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韩信的故事

作者&投稿:岛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史记韩信列传原文翻译如下:

韩信是淮阴人。原来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里很穷,由于平时缺乏管教,他的品行也不端正,经常四处游荡。没有人选他当官,他也不会做买卖赚钱,生活很困难,无奈之下就常常到别人家白吃白喝,混日子,时间一长,大家都开始厌恶他。

有一段时间,他在南昌亭亭长家里吃住,过了几个月,亭长的妻子越来越讨厌他,可又不好直接说,她就每天早上很早起来做好饭,然后在床上把饭吃完。等到韩信起床后来吃饭,饭早已没有了。

韩信知道他们嫌弃自己,一气之下,就跟他们断绝了关系,离开了亭长家。从那以后,韩信就不再到别人家混饭吃了,他不愿意再看别人的冷眼。

有一次,韩信在城边河里钓鱼。河边还有许多妇女在洗丝絮。有位老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自己的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韩信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对老大娘说:“等我将来发达了,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

老大娘说:“你一个堂堂男子汉,连自己都养不活,还说日后怎么样的大话!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不敢指望你来报答!”

淮阴的屠户里有个年轻人,有一次当着许多人的面羞辱韩信,说:“你虽然个子很高大,还喜欢佩带刀剑,但实际上是个胆小鬼!这大家都知道。你如果不怕死,就拿剑来刺我,要是怕死,就从我的裤裆底下爬过去!怎么样,你敢比试吗?”

说着,那年轻人便站着不动,两脚叉开,双臂交叉抱在胸前,一副傲慢的神气。他略微仰着头,眼神里充满了挑衅和取笑。韩信见此情景没有说话。他心里升腾起一股强烈的怒火,瞪大两眼,盯了那年轻人片刻,随后又从头到脚打量了那人一番。

韩信的嘴唇微微动了两下,与年轻人对视着。此时,他们周围已聚满了看热闹的人,期待着这场战斗的结局。人群里有人冲韩信大声喊道:“冲啊!冲上去!与他拼命!”随后一群人都跟着大声喊叫,“打啊!打!”“不能认输!不能败在这小子手里!”

周围吵吵嚷嚷,你拥我挤。可是韩信接下来的动作却令许多人大吃一惊。只见他在那年轻人面前慢慢矮了下去,紧接着俯身在地,从他的裤裆底下慢慢爬了过去。

满大街的人突然变得非常寂静,一个个都惊讶地张大嘴巴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说不出话来。随后人们都嘲笑韩信,认为他胆小怕事,是个懦夫。

后来,项梁反抗秦朝,渡过淮水的时候,韩信去投奔他。韩信跟随项梁有一些日子,一直是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韩信又投靠项羽,做了郎中。

他为项羽多次献计献策,想得到项羽的重用,但项羽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韩信不满。汉王进入蜀地时,韩信离开了楚军,投奔汉王。在汉王那里,他仍旧默默无闻。

一次韩信在做接待客人的小官时犯了法,被判死刑。与他一起的13个人都已经被斩了,等轮到韩信时,刀斧手站在他身旁,正准备下手,韩信突然抬头一看,恰好看见了滕公,就大声说:“汉王难道不想统一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杀壮士啊?”

滕公非常惊奇,看他长得高大威武,就放了他。后来,滕公和韩信在一起说话时,滕公发现韩信很有才华,很欣赏他,于是就报告给汉王,说:“上次将要被斩而最后被放了的那个人,很不一般,很有才能。日后必有大用。”

汉王听说后,就听取了滕公的意见,让韩信做了治粟都尉,可是汉王并不觉得他是奇才。

韩信虽然当了个治粟都尉,可是他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官,自己胸怀大志却得不到施展,因此整日郁郁寡欢。萧何曾经在汉王面前推荐过韩信,也常常和他在一起交谈,谈话过程中,萧何领略到了他的智慧,暗自惊叹他的才能。

一次,汉王出兵作战。对于这场战争,士兵们都觉得胜利的希望不大,一是准备得不够充分,二是对汉王也没有多少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在半路就逃跑了。

韩信也在里面,他知道萧何向汉王推荐过自己,可汉王还是不重用自己,很失望,于是也跟着那些人一起逃走了。当时正好是晚上,月明风高,一伙人还有韩信沿着小道向外奔去。

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向汉王报告,立刻就去追赶韩信。趁着月色,萧何独自一人在小路上狂奔。第二天人们发现萧何不见了,就向汉王报告说萧何跑了。汉王听后非常生气,也很伤心,因为萧何对于汉王就像自己的左右手一样重要。

汉王独自悲叹:“萧何呀萧何,我哪一点对不起你啊,你为什么要逃跑呢?”其他大臣见汉王伤心得很,就劝慰他说:“大王不必伤心,也许丞相有什么要紧的事,没来得及向大王报告,很快就会回来的。”汉王这才稍稍安下心来。

一天,两天过去了,还是不见萧何的踪影,汉王又坐不住了,询问身边的大臣是否见丞相回来过。大臣们都摇摇头相。汉王气极了,愤怒地叫道:“立刻派人去把丞相找回来!”

过了两天,萧何自己回来了,且立刻去拜见汉王。汉王听说,高兴地想要迎接他。然而见到萧何,他马上又装出很生气的样子说:“我哪点对你不好,你为什么要逃跑?”

萧何见汉王如此生气,忙说:“我怎么敢逃跑呀!是有人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

汉王问道:“你去追谁?谁逃跑了?”萧何说:“是韩信。”

汉王一听是韩信,更加生气,大骂萧何:“逃跑的将士们有好几十个,哪个都比韩信强!你不去把那些人追回来,反而去追韩信,分明是在欺骗我!”

萧何说:“其他将士都很容易得到,可是像韩信这样的人天下绝对没有第二个!大王您要是只想在汉中称王,有没有韩信不太重要。如果您想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我想没有人能有资格跟您一起商量国家大事。大王是想在汉中称王,还是做天下之主,请大王好好考虑考虑!”

汉王说:“我当然想一统天下了!”

萧何说:“大王如果真要一统天下,就请任用韩信,让韩信留下。要是不重用他,他迟早有一天会跑掉的。”

汉王说:“那好吧!看在您的面子上就留下他,让他做将领。”

萧何说:“只做一般将领恐怕还是不行。”

“那就让他做大将吧。”汉王无奈地说。

萧何这才说:“非常好!”

于是汉王立刻要召见韩信,让他做大将军。萧何又说:“这样恐怕不好,大王向来傲慢,不讲求礼节,任命大将应该是很重要的事情,可您现在就像叫小孩子似的,韩信逃跑的原因,大概就在于此吧。

大王如果真要诚心诚意地重用他,就该选一个良辰吉日,进行斋戒,在广场上设置高坛,举行隆重的仪式才好。”汉王听从了萧何,下令尽快准备仪式。很多将领心里暗自高兴,以为自己就要当大将军了,等到汉王宣布说是韩信,将领们一下呆住了,怎么也不敢相信当大将军的竟然是他。




韩信钓于城下,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原文: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译文:韩信曾经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太太在河边漂洗丝绵。有位老太太看到他饿了,就拿饭来给他吃,连续漂洗了几十天,天天如此。

“韩信点兵”的故事是什么?
“韩信点兵”的故事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中得来的。具体故事如下:刘邦曾经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

韩信根本不是平民逆袭
1.史书中韩信的身世记载 值得注意的是,从历史纪录的角度来看,《史记·淮阴侯列传》的记载,实际上是从韩信“从项梁”之后开始的,他的早年经历故事,绝大多数是对他为“楚王”之后还乡的“快意恩仇”的举动的追述拆分。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

韩信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事情?有哪些关于他的记载?
而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韩信率军横扫北方,先后灭掉了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等多个诸侯国。三年之后,山东、河北、山西等地,基本上已经全都被韩信打了下来。到了这个时候,汉军对楚军已经有压倒性的优势了。此时的韩信,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在先后平定北方五国之后,韩信控制的地盘,已经极为...

韩信的一生有多传奇?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有许多英雄他们身上有着相同的故事,少年落魄,寄人篱下,吃不饱饭,身心颓废,可遇到他们的伯乐之后,人生开挂一样,一发不可收拾,可最后都是功高盖主,倒在了自己老板的手里。被世人称为“兵仙”的西汉一代名将--韩信,就是这样一位最具代表性的 历史 人物。韩信之所以被誉为“兵仙”,是因为他...

你知道关于韩信和马谡的故事吗?
当他一统天下之时,就他的成功论述了他的自知:“吾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皆因子房。“、”安军心,智慧谋略,体察民情,得天下民心所向,皆因萧何。“、”战必胜,攻必取,无坚不摧,无城不破,皆因韩信。”此三者皆寡人只成功之所在也。正因刘邦的这种任人唯贤的精神。贵有自知之明的...

史记中的50个经典故事
11. 《项羽困咸阳》:项羽曾经在咸阳城中被困,但最终通过巧妙的计策逃脱。12. 《韩信带兵过河》:韩信曾经带领士兵过河,但只给每个人发了一半的浮板,从而锻炼了士兵的勇气和智慧。13. 《刘备三顾茅庐》:刘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将领,他曾经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成功招揽了他。14. 《吕布投...

韩信是谁?有什么事迹?
【大将】古代军队中的中军主将,亦指主帅,泛称高级将领。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因以称之。《(明)胡琏《韩信城》:“大将真王迹,荒城故国原。英雄能忍辱,富贵拟酬恩。”【将军】苏轼《淮阴侯庙记》:“当嬴氏刑惨网密,毒流海内,销锋镝,诛豪俊,将军乃辱身污节,避世用晦,志在鹊起豹变。……然使水行未殒,火流犹...

韩信的故事,对我们有哪些启发吗?
大行封赏,甚至藏匿项羽部将钟离昧,刘邦忍无可忍,又把他将为淮阴侯(张良、萧何生平事迹均为世家,韩信为列传,由此可见,当时韩信的地位不如张良与萧何)。在这个故事中,韩信的做法与我们当代的很多青年人的做法颇为类似,恃才傲物,经常与自己的上级产生矛盾,平时的言行也不够谨慎。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的意思是什么?
《淮阴侯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传,出自《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本传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本文细节描写非常精彩。韩信受胯下之辱的细节,不仅画活了屠中少年的个性特征,而且也很好地描写出韩信的...

临猗县18442523494: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为将军的故事 -
官聪泽菲: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②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③怯耳.'众辱④之曰:'信能死⑤,刺我,不能死,出我胯⑥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⑦.一市人皆笑信⑧,以为怯.” 【典故】: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夫,他侮辱韩信,说道:“你虽然长得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啊.”并当众侮辱他说:“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仔细注视他一会,俯下身子从对方的胯下爬过去.集市上的人都讥笑他,以为韩信的胆子真的很小.

临猗县18442523494: 《史记》中《背水一战》的故事 -
官聪泽菲:[答案] 西汉三年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 率军攻打赵国,赵王刘歇和大将 陈余率20万大军在井陉口迎战. 陈余不听谋士李左车的建议,与 韩信硬拼,韩信用计将其引至河 边,然后派兵轻取赵军大营,杀 死陈余,活捉刘歇,消灭赵国

临猗县18442523494: 《史记》中是如何记载韩信被刘邦招降的? -
官聪泽菲: 韩信并不是被刘邦招降的,韩信最初在项羽处为官,刘邦入蜀后,韩信离开项羽,在刘邦治下为小吏,这个时候刘邦还不知道韩信其人.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史记·淮阴侯列传》)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让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也就是说,韩信是自己去到刘邦那里的,并不是被刘邦招降的

临猗县18442523494: 韩信不受胯下之辱的故事 -
官聪泽菲: 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 施舍,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临猗县18442523494: 简述一个关于韩信的故事急需!!!
官聪泽菲: 早期经历韩信还是平民时,既当不了官,也无法经商过活,经常寄食于他人,为众人所厌.后来加入了楚营项梁的起义军.前208年项梁死后便成为项羽部下,曾经数次向...

临猗县18442523494: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怎么理解?出自哪里?有什么典故吗?现代怎么用? -
官聪泽菲:[答案]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刘邦为汉王时任丞相,沛丰(今江苏徐州西北)人.当年萧何向汉王刘邦举荐,拜韩信为大将;后来又是他向汉王的夫人吕后献计,戕杀了韩信. 据《资治通鉴》载,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部来到南郑(今汉中市汉台区)就...

临猗县18442523494: 谁知到“韩信十年磨一剑”的故事 -
官聪泽菲: 韩信最初为淮阴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当时...

临猗县18442523494: 谁知道韩信跨下之辱的故事? -
官聪泽菲: 韩信一天在路上走着,遇见一个小混混,他拿起一个匕首,对韩信说:“你韩信不是厉害吗?有种你拿匕首杀我,如果你不想,那么马上从我两条腿之间爬过去.”韩信忍耐了这个耻辱,从那个人的胯下爬了过去.之后,韩信找到刘邦,把张良给他的推荐信呈上去,最后当上了大将军;而如果韩信当初杀死那个小混混,杀人偿命,韩信也不会当上大将军,更不会帮助刘邦攻打项羽,统一天下.

临猗县18442523494: 背水一战故事: -
官聪泽菲: 一、故事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径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车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临猗县18442523494: 史记中的韩信有什么本事,他又是怎么死的? -
官聪泽菲: 韩信和彭越是刘邦手下两元主要的大将,可以说大汉天下有将近一半是他们打下来的,封为楚王和韩王. 大汉初年,刘邦依计解除了异姓王的威胁,后被吕后所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