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而不知的出处、含义

作者&投稿:单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禅宗说的“日用而不知”是什么意思~

”百姓日用而不知“是《易经》上的话,这是中国圣人讲的,与佛祖讲的人人是佛、自性本自具足高度契合,所以禅宗经常引用《易经》的这句话。如果能觉悟自性,就是禅宗所说的”开悟“了。
通俗地讲,这句话,就是说自性并非玄妙不可知,而是时时刻刻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用它,佛性或自性,在眼睛的作用就是看,在耳朵的作用就是听声音,在鼻子的作用就是嗅气味,在舌头的作用就是尝味道……我们一举一动,所思所想,所见所闻,都是自性的作用。即使肉体死去,自性依然会起作用,仍然会由业力引导去投生……但是,没有深入修学佛法的人们,很难感知到我们日常的生活是自性佛性的作用,绝大多数人都是浑浑噩噩过去一生而浑然不觉,所以中国圣人感慨——”百姓日用而不知“。

  《周易注疏》说: “‘百姓日用而不知者’,说万方百姓,恒日日赖用此道而得生,而不知道之功力也。”

  “百姓日用而不知”非常深刻,很好地的诠释了传统价值如何支配人的行为。意思是老百姓虽然不知道没有看过《易经》,不能阐明易经的道理,但易经的道理仍然贯穿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老百姓仍然按照易经的中的道理来行动。也就是说,民众并不需要读多少书,从日常生活中就能将传统的价值传承下来。

出自《周易·系辞上》,含义为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运用此“道”却茫然不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是《周易·系辞上传》的一段话。

《系辞》的作者在这一节里阐发自己对“道”的看法,认为宇宙万物产生的根源在于“道”,即阴与阳的交替变化。道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道也无所不在,却难以把握,只有圣人君子才能完全领悟。

其中的名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扩展资料

原文: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译文:

一阴一阳的矛盾对立和变化统一就是事物发展的“道”即规律性,继承这个“道”的是美善,而成就这个“道”的则是事物内在的固有本质。

有仁爱之心的人从这个“道”中发现的只是“仁爱”,有智慧的人从这个“道”中发现的只有“智慧”,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运用此“道”却茫然不知,所以通达兼容的君子之"道"就更少为人所知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系辞



“日用而不知”出自《系辞传上》第五章。意思是:每天都在使用,但不能达到自觉的程度。


原文: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译文:

大道无它,不过是一阴一阳。乾卦生发统领万物,是善的力量。坤卦顺乾成就万物,万物得其本性。仁者爱人,把道当作仁。智者善辨,把道当智慧,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普通百姓每天都在使用道的原理,但不能达到自觉的程度,所以说君子之道很少有人懂得。显化万物,但看不到易的作用,赋予万物能量,无声无息,不像圣人那样充满忧患,这样圣德、这样的大业,太伟大了!无物不载,称为大业,与时俱进,称为盛德。阴阳互生,成就万物,易生生不息,乾三才成象,坤效法而成双,共同成六爻之卦。大衍之数,效法天地,六七八九,数到极点,阴阳互变,可对未来的预测,通达变化者叫事业,阴阳作用,不可捉摸,称为神。


评析

“百姓日用而不知”,“百姓”是令人很头痛的名词。远古时,只有两种人有姓,一是女子有姓,男子无姓;此外是只有贵族有姓,平民无姓。其实最主要是只有女性才有姓。有没有看到,“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所以最初只有女子有姓,后世女子改称“氏”,但远古反而男子称“氏”。例如伏义氏、神农氏、轩辕氏等便是。后来进一步发展,到了人类有了文化,在历史的开始,只有货族、官吏才有姓,平民没有姓。当时百姓即是百官,即掌握国家政治各种不同职务的人,就叫作“百姓”。可能到了战国时代,平民的地位改变了,所以渐渐平民也有了姓,但也并不是听有人都有姓。至于春秋时代,例如各位读过的《左传》有烛之武退秦师的记载,烛之武是指烛城的阿武,他的封邑在烛城,故叫作“烛之武”。又例如“宫之奇”等,就是宫城的阿奇,这些都是贵族,不是平民,但还不能说他们姓“烛”或姓“宫”。后来,做什么官就姓什么,例如管仓的就姓“仓”,而司徒、司马、司空等官职,后来亦成常见的姓了。于是各种的姓就出现了。另外,一个地方、城市、河流的名字都可以作为姓,造成了各种姓氏的出现。

在战国时候,究竞是否人人有姓?很难确定。但这里文中的“百姓”,古代注家理解为普通老百姓,不是百官。但也有例外的解释,陈鼓应教授说“百姓”是指上文的智者和仁者,不过这是忽略了原文所指的层次而得出的错误看法。因为知者和仁者都有所知,不是“不知”,只不过其知尚未全面,或偏于知“知”而不知“仁”,或偏于知“仁”而不知“知”而已,但“百姓日用而不知”则是于“仁”、“知”都不知,在知的程度上是不同的,故不可以将仁者知者等同于百姓。所以现在根据文意解释百姓为一般的普通人。

“曰用而不知”,每天都实践了宇宙的各种规律,但从来不知道他所做的合理事情,原来无形中在实践着宇宙(亦可指《易》)中最高、最基本的理论。

“故君子之道鲜矣”,“君子”其实是指学易有成的人,能够真正彻底了解《易经》之道的人,同时既要知天,又要知地;知乾知坤;知仁知智。偏智不仁,或者偏仁不智,都是不齐全的。这句是说,所以能够“仁智兼尽”的人太少了,“鲜”即是少。这是当然的。

又引申来说,令中国的文化和欧西的文化作一比较,中国的文化包括道家老庄在内,是偏于仁的,西方的文化则偏于理智,而且一直把理智发展到极限。发展仁,就是关怀宇宙、爱护万物、爱护人群,这可以令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非常融洽,所以在中国传统中,家族、亲戚、朋友的关系密切得过了分。西方偏重知识,很早就发展了个人主义,出现了小家庭。到了今天,受到偏智思想影响,在西方,人类彼此之间的关系疏离之极,变成了一个冷漠到极点的社会。各位看看’我们今天受西方文化影响,还有亲情和友情吗?人与人的关系太疏离了。因此,西方有今天的伟大,是值得肯定的。中国古代有其伟大,也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双方其实都有缺点。如果中国学西方,西方学中国,融会贯通,大家都“仁智兼尽”,我们未来的世界就更幸福了。因此,各位读了《系辞上传》这几句,希望尽量在“仁智兼尽”这一点上体会和深思,这样我们未来有限的生命旅程中当会过得更幸福、更快乐!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这句话是说,百姓天天涉及天地的事而不知,所以君子之道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所谓“君子之道”,就是指《易》经。“君子之道鲜矣”,也就是说全而地懂《易》经的人很少。因为“《易》与天地准”,主要是讲乾、坤,讲辩证法,这不是人人都能懂的。

司马迁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就是说孔门弟子虽有三千人之多,但通六艺即兼懂得《易》经和《春秋》经的只有七十二人。可见《易》经是很难懂的。正因为《易》是讲“道”的,不容易懂,所以孔子才说“朝闻道,夕死可也”,子贡也才有“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的感叹。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是《周易·系辞上传》的一段话。
含义大致为:说万方百姓,恒日日赖用此道而得生,而不知道之功力也。所以在知而行之过程中,能达至德至善之道境的人,是微乎其微的~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中“冯虚”是何意?有何出处?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大意是:驾小船漂流在其中,茫茫的江面让人感觉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知道飘到哪里才会停栖;轻飘飘地感觉像要脱离这个尘世,羽化为仙人了。“冯虚”(凭空)是常用语,没有可查的出处。

“识二五而不知十”是什么意思?
“识二五而不知十”的意思是: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通常含贬义。1、出处 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意思是:况且君王所要求的是使晋、楚争斗;晋、楚不斗,越国不出兵,这就只知两个五却不知...

含沙射影出处
含沙射影,出处是:唐·白居易《读史五首(某二)》:“含沙射人影;虽病人不知;巧言构人罪;至死人不疑。”。含沙射影是一种古老的传说和民俗信仰,主要流传于中国长江流域,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传说中人只要喝了含有蜮的沙水,就会导致双目失明,这种沙水常常被蜮藏匿于水底,人们在河边...

一问三不知的出处.
出处《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释义:一问三不知,就是从苟瑶的话语中概括出来的。它的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故事: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苟瑶率大军讨伐郑国。

长安雪下望月记的译文
二三子相视,亦不知向之从何而来,今之从何而遁。不讳言,不声,复根还始,认得真性。非天借静象,安能辅吾浩然之气若是邪!且冬之时凝冱有之矣,若求其上月下雪,中零清霜,如今夕或寡。某以其寡不易会,而三者俱白,故序之耳。出处:出自唐代舒元舆的《长安雪下望月记》。

形容一个人当官了就嚣张不得了的成语?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谈起一个人当官,全家人跟着得势时,通常都会用一句成语,那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很多人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这个成语背的滚瓜烂熟,却不知其出处。如这个成语中得道的那个人是谁,你知道么?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成语的主人公。第一位:淮南王刘安。

一问三不知是指哪三不知
指对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不了解,完全不知道;匆促间,突然;无为县方言,不经常,偶尔,元曲中常见。《左传》中所说的“三不知”很明白,是始、中、终三阶段三方面都不知道。邓拓在他的《变三不知为三知》一文中,对“始、中、终”做了很详细的阐述:始,就是事物的起源、开端或创始阶段,...

成语造句大全
用法: 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例子: 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之辈。(明·许仲琳...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什么意思
意思:它们三者都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隐伏的祸患。出处:汉i朝刘向《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原文节选:“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口里含着食物嬉戏,鼓着吃饱的肚子游玩。出处:《庄子·外篇·马蹄》原文:夫赫胥氏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译文:上古赫胥氏的时代,黎民百姓居处不知道做些什么,走动也知道去哪里,口里含着食物嬉戏,鼓着吃饱的肚子游玩,人们所能做...

富县19777544405: 谁明白百姓日用而不知是指什么? -
彘蒋八味: 易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周易注疏》说: “'百姓日用而不知者',说万方百姓,恒日日赖用此道而得生,而不知道之功力也.”“至於百姓,但日...

富县19777544405: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句话的出处,注释!是什么? -
彘蒋八味: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én zhě jiàn rén,zhì zhě jiàn zhì〖解释〗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示...

富县19777544405: 古文中“知”的解释 -
彘蒋八味: 没有 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中】【矢字部】 康熙笔划:8 部外笔划:3 【说文】词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又【玉篇】识也,觉也.【增韵】喩也.【易·系辞】百姓日用而不知.【书·臯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 又...

富县19777544405: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底是谁说的啊,有说出自周易,有说出自孔子 -
彘蒋八味: 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原文】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①.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②.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③.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尽快选下满意答案 请勿抄袭复制答案 喵星团

富县19777544405: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 -
彘蒋八味:[选项] A. 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B. 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C.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 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富县19777544405: 自清自浊,见人见智是什么意思 -
彘蒋八味: “自清自浊”即“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本身清白的人,即使他不说澄清自己的话,他也是清白的;而本身是坏人的人,即使他对一件自己做的坏事百般抵赖,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坏人.强调的是,人本质的东西是很难变的.“见人见智”应写作...

富县19777544405: 儒学是如何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
彘蒋八味: 需学产生于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混乱时期,一开始就 有着极强的现实... 淀为一种文化、一种心理结构. 儒学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

富县19777544405: 仁者见仁知者知了.什么意思 -
彘蒋八味: 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有如佛家明心见性,心中有仁者就从仁的角度去考察发掘事物仁的一面,智者就从智的一面去考察发掘事物智慧的一面.出处 《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原文】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