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的人生经历,

作者&投稿:向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多尔衮的一生?~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12年11月17日),为太宗皇太极异母弟。 据说多尔衮相貌最像其父,深得父亲喜爱,努尔哈赤曾有意将其作为自己的汗位继承人。努尔哈赤日后设有两个「中宫大福晋」;地位相当于汉族的「皇后」。一个是皇太极的生母蒙古姐姐,她去世很早。去世之后,努尔哈赤再立的「中宫大福晋」是阿巴亥,也就是多尔衮的生母。满族的制度是「子以母贵」,母亲身分越高,儿子的地位也越高。多尔衮和皇太极可以说是身分相当的嫡子。 多尔衮一直认为,他的父汗是要把汗位传给他的。努尔哈赤临终前,唯一受命赶到现场的大福晋阿巴亥带回的遗诏也是这么说。但是,那时多尔衮只是十四岁的小孩,还没有兵权与政权。而皇太极已是后金军、政地位最崇高的「四大贝勒」之一。因此,皇太极掌握了全局,让所有大、小贝勒都推戴他继位。而且,在他登基前,他们还逼死了多尔衮的生母,矫诏要她殉葬。 多尔衮对这件事当然怀恨在心;他一直认为皇太极不但抢了他的汗位,还因心虚而逼死了他的母亲。到了皇太极驾崩,他已成年,是拥有正白旗的军权,又有丰富政务经验的「睿亲王」。他的亲兄弟,也拥有兵权的英郡王阿济格与豫亲王多铎,当然是拥戴他的。所以,除了已死的皇太极,当时谁也没他的权势大,他当然理所当然的想把汗位夺回来。 当时,大多数重臣并不反对多尔衮继位。因为他实在是有才干,有能力的。如果没有反对势力,他也就顺利登基了。反对的人是八旗中由皇太极亲领的正黄、镶黄两旗。他们是皇太极的亲军,一向高人一等。如果多尔衮继位,他们必然失势,所以他们坚持立皇子,以维持皇太极的正统宗支。当时,最有势力的皇子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他比多尔衮还大三岁,也是军功显赫,政治经验丰富的人于是,大清分成了三派,支持多尔衮的、支持豪格的和中立的。局面闹得很僵,都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但大清的皇帝却是皇太极死了二十几天了,继位人选还没有确定。朝中剑拔弩张,皇弟、皇子之争,造成了空前的政治危机。最后这危机到底是谁解除的呢?孝庄!她知道,如果让这两个势均力敌的人内斗起来,大清就完了。而这两个人是谁也不肯让谁的。所以她提出了第三人选她六岁的儿子福临。这一个人选,占了几个优势就两黄旗来说,他不但是皇子,而且因为他母亲的地位比豪格的母亲高,就子以母贵来说,比豪格更占优势。你们要皇子,就给你们皇子,你们还有什么话说?而且,豪格本来就只仗着两黄旗支持,两黄旗不闹了,他就孤掌难鸣。 更重要的关键她得说服多尔衮肯让位。她首先动之以情她与多尔衮本是青梅竹马的情侣,阴错阳差让努尔哈赤把她指婚给了皇太极。虽然成了叔嫂,但她知道,多尔衮对她始终是有情的。多尔衮当然不肯让豪格,但让他所爱的布木布泰的儿子,总是可以考虑的。而且,她又答应让多尔衮摄政;反正福临太小,实际掌权的还是多尔衮,让多尔衮心平气和。其次说之以理他告诉多尔衮,如果多尔衮不肯让位,因此造成大清的内乱,则上无以对祖宗,下无以对子孙。这个帽子太大,多尔衮不能不考虑。更让多尔衮不能不顾虑的,是她还胁之以势;她出身蒙古贵裔,满、蒙的关系极为密切,蒙古方面的态度是举足轻重的。她以福临是蒙古外孙,争取了蒙古对福临的支持,又说服中立派赞同她的釜底抽薪之计。于是,让原先鼎足之势,变成支持福临的占绝对优势,逼得多尔衮不得不让位,而解决大清迫在眉睫的危机。虽然就当时而言,危机解除,却也留下了后遗症多尔衮仗着自己的让位之功,扩张权力,排除异己,终于还是害死了他的对头豪格。朝中的王公大臣,有些依附他,有些不满意,也只好明哲保身,不敢与他对抗。到后来,他连小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使叔侄两人势同水火,把孝庄夹在两者间左右为难。多尔衮权大势大,嚣张跋扈,甚至想逼孝庄改嫁他,被汉臣劝阻。为了安抚他的情绪,孝庄只好逼顺治拜他为父,以满足他的虚荣心。 顺治渐渐长大,他对多尔衮的仇视,是多尔衮心知肚明的。这令多尔衮不能不担心如果有朝一日顺治长大亲政,他自己将有什么下场?而且,他当皇帝的野心,从来没有消失过。竟然想把顺治废了,自立为皇帝。孝庄面临了抉择她心中不是不爱多尔衮,但不能坐视多尔衮篡位,造成对大清的伤害。她利用心理学的战术击败了多尔衮在顺治登基的时候,多尔衮和所有的王公重臣都写下效忠顺治的誓书。多尔衮当时的誓书上,誓言秉公理事,绝不存私心,排除异己,而且一定效忠皇帝,如果违誓,短折而死。孝庄把他的誓书给他看,指责他违背了誓书上的所有誓词! 多尔衮死于关外坠马,死时只有三十九岁对一生戎马的人,这是不可思议的。也许,就是他自己违反了誓书的誓词,让他心虚,才应誓的吧? 照着被欺压的小皇帝和王公大臣的意见,多尔衮既死,巴不得马上就把他打下十八层地狱,并把他的同党一网打尽。但,孝庄阻止他们这么做,因为,她知道在他主政的八年间,跟他关系纠葛不清的人太多了,如果立刻清算多尔衮,会使人人自危。这些人一旦反扑,将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所以,多尔衮死后,朝廷还曾追尊他为成宗义皇帝。为他隆重治丧,备极哀荣。直到两个月后,新政府根基已经稳定了,才由为了自保的多尔衮属下检举他的不法,名正言顺的铲除了多尔衮的恶势力。 多尔衮当政时,威信自专,对待政敌豪格不公,于顺治五年(1648)将其迫害致死,对当初反对过自己的两黄旗大臣打击压制,致使一些人对多尔衮极为愤恨,却只能忍气吞声。现在多尔衮一死,他们翻身的机会就来了。顺治八年(1651)二月,有人揭发多尔衮生前曾制有八补黄袍等物,于是诸王大臣群起攻击,称多尔衮专擅,有谋逆之心。刚刚亲政的顺治马上下诏,将多尔衮削爵,撤出宗庙,开除宗室,追夺所有封典,籍没家产人口入官,其养子多尔博归宗(多尔衮无子,抚其弟多铎子多尔博为嗣),更有甚者,还将多尔衮陵墓平毁,鞭尸示众,并砍掉脑袋。短短两个多月内,多尔衮的名誉有了天壤之别。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沉冤一百多年以后,多尔衮才得到彻底平反昭雪。乾隆皇帝专门发布诏谕,肯定多尔衮首先统兵入关,“抚定疆陲,一切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寻即迎世祖车驾入都,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并称每览《实录》中所载其言行,“未尝不为之坠泪,则王之立心行事,实能笃忠荩、感厚恩,深明君臣大义,尤为史册所罕觏”,断然否定了多尔衮有谋逆之心,“实为宵小奸谋,构成冤狱”。因此,下令将多尔衮复还睿亲王封号,并追谥为“忠”,补入玉牒,仍令多尔博一支承嗣。多尔衮作为非常时期的一位非常人物,其生前身后的非常际遇终告了结。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努尔哈赤病故时,多尔衮兄弟已辖正黄、镶黄二旗和十五牛录,实力超过了三大贝勒,成为皇太极、代善之外惟一可能问鼎的力量。甚至有说遗诏虽列多人候选,努尔哈赤临终口谕则是传位多尔衮,暂由代善辅政。然在关键时刻,代善突然戏剧性地宣布:立皇太极为汗(事后得知,代善是被他的两个儿子岳托、萨哈连说服,接受了皇太极的交换条件)。尘埃落定,皇太极所做的第一件事却是率诸贝勒赶赴阿巴亥所居之处逼她自尽殉葬。阿巴亥身为后金国母,权倾朝野,且年富力强、精明机敏、胸怀大志,知晓皇太极、努尔哈赤乃至后金军国的核心隐密,有她在,多尔衮的发展不堪设想。她只有死。 年幼的多尔衮既失父又丧母,且降居为受管辖、支配的一般贝勒行列。年长20岁的皇太极则恪守对阿巴亥“恩养”多尔衮兄弟的保证。他扶多尔衮作了镶白旗旗主,将两白旗纳入自己的保护和控制之下。而后,皇太极以兄长国君的身份,对多尔衮百般拉拢提携,使多尔衮24岁时被封为和硕睿亲王,26岁时授命大将军,统兵攻明,成长为大智大勇、军功卓绝的青年统帅。 多尔衮与“太后下嫁”之谜 1643年秋,皇太极病逝。新的皇位之争发生在两黄、正蓝三旗支持的皇太极长子豪格和两白旗及多数诸王贝勒支持的皇太极十四弟多尔衮之间。然关键时刻,多尔衮突然戏剧性地宣布:立先帝九子福临为帝,由他本人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左右辅政,共管八旗事务”。这一决定使两黄旗大臣无话可说。他们打的是拥立皇子的旗号。豪格自行退出,且为无封号的继妃乌拉那喇氏所生。福临生母却是皇太极称帝后所封五宫后妃之一的永福宫庄妃。庄妃上位虽有麟趾宫贵妃和她的儿子博木博果尔,但麟趾宫贵妃原为被俘获的蒙古林丹汗之妻,博木博果尔更幼,年方两岁。即摄政王的安排也无可非议——多尔衮放弃争位应得补偿;济尔哈朗虽中立,却支持过豪格。两白旗及多尔衮的支持者也能接受———他们的力量难以压倒对方,拥立年幼皇子,可以摄政做不是皇帝的皇帝。满族新建帝基一旦崩溃的危机竟以福临的即位轻轻化解了。福临是只有6岁的小皇帝,摄政王多尔衮、皇太后孝庄遂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特别是二人关系引起诸多遐想和猜测,生发出无数版本的传闻和野史。其共同话题,是成为清初四大疑案之一的“太后下嫁”。 太后(即孝庄)有无下嫁多尔衮,正史并无记载,史家也各执所见。“下嫁说”的主要依据有三点:一是入关后多尔衮以摄政王一直进加至“皇父”摄政王,试策、本章、旨意都改称其为“皇父”。二是清初张煌言“建夷宫词”中有“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之句。三是孝庄死后没有 葬皇太极,而是葬在远离盛京(沈阳)昭陵千里之遥的东陵“风水墙”之外。 多尔衮与清初的“重剿轻抚”弊政 多尔衮于顺治七年赴边外围猎时病死途中。14岁的顺治帝亲政不久便以“阴谋篡逆”的罪名籍没了他的家产人口,悉行追夺所得封典,将其党羽凌迟处死,将其罪状昭示中外。据载:多尔衮的尸体被“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 从清初政局看,多尔衮率清军入关,在击溃李自成数十万农民军的同时,以安置满族“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为由,三次下令“圈地”;逼迫汉民“投充”旗下,强制实行落后的农奴制。原来的小农变成了奴隶。奴隶逃亡,即行重治窝主的“逃人法”。留容逃人做工甚至住宿的均算窝主、加之连坐,丧身亡家的不知几千万人。多尔衮又以“剃发易服”、“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的命令拉开征服天下的序幕。“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有蓄发者立执而剃之,不服则斩,悬其头于剃头挑子所缚高竿上示众。江阴、昆山因之被屠城,嘉定因之被三次屠城。汉族人民激烈反抗,多尔衮则一意孤行实行民族高压政策,竟下令“凡有为剃头、圈地、衣冠、投充、逃人牵连五事具疏者,一概治罪。” 从清初宫廷看,君权旁落于代表满文化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制的多尔衮之手,孝庄为了维护儿子的皇位下嫁多尔衮;多尔衮且行“皇父”之权,主宰顺治婚姻,为他迎娶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并阻碍他对汉文化的学习;多尔衮本人因袭被汉族士人耻笑的满族旧俗——不仅在同太后关系上不检点,且幽禁豪格后公然册立其妻为妃。而顺治已在皇帝之位。这皇帝是汉文化意义上的皇帝。顺治不能容忍这一切,要求实现和证实自己至高无上的皇帝地位,这是他与多尔衮水火不容的根本所在。 多尔衮率领他的民族驰入崭新世界,为多民族的冲融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在清初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圈地”、“投充”、“逃人法”、“剃法令”等弊政,则反映了多尔衮的历史局限。 多尔衮(1612~1650) 清朝入关时的摄政王。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天聪二年(1628)以初次从征察哈尔多罗特部有功,赐号墨尔根代青(满语,聪明之意)。此后数次入明境内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掠略,又征察哈尔、朝鲜,攻大凌河、锦州、松山等地,为清太宗皇太极所器重,逐渐跃居于后金军主要统帅之列。天聪五年执掌吏部,崇德元年(1636)封为和硕睿亲王。 崇德八年,皇太极因病突然死去,因储嗣未定,清朝皇族面临王位之争。多尔衮以镶白、正白两旗势力拥立皇太极年仅六岁的第九子福临为帝(即清世祖福临),由多尔衮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不久,多尔衮集大权于一身,其地位越过济尔哈朗,各衙门关白政事、记录档册皆以多尔衮为先。 顺治元年(1644)三月,李自成攻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见李自成起义)。清朝统治者抓住机会,立即向关内进军。四月,以多尔衮为大将军的满蒙汉八旗兵与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互相勾结,共同镇压农民军。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军失利,退回北京后,率部西走。五月,多尔衮入京。十月,迎福临至,即位北京,正式宣布清朝对全国实行统治。多尔衮位崇功高,权势日增。是年加封为叔父摄政王,五年又尊为皇父摄政王,以皇帝之尊亲代行皇帝职权,成为清入关初年的实际统治者。(参见彩图插页第106页) 多尔衮摄政时期,以入关前已经建立的政治制度为基础,进一步仿照明制,加强封建专制政权。多尔衮在维护“权归满人”的同时,对汉族地主阶级、故明官员采取了“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其贤能,恤其无告”的政策。令原明朝各衙门官员,俱照旧录用。顺治五年又设六部汉尚书、都察院汉左都御史各一员。为发挥汉族官员在政权中之作用,六年,下令禁止满洲诸王干预各衙门政事及指摘内外汉官。为广泛招徕汉族地主阶级,又礼葬明崇祯帝后,开科取士,网罗人才。 清代中央集权的加强,经历了皇帝与旗主、诸王之间的不断斗争而逐步实现。多尔衮采取措施限制由满族贵族、大臣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集权力于摄政王之手。又罢诸王兼理六部事务,以各部事务由尚书掌管。诸王有干预各衙门政事者即行治罪,从而又推进了皇太极以来的中央集权。 清军入关之后,李自成军退回陕西,张献忠驻军四川(见张献忠起义)。明臣史可法、马士英等拥立福王朱由崧于南京。多尔衮先以重兵追击李自成于陕西、湖北,复命豪格入四川攻张献忠。顺治二年,多尔衮派兵下江南,渡长江,破南京,福王政权亡。三年,清军入浙江,六月破绍兴,南明鲁王遁走入海;八月清军入福建,破延平、汀州,唐王被执。清军相继入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多尔衮摄政七年,除西南之云贵等地尚有南明桂王政权及农民军之余部,海上有郑成功之抗清活动外,清军已占有全国之大半地区,为清朝建立全国政权打下初步基础。 为维护满族贵族利益,多尔衮摄政期间的一部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尤以剃发令、圈地令、逃人法、易服、投充等项,在一定地区内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母为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同母弟多铎。1626年封贝勒,后因战功封睿亲王。 多尔衮十五岁时,阿巴亥被皇太极所逼,被迫为努尔哈赤殉葬,多尔衮因此丧失继承大统的能力和可能。但此后,他军功卓著。至皇太极去世时,和多铎掌有正白旗与镶白旗,于是和皇太极长子豪格争夺汗位。豪格继承了皇太极的正黄旗、镶黄旗并自掌有正蓝旗。多尔衮利用豪格的软弱使其不能继位,又畏于两黄旗的实力,不敢自己继位,转而扶持皇太极九子福临入承大统。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并实际掌权。 多尔衮摄政时期,清军入关,满清入主中原,对清朝开始在中国近300年的统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顺治对他的称呼也从“叔父摄政王”也逐渐变为“皇父摄政王”。39岁时,多尔衮因狩猎坠马不治而亡。死后,顺治帝因其独断专行,并迫害其兄豪格,又与其母孝庄皇太后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剥夺其封号,并掘其墓,直到乾隆年间才恢复名誉。 多尔衮因与皇太极永福宫庄妃、顺治母孝庄皇太后关系暧昧,故民间有“太后下嫁”的传说。 顺治曾追崇多尔衮为清成宗,谥义皇帝,后被顺治剥夺。 爱新觉罗·多尔衮伟大功德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明万历四十年十月廿五(1612年11月17日)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老城)。 9岁时,与弟多铎被合立为一个和硕额真,同掌一旗。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晋贝勒。 天聪二年(1628),从后金汗皇太极征察哈尔蒙古多罗特部,获敖木伦(今大凌河上游)大捷,俘众万余,以功赐号墨尔根戴青(意为聪明的统帅),封固山贝勒。三年,从皇太极自龙井关(今河北遵化东北)入明边,与贝勒莽古尔泰等围攻北京,败山海关援兵于蓟州(今天津蓟县)。次年,还师先行,再败明军。五年,初设六部,受命掌吏部。参加大凌河城(今辽宁凌海)之战,率先冲击,勇胜明总兵祖大寿部。遂与贝勒阿巴泰等奔袭锦州,击败出城明军。六年,与贝勒济尔哈朗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西南黄河岸俘蒙古部众千余。七年,皇太极问进军方向,力主以征明为先,奏言乘机入明边、围北京,被采纳。次年,纵掠山西等地。九年,与贝勒岳托、萨哈璘、豪格等统兵万余招抚察哈尔蒙古林丹汗子额哲,获元朝传国玉玺“制诰之宝”。回军途中掠山西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斩6000余人,俘获甚众。清崇德元年(1636),晋封和硕睿亲王。为配合武英郡王阿济格进关攻明,受命与多铎率兵攻山海关,以牵制明军。继从皇太极进兵朝鲜(今朝鲜、韩国),二年,同肃亲王豪格进克江华岛(今属韩国),迫国王李倧请降。三年,监筑辽阳、都尔鼻城(今辽宁彰武),治盛京(今沈阳)至辽河大道。旋授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四旗兵与扬武大将军岳托所率右翼军大举入关攻明,越北京至涿州(今属河北),分兵八道,乘虚略山西及保定(今属河北)地区,击败明总督卢象升部。继破济南,略天津等地,凡20余战皆捷,克城40余座,俘掠人口25万余。五年起,率兵参加松锦之战,与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轮流充任前方统帅,以筑城屯田、围城打援之策,进围锦州,败明军于宁远(今辽宁兴城)、杏山(今凌海西南)、松山(今锦州南)间。六年,以私遣甲兵归家罪,降为郡王,被罚银万两。后两次围锦州。七年二月,参加松山决战,大败明蓟辽总督洪承畴所统八总兵13万人,俘洪承畴。三月,迫前锋总兵祖大寿献锦州城降,获松锦大捷。进克塔山(今葫芦岛东北),歼明军7000余人,再破杏山。师还复亲王爵。八年,在皇太极卒后,欲争帝位未成,立年幼福临为君(是为顺治帝),与济尔哈朗联合辅政。旋称摄政王,实掌军政大权。 顺治元年(1644)四月,以奉命大将军率阿济格、多铎等统满、蒙、汉军十余万攻明。在山海关东威元堡诱降前往乞师的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顺军约10万(一说6万)。五月占领北京,7月14日确定迁都于此,以武力统一全国。制定了先攻农民军,后灭南明政权,联合汉族官僚地主势力,以汉治汉的方略。六月,分遣部将抚定山东、河南、山西、天津等地,拱卫京畿地区。遣辅国公吞齐喀等赴盛京奉迎顺治帝至京。致书南明兵部尚书、大学士史可法,劝其削藩称臣。十月,受封叔父摄政王。旋命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多铎为定国大将军,合击大顺军于陕西。二年初,命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为总统,率准塔、谭泰等代豪格征山东。三月,命多铎分兵三路南下,四月屠扬州,五月占南京,于芜湖(今属安徽)俘弘光帝朱由崧,相继灭亡弘光、隆武等南明政权。晋封皇叔父摄政王。六月以剃发令激起江南各地民众的反抗,相继派兵镇压。闰六月,命兵部尚书洪承畴等经略江南及粤、赣、闽、湖广、云贵等地,以攻抚之策相继平定江南。三年,命豪格为靖远大将军,率师攻四川大西农民军。命博洛为征南大将军征闽、浙。命多铎为扬威大将军,率师征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等。命孔有德为平南大将军,同耿仲明等率师征湖广。十一月,部将豪格部于四川西充凤凰山射杀大西农民军首领张献忠。四年,修成《大清律》,命颁行全国。七月,罢济尔哈朗辅政,独专朝政。五年,命谭泰为征南大将军,同何洛会征讨降而复叛的原明将领、江西总兵金声桓。调户部侍郎额色率兵协助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镇压甘肃回民米喇印丁国栋起义。命吴三桂镇守汉中。为排斥异己,迫豪格致死。初设六部汉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禁民间养马及收藏军器。命济尔哈朗为定远大将军,征湖广大顺军将领李过、高一功部。十一月,晋封皇父摄政王。六年,两次率师亲征降而复叛的大同总兵姜瓖,克浑源(今属山西)等地。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年12月31日)病卒于喀喇城(今河北承德市郊),年39岁。追尊为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不久,追论生前谋逆罪,削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复睿亲王封号。 多尔衮谋勇兼备,能重用汉族谋臣和将吏。统兵驭将,赏罚分明。善于把握战争全局,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尤其能掌握时机,一举挥军入关,确立了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 历史上的多尔衮 多尔衮与“阿巴亥生殉”之谜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14子,为乌拉那喇氏阿巴亥所生。种种迹象表明,在努尔哈赤晚年纷繁复杂的储位之争中,皇太极与原居侧福晋之位的阿巴亥,曾联手诬告大福晋富察氏与太子代善私通等罪,达到了一石二鸟的目的:皇太极争位的主要对手代善被废太子之位,另一个对手莽古尔泰遭到了惨重打击;大福晋富察氏被努尔哈赤休弃,阿巴亥晋升为努尔哈赤的第三个大福晋,其子多尔衮三兄弟地位急遽上升,分别以14岁、8岁、6岁幼龄跻身八和硕额真之列。


多尔衮的一生总结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11.17—1650.12.31),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清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完成大清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清朝入关初期的实际统治者。1626年封贝勒;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1643年辅政,称摄政王;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问鼎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

多尔衮简介一生总结
多尔衮是清朝初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为清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出生于1612年,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早年便跟随父兄参与政治活动。在努尔哈赤去世后,多尔衮参与了皇位争夺,但最终失败。然而,在清太宗皇太极时期,多尔衮凭借其卓越的才能和功绩,逐渐崭露头角。在清朝建立后,多尔衮先后被封...

清朝多尔衮的历史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

多尔衮的死因和一生的经历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母为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同母兄英亲王阿济格,同母弟豫亲王多铎。1626年封贝勒,后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十五岁时,阿巴亥被皇太极所逼,被迫为努尔哈赤殉葬,多尔衮因此丧失继承大统的能力和可能。但此后,...

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生平简介
多尔衮,全名爱新觉罗·多尔衮,出生于1612年,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孝烈武皇后的第二个儿子,是清初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以摄政王的身份辅佐福临上位。多尔衮的母亲富察氏,是努尔哈赤的大福晋,因此多尔衮三兄弟的地位对应升高,多尔衮以八岁幼童参加了和硕额真行列,但是多尔衮在三兄弟中...

多尔衮的生平简介 历史上多尔衮是怎么死的
爱 新 觉 罗·多 尔 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生于赫 图 阿 拉 城(今抚顺新宾老城)。清 太 宗 之 弟。初为 四 大 贝勒之四。后因 战 功 先 后 被 太 宗 封 为 正 白 旗 旗 主、和 硕 睿 亲 王。太 宗去世后和济尔哈朗共 辅 太 宗 子世 祖 即位,任 ...

多尔衮简介及其一生的功与过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650年),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顺治帝时期摄政王、和硕睿亲王,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拥立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即帝位。多尔衮被封为摄政王,随后晋为皇叔父摄政王,一切大礼诸如围猎、出师等时,王公贵族俱要聚集一处待候传旨,还要“列班...

爱新觉罗·多尔衮的人物生平
万历四十年(1612年)十一月十七日,多尔衮出生于辽东赫图阿拉城,生母名阿巴亥,乌喇那拉氏,是乌喇贝勒满泰的女儿,比努尔哈赤小三十一岁,她早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一月满十二岁时嫁给努尔哈赤。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年号天命,两年后以“七大恨”告天,发动了对明朝的进攻,揭开了明清战争的序幕。在...

多尔衮的简历
十四岁 公元1626年,后金天命十一年发生了许多大事,足以对其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多尔衮晋贝勒;农历八月十一,努尔哈赤死;次日,农历八月十二,大妃阿巴亥生殉;农历九月一日,皇太极登汗位,宣布将多尔衮、多铎兄弟二人“恩养”于宫中,交由大福晋照 十七岁 天聪三年(1629),从皇太极自龙井关(今河北...

多尔衮简介,多尔衮简介
多尔衮的一生?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12年11月17日),为太宗皇太极异母弟。 据说多尔衮相貌最像其父,深得父亲喜爱,努尔哈赤曾有意将其作为自己的汗位继承人。努尔哈赤日后设有两个「中宫大福晋」;地位相当于汉族的「皇后」。一个是皇太极的生母蒙古姐姐,她去世很早。

三门县17394746046: 清代六大亲王都是谁?他们的生平是怎样的?(详细一些) -
霍洋代温: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时期) 睿亲王多尔滚(皇太极时期) 安亲王岳乐(顺治时期) 康亲王杰书(康熙时期) 怡亲王胤祥(雍正时期) 恭亲王奕䜣(咸、同、光时期) ...

三门县17394746046: 多尔衮为何壮年去世?
霍洋代温: 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年12月31日)多尔衮病卒于喀喇城(今河北承德市郊. 塞外猝死之谜 多尔衮摄政7年后突然死去,关于他的死因,官方史书记载含糊. 满族早...

三门县17394746046: 多尔衮有没有被追加为皇帝?他生前生后又没有成为过真正的皇帝
霍洋代温: 有,多尔衮死后追封的.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多尔衮死于喀喇城(今河北滦平),年仅三十九岁,灵柩回京后,被尊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追封其元妃为“义皇后”,夫妇一同升祔太庙祭享,即视同一位真正的皇帝,极具哀荣.

三门县17394746046: 努尔哈赤传位九王子的遗照有何秘密?
霍洋代温: 多尔衮降生在建州本部统一之后,大军征服东海三部与扈伦四部的炙热年代.他还 在娘胎里蠕动时,姥姥的乌拉部已遭到父亲的大军攻击,失掉6城;刚降生5个月,姥姥 ...

三门县17394746046: 问一下清朝的所有皇帝,及最伟大的
霍洋代温: 清朝历代皇帝 1、顺治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 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

三门县17394746046: 清代的历届皇帝.都有哪些?事迹?
霍洋代温: 1、顺治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 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

三门县17394746046: 顺治皇帝一生介绍详细的
霍洋代温: 中国清王朝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清世祖.满族.爱新觉罗氏,名福临.皇太极第九... 由济尔哈朗、多尔衮辅政.次年,多尔衮统兵入关,进占北京.九月,福临诏告天下...

三门县17394746046: 清十二帝的正确排序? -
霍洋代温: 1 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

三门县17394746046: 清朝历史 -
霍洋代温:清朝黄龙旗 清朝(公元1636年~1911年[1],一说1616年建立[2][3],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