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间文学?

作者&投稿:霜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民间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 传 ,并不断 地集体修改、加工的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见中国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

  特征

  ①口头性。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劳动人民不能使用文字,他们只能用口头语言去构思、表现和传播。现在,大多数人已经认识文字,但不少的场合,他们仍然要用口头语言歌咏或讲述广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文学形式,如故事、歌谣等。

  ②集体性。民间文学作品,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所谓集体创作,既包括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在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诸方面,更包括整个创作和流传的过程。有些作品,在不断的传唱或讲述过程中,受到无数唱述者的加工、琢磨,所以,民间文学作品一般无法署名。有一些民间文学作品,经群众中具有优秀才能和丰富经验的歌唱者、说故事人的加工,具有了一定的个性,但其个性是能够与广大群众口头创作的集体性融和在一起的。

  ③变异性。由于口头语言的不稳定性,民间文学作品在流传和讲唱的过程中,常常因时间、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传播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听众的情绪变化等因素,而有所变异。这种变异在语言方面是经常的,大量的,其他诸如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甚至主题也都会发生变异。民间文学的变异性蕴涵着所经过的历史、社会和传述者的思想、才艺的因素。这种特征是口头性、集体性所产生的自然果实。

  ④传承性。民间文学同风俗习惯一样,一般都靠行动、语言传播和继承。这种群众集体传承的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生命力。我们现在有些故事或谚语,在两千年前就被文人记录下来,直到今天,还能够以相同或相似的形式活在人民口头上。

  民间文学的表现媒介是应用最普通和最生动并富于活力的口头语言。只要语言存在,民间文学就会继续产生、存在和传承下去。

  ⑤直接的人民性。在衡量文学的价值时,往往提出“人民性”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人民的口头创作有它的巨大优越性。民间文学的作者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它的见证人,作为文学艺术重要内容的广大人民的社会生活、斗争、思想、感情和希望等,他们是亲身的体验者。因此这种人民性被称做“直接的人民性”。具有优越的人民性的民间文学,内容相当广阔,它蕴藏和放射着人民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和献身精神等崇高思想和美德。民间文学不仅表现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也表现了他们典范的人格和崇高的品质。

  ⑥优越的艺术性。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一种用语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艺术,它必然在某些方面具有艺术的特点。散文故事、叙事诗等大都有人物、情节、长诗、短谣以及部分谚语、谜语,大都有一定的句式和韵律,小戏有故事情节与对唱形式等 。但仅仅这 些不 能 完全证明它的艺术性。许多民间文学作品还有独自的和优越的艺术特点。中国近年发现的少数民族英雄史诗,其艺术成就使世人惊异。至于那些多得数不清的情歌和抒情歌谣,在表现欢乐和痛苦的情思上 ,往往超越作家的同类作品 ,而那些短小的故事 、 谚语、歇后语,真正使思想、经验 、智慧浓缩得像 5个指头捏紧的拳头。从 风 格上说,朴素、简练是 一般 民间文学 的 特 点。总之,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和优点是多方面的,有的还是不可企及的。

  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民间文学是广大人民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凭广大人民社会生活的需要产生和流传,它精确地反映了他们各方面的生活和有关的思想、感情,它直接或间接地为他们的生活服务 —— 给以知识 、教诲 、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是生活的构成部分。与作家文学相比,在这点上,民间文学有其独特性。由于它的作者人数的众多和生活在底层,他们能够更广泛、深切、精确地反映出社会生活。它的社会功用,也和书面文学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许多民间谚语就是劳动人民生活和劳作的教科书。不少劳动歌,是他们在各种劳作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着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许多保卫乡土、保卫祖国的英雄传说 ,永远 给予广大人民以鼓 舞 力量。所以,民间文学是对劳动人民的教养和文化尽职尽责的教本。

  与作家书面文学的关系

  民间文学与专业作家的书面文学在内容与形式方面有很大歧异。但这两种文学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 。从来源说 ,它们的共同根源是“原始文学”。在没有阶级的社会里,文学的一些种类——神话、歌谣、传说大抵已经产生,这是氏族和部落大众共有的文学。阶级社会形成后,替上层阶级服务的文艺专职人员以及史官、诗人和宗教执行者产生了,文学日益书面化,与原始文学的传统拉开了距离。但是,广大下层人民因为被剥夺了文字的使用权 ,基本上仍沿用着原始文学的传统 , 并随 着社会的前进,加以变化。这两种本源同一的文学的性质和面貌在长期的阶级社会里呈现出极大的不同,形成对抗或对立的状态。

  另一方面 ,这两种文 学又互相 影 响。在中国文学史上,不但有不少民间文学作品被记录下来而成为书面文学,而且,不少书面文学的诗歌、故事、传奇、小说等体裁,往往也是由民间文学发展而成的。至于书面文学取材民间文学或用其“词藻”的,就更多了。同时作家的书面文学,在思想、想象和语词等方面也对民间文学起过影响。到了现代,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思想等的剧变,两种文学互相影响的地方就更加增多。

  作为一个学术名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出现和流行的﹐它指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这种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目前在民间文学界和广大群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的刑物有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主办的《民间文学》书刊。

  由于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劳动人民﹐包括他们的专业艺人或半专业艺人﹐被排斥在文字使用之外﹐因此﹐他们的文学创作﹐一般只能用口头语言﹐甚至还用地方土语方言去构思﹑表现(包括演出)和传播。现在新社会的人民﹐虽然大多数已经认识文字﹐并且有的还能使用它﹐但不少的场合﹐他们仍然要用口头语言歌咏或讲述﹐而且﹐它要取得民间文学(新民间文学)的资格﹐必须基本上采用广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文学形式﹐如故事﹑歌谣等﹐并且能够在群众口头上流传。因此﹐口头性──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

  集体性
  专业作家的书面创作﹐大都是个人的产物﹐民间文学作品﹐大 相关书籍体上可说是群众集体的创作。所谓集体的创作﹐在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在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方面﹐比起专业作家的作品来﹐都存在著特有的集体性问题。但这种集体性的重要表现﹐更在于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有些作品﹐一开始就是集体参与的﹐但是更多的﹑也更经常的﹐却是在它已经成为“初坯”之後﹐在不断的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无数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在这种加工﹑琢磨中﹐不但渗入那些唱述者的思想﹑感情﹑想象和艺术才能﹐也包括那些听众所反应的意见和情趣在内。这一点﹐与那种主要属于个人的一般专业作家的作品﹐是很不同的。所以民间文学作品一般是无法署名的。民间文学作品﹐有一部分(可能还是相当优秀的部分)是群众中具有特殊优秀才能和丰富经验的歌唱者﹑说故事者的创作和加工的结果。它具有一定的个性。但是﹐由于生活经历和文艺教养等大体相同或相近的关系﹐其个性是能够与广大群众口头创作的集体性融和在一起的。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的又一特征。

  变异性
  民间文学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等在长期口头流传中﹐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但是﹐由于口头语言的不稳定性﹐作品在流传过程和具体的讲唱中﹐常常因时间﹑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传播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听众的情绪变化等因素﹐而有所变异。这种变异在语言方面是经常的﹑大量的(尤其是散文作品)﹐其他诸如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异。特别是在社会发生大变动时﹐群众往往将传统作品加以变化来表现新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这也是某些新作品产生的一种原因。这种相当广泛存在的现象﹐在一般专业作家的书面文学中是很少见到的。作家作品中﹐虽也有前後版本文字不完全相同的情形﹐特别是古典作家的作品﹐往往有文字出入的现象(所以须有校勘)。但是﹐这毕竟是比较个别的情形﹐它除了由于本人的修订或别人的篡改外﹐大都是由于抄写﹑刻印﹑排字等技术失误所招致。它不像民间文学的变异现象那样经常和大量。民间文学的变异性蕴涵著所经过的历史﹑社会和传述者等的思想﹑才艺的因素﹐对于研究者来说﹐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这种特征与上文所述的口头性﹑集体性密切相联﹐或者说﹐是它们所产生的自然的果实。这是民间文学的又一个特征。

  传承性
  人民在过去﹐由于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不能使用文字等工具去记录﹑保存他们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所创造的各种文化﹐一般都靠行动﹑语言传播和继承。风俗习惯如此﹐民间文学也是如此。这种群众集体所传承的文化﹐也许没有文献或古物那样能够经久保存﹐但是﹐它的生命力也不可低估。我们现在有些故事或谚语。已经在两千年前就被文人记录下来了﹐但是﹐直到今天﹐它还能够以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形式活在人民口头上。至于产生已有千年左右的这类作品现在还流传在人民中间的﹐就更不用说了。自然﹐这种靠口头世代传承下来的故事或歌谣﹐在形态上或内容上多少不免会有些变化。但总算是在生存著﹐成为我们现代活文化的一部分。   

  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重大变化﹐在历史上曾经作为广大劳动人民唯一的文学形式的口头传承文学﹐它的某些体裁可能会逐渐消失﹐某些体裁的内容和形式不能不起一定的变化﹐也还会有我们所不熟悉的新的体裁出现。这些都是可能的﹐乃至于必然的。但是﹐整个民间文学决不会消失。因为它的表现媒介是应用最普通和最生动并富于活力的口头语言。只要语言存在﹐用它作媒介去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经验的口头文学﹐人们所熟悉的﹑方便的表达形式﹐就要继续产生﹑存在和传承下去。在中﹑苏等国的广大民众中间﹐除了传统的民间文学作品以外﹐还不断有新的民间文学﹐即革命传说﹑新笑话﹑新民歌及新谚语等的产生和流传。再从历史的往事看﹐过去那些能使用文字的上层社会的文人学者﹐在他们的书面著述 世说新语之外﹐也仍然在口头上产生和传播著那些轶事﹑笑话和品评人物的韵语﹐如《世说新语》里的某些故事和唐人笔记里关于某些名人的笑谈﹐都是这种例子。   

  以上四种特征﹐不是各自孤立的﹐正相反﹐是彼此互相关联的(前面已经提到一些)。这些特征﹐主要是从民间文学与专业作家的书面文学分歧的地方提出的。它们在相当的程度上可以使我们认识这种文学的特征﹐但这并不是它的全部。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 传 ,并不断 地集体修改、加工的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见中国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

  特征

  ①口头性。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劳动人民不能使用文字,他们只能用口头语言去构思、表现和传播。现在,大多数人已经认识文字,但不少的场合,他们仍然要用口头语言歌咏或讲述广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文学形式,如故事、歌谣等。

  ②集体性。民间文学作品,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所谓集体创作,既包括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在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诸方面,更包括整个创作和流传的过程。有些作品,在不断的传唱或讲述过程中,受到无数唱述者的加工、琢磨,所以,民间文学作品一般无法署名。有一些民间文学作品,经群众中具有优秀才能和丰富经验的歌唱者、说故事人的加工,具有了一定的个性,但其个性是能够与广大群众口头创作的集体性融和在一起的。

  ③变异性。由于口头语言的不稳定性,民间文学作品在流传和讲唱的过程中,常常因时间、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传播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听众的情绪变化等因素,而有所变异。这种变异在语言方面是经常的,大量的,其他诸如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甚至主题也都会发生变异。民间文学的变异性蕴涵着所经过的历史、社会和传述者的思想、才艺的因素。这种特征是口头性、集体性所产生的自然果实。

  ④传承性。民间文学同风俗习惯一样,一般都靠行动、语言传播和继承。这种群众集体传承的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生命力。我们现在有些故事或谚语,在两千年前就被文人记录下来,直到今天,还能够以相同或相似的形式活在人民口头上。

  民间文学的表现媒介是应用最普通和最生动并富于活力的口头语言。只要语言存在,民间文学就会继续产生、存在和传承下去。

  ⑤直接的人民性。在衡量文学的价值时,往往提出“人民性”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人民的口头创作有它的巨大优越性。民间文学的作者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它的见证人,作为文学艺术重要内容的广大人民的社会生活、斗争、思想、感情和希望等,他们是亲身的体验者。因此这种人民性被称做“直接的人民性”。具有优越的人民性的民间文学,内容相当广阔,它蕴藏和放射着人民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和献身精神等崇高思想和美德。民间文学不仅表现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也表现了他们典范的人格和崇高的品质。

  ⑥优越的艺术性。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一种用语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艺术,它必然在某些方面具有艺术的特点。散文故事、叙事诗等大都有人物、情节、长诗、短谣以及部分谚语、谜语,大都有一定的句式和韵律,小戏有故事情节与对唱形式等 。但仅仅这 些不 能 完全证明它的艺术性。许多民间文学作品还有独自的和优越的艺术特点。中国近年发现的少数民族英雄史诗,其艺术成就使世人惊异。至于那些多得数不清的情歌和抒情歌谣,在表现欢乐和痛苦的情思上 ,往往超越作家的同类作品 ,而那些短小的故事 、 谚语、歇后语,真正使思想、经验 、智慧浓缩得像 5个指头捏紧的拳头。从 风 格上说,朴素、简练是 一般 民间文学 的 特 点。总之,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和优点是多方面的,有的还是不可企及的。

  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民间文学是广大人民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凭广大人民社会生活的需要产生和流传,它精确地反映了他们各方面的生活和有关的思想、感情,它直接或间接地为他们的生活服务 —— 给以知识 、教诲 、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是生活的构成部分。与作家文学相比,在这点上,民间文学有其独特性。由于它的作者人数的众多和生活在底层,他们能够更广泛、深切、精确地反映出社会生活。它的社会功用,也和书面文学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许多民间谚语就是劳动人民生活和劳作的教科书。不少劳动歌,是他们在各种劳作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着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许多保卫乡土、保卫祖国的英雄传说 ,永远 给予广大人民以鼓 舞 力量。所以,民间文学是对劳动人民的教养和文化尽职尽责的教本。

  与作家书面文学的关系

  民间文学与专业作家的书面文学在内容与形式方面有很大歧异。但这两种文学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 。从来源说 ,它们的共同根源是“原始文学”。在没有阶级的社会里,文学的一些种类——神话、歌谣、传说大抵已经产生,这是氏族和部落大众共有的文学。阶级社会形成后,替上层阶级服务的文艺专职人员以及史官、诗人和宗教执行者产生了,文学日益书面化,与原始文学的传统拉开了距离。但是,广大下层人民因为被剥夺了文字的使用权 ,基本上仍沿用着原始文学的传统 , 并随 着社会的前进,加以变化。这两种本源同一的文学的性质和面貌在长期的阶级社会里呈现出极大的不同,形成对抗或对立的状态。

  另一方面 ,这两种文 学又互相 影 响。在中国文学史上,不但有不少民间文学作品被记录下来而成为书面文学,而且,不少书面文学的诗歌、故事、传奇、小说等体裁,往往也是由民间文学发展而成的。至于书面文学取材民间文学或用其“词藻”的,就更多了。同时作家的书面文学,在思想、想象和语词等方面也对民间文学起过影响。到了现代,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思想等的剧变,两种文学互相影响的地方就更加增多。

编辑本段特征
口头性
由于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劳动人民,包括他们的专业艺人或半专业艺人,被排斥在文字使用之外,因此,他们的文学创作,一般只能用口头语言,甚至还用地方土语方言去构思、表现(包括演出)和传播。现在新社会的人民,虽然大多数已经认识文字,并且有的还能使用它,但不少的场合,他们仍然要用口头语言歌咏或讲述,而且,它要取得民间文学(新民间文学)的资格,必须基本上采用广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文学形式,如故事、歌谣等,并且能够在群众口头上流传。因此,口头性——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
集体性
专业作家的书面创作,大都是个人的产物,民间文学作品,大 相关书籍
体上可说是群众集体的创作。所谓集体的创作,在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在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方面,比起专业作家的作品来,都存在著特有的集体性问题。但这种集体性的重要表现,更在于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有些作品,一开始就是集体参与的,但是更多的、也更经常的,却是在它已经成为“初坯”之后,在不断的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无数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在这种加工、琢磨中,不但渗入那些唱述者的思想、感情、想象和艺术才能,也包括那些听众所反应的意见和情趣在内。这一点,与那种主要属于个人的一般专业作家的作品,是很不同的。所以民间文学作品一般是无法署名的。民间文学作品,有一部分(可能还是相当优秀的部分)是群众中具有特殊优秀才能和丰富经验的歌唱者、说故事者的创作和加工的结果。它具有一定的个性。但是,由于生活经历和文艺教养等大体相同或相近的关系,其个性是能够与广大群众口头创作的集体性融和在一起的。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的又一特征。
变异性
民间文学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等在长期口头流传中,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但是,由于口头语言的不稳定性,作品在流传过程和具体的讲唱中,常常因时间、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传播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听众的情绪变化等因素,而有所变异。这种变异在语言方面是经常的、大量的(尤其是散文作品),其他诸如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异。特别是在社会发生大变动时,群众往往将传统作品加以变化来表现新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这也是某些新作品产生的一种原因。这种相当广泛存在的现象,在一般专业作家的书面文学中是很少见到的。作家作品中,虽也有前后版本文字不完全相同的情形,特别是古典作家的作品,往往有文字出入的现象(所以须有校勘)。但是,这毕竟是比较个别的情形,它除了由于本人的修订或别人的篡改外,大都是由于抄写、刻印、排字等技术失误所招致。它不象民间文学的变异现象那样经常和大量。民间文学的变异性蕴涵著所经过的历史、社会和传述者等的思想、才艺的因素,对于研究者来说,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这种特征与上文所述的口头性、集体性密切相联,或者说,是它们所产生的自然的果实。这是民间文学的又一个特征。
传承性
人民在过去,由于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不能使用文字等工具去记录、保存他们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所创造的各种文化,一般都靠行动、语言传播和继承。风俗习惯如此,民间文学也是如此。这种群众集体所传承的文化,也许没有文献或古物那样能够经久保存,但是,它的生命力也不可低估。我们现在有些故事或谚语。已经在两千年前就被文人记录下来了,但是,直到今天,它还能够以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形式活在人民口头上。至于产生已有千年左右的这类作品现在还流传在人民中间的,就更不用说了。自然,这种靠口头世代传承下来的故事或歌谣,在形态上或内容上多少不免会有些变化。但总算是在生存著,成为我们现代活文化的一部分。 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重大变化,在历史上曾经作为广大劳动人民唯一的文学形式的口头传承文学,它的某些体裁可能会逐渐消失,某些体裁的内容和形式不能不起一定的变化,也还会有我们所不熟悉的新的体裁出现。这些都是可能的,乃至于必然的。但是,整个民间文学决不会消失。因为它的表现媒介是应用最普通和最生动并富于活力的口头语言。只要语言存在,用它作媒介去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经验的口头文学,人们所熟悉的、方便的表达形式,就要继续产生、存在和传承下去。在中、苏等国的广大民众中间,除了传统的民间文学作品以外,还不断有新的民间文学,即革命传说、新笑话、新民歌及新谚语等的产生和流传。再从历史的往事看,过去那些能使用文字的上层社会的文人学者,在他们的书面著述 世说新语
之外,也仍然在口头上产生和传播著那些轶事、笑话和品评人物的韵语,如《世说新语》里的某些故事和唐人笔记里关于某些名人的笑谈,都是这种例子。 以上四种特征,不是各自孤立的,正相反,是彼此互相关联的(前面已经提到一些)。这些特征,主要是从民间文学与专业作家的书面文学分歧的地方提出的。它们在相当的程度上可以使我们认识这种文学的特征,但这并不是它的全部。


什么事民间文学
这种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目前在民间文学界和广大群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的刑物有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主办的《民间文学》书刊。由于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劳动人民﹐包括他们的专业艺人或半专业艺人﹐被排斥...

什么是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出现和流行的学术名词,是指民众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从文类上来说,包括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叙事、民间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曲艺等。基本概念 民众在其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中传承、传播、共享的口...

民间文学是什么
民间文学是指在民间口耳相传、流传并记录于文字或其他媒介中的文学作品。一、定义 1.民间性:民间文学源于人民群众,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文学作品。它不同于官方文学或精英文学,更加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和表达方式,代表了大众文化的一种形式。2.口耳相传性:民间文学由口头传统渠道传播,通过口述、歌谣、...

什么是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它的主要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民间文学一般是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

什么是民间文学?(要求解释到位)
你好!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的口头集体创作。它的形式很丰富,从世界最长的长诗到最短的谚语,致可分为三类:1.散文作品:民间故事,包括神话、传说、、生活故事、童话、笑话、寓言等等。2 .韵文作品:民间歌谣、民间长诗(又分为叙事长诗与抒情长诗)、迷语、谚语。3.民间曲艺和民间小说:这是带有职业性...

民间文学是什么意思
民间文学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即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包括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歌谣、民间叙事诗、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作品。民间文学的特征包括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传承性、直接的人民性和优越的艺术性。民间文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为他们的生活服务,具有...

什么是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出现和流行的学术名词,是指民众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从文类上来说,包括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叙事、民间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曲艺等。目前中国民间文学是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自设二级...

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有什么关系
2. 民间文学通常指的是那些从民间口头传统中采集、整理并形成的文学作品。3. 这些作品往往包含了丰富的乡土特色,形式多样,包括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评书、说唱艺术等。4. 它们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是通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智慧和文化特色。5. 民俗学则专注于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习俗...

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有什么关系
简单地说:民间文学是指从民间流传故事中采集、形成的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本土文学作品,其表现形式有民间小说、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评书、说唱艺术等,是一种通俗文学或口头传播的文化现象。而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是各地民俗习惯,如饮食、服饰、婚嫁、丧俗等等。从性质上看,前者属于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口传文学和民间文学的关系和影响是什么?
民间文学是口传文学,在大众文学中最能表现出民族独特畅旺的生命力 民间文学的概念 经过长期的讨论与酌量,大陆地区对民间文学的概念大致已取得共识,整体而言,不单是口传文学,它们似乎也将民间文艺学或俗文学统归为民间文学。此外,广泛发行于大陆地区的刊物,如《民间文学》、《民间故事》、《民间故事...

长岭县19494544159: 民间文学(文学类学术名词) - 搜狗百科
犁怡恩利: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 传 ,并不断 地集体修改、加工的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见中国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 特征 ①口头性....

长岭县19494544159: 什么是民间文学? -
犁怡恩利: 民间文学的概念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它的主要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

长岭县19494544159: 什么是少数民族民间文学 -
犁怡恩利: 我个人的理解:非汉民族在历史中因生存或情感、精神需要,而创作出的带有其少数民族色彩的,以歌颂自然、人情以及神灵为主的民族故事、诗歌等具有一般文学形式的作品.“它们与本民族的历史、生活、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等有着紧...

长岭县19494544159: 什么是民间文学类非遗 -
犁怡恩利: 是相通的.

长岭县19494544159: 民间文学有何特点 -
犁怡恩利: 形式上来说,民间文学没什么约束,不拘于格式; 内容上来说,民间文学更多地反映社会现实问题,歌颂男欢女爱的也不少; 风格上来说,民间文学直白易懂,少用典故和艰涩词藻,表达也更加热情奔放. 这些都是官方文学所避免涉及的.^-^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长岭县19494544159: 民俗文化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犁怡恩利: 民俗文化的主要类型:(一)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民俗、牧业生产民俗、... (七) 民间文学主要包括神话、传说、故事、个人经历故事等散文体民间文学和歌谣...

长岭县19494544159: 什么是民俗文学? -
犁怡恩利: 民俗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有民俗都拥有漫长时间的历史积淀和特定空间的人情世故.民俗的这一品质与文学真有某种心心相印的默契.历史积淀给予文学深度,人情世故给予文学奇异度,这使文学与民俗的结合有一种天生的讨巧,它不仅避开了文学与结合政治可能带来的危险和庸俗,清除了文学过于执著身体可能导致的狭隘和无聊,而且为文学平添历史的深度和使读者兴趣盎然的好奇度.这样民俗与文学结合就形成了民俗文学.换句话说,其反映了某地的风土人情. 民俗文学重在文学,而不是民俗知识,它不是风俗的炫耀,而是情感的激发.

长岭县19494544159: 民间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分别是什么意思 -
犁怡恩利: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民间故事是从...

长岭县19494544159: 民俗学与民间文学之间的关系什么啊?
犁怡恩利: 民俗学研究民众的日常生活文化,这个“民众”不仅限于下层老百姓,而是扩大到了我们每一个人,扩大到了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模式化传统.而其所采取的文本分析与田野作业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则使它根本区别于文学、历史、哲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