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提出:"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

作者&投稿:希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博学于文的下一句是什么~

顾炎武的“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摘自《亭林文集》中的《与友人论学书》).

孔子的“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①矣夫?”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啊!”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的白话文翻译是,广博地学习文化知识,自己立身行事要有羞耻之心。从自己的个人的事,到天下国家的事,都是该学习的事情。
关于“博学于文”,顾炎武指出,“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凡与国计民生有关的东西都必须脚踏实地地去探究。这一条正面提倡博学多识、经世致用的实学,反对言心言性的空疏之学。关于“行已有耻”,作者认为,士大夫不仅要在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做到有所不为,而且要以天下为己任。

扩展资料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出自顾炎武的《与友人论学书》。这篇文章选自《顾亭林诗文集·亭林文集》卷三。这是一封给友人的信,谈的是为学的大道理。
信中批判了明代王守仁以来的一些理学家空谈心性而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出了为学应继承孔孟以来的重实学而不尚空谈,要“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博学与修身并重。这也是有感于清初一些士大夫立身行事而发的。
这是篇著名的论学书。据近人考证,写于康熙六年,题中“友人”指张尔歧诸人。张尔歧,字稷若,山东济阳人,明遗民,对经学很有研究。顺治十四年,顾炎武北游至济南,与他一见定交。以后两人时有书信往来。张尔歧读了此书后极有感慨,随即写了答书。

顾炎武原文是这样的“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摘自《亭林文集》中的《与友人论学书》).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分别出自《论语》的《颜渊》和《子路》,都是孔子在回答问题时提出的主张.顾炎武谈到孔圣人的“为学之道”时,把这两句作为最重要的提了出来.“博学于文”是讲广泛的学习文话知识,“行己有耻”是讲用羞恶廉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是顾先生嫌孔圣人的“文”字的涵盖范围还不够大,特意强调一哈学“文”不仅仅限于个人修身的知识,还包括家国大事的知识;不仅仅限于文化知识,还包括广闻博见和考察审问得来的社会实践经验的“事”.这个是顾炎武的“博学于文”的为学宗旨,与孔圣人的“博学于文”是不一样的.所以解释“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就应该是“从自身到家国天下(的文化知识及实践经验),都是应该学习(实践)的”.

顾炎武原文是这样的“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摘自《亭林文集》中的《与友人论学书》).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分别出自《论语》的《颜渊》和《子路》,都是孔子在回答问题时提出的主张.顾炎武谈到孔圣人的“为学之道”时,把这两句作为最重要的提了出来.“博学于文”是讲广泛的学习文话知识,“行己有耻”是讲用羞恶廉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是顾先生嫌孔圣人的“文”字的涵盖范围还不够大,特意强调一哈学“文”不仅仅限于个人修身的知识,还包括家国大事的知识;不仅仅限于文化知识,还包括广闻博见和考察审问得来的社会实践经验的“事”.这个是顾炎武的“博学于文”的为学宗旨,与孔圣人的“博学于文”是不一样的.所以解释“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就应该是“从自身到家国天下(的文化知识及实践经验),都是应该学习(实践)的”.
有不少今天的人说顾炎武的为学之道对孔子的为学之道是一个“进步”.于是谈到顾炎武多半要讲到他的为学之道,讲到他的为学之道,又多半要讲他的“博学于文”,所以你才会看到这么一句话哦.不过你看到的这句是有了偏差的一句.“博学于文”写成了“博学为文”,一字之差,差出好远呢.“博学于文”在这句话里是用典,那个“文”字是指孔子的所谓“文”(涵盖较大,要学点孔学才好理解).而“博学为文”没啥典,字面上如果解释通了的话,那个“文”字顶多也是文章类的意思了.抄公误人呀!他抄错一字,不知害了多少学子哦.


明末清初思想家谁曾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南直隶昆山人。初名继绅、绛,字忠清,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因避人陷害,曾化名蒋山佣。居亭林镇,学者尊称亭林先生。与黄宗羲、王夫之合称清初三先生,加上唐甄合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他在明末为诸生。少时加入复社,阅读邸报,留心经世之...

顾炎武的精神是什么?
顾炎武的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精神意义和影响深远,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传递的家国大我精神至今仍生生不息,成为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顾炎武:昆山千灯人,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

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
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宣告了晚明空疏学风的终结,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顾炎武还提倡“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

顾炎武简介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曾化名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朝直隶昆山县(今江苏苏州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知识渊博,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清初三先生”或“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顾炎武文章讲求经世致用,...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人是谁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人是谁 顾炎武 顾炎武(1613- 1682)汉族,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尊称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

顾炎武说的一句爱国诗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

古代名人故事之顾炎武自督读书的故事
顾炎武,江苏昆山人,初名绛,学名继绅,字忠清。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兵南下,为敬仰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门生王炎午的忠贞品格,他更名炎武,字宁人。顺治七年,为避害曾化名蒋山佣。因家乡有一亭林湖,故人称亭林先生。下面,一起来看看本期的古代名人故事,顾炎武自督读书的故事。“天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理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思想家谁的主张
顾炎武(1613-1682年),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号亭林,后人尊称其为亭林先生。昆山人(今属江苏省)。他出身名门,少年勤奋读书,14岁中秀才。青年时常议论朝纲,反清复明,失败后遍访名山大川,潜心治学。五十岁后,顾炎武撰写了《日知录》。他在书中说:“即使是一位普通的人,对国家的兴亡...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
经大学士路振飞(字见白,号皓月,河北曲周人)推荐,隆武帝遥授炎武为兵部职方司主事;由于嗣母新丧,炎武一时难以赴任,只能“梦在行朝执戟班”(《诗集·延平使至》)。当时,清松江提督与巡抚土国宝不和。前明兵科给事中陈子龙(字卧子,复社名士,松江人)、成安府推官顾咸正(字端木,昆山人)、...

铜陵县17279444674: 顾炎武说:“博学为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祈盼! -
靳程思尔:[答案] 最不愿意替人写作业,费事还好,唯怕提问者只图应付老师,不肯弄懂弄通,耽误自己.看你这个不像是作业,话都写错了,还就写一半. 给你些思想: 顾炎武原文是这样的“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

铜陵县17279444674: 顾炎武的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
靳程思尔:[答案] 最大特色,在于反对内向的主观的学问,而提倡外向的客观的学问 顾炎武他反对宋明理学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和对器物的研究,强调“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非器则道无所寓”,因而提出以“实学”...

铜陵县17279444674: 行己有耻 博学有文 -
靳程思尔:[答案] 顾炎武原文是这样的“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摘自《亭林文集》中的《与友人论学书》).“博...

铜陵县17279444674: 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是如何解释“博学于文”和“行己有耻”的?最好在150字左右 -
靳程思尔:[答案]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二语,分别出自《论语》的《颜渊》篇和《子路》篇,是孔子在不同场合答复门人问难时所提出的两个主张.顾炎武将二者结合起来,并赋予了时代的新内容,成了他的为学宗旨与处世之道. 顾炎武说:“愚所谓圣人之道...

铜陵县17279444674: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两句言论分别反... -
靳程思尔:[选项] A.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经世致用 B. 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兴工商业 C. 反对封建专制;人人平等 D. 反对中央集权;否定宋明理学

铜陵县17279444674: 士而不先言耻 则为无本之人断句题 -
靳程思尔: 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 顾炎武 “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做人首先要知“耻”,否则就根本算不上是人.------------------------------------ 这里“本”指的就是根本、本质、本性——这就触及到“素质”了.而“耻”,在我国传统...

铜陵县17279444674: 博学于文的下一句是什么 -
靳程思尔: 顾炎武的“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摘自《亭林文集》中的《与友人论学书》).孔子的“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①矣夫?”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啊!”

铜陵县17279444674: 《与友人论学书》,怎样理解这篇学书的主题?顾炎武的思想主题有何现实意义? -
靳程思尔:[答案] 感想之一、博学于文:顾炎武诗学的学理基础 我们知道,“文”在中国古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文明、文化,狭义指文学、写作.随着时代的推移,“文”的内涵逐渐向狭义方向倾斜,意味着文学写作.而顾炎武在此却用宗经征圣的方式,重新...

铜陵县17279444674: 顾炎武是个什么人? -
靳程思尔: 一代大儒.他一辈子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到处奔波还要著书立说.

铜陵县17279444674: 关于名人名言的故事 -
靳程思尔: 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