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发射首颗碳卫星有什么重大意义

作者&投稿:歹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发射首颗“碳卫星”,有何作用如何进行监测~

我国发射的“碳卫星”,是“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的简称,由中国自主研制的首颗全球大气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也是全球第三颗此类卫星。
这颗卫星以二氧化碳遥感监测为切入点,建立高光谱卫星地面数据处理与验证系统,形成对全球、中国及其它重点地区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能力。这颗卫星的监测精度优于4ppm,这一精度已达到高光谱大气痕量气体探测方面的国际先进水平。
这颗卫星搭载了一体化设计的两台科学载荷,分别是高光谱二氧化碳探测仪以及起辅助作用的多谱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都是用于监测地球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及其变化,以及在全球流动情况的。
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工作原理,是在可见光和近红外谱段,利用分子吸收谱线探测二氧化碳浓度。而多谱段云与气溶胶监测仪是用来排除云和空气中气溶胶的影响,解决对二氧化碳监测的‘噪音’干扰问题。
此前,日本于2009年,美国于2014年各发射了一颗“碳卫星”。而我国也发射一颗,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监测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变化情况,增强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国际话语权。

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卫星。这是我国首次成功承揽发射的第一颗外国卫星
  这颗卫星是由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发射中心由指挥控制、测试发射、跟踪测量、通信、气象、技术勤务等六大系统组成。除发射场以外,现代化的技术中心和指挥控制中心,不仅有世界第一流的先进设备,而且有大批训练有素的、经验丰富的操作指挥人员,被誉为"巨龙天梯"的发射塔高76.8米,共有11层工作平台,可作180度水平旋转。

  “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打破了美国和西欧的垄断,为中国在卫星国际市场获得一席之地。这次发射成功是一件壮国威、振民心、鼓舞民族士气的大好事。
苏联塔新社报道发射实况时说;'运载火箭喷出绚丽耀目的烈焰,火箭平稳地离开地面并且在读秒中刚健地进入夜空。"
这次发射的"亚洲一号"卫星是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由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使用寿命为10年,卫星重量1、25吨,有24个C波段转发器。这颗卫星80%的用途是电视转播,其他部分将用于公共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

  这篇题为《中国卫星发射是外交上的一项成就》的文章说,中国用它的“长征三号”火箭在第三世界国家中首次发射成功一颗大型商用卫星,这就使中国打入了一直为美国和欧洲“阿丽亚娜”计划所垄断的商用空间发射市场。
  中国首次成功发射一颗外国卫星,这标志着这个国家进入了国际航天市场”,“大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科技地位”。

二氧化碳排放几何,中国卫星将开出全球账单
在这个雾霾锁城的冬季,我们对原本难以感知的气候变化,有了切肤体会: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等,这些不时敲打人类文明的“大词”,如今,竟离我们每个生命个体如此之近。
别再肆无忌惮地排放了——面对这般严峻形势,人类发出疾呼。全球上百个国家的元首签下名字,承诺所属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不过,减排的一个技术前提,是排放的量化监测,而这,是个科技难题。今天凌晨,我国在酒泉成功发射的第一颗碳卫星,就是中国派往地球之上监测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太空使者。
这是继日本GOSAT卫星、美国OCO 卫星之后,全球第三颗“嗅碳”卫星。那么,这颗并非全球唯一、在排名上也并不领先的卫星,对重点地区乃至全球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能力究竟有多大,对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又将有多大的提升?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相关专家进行解读。
为何要到外太空去跟踪二氧化碳
说起二氧化碳,这个曾频繁出现在中学课本里的气体名词,人们并不陌生。这是空气中常见的温室气体。
根据碳卫星首席应用科学家、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总工程师卢乃锰的说法,二氧化碳就像是给地球套了一层薄膜,能将太阳送到地球的热量吸收并缓慢释放,让薄膜内变得暖烘烘的,即产生所谓的“温室效应”。
当薄膜增厚,热量就不易扩散出去,在过去的几百亿年中,这样的环境让地球温度适宜升高,并孕育生命。
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温室效应随之增强,诸如森林砍伐、矿物燃烧等正迅速打破原有的温度平衡,放大了大气的保温效应。这也成了过去的100年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左右的主要原因。
0.7℃,这个和我们日常温度相比毫不起眼的数字,一旦放到另一个坐标系里去,就显得异常严峻。科学论证表明,如果全球平均气温的升温超过2℃,地球上的生命将岌岌可危。事关全球气候治理的《巴黎协定》,也将升温的目标控制在远低于2℃的范围内。

那么,如何控制?
减排。
如何确认减排?
有效的监测。
这个逻辑推演并不难,难是“有效的”三个字。
事实上,早在150年前,人类就开始对二氧化碳进行地面观测。直到2010年前后,全球范围内的地面观测站依然有200多个,但根据专家的说法,依靠它们无法画出一张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
卢乃锰甚至发现,有的国家只是通过化石燃料燃烧数量、效率,来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这其中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更为棘手的是,这些统计更多的是世界各地的各自统计,很难弄清全球二氧化碳的分布、排放情况和变化趋势。

但如果有一颗挂在地球之上的卫星,每天都在绕着地球跑圈,卢乃锰说,经过几个月,就能把全球每个角落的二氧化碳情况都看到。
碳卫星计划应此而生。
事实上,气候和气候变化导致人类生存条件的变化,已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外交问题。这也是为何继日、美之后,中国依然要发射自主研制的碳卫星。
正如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总工程师李加洪所说,中国政府研制并发射碳卫星,对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动态监测,进而给出全球碳分布数据,不仅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积极行动,而且也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如何算出二氧化碳排放这本账
碳卫星工程副总指挥、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龚建村说得更为直白,“别人有,不代表我们就不需要了,别人有,我们更要有。”
在他看来,要科学发展,就必须有科学数据的支持,未来,一旦进行碳交易,不能人家说多少就是多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本账要算清楚。如今,碳卫星的成功发射,将大大提升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
要造出这样一颗卫星并不容易。
自从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全世界都在持续关注二氧化碳问题,同一年,日本发射了碳卫星GOSAT,美国在经历了一次失败后,锲而不舍,最终在2014年发射了碳卫星OCO 。
尽管碳卫星是个只有几百公斤重的小卫星,却有着令人望而生畏的技术难度,尤其是灵敏度。
根据碳卫星载荷系统CO 探测仪负责人、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究员郑玉权的说法,当前CO 浓度变化很快,但从数字上看,平均每年也只是在零点几个ppm(浓度单位,记者注)到1个ppm之间变化,想把信号探测出来,仪器灵敏度不高的话,只能作罢。
中国碳卫星做到了。郑玉权说,几十纳米的带宽上,人眼看是一个颜色,而通过CO 探测仪的2000多个通道,碳卫星就具备了微小差异颜色的区分能力,其灵敏度可以发现1到4个ppm二氧化碳的变化,这不亚于美国OCO 的水平。
有了碳卫星,如何算出全球范围内二氧化碳排放这本账,也是个难题。根据专家的说法,要获得一张覆盖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图,需要碳卫星在太空跑2到3个月。
那么,3个月后,全球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流动情况是什么样,即通量如何;它是从哪里排放出来的,又在哪里被植被、海洋等吸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源、汇”情况,又是如何?
卢乃锰表示,“通量”、“源”、“汇”这三者间有关系,但没有一个数学方程能说明“浓的地方就是源,通量就高;稀的地方就是汇,通量就低”。
这就需要把碳卫星获得的二氧化碳遥感浓度,嵌套进大气二氧化碳传播模型中。分步骤来看,首先,要有一个大气的模型,勾画出大气的流场,描述风往哪儿吹。然后,由碳卫星告诉大家,二氧化碳浓度是怎么分布的。在此基础上,科学家们进行推算,这种浓度下,它会吹到什么地方去,通量是多少。
卢乃锰说,如果多几个频次观测,就能最终知道是什么地方排放了这些二氧化碳。比如一个城市吹出去的二氧化碳多,吹进来的少,那毫无疑问,这个地方肯定有排放。
如何跟踪、寻找二氧化碳?

这一切的前提是,碳卫星能够在太空上监测、即能够“看到”二氧化碳。

鲜为人知的是,这颗卫星虽然名曰“碳卫星”,却并不能直接“看到”二氧化碳在哪里,而是要借助太阳光的照射,去跟踪经大气散射出来的光,间接地反演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一般来说,太阳光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谱,但事实上,太阳光的色谱远不止这些。太阳光经过大气,总有一些“特定的频点”被其中聚集的二氧化碳吸收。

卢乃锰说,在反射或散射出来的光中,如果“特定的频点”很弱,那么可以推断,这里的二氧化碳分子比较密集;反之,“特定频点”很强,则可推断二氧化碳分子较少。在这个过程,碳卫星就扮演眼睛的角色,去判别“强”或者“弱”,科学家据此结论,再进行他们通常所说的“反演”。

碳卫星发射

说起碳卫星的眼睛角色,就不得不提它所搭载的两个载荷:二氧化碳探测仪、云和气溶胶探测仪。前者是主载荷,通过获取高精度的大气吸收光谱,应用反演算法计算出二氧化碳的浓度。后者可以测量云、大气颗粒物等辅助信息,为精确反演CO 浓度剔除干扰因素,还可为研究PM2.5等大气污染成因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根据碳卫星系统总设计师、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尹增山的说法,碳卫星要想进行全球观测,还需要实现灵活的观测模式,如此才能对全球陆地和海面路径上CO 的吸收光谱进行精确测量。

这种灵活多变的观测模式,形象地说,即需要碳卫星频繁调整姿态,在太空翩翩起舞:斜着,调整到耀斑观测模式,竖着,调整到天底观测模式。

比如,当碳卫星飞过海洋时,身子灵活一转,斜着身子,看太阳打在海面上的光斑,这就切换到了耀斑观测模式。

事实上,卫星领域的科学家最忌讳的,就是让卫星有没完没了的动作:毕竟是在太空,没有任何着力点,要是翻过去翻不回来了怎么办?尹增山说,恰恰是为了特定的科学目标,科学家解决了碳卫星在天上不断做动作的难题。

一旦碳卫星的“判断力”有所下降,科学家也会帮它“调整”。当要确认“强信号”观测准确与否时,就定标太阳:转个身子,盯着太阳看,因为太阳的光谱、辐射强度比较稳定,可以拿它和碳卫星观测的强度进行比较;要确认“弱信号”时,就让碳卫星盯着光谱同样稳定的月亮看。

形象地说,即在太空舞步之前,先对着镜子打扮打扮,白天跳舞对着太阳照镜子,名曰“对日定标”,夜里跳舞对着月亮照镜子,名曰“对月定标”。

如今,碳卫星已经飞向距离地面几百公里外的太空轨道。尹增山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在轨测试后,碳卫星将开始长达3年的工作,每天记录时间长达10小时。让我们共同期待这颗中国星,早日带来一手的二氧化碳数据。


美国嗅碳卫星坠落事件背景
"嗅碳"卫星凭借其精准至百万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浓度测量能力,成为科研人员获取高精度数据的重要工具。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1月23日成功发射了名为"呼吸"号的温室气体观测卫星,这是全球首颗专门用于"嗅碳"监测的卫星,标志着全球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监测技术的新突破。

导致美国发射的二氧化碳探测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今年1月23日,日本成功利用H-2A运载火箭发射了全世界首颗“嗅碳”卫星,并且成功将其送入既定轨道。这颗卫星将帮助日本科学家全方位研究地球表面各处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据悉,日本卫星的监测点高达5.6万个,此前人类的监测点只有282个。除了探测温室气体外,美国还将开展寻找“另一颗地球”计划。专...

我国近几年的辉煌成就?
2003年,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4年,中国1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启用并跻身世界十强,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开通。 2005年,青藏铁路工程技术人员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铁路全线...

侦探号嗅碳卫星发射
Orbital Sciences Corporation,现已被北科罗拉多大学航空航天研究生院收购)在弗吉尼亚州总部制造。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一个月前的二十三日成功发射了名为“呼吸”号的温室气体观测卫星,这使得“侦探号”的失败显得尤为瞩目,因为“呼吸”号成为了全球首颗“嗅碳”卫星发射的成功案例。

近年来,我国航天技术有哪些成果(2015年-2016年)?
【大型运载火箭】11月3日,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成为中国起飞质量最大、起飞推力最大、箭体结构最大、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静止轨道气象卫星】12月11日,中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01星成功发射。【碳卫星】12月22日,中国首颗用于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学实验卫星...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2N2O4=3N2+2CO2+4H2O,反应物中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碳、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6、2、8、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8N2.故选D.

全球有多少国家有能力发射卫星
印度太空组织(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简写为 ISRO)计划的火星轨道任务宣布成功,该组织发射的卫星已经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同时印度也成为第一个成功发射火星卫星的国家。此计划被视为是一个重大里程碑,因为此计划所花费的价格为7,400万美元,远比包括美国、欧洲、俄罗斯等国的火星计划花费还要...

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的一箭10星
该卫星还采用了诸如单轴双镜照相机系统、电光结构碳纤维增强塑料、轻量化大尺寸镜片、JPEG数据压缩和高级固体记录器等新技术。Cartosat-2A与2007年发射的Cartosat-2类似,旨在支持城市和农村发展项目的规划,并可用于情报收集。虽然印度太空研究组织官员未明确表示Cartosat-2A是否为该国首颗国产军用卫星,但其...

我国成功在海上发射一箭双星 长征十一号首次近岸发射
随着齐鲁卫星、未来导航增强卫星,以及已经规划实施的农业卫星、碳卫星、黄河卫星等一揽子卫星发射项目,结合即将投入使用的卫星AIT(总装、集成、测试)实验室等空天信息产业链上下游重要基础设施,山东产研院正在努力打造一个开放的空天信息产业生态,本次卫星发射成功使得产研院在空天信息产业领域的布局又迈进...

中国有那些卫星、火箭
包括印度、马尔代夫、不丹、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北亚指俄罗斯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中国卫星(一)东方红一号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1970年4月24日中国自行研制并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它的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卫星自重173千克,采用自旋姿态稳定方式,初始...

让胡路区17164848478: 中国“墨子号”成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
宰力复方: “墨子号”的成功发射,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将有助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和扩大国际领先地位,...

让胡路区17164848478: 中国碳卫星究竟有多牛 -
宰力复方: 8月16日凌晨,伴随着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圆满发射成功,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再一次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绽放,从此,头顶的浩瀚的星空里也多了一份属于中国和世界的“量子”牵挂.从最初的研制到发射,量子卫星承载了太...

让胡路区17164848478: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的意义 -
宰力复方: 其意义与影响直达今天.如果说.第一次打上天的也不过是个能发出声响的173公斤重的铁疙瘩.是一种有去无回的[抛"东西.而随后的返回式卫星乃至今天的神舟飞船.却是既能在太空自主变轨游动.又能按时.准确并安全地操控回家的.更重要的是.通过第一颗卫星的研制与发射.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人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技术储备

让胡路区17164848478: “墨子号”发射的意义是什么? -
宰力复方: “墨子号”的发射为未来开展大尺度量子网络和量子通信实验研究,以及开展外太空广义相对论、量子引力等物理学基本原理的实验检验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1. 墨子号是中国研发,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家墨子...

让胡路区17164848478: 2016年12月2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国内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以下简称“碳卫星”).如图所示,设“碳卫星”在半径为R的圆周轨道上运行... -
宰力复方:[选项] A. “碳卫星”内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 “碳卫星”的运行速度大于7.9km/s C. “碳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7.9km/s D. 可算出地球质量为 s2R Gt2

让胡路区17164848478: 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碳卫星”将于2016年8月发射,主要任务是监测各地区二氧化碳的排放,为节能减排等宏观决策提供依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大... -
宰力复方:[答案] (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开发使用. 故填:化石. (2)①气化炉中反应后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 ②A是一氧化碳,B是氢气,C是甲烷,D是水,属于氧化物的是一氧化碳和水,故填:...

让胡路区17164848478: 2016年12月22日3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这是我国首颗、全球第三颗专门用于“看”全球大气中二氧化... -
宰力复方:[选项] A. 该卫星从轨道2变轨到轨道3需要在Q处点火减速 B. 该卫星在轨道2上运行周期大于在轨道3上运行周期 C. 该卫星在轨道1上的线速度大于在轨道3上的线速度 D. 该卫星在轨道1上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2上P点的加速度

让胡路区17164848478: 拍带海景的婚纱照价格多少 -
宰力复方: 几 千 , 一 两 万 .工作 室拍 的要 比影 楼好 很 多,性 价 比固 然最 重 要了,很多人以 为店 豪 华,拍 的东 西就 好,你们可以去看看,哪个明 星拍 照会 去影 楼 拍?都 是在工作 室拍 的.不过工作 室的价 位必 定要 比 影 楼 高,毕 竟做质 量跟...

让胡路区17164848478: 北京时间12月22日3时22分,我国成功发射全球二氧化碳检测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据此回答1 - 2题 该卫星发射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显示最... -
宰力复方:[选项]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让胡路区17164848478: 成功发射航天器对我国有什么意义? -
宰力复方: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这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历史性跨越,是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全体中华儿女都为我们伟大祖国取得的这一辉煌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