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郑板桥教育儿子写作文

作者&投稿:牢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初一作文郑板桥教子800议论文

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读罢《郑板桥教子》一文,郑老师的那句话,似乎在我耳边回响,我的心灵因此受到了及大的触动,的确,上帝创造了一个你,为了生存,你必须学会自己做自己的事。举目当今社会,轻轻问一声,能自立者有几个?

文中的郑老师直到逝世也未能吃上儿子做下的馒头,儿子自然伤心不已但我更明白,郑老师的本意并非在于吃馒头,他是想让儿子从中吸取点什么,懂得一些生活的道理。他自始至终没有牵挂馒头,而是在牵挂他儿子的生活能力,让人不经在难过之余郑老师的做法教绝。

郑老师的举动不仅给了他儿子刻苦铭记的记忆,也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想想我自己,虽然长这么大了,可平时在家从不干家务活,本来应该自己干的事,都以学习为借口推给了爸爸妈妈去干了。又是爸爸让我倒垃圾我常常撒娇不肯去i,妈妈抱怨我的生活能力太差,我就流露出不满的情绪,似乎他们为我做事是天经地义的事。现在家庭中,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于是孩子有了依赖性。原因之一,父母的溺爱,原因之二:自己懒性,衣物也罢,碗筷也罢,洁白的双手从不沾一点油腻污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似乎是孩子的通病,可这些小公主,小皇帝,们有没有想过长年累月,当你们远离父母的温床,当你们走向社会,或为不会做饭发愁,为不会洗衣服万分苦恼,纵然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难以适应社会。清醒吧,青年伙伴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同志当年的号召同样还能用,因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我们才你立足于社会,因为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干,我们才能立足于缉厂光断叱登癸券含猾社会,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

是啊。每个人活在世上,只要具有健全的体魄,都能够独立生活,为何要靠父母,受靠别人?瑞如果大家都靠别人活着,靠别人给你床睡,那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乃至我们的人类有靠谁活着?自己的事自己干,其实是在苦迫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生活能力,不管自己干的事情有多糟糕,那毕竟是自己的劳动毕竟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那样,你会觉得生活充满着无限的乐趣。相反在自己的思想辞典中,如果只有“依靠”两个字,那么等待的是可悲的死亡。

自己的事自己干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意志。事情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办好,可能会历经千难万险,此时有人会请别人代劳,也有人会坚持不懈地干下去,往往后者取得的成绩斐然,因为他意志坚韧。

我们是垮世纪的一代新人,未来的美好蓝图等着我你去描绘。我们不经要有发达的头脑,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一份腰杆的踏实,自己的自己干,我们会成为时代的开辟者,祖国的栋梁之才。

2. 求一篇关于郑板桥教子的议论文,450个字左右

清代大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52岁才得一子,取名宝儿,对其管教甚严,从不溺爱。他在病危时把儿子叫到床前,指名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父命难违,儿子只得勉强答应。可他从未做过馒头,请教了厨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好馒头,喜滋滋地送到床前,谁知父亲早已断气。儿子跪在床边,哭得像泪人一般,忽然发现茶几上有张信笺,上面写着几行诗句:“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郑板桥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冷酷、过分?非也。正如郑板桥给其弟弟信中所说:“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假爱。郑板桥的教子方法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这就是:做家长的应该首先教会孩子学会“动手”,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使孩子在实践中学会自立,这是培养孩子优良品格的一个有效方法。

3. 郑板桥的教子篇

郑板桥(1693—1765),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他的书画书法皆享有很高的声望,被人称为三绝。郑板桥一生艺术成就很高,他的诗多关心民间疾苦。书法“板桥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前无古人。他的绘画,常以兰竹石松菊梅为题材,尤工兰竹,擅长水墨,极少设色。他的治印艺术虽不及书画艺术影响大,却是他书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特定形式。郑板桥的诗书画印,一般赞之为四绝。

郑板桥3岁丧母,生活贫困。50岁以前,读书、教书、卖画;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考中进士。在山东潍县、范县(今属河南)做了12年知县。勤于政事,政绩显著。他到52岁时才有儿子,起名小宝。他对小宝十分喜欢。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他非常注意教育方法。

郑板桥被派到山东潍县去做知县,将小宝留在家里,让妻子及弟弟郑墨照管。郑板桥看到当时富贵人家子弟,又担心自己的儿子被娇惯变坏,所以他身在山东,而心念在家的儿子。他心想把儿子小宝委托堂弟郑墨帮助照管,会比自己更娇惯。所以,他从山东不断写诗寄回家中让小宝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跳蚤出。”小宝在母亲的带领下,一遍又一遍地背记着这些诗句,从而明白了许多人生的哲理。

“娇子如杀子”,这是多少人用血泪换取的经验教训。当郑板桥听说在家的小宝常常对孩子们夸耀:“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还欺侮佣人家的孩子,郑板桥立即写信给弟弟郑墨说:“我52岁才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必定要有爱子的办法。“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溺爱不是真正的爱。所以,他要弟弟和家人对小宝严加管教,注意“长其中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弟弟和家人按照郑板桥的意愿对孩子进行教育,收效很大,就给郑板桥写了封信,讲了孩子的长进,并说,照此下去,长大之后准是个有出息的人,能像你一样,当个官儿。郑板桥看了这封信后,觉得弟弟对小宝太姑息了,这样做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好处。于是,立即给弟弟郑墨复信说:我们这些人,“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走错了路,越来越作坏,总没个好结果”。他还说:“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好人。”这里所说的好人,是品德修养高尚的人,是有益于社会的人。

小宝长到6岁以后,郑板桥就把小宝带在自己身边。他亲自教导儿子读书,要求每天必须背诵一定的诗文,并且经常给小宝讲述吃饭穿衣的艰险,并让他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洗碗,必须洗干净。到小宝12岁时,他又叫儿子用小桶挑水,天热天冷都要挑满,不能间断。由于父亲言传身教,小宝的进步很快。当时潍县灾荒十分严重。郑板桥一向清贫,家里也未多存一粒粮食。一天小宝哭着说:“妈妈,我肚子饿!”妈妈拿一个用玉米粉做的窝头塞在小宝手里说:“这是你爹中午节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小宝蹦跳着走到门外,高高兴兴地吃着窝头。这时,一个光着脚的小女孩站在旁边,看着他吃。小宝发现这个用饥饿眼光看着他的小女孩,立刻将手中的窝头分一半给了小女孩。郑板桥知道后,非常高兴,就对小宝说:“孩子,你做得对,爹爹真喜欢你!”

郑板桥对于女儿也非常关心。在他的影响和熏陶下,女儿在诗画方面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眼看女儿就到出嫁年龄了,还未找到合适的对象。他主动为女儿选择了对象,并且一反婚事大操大办的传统,自己亲自将女儿送到男方家里,让男方家人做了几个小菜,以示庆贺。当他要返回时,才告诉女儿说:“这就是你的家,你就安心在这里过吧!”他为了表示自己对女儿婚事的祝贺,特意作画一幅做为嫁妆送给女儿,在这幅画上,他题写了一首小诗:“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妆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郑板桥非常注意对子女进行自立教育。直到临终前,他还要让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端到床前。当小宝把做好的馒头端到床前时,他放心地点了点头,遂即合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临终前,他给儿子留下的遗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这则遗言,是对子女的嘱咐,也是他对子女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4. 郑板桥爱子这篇作文的感受

今天,我在阅读书时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郑板桥爱子》。这篇文章对我有很大的启示,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吧!

文章写的是郑板桥在五十二岁时才得到一个儿子,在他儿子六岁时,交由他弟弟抚养。他弟弟十分宠爱小宝,但小宝的表现却让郑板桥一点也不满意,于是他就给弟弟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弟弟教更重于养,让他弟弟严加管教小宝。

在郑板桥病危时,提出要吃儿子做的馒头,儿子把馒头送来时,父亲已经去世了。儿子法学父亲给他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段话:“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他给儿子上了自立的一课。

以前,我做的一点都不好,什么事总是依靠家人。读了这篇文章以后, 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干,不能依靠别人,我想从今以后做个自立的孩子,不能什么事都依靠别人。父母应该严加管教自己的孩子,不要宠爱自己的孩子,这样才算爱孩子。

5. 郑板桥的教育对现代人的启示

画竹的启示

干什么事,只要认真仔细观察,就可以得到物外之趣!

我是这样写的,对还是错就不知道了,应该是这样的啦!

临终教子的启示

身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郑板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女儿出嫁无钱置办嫁妆,便以一幅兰竹图代替,并在上面题了一首诗:

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死几笔兰。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郑板桥晚年得子,自然对儿子很疼爱,却从来不溺爱。他并不想为儿子留下多少钱财,他所担忧的不是家中产业太少,而是儿子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又不会干工匠活,缺少谋生的手段,没有立身处世的本领。当他病危之时,便把儿子叫到床前,说自己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觉得很奇怪,但父命不可违,只好勉强答应,心中却叫苦不迭,因为他根本不会做。父亲看出儿子面有难色,便叫他去请厨师作指导,但明确交代,只许儿子亲自动手做,绝不能直接由厨师代劳。

儿子请到了厨师,先从和面擀面做起,然后才学着怎样做馒头,直弄得腰酸背痛,满头大汗,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把馒头做成。等到馒头蒸好以后,高高兴兴地送到病榻前,这时郑板桥却早就断了气。儿子哭着跪在床边,忽然发现茶几上有张纸条,拿起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这样的话:“淌自己汗,吃自己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到这时儿子才明白父亲临终时要他亲手做馒头的用意,原来是教他学会自力更生,不能依赖他人或祖业过活。

郑板桥临终教子的故事虽然很简短,意义却十分深远,委实能够发人深省。当今之世,许多人在激烈的竞争中拼命赚钱,就其动机而言,除了为努力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是想给儿女们留下一笔丰厚的钱财,让子孙后代生活得富裕些、舒适些。至于如何教育儿女学会怎样做人与处世,学会自力更生的谋生手段,学会独立创造生活条件的本领,则反而放在次要地位,这实际上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这样做,名曰爱之,其实害之。事实上,儿孙没有本事,缺德少才,不会独立谋生,不会做人处世,就算遗产再多,哪怕留下金山银山,也会坐吃山空。对于某些人来说,遗产越多越有害,往往只能助长他们四体不勤,骄奢淫逸,花天酒地,嫖赌逍遥,腐化堕落,甚至违法乱纪,胡作非为,最后只落得个身陷囹圄、家破人亡的悲惨下场。

郑板桥临终教子的做法,才真正是为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人们应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与其给儿孙多留钱财,不如大力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将他们培养成为德才兼备、有真才实学、有独立谋生手段的人才。笔者十分赞赏邵守义先生在《做人与处世》杂志1997年第1期封底上的一句赠言:“与其给子女留金储银,不如教子女学会做人。”但愿天下做父母的人,能够牢牢地记住邵先生的这句话。

6. 读了《郑板桥爱子》一文有什么感想写下来

读书中举以至做官,都是小事,最要紧的是要让他们明白事理,做个好人。

你可将此信读给两个嫂嫂听,使她们懂得疼爱孩子的道理在于做人不在于做官……至于如何延聘老师,对待同学,也不可不慎重。我的儿子现在六岁,在同学中年龄最小,对同学中年龄较大者当教他称某先生,稍小一点的也要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

笔墨纸砚一类文具,只要我家所有,便应不时分发给别的同学。有的贫家或寡妇子弟,连买纸钉做写字本的钱都没有,应当体谅他们的难处并热情地帮助他们。

如果遇到雨天不能马上回家,就挽留他们吃饭,若天太晚,要把家中旧鞋拿出来让他们穿上回家。因为他们的父母疼爱孩子,虽然穿不起好衣服,但一定做了新鞋新袜让他们穿上上学,遇到雨天,道路泥泞不堪,鞋袜弄脏,再做新的就非常困难了。

选择老师比较困难,而尊敬老师则更加重要。选择老师不能不审慎,一旦确定了,就应当尊敬他,哪能再查看他的缺点。

像我们这些人,一进官场,就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机会。为孩子聘请的老师,不过是某一地方的优秀人才,未必是国内外知名人士。

若有人暗中讥笑老师讲的不对,有的学生当众指责老师所讲有错误,这样,会使老师内心惶惶不安。自然不会尽心尽力地教育学生。

孩子们如果再有蔑视老师的想法而不努力学习,这就是最令人头痛的事了。与其如此,不如以老师的长处,来教育弥补孩子们的不足。

如果老师水平太差,不能胜任,也要等,到来年再另请高明,而在老师任期之内,一切礼节待遇,一定不可随意废弃。 要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使他懂得人的一生。

郑板桥自己也子息艰难,五十二岁时,继室饶氏才为他生一子。因为郑板桥做着县令,家中有田三百亩,在当时算得上一个不大也不小的地主,他的儿子因此也可以算是“富贵人家”的“爱子”了。

但郑板桥的爱子之道,却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种独到从他在山东潍县做知县时写给他弟弟的两封信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娇子如杀子,这是多少人用血泪换取的经验教训。当郑板桥听说在家的小宝常常对孩子们夸耀: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还欺侮佣人家的孩子。

郑板桥立即写信给弟弟郑墨说:我五十二岁才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必定要有爱子的办法。

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溺爱不是真正的爱。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

……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侄儿)而姑纵惜也。家人(家中的佣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

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右如何,呼之而去,岂非割心剜肉乎!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

郑板桥爱子2011-10-13 08:13 郑板桥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是清朝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的艺术家。虽也一度做过两任县令,但终因性格的孤傲和怪僻不为官场所容,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因为民请赈触忤上司而被罢官,从此结束自己十二年的为官生涯。

此后在扬州卖画为生,乾隆三十年(1766年)十二月,终于走完了他坎坷曲折的人生之路,病逝于兴化城内升仙荡湖畔拥绿园中,享年七十三岁。 郑家人丁不旺,郑板桥又是长房长孙,他出生后家人欣喜之余又有些担心,生怕夭折,以至于给他取个乳名“丫头”;因脸上有几颗淡淡的麻子,故又俗称“麻丫头”。

郑板桥自己也子息艰难,五十二岁时,继室饶氏才为他生一子。因为郑板桥做着县令,家中有田三百亩,在当时算得上一个不大也不小的地主,他的儿子因此也可以算是“富贵人家”的“爱子”了。

但郑板桥的爱子之道,却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种独到从他在山东潍县做知县时写给他弟弟的两封信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娇子如杀子,这是多少人用血泪换取的经验教训。当郑板桥听说在家的小宝常常对孩子们夸耀: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还欺侮佣人家的孩子。

郑板桥立即写信给弟弟郑墨说:我五十二岁才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必定要有爱子的办法。

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溺爱不是真正的爱。所以,他要弟弟和家人对小宝严加管教,注意长其中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

弟弟和家人按照郑板桥的意愿对孩子进行教育,收效很大。郑板桥的两封家书。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侄儿)而姑纵惜也。

家人(家中的佣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

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右如何,呼之而去,岂非割心剜肉乎!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

7. 关于郑板桥喝茶故事的议论文

郑板桥自己是个读书人,他并不是看不起读书人,他看不起的是: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郑板桥自己最重视的还是儿子的品德。他对弟弟说:“我不在家,儿便是由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

他主张,他的孩子和仆人的儿女应平等对待。他说:“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别人。

凡鱼餐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头肉乎!” 为了教育儿子“明好人之理”、“爱天下农夫”,郑板桥还抄录了使小宝且念且唱、顺口好读的四首五言绝句:二月卖新丝,五月巢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跳蚤出。 后来,郑板桥不放心小宝的成长,就把他接到身边,经常教育小宝要懂得吃饭穿衣的艰难,要同情穷苦的人。

由于郑板桥的严格教育和言传身教,小宝进步很快。当时潍县正值灾荒,郑板桥一向清贫,家里也未多存一粒粮食。

一天,小宝哭着说:“妈妈,我肚子饿!”妈妈拿出一个用玉米粉做的窝头塞在小宝手里说:“这是你爹中午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小宝欢跳着走到门外,高高兴兴地吃着窝头。这时,一个光着脚的小女孩站在旁边,看着他吃,小宝发现了这个用饥饿眼光看他的小女孩,立刻把窝头分给小女孩一半。

郑板桥得知小宝的举动,高兴地对着小宝说:“孩子,你做得对,爹爹喜欢你。” 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准绳。




郑板桥爱子 郑板桥不仅是清朝有名的画家、诗人、书法家,而且是深深懂得...
1告诉弟弟教更重于养,要求弟弟严格要求儿子。2为了严格要求严加管教儿子把小报接到自己身边,以便言传身教。3荒灾时表扬儿子分享给赤着脚的小女孩食物。4临终前教诲儿子要自立,“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郑板桥死的时候对他儿子写的对联
(一)郑板桥破谜济贫苦 清朝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常微服暗访,体察民情。相传,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知事时,有一年年关将近,他陪同苏州府一位姓蔡的州官外出巡游,走到南门街,看见一群人围在一户人家的门前交头接耳,指指点点。他们分开人群走近一看,原来这户...

郑板桥爱子这篇作文的感受
今天,我在阅读书时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郑板桥爱子》。这篇文章对我有很大的启示,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吧!文章写的是郑板桥在五十二岁时才得到一个儿子,在他儿子六岁时,交由他弟弟抚养。他弟弟十分宠爱小宝,但小宝的表现却让郑板桥一点也不满意,于是他就给弟弟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弟弟教更重...

郑板桥教子阅读理解答案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2分) ;因为 ,所以 ;即使,也。2、文中“他对这个儿子十分疼爱,但却从不溺爱,经常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儿子的自主能力。”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分) 本段中心句,作用:启示下文。3、短文是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讲郑板桥教育儿子的?(3分...

郑板桥的爱子之道?
郑板桥在外任职时,曾将他6岁的儿子小宝留在乡下,由他的弟弟郑默代为抚养,郑默对小宝十分宠爱。小宝常炫耀道:“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小宝还欺侮人家的孩子,这些事(使、替、让)郑板桥知道了,心里非常焦急,就给弟弟写信道:“(我52岁才生一个儿子,哪有不爱的道理?)但教更重于养。...

郑板桥家书文言文
1. 《郑板桥家书》—体天之道的译文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自然不会尽心尽力地教育学生。孩子们如果再有蔑视老师的想法而不努力学习,这就是最令人头痛的事了。

郑板桥爱子阅读及答案
郑板桥在外任职时,曾将他六岁的儿子小宝留在乡下,由他的弟弟郑默代为养。郑默对小宝十分宠爱。小宝常骄傲地说:“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小宝还欺侮人家的孩子,这些事(让、替、使)郑板桥知道后,心里非常焦急,就给弟弟写信道: “我52岁才生一个儿子,哪有不爱的道理呢? 但教更重于养...

《郑板桥教子》读后感
他们一样需要经历风风雨雨,才能成长起来。我们也是,人总不能越过生命的规律,弱肉强食的世界需要的是斯巴达勇士的强力,需要的是诸葛孔明的智慧,可是这些都必须自己努力来获得。   看了郑板桥对于儿子的不悔教导,对现在物质城市上生活的糜烂,每个小孩手上的MP4、PSP、手机等物质的麻痹下,看见上课...

《郑板桥爱子》文中写了郑板桥爱子的哪些事?
1、小宝仗着自己家有势力,欺侮人家的孩子,郑板桥要求管束。2、小宝给饥荒的孩子窝头,受郑板桥表扬。3、郑板桥临终前 给孩子上了“自立”的一课。

看完郑板桥爱子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变得自立些。所谓自立,就是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就要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如果靠天靠人靠祖宗,自己永远成不了什么气候。对家长来说,父母应该严加管教自己的孩子,不要宠爱自己的孩子,这样才算爱孩子。所谓言传身教,就是对孩子不但要严加管教,而且自己要做出样子。

新安县17072171926: 求一篇关于郑板桥教子的议论文,450个字左右. -
检服咪康: 90年以后出生的小孩,正如一些教育家所言是一些好逸恶劳的家伙,是猎鹰的幼儿,可是就算是鹰的儿子自小不能自己捕食,但总有一天他们会像爸爸那样翱翔天际.他们一样需要经历风风雨雨,才能成长起来.我们也是,人总不能越过生命的...

新安县17072171926: 有感于郑板桥临终教子 作文 -
检服咪康:[答案] 90年以后出生的小孩,正如一些教育家所言是一些好逸恶劳的家伙,是猎鹰的幼儿,可是就算是鹰的儿子自小不能自己捕食,但总有一天他们会像爸爸那样翱翔天际.他们一样需要经历风风雨雨,才能成长起来.我们也是,人总...

新安县17072171926: 初一作文郑板桥教子800议论文 -
检服咪康: 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读罢《郑板桥教子》一文,郑老师的那句话,似乎在我耳边回响,我的心灵因此受到了及大的触动,的确,上帝创造了一个你,为了生存,你必须学会自己做自...

新安县17072171926: 作文.(60分)郑板桥老来得子,非常喜欢.他临终前,把儿子叫到床前,说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不敢违命,勉强答应,但他不会做.郑板桥命他去请... -
检服咪康:[答案]略.参考2013年泉州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新安县17072171926: 求一篇材料作文!郑板桥老来得子,非常喜欢.他临终前,把儿子叫到床前,说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不敢违命,勉强答应,但他不会做.郑板桥命他去请... -
检服咪康:[答案] 初中的材料作文 要材料和作文一起的 500字左右即可 去年暑假,我有幸游览了驰名中外的五岳之首——泰山. 8月11日晌午,我们一家人怀着愉快的心情,

新安县17072171926: 如何自立 作文400字 -
检服咪康: 什么是自立?自立就是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这就是自立. 在清朝有个郑板桥的人,传说他老年得子,对他宠爱有加.病势前希望能吃到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当儿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做好送来时,他已溘然长逝.临终前他...

新安县17072171926: 关于郑板桥喝茶故事的议论文 -
检服咪康: 郑板桥自己是个读书人,他并不是看不起读书人,他看不起的是: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郑板桥自己最重视的还是儿子的品德.他对弟弟说:“我不在家,儿便是由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 他主...

新安县17072171926: 郑板桥的教子篇? -
检服咪康: 郑板桥(1693—1765),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他的书画书法皆享有很高的声望,被人称为三绝.郑板桥一生艺术成就很高,他的诗多关心民间疾苦.书法“板桥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前无古人.他的绘画,...

新安县17072171926: 如何打好基础的作文400字 -
检服咪康: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北京的啊.我今年高一,也就是刚刚经历完中考.语文还算不错,中考语文满分120,考了115.可以谈谈我的经验. 作文首先写之前要审题,只有通过审题你才能确定你作文的中心.然后就是平时对于素材的积累.平常可以多...

新安县17072171926: 我懂的了什么的作文544字 -
检服咪康: 《我懂的了什么自立》什么是自立?自立就是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这就是自立.在清朝有个郑板桥的人,传说他老年得子,对他宠爱有加.病势前希望能吃到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当儿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做好送来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