为《旧唐书》“褒贬或从于新意”,以五代时期的思想认识来看待藩镇、忠义、叛逆等问题,这是宋代儒家所不能接受的。《新唐书》是由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人编撰的。全书由纪、志、表、传四部分组成,共225卷。庆历五年(1045年),宋仁宗下诏开局修《唐书》,至嘉祐五年(1060年)最后完成。

总的说来,列传部分主要由宋祁负责编写,志和表分别由范镇、吕夏卿负责编写。最后在欧阳修主持下完成。本纪10卷和赞、志、表的序以及《选举志》、《仪卫志》等都出自欧阳修之手。因为列传部分出自宋祁之手,而欧阳修只是主持了志、表的编写,出于谦逊,欧阳修认为宋祁是前辈,所以他没有对宋祁所写的列传部分从全书整体的角度作统一工作,因而《新唐书》存在着记事矛盾、风格体例不同的弊端。

《新唐书》所依据的史料,除了《旧唐书》外,还有一些当时重新搜集到的文献以及碑刻文字。宋祁为唐朝后期人物立传,就采用了不少小说、笔记、传状、碑志、家谱、野史等资料。同时,还增加了不少唐代晚期人物的列传。关于少数民族的种族、部落的记载,《新唐书》比《旧唐书》多而且详细。《新唐书》史料来源比《旧唐书》多,这是它的主要成就之一。另外,它的诸《志》内容也比《旧唐书》丰富得多,不少记载补正了旧书的缺误。

与《旧唐书》相比,由于时代不同,《新唐书》在编撰体例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因为宋代大体上继承了唐代的制度,为了总结唐代的典章制度供宋王朝参考,《新唐书》对志特别重视,新增了《旧唐书》所没有的《仪卫志》、《选举志》和《兵志》。其中《兵志》是《新唐书》的首创。《选举志》与《兵志》系统地整理了唐朝科举制度和兵制的演变资料。《食货志》增加为5卷,不仅比《旧唐书》份量大而且比较有系统、有条理地保存了大量社会经济史资料。《地理志》着重叙述唐朝地理沿革,记载军府设置、物产分布、水利兴废等情况,补充了不少《旧唐书·地理志》所没有的资料。《天文志》和《历志》在篇幅上超过《旧唐书》3倍以上,记载了唐代流行的7种历法,特别是保存了历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大衍历》的《历议》,反映了唐代历法理论的水平和发展高度。《艺文志》比《旧唐书·经籍志》增加了很多,特别是唐玄宗开元以后的著作补充了不少。如李白、柳宗元的著作,就有一些是《旧唐书》所没有收录的。《新唐书》还恢复了立表的传统,《史记》创造了表这一形式后,只有班固《汉书》有表。《新唐书》立了《宰相表》、《方镇表》、《宗室世系表》、《宰相世系表》,弥补了纪、传的不足,对以后史书的编修也有很大影响。《新唐书》写法上的一大特点是仿照《春秋》的笔法,通过用不同的字句来进行褒贬,这种做法对忠实地记载历史是不利的。

总的说来,《旧唐书》与《新唐书》互有优缺点,千百年来人们对这两部书就互有褒贬,就史料价值看,这两部书都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 列传卷第一百一十
《旧唐书》属于史类文学作品,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旧唐书》卷一百六十 列传卷第一百一十,欢迎大家分享。 ○韩愈 张籍 孟郊 唐衢 李翱 宇文籍 刘禹锡 柳宗元 韩辞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 列传卷第一百一十(3)
故六十余年行之不废。今圣朝以弓矢既橐,礼乐为大,故下百僚,可得详议。臣等以为《贞观》、《开元礼》并无太庙上食之文,以礼断情,罢之可也。至若陵寝上食,采《国语》、《礼记》日祭、月祭之词,因秦、汉之制,修而存之,以广孝道可也。如此,则经义可据,故事不遗。大礼既明,永息...

自成一家的意思,反义词,近义词
,近义词,自出一家独树一帜,引用,《隋唐演义》第48回 遗巧计一良友归唐 破花容四夫人守志 ...甚多,四方盗贼不敢小觑近他。若殿下与夫人们去,是必款待,或可 自成一家 。无奈窦建德这贼子,势甚猖獗,梗住去路,然虽去亦属吉凶...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列传卷第一百一十·韩愈等 ....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三 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户部侍郎王叔文窃政,简为子司,多不附之;叔文恶之虽甚,亦不至摈斥。寻迁司封郎中。元和四年,超拜谏议大夫,知匦事。简明于内典。六年,诏与给事中刘伯刍、工部侍郎归登、右补阙萧俛等,同就醴泉佛寺翻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简最擅其理。 王承宗叛,诏以吐突承璀为招讨使。简抗疏论...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二 列传第一百一十二
与武元衡有旧,元衡作相,复召为户部侍郎、判度支,兼京北五城营田使,以和籴使韩重华为副。太府卿王遂与孟阳不协,议以营田非便,持之不下,孟阳忿憾形于言。二人俱请对,上怒不许,乃罢孟阳为左散骑常侍。明年,复拜户部侍郎。 孟阳气尚豪俊,不拘小节。居第颇极华峻。宪宗微行至乐...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 列传第一百一十五(3)
六年卒,赠太子太师,时年八十八。 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上都西明寺《金刚经碑》备有钟、王、欧、虞、褚、陆之体,尤为得意。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帝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续曰:...

动辄得咎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 近义词 跋前踬后 引用 《前汉演义》第六十六回 飞将军射石惊奇 愚主父受金拒谏 ...固其宜也,何足怪乎!夫将在谋不在勇,广有勇寡谋,故屡战无功, 动辄得咎 ,后人惜其数奇,亦非确论。彼主父偃所如不合,挟策干进,...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七 列传第一百一十七(3)
六年,就加检校司空。七月,征为左仆射。中谢日奏曰:"臣所忝官上礼,前后仪注不同。在元和、长庆中,仆射数人上日,不受四品已下官拜。近日再定仪注,四品已下官悉许受拜,王涯、窦易直已行之于前。今御史台云:'已闻奏,太常侍定取十五日上'。臣进退未知所据。"时中丞李汉以为受四品...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 列传第六十
十五载正月,以光弼为云中太守,摄御史大夫,充河东节度副使、知节度事。二月,转魏郡太守、河北道采访使,以朔方兵五千会郭子仪军,东下井陉,收常山郡。贼将史思明以卒数万来援常山,追击破之,进收藁城等十余县,南攻赵郡。三月八日,光弼兼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拔赵郡。自禄山反,常山为战场,死人蔽野,光弼酹其尸...

人体穴位艾灸养生
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

琅琊区18867363010: 韩愈的谥号是文什么啊 -
籍芬硫普: 韩愈的谥号是“文”,故称“韩文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列传第一百一十》: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为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进士.贞元十九年(803年),因上《论天旱人饥状》,遭权臣谗害,被贬阳山.曾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琅琊区18867363010: 【【旧唐书·吐蕃传】】 -
籍芬硫普: 卷196,列传146 吐蕃传上 吐蕃传下吐蕃,在长安之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也.……上停西征,京师解严,宰相上表称贺.(吐蕃传上)永泰二年二月,命大理寺卿兼御史中丞杨济修好于吐蕃.……赞曰:西戎之地,吐蕃是强.蚕食邻国,鹰扬汉疆.乍叛乍服,或驰或张.礼仪虽摄,其心豺狼. (吐蕃传下)

琅琊区18867363010: 旧唐书, 全文. -
籍芬硫普: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时间应该在南宋时.

琅琊区18867363010: 旧唐书 孟浩然传 -
籍芬硫普: 旧唐书的记载很简略,只有三句话:“孟浩然,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与之唱和.不达而卒.” 翻译: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用作诗自娱.四十岁那年来到京师游学,考进...

琅琊区18867363010: 旧唐书 列传 第一百三十五 李尚隐 -
籍芬硫普: ??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之铜鞮,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弱冠明经累举,补下邽主簿.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时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

琅琊区18867363010: 新唐书和旧唐书有什么异同? -
籍芬硫普: 《 旧唐书 》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张昭远、贾纬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后晋开运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原名《唐书》,《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

琅琊区18867363010: 《旧唐书王丘传》译文 -
籍芬硫普: 王丘,是光禄卿王同皎的堂兄的儿子.父亲王同日至,左庶子.王丘十一岁时,应童子科考试登第,当时所有的童子都是以背经文应试,只有王丘独以文章考中,因此知名.他二十岁时,又应试中举,拜奉...

琅琊区18867363010: 亲爱的朋友们,帮忙把这几个文言文给翻译成现代汉语呗? -
籍芬硫普: 1.出自《旧唐书·列传第六十一》原文应为:及禄山阻兵,国忠屡以军国事咨于镐,镐举赞善大夫来瑱可当方面之寄译文:等到安禄山起兵反叛,杨国忠屡次向张镐咨询...

琅琊区18867363010: 《旧唐书》和《新唐书》什么关系? -
籍芬硫普: 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新唐书》记载中国唐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百二十五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撰,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全书完成,由曾公亮进呈.《新唐书》所增列传多取材于本人的章奏或后人的追述,碑志石刻和各种杂史、笔记、小说都被采辑编入.这样来看,虽然两者都是写唐代历史,但是一前一后,一正一野(融合小说、杂史、笔记等),有共通之处却又有区别.

琅琊区18867363010: 中国古代正史有哪几部,内容简要 -
籍芬硫普: 史记: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中国古代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