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南采茶戏有哪些艺术特色?

作者&投稿:夫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广西有名的戏曲剧种是什么?~

桂剧:桂剧是广西的主要剧种之一,广西汉族地方戏曲之一。俗称桂戏或桂班戏,是用桂林方言演唱的剧种,做工细腻贴切、生动活泼,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态传情,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即使是武戏,也多是文做。流行于流行于广西汉族说北方话(官话)的地区,如桂林、柳州、河池、南宁等市和梧州北部地区说“官话”的城乡,深受桂林人民的喜爱。桂剧是在清代嘉庆年间,湖南祁剧传入桂林后,经过一段时期的语言变化,才渐演变为桂剧。其存在历史大概有二百年左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因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创作、改编、新编桂剧《梁红玉》、《打金枝》、《断桥》等,而成为中国十大戏曲剧种之一。
邕剧:
广西汉族地方戏曲之一。邕剧属皮黄声腔系统,声腔导源于湖南,旧时习称为广戏、老戏、本班戏、本地班、五六腔等,因活动中心在古邕州一带,且用邕州(南宁的古称)官话演唱而称为邕剧,是广西四大地方剧种之一。曾经流传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和越南、柬埔寨等地。
广西师公戏:
广西师公戏:壮族戏剧的一种。又称壮师戏。流传于广西贵港市北部和来宾、武宣、合山、忻城、象州、金秀等县(市)。在师公(巫师)跳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原是由师公在法事活动中戴上各种神灵面具(又称戏面)跳娱神舞仪,唱酬神故事;清同治年间,发展成为分角色演唱民间故事,称为师公戏。师公既是做法事的巫师,又是演师公戏的艺人,均系男性,女角由男子反串。早期各地的师公教馆和师公班逐渐变成传授师公戏的活动场所和组织。至1948年,师公戏班已发展到150多个。1950年后,师公戏班脱离巫师法事活动,由爱好文艺的男女青年组成的业余师公戏剧团达280个。师公戏的剧目较丰富,其中大多是壮族民间故事和歌颂壮族民间英雄的题材,亦有一部分是地方化了的汉族故事,或自小说和其他剧种改编、移植的。演唱形式原为一唱到底,以蜂鼓、锣、钹伴奏,后间加道白,并采用管弦乐器伴奏。经过整理提高,发展成为颇具特色的地方剧种。
彩调剧:
彩调剧俗称调子、彩调、彩灯、哪嗬嗨等,属灯戏系统,源于广西桂林地区农村歌舞,说唱衍化而成的“对子调”。彩调剧约500种,从形式上看有独角戏、对子调、大调戏、三小戏、出头戏、对台戏等。彩调剧原是桂北地区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是广西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
牛娘剧:
牛娘剧又称牛戏、地戏或长衫戏,是在岑溪民间歌舞舞春牛基础上衍变而成的汉族戏曲剧种。解放以后定名为牛娘剧。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有说、有唱、有戏,娱乐性很强,深受当地农民喜爱。
桂南采茶戏:
广西汉族剧种戏曲之一。桂南采茶戏于明末年(公元1628年前后)从江西赣南传入博白,由唱竹马发展为载歌载舞的唱采茶。根据衬词的特点,又叫“吁嘟呀”。它广泛流传于广西南部的玉林市博白县所辖的33个乡镇及其周边地区,以及相邻的钦州市部分地区。传入博白后在清代形成了它独有的风格,到了民国期间,逐步发展成熟,成为中国戏曲史中一个独特剧种。
广西壮剧:
广西壮剧,是在丰富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和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壮族戏曲剧种。壮剧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已有演出,流行于广西的西部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广南一带。
广西侗戏:
侗戏,侗族的戏曲剧种。最早形成于贵州的黎平.榕江、从江一带,后流传到广西的三江和湖南的通道等侗族聚居地区。侗戏,作为发源于清代的少数民族剧种之一,具有浓郁的侗民族特色,是民族民间戏剧艺术瑰宝之一。

古希腊悲剧
古希腊悲剧的内容: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亚里士多德希腊悲剧主要不在于写悲,而重在描写严肃的时间,展现崇高壮烈的英雄主意。它通过主人公遭到意外和不幸,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并导致情感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人与命运之间,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几乎无处不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一切反映在古希腊悲剧中,构成种种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悲剧的主人公多半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和气贯长虹般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虽然在与命运或逆境抗争的过程中失败了,但其精神不可战胜。这一切赋予悲剧崇高悲壮的风格。严格说来,希腊悲剧所产生的戏剧效果并不是悲,它充满了战斗精神,风格雄伟,是一种具有人生哲理意义的困惑与恐惧之情,一种对剧中人物遭受苦难的深刻的同情。

桂南采茶戏最初在明代时,其曲调比较简单,数量也不多,有3个曲牌,一是“十二月采茶”,二是“南昌小曲”,三是“四季莲花”。

十二月采茶原是歌唱一年十二月茶农活动的,经过发展成了开荒、点茶、采茶、炒茶等一整套曲牌歌舞。

南昌小曲包括了闹五更、五更叹、五更望月、五柱香等一套五更调。

四季莲花即四小景,包括到春来、大落花园、中落花园、小落花园等,以描写春夏秋冬四季花物为主的曲调和舞蹈。

后来,采茶与舞狮、龙分开后,仍然保留了舞狮子、龙的打击乐,并和桂南八音结合起来,形成采茶戏的打击乐,如相思锣鼓、快冲头、慢冲头、小朝王等击乐曲牌至今还在大量使用。这是桂南采茶戏脱胎换骨上的第一步。

采茶戏以载歌载舞的形式独立演出,经常是一男二女3个人演唱,3个彼此以哥妹相称,男的称阿哥,女的叫大妹、二妹,大都由男演员扮演。直至后来,才由多人上台演唱。

采茶戏演唱曲调,起初比较简单,一般唱曲是以“十二月采茶”为主。其次序先是恭贺、参拜。演员在表演之初,要向戏主和观众恭贺吉庆,在恭贺吉庆的内容上多是风调雨顺,心想事成一类吉祥话。

然后是开荒。演员表演用锄头锄地、播种茶籽的歌舞,动作健康有力,生活气息浓。

接着是探茶。演员表演探望茶树生长情况的样子,烧茶山纸,祈求山神土地保祜茶叶丰收,有地方特色。

然后是采茶和炒茶。采茶表演是一男二女的摘茶舞蹈,边歌边舞,动作优美动人;炒茶表现制茶的过程,热烈紧张,一男二女一边唱一边做,将收获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

卖茶是表演的最后程序。经过了很多的工序之后,茶叶终于制作成功了,于是妹妹送哥去卖茶,风趣横生,令人喜悦。

十二月采茶的整个唱曲,通过种茶的全部劳动过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劳动热情和丰收喜悦。

后来,来自广东信宜的老艺人莫五来玉林演采茶后,在十二月采茶前又加唱参拜、采茶两个情节,别具特色。

采茶戏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又促进曲牌进一步发展。一是茶腔,即原套采茶曲调;二是茶插,即以“南昌小曲”、“四季莲花”为基础,吸取各地民间小曲而成。

采茶艺人在演出采茶戏中直接插入一些民间小调来演唱,既可活跃场面,又丰富了演出内容。常在演出采茶中间,观众送“封包”时插入演出,其次序大致是:恭贺、参拜;民间小调;点茶;探茶;民间小调;采茶;民间小调;炒茶;卖茶;撑船,小十送。

采茶串古是在采茶插曲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它是把一些有情节的民间故事,通过采茶曲牌演唱,多为喜剧、闹剧,使唱采茶逐渐向地方小戏过渡。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桂南采茶戏已基本完成从地方小戏发展向舞台戏剧的过渡。后来采茶剧团先后上演《梁祝》、《两亲家》、《重上茶山》等大戏,宣告采茶戏的发展已经成熟。

桂南采茶戏乡土气息浓厚,群众喜闻乐见。桂南采茶戏属于民间戏曲,土生土长,用本地语言客家话演唱,通俗易懂,易于普及。

桂南采茶戏演出队伍精悍,机动灵活。队伍人数一般不超过10人,小道器、小节目,不受场地限制,演出方便。

桂南采茶戏表演别具一格,载歌载舞。唱念做舞四功,侧重于唱和舞,念白多数为韵白或骈文,演出气氛热烈,剧场效果良好。

桂南采茶戏衬词别有风味,多用“吁嘟呀”和“吁嘟呀啦”,听众深感亲切,广为传唱。因此,“吁嘟呀”又成为桂南采茶的另一“俗名”。

桂南采茶戏曲牌兼收并蓄,容量较大。采茶插曲的曲牌比较丰富。民间艺人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不断吸取民间小调、山歌、兄弟剧种的曲牌及音乐,具有多元性。

桂南采茶戏的乐器有击乐、器乐和道器。击乐包括锣、鼓、钹、木鱼;器乐包括唢呐、二胡、笛子、碰铃;道器包括钱鞭、彩带、花扇、手绢。

桂南地区的采茶戏传统剧本大约10多个。比如《张三过年》、《剃头二借妻》、《童子上京考试》、《亚兰卖猪》、《傻子卖布》,《傻子拜寿》、《倒乱鸳鸯》、《好好一对妻》、《淑女寻夫》、《浪荡汉娶妻》、《盲佬闹店》、《一枝花》、《杀狗劝夫》、《公爹送女》、《寻亲》、《撑船》、《卖杂货》、《插田割禾》、《横文柴遇到无天装》、《烟鬼扫街》、《四戒》等。

这些剧目均是口头传唱,没有文字剧本,各地老艺人可根据当地当时情况,不断修改加工演出。因此,同剧名的戏,其情节也不完全相同,至于何时何地由何人创作,更难弄清楚了。

这些剧目的内容,除《杀狗劝夫》一戏,可能来自传统戏曲外,其余剧目,均来自民间故事和传说。其特点是以家庭伦理故事为主,最大角色也只是个县官而已。

桂南采茶戏体材是以喜剧和闹剧为主,情节较旨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剧本结构比较完整,故为群众喜爱。

除“杀狗劝夫”、“一枝花”、“倒乱鸳鸯”、“傻子卖布”外,也有一些有情节、有人物的节目,如“公爹送女”、“撑船”、“卖杂货”、“插田割禾”等,情节虽较简单,但是语言生动,感情逼真,引人入胜。

传统采茶戏音乐唱腔比较简单,桂南采茶虽有200多个曲牌的唱腔,却没有很好运用,有些戏从头到尾只唱个“四平脸”,变化不大,发展不多。尽管概括性强、容量大,可以一曲多用,但缺乏戏剧音乐个性。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各地的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贯彻党的“双百方针”,挖掘整理采茶戏,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大胆的试验革新工作,配合各个时期中心任务,编演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新采茶戏,如《农具改革第一天》、《借衣》、《绿珠》,并整理改编一些传统剧目,如《倒乱鸳鸯》、《一枝花》、《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在表演程式和唱腔改革上,均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桂南采茶戏的主要作品是20世纪20年代编排创作演出的,主要有《打杯舞》、《剪红带》、《借衣》、《绿珠女》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作了很多作品,如《刘三姐》、《冯京与马凉》、《抢亲》、《夺印》、《三里湾》、《只争朝夕》、《风口渡》、《拦路》、《接帐》、《苦甜担》、《梁祝》、《奇案姻缘》、《三约湖心亭》、《两亲家》、《重上茶山》、《放牛乐》、《姻缘错》、《桥》、《甜郎辣姐》、《桃花姐》、《拆店》、《乔迁新居》等。

近年创造的桂南采茶戏作品有《清水塘边》、《烦恼村官老犟妻》、《门神下乡》、《铁公鸡拔毛》、《牛老板拜妻》、《新所长追旧税》及一批采茶歌舞。

桂南采茶戏的剧目丰富内容、表演风格、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中华其他地方戏剧中独树一帜。挖掘、抢救、保护、传承桂南采茶戏,对丰富和完善我国戏曲史乃至世界戏曲史,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柳州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弦乐有调胡(也叫大筒,类似二胡)、扬琴、琵琶、三弦、唢呐、笛子等乐器,以调胡为主奏。击乐的锣鼓曲牌较简单,常用的有【三点头】、【一条龙】、一钹、四钹等。高沙锣鼓:民间击打音乐的一种。因流传于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西鹅村高沙屯而得名。曲目内容广泛,始于缅怀历... 作为民间艺术的“...

戏曲大舞台的资料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地方戏有哪些
广东省:粤剧 潮剧 正字戏 白字戏 广东汉剧 西秦戏 花朝戏粤北采茶戏 乐昌花鼓戏 雷剧 粤西白戏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 邕剧 丝弦戏 广西师公戏 彩调 牛娘剧 桂南采茶戏 壮剧 苗戏 侗戏 海南省:琼剧 临剧 湖南省:湘剧 祁剧 常德汉剧 衡阳湘剧 巴陵戏 辰河戏 湘昆 长沙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常德...

话说茶事戏曲
茶不仅广泛地渗透到戏剧艺术之中,而且在中国还有以茶命名的戏剧剧种。如江西采茶戏、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粤北采茶戏、桂南采茶戏、广西采茶戏等,这种剧种都是在茶区人民创作茶歌、茶舞、茶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们以采茶、茶灯歌舞为表现形式,通常以两小(小旦和小丑)或三小(小生、...

戏曲有什么
广东省:粤剧 潮剧 正字戏 白字戏 广东汉剧 西秦戏 花朝戏粤北采茶戏 乐昌花鼓戏 雷剧 粤西白戏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 邕剧 丝弦戏 广西师公戏 彩调 牛娘剧 桂南采茶戏 壮剧 苗戏 侗戏 海南省:琼剧 临剧 湖南省:湘剧 祁剧 常德汉剧 衡阳湘剧 巴陵戏 辰河戏 湘昆 长沙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 湘西...

中国的地方特色戏曲有哪些?
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更多的努力,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对后世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广西简称八桂什么意思?
广西的八桂,其意为桂树大且多,茂盛丛生,“八”非确切的数字。古时,当地桂树大片成林、桂花满地故称桂林,桂树桂花之多特美称为八桂,所以八桂是代指当时的桂林郡。后又因广西历代首府设在桂林而拓展为广西别称。广西称八桂的由来,种种说法。其中一个是说仙女携桂飞过广西,看到广西美丽的山水而流连...

语文扩展知识
33、采茶戏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34、汉剧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

山东省的戏剧叫什么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 邕剧 丝弦戏 广西师公戏 彩调 牛娘剧 桂南采茶戏 壮剧 苗戏 侗戏 海南省:琼剧 临剧 湖南省:湘剧 祁剧 常德汉剧 衡阳湘剧 巴陵戏 辰河戏 湘昆 长沙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 湘西花灯戏 湘西阳戏 衡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 零陵花鼓戏 师道戏 湘西苗戏 新晃侗族傩戏 湖北省:汉剧 ...

中国戏曲的种类
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汉族戏曲之一。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声誉。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星区18734288234: 采茶戏有哪些特点?
歹颜盐酸: 中国是茶的起源地,茶叶种植生产一直是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和广西等地农业的... 戏、杭州采茶戏、黄梅采茶戏、广西采茶戏(又称桂南采茶戏)等. 这 一剧种擅长演...

七星区18734288234: 壮族采茶戏的艺术形式、特点?
歹颜盐酸: 所谓采茶戏,是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一种戏曲类别.在各省,每每还以流行的地区不同,而冠以各地的地名来加以区别.如广东的“粤北采茶戏”,湖北的“阳新采茶戏”、“黄梅采茶戏”、“蕲春采茶戏”等等.这种戏,尤以江西较为普遍,剧种也多.如江西采茶戏的剧种,即有“赣南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南昌采茶戏”、“武宁采茶戏”、“赣东采茶戏”、“吉安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和“宁都采茶戏”等.这些剧种虽然名目繁多,但它们形成的时间,大致都在清代中期至清代末年的这一阶段.

七星区18734288234: ( )流行于我国南方各地采茶区的一种民间歌舞体裁 -
歹颜盐酸: 你说的是“采茶”~~~“采茶”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各地采茶区的一种 民间歌舞体裁.流传于中国南方产茶区,如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省的汉族地区.亦称“茶歌”、“采茶歌”、“唱采...

七星区18734288234: 中国戏曲一共有哪几种?每一种戏曲各有哪些特点? -
歹颜盐酸: 北京市:京剧 北方昆曲 西路评剧 北京曲剧 河北省:河北梆子 评剧 丝弦 老调 哈哈腔 河北乱弹 武安平调 武安落子 西调 蔚县秧歌 隆尧秧歌 定县秧歌 四股弦 唐剧横岐调上四调 山西省:蒲州梆子 中路梆子 北路梆子 上党梆子 锣鼓杂戏 耍孩儿 灵邱...

七星区18734288234: 谁有赣南采茶戏的资料 -
歹颜盐酸: 赣南采茶戏是赣南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音乐舞蹈相结合而形成的地方戏曲,主要由安远、于都、赣县、信丰、石城等地的茶歌、马灯、龙灯、摆字灯等民间歌舞与粤东采茶灯结合发展而成,并在客家人居住地区广为流行.赣南采茶戏的话白现存...

七星区18734288234: 江西的采茶戏有哪些特点?
歹颜盐酸: 采茶戏是江西地方小戏的总称,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每个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恢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解放以后,江西各路采茶戏经挖掘整理,推陈出新,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赣南采茶戏《怎么谈不拢》、《茶童戏主》,高安采茶戏《小保管上任》、《孙成打酒》,抚州采茶戏《秧》等,曾在全国性地方戏汇演中获奖并拍成电影上映.

七星区18734288234: 采茶戏的传承发展. -
歹颜盐酸: 采茶戏:传承意义重大深远 叶华林:赣南采茶戏是赣南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之一,它历史悠久、形式独特、地方色彩浓郁,被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客家先贤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一...

七星区18734288234: 赣南采茶戏有何特色?
歹颜盐酸: 赣南采茶戏轻松活泼,极具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文 化名人田汉曾经对赣南采茶戏给予了很高的赞誉,“赣南采茶戏 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赣南采茶戏是赣南...

七星区18734288234: 广西有什么地方戏 -
歹颜盐酸: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 邕剧 丝弦戏 广西师公戏 彩调 牛娘剧 桂南采茶戏 壮剧 苗戏 侗戏请好评 ~在右上角点击【评价】,然后就可以选择【满意,问题已经完美解决】了.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七星区18734288234: 介绍你的家乡戏的历史发展和基本特点 -
歹颜盐酸: 赣州的采茶戏 历史,所谓采茶戏,是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一种戏曲类别.在各省,每每还以流行的地区不同,而冠以各地的地名来加以区别.如广东的“粤北采茶戏”,湖北的“阳新采茶戏”、“黄梅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