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写到的事物有什么?

作者&投稿:端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诗夜书》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什么?~

经查证该问题有误,正确问题:古诗《夜书所见》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什么?

事物
萧萧:梧桐叶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作者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建阳。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背景
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因景物变换,引起乡愁,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赏析
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夜景里看到有孩子在捉蟋蟀,从这里生动的说明他怀念儿童时代,故而引发思乡愁绪。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文中“书”字意思为“记,写”
诗词大意: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孩子们在斗蟋蟀.
诗人见到的事物有“梧叶”、秋江、“秋风”、灯、篱落.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文心雕龙·物色》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第二句方点出“秋风”。“月寒江风起”,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喻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诗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这首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人咀嚼。



夜书所见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2]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⑤篱落:篱笆。[2]
白话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写到的事物有:落叶,秋风,篱笆之间闪烁的灯火。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二、原文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中的书指——,从诗句“——”可以看出是夜
《夜书所见》中的书指——写,从诗句“夜深篱落一灯明”可以看出是夜。《夜书所见》朝代:宋代 作者: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夜书所见》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

《夜书所见》中诗人听见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写看见的梧桐、灯、儿童、篱笆,听见的秋风、促织、风吹梧桐树叶声和感受到的寒意、郁闷、孤独、意趣,表达了他思念家乡的感情。《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

夜书所见中心思想是什么
中心思想: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全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翻译: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

夜书所见诗人诗人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又是什么?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原文: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朝代】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

夜书所见古诗解释
2、再读全诗,结合注释说一说每句诗的大意,把不懂的字、句在课文中标出来。3、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二、合作探究 1、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萧萧” “挑” “促织” “篱落”等词义。2、《夜书所见》写的是哪个季节?可以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3...

夜书所见古诗中心思想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客居他乡、辗转漂泊,在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中,看到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生活场景,想起故土家园温馨美好;想起亲人朋友音容笑貌……从而含蓄地抒发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感情。下面是夜书所见古诗中心思想,欢迎参考阅读!【原文】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

看到夜书所见这个诗题我会联想到看到叶叔所见这个诗题我会联想到什么...
独自一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心情比较低落。《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 【朝代】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白话释义: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

《夜书所见》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感受的?
作者在《夜书所见》这首诗中通过对秋风、梧叶和儿童挑促织的描写,抒发了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同时还抒发了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原文:《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瑟瑟...

《夜书所见》这首诗意思是什么?
《夜书所见》这首诗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原文:《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作者:...

延寿县13873775882: 小学三年级古诗《夜书所见》的书字意思是什么 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什么 -
后迫盆炎: 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文中“书”字意思为“记,写”诗词大意: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孩子们在斗蟋蟀.诗人见到的事物有“梧叶”、秋江、“秋风”、灯、篱落.

延寿县13873775882: ...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季节____时间诗人的所见所想.2.“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从诗中... -
后迫盆炎:[答案]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秋天___季节__晚上__时间诗人的所见所想.2.“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儿童、蟋蟀).3.“动客情”中的情主要指诗人____思乡____的感情请你写两句和这...

延寿县13873775882: 叶绍翁《夜书所见》的赏析 -
后迫盆炎: 你好!这首诗的鉴赏为: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促织.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

延寿县13873775882: 从《夜书所见》,我体会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后迫盆炎: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促织.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准确.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若,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延寿县13873775882: 《夜书所见》诗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诗人由什么的情感变化 -
后迫盆炎: 《夜书所见》是南宁诗人叶绍翁写的.题目中的“书”是意思是写,记录.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写看见的梧桐、灯、儿童、篱笆,听见的秋风、促织、风吹梧桐树叶声和感受到的寒意、郁闷、孤独、意趣,表达了他思念家乡的感情.

延寿县13873775882: 夜书所见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
后迫盆炎: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 1、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2、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3、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出处: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夜书所见》. 全...

延寿县13873775882: 《夜书所见》中诗人听见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
后迫盆炎: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2分)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

延寿县13873775882: 夜书所见从什么词可以从看出首诗写的什么李季节 -
后迫盆炎: 江上秋风动客情.

延寿县13873775882: 舟夜书所见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
后迫盆炎: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诗歌写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时启发我们,只要用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延寿县13873775882: 《夜书所见是一首什么?夜书所见》是一首什么诗
后迫盆炎: 是一首想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写景抒情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