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和蒹葭每节以什么起兴,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投稿:盍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雎,蒹葭各借什么起兴?作用是什么~

《蒹葭》全诗三章,每章八句,都以“蒹葭”“白露”起兴

《关雎》以雎鸠荇菜起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歌欲写所思之“女”,先以雎鸠起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既是兴,又是比,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关关”乃雎鸠雌雄唱和之音,可起“君子”思“逑”之情。诗歌之起兴本身就具有联想、托寓、象征等作用,这本身就给诗歌的理解带来很大的空间。

扩展资料:
比兴分类
本来包含“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典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起兴”一法。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的开头。《诗经·卫风·氓》两章的开头即用了兴的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诗经·魏风·伐檀》内容是讽刺统治者不劳而食的,诗的每段开头都以砍伐檀树起兴。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创造出缠绵悱恻的情调,又能引起下文的故事,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蒹葭》全诗三章,每章八句,都以“蒹葭”“白露”起兴,
首诗用了“比兴”的手法。
  “比兴”是一个含义丰富而又歧义颇多的概念。西汉毛亨所谓“兴”,包括两种情况。一个意义是指“发端”作用。《毛诗训诂传》说“兴,起也。”就是由物象引发情思的作用,物象与情思不一定由内容上的联系,有时仅是音韵上的联系。《毛传》所说的“兴”,还有另一意义,是指一种复杂而隐晦的比喻。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浅显而准确地解释了比兴的含义。“比”便是通过类比联想或反正联想,引进比喻客体,“写物以附意”;“兴”则是“触物以起情”,“它物”为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而这种景物必然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兴”是一种比“比”更为含蓄委婉的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关雎
以雎鸠荇菜起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但如何是兴呢,却是一个太大的问题。若把古往今来关于“兴”的论述统统编辑起来,恐怕是篇幅甚巨的一部大书,则何敢轻易来谈。然而既读《诗》,兴的问题就没办法绕开,那么只好敷衍几句最平常的话。所谓“兴”,可以说是引起话题吧,或者说是由景引起情。这景与情的碰合多半是诗人当下的感悟,它可以是即目,也不妨是浮想;前者是实景,后者则是心象。但它仅仅是引起话题,一旦进入话题,便可以放过一边,因此“兴”中并不含直接的比喻,若然,则即为“比”。至于景与情或曰物与心的关联,即景物所以为感为悟者,当日于诗人虽是直接,但如旁人看则已是微妙,其实即在诗人自己,也未尝不是转瞬即逝难以捕捉;时过境迁,后人就更难找到确定的答案。何况《诗》的创作有前有后,创作在前者,有不少先已成了警句,其中自然包括带着兴义的句子,后作者现成拿过来,又融合了自己的一时之感,则同样的兴,依然可以有不同的含义。但也不妨以我们所能感知者来看。罗大经说:“杜少陵绝句云:‘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或谓此与儿童之属对何以异,余曰不然。上二句见两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于此而涵泳之,体认之,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我们何妨以此心来看《诗》之兴。两间莫非生意,万物莫不适性,这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为看待人间事物的一个标准:或万物如此,人事亦然,于是喜悦,如“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周南·桃夭》),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如此诗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或万物如此,人事不然,于是悲怨,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邶风·雄雉》),如“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邶风·谷风》),如“毖彼泉水,亦流于淇”(《邶风·泉水》)。《诗》中以纯粹的自然风物起倡的兴,大抵不出此意。总之,兴之特殊,即在于它于诗人是如此直接,而于他人则往往其意微渺,但我们若解得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万物的死生消长,都看作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那么兴的意义便很明白。它虽然质朴,但其中又何尝不有体认生命的深刻。 “钟鼓乐之”,是身分语,而最可含英咀华的则是“琴瑟友之”一句。朱熹曰:“‘友’者,亲爱之意也。”辅广申之曰:“以友为亲爱之意者,盖以兄友弟之友言也。”如此,《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的形容正是这“友”字一个现成的注解。若将《郑风·女曰鸡鸣》《陈风·东门之池》等篇合看,便知“琴瑟友之”并不是泛泛说来,君子之“好逑”便不但真的是知“音”,且知情知趣,而且更是知心。春秋时代以歌诗为辞令,我们只认得当日外交之风雅,《关雎》写出好婚姻之一般,这日常情感生活中实在的谐美和欣欣之生意,却是那风雅最深厚的根源。那时候,《诗》不是装饰,不是点缀,不是只为修补生活中的残阙,而真正是“人生的日用品”(顾颉刚语),《关雎》便好像是人生与艺术合一的一个宣示,栩栩然翩翩然出现在文学史的黎明。 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向来有赞誉。为什么用关雎作为这篇充满爱意的诗的题目呢?在孔子编辑《诗经》时,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风,为民间传唱的诗,《孟子见梁惠王》中有关于民间的歌曲的记载,风,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雅,中的部分来自民间,部分来自贵族的歌颂诗。颂,便是贵族用来祭司时歌颂上天,先祖的诗。所以,大部分的诗是没有名字的,而编辑一部书,为了让人们便于查阅必将为每部分添加题目。当然,孔子比较谦虚采取了取诗每句开头的词作为诗的题目。《关雎》取自关关雎鸠 ,“关关”是指雎鸠的叫声,拟声词。后世多用这种的命名方法,如唐李商隐的《无题》,因为有多首,所以采取了孔子发明的命名方法,如《锦瑟》取自:锦瑟无端五十弦。


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内容和结构上的异同
在内容上,《关雎》侧重叙事,讲述了主人公从爱上“窈窕淑女”的故事,而《蒹葭》没有明显的故事;在结构上,《关雎》和《蒹葭》都采用了重章叠咏的手法,但是《蒹葭》的“兴”更突出,由“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建构出一个浑然一体的艺术情境。《蒹葭》的的创作背景 《蒹葭》出自《诗经...

《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何异同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可以说是一首爱情诗。着重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就整首诗而言,几个章节结构相同,只是换了几个词语而已,增强了诗歌的韵味。就每章而言,前四句都是描...

《关雎》和《蒹葭》如何将环境描写和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在一起?_百度...
有言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雎》和《蒹葭》二诗即是这方面的典范作品:《关雎》一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既突出了环境描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又突出了抒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更暗合叙事——表明作者对一位水滨的女子动情动心,锲而不舍的追求者...

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关雎:这首诗采用“兴”的表现手法,先是以物起兴,然后又以事起兴。以物以事起兴,是以鱼鹰的鸣叫,引出作者对淑女的追求,鱼鹰捕鱼与男性求偶,作为同类事象而相继出现,用水鸟的捕鱼来暗示两性的结合。蒹葭: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

《关雎》和《蒹葭》的主要思想和主题
1、主要思想 ①《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②《蒹葭》写主人公(性别不详)在岸边思念伊人却不能得的复杂之情。2、主题 ①《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

《关雎》阅读答案及赏析
第三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涘,难于寻觅。 注释 [1]选自《诗经·周南》(朱熹《诗集传》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周南,周代地域名称,泛指洛阳以南到汉江流域一带。关雎,篇名,取第一句”关关雎鸠”中的两个字。 [2]关关:雌雄二鸡...

关雎 蒹葭 背诵上的技巧
对于后面三段,主要记住动词的变化 1)淑女采摘荇菜所使用的不同动词,“流”,“采”,“芼”。2)与其相应的“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蒹葭》与《关雎》的背诵类似。分为三段,每段只是相应的词语做了变换,达到反复吟唱,一唱三叹,层层递进的艺术效果。1)对蒹葭的描写“...

关雎和蒹葭的主题是什么
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蒹葭》主题:写主人公(性别不详)在岸边思念伊人却不能得的复杂之情。《蒹葭》里诗人对河边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爱恋,《蒹葭》是一首怀念人的容诗,诗中写追寻所怀念的人,但终于使可望而不可即。蒹和葭都是植物名,即芦苇。起头两句是起兴。

以《关雎》,《蒹葭》为例分析诗经的艺术特点都有哪些
2语言纯朴、自然,诗经的作者用最自然的语言反映他们质朴的生活和愿望 3大量地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构成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4重章迭句,反复咏叹,表现了诗歌的音乐美 “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例如《关雎》以雎鸟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

为什么以关雎,蒹葭为诗题目
1、关雎:题目来源于歌词的第一句:“关关雎鸠”。《国风·周南·关雎》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是《诗经》中的第一篇诗歌,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2、蒹葭:题目来源于诗的第一句:“蒹葭苍...

天长市17233555219: 《关雎》和《蒹葭》各是什么起兴?有什么作用 -
字欢保和: 分别是以关雎和鸣 起兴 ,渲染气氛, 另一个是 借景 起兴,描述追寻意中人的境况.

天长市17233555219: 关雎与蒹葭借的什么起兴
字欢保和:关雎以雎鸠荇菜起兴;《蒹葭》全诗三章,每章八句,都以“蒹葭”“白露”起兴.

天长市17233555219: 《关雎》和《蒹葭》各是借什么兴起?有何作用? -
字欢保和: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天长市17233555219: 关雎和蒹葭分别写了什么景物,表达了什么感情 -
字欢保和: 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

天长市17233555219: 初三语文《关雎》和《蒹葭》试题 -
字欢保和: (一)1.雎鸠 荇菜 2.窈窕淑女 3.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点拨:深入体会诗歌,不要写错别字.(二)1.《诗经·秦风》 爱情 2.蒹葭 3.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点拨:从“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考虑.

天长市17233555219: 关雎这首诗是用什么方法引出对美丽善良姑娘向往的,分别用的是什么事物起兴的 -
字欢保和: 《关雎》这首诗是用比兴的手法引出对美丽善良姑娘的向往的,先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即用美丽的水鸟求偶的鸣叫声起兴,引出美丽的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再用“参差荇菜”起兴,用水中柔软的荇菜,引出姑娘的勤劳善良.

天长市17233555219: 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写法上的不同. -
字欢保和: 《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天长市17233555219: 比较蒹葭和关雎,哪首运用兴的表现手法更突出? -
字欢保和: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天长市17233555219: 【语文】《关雎》以什么起兴? -
字欢保和: 诗歌以关关雎鸠起兴作用:有非常直观比喻的作用,更有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歌颂.

天长市17233555219: 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的手法并举例分析? -
字欢保和: 比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这是“兴 的艺术手法.同时雎鸠相和而鸣. 蒹葭诗中写“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对于“伊人”,诗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从靡由,故“溯洄”、“溯游”,往复其间,希望能与“伊人”一遇.用“蒹葭”起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