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字可以读第四声吗?

作者&投稿:英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秋思的思读第一声还是第四声~

在现代汉语中,“思”只有两个读音,sī和sāi。但在古汉语中,的确有读四声的情况。就像“斜”这个字,现代汉语中就一个读音xié,但古音中却又xiá的读法。这种现象是汉语发展的结果。具体到“思”,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苏幕遮》一词的课下注释中,对“追旅思”中的“思”注为四声,意思是:心绪、情怀。据此,“秋思”中的“思”也有这个意思,因此,老师读四声是正确的。

“思”读如四,现代汉语(《新华字典》的阴阳上去系统)的第四声。
古代汉语(《康熙字典》的平上去入系统)的第三声。
理由:
李义山的《锦瑟》,是众口能详的名诗,集意境、词藻、音律、色彩于一体的七律。稍知音律的都知道——古诗(指非近体)最常用的三平尾,(即七言诗的最尾三个字是平平平),在七律中是禁用的。据此,“思华年”只能读“仄平平”,而不可读“平平平”。所以这个“思”只能读“四”而不能读“丝”。
大家都读过的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这么“弦弦掩抑声声思”一句,这个“思”是动词吧,也是读“四”而不读“丝”。
话说回来,我这种读法是70多年前,孔乙己之类的老师口授的,唉,现在还有几人来研究“回”字的第四种写法!约定俗成,大家都这么读就这么读了。吾从众。令我惊奇的是——居然还有人提出这个“思”字读第几声的问题。说明“准孔乙己”的幽灵还在游荡……。

“思”有三个读音:si(一声),si(四声),sai(一声)。
读si(一声)是动词,思念、想念之意;读si(四声)是名词。读sai时同“腮”。

苏幕遮词牌: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对照词牌,你会发现“黯乡魂,追旅思”的平仄是“仄平平,平仄仄”,“思”字对应的是仄声。


挑剔的剔能读第四声吗?
不能。剔的读音没有四声,只有第一声,拼音是tī。基本释义:1、从骨头上把肉刮下来:把骨头剔得干干净净。2、从缝隙里往外挑(tiǎo):剔牙缝儿。剔指甲。3、剔除:挑剔。把烂了的果子剔出去。4、汉字的笔画,即挑(tiǎo)相关组词:1、剔抉:剔剜,抉择。季新 《新评》:“今欲剔抉...

处理这个词在汉语中通常读作什么音?
处理这个词在汉语中通常读作“chǔ lǐ”,其中“处”字读作第四声,“理”字读作第三声。相关知识如下:1、处字是一个多音字,它的不同读音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在“处理”这个词中,“处”字读作第四声,表示“处置、办理”的意思。此外,“处”字还有其他读音和含义,例如读作第三声时,...

不用的“不”到底读第几声,为什么我字典里查出来只有第四声_百度...
不用的“不”到底读第四声,即bù yòng。解析:口语中“不用”中的“不”要说第二声。因为“不”和“用”都是第四声,那么都读四声就没有办法发音了,所以“不”在第四声汉字前,应该变音为第二声。bù:声母b,韵母u,四声 yòng:声母y,韵母ong,四声 不用 释义:表示事实上没有必要...

常见易读错的字 如亲戚qi第一声 我们喜欢读成第四声
娉婷pīngtíng 砒霜pī(不读pí) 湖泊pō 漂泊bó开封繁塔 姓氏繁pó 一曝十寒 曝晒pù 曝光bào菜畦qí(不读xi) 绮丽qǐ(不读qí) 哨卡 qiǎ 上声(不读ka)蹊跷qīqiāo(不读去声) 牵强附会 qiǎng(误读qiáng)襁褓qiǎngbăo(因为上声字在一起引起音变所以容易识错第一个字的读音。易误为阳平声。另...

两个第四声调的字在一起,读时需要变调吗?
不用。如果两个字都是三声,前面的要变二声,都是四声不用变。普通话中每个音节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位,音节和音节连续读出,声调相互影响,或多或少要发生变化,不能保持原来的调值,这种现象叫变调,变调是一种自然音变现象,对语言的表达没有影响。

请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都是同一声调(如都是第四声或都是第三...
3、多个上声相连时,“化整为零”,再依上述规律变调。在快读时也可以只保留最后一个字读上声原调,前面的上声字一律变成阳平。例如:“我找小组长”可读为“wó zhǎo\/xiǎo zǔ zhǎng.”也可读为 “wó zháo xiáo zú zhǎng“上声的非连读变调:上声调在非上声调(阴平、阳平、去声、...

“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的声调怎么读?
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 一、声调的作用: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音节是语言中最小使用单位。构成这最小使用单位的有三种成分,起头的音是声母,其余的是韵母,声调构成整个音节音调高低升降。二、声调包括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1.调值,又称调形,指声调高低、升降、曲直...

“逸”这个字读几声?
汉语拼音:yì 读第四声

不字和一字不是多音字,为啥有时读第一声,有时读第四声?
(1)“一”的变调:“一”的本调是一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的省略时,仍读一声.例如:一、二十一、第一、初一、一班.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一”会发生变调现象:1)在四声前念二声.例如:一样,一下子、一座、一位、一次、一块儿.2)在一声、二声、三声字前念四声....

亚字是多音字吗?标准读音是第几声?
不是多音字,标准读音是第四声 。亚( yà),汉语汉字,意为:较差,次一等的,或原子价较低,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一个氢原子或氧原子的物质。同时,亚还是中国稀有姓氏之一。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亚,丑也。象人局背之形。贾侍中说:以为次弟也。凡亚之属皆从亚。白话版《说文解字...

尼玛县17511944031: 思字可以读第四声吗?语文书上说“追旅思”的“思”读第四声,但字典上并没有这个读音. -
束固丹仑:[答案] “思”有三个读音:si(一声),si(四声),sai(一声).读si(一声)是动词,思念、想念之意;读si(四声)是名词.读sai时同“腮”.苏幕遮词牌: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尼玛县17511944031: 天净沙秋思的“思”读音“思”字我父亲说他们老师教的是四声 可我认为是一声, -
束固丹仑:[答案] 应该读第四声,有些人认为现代字典中“思”没有第四声,而且把“秋思”认为是“秋天的思念”所以读作第一声.在商务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字典》中“思”在古代是有第四声的,表示“心情,思绪”的意思,我觉得这个解释更加的合理.还是...

尼玛县17511944031: 静夜思的思读第几声 -
束固丹仑: 静夜思中思读sī,思有两种读音sī,想,考虑,动脑筋.前思后想,思想,思念,沉思 sāi多胡须的样子,于思.

尼玛县17511944031: 当一首词的题目是 秋思 的时候 这个'思'读一声还是四声? -
束固丹仑: 四声,因为它不是表达思念之意,而是情思、思绪之意,而不仅仅是思念之意.

尼玛县17511944031: “一弦一柱思华年”中“思”字到底该怎么读 -
束固丹仑: 李义山的《锦瑟》,是众口能详的名诗,集意境、词藻、音律、色彩于一体的七律.稍知音律的都知道——古诗(指非近体)最常用的三平尾,(即七言诗的最尾三个字是平平平),在七律中是禁用的.据此,“思华年”只能读“仄平平”,而不可读“平平平”.所以这个“思”只能读“四”而不能读“丝”.

尼玛县17511944031: 古文中的思都读四声吗?怎么区别? -
束固丹仑: 楼主您好: 关于这个问题,我用以下几条详细说明.1、思在古文中既可以是平声,也可以是仄声.因为在平水韵表里,【思】既归入【上平四支】又归入【去声四置】 2、在文章里面,怎么读都无所谓了. 3、要考虑它是平声还是仄声的是在...

尼玛县17511944031: 范仲淹《苏幕遮》中“追旅思”的“思”的读音是?据说读四声? -
束固丹仑:[答案] “思”有三个读音:si(一声),si(四声),sai(一声). 读si(一声)是动词,思念、想念之意;读si(四声)是名词.读sai时同“腮”. 苏幕遮词牌: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尼玛县17511944031: 天净沙 秋思 的思字读第几声,为什么? -
束固丹仑: “思”有两个读音分别是[sāi]和[sī],在此处应该读为[sī].因为这个里“秋思”中的“思”指的是“思念”.《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原文为: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翻译: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时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树枝上,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寒冷、萧瑟的秋风里踌躇而行.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

尼玛县17511944031: 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中的思..是一声还是四声?...
束固丹仑: 思这个字,以前有两读,第一声和第四声,读第一声时一般作动词,思念意. 读第四声时一般作名词,思绪意.以前把这种现象叫做破音异读,即改变读音改变词性与词义,类似的有“衣锦还乡”,“衣”字在这里作动词,意为“穿着”,原不可读四声,现在“衣”字统读一声.

尼玛县17511944031: “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思”读第几声? -
束固丹仑: “思”读如四,现代汉语(《新华字典》的阴阳上去系统)的第四声. 古代汉语(《康熙字典》的平上去入系统)的第三声. 理由: 李义山的《锦瑟》,是众口能详的名诗,集意境、词藻、音律、色彩于一体的七律.稍知音律的都知道——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