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与法的名词解释

作者&投稿:卜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以礼入法 名词解释~

儒家主张礼治,以差别性的行为规范即礼作为维持社会、政治秩序的工具,同法家主张法治,以同一性的行为规范即法作为维持社会、政治秩序的工具,原是对立的。在先秦百家争鸣的时代,儒、法两家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抨击对方的学说,互不相让。秦、汉法律都是法家拟订的。商鞅的秦法渊源于魏李悝的《法经》,萧何定汉律又承秦制,为法家一脉相承的正统,完全代表法家精神,为儒家所不能接受。汉武帝标榜儒术,法家逐渐失势,儒家抬头后,开始以儒家思想改变法律的面貌。汉儒在这方面的努力,主要表现在撰写法律章句来解释法律和以经义决狱两件事上。据《晋书•刑法志》,叔孙宣、郭令卿、马融、郑玄诸儒章句十有余家,家数十万言,断罪所当由用者合26272条,7732200余言。以经义决狱者有儿宽、董仲舒、应劭等人,将儒家经典作为判罪量刑的标准,说明儒家思想在司法上发挥了实际作用,意义重大。
自魏以后,儒家参与制订法律,他们更有机会将体现儒家中心思想的礼糅杂在法律条文里,使法律发生了重大变化,影响深远。商鞅定异子之科,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与“父母在,不有私财”的礼背道而驰,为儒家人物贾谊等所深恶痛绝。魏时除异子之科,使父子无异财。《周礼》有八议之说,魏始以八议入律。自魏、晋、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直至隋、唐、宋、明,皆载于律,到了清代才不复引用。《礼记•王制》:“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儒家自来主张亲亲,重视尊卑、长幼、亲疏之别。晋律“竣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开后代依服制定罪之先河。北魏定犯罪留养祖父母、父母之条。为了体现刑不上大夫的精神,又有以官爵当刑的规定。留养之法为历代所遵行,官当亦为隋、唐、宋所沿用。《周礼》不孝为乡八刑之一。《孝经》云:“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北齐列不孝为重罪十条之一,犯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隋采用,并置十恶条,自唐迄清皆沿用。北周完全模仿《周礼》,法律全盘礼化。但因《周礼》不合实情,不能适应当时环境,所以隋承袭北齐律,兼采魏、晋刑典,而不采用北周之制。翻阅因袭隋律而修订的唐律,更可完整地看出有关礼的内容。除八议、官当、十恶、不孝、留养、按服制定罪等条外,还有不少条文是来源于礼的。
礼,子当孝事父母,于是子孙违犯教令、供养有缺成为专条,徒二年;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父母老疾无侍、委亲之官徒一年,并免所居官。礼,父母之丧三年,于是匿不举哀、释服从吉、冒哀求仕、居丧生子、嫁娶、兄弟别籍异财皆有罪。《大戴礼》有七出、三不去(见封建婚姻制度)之文,于是成为法定的离婚条件,应去应留皆以礼为根据。儒家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于是律许容隐,不要求子孙作证,更不许告祖父母、父母,告者绞。荀子云:“礼者养也”,《礼记》云:“礼节民心”。欲望的满足,物质的享受,都区别贵贱而有所制约,详细规定于礼书中。唐律于是规定营造舍宅、车服、器物及坟茔石兽之属于令有违者杖一百,并令改正。以上种种规定,都足以说明礼在法律上的重要性。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唐律一准乎礼。”以礼入法的过程亦即法的儒家化过程。始自魏、晋,历南北朝至隋、唐而集其大成。《宋刑统》沿用唐律,明、清律亦深受唐律影响,除官当外,上述有关礼的规定大体保留在法典中,只是处分有所不同而已。
以礼入法,是中国法律发展史上一件大事,法律因此发生了重大的深远的变化,礼成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法律为礼教所支配的局面。古人所谓“明刑弼教”,实质上即以法律制载的力量来维持礼,加强礼的合法性和强制性。礼认为对的,就是法认为合法的;礼所不容许的,也就是法所禁为、所制载的。诚如东汉廷尉陈宠疏中所云:“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明丘濬《大学衍义补》云:“人心违于礼义,然后入于刑法”。礼与法的关系极为密切,这是中国封建法律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精神。
“礼”原是宗教祭祀仪式上的一种仪态,《说文解字》就说:“礼,履也,所以事福致福也。”可知,“礼”原来并没有等级制度的伦理道德方面意义,在阶级社会出现后,人类开始有等级之分,宗教祭祀也随之出现了身份的限制和区分,于是,作为宗教祭祀仪态的“礼”便开始具有了社会身份区分的内容。逐渐转化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一种身份制度。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礼就产生了,它是现实生活的缘饰化,用外之物以饰内情,它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礼物,就是行礼所用的宫室、衣服、器皿及其他物质的东西。二、礼仪。就是使用礼物的仪容动作。三、礼意。它是由礼物和礼仪所表达的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的内容、旨趣或目的。这就要求礼物和礼仪必须适当,在逐渐完善的礼曲实践中证明为无过不及、恰到好处。
“礼”具有社会身份制度方面的意义,最迟在殷商时代已经存在;但是,作为一种较为严格的社会制度,则是周朝初年的事情。周朝初年,周武王伐纣灭殷,为着巩固自己的统治,周公便在殷礼的基础上,重新制订礼乐,将作为社会身份意义的“礼”制度化,系统化。
我们说的封建礼数的“礼”有着作为政治的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两个方面的属性,作为等级制度的“礼”,强调的是“名位”。也就是孔子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作为伦理道德的“礼”的具体内容,包括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等。
在“礼”两个方面的属性中,等级制度为“礼”的本质。而伦理道德方面的属性则为等级制度的外在显现。封建礼数实际上是通过向人们灌注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把这些外在于人的伦理道德观念变为人的内在需求,去束缚人们的思想,限制人们的行为,把人们变为统治阶梯的忠实奴仆,以达到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目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封建社会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封建礼教作为维护其统治的不二法门。
自从民国以来,中国的礼仪制度在不断变得简单化、人性化,吸收了西方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礼”,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需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已经脱离了原先为封建时期森严的等级制度服务的本质,而是维系社会良好风气的道德规范。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不再受到“礼”的约束,甚至把儒家文化等一味地看成是陈腐的,而把西方文明看成是完美无缺的。实际上,我们所鄙弃的只是“礼”中的糟粕,对于儒家文化中占据相当分量的高尚的东西,我们还是要继承并发扬;而在另一个方面,西方的文明也不见得完全像我们所见所闻的那样人性。随着中国的一步步发展,“礼”无与伦比的魅力必将会再度大放异彩,使世界眼中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开放的民族,而中国当然就是一个文明、开放的国度。可以说,中国的形象,将会因为“礼”而更加亮丽,清新。

礼定贵贱尊卑,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古人认为,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典章制度,礼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中国古代法制历程,统治阶级对礼和法的态度还是比较明确的。
几乎每朝每代都不遗余力地修订法律,各种法律典章可谓汗牛充栋。法律不断丰富发展,礼则更趋稳定,二者“一硬一软”相得益彰。
而礼与法之间亦没有明确的鸿沟,“出礼入刑”“引礼入法”“礼法合一”,既丰富了国家的治理方式,又缓和了阶级矛盾。
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

扩展资料:
“礼”原来并没有等级制度的伦理道德方面意义,在阶级社会出现后,人类开始有等级之分,宗教祭祀也随之出现了身份的限制和区分。
作为宗教祭祀仪态的“礼”便开始具有了社会身份区分的内容。逐渐转化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一种身份制度。
作为伦理道德的“礼”的具体内容,包括孝、慈、恭、顺、敬、和等。
以礼入法,是中国法律发展史上一件大事,法律因此发生了重大的深远的变化。
礼成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法律为礼教所支配的局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礼

  礼,lǐ,
  (1) 会意。从示,从豊( 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2) 同本义 [offer sacrificer to gods]
  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
  2. 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
  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
  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
  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法,fa,从氵从廌(zhi)从去,以水之平、廌触不直者去之。后简为法。
  (1)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 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2) 同基本义 [act;law passed by legislative body;penal law;law]
  解廌(獬豸)具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的象征。
  法是国家的产物。是指统治者(统治集团,也就是政党, 包括国王、君主),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一切规范的总称。
  2014年12月19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主办的“汉语盘点2014”年度字词今揭晓, “法”被列年度国内字


法律常识的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加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为公民所拥有、为政府所保障的合法权利,简称民权,例如投票权等,它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现代民主国家公民权利分为四类:⑴...

法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 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学体系,指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3、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

法律解释名词解释是什么
法律解释方法的多样性:法律解释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文法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体系解释、主观目的解释、客观目的解释、价值补充等。每种方法有其优势与局限,实际操作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与综合运用。法律解释的目标与价值:法律解释旨在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完善法律体系,推动法律发展。合理的法律...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名词解释
1、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2、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事诉讼法律关系的...

法律解释名词解释
2、法律解释与具体案件密切相关。首先,法律解释往往由有待处理的案件所引起。 其次,法律解释需要将条文与案件事实结合起来进行。法律解释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确定某一法律规定对某一特定的法律事实是否有意义,也就是对一项对应于一个待裁判或处理的事实的法律规定加以解释。3、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行政程序
法律主要监督春季观念:行政法的名词解释是,行政法涉及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出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法律客观监督:《行政诉讼法》 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

法的体系名词解释
法的体系,通常指由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通常指由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一个国家的各种现行法律规范,虽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但都是建立在共同...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名词解释
《新唐书·王凝传》:“时 江 南环境为盗区, 凝 以彊弩据 采石 ,张疑帜,遣别将 马颖 ,解 和州 之围。” 宋 洪迈 保护的解释 爱护使免受可能遇到的伤害、破坏或有害的影响保护视力保护圣主。;;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详细解释.护卫使不受损害。《书·毕命》“分居里,成 周 郊” 孔...

法的效力名词解释
法的效力可以分为三种,即对象效力、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对象效力 法律对人的效力,是指法律对谁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人。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实践中先后采用过四种对人的效力的原则,即属人主义、属地主义、保护主义和以属地的原则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的原则这四种原则。根据我国法律,对人的...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是什么
6.形式行政:是根据主体的性质界定的行政,即只有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活动为行政。7.实质行政:是根据主体活动的性质界定的行政,即不论主体为何公权力机关,只要其活动具有执行、管理的性质,即为行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八十九条 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规...

宁武县17151571451: 礼与法的名词解释 -
荆辰维百: 礼,lǐ,(1) 会意.从示,从豊( 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2) 同本义 [offer sacrificer to gods]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2. 符合社...

宁武县17151571451: 礼与法```` -
荆辰维百: 礼和法的定义建议百度百科, 礼与法的关系 礼是儒学的经典论调 而法是法家的坚持 礼学最初的作用是维护统治的合理性 而法学则是另一种极端:用强权来达到统一 强权的好处在于效果的明显 但是中华民族的内敛性注定了以柔克刚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在一层柔和而模糊的外表下,再残酷得统治都会被冠以冠冕堂皇的名字:仁政 因而在春秋百家争鸣的情况下,在战乱的社会环境中 柔和的礼必然打败法

宁武县17151571451: 礼与刑名词解释 -
荆辰维百: 周公制礼后,礼在西周就具备了法的性质.礼从积极方面来规定人们应该做什么,而刑则从消极方面来规定人违礼以后如何处罚.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系统的典章制度,如宗法制、分封制和国家活动等,二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婚、丧、冠...

宁武县17151571451: 法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荆辰维百: 法(拼音:fǎ)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法古字写作“灋”,最早见于... 《说文解字》作者许慎认为是去除坏人的意思.有些资料认为是由一个人和盛水的器...

宁武县17151571451: 周礼的名词解释 -
荆辰维百: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堪称为上古文化史之宝库.

宁武县17151571451: 法律里律学的定义是什么!谢谢 -
荆辰维百: 律学(亦称“刑名律学”、“注释律学”)律学是指根据儒学原则对以律为主的成文法进行讲习、注释的法学.它不仅从文字上、逻辑上对律文进行阐释,也阐述某些法理,如关于礼与法的关系,释法与尊经的界限,条文与法意的联系,律例之间的关系,还有定罪与量刑,刑法的宽与严,肉刑的存与废,刑名的变迁以及诉讼和狱理等.西汉的于定国、杜延年,东汉的郭躬、陈宠等人世代传习法令,收徒教法,学生多至数百人.东汉经学大师马融、郑玄等都曾对汉律作章句注解.晋代张斐和杜预等也曾对晋律作注释,并对立法原理和法律适用问题有所说明.东晋以后,私人注释逐渐由官方注释所取代.公元652年的《唐律疏议》是这种官方注释的范本.希望能帮助到你!

宁武县17151571451: 名词解释:礼仪 职业道德 -
荆辰维百: 礼仪: 1、礼节和仪式. 2、人们约定俗成,表示尊重的各种方式. 3、礼仪也是人们生活中很需要的一部分.引证解释 礼节和仪式.《诗·小雅·楚茨》:“献醻交错,礼仪卒度.”《周礼·春官·肆师》:“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

宁武县17151571451: “六书”的名词解释? -
荆辰维百: 古人把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即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方法不是在造字之前就有的,而是后代的文字学家归纳和概括出来的. 六书是后来的人对汉字进行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也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当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 扩展资料: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以及后世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完善周密的条例.它对于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能够予以充分说明.并对汉字的演化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六书理论”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创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书

宁武县17151571451: 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汇付,托收,信用证的概念? -
荆辰维百: 一、汇付(remittance)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汇付、托收、信用证.汇付是款人按照约定的条件和时间通过银行或其他途径将货款汇付给收款人的支付方式.汇付方式有三种,即信汇、电汇、票汇. 二、托收(colletion) 托收方...

宁武县17151571451: 中国法律思想史平时作业(1)(2)(3)(4)的答案!这只是作业(1)的题目,还有2 3 《中国法律思想史》平时作业(一)(序言 第一章) 姓名一、名... -
荆辰维百:[答案] BAABBBABBB 名词解释还是自己看书吧……抄一抄就行 我上个学期学的,也记不大清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