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 李白和玉真公主在敬亭山的故事

作者&投稿:宠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李白和玉真公主的故事~

  李白与玉真公主,一场子虚乌有的恋情
  很多时候,互联网就像是个长舌妇,总有些微风起于青萍之末,总有些倒下的梧桐树需要说长道短。近来在网上游荡,发现李白与玉真公主的绯闻正如火如茶如咖啡,被各类写手炒作。至于李白的老婆 “赵香炉”和女儿“紫烟”,早已经是昨日或者明天的黄花了。 绯闻的大意是:大诗人李白跟美丽的玉真公主(唐睿宗的女儿,唐玄宗的妹妹)先是一见钟情,然后一辈子藕断丝连。玉真公主向哥哥唐玄宗推荐了李白,使李白有机会进入宫廷,但玄宗最终没有重用李白,玉真因此跟皇帝哥哥闹翻,连财产和公主的身份都放弃了。玉真晚年为了李白而隐居在安徽宣城的敬亭山,所以李白多次往来宣城,而且写下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绯闻还说,另外一个大诗人王维其实跟玉真公主也很暧昧,经常跟李白争风吃醋。 不过想想也很正常:一个名人,一个名诗人,如果没有点绯闻,没有点艳遇,似乎总是美中不足。虽然李谪仙生前喜欢女人,老婆有四个,留过情的妓女N个,但似乎都不够麻辣,不够火爆,不够缠绵,不够飘逸。当然了,更不能拉动内需,刺激旅游业的发展。所以在死了1300年后,李白被摇身一变成为陈X希式的人物,又是杨贵妃又是玉真公主,搞了一大串。只可怜那雄才大略的唐玄宗,竟然成了谢X锋式的人物,太太和妹妹都被人上了,真是比窦娥还冤枉!
  一、绯闻的源头
  在网上搜索了两天,终于找到了绯闻的源头。原来在宣城敬亭山下,地方政府给玉真公主修了塑像,还建了坟、立了碑,碑文如下: 玉真公主(?~七六二年),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第十女,明皇李隆基胞妹。降世之初,母窦氏被执掌皇权的祖母武则天害死,自幼由姑母太平公主抚养。受父皇和姑母敬奉道教影响,豆蔻年华便入道为女冠,号持盈法师,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封崇昌县主食租赋。入道后广游天下名山,好结有识之士,尤垂青才华横溢的平民道友李白,力荐李白供奉翰林为圣上潜草诏诰。李白傲视权贵遭谗言而赐金还山,公主郁郁寡欢,愤然上书去公主称号。安史之乱后追寻李白隐居敬亭山。后香消玉殒魂寄斯山,百姓将其安息之地称为皇姑坟,世代祭拜。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借赞美敬亭山的同时,蕴含着对玉真公主的深深怀念之情。 公元二零零一年九月十日 许锡照撰文 聂华军书 程家仁刻 安徽省宣城市敬亭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立 我不知道写碑文的许某人是何方神圣,有没有研究过历史。如果没有,只能说明他无知;如果研究过,还写出这样的东西,就太不地道了。因为他涉嫌在一篇短短的文章中,多次强奸历史,故意张冠李戴。 不信,且听我道来。
  二、玉真公主是谁?
  前文说了,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的亲妹妹。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点,她不仅仅跟玄宗是一个爹,还是一个妈,这在当年皇子妻妾成群的年代,可是不太容易的。 而且他们共同的母亲,就是唐睿宗的正妻窦氏,很早就被恶婆婆武则天干掉了。兄妹从小相依为命,感情很深。所以,在唐睿宗和唐玄宗两朝,玉真公主地位十分显赫,经常向爸爸和哥哥推荐干部。当然了,她的最大乐趣是帮助爸爸、哥哥搞统战事业,跟文化界和宗教界关系密切,王维和李白都是她推荐上去的。此外,张说、高适、储光羲都跟她关系密切。以致千年之后,有人猜测在开元天宝年间,长安城中有一个以玉真公主为核心的文艺沙龙。 所以有人认为,玉真公主在唐代公主的影响力中,仅次于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大概能排到第三的位置。 玉真公主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女道士。唐代,道教有特殊的地位。唐王室出身并不高贵,而且跟北方少数民族血脉相连。李渊最多有一半汉人血统,到了李世民,最多四分之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那年头,血统出身很重要,为了巩固统治,唐皇室说自己是老子的后代。郡望在陇西成纪,也就是说,是汉代飞将军李广的后代,然后传到后来的西凉国开国皇帝李藁,他们是这一世系的。所以道教是李家的宗教,是国教。当然了,李渊和李世民的这些说法是伪造的,是为了欺骗人民群众。李白在叙述自己祖先的时候,编的内容跟唐王室很像,也是从李广到李藁,然后到他李白,不过跟李唐一样,八成是伪造的。 正是由于玉真很得宠,也有她的统战工作很有效(团结了李白王维高适等文人,也团结了道教头面人物司马承桢元丹丘等等),所以无论是睿宗还是玄宗,都舍得在她身上花钱,为她在长安、洛阳、终南山、王屋山等地大修道观,说是道观,其实就是高级别墅。
  三、李白跟玉真绝非情人关系
  关于李白和玉真相识的时间,有三个说法,第一种是说,玉真公主早年曾经到四川的青城山修道,那时认识了没有出川,但开始在四川闲逛的李白。第二种说法是,李白在开元十九年前后从安陆第一次到长安前后。第三种则认为,李白跟玉真公主见面,应该在天宝元年,他被玄宗召到长安的时候。 据学者丁放和袁行霈的考证,玉真公主生于周武则天如意元年(692),卒于代宗宝应元年(762),享年71岁。而据李白研究专家,诸如安旗、郁贤皓等考证,李白的生卒年月,分别是701年和762年。而这些考证,基本上是定论。 所以我们发现,玉真公主其实比李白大9岁。李白出川的具体年份,现在专家还在争论,但是大概在25岁左右,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如果玉真和李白在四川相识,那么,女方当在30岁左右,男方在20岁左右。那时,公主可能还没有衰老,但是诗人恐怕比较青涩,没有什么名气。关键的问题是,如果那时他们就勾搭成奸的话,李白完全没有必要到湖北看司马相如说的大泽,到安陆给人家当倒插门的女婿,从而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并在一些厅局级地方官员门口做奴颜婢膝状。他完全可以跟着玉真公主直接回到长安,先当面手,然后出来搞顶官帽戴戴。至少考上个进士,没有任何问题。而事实上,李白从来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原因嘛,现在的研究者基本上都认为,他要么没有正式的大唐户口(他爸爸李客是从西域流窜回来的,身份不明,种族不明的人),要么有户口也是商人户口,是不能参加考试的。那么我们要问了,玉真公主的情人,改改户口应该不是难事吧。 所以四川事情李白就认识玉真,并过从甚密,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再看第二个时间点,开元19年前后,那时李白31岁左右,玉真公主40岁的样子。李白在安陆得罪当地官员,写信请求理解,并要求裴某人推荐。但是人家没有理他。当时关于李白的谣言四起,是什么不知道,反正让他很尴尬。于是他告别了太太,跑到长安寻找前途。 这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李白曾经在玉真公主的别馆(郊外别墅)住过,当时大雨滂沱,连日不开。李白住得很无聊,对前途也有点悲观,写了诗给“卫尉张卿”。从诗本身来看,这个张先生应该男主人。以前大家一直以为卫尉张卿是唐玄宗的女婿张洎,或者说是玉真公主的外甥女婿张洎,不过张洎呆在妻子姑姑的别墅里接待李白,比较不靠谱。后来郁贤皓教授考证出来,这玉真公主原来是结过婚的,而且丈夫就姓张。因为后来考古中发现了一个墓志,里面提到玉真公主的二儿子。所以,玉真不仅仅结过婚,而且至少有两个儿子。李白第一次到长安,虽然住在玉真公主别馆,但是没有直接证据显示他见到了玉真公主,反而很有可能,他只见到了玉真的丈夫,跟他一起在苦雨中住郊外别墅里多日。 如果开元19年,31岁的李白,跟40岁的玉真见过面,有了感情,那么玉真还用等到10年之后再推荐他吗?而李白,还会在苦雨中,在别墅里闷闷不乐吗。我们只能认为,有人向玉真推荐了李白,李白也去见她了,但是她很可能跟道教里的驴友们一起搞自驾游去了。“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那时没有BP机,没有移动电话,恐怕连男主人张先生,也帮不了他的忙。所以31岁的李白,压根就没有见到40岁的玉真公主。 可两个人毕竟是有点缘分的。十年之后,李白和玉真公主终于见面了,那是天宝元年,他们一个42岁,一个51岁。当时李白最好的朋友元丹丘,在道教圈子里名声日大,被玉真请去长安,大概是进了玉真的统《战》部、宗《教》局,成为大红人。李白听说老朋友要飞黄腾达了,立马从东鲁赶到河南,大概是嵩山吧,见了他的哥们老元,说兄弟呀,苟富贵无相忘。元当然不含糊,到了长安就把事情办了。玄宗的诏书从长安发到暇丘城,刚刚从泰山上下来的大诗人仰天大笑,然后就出门了。没错,他的时间到了。 42岁的李白,有没有跟51岁的玉真公主搞黄昏恋,我搞不清楚,因为史料上看不出痕迹,历史上也没有传闻。不过从玉真公主跟哥哥的关系看,她的情人兼当时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这时候已经很有名气),即便当不了玄宗的政治秘书或者办公厅主任,给个地位崇高、待遇丰厚的闲职还是可能的,但是玄宗没有给,而是出了点钱把他打法了。从这点看,李白应该跟玉真没有特别深厚的交情。 行文至此,我还想告诉热切盼望李白跟玉真搞出点名堂的网友,玉真公主应该不是什么美女,而且很可能性格不好,反正算不上可爱的女人。据《新唐书•张果传》等文献记载,唐玄宗曾经想将自己这个妹妹嫁给张果,结果张先生坚决不干,并且因此离开了京城。张果何许人?张果老也,传说中的八仙呀!不过当年,他就是个名道士而已。至少在他眼里,玉真公主做自己的太太,是件比较可怕的事情。 不过史料没有说,那时的玉真,是未婚少女,还是带着两个孩子的寡妇(或者是离婚妇女)。反正不管怎么算,张果老拒绝的玉真,肯定还没有51岁呢。而李白第一次见到的玉真,可不折不扣的过了知天命之年了。这样的爱情,即便有了,又有多浪漫呢。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的水阳江畔,属黄山支脉,山势呈西南—东北走向,大小山峰60座,拥有一峰、净峰、翠云峰三大主峰,最高峰翠云峰海拔324.1米。西晋时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历代咏颂敬亭山的诗,文,记,画数以千记,因此被誉为“江南诗山”唐代李白一生七次登临敬亭山。李白曾写道: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李白和玉真公主在敬亭山的故事:

玉真公主降世之初,母窦氏被执掌皇权的祖母武则天赐死,自幼由姑母太平公主抚养。受父皇和姑母敬奉道教影响。

豆蔻年华便入道为女冠,号持盈法师,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封崇昌县主食租赋。入道后广游天下名山,好结有识之士,尤垂青才华横溢的平民道友李白,力荐李白供奉翰林为圣上潜草诏诰。

李白傲视权贵遭谗言而赐金还山,公主郁郁寡欢,愤然上书去公主称号。安史之乱后追寻李白隐居敬亭山。

后香消玉殒魂寄斯山,百姓将其安息之地称为玉真公主冢,世代祭拜。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借赞美敬亭山的同时,蕴含着对玉真公主的深深怀念之情。

扩展资料:

李白一生好道,玉真公主也是修道之人,和道家方面的人颇有些来往。于是经人推荐,在开元十七年时,李白就和玉真公主见了面。

此时,李白送给了公主一首诗。虽然是写给公主的,还是不失飘逸狂放的本色。什么鸣天鼓、腾双龙、弄电行云之类的,把玉真公主写得像九天玄女一般浪漫。

《全唐诗》中有李白这样一首诗,题目比诗句还长: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令妻怒,将加诘责。白亟以诗谢云,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

若非是织女,何得问牵牛。意思说,当时李白年纪还小,在某个县城里当个小吏,但他天性就是好玩好动,居然牵着牛跑到县令的后堂卧室中搅闹,县令夫人连衣服还没有穿齐整哪。

就在帐后探出头来要斥责李白,小李白不但不怕,还嘻皮笑脸地吟了这样一首诗,诗中也充满调笑之意,自喻为牛郎,把县令夫人比喻成织女。

县令夫人有何反映,江湖夜雨未见有载。是当场柳眉倒竖将小李白骂出去,还是欲心忽起,就此将小李白拉进红绡帐中教他云雨之事,就不得而知了。不过,由此可见,太白生来就是个飞扬跳脱、多情的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敬山亭



李白与玉真公主,他们之间有一段情事



玉真仙人词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这首《玉真仙人词》是唐朝第一大诗人——李白所作。这是在开元十七年时,李白和玉真公主见面时写下的。李白一生好道,玉真公主怎么说也是修道之人。和道家方面的人颇有些来往。于是经人推荐,李白得以和玉真公主相会。太白写诗豪放不羁,虽然在公主面前,也不失飘逸狂放的本色。什么”鸣天鼓“、“腾双龙”、“弄电行云”之类的,把玉真公主写得像九天玄女一般地浪漫,比起王维那篇拘谨呆板的诗来要好得多。太白本性就是个飞扬跳脱、风流多情的人物。
《全唐诗》中有李白这样一首诗,题为:“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令妻怒,将加诘责。白亟以诗谢云: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得问牵牛。”我们看,当时的小李白,就敢和县令夫人调笑。从诗中看,李白牵了牛跑到县令的后堂卧室中搅闹,县令夫人大概连衣服也没穿好,就在帐后露出半弯玉臂,探出头来斥责李白,小李白不但不怕,还嘻皮笑脸地吟了这样一首诗,诗中也充满调笑之意,自称为“牛郎”,把县令夫人比喻成织女。由此可见,太白生来就是个风流种子。
所以,当太白遇上玉真公主后,是像花朵遇上雨水还是像风筝遇上风,也很难说得清。不过太白和玉真肯定会有一些故事的。可是太白来的时机却也太不巧了,我们在王维那篇中说过,开元十七年时,王维正好也回到了长安,此时的王维和玉真公主可能正亲亲热热,甜甜蜜蜜哪。这里也可以解释一下这样一个问题。有不少人疑惑,为什么李白和王维虽为同时代的两大诗人,但他们彼此的诗作中居然谁也没有提过谁,似乎不在一个时代似的。按说他们都和孟浩然关系不错,但为什么他们之间就没有什么来往?其实答案正在这里,王维和李白都是玉真公主的情人,既有这种关系,他们当然都不愿意答理对方。
说来玉真公主一开始对李白并不是太好,她曾把李白晾在“玉真公主别馆”里好多天,一直不管不问。玉真公主的住处有好多,像什么玉真观、安国观、山居、别馆之类的。所以她几个月不来这里也很稀松平常。李白因此写了两首诗,发了一会牢骚后怅然而去。
与李白的关系辩伪
一场子虚乌有的恋情
很多时候,互联网就像是个长舌妇,总有些微风起于青萍之末,总有些倒

下的梧桐树需要说长道短,在网上游荡,发现李白与玉真公主的绯闻正如火如荼如咖啡,被各类写手炒作。至于李白的老婆 “赵香炉”和女儿“紫烟”,早已经是昨日或者明天的黄花了。
绯闻大意是:大诗人李白跟美丽的玉真公主(唐睿宗的女儿,唐玄宗的妹妹)先是一见钟情,然后一辈子藕断丝连。玉真公主向哥哥唐玄宗推荐了李白,使李白有机会进入宫廷,但玄宗最终没有重用李白,玉真因此跟皇帝哥哥闹翻,连财产和公主的身份都放弃了。玉真晚年为了李白而隐居在安徽宣城的敬亭山,所以李白多次往来宣城,而且写下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绯闻还说,另外一个大诗人王维其实跟玉真公主也很暧昧,经常跟李白争风吃醋。

  在网上搜索了两天,终于找到了绯闻的源头。原来在宣城敬亭山下,地方政府给玉真公主修了塑像,还建了坟、立了碑,碑文如下:
玉真公主(?~七六二年),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第十女,明皇李隆基胞妹。降世之初,母窦氏被执掌皇权的祖母武则天害死,自幼由姑母太平公主抚养。受父皇和姑母敬奉道教影响,豆蔻年华便入道为女冠,号持盈法师,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封崇昌县主食租赋。入道后广游天下名山,好结有识之士,尤垂青才华横溢的平民道友李白,力荐李白供奉翰林为圣上潜草诏诰。李白傲视权贵遭谗言而赐金还山,公主郁郁寡欢,愤然上书去公主称号。安史之乱后追寻李白隐居敬亭山。后香消玉殒魂寄斯山,百姓将其安息之地称为皇姑坟,世代祭拜。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借赞美敬亭山的同时,蕴含着对玉真公主的深深怀念之情。
公元二零零一年九月十日
许锡照撰文 聂华军书 程家仁刻
安徽省宣城市敬亭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立

不知道写碑文的许某人是何方神圣,有没有研究过历史。如果没有,只能说明他无知;如果研究过,还写出这样的东西,就太不地道了。因为他涉嫌在一篇短短的文章中,多次强奸历史,故意张冠李戴。
关于李白和玉真相识的时间,有三个说法,第一种是说,玉真公主早年曾经到四川的青城山修道,那时认识了没有出川,但开始在四川闲逛的李白。第二种说法是,李白在开元十九年前后从安陆第一次到长安前后。第三种则认为,李白跟玉真公主见面,应该在天宝元年,他被玄宗召到长安的时候。
据学者丁放和袁行霈的考证,玉真公主生于周武则天如意元年(692),卒于代宗宝应元年(762),享年71岁。而据李白研究专家,诸如安旗、郁贤皓等考证,李白的生卒年月,分别是701年和762年。而这些考证,基本上是定论。
所以我们发现,玉真公主其实比李白大9岁。李白出川的具体年份,专家还在争论,但是大概在25岁左右,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如果玉真和李白在四川相识,那么,女方当在30岁左右,男方在20岁左右。那时,公主可能还没有衰老,但是诗人恐怕比较青涩,没有什么名气。关键的问题是,如果那时他们就相爱的话,李白完全没有必要到湖北看司马相如说的大泽,到安陆给人家当倒插门的女婿,从而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并在一些地方官员门口做奴颜婢膝状。他完全可以跟着玉真公主直接回到长安,先当面手,然后出来搞顶官帽戴戴。至少考上个进士,没有任何问题。而事实上,李白从来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原因嘛,研究者基本上都认为,他要么没有正式的大唐户口(他爸爸李客是从西域流窜回来的,身份不明,种族不明的人),要么有户口也是商人户口,是不能参加考试的。那么我们要问了,玉真公主的情人,改户口应该不是难事。
所以四川时期李白就认识玉真,并过从甚密,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再看第二个时间点,开元19年前后,那时李白31岁左右,玉真公主40岁的样子。李白在安陆得罪当地官员,写信请求理解,并要求裴某人推荐。但是人家没有理他。当时关于李白的谣言四起,是什么不知道,反正让他很尴尬。于是他告别了太太,跑到长安寻找前途。
这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李白曾经在玉真公主的别馆(郊外别墅)住过,当时大雨滂沱,连日不开。李白住得很无聊,对前途也有点悲观,写了诗给“卫尉张卿”。从诗本身来看,这个张先生应该男主人。以前大家一直以为卫尉张卿是唐玄宗的女婿张洎,或者说是玉真公主的外甥女婿张洎,不过张洎呆在妻子姑姑的别墅里接待李白,比较不靠谱。后来郁贤皓教授考证出来,这玉真公主原来是结过婚的,而且丈夫就姓张。因为后来考古中发现了一个墓志,里面提到玉真公主的二儿子。所以,玉真不仅仅结过婚,而且至少有两个儿子。李白第一次到长安,虽然住在玉真公主别馆,但是没有直接证据显示他见到了玉真公主,反而很有可能,他只见到了玉真的丈夫,跟他一起在苦雨中住郊外别墅里多日。
如果开元19年,31岁的李白,跟40岁的玉真见过面,有了感情,那么玉真还用等到10年之后再推荐他吗?而李白,还会在苦雨中,在别墅里闷闷不乐吗。我们只能认为,有人向玉真推荐了李白,李白也去见她了,但是她很可能跟道教里的驴友们一起搞自驾游去了。“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那时没有BP机,没有移动电话,恐怕连男主人张先生,也帮不了他的忙。所以31岁的李白,压根就没有见到40岁的玉真公主。
可两个人毕竟是有点缘分的。十年之后,李白和玉真公主终于见面了,那是天宝元年,他们一个42岁,一个51岁。当时李白最好的朋友元丹丘,在道教圈子里名声日大,被玉真请去长安,大概是进了玉真的统《战》部、宗《教》局,成为大红人。李白听说老朋友要飞黄腾达了,立马从东鲁赶到河南,大概是嵩山吧,见了他的哥们老元,说兄弟呀,苟富贵勿相忘。元当然不含糊,到了长安就把事情办了。玄宗的诏书从长安发到暇丘城,刚刚从泰山上下来的大诗人仰天大笑,然后就出门了。没错,他的时间到了。
42岁的李白,有没有跟51岁的玉真公主搞黄昏恋,史料上看不出痕迹,历史上也没有传闻。不过从玉真公主跟哥哥的关系看,她的情人兼当时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这时候已经很有名气),即便当不了玄宗的政治秘书,给个地位崇高、待遇丰厚的闲职还是可能的,但是玄宗没有给,而是出了点钱把他打法了。从这点看,李白应该跟玉真没有特别深厚的交情。
据《新唐书·张果传》等文献记载,唐玄宗曾经想将自己这个妹妹嫁给张果,结果张先生坚决不干,并且因此离开了京城。张果何许人?张果老也,传说中的八仙呀!不过当年,他就是个名道士而已。
不过史料没有说,那时的玉真,是未婚少女,还是带着两个孩子的寡妇(或者是离婚妇女)。反正不管怎么算,张果老拒绝的玉真,肯定还没有51岁呢。而李白第一次见到的玉真,可不折不扣的过了知天命之年了。这样的爱情,即便有了,又有多浪漫呢。
李白一生至少七次光临宣城和城外的敬亭山,而且他还写下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名句。李白为什么这么喜欢宣城,喜欢敬亭山?绯闻制造者们说了,因为他的情人玉真公主在这里。
我们前文已经用足够的证据来证明,李白跟玉真公主根本没有恋情,玉真公主也根本没有在敬亭山隐居。那么,李白为什么这样喜欢敬亭山?
这就要回到常识了。因为几乎每个有点古典文学知识的人都知道,李白最崇拜的前辈诗人是谢朓。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诗人,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谢朓在宣城,特别是敬亭山留下了大量诗文,也留下了很多遗迹。
今天,我们从大文学史的角度看,谢朓只能算中国历史上二流诗人,但是没有办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李白一辈子,在诗人里就喜欢他,也最崇拜他。他仅仅在宣城谢朓楼上,就留下多篇名作,这里我们随便列举两首: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至于李白直接写诗怀念谢朓的,就更多了。比如: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谢朓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
“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
“宅近青山同谢朓,门垂碧柳似陶潜。”
至于宣城的地方官,也因此跟他混的很熟,比如宇文太守,赵悦太守,李昭长史,连民间的酿酒师,都成为李白的哥们。宣城和敬亭山,就这样因为一个男人,使李白如醉如痴。
与王维的关系辩伪
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
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
此地回鸾驾,缘溪转翠华。
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
庭养冲天鹤,溪流上汉槎。
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
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
大道今无外,长生讵有涯。
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
这首诗是王维和皇帝一起到玉真公主的山庄去时写的,从诗句中看,似乎非常一般,不外乎就是称颂公主的山庄是人间仙境,公主超凡脱俗,浑似仙人天女罢了。
我们来看《唐才子传》上有这样一段文字: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
这就是《郁轮袍》一故事的出处。王维首次应试是在开元八年(720年),结果却落第。看来当时科举中的潜规则也挺厉害的,不拜谒一些名人权贵,也很难高中。于是王维就在宁王、岐王(都是玄宗的兄弟)府中出入,第二年将应举时,岐王就劝他去“九公主”的府上去。九公主即玉真公主,有的地方说成是太平公主,大错特错,太平公主死时王维才十二岁。他们不可能有什么故事。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幕:“妙年洁白,风姿郁美”的王维怀抱琵琶,在酒宴间为玉真公主献艺。玉真公主听了王维演奏的《郁轮袍》后,才又看过王维的诗文,并对王维的才气大大地夸奖了一番。
很多人以为玉真公主和王维一定有什么特殊的关系,事实上并非如此。唐代科举考试并不封住考试者名字,所以很多士子先来长安为自己造势,博得一定的名声,以求受到考官青睐,王维正是走上层路线以求博得名声,取得好名次,事实上也确实收获了成效。玉真公主与大量文人来往密切,许多诗人皆有应酬赞美之诗,并非只有王维一人。野史多爱八卦,事实上不足为信。


株洲市15730735931: 李白和皇姑是什么样的关系? -
才旦仪便通: 皇姑 就是 玉真公主,李白一直不得意,但他和玉真公主一直有交往.玉真公主喜欢往名山访道求仙,炼丹磕药.李白恰好在少年时也喜欢这个.玉真公主去过的名山后经过玉真公主的力荐,被唐玄宗召进宫中. 后来还是被玄宗追回老家,玉真公主也因此难过 出家在敬亭山.

株洲市15730735931: 李白和玉真公主真的相爱吗? -
才旦仪便通: 其实李白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不只是在赞美敬亭山的美,更主要的是在赞美玉真公主.所以他们一定是相爱的

株洲市15730735931: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点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才旦仪便通: 其实李白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不只是在赞美敬亭山的美,更主要的是在赞美玉真公主.李白在京城遭奸佞谗言,被贬流放徽州,玉真公主为了追求李白从京城一直追到敬亭山,后来留恋敬亭山的美,便留在敬亭山修道,一直到死.也足以看得出她对李白的一片痴情!这首诗就是李白在惊闻玉真公主的死讯后为其所抒发的内心情感.

株洲市15730735931: 李白到底和谁相看两不厌? -
才旦仪便通: 独坐敬亭山作者:李白 年代:唐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沿着唐诗的足迹行走确实是件很浪漫的事情,而且,身临其境,才能对诗人当时的情绪感同身受.我来到安徽宣城敬亭山,真切的触摸了下1200多年前诗...

株洲市15730735931: 李白的事例 -
才旦仪便通: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

株洲市15730735931: 关于李白和玉真公主的故事能不能短一点 -
才旦仪便通: 完全可以再短一些的.

株洲市15730735931: 关于李白和玉真公主的故事能不能短一点啊!
才旦仪便通: 不能

株洲市15730735931: 李白生平故事1000字 -
才旦仪便通: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世将李白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好饮酒做诗,爱交好友,其曾获得过皇上和贵妃的赏识.但最后...

株洲市15730735931: “赐金还山”是典故吗? -
才旦仪便通: 是啊 关于李白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秦汉间“商山四皓”之一)”.“以七宝床赐食,御...

株洲市15730735931: 李白的生平经历详细 -
才旦仪便通:[答案] 年少有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