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大家关于“文正公”曾国藩的理解

作者&投稿:微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哪里能找到曾文正公文语录,怎么理解曾国藩的思想在~

曾文正公,千古奇人。其学问事功,传诵千古,也争议千古。然无论怎样,文正公都为中华史册中涂下浓墨重彩一笔。在通读《曾文正公全集》之后,对中国历史上的大人物进行了一番研究,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梁启超对曾国藩推崇倍至:“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关于曾国藩的文章,梁启超说:“吾党不欲澄清天下则已,苟有此志,则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饮冰室文集·新民说》)。一代哲学大儒、北京大学教授冯友兰认为:“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所要学习而要搬到中国的是西方中世纪的神权统治,那正是西方的缺点。洪秀全如果统一了全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成功阻止了中国的后退,他在这一方面抵抗了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这是他的一个大贡献。”(《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陈毅元帅认真研究过曾国藩的军事思想,直截了当地指出:“曾国藩用兵很有一套,在军事上很值得研究。”(《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文艺》)。无论政界、学界、军界都对此人有高度的评价。曾文正公,学问事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今整理其人生哲理语录,以飨读者。◎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甘苦自得。◎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责己者当知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故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学习和为本,取次之,行次之,言次之。◎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为学从切实际出发,自不落空。◎圣贤领要之语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也。微者,理义之心,如帷之映灯,见之难而晦之易也。◎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人莫不刚愎自信,刚愎自信,即是自绝,谁敢语以至道。凡人有才气而复虚己问者,实大难得。◎君子之学也,忧不得乎实,不忧名之不得也。君子之仕也,忧不崇其德,不忧官之不崇也。◎学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古之为师者,以诚教,弟子亦以诚学。今之为师弟子者,交相欺而已矣。欲胜名而饵利,不亦惑乎?◎古之学者,知即为行,事即是学,今之学者,离行言知,外事言学。◎心理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矣。◎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上智安行乎善而天所晞避;中人觊福虑祸,故强为善而不敢为恶,下愚憨不畏祸,故肆为恶而无所忌惮。◎一毫善行皆可为,勿徼福望报;一毫恶念不可萌,当知出乎尔者反乎尔。◎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所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矜名誉,畏讥毁,自好也。忘检制,肆偷惰,自弃也。自好者,中人也,可导之使为善也。自弃者,民之为下矣。◎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一事悖戾,立见其为小人。故曰:"终生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教之而信,必先有令人爱者。禁之而畏,必先有令人敬者。◎易责人而乐讥俗,其亦弗思也已。夫己无遗行,后可责人;家罔阙事,后可讥俗。◎君子直不发人所不白;清不矫人所不堪;刚不绝人所不忍;察不掩人所不意;任不强人所不胜。◎乍得勿与,乍失勿取,乍怒勿责,乍喜勿诺。◎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绮语背道,杂学乱性。◎知足则乐,务贪必忧。◎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越自尊大,越见器小。◎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事以急败,思因缓得。◎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好谈己长只是浅。◎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人伦明,则礼乐兴。◎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举世惟一真字难得。◎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求静是初学收心之法,若只在静上用工,久之习成骄惰,遇事便不可耐。孟子四十不动心,正是从人情物理是非毁誉中磨炼出来,到得无动非静,乃真静矣。◎居心不净,动辄疑人。人自无心,我徒烦扰。◎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人在最苦处只是此心沾泥带水,明是知得,不能断割耳。◎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血气盛,则克治难。欲养心者,先治其气。◎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易摇而难定,易昏而难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则定而明。◎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每日默检,要见这念头自德性上发出,自气质上发出,自习识上发出,自物欲上发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识得本来面目,初学最要如此。◎服金石酷烈之药,必致损命。即坐功服气,往往损人,人能清心寡欲,自然血气和平,却疾多寿。◎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可得乎?◎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习静,寡能者可以节劳。◎一国有一国之气,一家有一家之气,一身有一身之气,元气者,生气也。能养生气,则日趋于盛矣。◎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则轻重乖发。◎去其不善而勉进于善,是谓之善学。◎为己之学,成己所以成物,由本可以及末也。为人之学,徇人至于丧己,逐末而不知反本也。]◎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学者能高众也,毋以胜人,行标俗也,毋以绳人,免矣。◎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造诣不尽者,天下之人品;读不尽者,天下之书。◎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读经要就情事参理道,读史要就理道定是非。◎智从学问聪明中自然而生,非可强为,强为之智便成愚诈。◎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则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弃也。孝其所以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则知之非也。今之所谓博闻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闻见。◎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者有益,须是日新。◎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物,其终至于丧己。(古代学习的人为了完善自我而学习,最终成为知名人物;今天学习的人为了知为知名人物而学习,最终丧失了自己)

  世后评价

  梁启超对曾氏倾心推崇,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梁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内指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正如辛亥革命中的章炳麟对曾国藩的评价一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外咎清议”,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建国后的史学界对他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换刽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19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曾国藩的研究逐步深入,对他的评价也相对客观。

  民国著名的清史学家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将曾国藩与左宗棠对比:“国藩以谨慎胜,宗棠以豪迈胜。”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中正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国藩。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蔡锷将军对曾氏以爱兵来打造仁义之师的治兵思想推崇备至:“带兵如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

  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功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咸丰同年间,曾国藩在“借夷助剿”、夷商代运南漕、派人购买美国机器创办江南机器局、办理天津教案等涉外活动中的表现,指出在严重的内忧外患而大多数士大夫沉湎于义理考据之时,曾国藩能独立时代潮流,把握风云际会,并且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继承和发扬林则徐、魏源的经世致用之学,大力倡导学习西方,开展自强新生政运动,从而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风云人物。
  一、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二、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
  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他作《爱民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毛泽东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建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国国情,写一篇《讨粤匪檄》,使许多知识分子脱去长衫,率瓴黑脚杆的相实农夫,投到湘军的旗帜之下,同太平军作战并取得了最后胜利。
  三、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四、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之楷模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借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稳,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五、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
  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华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谦逊的老脸,屡屡上书举荐部下,为部下谋官要权,争谋职位。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他们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第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
  六、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象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七、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
  曾国藩在同辈士大夫中“属中等”,颇为钝拙,但他志向远大、性格倔强、意志超强,勤学好问,非常人所能及。他从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拨于流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一生中没有一天不监视自己,教训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谦恕自抑,豁达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着“拙诚”、埋头苦干,不论遭受多大打击,都不灰心丧气,而能再接再厉,坚持到底。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诀。
  八、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清史稿——曾国藩传》也说:“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
  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
  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
  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
  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
  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
  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
  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
  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
  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一)少年得志仕途亨通

  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
  豪门地主家庭。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
  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满腹经纶,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
  位先辈的爱抚,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便早早地对曾国藩进行封建伦理教育了。曾
  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
  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1832
  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踏上了人生的一大台阶。曾国藩刚28
  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
  阿的得力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
  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暑兵部,工部,刑部,
  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从文才上
  看,曾国藩的仕途畅通是与他好学有关,他学习孜孜不倦,苦读日夜不息,尤其
  在京参加朝考进入庶常馆学习后,“日以读书为业”。勤于求救,不耻下问,博
  览历史,重视理学,还读了大量的诗词古文,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官吏中如此
  勤奋好学者实不多见。由于他博览群书,涉猎文献,故在政治上有自己的独特观
  点:如要统治者“内圣外王”,要自如地运用儒法思想治理天下。他推崇程朱理
  学,认为程朱理学正统于孔孟之道,后君臣应以习之。尤其他曾主张或奏明皇上,
  提出治理天下之办法,涉及吏治与廉洁,选材与用材,物质与财用,兵力与兵法
  等。他应诏陈述政治主张说:“今日所当讲求者,惟在用人,人才不乏,欲作用
  而激扬之,则赖皇上之妙用,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
  废。臣观今日京官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
  曰颟顸。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肯振作起来,将一遇困难,国家必有乏才
  之患。”要想使官员振作起来,又须皇上以身作则。他从理论乃至实践上都极力
  标榜封建伦理道德,来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从武将上说,他本不具备先决
  条件,然而正是由于他的步步青云,得到了皇上与同僚们的青睐,他感皇恩,谢
  皇意,甘为保主子尽心尽力,表现在为建湘军呕心呖血,精心操劳练出了一支战
  斗力赛过绿营的正规军,为镇压太平天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清王朝西拼东杀,
  征战毕生,直至卒死在两江总督的宝座上。

  二) 曾国藩之思想学术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
  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
  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
  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
  “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
  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
  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
  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
  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
  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
  邦交有自已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
  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
  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治学论道之经》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换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他说:“盖真能读书者,良亦贵
  乎强有力也”,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写字或阳刚
  之美,“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或阴柔之美,“着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写作,
  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详略得当,
  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
  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清韵不匮,
  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

  《持家教子之术》

  著名历史学家钟书河先生说过,曾国藩教子成功是一个事实。无法抹杀,也无须
  抹杀。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二、
  尽孝悌,除骄逸。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六、家事忌奢华,尚俭。七、治家八字:考、宝、
  早、扫、书、疏、鱼、猪。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十、择良师以求教。

  《疆场竞斗之计》

  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
  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治军以严明军
  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
  之气”。选 择有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实识,
  四曰营务整齐”。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如
  “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女”,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
  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
  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等。

  《处世交友之道》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
  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议,
  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
  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
  “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为人须在一“淡”
  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
  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已出,名不必自已成”,
  “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国藩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
  之道。

  《修身养性之诀》

  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
  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
  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神钦”。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
  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知命
  而无忧。”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
  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养生之道,“视”、
  “息”、“眠”、“食”四字 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

  褒贬不一

  “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正如辛亥革命中的怪杰章炳麟对曾国藩的评价一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
  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
  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处咎清议”,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
  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建
  国后的史学界对他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
  精神偶像、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换刽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历史是各
  种复杂因素的有机组合体,历史从物也是如此,对复杂的历史人物予以简单、片
  面的肯定或否定,都是不客观的,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要
  求。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曾国藩的研究逐步深入,对他的评价也相对客观。随
  着有关曾国藩的小说和传奇故事的出版,越来越多的人对其产生兴趣,他们希望
  能透过作家描述的人物形象更多的了解曾国藩的学识、见解和主张,更直接、更
  清晰、更深入地窥见他的内心世界。

  三)轶事点滴

  毛泽东“独服曾文正”之谜

  毛泽东年青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藩家
  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手书的“咏之珍藏”。他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
  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孕群籍而抱方有
  ”,是国学的入门书。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一生很注意这点。曾“爱
  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蒋介石推崇曾国藩之谜

  蒋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
  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
  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浦军校,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
  说我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

  “誉之为圣相,谳之为元凶”之谜

  曾国藩曾被人推许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建树功业、转移运
  世的伟人贤者,清朝咸同中兴第一名臣。然而,也有人骂他是民贼、元凶、汉奸、
  民族罪人、擅权滥杀的“曾剃头”、好名失德的“伪君子”。

  《曾国藩家书》影响历史不衰之谜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廷对权重势大的曾国藩极度猜忌,曾为表明心迹,做出了有
  违个人性格的事刊印《家书》。

  违朝廷大禁纳妾之谜

  五十一岁时,咸丰帝大丧期间,秘娶小妾,“违制失德”,故有人斥其为“伪君
  子”。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曾国藩“貌之过人者,眼作三角形,常如欲
  睡,身材仅中人,行步则极厚重,言语迟缓。”

  “一生爱钱”之谜

  三十岁时,作一件青缎马褂,遇庆贺及新年时穿一次,三十年后,衣犹如新。在
  南京总督府任内,要求夫人和儿媳们,每晚要绩麻纺纱,下厨作饭。

  四)大事年表

  1811年(嘉庆16年)11月26日(农历10月11日)
  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乡天平村, 乳名宽一。

  1815年(嘉庆20年)5岁
  在家识字读书。一年后入家塾“利见斋”。

  1826年(道光6年)16岁
  春,应长沙府试(童子试),名列第七。

  1830年(道光10年)20岁
  就读于衡阳唐氏宗祠,师从汪觉庵。一年后转入湘乡涟 滨书院。改号涤生。

  1833年(道光13年)23岁
  秋,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14年)24岁
  春,入岳麓书院。秋,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冬,入京准备会试,途
  径长沙,始与刘蓉相交。

  1835年(道光15年)25岁
  4月,会试落第,留京寓长沙会馆读书。

  1836年 (道光16年)26岁
  春,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京返家。至长沙,与刘容、郭嵩焘在湘乡会馆相
  聚两个月。

  1838年(道光18年)28岁
  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贡士。试后改名国藩。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
  士出身。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年底
  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19年)29岁
  夏,出衡阳,谒杜工部祠、石鼓书院。秋,出邵阳,察访武岗、新化、兰田、
  永丰。12月,子纪泽生,离家起程赴京。本年 起始作日记,持之以恒,至终
  不辍。

  1840年(道光20年)30岁
  5月,庶吉士散馆,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7月,得病,经欧阳兆熊、
  吴廷栋治疗、护理,两月始愈,三人遂成好友。

  1841年(道光21年)31岁
  8月,偕倭仁往谒理学大师唐鉴,请教治学之方,检身之要。“考德问业”,“
  为义理所熏蒸”。11月,任国史馆协修,遍鉴前史,辨具得失。是年,喜读
  胡林翼赠送的《陶文毅公文集》。写作《里胥》,直道民间疾苦,鞭笞腐败
  更治。

  1842年(道光22年)32岁
  致力程朱之学,每日必做日课:早起、主敬、静坐、读书不二、读史、谨言、
  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 不出门。

  1843年(道光23年)33岁
  4月,升任翰林院侍讲。7月,钦命为乡试(四川)正考官。12月,充文渊阁
  校理。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

  1844年(道光24年)34岁
  8月,郭嵩焘引江忠源来见,结为师生。派充翰林院教习庶 吉士。

  1845年(道光25年)35岁
  10月,升翰林院侍讲学士。李鸿章入京会试,以年家子投其 门下受业。

  1846年(道光26年)36岁
  1月,充文渊阁直阁事。自书其书舍曰:“求阙斋”。夏秋间,养病城南报
  国寺,与同寓刘传莹就汉学、宋学深入研讨,知学须返本务要,“执两用中”。

  1847年(道光27年)37岁
  7月,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街。11月,钦派武会试正 总裁,殿试读卷
  大臣。

  1848年(道光28年)38岁
  3月,子纪鸿生。10月,辑录古今名臣大儒言论,按修身、齐家、治国三门分
  三十二目辑成《曾氏家训》。

  1849年(道光29年)39岁
  2月,升授礼部右侍郎。9月,署兵部右侍郎。

  1850年(道光30年)40岁
  4月,上《应诏陈言疏》,直揭官场“委靡因循”、官吏“畏葸”“柔靡”。
  “今日所当讲者,惟在用人一端耳”。7月,兼署部左侍郎。

  1851年(咸丰元年)41岁
  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义。5月,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
  疏》,咸丰帝“怒掷其折于地”欲罪之。

  1852年(咸丰2年)42岁
  1月,上《备陈民间疾苦疏》。7月,任江西乡试正考官。行抵安微太湖县小
  池驿,得母讣闻,回籍奔丧。10月初抵家。太平军出广西、入湖南,9月攻长
  沙,10月取决岳州。

  1853年(咸丰3年)43岁
  1月21日,接帮办湖南团练旨。经郭嵩焘力劝出保桑梓。30日,抵长沙与湖南
  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3月19日,太平军攻占江宁,定都为天京。9月,奏准移
  驻衡州练兵。11月,建衡州船厂赶造战船。派人赴广东购买洋 炮,筹建水师。

  1854年(咸丰4年)44??
  2月25日,奉命率师出征太平军。发布《讨粤匪檄》。命褚汝航为水师总统、
  塔齐布为陆军先锋,统率17000人,挥师北上。5月,兵败靖港,投水自裁获救。

  7月25日,重整水陆各军后,出师攻陷岳州。10月14日取武昌。咸丰帝令其部署
  理湖北巡抚。7天后收回成命。改赏兵部侍郎衔。12月2日攻陷田家镇。

  1855年(咸丰5年)45岁
  2月12日夜,石达开总攻湘军水营,烧毁湘军战船100余艘。曾国藩座船被俘,
  “文卷册牍俱失”。”公愤极,欲策马赴敌以死”,罗泽南、刘蓉力劝乃止。

  1856年(咸丰6年)46岁 7月,坐困南昌。9月2日,杨、洪内讧(天京事变)后,
  太平军元气大伤。10月,曾国藩在长募勇组建吉字营入援江西。

  1857年(咸丰7年)47岁
  2月27日,其父去世,偕第国华回籍奔丧。7月,两次上疏,请求在家终制,获
  咸丰帝准许。是年建“思云馆”。

  1858年(咸丰8年)48岁
  5月19日,李续宾、杨岳斌率水陆两军攻陷九江。第国华入李幕。7月13日,接
  上谕命其出办浙江军务,17日起程。8月5日,抵武昌。与胡林翼会商进兵、筹
  饷之策。11月15日,李续宾、曾国华死于三河之役。12月,作《爱民歌》以训
  湘军。

  1859年(咸丰9年)49岁
  1月,李鸿章来建昌进谒、留营襄办军务。是月,曾国葆改名贞干入湘军,为其
  兄国华报仇。2月,作《圣哲画像记》。11月,拟四路进兵之策,攻取安庆。

  1860年(咸丰10年)50岁
  5月,辑录《经史百家杂钞》26卷,“取精用宏”,“尽抡四部精要”。

  6月,左宗棠来营,留住两旬,商讨东南大局;奉命以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

  7月,委授两江总都,并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10月18日与胡林翼、李续宾
  商筹北援之策。
  上疏请求带兵北上扫夷勤王、以“雪敷天之愤”。12月,祁门大营两度被困,
  太平军距大营仅20里,“危险万状”。

  1861年(咸丰11年)51岁
  8月23日,是《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
  一要务。”9月5日,湘军攻陷安庆。25日,移住安庆。11月20日,奉旨督办四
  省(苏、皖、浙、赣)军务,其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12月,在安关刨办
  内军械所。年底,定三路军进军之策:“以围攻金陵属之国荃,而以浙事属左
  宗棠,苏事属李鸿章,于是东南肃清之局定矣。

  1862年(同治元年)52岁
  1月31日,奉旨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荃补授浙江按察使。2月14日,左
  宗棠率军由江西入浙江。4月,李鸿章率军抵上海。5月,曾国荃率军进驻雨花
  台,会同彭玉麟的水师围攻天京。7月18日,为借兵助剿事再疏力陈利害:“
  岛人借助剿为图利之计......而中华之难,中华当之”,决不能让洋人以助剿
  来“蹂躏中国之土地”。9月,为死于战乱而未及安葬的桐城儒生方东树、戴
  钧衡6人立石修墓,妥为安葬。12月,其第曾国葆病死于雨花台湘军大营。年
  底,华衡芳与徐寿父子试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气机,曾国藩见后,于当天日记中
  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国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1863年(同治2年)53岁
  1月28日,安庆内军械所造出的我国第一条木壳小火轮,曾国藩登船试航后,
  喜而命名“黄鹄号”。5月7日,致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谓“洋人本有欺凌之
  心,而更授以可凌之势;华人本有畏怯之素,而逼处可怯之地”,反对购买要
  由海军上校指挥控制的船舰。6月13日,石达开兵败大渡河。9月,与容闳见面,
  商筹建立一个可以灾圃旎器的工厂。12月3日,交容闳68000两银赴美购买机器。

  1864年(同治3年)54岁
  1月,派李凤苞测量江浙外海各岛屿沙线。5月,江浙藏书遭兵动多有毁损,定
  刊书章程,即于安庆设书局,刊刻各种经史。6月3日,洪秀全病世天京,其长
  子继位。7月19日,湘军攻恰陷天京,太平军宣告失败。7月,曾国藩赏加太子
  太保、一等侯爵。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8月15日,奏准裁撤湘军
  25000人。

  10月,行辕移驻安陵。11月,奏准停征厘舍、亩捐。12月,主持修复江南贡院,
  补行江南乡试,会考江南优贡。

  1865年(同治4年)55岁
  1月,选汉唐以来各臣奏疏17首,编《鸣原堂论文》。3月,主持修葺种山、尊
  经两书院。收养八百孤寒子弟,并从自已养廉银中捐款课奖。5月26日,接上
  谕:率军赴山东剿捻。6月,主持整理《王船山遣书》完稿,共320卷,交金陵
  书局出版。6月18日,北上剿捻之策:重镇设防,划河圈围,清野查圩,马队追
  踪。9月,经杨州、清江浦抵徐州。一路调兵布防堵围,沿途又张榜招员。10月
  ,将金陵制造局上迁海虹口,和李鸿章原设的炮局及购自美国人的铁厂合并,
  再加容闳购回的百多部机器建成江南制造总局。12月,核定长江水师永远章程
  及营制营规。

  1866年(同治5年)56岁
  3月,由徐州赴济宁,沿途谒孟、孔、曾诸圣墓。9月24日,捻军突破防线,进入
  山东。连续2次请假,在营调营。10月,奏陈:剿捻无效,病难速痊,请开协办
  大学士、两江总督之缺。12月,回任两江总督。

  1867年(同治6年)57岁
  3月,在江南制造总局下设造船所试制船舰。同时拟设译书馆。5月,会同李鸿
  章将江南制造总局由虹口迁高昌庙,征地扩迁,规制大增。6月,补授体仁阁大
  学士。

  1868年(同治7年)58岁
  4月,奉上谕改授为武英殿大学士。5月31日,至上海视察江南制造成总局。8
  月,奉命调任直隶总督。9月,江南造船厂试制的第一艘轮船驶至江宁,曾登船
  试航,取名“恬吉”。12月,抵京师,陛见那拉氏与同治皇帝。

  1869年(同治8年)59岁
  2月27日,奏陈直隶应办事宜,以练兵、饬吏、治河为至要。6月,奏请按湘军
  制改造直隶练军。8月,作《劝学篇示直隶士子》,提出儒学有义理、考据、
  经济、辞章四科,唯义理为治学根本。12月,奏陈:“直隶清理积狱......计
  审结并注销之案四万一千余起,多作尘牍,为之一清。”

  1870年(同治9年)60岁
  4月,肝病日重,右目完全失明。奏准病假一月。5月续假一月。6月,天津教案
  发生, 奉命前往处理。7月11日,抵津。出令放告,要求津民据实检举揭发。23
  日,法国公使罗叔亚来见,要求杀天津道员、知府、知县为法领事抵命,并以
  战争相威胁,曾国藩严词拒绝。24日,奏陈:挖眼剖心,全无实据;津民生愤,
  事出有因。”8月,奏陈:本案凶犯已拿获九名,惟罗叔亚意欲“三员议抵”,
  断难允求。府、县本无大过送交刑部已属情轻法重。9月,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
  身亡,曾国藩调任两任总督,李鸿章调补直隶总督。10月17日,起程南下。11
  月3日,六十大寿,御赐“勋高柱石”匾额。24日,作家训日课四条:一曰慎读
  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说,四曰习劳则神钦。

  1871年(同治10年)61岁
  8月19日,挈李鸿章联衔会奏《拟选子第出洋学艺折》。9月,视察水陆各营防
  务、训练情况。11月抵上海,23日在沪设宴庆祝61岁生日。

  1872年(同治11年)62岁
  2月27日,领衔上奏:促请对“派遗留学生一事”尽快落实。并提出在美国设立
  “中国留学生事务所”,推荐陈兰彬、容闳为正副委员常驻美国管理。在上海
  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荐举刘翰清“总理沪局选送事宜”。3月1日,时发脚麻
  之症,舌蹇不能语。3月12日,午后散步署西花圃,突发脚麻,曾纪泽扶掖回书
  房,端坐三刻逝世。是月,清廷闻讣,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文正。6月25日,
  灵柩运抵长沙。7月19日,葬于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次年12月13日,改葬于善
  化县(今望城县)湘西平塘伏龙山。与夫人欧阳氏合葬。

同意,曾文正公是晚清最了不起的人物


汉字的由来
妙趣汉字屋

问一些关于文化用具方面的知识问题
1钩线笔:特点:可在任何固体表面书写,速干,防水,环保。用途:绘图,书写,记号,POP广告等。主要成份:染料,变性酒精,树脂。注意事项:墨水具挥发性,请于通风良好处所使用,使用完请盖紧笔帽,远离火源并防日晒,禁止幼童使用。而HB铅笔软硬适中的铅笔,适合日常书写之用。2。。“H"即英文“Hard"(硬...

有关好人好事作文题目范文精选
有时候这个社会会显得有些凉薄,但还是充满爱,那些好人好事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会很大。你想知道如何写好有关好人好事作文吗?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有关好人好事作文怎么写吧,欢迎阅读!有关好人好事作文篇一 秋风悄悄地吹进校园,校园里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特别是我们五六班的好人好事,最值得一提,校园的...

突然想起了语文课本上的一篇文章《花未眠》,想知道大家对这个课文...
我前几天才讲这篇课文。作者很大程度日本传统美学中哀婉、虚幻因素的影响,还有西方现代哲学的影响,从死亡角度去反观生命价值。即使是一朵盛开的鲜花,明知下一刻要毁灭,也要在开放中呈现美。有很深的美学思想。

有没有人知道关于 文明 的笑话
那人想:“Go ahead=前进,老总是批准了。”于是他开始打点行李。 一个同事见到了他问:“你在做什啊??”他说:“我准备出国考察,老总批准了,给我写了‘Go ahead’。” 同事一见条就乐了:“咱们老总根本就没批准!!咱老总的英语水平你还不知道,他这是在说去个头!”10、牧师对买了他马...

文体活动总结
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文体活动总结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体活动总结 篇1 为提高小区居民文化和身体素质,柳背桥小区在街道党工委及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以小区居民身心需要为出发点,以小区党员、群众、青少年为载体,以小区居民满意为目标,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区文体活动,受到了小区居民...

我想知道一个关于美文转载的网站 麻烦大家给我推荐一下
转载吧不错,很多好的文章...参考资料:http:\/\/zhuanzai8.com

求好看的穿越小说,跪求!
- 恩……暴君,我来自军情9处(女主是特工,挺搞笑的。完结……)和亲公主 绾青丝 潇然梦 木槿花西月锦绣 穿越之风倾天下(连载中……异界)美食江湖不思议 我自望星朝天歌 我爱由我不由天 微微一笑很倾城 何处金无可藏娇 骑士幻想夜 笑倾三国 美人劫 美人殇 半裸江山 梦回大清 且试天下 小妾...

文言文教案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教案 篇1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

关于公开课的作文300字5篇
星期五,我们到本部上了一堂公开课。那时我很紧张,老师没让我们带语文书,我焦急想,难道老师要我们背诵课文吗?到了本部才知道,原来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公开课的作文五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一堂有趣的公开课 钟宇阳 这个星期五,外校的老师来到我们班,...

沾化县17283318600: 谁知道曾国藩的历史 -
住奇银屑: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长...

沾化县17283318600: 曾国藩有多牛?
住奇银屑: 咸丰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曾国藩率湘军攻克武昌.消息传到北京,咸丰皇帝龙颜大悦... 咸丰皇帝大概不知道文正公外号叫做剃头,是个超级无敌的大杀器,所以就等着他往...

沾化县17283318600: 求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 -
住奇银屑:对曾国藩整体评价 一,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 论者普遍认为,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有的论者甚至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如果说,儒家文化可以分...

沾化县17283318600: 曾国藩是怎样发迹的
住奇银屑: 清代中叶,出了一个显赫于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风云人物,此公便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那关于曾国藩的发迹的故事你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曾国藩发迹...

沾化县17283318600: 曾国藩的性格是怎样的
住奇银屑: 曾国藩说:“人的一生,如同果实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能懈怠.”他也确实是这么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通观曾国藩的性格,天生的“拙”是有好处的,...

沾化县17283318600: 说说你对曾国藩的评价
住奇银屑: 攻击一个正常的人,最让他难以招架的是评论他的道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 那些毕生向圣贤靠拢的人就不用说了,闭着眼就知道他的道德有那些亏损. 不过,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