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遇到外国人的时候,是通过什么方式交流说话的?

作者&投稿:左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人是怎么和外国人说话的?还没有翻译的时候~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展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对外交往早,外事翻
译出现得也早。谭载喜在他的《西方翻译简史》一书中提到我国的翻译史时说:“孔子周游列国,在各地言语发音不尽相同,彼此交流甚少的当时,也不可不通过‘旬寄之才’(即翻译人员)以‘达其意,通其欲’。“公元四五世纪,我国与欧亚地区国家的贸易往来有较大发展,翻译(当时主要是口译)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明朝初,中国一直文化发达,科技进步,经济繁荣,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在长达2000年的时期里,从汉代杰出外交家张骞和班超先后三次出使西域,到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指南洋和印度洋),中国对外关系活跃,且一直处于主动地位。翻译在这些对外活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国与亚洲、欧洲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18世纪以前,欧洲外交界使用拉丁文。当时外交文书、外交对话、条约起草都使用拉丁文。中国在与其他国家交往时也是使用拉丁文。如: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就是用拉丁文起草的。为此,中国代表团启用了两名耶稣会的外国
教土为随员,参与条约文本的草拟工作。

列班·扫马(?~1294),元代大都人,出身于一个信奉聂斯托利教(基督教的一个异端教派)的畏兀儿(即维吾尔族)富贵之家。当时有一位叫马忽思的蒙古人仰慕他的才华,从东胜州(今内蒙古托克托)来到大都拜他为师。在他的影响下马忽思不久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大约在1275年(至元十二年),两人萌发了到圣城耶路撒冷朝圣的念头,遂离开了大都,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踏上了西行征途。 1281年,马忽思还被选为教长,称雅八·阿罗诃三世。 列班·扫马的西行尽管不像马可波罗东行那样著名,但他作为最早到达西方的中国人,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一定贡献。 公元166年大秦安敦王朝(古罗马)遣使来华,使臣名不详。事记《东汉书》,为正史最早记载 有了物质刺激,自然就会向文化开展吧,长期积累,婴儿是怎么学会语言的呢?

其实从古代开始,历史上就有翻译官这个职业,你想想,我们土地那么大,虽说历史上战乱不断,朝代更新换代的也比较快,可是每个朝代都会有外来人员的,与周边的国家都有交流,比如倭国,就是现在的日本,他们就会跑到我国进行交流学习,尤其是在唐朝的时候,接纳的外来人口更多。

在西周的时候就有出现翻译官,只不过当时并没有那么方便,大家接受程度也比较低下,大部分都是承担少数民族的翻译语言较多,外来人口还是很少的,后来到了汉朝,国家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繁荣的程度,中外交流越来越频繁了,大家也急需翻译人员进行在线翻译,要不然彼此听不懂啊,所以在当时,翻译官的数量增加了很多。

到了唐朝,外来人口更多,大家都知道唐朝是一个包容性特别强的朝代,女性在当时的地位也比其他朝代要高,人民相对于还是比较自由的,而且当时佛教的传播比较广,玄奘就是一个例子,带动了各国的文化交流,明朝还设立了“四夷馆”,专门用来翻译的,他们平时还会学习外国的语言,然后进行翻译。

所以说古人还是比较时尚的,从古代就知道采用翻译官这个职业进行交流,如果清朝没有闭关锁国的话,发展的和唐朝一样好,说不定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的,但是历史就是历史,而当时设立的翻译馆也为后来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古代有专门从事翻译的工作,这样的人叫做“舌人”。只不过这样的人是专门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国。如果碰见了当今意义上的外国人,还是有翻译家的,例如唐玄奘就是一个翻译家。

古人遇到外国人的时候,一般是通过手势交流的,所以说手语是全世界通用的。另外,在古代的朝廷中,会专门培养这一类的人才,因此就会很多的外国语言,所以就可以翻译了。

汉朝的太常寺是当时专门的翻译机构,且汉朝时期经济繁盛,来做生意的外国人也比较多,一来二去,接触多了自然会了对方的语言。

是有的,在周朝时期就出现过翻译官,用于建立中原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沟通。看到了翻译官的好处,后面每个朝代都出现了翻译官。


想和一个外国人交朋友,需要注意什么礼仪
帮助的人:86.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社会制度与自己大有差别的外国人交朋友,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在与对方进行交往和沟通时,遵循国际社会中约定俗成的交际惯例。 一般而论,在结交外国友人时,有以下几条国际惯例。 1. 信守承诺。在人际交往中,"言必信,行必果...

为什么中国人看到外国人经过的时候会发笑
喜欢笑他们...这个笑我的理解既不是开心的笑也不是歧视的笑,好奇吧,是好奇,中国人喜欢扎堆,一帮人的在一起,当对面过来一个或者多个跟自己团体里不一样的人或者事物的话,大家都会起哄,说你看那个人长的跟我们不一样、那些人有一些什么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自然而然就哄堂大笑了。

遇到外国人,想跟他合照,应该怎么说。跪求语音
楼下的太书面化,老外会嘲笑你是土包子,直接搞点口语化的:遇见男的就说,hi brother,may I take a photo with you ?兄弟,能合个影吗?遇见女的甭管老少美丑就说,greetings dear miss\/lady,would you mind taking a photo with me?that will be my honor.亲爱的小姐\/女士,你介意和我合影...

如果相亲的时候碰到外国人,你会做些什么?
虽然相亲遇到外国人的几率为零,但是如果真的碰到了,我想刚开始的时候还是会紧张的。但是我会打起精神来应付,并且明确的告诉对方,我不会和他谈恋爱的,然后告诉对方的原因。最后看看对方的态度,感觉确实聊不下去,就及时的结束这场相亲。如果两人的意见达成一致,而且都有共识,那么可以留下微信,然后...

和外国人做生意要注意什么,要考虑什么
不要卖关子,外国人很简单,所以有话直说,这样体现你的坦陈。做生意时不要靠价格取胜,关键要靠质量,服务。请客时不要弄大场面,因为外国人会感到你很浪费。注意自己的仪态。

我是一名烘焙蛋糕店的营业员,时常有些外国人,请支教常用口语
外国人进来的时候,你可以对他说:can i help you?然后他可能会跟你点餐,他点一个东西,你就可以说:yes或者ok(表示自己明白他要点什么).全部点完了,你可以说;ok,you got it或者all riaht ,i got it (这句话非常有用,很多情况都能用到,基本上是万能句)打包面包拿给顾客,可以说:...

学习英语口语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英语口语的目的如下:1、丰富知识,当遇到外国人的时候不会因为听不懂或者不会讲而尴尬。2、锻炼口才,让口齿灵活,增加自信,脱口而出的一口流利的英文,会让魅力大增。3、在深度学习英语课程中可以更容易客服困难,方便学习外国的文化并且和外国友人进行文化交流讨论。4、对想要去外国企业工作打下...

在古代时期,我们国家的人和外国人是怎么交流的?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古代的时候也有留学生到外国去,这让他们回到国内,也可以作为翻译,帮助我们国家内部的人和外国人进行交流,我觉得我们国家的人是非常聪明的,如果没有外语的支撑,其实也可以通过一些手势我们都知道,语言虽然不是相通的,但是手势是相通的,我们通过一些手势就可以让外国人懂得我们的意思,...

“外籍女子火车上霸座朝人泼水”,遇到外国人不遵守公共规则应该怎么办...
其实在我看来,遇到这样的外国人不遵守公共规则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去耐心的对他们说,那时候外国人可能与我们国人的处理方式不同,如果说他们遇到我们拍摄或者是一些乘客的行为,有可能就会造成他们情绪的激动。所以我们一定要可能的态度有好一点,或者说语言不通的话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有些时候还会上升...

为什么在街上中国人都喜欢把外国人当外星人一样盯着看
第一,好奇,人都有好奇心,所以,遇到稀奇的事情,自然会去窥视,这证明两点,,第一,,我们的发达程度不足,所以,,不常见,外国人。比如有的都市中,,外国人,随处可见,,就没了 好奇 第二,品行德行的 确实。第三,自控力的差劲。大道三观,夜凡之公子教化 我有时候 看到外国人,,瞥一眼...

开平市13150501345: 古代人不会外语是怎样和外国人交流的 -
苗郭白芝: 在古代虽然没有现代的外交活动频繁,但是在一些大国,是有外国使团的,他们有的就是常年驻扎在国外,像有的传教等等.

开平市13150501345: 古代是如何与外国交往的,没有翻译之前 -
苗郭白芝: 商人贸易都是找些边境的汉人或受汉化的胡人来充当翻译,汉唐时期边境城市就是贸易市场,懂得各族语言的人大有人在 两国交战,多是由使臣(外交官)充当翻译,这些人常年出使国外,不仅了解外国语言,更重要的是了解地形,便于作战.还有就是找些胡人军官当翻译,比如安禄山打仗时就兼任翻译,有时和尚都会临时当回翻译,古代的和尚知识很渊博,因为佛经都是外文,所以精通多国语言是必修课. 宋朝时,翻译这一词就不大陌生了,因为常年对外作战,所以精通各族语言,乃至国外语言的人都比较多,特别是商人,宋朝海外贸易繁盛,翻译就尤为重要了. 明朝中后期,因为实行海禁,海外交流比较少,懂得外语的人非常少,一直到清初,雅克刹谈判时竟然很难找不出一个懂得外语的官员...

开平市13150501345: 古代人是怎样和外国人交流的? -
苗郭白芝: 开始手势,后来通过手势和声音,领会语言.

开平市13150501345: 古代第一个中国人遇到外国人是怎么知道对方说的什么,后来是如何知道的? -
苗郭白芝: 在地理大发现之前,的确存在着完全没有交流的国家,两个国家的语言都无法沟通.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即使在古代也是如此,如果两个国家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那就一定有利益、领土的争夺,而有这样的利益冲突,对敌国就不可能没有一点儿了解,比如通过第三方.我过古代在西域和西亚强国交锋,很多时候就是通过当地土著民族,即第三方.所以,交战、有外交活动的两国,一定对对方有一定的了解,不会言语不通.即使在边境上,发生了一场突然而意外的战斗,那在战斗后,通过俘虏,也就会对敌人有一定的了解了.

开平市13150501345: 古代中国人怎么和外国人交流? -
苗郭白芝: 中国古代有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机构,如两汉时代的太常寺,隋唐至清代礼部都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培训翻译.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成立的京师同文馆也有类似功能. 当然也很多个人自学,主要是商人

开平市13150501345: 古代的人怎么沟通 -
苗郭白芝: 国内不同地方的人当然用官话沟通.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语言不同.故而通用“雅言”. 以后一统时期有官方话.一般是统治者所在地的语言. 外国人只能通过通译来交流,没有通译只能用肢体语言了.

开平市13150501345: 我国古代的人怎样和外国人交流呢
苗郭白芝: 我看钱文忠讲《玄奘西游记》时说过,唐朝时梵文就相当于现在的英语,是世界各国通用语言.不过他只讲西域人会讲梵文,罗马就不知道了.不过以前罗马征服过西域,估计语言也得统一,那这样居住在西域的汉人应该会学会一些吧.(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的梵文)

开平市13150501345: 中国古代的人怎么和外国沟通? -
苗郭白芝: 一般是汉人留学回来做翻译

开平市13150501345: 最初的古代中国人和外国人,怎样进行交流.他们的语言不通.是慢慢的磨合,猜想吗. -
苗郭白芝: 肢体语言啊`~~肢体语言的发展是随人类发展而来的哦!

开平市13150501345: 在古代里,古人是怎样跟外国人交流的?他们是怎样学外语的? -
苗郭白芝: 大部分是找翻译啊,当时的翻译虽然没有现在多,也没现在的专业,但还是有不少的人去外国谋生,做生意之类的,从而学会了一些外国语言...或是找靠近边境地区的当地居民,他们和和外国的交流相对频繁,多少会一点外语...当年郑和下西洋时也是带了不少翻译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