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

作者&投稿:祝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开展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 建议~

如何开展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 建议
一、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开发的契机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局限在语文教材上、语文课堂上,从而导致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压抑和被动的现状。就语文课所选编的教材来看,它涉及了政治、经济、天文、地理、音乐、美术、数学、化学、历史、物理、生物等诸学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综合系统,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学科属性,我们在拓展性课程开发和实践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也正是这种综合性的特点为我们开设语文拓展性课程提供了契机。
老一辈语文教育家老早就向我们传递了拓展性教学的理念,如著名语言学家夏丏尊先生提倡过一种文本拓展式的读书方法,他在《关于国文的学习》中说:“我以为最好以选文为中心,多方学习,不要把学习的范围限在选文本身。……还须进而由此出发,做种种有关系的研究,以扩张其知识。”①他把精读的文章或书籍作为出发点,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大量的相关性书籍联系起来一起读,以便加深和扩大知识面,以点带面,由此及彼。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更有过比较精辟的论断。他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准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②

二、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的内涵
所谓语文拓展性课程,它是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为教学的逻辑起点,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培养目标,以强化学科间的关联和整合为能力延伸,从“大语文”的视角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指向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学习活动。它着眼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互为补充、扩展视野、综合映衬、加深理解,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思维辩证能力,实践运用能力等等,达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三、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有效开发和实践的指导原则
⑴以深化课内教学为基础
课内教学课程是课程标准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落实课内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拓展性课程得以开展的基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建设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知识拓展类课程是基础性课程的延伸、应用和整合。拓展性课程更讲求知识的整合性。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纷繁复杂,彼此孤立、缺乏联系的单一知识和技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往往无法应对。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有组织、有系统地将静态的知识放在动态的实践中掌握。如果只是要求学生记住低层次的零散的知识点,而不是把目光放在培养学生建构解决复杂问题的知识和能力上,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不但课内教学效果为零,而且还切断了拓展性课程的可能。
“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两个星期后,“聆听”和“阅读”的学习效率在20%以下,而“讨论”“体验”和“实践”的学习效率达到70%以上。拓展性课程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自己储备的关联性知识来创造出问题解决的方法,以此获得学习体验和能力的锻炼积累。这样,通过已有知识带动新知识的理解,在那个已知的知识系统上重构和完整新知识,使之成为新的更完善的知识系统。如此“讨论”、“体验”和“实践”所获得的新系统的“持久性”、“高效性”将跟随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乃至个人终身学习。
比如要开设“唐诗鉴赏”的拓展性课程,就要求学生在课内教学中识记并总结出古诗欣赏的基本入门点,分解出诗歌语言、意象、表现手法、时代背景等几个要素,然后从课内到课外举一反三,分项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实践起来,从而在应用中逐渐形成唐诗鉴赏的能力。而老师在这其中只是充当知识的引导和整合的辅助者角色,把学习主体地位完完全全还给学生。
⑵以激发和生成学生兴趣为先导
在课程开发和实践过程中,教师是不可以自己凭空想象角度、方向等问题的,不能把自己认为有益的的东西强加于学生身上,这样既误解了拓张性课程的内涵,也极大地降低了学生们对拓展性课程的期望值,打击了学生们主动投入的积极性。那么,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如何选点、设点呢?关键在于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先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从而又反过来生成学习兴趣,形成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循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准备好的知识系统传授给学生,而是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对语文学习进行自我寻找、自我设计、自我控制,探求语文世界的奥秘,此时教师是他们学习道路上的商量者。
当然也有时候学生受制于能力的储备有限不能准确的确定有价值的拓展性课程研究方向,纯粹是为了兴趣而割裂了语文拓展性课程本身与语文学科的内在联系,比如有些同学提出的“动漫语言研究”,虽然符合学生兴趣优先的原则,但作为本身文化底蕴浅薄,贩卖的是文化快餐的动漫来讲,其语言是很少有研究价值的。所以在这里,教师作为商量者,应该及时地予以拨正。
⑶以结合实际学情为基点
在拓展性课程开发和实践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始终要明确一点,不能脱离学生现有的学情,如若“好高骛远”,不但达不到拓展性课程预期所要达到的效果,可能还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再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觉察课的发展情况,能正好从本节课发展的逻辑出发,按照此时此刻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教师就得有高度的洞察力和灵活性,随时变换教学方式。”③教师在与学生商量语文拓展性课程的方向过程中,一定要切实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学情,比如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名著要求之一是学生阅读《水浒传》,它给出的阅读建议是这样的:“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水浒》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营养。阅读时,要特别注意生动传神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同时也要认识到,由于时代的局限,这部作品也不可能避免地有一些如滥杀无辜、歧视妇女等封建糟粕,这是需要加以鉴别和摒弃的。”④那么如果让七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看这部《水浒》,完成以上的阅读要求,我觉得是不符合学情的。刚入学的七年级学生没有或者甚少接触古文,虽然有部分学生有看过缩减版的或者现代汉语版的,虽然《水浒》本身是白话文小说,虽然也不乏某些学生文言根底不错,但是就面向全体七年级学生来讲假若开设“水浒评议”语文拓展性课程就有点脱离学生的基本学情。那是不是让九年级的学生参与这门“水浒评议”的课程就合适了呢?也不尽然。如果只是按照以上阅读建议适当地做一些提升固然是可以的,但是如若要求学生像《百家讲坛》一样做学者型的研究,对其社会根源、社会理想等有深刻认识那也是不现实的。
⑷以多种评价方式为手段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建设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拓展性课程学习评价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段特点,采用书面测试、口头表达、才艺展示、模拟表演、实验操作、探究记录、调查报告、作品展示、小论文撰写、特长认定等多种方法。”这些评价方法中大部分都能应用到语文学科中,它们都将学生置于具体情境中,并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与)结果作出判断。
语文拓展性课程的评价重点应和其他学习方式完全不同,重点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应是综合能力的考察,诸如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能力,信息资料的搜集和处理能力,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寻求独立见解的能力等等,教师要重视的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只注重学习的结果。因此,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把学习的舞台还给学生,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⑸以提升综合素质为宗旨
拓展性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将聚焦点从知识、分数等客体转移到学生这一“人”的主要因素上,这是生本课堂的体现,也是课程改革的本质性进步。
比如笔者最近开设了“儿童绘本的鉴赏与创作”这项语文拓展性课程,把它分为16课时进行安排:
1、资料搜集和整理阶段(1课时):学生课外自主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经典儿童绘本,课内师生把大家搜集的绘本整理成一份不少于50册的书单。
2、阅读分类阶段(3课时):学生有效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充分阅读书目上的绘本,并把它们按照个人的理解以一定的方式分类。
3、鉴赏探讨阶段(5课时):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相互间交流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预设学生会从表现形式、语言特色、教育意义、画面色彩上等分类),然后要求学生从中探讨儿童绘本的共性,最后思考总结一本好的儿童绘本应该有什么样的特点。
4、模仿创作阶段(6课时):学生根据总结出来的优秀儿童绘本的特点进行小组模仿创作。
5、展示评价阶段(1课时):把学生们模仿创作的儿童绘本装订成册,通过多媒体向全体学生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它们彩印出来人手一份,拿回家向自己的家长展示,提高学生们的活动积极性。
在这个课程设计当中按照由易到难的学习梯度,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在第一阶段中培养了学生信息资料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在第二阶段中培养了学生有效阅读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并对阅读的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在第三阶段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思考探索的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在第四阶段中绘本故事的创作编写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插画的绘制上色培养了学生想象和绘画能力,学生间相互的分工、沟通、合作凸显了统筹协调能力,而对分工的完成也体现了自我管理和责任意识。当然,最后的评价展示阶段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着不可抹灭的作用。
语文拓展性课程始终带着语文学科的印记,它能有力地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但同时它又是超学科的,它培养的目标直指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关注的是人切实的成长。

四、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的意义
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⑤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开展拓展性课程时,语文的学习就不只是停留在课文学习上,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延伸到生活,从语文学科延伸到其他学科。这种打破时空的语文学习方式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去探究、去讨论、去发现、去实践,这种打破陈规让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更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⑵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拓展性课程就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有效载体。无论何种拓展性课程都离不开合作小组的构建,而在接下来的一系列课程活动中,小组成员间的分工、探讨、合作、实践无不体现着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当几个小脑瓜子挤在一起倾听同伴们的意见时,当他们共同探讨一个问题时,当他们为了一个难题争得面红耳赤时,他们的学习能力在提高,他们的探究学习的意识在增强。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曾说:“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合作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分享、相互欣赏的活动的学习。”⑥对以实践性、综合性更强的拓展性课程来说,是符合其天然的属性的。这样日结月累下,走出拓展性课程在其他课程当中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也指日可待。
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拓展性课程的最终目的还是语文素养的提升,它只是立足于课内,在实践的过程中达到知识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如何有效地“用教材教”,就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把学生在课内学习中兴趣热点、思维活点、学习难点的内容,在课外拓展性课程中更好的填补空白、查漏补缺,多形式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让学生的学不再是单薄的、枯燥的、乏味的。

五、初中语文拓展性学习的误区
⑴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
李海林老师在“语文百年问答”的访谈中讲过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其他课程学的不是文本本身,而是文本所负载的内容,惟有语文课,它主要不是学习文本内容,而是文本本身。”很多教师在学习目标上的定位出现了“非语文”的现象。在语文拓展性课程的设定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关注与语文有关的人文素养方面的话题。让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研究资料、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去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
⑵学习形式的操作没有紧扣“语文”
拓展性课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文本和网络资源的链接,有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的渗透。但实际操作中可能会主次颠倒。语文拓展性课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不管学习活动涉及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种方式,都只是载体来引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无论是诗文吟诵、课本剧表演、故事新编、绘本创作等等,每一种活动的展现都要紧扣语文学习目标,在实践过程中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整个学习活动充满浓郁的语文味。
⑶拓展性课程的目标既不能蜻蜓点水也不能好高骛远
实践中开展的语文拓展性课程的内容要符合实际情况,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和特征等,做到切合实际,因材施教。因此还要考虑到学生们的个性化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最近发展方向”,设置有梯度的活动内容,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各取所需。只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拓展性课程中找到自己在现的方向和目标,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才能真正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光发彩,也才能真正有效完成拓展性课程的目标,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学习成功体验的获得。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的有效开发和实践,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上构建并完整新的知识体系,逐渐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此在强化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拓展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有效发展。要知道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才是教师终极一生所要追求的。

(一) 素质教育和语文课外活动的关系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教育。其内涵包括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协调发展。素质教育体现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即是对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都得到良好的培养。正如陈钟梁先生在与青年教师的一次谈话中说:“现代课程论力求把理论框架放在一个三角形上,三角形的一个中心为人的素质。在这个理论框架下,语文才可以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设立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个板块。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2)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需要有较高的认识能力、阅读能力,知识面比较广,具有较好的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而这些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来进一步完成。著名老一辈教育家夏丐尊在《受教育与受教材》一文中提出,中学生应养成“实力”,这里实力指“健康力、想象力、判断力、记忆力、思考力、忍耐力、鉴赏力、道德力、读书力、发表力、社交力等……”“所谓教育,就是能力给予的设计,学校就是为施行这设计而特选的人为环境。”他还认为中学生在“中学校里,目的是应受教育,不应是受教材。”这些话,指出了学生各种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吕叔湘也有类似观点,他在《关于中学语文的的种种》一文中,指出“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最宝贵的礼物。这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个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你不会给他这个钥匙,那有多少宝贝他也没法子拿到手。” 对语文课外活动应以充分利用,有特色地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使语文课外活动具有一定的育人价值。
(二) 语文课外活动的途径和方式
(1) 群众性语文课外活动 集会、参观、访问、调查、展览、游戏、语文野营等
(2) 组团性语文课外活动,主要指一些专门的小组或社团,主要有:
①写作类:“小记者协会”、“影评小组”等;
②阅读类:“古文典籍阅读小组”“古诗词阅读小组”等;
③知识类:“语法研究小组”“修辞研究小组”“唐诗研究小组”等;
④其他技能类:“书法兴趣小组”“朗诵兴趣小组”、“演讲兴趣小组”等。
(3) 个人语文课外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个人的课外活动,如听广播、录音、电话、看电视、交谈、发言、辩论、做读书笔记、摘卡片、办报刊等。
(三)素质教育形势下的语文课外活动
1 语文课外活动和课内活动相结合进行基础文化知识素质的培养 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把语文活动的要求固定在教材中,把一部分课外活动移到课内,编写活动内容,指导活动方法,统一安排课时,纳入教学计划,做到语文课外活动从时间、内容、方法、人员等通过教材得到固定。这些活动分三个层次,与教科书中的阅读文相配合。(以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为例)
(1) 揉在课文中的活动 “课课练习”中出现的快速阅读、复述比赛、口头作文、查工具书比赛、背诵比赛等,此类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如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的老师》课后面“积累、联想”练习中,要求“想想作者回忆的七件事,联系实际讨论,举一两件使你感动的事实,口头介绍你的老师(中学或小学的),第十一课《第二次考试》课后练习三,要求学生口头复述课文。
(2) 配合课文的活动 如“课的眉批”,作文评议修改课等,在《一面》中,课文右侧出现了眉批,是初一学生初步接触眉批。
①另外有结合单篇课文的课外活动,如读了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之后,教师可给学生列出朱自清的主要作品篇目,然后布置学生在课外读一篇或几篇朱自清的散文。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内容可分“作品梗概”和“我的看法”两部分,然后组织一次“朱自清作品赏读会”,活动内容主要由学生交流读书笔记,这样既广泛介绍了朱自清的散文,又可就一篇作品各自不同的看法展开了讨论和争鸣。又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阅读书报上发表的有关评论《红楼梦》的主题、人物和艺术特色的文章,由每位学生摘抄其中一篇,并理出文章观点和材料,然后再课外组织一次题为“怎样认识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讨论会,从各个角度评析《红楼梦》。 结合单元教学课外活动 在教学散文单元后,可以发动每个学生摘录报刊上发表的短小隽永的散文佳作若干篇,组织题为“当代优秀散文欣赏会”,由学生朗诵自己摘录的散文佳作,并作精要分析,谈出自己最深的一点感受,然后按选文质量和朗诵水平、分析水平评出优胜者,并给予奖励。 在教学说明文单元后,也可按上述作法,组织“知识小品赏析会”或“怎样写好说明文”讨论等活动。
(3) 延伸课文的活动 如硬笔书法练习、办手抄报、日记荐评等,教科书第一册35页,有“练习硬笔书法活动”,第二单元结束后,有写日记活动,第三单元则有“拟电报稿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在实际操作中学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成功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2 语文课外活动可结合主题班会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如讲“烈士童年的故事”,活动方案:“配合理想教育活动,指导学生课外寻找革命烈士的童年故事的读物,要求学生将一位革命烈士的童年故事,用500字记下来,然后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由学生讲述烈士童年故事。要充分发挥文学的美感教育作用,配合思想教育,借助上述形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3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进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
(1)语文野营活动 利用寒暑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夏令营或冬令营活动,让学生在较集中的短时间内,着重学习语文方面的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能力的训练,还可以锻炼身体,锻炼独立工作、独立生活的能力,增强对集体生活的适应性。
(2)社会调查活动 大多数中学生缺乏交际能力,不善和陌生人打交道,在生人面前往往脸红口讷,手足无措。对这些学生更要鼓励和引导他们走出校园、走出家门,和陌生人打交道,使他们懂得根据不同的需要组织语言和选用合适的词语,如对名人进行采访,对事件进行调查等。
4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进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
在教师节、新年等节日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贺卡送给同学、老师或亲友,另外还有编绘图画,学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可让学生根据课文,画一张方位示意图,学了《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后,可指导学生画平面图等。

如何开展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 建议
一、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开发的契机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局限在语文教材上、语文课堂上,从而导致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压抑和被动的现状。就语文课所选编的教材来看,它涉及了政治、经济、天文、地理、音乐、美术、数学、化学、历史、物理、生物等诸学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综合系统,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学科属性,我们在拓展性课程开发和实践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也正是这种综合性的特点为我们开设语文拓展性课程提供了契机。
老一辈语文教育家老早就向我们传递了拓展性教学的理念,如著名语言学家夏丏尊先生提倡过一种文本拓展式的读书方法,他在《关于国文的学习》中说:“我以为最好以选文为中心,多方学习,不要把学习的范围限在选文本身。……还须进而由此出发,做种种有关系的研究,以扩张其知识。”①他把精读的文章或书籍作为出发点,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大量的相关性书籍联系起来一起读,以便加深和扩大知识面,以点带面,由此及彼。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更有过比较精辟的论断。他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准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②

二、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的内涵
所谓语文拓展性课程,它是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为教学的逻辑起点,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培养目标,以强化学科间的关联和整合为能力延伸,从“大语文”的视角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指向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学习活动。它着眼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互为补充、扩展视野、综合映衬、加深理解,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思维辩证能力,实践运用能力等等,达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三、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有效开发和实践的指导原则
⑴以深化课内教学为基础
课内教学课程是课程标准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落实课内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拓展性课程得以开展的基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建设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知识拓展类课程是基础性课程的延伸、应用和整合。拓展性课程更讲求知识的整合性。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纷繁复杂,彼此孤立、缺乏联系的单一知识和技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往往无法应对。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有组织、有系统地将静态的知识放在动态的实践中掌握。如果只是要求学生记住低层次的零散的知识点,而不是把目光放在培养学生建构解决复杂问题的知识和能力上,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不但课内教学效果为零,而且还切断了拓展性课程的可能。
“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两个星期后,“聆听”和“阅读”的学习效率在20%以下,而“讨论”“体验”和“实践”的学习效率达到70%以上。拓展性课程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自己储备的关联性知识来创造出问题解决的方法,以此获得学习体验和能力的锻炼积累。这样,通过已有知识带动新知识的理解,在那个已知的知识系统上重构和完整新知识,使之成为新的更完善的知识系统。如此“讨论”、“体验”和“实践”所获得的新系统的“持久性”、“高效性”将跟随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乃至个人终身学习。
比如要开设“唐诗鉴赏”的拓展性课程,就要求学生在课内教学中识记并总结出古诗欣赏的基本入门点,分解出诗歌语言、意象、表现手法、时代背景等几个要素,然后从课内到课外举一反三,分项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实践起来,从而在应用中逐渐形成唐诗鉴赏的能力。而老师在这其中只是充当知识的引导和整合的辅助者角色,把学习主体地位完完全全还给学生。
⑵以激发和生成学生兴趣为先导
在课程开发和实践过程中,教师是不可以自己凭空想象角度、方向等问题的,不能把自己认为有益的的东西强加于学生身上,这样既误解了拓张性课程的内涵,也极大地降低了学生们对拓展性课程的期望值,打击了学生们主动投入的积极性。那么,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如何选点、设点呢?关键在于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先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从而又反过来生成学习兴趣,形成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循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准备好的知识系统传授给学生,而是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对语文学习进行自我寻找、自我设计、自我控制,探求语文世界的奥秘,此时教师是他们学习道路上的商量者。
当然也有时候学生受制于能力的储备有限不能准确的确定有价值的拓展性课程研究方向,纯粹是为了兴趣而割裂了语文拓展性课程本身与语文学科的内在联系,比如有些同学提出的“动漫语言研究”,虽然符合学生兴趣优先的原则,但作为本身文化底蕴浅薄,贩卖的是文化快餐的动漫来讲,其语言是很少有研究价值的。所以在这里,教师作为商量者,应该及时地予以拨正。
⑶以结合实际学情为基点
在拓展性课程开发和实践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始终要明确一点,不能脱离学生现有的学情,如若“好高骛远”,不但达不到拓展性课程预期所要达到的效果,可能还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再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觉察课的发展情况,能正好从本节课发展的逻辑出发,按照此时此刻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教师就得有高度的洞察力和灵活性,随时变换教学方式。”③教师在与学生商量语文拓展性课程的方向过程中,一定要切实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学情,比如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名著要求之一是学生阅读《水浒传》,它给出的阅读建议是这样的:“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水浒》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营养。阅读时,要特别注意生动传神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同时也要认识到,由于时代的局限,这部作品也不可能避免地有一些如滥杀无辜、歧视妇女等封建糟粕,这是需要加以鉴别和摒弃的。”④那么如果让七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看这部《水浒》,完成以上的阅读要求,我觉得是不符合学情的。刚入学的七年级学生没有或者甚少接触古文,虽然有部分学生有看过缩减版的或者现代汉语版的,虽然《水浒》本身是白话文小说,虽然也不乏某些学生文言根底不错,但是就面向全体七年级学生来讲假若开设“水浒评议”语文拓展性课程就有点脱离学生的基本学情。那是不是让九年级的学生参与这门“水浒评议”的课程就合适了呢?也不尽然。如果只是按照以上阅读建议适当地做一些提升固然是可以的,但是如若要求学生像《百家讲坛》一样做学者型的研究,对其社会根源、社会理想等有深刻认识那也是不现实的。
⑷以多种评价方式为手段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建设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拓展性课程学习评价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段特点,采用书面测试、口头表达、才艺展示、模拟表演、实验操作、探究记录、调查报告、作品展示、小论文撰写、特长认定等多种方法。”这些评价方法中大部分都能应用到语文学科中,它们都将学生置于具体情境中,并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与)结果作出判断。
语文拓展性课程的评价重点应和其他学习方式完全不同,重点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应是综合能力的考察,诸如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能力,信息资料的搜集和处理能力,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寻求独立见解的能力等等,教师要重视的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只注重学习的结果。因此,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把学习的舞台还给学生,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⑸以提升综合素质为宗旨
拓展性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将聚焦点从知识、分数等客体转移到学生这一“人”的主要因素上,这是生本课堂的体现,也是课程改革的本质性进步。
比如笔者最近开设了“儿童绘本的鉴赏与创作”这项语文拓展性课程,把它分为16课时进行安排:
1、资料搜集和整理阶段(1课时):学生课外自主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经典儿童绘本,课内师生把大家搜集的绘本整理成一份不少于50册的书单。
2、阅读分类阶段(3课时):学生有效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充分阅读书目上的绘本,并把它们按照个人的理解以一定的方式分类。
3、鉴赏探讨阶段(5课时):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相互间交流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预设学生会从表现形式、语言特色、教育意义、画面色彩上等分类),然后要求学生从中探讨儿童绘本的共性,最后思考总结一本好的儿童绘本应该有什么样的特点。
4、模仿创作阶段(6课时):学生根据总结出来的优秀儿童绘本的特点进行小组模仿创作。
5、展示评价阶段(1课时):把学生们模仿创作的儿童绘本装订成册,通过多媒体向全体学生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它们彩印出来人手一份,拿回家向自己的家长展示,提高学生们的活动积极性。
在这个课程设计当中按照由易到难的学习梯度,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在第一阶段中培养了学生信息资料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在第二阶段中培养了学生有效阅读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并对阅读的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在第三阶段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思考探索的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在第四阶段中绘本故事的创作编写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插画的绘制上色培养了学生想象和绘画能力,学生间相互的分工、沟通、合作凸显了统筹协调能力,而对分工的完成也体现了自我管理和责任意识。当然,最后的评价展示阶段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着不可抹灭的作用。
语文拓展性课程始终带着语文学科的印记,它能有力地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但同时它又是超学科的,它培养的目标直指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关注的是人切实的成长。

四、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的意义
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⑤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开展拓展性课程时,语文的学习就不只是停留在课文学习上,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延伸到生活,从语文学科延伸到其他学科。这种打破时空的语文学习方式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去探究、去讨论、去发现、去实践,这种打破陈规让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更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⑵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拓展性课程就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有效载体。无论何种拓展性课程都离不开合作小组的构建,而在接下来的一系列课程活动中,小组成员间的分工、探讨、合作、实践无不体现着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当几个小脑瓜子挤在一起倾听同伴们的意见时,当他们共同探讨一个问题时,当他们为了一个难题争得面红耳赤时,他们的学习能力在提高,他们的探究学习的意识在增强。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曾说:“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合作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分享、相互欣赏的活动的学习。”⑥对以实践性、综合性更强的拓展性课程来说,是符合其天然的属性的。这样日结月累下,走出拓展性课程在其他课程当中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也指日可待。
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拓展性课程的最终目的还是语文素养的提升,它只是立足于课内,在实践的过程中达到知识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如何有效地“用教材教”,就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把学生在课内学习中兴趣热点、思维活点、学习难点的内容,在课外拓展性课程中更好的填补空白、查漏补缺,多形式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让学生的学不再是单薄的、枯燥的、乏味的。

五、初中语文拓展性学习的误区
⑴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
李海林老师在“语文百年问答”的访谈中讲过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其他课程学的不是文本本身,而是文本所负载的内容,惟有语文课,它主要不是学习文本内容,而是文本本身。”很多教师在学习目标上的定位出现了“非语文”的现象。在语文拓展性课程的设定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关注与语文有关的人文素养方面的话题。让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研究资料、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去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
⑵学习形式的操作没有紧扣“语文”
拓展性课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文本和网络资源的链接,有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的渗透。但实际操作中可能会主次颠倒。语文拓展性课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不管学习活动涉及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种方式,都只是载体来引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无论是诗文吟诵、课本剧表演、故事新编、绘本创作等等,每一种活动的展现都要紧扣语文学习目标,在实践过程中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整个学习活动充满浓郁的语文味。
⑶拓展性课程的目标既不能蜻蜓点水也不能好高骛远
实践中开展的语文拓展性课程的内容要符合实际情况,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和特征等,做到切合实际,因材施教。因此还要考虑到学生们的个性化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最近发展方向”,设置有梯度的活动内容,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各取所需。只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拓展性课程中找到自己在现的方向和目标,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才能真正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光发彩,也才能真正有效完成拓展性课程的目标,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学习成功体验的获得。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的有效开发和实践,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上构建并完整新的知识体系,逐渐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此在强化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拓展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有效发展。要知道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才是教师终极一生所要追求的。


如何有效开展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
这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多的一种形式。上课时,老师有意识地进行拓展,抓住学生的胃口,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比如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里面对鲁达的描写独特而细致,人物性格鲜明、生动,于是我就引导学生知道《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在讲《出师表》一文时,我就引导学生知道《...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精心设计课后作业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促进个性发展。我们要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设计语文作业,既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优化...按照这样进行教学,虽然强调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是以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

初中语文补课补什么
对于一篇文章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的掌控,对文学方法和修辞手段的理解,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语文水平。 3.课外拓展,大量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最基础的需求,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提高语文水平,何乐而不为?但是千万不要接触网络文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4.考试方法,学科水平高不等于考试...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三、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拓展中提升 在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展开,这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的探索提供机会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调查,解决实际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

怎样创新初中语文教学
要想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传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贯穿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全面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并通过创设情境、趣味提问和课堂有效拓展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以及表达欲望。例如在进行古诗词教学...

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
逐步体会“绿”字的传神。四、结尾拓展引导,留下无穷回味 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叶圣陶论创作》)一节课的结尾,学生精力比较疲惫,注意力比较分散,思维比较迟钝。因此,在“曲”终之时,教师可以留下一串“省略号”,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所 ...

怎样把语文主题学习穿插在初中语文说课
二、明确主题学习的目的:目的在于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探讨新的科学阅读方法,大阅读数量,多读书,读好书,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和自主阅读的兴趣,形成一种乐于探究,努力发现和求知的心理倾向。2、拓展渠道...

如何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有效把握学生学习动态,确保整个教学节奏有序推进。另外,教师还可以积极拓展小组这一载体的功能,鼓励学生将小组作用从课堂向课外进行拓展延伸,特别是在发挥学困生补习、学习成效过关考核等方面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语文学习。源于网络分享。。。

初中语文课文【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思考】
”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效果和质量。”显然,通过阅读可以让初中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提高,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为学生的精彩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下就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计划模板
3.初中语文校本研修计划模板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奉化市教研室“初中语文学科研修计划”和“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行动指南,以“小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例为平台,立足教学,聚焦课堂,抓实常规,积极创新,切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力求达到“轻负...

德阳市15243172665: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拓展 -
进群帕米: 拓展是为了“学透”,不是“作秀”.为什么拓展要明确.一般我们拓展文章的“内容思想”,从语文的“人文性”角度去拓展;还有拓展文章的“写作特色”,从语文的“工具性”角度去拓展.拓展的方式很多,比如“对比阅读”,“仿写练笔”等等.好的拓展,能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能力.简单言之,粗陋之见,希望对你有用.

德阳市15243172665: 如何有效的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拓展 -
进群帕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所需的语...

德阳市15243172665: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综合性活动课的探索 -
进群帕米: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综合性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新教材的作文教学体系与以往的有了较大的改变,可以说这是语文教材变化最大的一部分内容.

德阳市15243172665: 如何开展拓展性教学研究,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
进群帕米: 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开发的契机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局限在语文教材上、语文课堂上,从而导致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压抑和被动的现状.就语文课所选编的教材来看,它涉及了政治、经济、天文、地理、音乐

德阳市15243172665: 如何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初中语文拓展教学 -
进群帕米: 定时发布有关教学的推送供学生阅读,同时可以利用公众号与学生课后互动.

德阳市15243172665: 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更好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
进群帕米: 如何更好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广大语文教师所共同关注的问题.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又为我们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所以,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

德阳市15243172665: 农村初中如何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
进群帕米: (一)全面了解学生,提高学生参与兴趣是前提.“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是教师开展所有活动的对象.综合性学习是为了学生而进行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都能让学生们感兴趣,所以全面调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

德阳市15243172665: 如何“丰富”初中语文课堂 -
进群帕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拓展延伸教学内容,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视野,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有效拓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原则,并重点论述有效拓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德阳市15243172665: 如何利用教育资源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
进群帕米: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好语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课标中所提到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指的就是在课内外进行语文学习的种种...

德阳市15243172665: 怎样把握初中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
进群帕米: 怎样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让学生参与活动,拓展学习.我经常在班级开展故事会、朗诵比赛、演课本剧,组织学生办手抄报,参与设计校园文明宣传标语,我与学生一起共同动手布置学习园地等等丰富的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