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叶兆言

作者&投稿:锺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叶兆言的《花影》有什么感想?~

《花影》是我在一个旧书摊上买的,记得当时翻开书的第一页的时候就看见了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当时的第一感觉是,由如此具有意境的诗句作为开头,其衍生出的故事必定很美,遂将它买了下来。
回去后继续往下翻,在书的第一段,叶兆言先生也这样的文字作为背景的铺垫:

“二十年代江南的小城是故事中的小城。这样的小城如今已不复存在,成为历史陈迹的一部分。人们的想象像利箭一样穿透了时间的薄纱,已经逝去的时代便再次复活。时光倒流,旧梦重温,故事中的江南小城终于浮现在我们的面前。”

读起来有点像王安忆的《长恨歌》中的某些片断,给人一种浓重的黑白电影的感觉,说不出是沉重还是惆怅。
或许在某个特定时期代表性背景的刻画上,作家的才华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表现。
想起了一首叫做《小城故事》的歌,完全不同的背景,完全不同的味道,却能折射出某些相同的心境。

我买的这本是90年代出版的,装祯很简单,也没有内容简介。所以,书读到这里让我很是期待,因为美妙的开头,因为淡淡的,如丝线般飘摇的唯美。
这种感觉,就像当今平面设计工作者经常使用的朦胧效果,把江南的山呀、斑驳的古宅呀、婀娜的女人呀,统统给他加上这个么遮罩,遮住了山上的乌云、古宅的垃圾和女人脸上的雀斑,看起来很完美。
我的自欺欺人被一位同事一下揭穿。这东西不就是几年前所谓的艺术照嘛,骗人的玩意。在人们依旧羞羞赧赧依靠照片招亲的年代,这玩意不知欺骗了多少人的眼睛和感情。
实际上,这可恶的表象才刚刚开始。

作者似乎没有那个耐心,他并不想让我的唯美心境维持多久。
前几页还没看完,甄家老爷子的死就使我脑子中的色彩一下子从《小城故事》转到了《大红灯笼高高挂》。
接下来,故事的情节在作者平淡的文字中急剧流转,甄家少东家乃祥和甄老爷子在淫字面前一个瘫痪,一个暴亡。到这个时候,我心里已经没有任何的古典唯美情绪,甚至连甄家两个主人香闺纵欲的场面也很模糊。
很奇怪,我这时想起来的是《甲方乙方》当中,由葛优、徐帆扮演的那对抽着大烟的财主夫妻,阴沉沉的,压抑得很。

我一直认为自己很有想象力。
我开始在脑中描绘《花影》的各个场面。灰白灰白的小巷子,怀抱孩子坐在门口的女人,穿着长袍、吊带衫或旧时马褂的男人们。咚咚响的木阁楼和木楼梯,漆纹暗淡的庭柱,梁山好汉聚义厅一般的祠堂。红漆破落的宅院大门,青苔滋溜的墙桓,残红褪尽的青楼灯笼。
我知道我的想象有问题,因为天是阴的。
那个年代的晴天,究竟是什么样子?
受了甄老爷子西门庆式死亡的影响,虽然作者一直强调这是江南,但我却没有任何办法将它和我过去所认识的江南联系在一起。我想起的是《孔乙己》、《祥林嫂》。虽然不是同一个地方,但大概,就是那个时代的风貌吧。
好像还缺了点什么。应该是书中所说的贴在电线杆上的花柳广告。
原来城市牛皮藓在那个时候就有了。

接下来的故事大概没有概述的必要。因为张国荣的死,使人们又一次回顾他的电影,包括《风月》,也必然带出叶兆言的《花影》。
尽管,《风月》不是《花影》的全部,但是,它还是能满足很多人的期望,浮躁、新鲜、困惑、压抑、暴发、谦恭、嘲弄等等。
《风月》应该不是《花影》的翻版,我认为。所以,郁忠良不是小云,也不是查良钟。

我突然觉得妄自评价《风月》和《花影》所描绘的东西很愚蠢。叶兆言已经写得如此形象,张国荣和巩俐也已经让我们看懂了很多东西。
懂了,不代表明白和理解。就像哥哥的死。
所以我尽量挑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电影中、书中,那个二十年代上海的拆白党郁忠良和那个骑着自行车提着鸟笼说自己正在上学的小云,都能够很和谐的融进那个大宅子中去,教那个大小姐骑车,和他发生关系。他们都同样的让那个懵懵懂懂的男孩咬牙切齿,嫉恨非常。
郁忠良、小云和查良钟是三个不同的人。在两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他们发生着类似的故事。从故事上说,他们都发生的很自然。
我想,那个大宅子,那个大小姐,和那个怀甫,为何有着这样的包容性?
我在想,如果我是郁忠良(小云、查良钟),宅子里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如果是你呢?

书中不止一次提到了那个变成植物人的大少爷的眼睛。但是这个眼睛在《风月》中很茫然。
我在好多武侠书中看到,真正高明的武者,善于隐起自己的锋芒。他们平时的目光,呆滞,混沌。
大少爷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是什么都知道?
作为艺术加工的一种手段,在某些男男女女的苟合面前,在大宅子天天发生着的新旧冲击面前,安排着大少爷这样一个角色是作家和编剧的策略。

我们不能忽略故事发生的时代,二十年代的中国。那时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开始各种各样的救亡运动。
不知其他人是否和我想的一样,我很希望甄家大少爷只是躯体的瘫痪,他的脑子依然清晰。
那样,他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老婆的喜怒哀乐,闺中哀怨,以及它和查良钟的床上协定。
这时我觉得自己和十来年前那些旧王朝的支持者们一样。他们无不希望旧王朝在腐化的体制下依旧保留一颗清醒的脑袋。所以,要改良,要维新。
那些拿起枪杆子起义的人的确很伟大。因为要想冲破自己的最初想法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就像我们对瘫痪大少爷的最初期望一样。

看了一些影评,人们对张国荣和巩俐的演出存在着过多争议。《风月》好像还出现了一个“海外加长版”,耐人寻味。
看书的时候我就在想像小云和查良钟的模样。
小云应该是一个文质彬彬但又带着强烈的性格扭曲,接受了一些新事物但却又有着非常顽固的守旧气息的年轻人。
可是不尽然,小云出场的时候手里还提着个鸟笼。年轻人手里提个鸟笼不得不让人感到奇怪,特别是那个时代一个正在上学的年轻人。
查良钟则有点坏,是那种很吸引女人的坏。只是奇怪的是,读到查良钟我脑子里想起的却是《烈火金刚》中抗日大英雄肖飞的形象。
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把这样的两个人联系到一起。大概是当时肖飞的薄薄的微笑充满了机警和智慧。
查良钟应该也是个很聪明的人。聪明人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应该都长得差不多吧?
感觉不是必然的,即使是看到类似的故事情节。一看到哥哥扮演的郁忠良,我就感叹陈凯歌的敏锐,叹息自己对作品颜色领悟力的苍白。
至少,在整部片子的观看过程中,我自始至终都有本文众多提到的那种朦胧感觉,或强或烈,伴随着故事的发展,书中的一幕幕在画面中出现,至少,哥哥饰演的《风月》没有书中所写的那么颓乱。

《风月》在票房上是不成功的,在影展上也是不成功的。人们说它是陈凯歌导演生涯的悲剧。
比起北京城里发生的《霸王别姬》,江南小镇的20年代应该更有市井的魅力。
至于激情的演出,每天都在各种各样的电影中发生,如果争议因此产生,那么评论界真是瞎了眼。
两位主角所饰演的角色,本身就赋予了这样的秉性,可叹的是,现在的不少人,还在用这样的一种眼光来审视艺术。
有些事,就像我们吃饭一样,天天都在发生,甚至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是至今仍有人用异样的眼光来检视他,说起来头头是道,自己行动起来却是乐此不疲。
这种眼光,和那位大少爷的神采一模一样。

还有一个人物很有意思,那就是大小姐的跟班,家族过继给大小姐的那个人。
有人说这是一个悲剧人物。其实,从他个人来说,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在某段时间上,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无知者无惧,无知者无畏。这种人不应该是悲剧。
当他成为大小姐的有时毫无感情的性工具的时候,他是带着深厚感情的,歇斯里底。
唯一的缺憾,就是在大小姐的眼中,他们没有任何进行生理以上层次沟通的必要。
相对而言,郁忠良比他痛苦多了。

后来人们说,是张国荣让郁忠良更加痛苦。
其实这不重要。即使把郁忠良拆解到书中的小云和查良钟身上,痛苦也不会较少半分,只是略微有所不同。
我是电影看到一半才明白《花影》和《风月》的关系的。当时看着看着,真的有种多年来的记忆被层层剥开的感觉,原来自己半年前刚刚浏览过《花影》。
然后我开始比较自己看书时脑子里勾画的小镇和电影画面上的小镇。
看书的时候我想像不出晴天时小镇的颜色。在电影中我却看到了,但是看到的却是经过颜色处理的镜头。
阳光没有任何威慑力。偶尔透过已经开始破败的檐角洒到庭院深处,和某些常年没有光照的角落两相交错,呈现出一种落寞的黄色。映造着巩俐苍白的脸和张国荣的吊带衫。
我那时很想去拍摄地看看。

实际上,那个地方我是去过的。但是我竟然没有任何将这地方与这本书和这部电影挂钩的想法。我对自己感到很困惑,也对这个地方感到很困惑。
我在网上查到《风月》的拍摄地——西递之后,心里咯噔了一下。
西递位于安徽黔县,就在黄山脚下,我在那曾留下了几张照片,有院墙,有窗花,还有祠堂。
西递这个地方,应该是陈凯歌挑的。然而那里究竟是不是叶兆言先生意愿上的故事发生地,我只好再去找找书看看。
我想我不致是个如此麻木的人,但整部电影看完,竟然没有发现电影中的地方自己曾经参观过,应该不会是因为哥哥的演出吸引了我太多的目光吧?

应该不是。这个地方吸引人的东西太多,但都是些小玩意。
它很难给人一个整体的印象。人一走进去,就迷失在宅院的缝隙中了。
就像那个怀甫,那个小云,还有查良钟和郁忠良,他们已走进大宅子,哪怕是嘲弄,哪怕是不屑,他们都不可避免的陷了进去。
叶兆言先生在书中写道:

“只有空气中,仍然洋溢着淫荡的气息,女人的脂粉气味,仿佛凝固在了南方特有的潮湿气氛之中。许多没人住的老房子正在开始漏雨。”

现在已经没有了淫荡的气息,和女人脂粉的味道。
即使有,我大概也认不出电影中的西递。
如果这不是导演故意的手段,那就是20年代的共性在迷惑我。

我在黄山西递旅游时买了本书,《桃花源里人家》。
仅从书名就知道,这是个很美的地方。
我至今还记得我参观的时候,导游指着每家每户客厅桌上的座钟、花瓶和镜子向我们介绍:
钟声一响,平(瓶)平静(镜)静。

《花影》的结局,小云把妤小姐也变成了植物人。她和她哥哥的眼中,是“永恒的呆板和漠然”。
但是那个时代已然过去,哥哥也已然安息。
钟声一响,平平静静。

叶兆言简介:
当代作家中非常成熟的一位,具有极好的语感及冷静的分析能力。其老练的笔法令人想起其祖父叶圣陶先生的《潘先生在难中》。(宇慧)

自然情况:叶兆言,男,江苏苏州人。1957年生。家学渊源,祖父是著名作家及教育家叶圣陶。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硕士学位。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死水》、中篇小说集《艳歌》、《夜泊秦淮》、《枣树的故事》、《叶兆言文集》等。其作《追月楼》获1987--198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首届江苏文学艺术奖,现为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叶兆言著作目录》

长篇小说:
《死水》 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年2月初版
《走进夜晚》 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12月初版,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
《花影》 南京出版社1994年6月初版,台湾麦田出版公司1996年5月初版,香港天地图书公司1996年初版 法国彼楷尔出版社1996年初版
《花煞》 今日中国出版社1994年6月初版,作家出版社1995年11月初版,台湾麦田出版社1998年6月初版 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年8月初版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10月初版,台湾麦田出版公司2001年5月初版,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年5月初版,美国哥仑比亚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初版
《别人的爱情》 华艺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 台湾一方出版公司2002年8月初版
《没有玻璃的花房》 作家出版社2003年1月初版
《我们的心多么顽固》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初版

中短篇小说集:

《夜泊秦淮》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12月初版,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9月新版,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2年1月初版
《去影》 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9月初版
《路边的月亮》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11月初版
《五异人传》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3月初版
《采红菱》 华艺出版社1993年4月初版
《绿色陷阱》 北方文艺出版社1993牛7月初版
《魔方》 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年2月初版
《烛光舞会》 泰山出版社1998年6月初版
《走近赛珍珠》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
《纪念少女楼兰》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初版
《五月的黄昏》 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10月初版
《叶兆言.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9月初版
《叶兆言。当代中国小说名家珍藏版》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5月初版
《叶兆言读本.中国当代名作家读本书系》 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初版
《夜来香》 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1月初版
《叶兆言文集.绿色咖啡馆》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3月初版
《叶兆言文集.殇逝的英雄》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3月初版
《叶兆言文集.枣树的故事》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3月初版
《叶兆言文集.古老话题》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3月初版
《叶兆言文集.爱情规则》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3月初版
《叶兆言文集.作家林美女士》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初版
《叶兆言文集.风雨无乡》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初版
《叶兆言小说自选集.艳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初版
《叶兆言小说自选集.挽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初版
《叶兆言小说自选集.儿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初版
《艳歌》 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1年5月初版
《枣树的故事》 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2年7月初版
《悬挂的绿苹果》 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3年4月初版
《最后一班难民车》 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3年10月初版
《爱情规则》 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5年7月初版
《绿色陷阱》 台湾麦田出版公司1992年10月初版
《殇逝的英雄》 台湾麦田出版公司1993年7月初版
《红房子酒店》 台湾麦田出版公司1994年9月初版
《今夜星光灿烂》 台湾麦田出版公司1995年6月初版

散文集:

《流浪之夜》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8月初版
《南京人》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初版
《失去的老房子》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初版
《录音电话》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初版
《旧影秦淮.老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10月初版
《闲话三种》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4月初版
《叶兆言绝妙小品文》 时代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
《叶兆言散文》 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10月初版
《不疑盗嫂》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
《杂花生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月初版
《烟雨秦淮》 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4月初版
《又绿江南.语丝画痕丛书》 上海书店出版1996年12月初版
《道德文章.中国当代名人语画》 西苑出版社2000年9月初版
《午后的岁月》(访谈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初版
《文学少年》 台湾一方出版公司2002年12月初版

《花影》是我在一个旧书摊上买的,记得当时翻开书的第一页的时候就看见了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当时的第一感觉是,由如此具有意境的诗句作为开头,其衍生出的故事必定很美,遂将它买了下来。
回去后继续往下翻,在书的第一段,叶兆言先生也这样的文字作为背景的铺垫:

“二十年代江南的小城是故事中的小城。这样的小城如今已不复存在,成为历史陈迹的一部分。人们的想象像利箭一样穿透了时间的薄纱,已经逝去的时代便再次复活。时光倒流,旧梦重温,故事中的江南小城终于浮现在我们的面前。”

读起来有点像王安忆的《长恨歌》中的某些片断,给人一种浓重的黑白电影的感觉,说不出是沉重还是惆怅。
或许在某个特定时期代表性背景的刻画上,作家的才华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表现。
想起了一首叫做《小城故事》的歌,完全不同的背景,完全不同的味道,却能折射出某些相同的心境。

我买的这本是90年代出版的,装祯很简单,也没有内容简介。所以,书读到这里让我很是期待,因为美妙的开头,因为淡淡的,如丝线般飘摇的唯美。
这种感觉,就像当今平面设计工作者经常使用的朦胧效果,把江南的山呀、斑驳的古宅呀、婀娜的女人呀,统统给他加上这个么遮罩,遮住了山上的乌云、古宅的垃圾和女人脸上的雀斑,看起来很完美。
我的自欺欺人被一位同事一下揭穿。这东西不就是几年前所谓的艺术照嘛,骗人的玩意。在人们依旧羞羞赧赧依靠照片招亲的年代,这玩意不知欺骗了多少人的眼睛和感情。
实际上,这可恶的表象才刚刚开始。

作者似乎没有那个耐心,他并不想让我的唯美心境维持多久。
前几页还没看完,甄家老爷子的死就使我脑子中的色彩一下子从《小城故事》转到了《大红灯笼高高挂》。
接下来,故事的情节在作者平淡的文字中急剧流转,甄家少东家乃祥和甄老爷子在淫字面前一个瘫痪,一个暴亡。到这个时候,我心里已经没有任何的古典唯美情绪,甚至连甄家两个主人香闺纵欲的场面也很模糊。
很奇怪,我这时想起来的是《甲方乙方》当中,由葛优、徐帆扮演的那对抽着大烟的财主夫妻,阴沉沉的,压抑得很。

我一直认为自己很有想象力。
我开始在脑中描绘《花影》的各个场面。灰白灰白的小巷子,怀抱孩子坐在门口的女人,穿着长袍、吊带衫或旧时马褂的男人们。咚咚响的木阁楼和木楼梯,漆纹暗淡的庭柱,梁山好汉聚义厅一般的祠堂。红漆破落的宅院大门,青苔滋溜的墙桓,残红褪尽的青楼灯笼。
我知道我的想象有问题,因为天是阴的。
那个年代的晴天,究竟是什么样子?
受了甄老爷子西门庆式死亡的影响,虽然作者一直强调这是江南,但我却没有任何办法将它和我过去所认识的江南联系在一起。我想起的是《孔乙己》、《祥林嫂》。虽然不是同一个地方,但大概,就是那个时代的风貌吧。
好像还缺了点什么。应该是书中所说的贴在电线杆上的花柳广告。
原来城市牛皮藓在那个时候就有了。

接下来的故事大概没有概述的必要。因为张国荣的死,使人们又一次回顾他的电影,包括《风月》,也必然带出叶兆言的《花影》。
尽管,《风月》不是《花影》的全部,但是,它还是能满足很多人的期望,浮躁、新鲜、困惑、压抑、暴发、谦恭、嘲弄等等。
《风月》应该不是《花影》的翻版,我认为。所以,郁忠良不是小云,也不是查良钟。

我突然觉得妄自评价《风月》和《花影》所描绘的东西很愚蠢。叶兆言已经写得如此形象,张国荣和巩俐也已经让我们看懂了很多东西。
懂了,不代表明白和理解。就像哥哥的死。
所以我尽量挑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电影中、书中,那个二十年代上海的拆白党郁忠良和那个骑着自行车提着鸟笼说自己正在上学的小云,都能够很和谐的融进那个大宅子中去,教那个大小姐骑车,和他发生关系。他们都同样的让那个懵懵懂懂的男孩咬牙切齿,嫉恨非常。
郁忠良、小云和查良钟是三个不同的人。在两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他们发生着类似的故事。从故事上说,他们都发生的很自然。
我想,那个大宅子,那个大小姐,和那个怀甫,为何有着这样的包容性?
我在想,如果我是郁忠良(小云、查良钟),宅子里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如果是你呢?

书中不止一次提到了那个变成植物人的大少爷的眼睛。但是这个眼睛在《风月》中很茫然。
我在好多武侠书中看到,真正高明的武者,善于隐起自己的锋芒。他们平时的目光,呆滞,混沌。
大少爷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是什么都知道?
作为艺术加工的一种手段,在某些男男女女的苟合面前,在大宅子天天发生着的新旧冲击面前,安排着大少爷这样一个角色是作家和编剧的策略。

我们不能忽略故事发生的时代,二十年代的中国。那时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开始各种各样的救亡运动。
不知其他人是否和我想的一样,我很希望甄家大少爷只是躯体的瘫痪,他的脑子依然清晰。
那样,他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老婆的喜怒哀乐,闺中哀怨,以及它和查良钟的床上协定。
这时我觉得自己和十来年前那些旧王朝的支持者们一样。他们无不希望旧王朝在腐化的体制下依旧保留一颗清醒的脑袋。所以,要改良,要维新。
那些拿起枪杆子起义的人的确很伟大。因为要想冲破自己的最初想法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就像我们对瘫痪大少爷的最初期望一样。

看了一些影评,人们对张国荣和巩俐的演出存在着过多争议。《风月》好像还出现了一个“海外加长版”,耐人寻味。
看书的时候我就在想像小云和查良钟的模样。
小云应该是一个文质彬彬但又带着强烈的性格扭曲,接受了一些新事物但却又有着非常顽固的守旧气息的年轻人。
可是不尽然,小云出场的时候手里还提着个鸟笼。年轻人手里提个鸟笼不得不让人感到奇怪,特别是那个时代一个正在上学的年轻人。
查良钟则有点坏,是那种很吸引女人的坏。只是奇怪的是,读到查良钟我脑子里想起的却是《烈火金刚》中抗日大英雄肖飞的形象。
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把这样的两个人联系到一起。大概是当时肖飞的薄薄的微笑充满了机警和智慧。
查良钟应该也是个很聪明的人。聪明人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应该都长得差不多吧?
感觉不是必然的,即使是看到类似的故事情节。一看到哥哥扮演的郁忠良,我就感叹陈凯歌的敏锐,叹息自己对作品颜色领悟力的苍白。
至少,在整部片子的观看过程中,我自始至终都有本文众多提到的那种朦胧感觉,或强或烈,伴随着故事的发展,书中的一幕幕在画面中出现,至少,哥哥饰演的《风月》没有书中所写的那么颓乱。

《风月》在票房上是不成功的,在影展上也是不成功的。人们说它是陈凯歌导演生涯的悲剧。
比起北京城里发生的《霸王别姬》,江南小镇的20年代应该更有市井的魅力。
至于激情的演出,每天都在各种各样的电影中发生,如果争议因此产生,那么评论界真是瞎了眼。
两位主角所饰演的角色,本身就赋予了这样的秉性,可叹的是,现在的不少人,还在用这样的一种眼光来审视艺术。
有些事,就像我们吃饭一样,天天都在发生,甚至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是至今仍有人用异样的眼光来检视他,说起来头头是道,自己行动起来却是乐此不疲。
这种眼光,和那位大少爷的神采一模一样。

还有一个人物很有意思,那就是大小姐的跟班,家族过继给大小姐的那个人。
有人说这是一个悲剧人物。其实,从他个人来说,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在某段时间上,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无知者无惧,无知者无畏。这种人不应该是悲剧。
当他成为大小姐的有时毫无感情的性工具的时候,他是带着深厚感情的,歇斯里底。
唯一的缺憾,就是在大小姐的眼中,他们没有任何进行生理以上层次沟通的必要。
相对而言,郁忠良比他痛苦多了。

后来人们说,是张国荣让郁忠良更加痛苦。
其实这不重要。即使把郁忠良拆解到书中的小云和查良钟身上,痛苦也不会较少半分,只是略微有所不同。
我是电影看到一半才明白《花影》和《风月》的关系的。当时看着看着,真的有种多年来的记忆被层层剥开的感觉,原来自己半年前刚刚浏览过《花影》。
然后我开始比较自己看书时脑子里勾画的小镇和电影画面上的小镇。
看书的时候我想像不出晴天时小镇的颜色。在电影中我却看到了,但是看到的却是经过颜色处理的镜头。
阳光没有任何威慑力。偶尔透过已经开始破败的檐角洒到庭院深处,和某些常年没有光照的角落两相交错,呈现出一种落寞的黄色。映造着巩俐苍白的脸和张国荣的吊带衫。
我那时很想去拍摄地看看。

实际上,那个地方我是去过的。但是我竟然没有任何将这地方与这本书和这部电影挂钩的想法。我对自己感到很困惑,也对这个地方感到很困惑。
我在网上查到《风月》的拍摄地——西递之后,心里咯噔了一下。
西递位于安徽黔县,就在黄山脚下,我在那曾留下了几张照片,有院墙,有窗花,还有祠堂。
西递这个地方,应该是陈凯歌挑的。然而那里究竟是不是叶兆言先生意愿上的故事发生地,我只好再去找找书看看。
我想我不致是个如此麻木的人,但整部电影看完,竟然没有发现电影中的地方自己曾经参观过,应该不会是因为哥哥的演出吸引了我太多的目光吧?

应该不是。这个地方吸引人的东西太多,但都是些小玩意。
它很难给人一个整体的印象。人一走进去,就迷失在宅院的缝隙中了。
就像那个怀甫,那个小云,还有查良钟和郁忠良,他们已走进大宅子,哪怕是嘲弄,哪怕是不屑,他们都不可避免的陷了进去。
叶兆言先生在书中写道:

“只有空气中,仍然洋溢着淫荡的气息,女人的脂粉气味,仿佛凝固在了南方特有的潮湿气氛之中。许多没人住的老房子正在开始漏雨。”

现在已经没有了淫荡的气息,和女人脂粉的味道。
即使有,我大概也认不出电影中的西递。
如果这不是导演故意的手段,那就是20年代的共性在迷惑我。

我在黄山西递旅游时买了本书,《桃花源里人家》。
仅从书名就知道,这是个很美的地方。
我至今还记得我参观的时候,导游指着每家每户客厅桌上的座钟、花瓶和镜子向我们介绍:
钟声一响,平(瓶)平静(镜)静。

《花影》的结局,小云把妤小姐也变成了植物人。她和她哥哥的眼中,是“永恒的呆板和漠然”。
但是那个时代已然过去,哥哥也已然安息。
钟声一响,平平静静。
······································

说行天下:小说网站上千个,总有一个适合您。 说行天下

儒雅率真的叶兆言
率性奔放的叶兆言
。。。


叶兆言是什么人?
当代作家中非常成熟的一位,具有极好的语感及冷静的分析能力。其老练的笔法令人想起其祖父叶圣陶先生的《潘先生在难中》。(宇慧)自然情况:叶兆言,男,江苏苏州人。1957年生。家学渊源,祖父是著名作家及教育家叶圣陶。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硕士学位。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

叶兆言的品质是什么
叶兆言:满腹经纶,优雅随和,学识渊博、坦诚真挚(*^__^*) 嘻嘻……望采纳但愿帮到您!

苏童和叶兆言什么关系
苏童和叶兆言是朋友关系。先锋作家时期的叶兆言和苏童并称江苏文坛的双子星。上世纪90年代,两人常出双入对参加笔会,每年两人同居的时间加起来有一个月,以至于直到现在苏童还能回忆起叶兆言衣服上的味道。

萌芽杂志的编辑都是些什么人?
“新概念”的参赛稿件给文坛吹来了清新之风。许多作品使评委铁凝、叶兆言等成名作家无法相信这样才华横溢的文章出自中学生之手。评委会主任王蒙甚至欣喜地说:“我们可以搁笔了。”作家赵丽宏也发出了“青春的光彩谁也无法扼杀”的感叹。许多潜在写作的年轻作者被发掘出来,文学的基础人口获得了拓展。而起步于新概念作文大赛...

对叶兆言的《花影》有什么感想
回去后继续往下翻,在书的第一段,叶兆言先生也这样的文字作为背景的铺垫: “二十年代江南的小城是故事中的小城。 这样的小城如今已不复存在,成为历史陈迹的一部分。 人们的想象像利箭一样穿透了时间的薄纱,已经逝去的时代便再次复活。 时光倒流,旧梦重温,故事中的江南小城终于浮现在我们的面前。 ” 读起来有点像...

老爸叶兆言里作者同情应该怎么理解
在《老爸》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述主人公面临的种种压力和困境,以及其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和同情,表达了对生活艰辛和人生无奈的感慨。《老爸》是作者叶兆言的中短篇小说集,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叶兆言和父亲的故事。作者通过描绘父子间的关系和互动,展现了两个人在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老爸叶兆言里作者同情应该怎么理解
该小说的同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父亲的艰辛: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人,面临着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如经济困境、家庭矛盾等。作者通过对父亲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无奈。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父亲的艰辛,对其产生同情。2、儿子的困惑:小说中的儿子也是一个值得同情的角色。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真实的么?如果是现实发生过的事情,那么真实的情 ...
故事是真实的,据说在1884年的时候,“木犀草”号沉没,4名船员被困在南大西洋,除了3名船员,还有一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17岁男仆。在茫茫的海上漂流中,3名成年船员杀死了孤儿理查德·帕克,分食了他的肉,因此得以生还。理查德·帕克就是那只老虎的名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故事开始于蒙特娄,也...

威武不能屈怎么造句
26、六朝人物并不意味着一种籍贯,而是代表着一种精神,代表一种文化上的认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六朝人物究其实质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贵族。叶兆言 27、*弯“中研院”院士邢义田点评到,从湖湘杰出人物身上,看到了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与“威武不能屈”的精神。28、但是身...

116年的诺贝尔奖,民国时候大家都怎么议论诺贝尔奖?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轰动,也带动了他的小说结集重新出版,成为畅销书,甚至说连同时期与他成名的其他小说家,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很多沉寂数年的小说家(余华、叶兆言、苏童、马原、阿来等)都随即宣布要出版自己的新作了。这可以说是诺贝尔奖带来的文坛效应。其实,这些年早已形成一...

罗江县15595728442: 什么样的叶兆言 -
吴骨利胆: 儒雅率真的叶兆言率性奔放的叶兆言...

罗江县15595728442: 叶兆言和叶圣陶是什么关系 -
吴骨利胆: 叶圣陶是叶兆言的祖父!!!!!!!!!!!!!!!!!!!!!!!!!!!!!!!!!!!!!!!

罗江县15595728442: 巜父亲的病》中的医生是什么样的 -
吴骨利胆: 作者笔下医生的形象:不学无术,庸俗愚昧,酸腐迷信,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 思想: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表现出对庸医的憎恶,对父亲的愧疚,对国运的担忧.

罗江县15595728442: 叶兆言的父亲是谁?能否简单介绍? -
吴骨利胆: 叶兆言的父亲是叶至诚. 叶至诚,1926年生,江苏人,作家,长期从事文学工作作,与其兄姐叶至善、叶至美合著花萼与三叶、未必佳集等,并编辑其父叶圣陶著作多种.

罗江县15595728442: 谁知道 小说家苏童莫言 叶兆言的代表作品 及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啊? -
吴骨利胆: 属于先锋文学 它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代表人物有余华、苏童、莫言、叶兆言等. 但是进入90年代,苏童、余华先后发表了《米》、《妻妾成群》、《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小说,预示先锋作家减弱了形式实验和文本游戏,开始关注人物命运,并以较为平实的语言对人类的生存和灵魂进行感悟,现实深度和人性关注又重归文本.

罗江县15595728442: 较真的吕叔湘叶兆言如何理解题目中的较真一词的含义. -
吴骨利胆: 较真:对待学问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治学严谨.

罗江县15595728442: 如何评价叶兆言的《后羿》 -
吴骨利胆: 文章用传统的神话人物,编织一个新的故事,对广大对人物已有定论的人来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但是这也是一种挑战,如果改编得成功,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读完这本书,我第一个感觉是,新瓶装旧酒.文章只是借用了传说人物,而故事却是像通俗网络小说一样,可以量产的情节.小说整体叙述过于直白,文字之间没有能体会到深意和美感,情节毫无转折,甚至跳过很大一节也可以猜得到后续情节. 改编的噱头很大,可惜有点声大雨小.

罗江县15595728442: 循循善诱体现可一种什么样的师德精神?讲一个你循循教育学生的故事 -
吴骨利胆: 循循善诱,就是要循序渐进,善于引导,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意思是要引导而不是拉着逼他前进,要多加鼓励而不要使他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