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的释文

作者&投稿:茹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和《李玄靖碑》释文?~

有唐抚州(2)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颜真卿撰并书。 麻姑者,葛稚川(3)《神仙传》云:王远(4)字方平,欲东之括苍山,过吴蔡经家,教其尸解(5),如蛇蝉也。经去十馀年,忽还,语家言:“七月七日王君当来过。”到期日,方平乘羽车,驾五龙,各异色,旌旗导从,威仪赫奕,如大将也。既至,坐须臾,引见经父兄。因遣人与麻姑相闻,亦莫知麻姑是何神也。言王方平敬报:“久不行民间,今来在此,想麻姑能暂来。”有顷信还,但闻其语,不见所使人。曰:“麻姑再拜:不见忽已五百馀年。尊卑有序,修敬无阶。思念久,烦信,承在彼登山颠倒,而先被记当按行蓬莱(?思念久烦,信承在彼,登山颠倒,而先被记。当按行蓬莱)。今便暂往,如是便还,还即亲观,愿不即去。”如此两时间,麻姑来。来时不先闻人马声,既至,从官当半於方平也。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顶中作髻,馀发垂之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日,不可名字,皆世所无有也。得见方平,为起立。坐定,各进行厨。金盘玉杯,无限美膳,多是诸华,而香气达於内外,擗(6)麟脯行之。麻姑自言:“接待以来,见东海三为桑田。向间蓬莱水,乃浅於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陆陵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复扬尘也。”麻姑欲见蔡经母及妇,经弟妇新产数十日,麻姑望见之,已知。曰:“噫!且止勿前。”即求少许米,便以掷之,堕地即成丹沙。方平笑曰:“姑故年少,吾了不喜复作此曹狡狯(7)变化也。”麻姑手似鸟爪,蔡经心中念言:“背蛘(8)时,得此爪以杷背,乃佳也。”方平已知经心中念言,即使人牵经鞭之,曰:“麻姑者,神人,汝何忽谓其爪可以杷背邪?”见鞭著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方平告经曰:“吾鞭不可妄得也。” 大历三年(9),真卿刺抚州。按《图经》(10),南城县有麻姑山,顶有古坛,相传云麻姑於此得道。坛东南有池,中有红莲,近忽变碧,今又白矣。池北下坛傍有杉松,皆偃盖,时闻步虚(11)钟磬之音。东南有瀑布,淙下三百馀尺。东北有石崇观,高石中犹有螺蚌壳,或以为桑田所变。西北有麻源,谢灵运诗题《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恐其处也。源口有神,祈雨辄应。 开元(12)中,道士邓紫阳(13)於此习道,蒙召入大同殿修功德。廿七年,忽见虎驾龙车,二人执节於庭中。顾谓其友竹务猷曰:“此迎我也,可为吾奏,愿欲归葬本山。”仍请立庙於坛侧,元宗从之。天宝五载,投龙於瀑布,石池中有黄龙见。元宗感焉,乃命增修仙宇、真仪、侍从、云鹤之类。 於戏!自麻姑发迹於兹岭,南真(14)遗坛於龟源,花姑(15)表异於井山。今女道士黎琼仙,年八十而容色益少,曾妙行梦琼仙而餐花绝粒。紫阳侄男曰德诚,继修香火。弟子谭仙岩,法箓(16)尊严。而史玄洞、左通玄、邹郁华,皆清虚服道。非夫地气殊异,江山炳灵,则曷由纂(17)懿流光,若斯之盛者矣?真卿幸承馀烈,敢刻金石而志之,时则六年(18)夏四月也。 注释: (1)麻姑: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仙。葛洪《神仙传》说她为建昌(今江西南城县建昌镇)人,修道牟州(今山东掖县)东南姑余山(昆嵛(yú) 山,古名根余山、姑余山,据《仙经》记载:“姑余山因麻姑曾于此修道上升,有余址尚在,因以得名。”传说麻姑是一个小官吏的女儿,因不满父亲虐待民工,遭到父亲的关押,后来越狱逃跑,经王母娘娘指点,来昆嵛山修炼成仙。)。东汉桓帝时应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能掷米成珠。自言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蓬莱之水也浅于旧时,或许又将变为平地。后世遂以“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之急剧。她的手指像鸟爪,蔡经见后曾想:“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后代文人常用作典故。如唐杜牧《读韩杜诗》:“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又相传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故旧时祝女寿者多赠麻姑像,称“麻姑献寿”。(《辞海》) (2)抚州:今江西抚州市。 (3)葛稚川: 283年-363年,名洪,自号抱朴子,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著有《抱朴子》、《神仙传》传世。 (4)王远:东汉时人,名远、字方平。汉桓帝时做过官,精通天文、河图、道鑯学。后来辞官隐去,在丰都平都山升天成仙。 另《神仙传》有关麻姑的记载中,也提到了王方平,“沧海桑田”的成语也出自此。 《神仙传·王方平》原文: 后汉王远字方平,东海人。举孝廉,除郎中。明天文图谶学。桓帝问以灾祥,题宫门四百余字。帝令人削之,墨入板里。后去官隐去。魏青龙初飞升于平都山。见《广成先生神仙传》。按平都山,今之丰都县也。又《新都志》,方平常采药于县之真多山,有题名云,王方平采药此山。童子歌,玉炉三涧雪,信宿乃行。(过了一天才能走过去) 《广异记》篇名,记载了一个名叫王方平的人“纯孝”的神异故事。 “太原王方平,性至孝。其父有疾危笃,方平侍奉药饵,不解带者逾月。其后侍疾疲极,偶于父床边坐睡,梦二鬼相语,欲入其父腹中。一鬼曰:“若何为入?”一鬼曰:“待食浆水粥,可随粥而入。”既约,方平惊觉,作穿碗,以指承之,置小瓶于其下。候父啜,乃去承指。粥入瓶中,以物盖上,于釜中煮之百沸—视,乃满瓶是肉。父因疾愈,议者以为纯孝所致也。” (5)尸解:道教认为道士得道后可遗弃肉体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剑)遗世而升天,谓之尸解。又喻之为“蝉蜕”,“如蝉留皮换骨,保气固形于岩洞,然后飞升成于真仙。”尸解之说在汉代十分流行。尸解术是早期道教信奉的成仙术,多遭世人非议,王充《论衡·道虚篇》即称之为“虚妄”之术。一些道士也在逐渐修改看法,隋唐道士已视之为成仙之下品,金元全真道更在基本否定肉体成仙的基础上,加以彻底摈弃。 (6)擗:pǐ,用力使离开原物体。 (7)狯:kuài,狡猾。 (8)蛘:同“痒”。 (9)大历三年:768年。 (10)《图经》:以图为主或图文并重记述地方情况的专门著作。又称图志、图记。是中国方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编纂形式。图是指一个行政区划的疆域图、沿革图、山川图、名胜图、寺观图、宫衙图、关隘图、海防图等;经是对图的文字说明,包括境界、道里、户口、出产、风俗、职官等情况。它由地记发展而来,内容比地记完备。现知图经以东汉的《巴郡图经》为最早。 (11)步虚:道士在醮(jiào)坛上讽诵词章采用的曲调行腔,传说其旋律宛如众仙飘渺步行虚空,故得名“步虚声”。但“步虚声”腔,现已不得而知。现存各地道教仪式中的步虚音乐大多舒缓悠扬,平稳优美,适于道士在绕坛、穿花等行进中的诵唱。 根据步虚音乐填写的字词,称为“步虚词”。后步虚词成为诗体之一种,或五言,或七言,八句、十句、二十二句不等。中国古代宗教和早期道教并无步虚仪式。陆修静的《洞玄灵宝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中有“步虚”一词,指出道士的“步虚”是对天宫中神仙巡行时吟诵之声的模仿,大约成书于南朝梁陈时的《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收有《洞玄步虚吟》十首,当是道教仪式中最早使用的步虚词,词作五言,句数不一。根据法国汉学研究所所长施舟人教授的研究,道教的步虚形式同印度教轮回仪式有关,步虚曲腔同传入中国的“梵呗”有关。这一说法对深入研究“步虚”的形成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重视。 (12)开元(713年十二月—741年十二月)为唐朝皇帝唐玄宗的年号,共计29年。开元意思是开辟新纪元。开元年间,唐朝国力强盛,史称“开元盛世。” (13)邓紫阳:初唐道士,名思权,亦名思璞。江西临川人。初隐县境内麻姑山修炼。“后因省亲,路获神剑,佩之。性颇刚毅,自负济世之材,每憩溪壑之间,诵天蓬咒不辍,遂感北帝,遗神人授以剑法。”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卷四亦曰:“邓紫阳入麻姑山,日夜诵天蓬神咒,感金甲神人与语曰:‘吾是北方六天使者,缘子念诵灵文,帝君已置子之功矣,遂令降墨篆神符真文。上有神仙之术,中有役使鬼神,下有救疗疾病。子宜秘之,后当为王者师。’次日果于石室中得其真形符篆,行持有验。”其后,邓紫阳又远访南岳朱陵洞天,谒青玉、光天二坛,道法更加精深,名闻当时。开创北帝派,授“北帝录”等经录,最崇拜北极紫微大帝——北帝,以擅长治制六天鬼神、辟邪禳祸之事而称着。开元年间多次应召,入宫访以道妙,建醮祷福,被玄宗封为天师。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仙逝,玄宗命于麻姑山设观,归葬本山。 李隆基曾作诗《赐道士邓紫阳》“太乙三门诀,元君六甲符。下传金版术,上刻玉清书。有美探真士,囊中得秘书。自知三醮后,翊我灭残胡。” (14)南真:星名。即南极老人。古时认为此星可主宰人寿命的短长。 宋 晏殊《殢人娇》词:“南真宝箓,赐玉京千岁。”(殢tì困扰;纠缠;滞留;沉溺于:殢云,殢云尤雨(喻男女之间的缠绵欢爱)) (15)花姑(节):农历正月二十八日为“花姑节”,是高唐县独有的传统节日。据传,过去有位叫花姑的女子,从南方来高唐定居,教人们植棉、纺线、织布,使高唐人丰衣足食,人们对她奉若神明。她去世后,在高唐城西门外修建一座花姑庙,以表其功德,并把她的生日正月二十八定为花姑节。过去,每至此日均举办花姑庙会;二十八日,农村则家家煮面疙瘩、面片和面条食用,面疙瘩示为棉桃,面片示为棉叶,面条示为棉枝,以纪念花姑,祈求棉花丰收。“收花不收花,须看正月二十八”的农谚,至今仍在高唐境内广为流行。据传,这一天晴天便是花姑喜欢,即当年棉花丰收;阴天,则是花姑不悦,便不收棉花。 《子部·道家·卷一百一十五·纪传部·传十四》花姑者,女道士黄灵微也。年八十而有少容,貌如婴孺,道行高洁,世人号为花姑。蹀履徐行,奔马不及,不知何许人也。自唐初来往江浙湖岭间,名山灵洞,无所不造。经涉之处,或宿于林野,即有神灵卫之,人或有不正之念,欲凌侮者,立致颠沛。远近畏而敬之,奉事之如神明矣。闻南岳魏夫人,平昔渡江修道,有坛靖在临川郡,临汝水西石井山,有仙坛,遂访求之。岁月且久,榛芜沦翳,时人莫得知之。以则天长寿二年壬辰冬十月,诣洪都西山,谒道士胡超而问焉。超字拔俗,能通神明,即为指南郭六里许,有乌龟原,古有石龟,每犯田苗,被人击,其首折则其处也。姑访之,见龟之左右,坛迹宛然,立处当坛中矣。于其下得尊像、油瓮(瓮)、锥刀、灯盏之类,因葺而兴之。复梦夫人指九曲池于坛南,访而获之,砖砌尚在。 景云中,睿宗皇帝使道士叶善信,将绣像幡花来修法事,仍于坛西建洞灵观,度女道士七人,住持洎明皇,醮祭祈祷不绝。每有风雨,或闻箫管之声。凡是礼谒,必须严洁,不尔,有蛇虎惊吼之异。时有云物如乌,群飞垂带,直下坛上,倏忽西出,如向井山,前后非一而已。花姑肹苾(xībì)灵通,密有所告曰:井山古迹,汝须崇修。俄闻异香从西来,姑累得嘉兆,躬申葺理,行宿洞口,闻钟磬之音,虽荒梗多时,若有人接导。寓宿林莽,怡然甚安。达明入山,果遇坛殿余址,遂立屋宇,闻步虚仙梵之响,环坛数里。有樵采不精洁者,必有怪异之惊。有野象中箭,来投花姑,姑为拔之,其后每斋前,则衔莲藕以献姑。开元九年辛酉岁,姑欲升化,谓其弟子曰:吾仙程所促,不可久住,吾身化之后,勿钉吾棺,只以绛纱罩覆棺上而已。明日,无疾而终,肌肤香洁,形气温暖,异香满于庭堂之内。弟子依所命,棺不钉,以绛纱覆之而已。忽闻雷震击纱上,有孔大如鸡子,棺中唯有被覆木简,屋上穿处可通人。座中奠瓜,数日生蔓,结实如桃者二焉。每至忌辰即风云郁勃,直入室内。明皇闻而骇之,使复其事,明日,使道士蔡伟,编入《后仙传》。(注:肹xī,古同“肸”,多用于人名。羊舌肸,春秋时晋国大夫。肸响xīxiǎng,散布,传播。也作“肸蚃”。肸蚃布写。——《汉书·司马相如传上》。苾bì,香;芳香。苾芬孝祀。——《诗·小雅·楚茨》。又作“吡”晻薆ài咇咈fú(形容香气充盛。)。——司马相如《上林赋》;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荀子·礼论》。又如:苾芬--芬芳,本指祭品的馨香;苾苾--香气浓郁) 开元二十八年庚辰三月乙酉,敕道士赍龙璧来醮,忽有白鹿自坛东出,至姑冢间而灭,即花姑葬空棺木简之处。又有五色仙蛾,集于坛上。刺史张景佚,以为圣德所感,立碑颂述。天宝八载已丑,以魏夫人上升之所,度女道士二人,常修香火。大历三年戊申,鲁郡开国公颜真卿为抚州刺史,旧迹荒毁,阙人住持,召仙台观道士谭仙岩、道士黄道进二七人住洞灵观,又以高行女道士黎琼仙七人居仙坛院。颜公述仙坛碑而自书之,以纪其事迹焉。 (16)法箓:道教语。用以“驱鬼压邪”的丹书、符咒。通常是记录有关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属、召役神吏,施行法术的牒文。它是道教教法中的重要部分,所以,道教中又称之“法箓”。法箓牒文中一般必有相关的符图,道教经典中有时又统称“符箓”。 (17)纂懿:古同“缵zuǎn”,继承。 (18)六年:唐代宗大历六年(公元771年)。

  你说的是颜真卿的《麻仙姑坛记》原文奉上,
  颜真卿楷书《麻姑仙坛记》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做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故又称“颜太师”、“颜鲁公”。颜真卿家学渊源,其五世祖颜之推是北齐的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据载,颜真卿的书法受姻亲殷氏影响较大,又吸取褚遂良和张旭的笔法,也与怀素讨论过用笔的诀窍。中年以后,他终于突破“初唐四家”瘦硬书风的窠臼,集众家之长,出绳墨之外,创造出一种筋肉丰满、骨骼雄健的新书体,后人称之为“颜体”。其书点画厚重饱满,结体宽博端正,章法茂密丰实,体现出豪迈雄强、庄重挺拔的艺术风格。北宋朱长文在《续书断》中把颜真卿书尊为“神品”,并说:“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该碑立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后遭雷电毁佚,有原拓影印本行世。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其结体因线条厚重,为了在字的中宫留出余白,以避免壅塞,不得不竭力向四周扩张,外拓的写法被推向极致。后来的《颜家庙碑》浑厚过之,但宽博、端庄、刚毅、沉雄有所不及。《麻姑仙坛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典范之作,是我们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之一。
  翻译我只能说抱歉了!

  

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
颜真卿撰并书
麻姑者,葛稚川《神仙传》云:王远,字方平,欲东之括苍山,过吴蔡经家,教其尸解,如蛇蝉也。经去十余年忽还,语家言:“七月七日王君当来”。过到期日,方平乘羽车,驾五龙,各异色,旌旗导从,威仪赫弈,如大将也。既至,坐须臾,引见经父兄。因遣人与麻姑相闻,亦莫知麻姑是何神也。言:王方平敬报,久不行民间,今来在此,想麻姑能暂来。有顷信还,但闻其语,不见所使人。曰:“麻姑再拜,不见忽已五百余年。尊卑有序,修敬无阶。思念久,烦信,承在彼登山颠倒,而先被记,当按行蓬莱,今便暂往,如是便还,还即亲观,愿不即去。”如此两时间,麻姑来,来时不先闻人马声。既至,从官当半于方平也。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顶中作髻,余髪垂之至要。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日,不可名字,皆世所无有也。得见方平,方平为起立。坐定,各进行厨。金盘玉杯,无限美膳,多是诸华,而香气达于内外,擗麟脯行之。麻姑自言:“接侍以来见东海三为桑田;向间蓬莱水,乃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陆陵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复扬尘也。”麻姑欲见蔡经母及妇,经弟妇新产数十日,麻姑望见之,已知,曰:“噫,且止勿前。”即求少许米,便以掷之,堕地即成丹沙;方平笑曰:“姑故年少,吾了不喜复作此曹狡狯变化也。”麻姑手似鸟爪,蔡经心中念言:背蛘时,得此爪以杷背,乃佳也。方平已知经心中念言,即使人牵经鞭之,曰:“麻姑者神人,汝何忽谓其爪可以杷背耶?”见鞭着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方平告经曰:“吾鞭不可妄得也。”大历三年,真卿刺抚州,按图经南城县有麻姑山,顶有古坛,相传云麻姑于此得道。坛东南有池,中有红莲,近忽变碧,今又白矣;池北下坛,傍有杉松,松皆偃盖,时闻步虚钟磬之音;东南有瀑布,淙下三百余尺;东北有石崇观,高石中犹有螺蚌壳,或以为桑田所变;西北有麻源,谢灵运诗题: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恐其处也;源口有神,祈雨辄应。开元中,道士邓紫阳于此习道,蒙召入大同殿修功德。廿七年,忽见虎驾龙车,二人执节于庭中,顾谓其友竹务猷曰:“此迎我也,可为吾奏,愿欲归葬本山。”仍请立庙于坛侧,玄宗从之。天宝五载,投龙于瀑布,石池中有黄龙见,玄宗感焉,乃命增修仙宇真仪,侍从云鹤之类于戏。自麻姑发迹于兹,岭南真遗坛于龟源,花姑表异于井山,今女道士黎琼仙,年八十而容色益少,曾妙行梦琼仙,而飡花绝粒。紫阳侄男曰:德诚,继修香火;弟子谭仙岩,法籙尊严。而史玄洞,左通玄,邹郁华,皆清虚服道。非夫地气殊异,江山炳灵,则曷由纂懿流光,若斯之盛者矣。真卿幸承余烈,敢刻金石而志之,时则六年夏四月也。



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
颜真卿撰并书
关于麻姑,葛洪《神仙传》有如下记载:王远,字方平,他要东赴括苍山,经过吴地的蔡经家,教他修仙秘法,飞升后身体如蛇蝉蜕皮。蔡经升仙后十余年,忽然回家,对家人说:“七月七日王方平君会来拜望。”到了日期,王方平乘坐羽车而来,他驾驭五条飞龙,颜色各不相同,以旌旗开路扈从,威仪显赫,如同大将军。王方平到达后,坐了一会儿,引见蔡经的父亲和兄长。于是王方平派人告知麻姑,蔡经并不知道麻姑是什麽神。只听王方平说:“王方平敬报麻姑,我很久没有来人间,这次来到这里,希望麻姑能顺便前来。”一会儿有信息返回,只听到声音,但见不到使者。声音说道:“麻姑再拜,转眼我们已经五百年没有见面了。我们之间尊卑有别,总没机会向你表达敬意,一直非常想念。烦劳你派信使告知你在蔡经家,本应立即前往。而我先前已经受命巡行蓬莱,现在就要先去一趟,然后就回来。回来后我立即前往觐见,希望你不要马上离开。”这样经过两个时辰,麻姑来到,来的时候听不到人马声,到达后,随从人员是王方平的一半。麻姑到达蔡家,蔡经全家人出来相见。这是一个貌美女子,年龄约十八九岁,头顶上盘成髻,其余的头发下垂到腰间。她的衣服有花纹,但不是锦绮,在太阳下光彩闪耀,难以文字形容,都是人世间所没有的。麻姑见到王方平,王方平起立行礼。坐定后,各自进献食物,放置于金盘玉杯中,都是无限精美的膳食,大多是各种鲜花,香气弥漫于室内外,他们掰开鹿肉干而进食。麻姑说:“自从上次侍奉您以来,已经见过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方才见到蓬莱的海水比过去浅,正过了大约一半时间了,难道东海又要成为陆地吗?”王方平笑道:“圣人都说,东海又将尘土飞扬了。”麻姑要见见蔡经的母亲和妻子,蔡经的弟媳刚刚生产数十天,麻姑远远望见,已经明白,说道:“哎,你先站住别过来。”当即要了少许米,把米撒到地上,米落地后 马上变成了丹砂。王方平笑道:“麻姑依然年少,我一点儿也不喜欢再做这类变化游戏了。”麻姑的手像鸟爪,蔡经心里想道:“如果后背瘙痒时能用这只手抓背,就太好了!”王方平已经知道蔡经心中所想,当即让人拉住蔡经,用鞭子打他,说:“麻姑是神,你为何想她的手可以用来抓背呢!”但见鞭子打到蔡经的后背,却见不到拿鞭子的人。王方平告诉蔡经说:“我的鞭子可不是轻易就能挨到的。”
大历三年,我颜真卿担任抚州刺史,根据《图经》得知,南城县有一座麻姑山,山顶有一处古坛,相传麻姑在这里得道。坛的东南有一处水池,池中有红莲花,前不久忽然变成绿色,现在又变成白色了。水池的北面,古坛下方,旁侧长有杉松,树冠繁茂如伞盖,经常听到诵经和钟磬的声音。坛的东南有一挂瀑布,淙淙泻下,有三百多尺。坛东北有一座石崇观,高大的石块中还能见到螺蚌壳,有人认为是沧海桑田变化的见证。坛西北有麻源,谢灵运诗《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所描绘的,可能就是这里。源口有神灵,求雨便可应验。开元年间,道士邓紫阳在这里修道,后来受皇召进入宫中的大同殿修功德。开元二十七年,忽然见到龙虎车驾到来,有二人手持符节站在院中。紫阳真人回头对他朋友竹务猷说:“这是来接我的。请代我向皇帝启奏,我希望归葬麻姑山。”于是竹务猷请求在坛侧为紫阳真人立庙,玄宗答应了他的请求。天宝五年,在瀑布下水池中举行投龙仪式,池中有黄龙出现。玄宗心有触动,于是命人增修道观、塑像、侍从、云鹤等。
呜呼!自从麻姑在这座山上成仙后,南岳魏夫人又在龟源得道留下一座坛,华姑又在井山表露神迹。现在女道士黎琼仙年纪有八十岁,而容貌益发年青;其弟子曾妙行梦见黎琼仙,便开始吃花辟谷;紫阳真人的侄子名叫德诚,在这里继承香火;弟子谭仙巖道法庄严,而史玄洞、左通玄、邹欝华,都清净虚无,遵从大道。若不是因为此地气场特异,山水明亮灵秀,则如何能祥美汇集,光照后代,如此兴盛呢!真卿有幸承继先辈的余光,冒昧刻石立碑来记录这一盛事。时间是大历六年夏四月。


下列哪一位的作品是《麻姑仙坛记》?()
《麻姑仙坛记》作品作者是:颜真卿。资料拓展: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碑文代表作品。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该碑立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以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中有很多的四字成语。以下是其中几个比较经典的:1. 控诉不平(原文:“天下志士,莫不叹息;妇女好男,莫不嗟叹;处士儒生,莫不控诉不平。”)2. 陈言闲语(原文:“清风松月,潮鸣夜雨,沧海明珠,素手青条,画堂金屋,穿杨破甲,悬车束马,伴鸥寄燕,陈言闲语,故人相合...

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麻姑仙坛记》的结体分析
唐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以其独特的风格闻名,展现出古朴雅致与内敛含蓄的韵味。这部作品巧妙地融合了篆籀的气韵于楷书法则中,笔画如枯藤万岁,结体宽大而雄浑,寓奇逸于刚正之中,其深沉雄浑,筋骨饱满,内涵丰富,形态万千。让我们逐个字深入剖析其结体之美。“日”字在结体中显得高大,取篆体的纵势,...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是什么?
1、《麻姑仙坛记》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碑文代表作品。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麻姑仙坛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典范之作,是我们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之一。2、《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

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的结体特征
2.四角撑满,端严紧密。《麻姑仙坛记》的结体笔势开张,四满方正。其笔画组合疏密均匀,严整不懈,平稳雄健。如下图中的“倒”、“蔡”二字。3.凝重古朴,寓巧于拙。清傅山云:“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这在理论上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观点。然而颜真卿却早就将...

麻姑仙坛记的勾画主要采用行书入楷对吗
麻姑仙坛记的勾画主要采用行书入楷是错的,整体都是采用颜楷,详细介绍如下:一、简介: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碑文代表作品。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麻姑仙坛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典范之作,是我们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

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的结体分析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风格拙朴古雅、内敛含蓄,融篆籀之气于楷法,线条如万岁枯藤,结体宽博大方,寓奇逸于刚正,真可谓苍古沉雄,筋骨尽备,内蕴宏博,仪态万端。下面我们对单个字进行分析。图中的“日”字,结体高雄,取篆之纵势,法隶之宽博。仔细审视,其左竖如篆竖微倾,横画起笔不与竖画相接...

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麻姑仙坛记》的笔画特征
《麻姑仙坛记》的笔画特征尤为引人入胜。起笔和收笔部分,颜真卿巧妙地运用了藏头护尾的手法,使得线条既有力度又不失内敛,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精力,却又不显张扬。这种细腻的处理方式,使得字形饱满且富有韵律,展现出他对笔墨的深厚理解和精湛技艺。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剖析《麻姑仙坛记》的点画特征。

颜真卿最好的书法作品
颜真卿的书法代表作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争座位稿》、《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等。《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

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什么时候的作品
是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的作品。《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该碑立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后遭雷电毁佚,有原拓影印本行世。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其结体因线条...

锦屏县19110893746: 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和《大麻姑仙坛记》的解释
枕澜头孢: 自书告身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D7%D4%CA%E9%B8%E6%C9%ED http://hi.baidu.com/zys198/blog/item/8c5ef90f172d96efaa6457ae.html大麻姑仙坛记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4%F3%C2%E9%B9%C3%CF%C9%CC%B3%BC%C7

锦屏县19110893746: 为什么颜真卿在麻姑仙坛记中写字会那样? -
枕澜头孢: 《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该碑立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后遭雷电毁佚,有原拓影印本行世.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

锦屏县19110893746: 《麻姑仙坛》是哪一位书法家的作品?
枕澜头孢: 颜真卿书于大历六年(771年)四月,时年六十三岁.拓本.楷书,文一篇.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是颜真卿晚年重要作品. 大历六年(771年),颜真卿在抚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际,故时有问道向禅之心.当年四...

锦屏县19110893746: 求颜真卿《麻姑仙坊记碑》真迹 -
枕澜头孢: 颜真卿《麻姑仙坊记碑》是碑刻,没有真迹.我相信即使你现在能找到颜真卿,他也不一定留有原稿.呵呵!《麻姑仙坛记》唐·颜真卿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p颜真卿撰并书p麻姑者,葛稚川《神仙传》云:王远,字方平,欲东之括苍...

锦屏县19110893746: 我来到来了麻姑山下看到了什么 -
枕澜头孢: 唐大历三年(768年)年近花甲的颜真卿赴任抚州剌 史,他多次登游麻姑山,对这里优美而神秘的色彩感触良多.大历六年(771年)四月,他再次登麻姑山,游览仙坛.是时,书兴大发,挥笔写...

锦屏县19110893746: 在麻姑仙坛记中折画主要以什么形式为主 -
枕澜头孢: 《麻姑仙坛记》中折画主要以什么形式为主 园折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碑文代表作品.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麻姑仙坛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典...

锦屏县19110893746: 美术的美字怎么写 -
枕澜头孢: 一、美的写法如下: 二、释义:1、美丽;好看(跟“丑”相对):这小姑娘长得真~.这里的风景多~呀! 2、使美丽:~容.~发. 3、令人满意的;好:~酒.价廉物~.日子过得挺~. 4、美好的事物;好事:~不胜收.成人之~. 5、得意...

锦屏县19110893746: 历代书法大家有谁?他的书体有何特点? -
枕澜头孢: 1. 欧阳询(公元557-641) 其主要作品有: 1)化度寺碑 2)九成宫醴泉铭 3)虞恭公碑 4)张翰思鲈帖 5)皇甫诞碑 6)梦奠帖 2.虞世南(公元558-638) 虞世南传世的书迹有: 1)孔子庙堂碑 2)汝南公主墓志 3.褚遂良(公元596...

锦屏县19110893746: 关于书法的题目! -
枕澜头孢: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 唐代书法可分三个时期.初唐、盛唐、晚唐.这一时代新风格的形式,在初唐时尚处于渐变中,至盛、中唐之际,单是从草书领域中出现了新风,随后真诸体亦别开生面,取得的发展.晚唐书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