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时期有什么名人

作者&投稿:阚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晋国时期有哪些名人(4个以上)?~

王羲之、顾恺之、谢道韫、陶渊明、陈寿等。
1、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2、顾恺之
顾恺之(348年— 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
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谢道韫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称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在卢循孙恩之乱时,丈夫王凝之为会稽内史,但守备不力,逃出被抓后杀害。
谢道韫听闻敌至,举措自若,拿刀出门杀敌数人才被抓。孙恩因感其节义,故赦免道韫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后,谢道韫在会稽独居,终生未改嫁。
4、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5、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
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
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渊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谢道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顾恺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羲之

应该是晋朝吧。
两晋名人:

王沈 何曾 山涛 王浚 傅玄 贾允 卫瓘 羊祜 羊琇 杜预 裴秀 王浑 李密

荀勖 束晳 向秀 阮咸 刘伶 刘徽 刘毅 杨骏 华峤 张华 陈寿 王戎 鲁褒

傅咸 周处 潘岳 李庠 李流 石崇 左思 王恺 郝散 纪瞻 张轨 贾后 王衍

贾疋 陶侃 贺循 陆机 祖逖 王敦 裴頠 何劭 李特 周顗 郗鉴 裴嶷 刘琨

刘隗 石勒 李雄 郭璞 桓彝 王导 张昌 石冰 张方 陈敏 汲桑 江统 刘渊

王弥 郭象 顾荣 葛洪 鲍敬言 王如 杜弢 干宝 刘聪 刁协 张宾 戴渊 苏峻

苻洪 温峤 刘曜 祖约 庚亮 石虎 庚冰 孪寿 褚裒 庚翼 张骏 梁犊 冉闵

李势 桓温 道安 苻健 殷浩 支遁 常璩 谢安 王猛 谢石 袁宏 桓冲 虞喜

姚襄 姚苌 慧远 法显 郗超 苻融 吕光 苻坚 谢玄 苻登 朱序 戴逵 王恭

刁逵 谯纵 李暠 段业 孙思 卢循 陶潜 姚兴 桓玄 徐广 社仑 刘毅 冯跋

姚泓 木骨闾 张天锡 陶渊明 刘牢之 慕客玮 顾恺之 殷仲堪 杨佺期 王国宝

慕容永 王献之 习凿齿 慕容德 慕容垂 慕容泓 慕容恪 王羲之 慕容皝 范长生

鲍敬言 晋怀帝 司马炽 姚弋仲 司马越 刘伯根 司马彪 司马颙 司马颖 晋元帝

司马睿 司马义 司马玮 段匹单 晋愍帝 司马邺 慕容廆 司马冏 司马伦 晋惠帝

司马衷 贾南凤 晋武帝 司马炎 齐万年 佛图澄 司马亮 王叔和 拓跋猗卢 鸠摩罗什

乞伏国仁 赫连勃勃 沮渠蒙逊 司马元显 司马道子 秃发乌孤 拓跋什翼健 秃发树机能

1、介子推

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作为春秋贵族,介子推的言行,宵小之徒视之为迂腐,然则体现了正道之义。介子推的行为并非忠君而是爱国,以后世儒家评价必为“忠君之典范”,而成为中国儒家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渊源。


2、师旷

字子野,春秋时著名乐师、道家。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瞑臣。为晋大夫,亦称晋野,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

他艺术造诣极高,民间附会出许多师旷奏乐的神异故事。洪洞县曲亭镇师村师旷墓遗址。师旷的政治业绩并不亚于其艺术成就,其政治活动最早见诸文献是在鲁襄公十四年。现存先秦文献记载,师旷几乎参与了晋国内政、外交、军事等一系列事务,常向悼、平二公陈以治国安邦之策。

悼、平二公每每请教于师旷时,他都能“因问尽言”,引出一番严肃的治国宏论。师旷虽仅是一乐官,一生均在宫中生活,但他的地位不同于一般乐工,对政治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在卫侯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

也向晋王担出了许多治国主张,有一次,晋平公感叹师旷生来就眼瞎,饱受昏暗之苦,师旷则言天下有五种昏暗,其一是君王不知臣子行贿博名,百姓受冤无处伸。

3、赵鞅

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又名志父,亦称赵孟。《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晋昭公时,公族弱,大夫势力强,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致力于改革,为后世魏文侯李悝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和赵武灵王改革首开先河。

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改革家。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郡县制社会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实践者,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其子赵无恤(即赵襄子)并称“简襄之烈”。

士鞅的老辣远非此时的赵鞅所比,其政治资历更使其望尘莫及。就在魏舒执政的第二年,士鞅决定钳制魏舒,抵制其再次“胡作非为”,于是士鞅拉拢荀寅、控制赵鞅导演一出千古闻名的“铸刑鼎”大戏。

4、骊姬

或称丽姬春秋时期骊戎国君之女,晋献公妃子,晋君奚齐的生母。骊姬姿色艳美。前672年,晋献公打败骊戎,骊戎求和将骊姬与其妹少姬献给晋献公。骊姬深得晋献公的宠爱,获立夫人,并生下儿子奚齐,而骊姬的妹妹少姬生子卓子。

骊姬以美色获得晋献公专宠,阴险狡诈,献媚取怜,逐步博得晋献公信任,参与朝政,但骊姬仍不满足,使计离间挑拨晋献公与儿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迫使申生自杀,重耳、夷吾逃亡,改立自己所生之子奚齐为太子,史称骊姬之乱。

前651年,晋献公病危,嘱托大夫荀息主政,保护奚齐并辅助他继位。晋献公死后,荀息遵旨立奚齐继位,骊姬为太后。但在丧礼过程中,里克杀死奚齐,荀息于是改立卓子为君。不久,里克又杀害卓子。

5、晋穆侯

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九任统治者,前811年—前785在位,在位27年。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九任统治者。穆侯四年,取齐女姜氏为夫人。

七年,伐条。生太子仇。十年,伐千亩,有功。生少子成师。晋人师服认为嫡长子与嫡次子取的名字正相反,晋国迟早会出大乱。穆侯去世后,其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穆侯之孙韩万,乃战国七雄的韩国的先祖。

晋穆侯十年,晋穆侯率军讨伐北戎,与北戎在千亩交战,晋军一战击败北戎,大获全胜。此时齐姜生下第二个儿子,于是晋穆侯便为他起名为“成师”。

晋穆侯二十七年,晋穆侯去世,其弟殇叔自立为君,史称晋殇叔。太子仇出国逃亡。晋殇叔四年,太子仇率领其同党袭击晋殇叔而自立为君,是为晋文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介子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师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骊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穆侯



  晋国的赵简子先生(赵鞅),是六卿里边最得意的一个。他爷爷就是著名的“赵氏孤儿”赵武。作为名门之后,赵简子恢复祖上的荣耀,出人头地,就弄了生铁480斤,把从前执政官范宣子先生的刑书铸刻在大铁鼎上,颁布了晋国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替代过去的习惯法。这个壮举使赵简子知名于天下,国君再也不能口含天宪了,成文法成了“紧箍咒”套在国君脑袋上,大臣们一念,国君的脑袋就疼。晋国从晋平公时代开始滑落的君权,遂滑落到了谷底。国内各界新兴家族纷纷叫好,喝彩声使赵简子有了登上政治舞台的资本。果然,他在公元前497年(吴越争霸之际),升任晋国正卿,执掌国政。
  温氏家族是源自周朝的晋国公族,而当时晋国的所在地,就在现在的山西省。

  温氏的源自晋国公族,在过去有关姓氏古籍上,的确是证据确凿。譬如《广韵》指出:“唐叔虞之后,受封于河内温,因以命氏;又却至食采于温,亦号温季,因以为族,出太原”;此外,《姓纂》亦指出:“唐叔虞之后,晋族受封河内之温,因以命氏”;《万姓统谱》则更详尽地记载说:“却至食采于温,亦号温季,汉功臣温疥,封惸侯,惸音荀,疥孙何,始居太原,继移汲郡,清河。”

  由上述的文献看来,发祥于山西的温氏家族,共有两支主流。一支传自唐叔虞。一支则是却至的后裔。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幼弟,当辅政的周公并灭唐国时,由于“桐叶封弟”的缘故,被封在唐国。后来并发展成为春秋时代一度称霸诸侯的晋国。却至,也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名人,世代都是位高权重大夫。由此可知,现在的温姓人,不论系出何支,都是具有十分荣耀的家世源流的。

  不过,唐朝时的一块“温信碑”,对于温信其人的身世,却明文刻载为“颛顼裔”,推溯起来应该是黄帝的姬姓后裔。如此一来,温氏是更加的源远流长了。

  温氏的组织情形,实际上是十分复杂的。除了上述源自唐叔虞和却至的两大主流之外,到了南北朝时期以后,至少有五支不同的份子加入。这种情形,《唐书》以及《魏书官氏志》都有明文记载。前者指出:“唐居国王姓温。刘易从之子ㄙ,流岭表,免归,改姓温”;后者则指出:“叱温氏、温盆氏、温孤氏、均改温氏”。

  由此可见,温氏家族的源流,是有许多支的。有出自唐叔虞之后,有出自却至之后,又有刘氏的改姓。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有许多民族混合于其中。整个家族的组织是如此的庞大而复杂。目前,温姓人想要追溯得知自己的真正所出,恐怕就比较费事了。

  温氏家族的向南播迁,是始于南北朝,大盛于唐末的黄巢之乱。关于他们南迁的大致情形,有发下的文献可资参考——《兴宁温氏谱钞》:“其族发源于山西、河南……逮东晋五胡乱华,怀愍帝为刘渊所掳……其先温峤,时为刘�记室。晋元帝渡江……峤奉�命,上表劝进”;崇正同人系谱温氏条:“后峤出镇洪都,江西南昌,子孙因家焉……至九郎,因避黄巢之乱,避于闽南。”此外,上述两项温氏族谱也同时指出:“其后有居宁化,宋末,避乱经长汀,入上杭,分为二支,一入广东蕉岭、至梅县,大埔;一入广东兴宁,至河源。”

  综合以上的文献,可以知道南方的温氏家族也是距今1600多年前晋朝东渡名臣温峤的后裔。当时,温峤举族定居于江西南昌,世代子孙就在这带地方繁衍滋长。到了唐朝末年,才为了逃避黄巢之乱,再向南播迁到福建。宋代末年,蒙古人来势汹汹,福建的温氏又经过长汀逃到浙江的杭州,并且分为两支,先后到达广东各地继续不断地茁壮。

晋国的赵简子先生(赵鞅),是六卿里边最得意的一个。他爷爷就是著名的“赵氏孤儿”赵武。作为名门之后,赵简子恢复祖上的荣耀,出人头地,就弄了生铁480斤,把从前执政官范宣子先生的刑书铸刻在大铁鼎上,颁布了晋国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替代过去的习惯法。这个壮举使赵简子知名于天下,国君再也不能口含天宪了,成文法成了“紧箍咒”套在国君脑袋上,大臣们一念,国君的脑袋就疼。晋国从晋平公时代开始滑落的君权,遂滑落到了谷底。国内各界新兴家族纷纷叫好,喝彩声使赵简子有了登上政治舞台的资本。果然,他在公元前497年(吴越争霸之际),升任晋国正卿,执掌国政。
温氏家族是源自周朝的晋国公族,而当时晋国的所在地,就在现在的山西省。

温氏的源自晋国公族,在过去有关姓氏古籍上,的确是证据确凿。譬如《广韵》指出:“唐叔虞之后,受封于河内温,因以命氏;又却至食采于温,亦号温季,因以为族,出太原”;此外,《姓纂》亦指出:“唐叔虞之后,晋族受封河内之温,因以命氏”;《万姓统谱》则更详尽地记载说:“却至食采于温,亦号温季,汉功臣温疥,封惸侯,惸音荀,疥孙何,始居太原,继移汲郡,清河。”

由上述的文献看来,发祥于山西的温氏家族,共有两支主流。一支传自唐叔虞。一支则是却至的后裔。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幼弟,当辅政的周公并灭唐国时,由于“桐叶封弟”的缘故,被封在唐国。后来并发展成为春秋时代一度称霸诸侯的晋国。却至,也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名人,世代都是位高权重大夫。由此可知,现在的温姓人,不论系出何支,都是具有十分荣耀的家世源流的。

不过,唐朝时的一块“温信碑”,对于温信其人的身世,却明文刻载为“颛顼裔”,推溯起来应该是黄帝的姬姓后裔。如此一来,温氏是更加的源远流长了。

温氏的组织情形,实际上是十分复杂的。除了上述源自唐叔虞和却至的两大主流之外,到了南北朝时期以后,至少有五支不同的份子加入。这种情形,《唐书》以及《魏书官氏志》都有明文记载。前者指出:“唐居国王姓温。刘易从之子ㄙ,流岭表,免归,改姓温”;后者则指出:“叱温氏、温盆氏、温孤氏、均改温氏”。

由此可见,温氏家族的源流,是有许多支的。有出自唐叔虞之后,有出自却至之后,又有刘氏的改姓。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有许多民族混合于其中。整个家族的组织是如此的庞大而复杂。目前,温姓人想要追溯得知自己的真正所出,恐怕就比较费事了。

温氏家族的向南播迁,是始于南北朝,大盛于唐末的黄巢之乱。关于他们南迁的大致情形,有发下的文献可资参考——《兴宁温氏谱钞》:“其族发源于山西、河南……逮东晋五胡乱华,怀愍帝为刘渊所掳……其先温峤,时为刘�记室。晋元帝渡江……峤奉�命,上表劝进”;崇正同人系谱温氏条:“后峤出镇洪都,江西南昌,子孙因家焉……至九郎,因避黄巢之乱,避于闽南。”此外,上述两项温氏族谱也同时指出:“其后有居宁化,宋末,避乱经长汀,入上杭,分为二支,一入广东蕉岭、至梅县,大埔;一入广东兴宁,至河源。”

综合以上的文献,可以知道南方的温氏家族也是距今1600多年前晋朝东渡名臣温峤的后裔。当时,温峤举族定居于江西南昌,世代子孙就在这带地方繁衍滋长。到了唐朝末年,才为了逃避黄巢之乱,再向南播迁到福建。

晋国的赵简子先生(赵鞅),是六卿里边最得意的一个。他爷爷就是著名的“赵氏孤儿”赵武。作为名门之后,赵简子恢复祖上的荣耀,出人头地,就弄了生铁480斤,把从前执政官范宣子先生的刑书铸刻在大铁鼎上,颁布了晋国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替代过去的习惯法。这个壮举使赵简子知名于天下,国君再也不能口含天宪了,成文法成了“紧箍咒”套在国君脑袋上,大臣们一念,国君的脑袋就疼。晋国从晋平公时代开始滑落的君权,遂滑落到了谷底。国内各界新兴家族纷纷叫好,喝彩声使赵简子有了登上政治舞台的资本。果然,他在公元前497年(吴越争霸之际),升任晋国正卿,执掌国政。
温氏家族是源自周朝的晋国公族,而当时晋国的所在地,就在现在的山西省。

温氏的源自晋国公族,在过去有关姓氏古籍上,的确是证据确凿。譬如《广韵》指出:“唐叔虞之后,受封于河内温,因以命氏;又却至食采于温,亦号温季,因以为族,出太原”;此外,《姓纂》亦指出:“唐叔虞之后,晋族受封河内之温,因以命氏”;《万姓统谱》则更详尽地记载说:“却至食采于温,亦号温季,汉功臣温疥,封惸侯,惸音荀,疥孙何,始居太原,继移汲郡,清河。”

由上述的文献看来,发祥于山西的温氏家族,共有两支主流。一支传自唐叔虞。一支则是却至的后裔。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幼弟,当辅政的周公并灭唐国时,由于“桐叶封弟”的缘故,被封在唐国。后来并发展成为春秋时代一度称霸诸侯的晋国。却至,也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名人,世代都是位高权重大夫。由此可知,现在的温姓人,不论系出何支,都是具有十分荣耀的家世源流的。

不过,唐朝时的一块“温信碑”,对于温信其人的身世,却明文刻载为“颛顼裔”,推溯起来应该是黄帝的姬姓后裔。如此一来,温氏是更加的源远流长了。

温氏的组织情形,实际上是十分复杂的。除了上述源自唐叔虞和却至的两大主流之外,到了南北朝时期以后,至少有五支不同的份子加入。这种情形,《唐书》以及《魏书官氏志》都有明文记载。前者指出:“唐居国王姓温。刘易从之子ㄙ,流岭表,免归,改姓温”;后者则指出:“叱温氏、温盆氏、温孤氏、均改温氏”。

由此可见,温氏家族的源流,是有许多支的。有出自唐叔虞之后,有出自却至之后,又有刘氏的改姓。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有许多民族混合于其中。整个家族的组织是如此的庞大而复杂。目前,温姓人想要追溯得知自己的真正所出,恐怕就比较费事了。

温氏家族的向南播迁,是始于南北朝,大盛于唐末的黄巢之乱。关于他们南迁的大致情形,有发下的文献可资参考——《兴宁温氏谱钞》:“其族发源于山西、河南……逮东晋五胡乱华,怀愍帝为刘渊所掳……其先温峤,时为刘�记室。晋元帝渡江……峤奉�命,上表劝进”;崇正同人系谱温氏条:“后峤出镇洪都,江西南昌,子孙因家焉……至九郎,因避黄巢之乱,避于闽南。”此外,上述两项温氏族谱也同时指出:“其后有居宁化,宋末,避乱经长汀,入上杭,分为二支,一入广东蕉岭、至梅县,大埔;一入广东兴宁,至河源。”

综合以上的文献,可以知道南方的温氏家族也是距今1600多年前晋朝东渡名臣温峤的后裔。当时,温峤举族定居于江西南昌,世代子孙就在这带地方繁衍滋长。到了唐朝末年,才为了逃避黄巢之乱,再向南播迁到福建。宋代末年,蒙古人来势汹汹,福建的温氏又经过长汀逃到浙江的杭州,并且分为两支,先后到达广东各地继续不断地茁壮。

晋国的赵简子先生(赵鞅),是六卿里边最得意的一个。他爷爷就是著名的“赵氏孤儿”赵武。作为名门之后,赵简子恢复祖上的荣耀,出人头地,就弄了生铁480斤,把从前执政官范宣子先生的刑书铸刻在大铁鼎上,颁布了晋国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替代过去的习惯法。这个壮举使赵简子知名于天下,国君再也不能口含天宪了,成文法成了“紧箍咒”套在国君脑袋上,大臣们一念,国君的脑袋就疼。晋国从晋平公时代开始滑落的君权,遂滑落到了谷底。国内各界新兴家族纷纷叫好,喝彩声使赵简子有了登上政治舞台的资本。果然,他在公元前497年(吴越争霸之际),升任晋国正卿,执掌国政。
温氏家族是源自周朝的晋国公族,而当时晋国的所在地,就在现在的山西省。

温氏的源自晋国公族,在过去有关姓氏古籍上,的确是证据确凿。譬如《广韵》指出:“唐叔虞之后,受封于河内温,因以命氏;又却至食采于温,亦号温季,因以为族,出太原”;此外,《姓纂》亦指出:“唐叔虞之后,晋族受封河内之温,因以命氏”;《万姓统谱》则更详尽地记载说:“却至食采于温,亦号温季,汉功臣温疥,封惸侯,惸音荀,疥孙何,始居太原,继移汲郡,清河。”

由上述的文献看来,发祥于山西的温氏家族,共有两支主流。一支传自唐叔虞。一支则是却至的后裔。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幼弟,当辅政的周公并灭唐国时,由于“桐叶封弟”的缘故,被封在唐国。后来并发展成为春秋时代一度称霸诸侯的晋国。却至,也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名人,世代都是位高权重大夫。由此可知,现在的温姓人,不论系出何支,都是具有十分荣耀的家世源流的。

不过,唐朝时的一块“温信碑”,对于温信其人的身世,却明文刻载为“颛顼裔”,推溯起来应该是黄帝的姬姓后裔。如此一来,温氏是更加的源远流长了。

温氏的组织情形,实际上是十分复杂的。除了上述源自唐叔虞和却至的两大主流之外,到了南北朝时期以后,至少有五支不同的份子加入。这种情形,《唐书》以及《魏书官氏志》都有明文记载。前者指出:“唐居国王姓温。刘易从之子ㄙ,流岭表,免归,改姓温”;后者则指出:“叱温氏、温盆氏、温孤氏、均改温氏”。

由此可见,温氏家族的源流,是有许多支的。有出自唐叔虞之后,有出自却至之后,又有刘氏的改姓。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有许多民族混合于其中。整个家族的组织是如此的庞大而复杂。目前,温姓人想要追溯得知自己的真正所出,恐怕就比较费事了。

温氏家族的向南播迁,是始于南北朝,大盛于唐末的黄巢之乱。关于他们南迁的大致情形,有发下的文献可资参考——《兴宁温氏谱钞》:“其族发源于山西、河南……逮东晋五胡乱华,怀愍帝为刘渊所掳……其先温峤,时为刘�记室。晋元帝渡江……峤奉�命,上表劝进”;崇正同人系谱温氏条:“后峤出镇洪都,江西南昌,子孙因家焉……至九郎,因避黄巢之乱,避于闽南。”此外,上述两项温氏族谱也同时指出:“其后有居宁化,宋末,避乱经长汀,入上杭,分为二支,一入广东蕉岭、至梅县,大埔;一入广东兴宁,至河源。”

综合以上的文献,可以知道南方的温氏家族也是距今1600多年前晋朝东渡名臣温峤的后裔。当时,温峤举族定居于江西南昌,世代子孙就在这带地方繁衍滋长。到了唐朝末年,才为了逃避黄巢之乱,再向南播迁到福建。宋代末年,蒙古人来势汹汹,福建的温氏又经过长汀逃到浙江的杭州,并且分为两支,先后到达广东各地继续不断地茁壮。


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2、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民国时期有哪些名人?
民国时期时期历史名人较多,如革命先烈孙中山、邹容、陈天华等,从事政治的于右任、孔祥熙、王士珍等,军事方面有丁超、白崇禧、王占元等,外交人才刁作谦、王宠惠、伍朝枢等,教育方面的李石曾、李书华、章士钊等,学术学者丁谦、王国维、王式通等,以下列举部分个人简介:1、【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

民国时期有哪些名人
1. 林微因:著名建筑师、诗人,民国时期文化界的杰出女性代表。2. 徐志摩:著名诗人、散文家,新月派文学的重要人物,以其浪漫主义诗作影响深远。3. 孙中山:国父,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推动民主革命的重要领袖。4. 黄兴:辛亥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被誉为“辛亥革命的勇士”。5....

中国各朝代名人
晋;司马炎 、王熙之、陶渊明、王猛、谢安 「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南...

...南北朝 隋唐 五代十国 宋元明清 时期的名人有哪些。
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李悝、乐羊、吴起、苏秦、张仪、白起、商鞅、韩非秦:李斯、蒙恬、王翦汉:韩信、萧何、张良、司马迁、卫青、霍去病、董仲舒、张衡、蔡伦、班固、班超三国:诸葛亮、司马懿、荀彧、吕蒙、曹植、嵇康、阮籍晋:陆机、陈寿、刘徽(魏晋时期)、...

中国古代历史所有英雄或名人有哪些
-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

中国历史名人有哪些?
1、孔子(前551-前479),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中国的“千古圣人”。孔子是中国历史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式人物,是中国人两千年来行为规范的制定者。他的思想和学说是古代社会长期的意识形态和官方哲学。在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2、秦始皇(...

中国有名的爱国人士
一、岳飞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

中国历史名人有哪些
郑板桥、海瑞、朱元璋、郑成功、崇祯、史可法、袁崇焕、雍正、康熙、乾隆、多尔衮、慈禧、林则徐、黄兴、袁世凯、孙中山、陈独秀、谭嗣同、胡适、鲁迅、毛泽东、蒋介石、张学良、周恩来、共和国十大元帅,太多太多了就想到这些!!!韩非、李斯、赵高、秦始皇嬴政、陈胜、吴广、孟尝君、毛遂、张良、萧何、樊哙、...

中国古代有那些名人?
1.生命的大智者老子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楚国苦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他博学多才,孔子...

杏花岭区13760123619: 晋国时期的人物 -
紫爱抗癌: 晋文公重耳,名臣介子推、祁奚.【重耳】晋文公重耳在62岁立为晋国国君之前曾在外出逃19年,在这19年当中有一帮文武豪杰不离不弃的辅佐,介子推就是其中的一位. 重耳刚开始奔逃的那几年非常的惨,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惠...

杏花岭区13760123619: 晋国有哪些名人?越多越好,不要故事
紫爱抗癌: 晋文公重耳,名臣介子推. 晋国的赵简子先生(赵鞅),狐偃 先轸 赵成子 赵宣子 中行桓子 范武子 郤献子 栾武子 郤昭子 韩献子 智武子 魏庄子 范宣子 赵文子 范献子 赵简子 知襄子 赵襄子 魏文侯

杏花岭区13760123619: 晋国时期有什么名人 -
紫爱抗癌: 晋国的赵简子先生(赵鞅),是六卿里边最得意的一个.他爷爷就是著名的“赵氏孤儿”赵武.作为名门之后,赵简子恢复祖上的荣耀,出人头地,就弄了生铁480斤,把从前执政官范宣子先生的刑书铸刻在大铁鼎上,颁布了晋国的第一部成文...

杏花岭区13760123619: 晋国的名人有哪些 -
紫爱抗癌: 司马昭的那个晋国?竹林七贤啊,嵇康、山涛、阮籍、阮咸、王戎、刘伶、向秀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诗人叫谢灵运再加上司马昭有9个了

杏花岭区13760123619: 晋国时代有哪些名人? -
紫爱抗癌: 晋文公重耳,名臣介子推.

杏花岭区13760123619: 晋国在春秋时都有过哪些知名的人物? -
紫爱抗癌: 先轸http://baike.baidu.com/view/2836.htm 晋文公http://baike.baidu.com/view/2852.htm 介之推http://baike.baidu.com/view/147561.htm 赵盾http://baike.baidu.com/view/21754.htm 赵文子(赵武)http://baike.baidu.com/view/374968.htm 羊舌肸http://baike.baidu.com/view/390624.html 赵简子http://baike.baidu.com/view/41490.htm

杏花岭区13760123619: 晋国有哪些人 -
紫爱抗癌: 优秀的君主:晋武公、晋献公、晋文公、晋悼公.晋国出色的臣子如:先轸、赵盾、郤缺、士会、栾书、郤至、荀罃、士匄、赵鞅、荀瑶、魏斯.http://baike.baidu.com/view/2836752.html?wtp=tt这个是晋国六卿的词条,你自己看吧!

杏花岭区13760123619: 春秋时期的名人 - 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国的有名人有谁
紫爱抗癌: 春秋:老子、孔子、孙子、左丘明 战国:屈原、孙武、商鞅 秦:秦始皇、吕不韦、白起 汉:刘邦、韩信、张良 三国:关羽、曹操、孙权、吕布 晋:王浚、祖逖、刘裕

杏花岭区13760123619: 晋国时期有哪些人物 -
紫爱抗癌: 陶渊明、梁祝、王曦之

杏花岭区13760123619: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人物! -
紫爱抗癌:[答案] 西周的军事家有吕望.他又名尚,姜姓,吕氏,字子牙,俗称姜太公.辅佐武王灭商有功,曾主持制订乘虚进军、奔袭商都的作战方案. 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和名将有魏舒、孙武和司马穰直.魏舒是晋国将门后裔,在对自狄族作战中,曾提出“毁车为行”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