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生死场》的写作背景

作者&投稿:岛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知道《生死场》的写作背景~

《生死场》是萧红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写于1934年9月。是鲁迅所编“奴隶丛书”之一。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这种对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分作家。不过,它在艺术表现上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有人称之为文本的断裂。换言之,小说的后半部,是由人的生存死亡问题而转向了革命前途问题。鲁迅在为《生死场》作的序中,称它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生死场》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 为《生死场》创作的封面,萧红设计了半黑与半红的图案。在经典的男性批评家看来,触目的红色是人民的鲜血。而在女性批评家看来,那是女人生产时流的血。 在解读《生死场》的近七十年历史中,民族大义的话语占到了长期的主导。 东北的沦陷使得几乎所有的阅读者都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抗日题材作品。但是,这样的角度却无法解释年轻的萧红为什么如此迷恋描述女性的生育、死亡以及病痛。当然,激进的女性主义为这一文本的解读提供了一个角度。但是,这亦并不能解释抗日题材在这里的比重。而话剧《生死场》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另一种解读的版本:即民族国家的话语与女性身体的交结。即在民族国家话语的掩藏之下,关心的是女性身体本身。 对身体阐释由成业与金枝之间的私会开始。在不名誉的男女关系中,女性的身体开始变化,同时连带着羞耻、辱骂、焦虑以及恐惧。她的相好成业,在得知她有了身孕时是诅咒的――你的肚子真不好使,真不争气!她的父母因此而感到的是羞辱,村民们则是耻笑。在逃离的过程中,因为她的想念母亲,成业愤怒地撕咬的亦是她的身体。最终,当她在极度痛苦与屈辱中生下女婴时,她的父亲剥夺了这小生命的生存权。女性的身体在这里是被使用,被咒骂,被毁坏,以及被扼杀。原本属于人与人之间最欢愉的关系――男女关系因这女性身体的变化及诅咒被笼罩上了巨大的阴影,而这一切的最直接的承受者,则是身体的主人――金枝。 赵三,戏中重要的男性角色,扬言要杀掉二爷(压迫者)、被公认为村里最胆大,最是“男人”的男人,其尊严与胆气的获得是经由那床上的女性的身体。在他与王婆关于男人的对话中,既是性行为中丈夫与妻子的对话,亦是习惯观念中的强势男性与弱势女性的一个对白。田沁鑫显然别有深意。王婆对赵三的多次肯定成就了他的狂妄与野心,一个原来怯懦的男人在性中――在对女性的征服中获得了力量。因而一个经典的颇有意味的场景如雕塑般定格:瘦弱的王婆(女性)背起了强势的赵三(男性)。女人的声音也是那么明亮而充满期待:“她爹,你高高地!你高高地!”性别意味强烈的让人无法忘怀。而这之后,赵三面对更为强势的“二爷”时那种懦弱、善变、奴性也与此场景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监牢里的赵三对二爷感恩戴德,而充满反抗意识的王婆则在痛苦、失望之中喝酒并吞下毒药。一高一矮,一明一暗的换位后彰显的是剧作的潜在用意――男人赵三的怯懦、苟且与女人王婆的坚韧与清醒。 于女性身体的关注之上,死亡是剧作的一个关键词。每一次灯笼的点起就会喻示着有人死去。但死亡越来越变得有重量,当一片灯笼同时点起时,死亡开始变得悲壮。(在这死亡的人群中,女人占到了大多数)。 男性赵三、成业以至二里半的觉醒与怒吼,是在金枝被杀害的那一刻。她是他们的女儿、相好,她的身体是他们的。但这身体要被外力所毁坏了。这外力如此蛮不讲理,于是,他们不得不起来。换言之,他们――这些村民们的起来,不是因为要亡国、亡村,而在于他们连活下去的最起码的条件都被剥夺了――他们女人与女儿被抢了。亡国奴的吼声更意识形态了些,或者是知识分子的一厢情愿。真正能让象蚂蚁一样生活的人们站起来、重新要求获得男性尊严的理由,是因为这女性身体的被杀害以及他们自我身体的死亡将至。 年轻而美丽的女性身体再一次成为符号。她刚烈,没有受到外族男人凌辱,以及最后死在日本人(侵略者)的枪下的结局。在此基础上,剧中人喊出了死也要有死的法子,要看是怎么死的话。女人的死在这里被赋予神圣的意义:不当亡国奴。女性身体在此刻,亦即在民族大义之下获得了完满。这样的结局,是一个讨好大众的结局。大众乐见这样的结局并为此付出眼泪,因为这样的处理显然是他们所能接受的层面。 但是,在小说中,萧红的金枝是活着。日本鬼子来之前,她为自己日益膨胀的身体与男人无休止的欲望困扰,而日本鬼子来之后,她的处境依然未变,依然要面对需要逃离男性欲望、骚扰以及侵害。无论是日本鬼子,还是成业,在民族国家之外,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男人。萧红从女性身体的角度表达了对生死、对男性以及民族国家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民众真正觉醒的质疑。 在民族国家的话语中,田沁鑫在最后一刻让金枝――那年轻的、痛苦的、焦虑的、不安的身体在敌人的刺刀下倒下,高昂且悲壮的情绪使整部话剧获得完满――台下唏嘘、掌声四起。煽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响应。剧中各种人物的复杂性在结局处戛然而止。这只属于公众意义的理解。换言之是对公众理解的一种妥协,为民族情绪提供了一个宣泄。虽然戏剧不同于小说,但我依然对这样的处理方式表示不解。虽然在剧作中田一直表达自己的质疑,但最后她又浓墨众彩地把这种质疑自我消解,说实话,这样的消解,与萧红原作的本义有着不小的距离。 还好,田沁鑫又有意识地让剧作充满多个声音。在金枝死之前,她又言说了另一个女人――二里半老婆的死亡。这个被认为缺心眼,受到众人嘲笑的女人,临死前指着两个日本兵对二里半说他们两个操我一个,之后便屈辱得倒下。但意料之外的是,她死亡的身体因为失贞又挨了二里半――她活着的丈夫的一记耳光。不被认为是男人的男人二里半,在倒下的这个女性身体前面获得了一种权力,耳光使他更象个男人。而倒下的女性身体,其屈辱则是双重的:被两个男人凌辱(个人的),被两个日本男人凌辱(民族的)。同样死在日本人的刀下,一个因为身体纯洁受到褒扬,一个因为被凌辱而受村民诅咒。――并不是所有女性身体的被杀害都能象金枝一样完成民族话语的解释。二里半老婆之死其实是田沁鑫对这所谓民族尊严与男性尊严的的别一种注解。甚至不由不想到这里的处理是对萧红的一次遥遥响应:女性身体――生死场。“它”存在、孕育、死亡,不进入国家话语,也具有意义。 看话剧的感受是复杂的。一方面惊讶于文字在这舞台上的复现。而另一方面是感染力――这是电影院、碟片所无法给予的。在最后的十几分钟里,愈到后来愈会落泪。在不当亡国奴的雄性吼声中无法不感动。 但是,必须坦言,真正让我动容的是王婆死而复生后对着受人诟病的女儿金枝说:“你生下孩子,我来养。”而当赵三把襁褓的之中的女婴摔死时,让我泪水夺眶而出的不只是那被摔下的婴儿,还有那舞台正中的金枝。刚刚生产后的金枝柔肠寸断地亲眼看着她自己的父亲――赵三把孩子摔死。而她在生产中被捂住了嘴,失声失语而陷入死寂的场景更是触目惊心。这样的震动,犹如柔软而又坚韧的力量,疼痛地直击你内心深处。

《生死场》共有十七章节。《生死场》讲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哈尔滨近郊一个村庄的乡民“生”与“死”的故事。在第一章节《麦场》至第十章节《十年》里,作者描写了东北农民贫苦无告的日常生活。
严酷的生存条件使他们连维持最基本的温饱的生理需求都得不到满足,精神世界的荒芜和残缺便成为必然。他们脾气粗暴,行为只受自然本能的支配,好像不经过大脑思考,甚至连作为人的本能的舐犊之情都沦落了。
二里半、王婆、老赵三、月英、金枝,这些男人和女人像牛马一样地生活着,糊糊涂涂地生,乱七八糟地死。小说后七章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日寇铁蹄蹂踊下东北农民悲惨的生活状态以及渐渐苏醒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情绪。
《生死场》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中篇小说。在《生死场》故事中,作者描述了一些女人在男权世界里卑微而无助的生活和死亡。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萧红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她的出生并没有给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家庭带来多大的快乐。封建意识、封建文化作用于她身上的注定的是要么顺从地接受,要么在反抗中冷淡地度过。在她的记忆中,她的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
《生死场》以哈尔滨近郊某农村为背景,描写“九一八事变”前后,当地村民和他们视为珍宝的土地以及牲口的故事。萧红23岁写作《生死场》时,正被父亲软禁于阿城县,惩罚她躲避包办婚姻及与男友外逃。
作品主题
《生死场》的主题是通过生与死的一系列意象连缀成的。其中生育行为——妊娠、临盆——这些女性经验中独有的事件构成了群体生命现象的基本支架。在《生死场》中,妊娠、临盆这种活动,对于女性来说,是纯粹的苦难,是完全的无奈。这是男性强加于女性的行为。在这一苦难过程中,女性感受不到任何意义、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死场

《生死场》是萧红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写于1934年9月。是鲁迅所编“奴隶丛书”之一。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这种对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分作家。不过,它在艺术表现上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有人称之为文本的断裂。换言之,小说的后半部,是由人的生存死亡问题而转向了革命前途问题。鲁迅在为《生死场》作的序中,称它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生死场》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 为《生死场》创作的封面,萧红设计了半黑与半红的图案。在经典的男性批评家看来,触目的红色是人民的鲜血。而在女性批评家看来,那是女人生产时流的血。 在解读《生死场》的近七十年历史中,民族大义的话语占到了长期的主导。 东北的沦陷使得几乎所有的阅读者都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抗日题材作品。但是,这样的角度却无法解释年轻的萧红为什么如此迷恋描述女性的生育、死亡以及病痛。当然,激进的女性主义为这一文本的解读提供了一个角度。但是,这亦并不能解释抗日题材在这里的比重。而话剧《生死场》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另一种解读的版本:即民族国家的话语与女性身体的交结。即在民族国家话语的掩藏之下,关心的是女性身体本身。 对身体阐释由成业与金枝之间的私会开始。在不名誉的男女关系中,女性的身体开始变化,同时连带着羞耻、辱骂、焦虑以及恐惧。她的相好成业,在得知她有了身孕时是诅咒的――你的肚子真不好使,真不争气!她的父母因此而感到的是羞辱,村民们则是耻笑。在逃离的过程中,因为她的想念母亲,成业愤怒地撕咬的亦是她的身体。最终,当她在极度痛苦与屈辱中生下女婴时,她的父亲剥夺了这小生命的生存权。女性的身体在这里是被使用,被咒骂,被毁坏,以及被扼杀。原本属于人与人之间最欢愉的关系――男女关系因这女性身体的变化及诅咒被笼罩上了巨大的阴影,而这一切的最直接的承受者,则是身体的主人――金枝。 赵三,戏中重要的男性角色,扬言要杀掉二爷(压迫者)、被公认为村里最胆大,最是“男人”的男人,其尊严与胆气的获得是经由那床上的女性的身体。在他与王婆关于男人的对话中,既是性行为中丈夫与妻子的对话,亦是习惯观念中的强势男性与弱势女性的一个对白。田沁鑫显然别有深意。王婆对赵三的多次肯定成就了他的狂妄与野心,一个原来怯懦的男人在性中――在对女性的征服中获得了力量。因而一个经典的颇有意味的场景如雕塑般定格:瘦弱的王婆(女性)背起了强势的赵三(男性)。女人的声音也是那么明亮而充满期待:“她爹,你高高地!你高高地!”性别意味强烈的让人无法忘怀。而这之后,赵三面对更为强势的“二爷”时那种懦弱、善变、奴性也与此场景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监牢里的赵三对二爷感恩戴德,而充满反抗意识的王婆则在痛苦、失望之中喝酒并吞下毒药。一高一矮,一明一暗的换位后彰显的是剧作的潜在用意――男人赵三的怯懦、苟且与女人王婆的坚韧与清醒。 于女性身体的关注之上,死亡是剧作的一个关键词。每一次灯笼的点起就会喻示着有人死去。但死亡越来越变得有重量,当一片灯笼同时点起时,死亡开始变得悲壮。(在这死亡的人群中,女人占到了大多数)。 男性赵三、成业以至二里半的觉醒与怒吼,是在金枝被杀害的那一刻。她是他们的女儿、相好,她的身体是他们的。但这身体要被外力所毁坏了。这外力如此蛮不讲理,于是,他们不得不起来。换言之,他们――这些村民们的起来,不是因为要亡国、亡村,而在于他们连活下去的最起码的条件都被剥夺了――他们女人与女儿被抢了。亡国奴的吼声更意识形态了些,或者是知识分子的一厢情愿。真正能让象蚂蚁一样生活的人们站起来、重新要求获得男性尊严的理由,是因为这女性身体的被杀害以及他们自我身体的死亡将至。 年轻而美丽的女性身体再一次成为符号。她刚烈,没有受到外族男人凌辱,以及最后死在日本人(侵略者)的枪下的结局。在此基础上,剧中人喊出了死也要有死的法子,要看是怎么死的话。女人的死在这里被赋予神圣的意义:不当亡国奴。女性身体在此刻,亦即在民族大义之下获得了完满。这样的结局,是一个讨好大众的结局。大众乐见这样的结局并为此付出眼泪,因为这样的处理显然是他们所能接受的层面。 但是,在小说中,萧红的金枝是活着。日本鬼子来之前,她为自己日益膨胀的身体与男人无休止的欲望困扰,而日本鬼子来之后,她的处境依然未变,依然要面对需要逃离男性欲望、骚扰以及侵害。无论是日本鬼子,还是成业,在民族国家之外,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男人。萧红从女性身体的角度表达了对生死、对男性以及民族国家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民众真正觉醒的质疑。 在民族国家的话语中,田沁鑫在最后一刻让金枝――那年轻的、痛苦的、焦虑的、不安的身体在敌人的刺刀下倒下,高昂且悲壮的情绪使整部话剧获得完满――台下唏嘘、掌声四起。煽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响应。剧中各种人物的复杂性在结局处戛然而止。这只属于公众意义的理解。换言之是对公众理解的一种妥协,为民族情绪提供了一个宣泄。虽然戏剧不同于小说,但我依然对这样的处理方式表示不解。虽然在剧作中田一直表达自己的质疑,但最后她又浓墨众彩地把这种质疑自我消解,说实话,这样的消解,与萧红原作的本义有着不小的距离。 还好,田沁鑫又有意识地让剧作充满多个声音。在金枝死之前,她又言说了另一个女人――二里半老婆的死亡。这个被认为缺心眼,受到众人嘲笑的女人,临死前指着两个日本兵对二里半说他们两个操我一个,之后便屈辱得倒下。但意料之外的是,她死亡的身体因为失贞又挨了二里半――她活着的丈夫的一记耳光。不被认为是男人的男人二里半,在倒下的这个女性身体前面获得了一种权力,耳光使他更象个男人。而倒下的女性身体,其屈辱则是双重的:被两个男人凌辱(个人的),被两个日本男人凌辱(民族的)。同样死在日本人的刀下,一个因为身体纯洁受到褒扬,一个因为被凌辱而受村民诅咒。――并不是所有女性身体的被杀害都能象金枝一样完成民族话语的解释。二里半老婆之死其实是田沁鑫对这所谓民族尊严与男性尊严的的别一种注解。甚至不由不想到这里的处理是对萧红的一次遥遥响应:女性身体――生死场。“它”存在、孕育、死亡,不进入国家话语,也具有意义。 看话剧的感受是复杂的。一方面惊讶于文字在这舞台上的复现。而另一方面是感染力――这是电影院、碟片所无法给予的。在最后的十几分钟里,愈到后来愈会落泪。在不当亡国奴的雄性吼声中无法不感动。 但是,必须坦言,真正让我动容的是王婆死而复生后对着受人诟病的女儿金枝说:“你生下孩子,我来养。”而当赵三把襁褓的之中的女婴摔死时,让我泪水夺眶而出的不只是那被摔下的婴儿,还有那舞台正中的金枝。刚刚生产后的金枝柔肠寸断地亲眼看着她自己的父亲――赵三把孩子摔死。而她在生产中被捂住了嘴,失声失语而陷入死寂的场景更是触目惊心。这样的震动,犹如柔软而又坚韧的力量,疼痛地直击你内心深处。


关于《生死场》读后感5篇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2.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关于生死场的读后感怎么写?以下是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关于生死场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生死场》读后感一 《生死场》,萧红著名小说之一,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在1934 年东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民...

萧红的《生死场》——生得卑微,活得苟且
”这是鲁迅对萧红《生死场》的评价,也正如鲁迅所说,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面对后来日军的侵略,才会有那么勇敢地反抗,捍卫国家的土地。 尽管时代有很多不足,但还是不得不感谢时代,造就了英雄,创造了现在。萧红观察到并写出了当时中国人的劣根性,鲁迅笔下恨铁不成钢的中国人同样如此...

【读后感】《生死场》中的女人(一)
麻面婆勤劳能干,任劳任怨,任凭丈夫二里半因心情不好对其随便责骂,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书中写若丈夫骂了她或邻人与她拌嘴,她都像一摊蜡消融下来,她性情柔顺,不好反抗,不好争斗。她并未觉醒,没有自我意识,不知道自己要有尊严的活着。丈夫二里半是她的天、她的一切。她的丈夫让她干什么,...

《生死场》是谁写的?故事中人物的真实姓名有那些?
萧红著,人物:男性:赵三、成业、二里半; 女性:金枝,王婆。附分析:文中的王婆不乏坚强之举,但生活的无聊,多次的改嫁经历,儿子的被害,可怖的自杀场景以及女儿模糊的死因等等,构成了一张无情的大网紧紧束缚着她。即使这样,萧红仍给她涂上了恐怖色彩,“一个孩子三岁了,我把她摔死了,要小...

生死场的创作背景
小说《生死场》以哈尔滨近郊某农村为背景,描写九一八事变前后,当地村民和他们视为珍宝的土地以及牲口的故事。萧红24岁写作《生死场》时,正被父亲软禁于阿城县,惩罚她躲避包办婚姻及与男友外逃。对于周遭村民愚昧、麻木的生活,她用几近童稚的心灵感受,并用同样童稚的文字记录,写成人物松散、风格动人的散文...

【生死场】是谁写的?
生死场是萧红写的 他的资料是;萧红中国常见名。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

读萧红的《生死场》(十四)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2 采纳率:85% 帮助的人:74.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在这一章里,萧红主要写年轻的寡妇金枝因生活所迫,只好去哈尔滨讨生活,在城里做缝穷婆,倍受欺凌的故事。 金枝在夜的哈尔滨,睡在一条小街阴沟板上。那条街是小工人和洋车夫们的街道。有小饭馆,有最下等的妓女,...

生的坚强,死的挣扎——《生死场》观感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萧红在《生死场》中,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鲁迅在《生死场》序言中写道:“然而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到底是鲁迅啊,一针见血,从以下几个片段...

、你如何看待《生死场》的主题?请结合具体作品说明。
1.《生死场》的主题是通过生与死的一系列意象连缀成的,最有力的主题就是“生”与“死”的相生相克的哲学。人们就在这历史生活的共时中,生活场景的重复中永恒的轮回与循环。2.它从“生”与“死”这个人生根本问题上来观察和反映农民生活的,表现了其东北农民贫苦无告的麻木;也从女性的生命人道...

原始的荒野——读《生死场》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9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71.2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萧红的《生死场》是由鲁迅先生作的序,从序言中可以看出鲁迅对这部作品的欣赏,认为《生死场》能给人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 鲁迅先生站在唤醒国民麻木灵魂的立场上喊着: “这正是奴隶的心!但是,如果还是扰乱了...

田阳县19651478197: 了解30年代文学,需要知道的作家作品 -
羽卿浦优:[答案] 1、三十年代文学思潮 1、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 2、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活动内容、缺点和失误) 3、文学论争及意义 ... 创作了不少反映东北人民斗争生活的作品 2、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 萧军《八月的乡村》、萧红《生死场》、端木蕻良《憎恨...

田阳县19651478197: 《生死杨》是谁写的 -
羽卿浦优: 《生死场》是萧红早期创作的一个巅峰.这部作品奠定了萧红作为抗日作家的地位,使她成为三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特别是鲁迅为之作序,胡风为其写后记,都使《生死场》成为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经典文本.具体可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07811.htm 希望有用(⊙o⊙)哦~~

田阳县19651478197: 《生死场》是谁写的?故事中人物的真实姓名有那些? -
羽卿浦优: 演员: 倪大宏——1986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第十七届梅花奖、第九届文华奖获得者.主要作品:话剧《阳台》、《浮士德》、《哈姆雷特》、《臭虫》《罗姆洛斯大帝》、《玩偶之家》、《生死场》、《赵氏孤儿...

田阳县19651478197: 《生死场》的作者是谁?反映了什么内容?
羽卿浦优: 《生死场》的作者是萧红!

田阳县19651478197: 谁知道《生死场》是谁写的?
羽卿浦优: 《生死场》是萧红写的

田阳县19651478197: 生死场作者 -
羽卿浦优: 萧红

田阳县19651478197: 谁帮忙概括《生死场》的内容,200字以上
羽卿浦优: 生死场》的内容,200字以上 [学习帮助] 10

田阳县19651478197: 谁知道这五首古诗的写作背景 -
羽卿浦优: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赏析] 头二句...

田阳县19651478197: 谁知道士兵突击的写作背景? -
羽卿浦优: 写作背景是兰小龙在部队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被批写出的东西脱离生活,于是决心深入基层部队体验生活,在部队,他遇见了许多可爱的战士们,其中包括很多的班长班副,也有许三多那样的小战士,这些战士身上迸发的朴实的力量深深打动了他,于是他创作了爱尔纳突击这台话剧,话剧后来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就是我们看见的士兵突击.写作时间是2000-2003年左右吧.至于说部队,肯定是找不到这个所在地的,原型肯定也是不止一个人的.但是如果你真有机会进入某某团部,其实每个部队都像702团,每个连队都有钢七连的劲头,每个班长都像史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