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文章的思路

作者&投稿:书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现代文阅读辅导四: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因此,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可见,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这里所说的“文章”,可以是语段,也可以是整篇文章。 1、分析语段的结构,把握语段的思路 分析语段结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扣中心,以纲带目。中心句是语段的“总纲”。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 凡属先摆观点然后分析论证,或者先摆情况后解释说明,或者先总说后分说之类的语段,第一层都划在始发句与后续句之间。与此相反,属于先分析论证后得出结论,或先分述后总结之类的语段,第一层则划在终止句前面。如果是照应式语段,第一层则划在始发句后,第二层则划在终止句前。 (2)理思路,弄清结构。语段的结构形式不外乎两种:一是纵向结构,一是横向结构。弄清结构形式,语段的层次便基本明晰了。 下面用上述两种方法来分析一道高考试题。 下面这段文字有九个句子,对段内层次有四种不同的理解,选出正确的一种()①今天的改革要求我们这一代人为民族振兴付出代价。②这个代价就是艰苦奋斗,要打算过一段苦日子。③经济学上讲投入产出。④我们今天吃点苦,就是为子孙后代投入。⑤有人看改革只顾眼前利益,这是很浅薄的。⑥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转折时期都是充满动荡和艰苦的。⑦现代人看欧洲的文艺复兴以为是太平盛世,其实那时的人很苦,是在艰苦中开创新纪元的。⑧未来的人看我们今天的改革,也会跟当代人不同。⑨只有历史地看我们所处的大变革时代,才能树立民族的责任感和历史的责任感。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细读这个议论性语段,就能体会出它是讲改革对我们的要求及其原因。作者的思路是先摆观点后讲理由。始发句(①②句)提出观点,①句是中心句,②句是对①句的解说,阐明“代价”的具体内容。③至⑨句分析论证,说明道理。这样就可以把这个语段切分为①②|③……⑨两个部分,其间为解说关系。作者在阐述道理时,用了“经济学上”和“在世界历史上”两个短语分别领起两个层次,表明是从理论和事实两个方面阐明道理的。这样又可以将阐述理由部分切分为两个部分,即③④⑤||⑥⑦⑧⑨。其间为并列关系。至此可以看出B项正确。 (3)抓标志,分析结构。语段里常运用一些关联词语或关键词语表示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如“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是分总关系;“所谓”表示有所解释,是解说关系;此外,对应的词语、相似的句式、语意的分合、方位的顺序等,都是分析语段层次的突破口。例如:①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②头发约莫一寸长,显得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③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这一段三句话里有对应的词语:面孔、头发、胡须。作者就是通过这三个方面来描写鲁迅的外貌的,这三个方面是并列的关系,可见这个语段的结构层次为:①|②|③ (4)抓句子语意间隙,分析结构。有些语段,既无关联词语,又无外在的形式标志,分析结构时,就要认真研究各句内容,揣摩它与前后相邻句子语意的疏密度。彼此语意关系最近,间隙最小,结合最紧的,便是最后一个层次;彼此语意关系最远,间隙最大,结合相对松散的,便是语段的第一个层次。例如: ①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②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③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①句引用孟子的话,②句紧接着解释,③句对①②句中所讲的大丈夫的种种行为进行评价,可见①②句之间,间隙最小,是第二层,解说关系,③与①②句间关系疏远,是第一层,并列关系。 2、分析文章的意义段,把握文章的思路 理解一篇文章,必须划分出意义段。有了这一步,才能理解作者的思路,掌握篇章的结构。怎样划分意义段呢? (1)辨明文体,选准角度。划分层次,就是要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内容上的归类合并。不同文体用以划分归类的标准不同,如记叙文体,可根据人或事的不同,根据时间、空间的变换来划分;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来切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或按事理逻辑(轻到重、简单到复杂)来划分。 而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后边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 (2)辨明重要的文句。文意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划分文章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3)审辨标志性词语。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语。 3、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必须注意的问题 (1)、文章层次虽是形式方面的问题,但形式是内容的外在物化,因此必须以对内容的把握为前提。同时文章的具体结构是复杂多样的,在分析时不能死搬硬套,削足适履。在划分意义段时,常常遇到一些位于结合部位的自然段,既可归入前面,又可归入后边。这种段多是承前启后的过渡段。在这种情况下,应看它的内容侧重于哪一个方面。侧重于前,则归附于前;侧重于后,则归附于后。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 上面我说了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这种作风传播出去,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 显然,这一段重点是总结上文,只有最后一句提示下文,所以应把它归入前边的意义段。 划分意义段,要防止两种不恰当的做法,一种是不该划开的地方,硬给切开;一种是不论什么样的文章,一律分成三大部分:开头、中间、结尾。这样划分,对理解文章没什么益处。 (2)整理文中被打乱的语言材料,与语言基础知识考查一般的语言的衔接题有所不同。除了要注意这组语言的衔接以外,还要把它放在原文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其思路与行文习惯是否一致。特别要注意这组语言与上下文衔接的对接点,从而找到这组语言材料的支撑点。 (3)将从原文中抽出的句子还原时,先研究文中空缺处的上下文(讲的什么内容,语言形式有何特点),再看被抽出的句子,根据内在的语脉语流的连贯,或根据语言外部特点的接近来敲定答案。 现代文阅读辅导五:如何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在正确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恰当的评价。 考点中所说的“评价”与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阅读要求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对文章中“已有的东西”进行主观性的评价。得出的结论,不是文章原来固有的,而是阅读欣赏者加上去的主观性较强的东西。而现代文阅读的其他项要求则是对文章“已有的”东西进行理解、筛选、分析和综合,得出的结论应该客观,因此“评价”已突破了单是文字的意义和内容的理解,进入了阅读能力最高层次的要求了,它比其他能力更加要求阅读者的个体参与,更加具有主观能动性,考生的思辨能力、创造能力在这里也有了更为充分的展现天地。 “评价”是以深入阅读为前提的,而其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通过理性思考和审美判断,对作品的优劣得失、是非美丑有一个深层次的感受和认识,从而增强自己的品评意识,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评价评价思想内容准确(偏激)、深刻(肤浅)、全面(片面)、客观(臆断)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析和理解是评价的前提与基础,评价则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来进行评论。因此在评价时要注意: 具体的分析。 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或是把自己的一些猜测和没有证据的材料无限夸大。 客观的评价。 对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和作家的观点态度,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即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辨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在具体评价时,社会时代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作品创作实际,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历史的评价。 对古典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还要从社会历史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和外国作家。 现代文阅读辅导六:如何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中,所谓“重要的句子”,一般包括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和情感的语句;在结构层次上有重要作用的语句;内涵丰富的语句;结构复杂的语句等。做题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首先要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把语段或篇章的内容有条理地分列成若干要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对“重要句子”的理解与文章的主旨结合起来,而后再做题。对于选择性试题,要注意辨析对句子的不同解释之间的细微差别,常见的干扰法有:用已然偷换未然,用部分代替整体,用一般偷换特殊,把相对说成绝对,把特称说成全称等,或者相反。就语言、内容和形式而言,要特别注意那些“形同神异”或“形异神同”的选项。对于主观性试题,则要注意选用精练而准确的语言对句子进行概括:对于句子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反语义等隐含意思,则必须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从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中去概括,切忌望文生义。具体做法如下: 1、从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分析 [方法指点]对复杂的语句要分清其句子的主干,明确陈述的对象,理解其修饰、限制的成分。要特别注意,定、状、补这些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9题: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砘疃斐傻脑帜选闭饩浠暗睦斫猓徽返囊幌钍牵? ),其中,要理解的句子中“灾难”的定语“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就暗示了其原因在于人类的主观性。同时,对于复句还要注意明确其句间的关系,要善于借助句群关系来理解句子所表达的中心或重点。 [方法示例](1999年高考全国卷第17题)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附第一自然段原文]有这样一种假说:冬眠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机能。冬眠的哺乳动物虽然与人类一样都是温血动物,但是它们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例如在体温调节上,就要比非冬眠动物强。A、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某些哺乳运动在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从而具备了冬眠的功能。B、比较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进化。C、冬眠的哺乳动物比起人类来具有更强的体温调节机制D、冬眠的哺乳动物和非冬眠的哺乳动物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体温是否可以调节。 [解题指导]这一自然段中,“假说”后面有两句话,注意首句中“机能”的定语“高度发达”,而后面的长句也正是说明为什么“高度发达”,由此来看,A项理解是正确的;后句中,注意作者所表达的重点应该在转折连词“但是”后面,“但是”后面强调了冬眠的哺乳动物体温调节机制要比非冬眠动物强,人类当然属于非冬眠动物,因此,C项理解也是正确的;D项的考查重点是变换角度,不过,明确句子的语法结构仍有助于对句子的理解,要注意“在体温调节上,就要比非冬眠动物强”的主语在前面,即“冬眠的哺乳动物”,这样分析,再来与D项内容对照,就容易看出此项说的是句子的前提意义,即不论冬眠的哺乳动物还是非冬眠的哺乳动物都能够调节体温,只不过有强有弱,因此,D项理解也是正确的。B项的错误则是把状语“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偷换为“在更宽的范围里”,属偷换概念,这也是辨析题中常用的干扰法之一。 2、从句子在语段中的地位来分析 [方法指点]重要的句子往往在文章中或语段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注意它本身的结构(特别是修饰、限制成分)的同时,必须考虑它在文章中所处的地位;如果说句子在文章、语段中起着总结的作用,那么理解、解释它时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分析;如果是起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那就要注意审视上下文段的意思;如果是起小结的作用,那么理解、解释时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去看,去找相关的信息。总之,要抓住句子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区”内寻找答案。 [方法示例](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8题)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B、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解题指导]在梳理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及结构之时,应当注意,“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呼应了第一自然段,总结了二、三自然段,所以首先必须注意四个选项是否出自要理解句子的“管辖”范围之内。注意到这一点,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其中,A、C、D三项基本出自原文,理解没有错误,B项两句都是以偏概全,所以应选B项。 3、从句子的邻句及语言背景来分析 [方法指点]有些重要句子,要结合它所在的语段进行分析,重点是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有的还必须结合中心思想来理解句意,中心思想渗透在文章的各个部分,任何一个关键句子都与这个中心思想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比如在分析含有修辞格的语句时,要准确理解其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反语的讥刺性等,这就要与文章中心和内容相结合。有的还要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社会背景与作品反映的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还要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着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的作用。 [方法示例](2001年高考全国卷第23题)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1)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2)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3)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附答案](1)人是有思想的,人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或人是有隐秘需求的。(2)人生包含着一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3)当一个过程终结之后,再想让它重现是不可能的。 [解题指导]此题考查对句子在文中特定含义的理解与解释。做题时首先应当注意本文是一篇象征性散文,这样就从大方向上把握了三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再者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确定,而不能仅从语句本身去理解。以第三句为例,本文赋予“开门”和“关门”以象征义,前面谈到人生是由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构成的,但就每一个重要阶段的结束——一扇门的关闭而言,要想让它在时间的长河中重现是不可能的。联系本段最后一句话“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也能帮助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样分析,答案就准确无误了。

[搭房子写作法第五课]如何列出文章结构

1、分析语段的结构,把握语段的思路

分析语段结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扣中心,以纲带目。中心句是语段的“总纲”。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

凡属先摆观点然后分析论证,或者先摆情况后解释说明,或者先总说后分说之类的语段,第一层都划在始发句与后续句之间。与此相反,属于先分析论证后得出结论,或先分述后总结之类的语段,第一层则划在终止句前面。如果是照应式语段,第一层则划在始发句后,第二层则划在终止句前。

(2)理思路,弄清结构。语段的结构形式不外乎两种:一是纵向结构,一是横向结构。弄清结构形式,语段的层次便基本明晰了。

下面用上述两种方法来分析一道高考试题。

下面这段文字有九个句子,对段内层次有四种不同的理解,选出正确的一种( )

①今天的改革要求我们这一代人为民族振兴付出代价。②这个代价就是艰苦奋斗,要打算过一段苦日子。③经济学上讲投入产出。④我们今天吃点苦,就是为子孙后代投入。

⑤有人看改革只顾眼前利益,这是很浅薄的。⑥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转折时期都是充满动荡和艰苦的。⑦现代人看欧洲的文艺复兴以为是太平盛世,其实那时的人很苦,是在艰苦中开创新纪元的。⑧未来的人看我们今天的改革,也会跟当代人不同。⑨只有历史地看我们所处的大变革时代,才能树立民族的责任感和历史的责任感。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细读这个议论性语段,就能体会出它是讲改革对我们的要求及其原因。作者的思路是先摆观点后讲理由。始发句(①②句)提出观点,①句是中心句,②句是对①句的解说,阐明“代价”的具体内容。③至⑨句分析论证,说明道理。这样就可以把这个语段切分为①②|③……⑨两个部分,其间为解说关系。作者在阐述道理时,用了“经济学上”和“在世界历史上”两个短语分别领起两个层次,表明是从理论和事实两个方面阐明道理的。这样又可以将阐述理由部分切分为两个部分,即③④⑤||⑥⑦⑧⑨。其间为并列关系。至此可以看出b项正确。

(3)抓标志,分析结构。语段里常运用一些关联词语或关键词语表示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如“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是分总关系;“所谓”表示有所解释,是解说关系;此外,对应的词语、相似的句式、语意的分合、方位的顺序等,都是分析语段层次的突破口。例如:

①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②头发约莫一寸长,显得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③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这一段三句话里有对应的词语:面孔、头发、胡须。作者就是通过这三个方面来描写鲁迅的外貌的,这三个方面是并列的关系,可见这个语段的结构层次为:①|②|③

(4)抓句子语意间隙,分析结构。有些语段,既无关联词语,又无外在的形式标志,分析结构时,就要认真研究各句内容,揣摩它与前后相邻句子语意的疏密度。彼此语意关系最近,间隙最小,结合最紧的,便是最后一个层次;彼此语意关系最远,间隙最大,结合相对松散的,便是语段的第一个层次。例如:

①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②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③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①句引用孟子的话,②句紧接着解释,③句对①②句中所讲的大丈夫的种种行为进行评价,可见①②句之间,间隙最小,是第二层,解说关系,③与①②句间关系疏远,是第一层,并列关系。

2、分析文章的意义段,把握文章的思路

理解一篇文章,必须划分出意义段。有了这一步,才能理解作者的思路,掌握篇章的结构。怎样划分意义段呢?

(1)辨明文体,选准角度。划分层次,就是要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内容上的归类合并。不同文体用以划分归类的标准不同,如记叙文体,可根据人或事的不同,根据时间、空间的变换来划分;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来切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或按事理逻辑(轻到重、简单到复杂)来划分。

而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后边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

(2)辨明重要的文句。文意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划分文章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3)审辨标志性词语。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语。

3、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必须注意的问题

1、文章层次虽是形式方面的问题,但形式是内容的外在物化,因此必须以对内容的把握为前提。同时文章的具体结构是复杂多样的,在分析时不能死搬硬套,削足适履。在划分意义段时,常常遇到一些位于结合部位的自然段,既可归入前面,又可归入后边。这种段多是承前启后的过渡段。在这种情况下,应看它的内容侧重于哪一个方面。侧重于前,则归附于前;侧重于后,则归附于后。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

上面我说了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这种作风传播出去,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

显然,这一段重点是总结上文,只有最后一句提示下文,所以应把它归入前边的意义段。

划分意义段,要防止两种不恰当的做法,一种是不该划开的地方,硬给切开;一种是不论什么样的文章,一律分成三大部分:开头、中间、结尾。这样划分,对理解文章没什么益处。

(2)整理文中被打乱的语言材料,与语言基础知识考查一般的语言的衔接题有所不同。除了要注意这组语言的衔接以外,还要把它放在原文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其思路与行文习惯是否一致。特别要注意这组语言与上下文衔接的对接点,从而找到这组语言材料的支撑点。

(3)将从原文中抽出的句子还原时,先研究文中空缺处的上下文(讲的什么内容,语言形式有何特点),再看被抽出的句子,根据内在的语脉语流的连贯,或根据语言外部特点的接近来敲定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交流平台




如何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
的组织和安排上所起的作用。文章思路,是作者行文时思考的线索、路径和脉络,始终贯穿在文章中。把握文章思路,即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逻辑顺序。一般而言,通过分析文章的意义段,可以大致梳理出文章的思路。所以,对文章思路的考查,常常考查考生对意义段的把握。

怎样快速把握文学作品主题的技巧方法
那么,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思路清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呢?怎样才能做到定位准确、方向明确、有的放矢呢?如何才能笔定乾坤、精确答题、有所收获呢?一、抓题目——我高高在上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是明显的;文章的题目常常先行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显或隐地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和...

试论如何抓住文章思路组织课堂教学
抓住重点教学时,又必须以文章的思路为主导,恰当地揭示和处理好种种逻辑关系。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人物特点”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写法,把握少年闰土外貌、动作、语言上的特点,我在讲读课文时,把重点放在了对少年闰土动作和语言这两个方面的分析与讨论上。因为外貌描写是静态描写,而动作...

记叙文行文思路是什么
(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 (6)一语双关。 记叙文的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在记叙文的阅读材料中,弄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记叙顺序和记叙手法,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常见的叙述手法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顺叙: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顺叙是记叙文中最常见的叙述方法。

理清思路
第五段最后总结全文,自己觉得活的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还乐意再这样活一次,突出强调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这个方法就是剖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再现思路。        然后用思维导图设计板书,明晰思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明晰文章的思路。&...

散文分析结构思路
①分析文段的中心句。根据文段的中心句来明确文段的意思,根据对中心句的关联判断来把握文章的思路。文段的中心句往往在开头,作段首概括,或在文段的结尾,作段末总结。如《谈骨气》一文开篇第一句“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句话不仅仅管着第一段,而且管着全文,是对全文的总说,全文的中心...

文章的思路是什么?
写作思路:确立中心,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正文内容:我将鲁迅《朝花夕拾》中《五猖会》这一篇文章给看完了,且深深受到启发。这篇散文前半部分写出了青年作者鲁迅对迎神赛会的向往与...

怎样概括论述思路
对于论证思路的把握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 3.明确论证中使用了论证方法。 4.明确论证的角度,即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 分析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

文章层次是什么意思
文章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章的体式和章节结构。如形式结构、开头结尾、章节段落、过渡衔接、伏笔照应等。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不同。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如观点材料、部分和整体等等。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

行文思路是什么?在考试时如何回答?
行文的思路就是 树立中心思想 拟定写作提纲 填充内容 树立中心思想:首先高清楚这篇文章你要表达什么,说明什么。拟定写作提纲,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分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关系和关联,比如议论文,要证明一个论点,那么文章如何立论,采用什么论据用什么方式论证。在什么地方提出论据,如何进行论述,等 填充...

崇明县14721434103: 如何理清写作思路 -
叶亭塞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练就了理清文章思路的基本功,会一辈子受用不尽.正因为如此,考试作文一直将分析思路作为阅读题的一个重要考点.一般来说,命题者常常从这些方面出题:通过考查关键词语来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通过划分文段的...

崇明县14721434103: 怎样理清文章的思路 -
叶亭塞可:[答案] 可以这样理清文章的思路:一、从文体特点入手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看到一篇文章,应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文章采取了何种结构方式.然后进一步分析各段落之间在思想内容上的联系,各...

崇明县14721434103: 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叶亭塞可: 结构是文章的内部组织形式,反映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 结构要服从文章主题表 达的需要.一般认为,文章结构的内容包括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标题、 款识、补记等.结构体现作者的思路,有什么样的思路,就有什...

崇明县14721434103: 如何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 -
叶亭塞可:[答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练就了理清文章思路的基本功,会一辈子受用不尽.正因为如此,考试作文一直将分析思路作为阅读题的一个重要考点.一般来说,命题者常常从这些方面出题:通过考查关键词语来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通过划分文段的层次来...

崇明县14721434103: 如何把握文章结构,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
叶亭塞可: 沉着冷静的阅读文章,达到一种与作者同感的境界.作者的写作思路,无非是褒贬或者歌颂顿悟.个人喜欢把情绪的细节故意写的繁缛,让人以为在细细分辨文章的经过,其实进入一种心境,达到一种营造的效果.

崇明县14721434103: 语文论述类文本中问你行文思路,怎么答? -
叶亭塞可: 一般议论文无非是几个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结论.怎么安排这些要素就是文章的行文思路.比如说首先提出xxx的论点,围绕论点运用xxx的事实进行论证,最后得出xxxx的结论.

崇明县14721434103: 托福独立写作如何把握好文章写作思路?
叶亭塞可: 1.首先应该审题,尤其关注作文题目中的绝对性词汇. 比如:Improving school is ... 特别强调一点,为了使你文章的逻辑清晰可见,要使用逻辑连接词. 4.把握好过渡词...

崇明县14721434103: 如何抓住一段文字的主旨 -
叶亭塞可:[答案] 读文章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就便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写文章讲究文章的思路,就便于布局谋篇,表达自己的思想.

崇明县14721434103: 如何找文章中心思想 -
叶亭塞可: 关键是最后一句话.................我们每写一篇文章,总要有个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有了明确的中心思想,人们才能清楚地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怎样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呢?(1)从题目中寻找.在作文前,...

崇明县14721434103: 怎样概括一篇文章 -
叶亭塞可: 一.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讲解概括提炼的一般方法.从宏观层面来讲,概括提炼的一般方法是: 第一步:通读全文,把握要点.这一步要读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全文的要点,弄清全文主要意思,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不同文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