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发现时直觉的还是逻辑的?

作者&投稿:允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各有何特征?~

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直觉思维具有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识等特征。直觉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也贯穿于科学研究之中。对直觉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直觉是指包括直接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活动在内的一种心理现象,也就是说,它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认知方式,还是一种情感和意志的活动。而狭义上的直觉是指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当把直觉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时,便称之为直觉思维。狭义上的直觉或直觉思维,就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在面前的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的一种迅速识别、敏锐而深入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简言之,直觉就是直接的觉察。直觉思维的特征与分析思维比较,直觉思维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征:1、直接性,即主体不通过一步步的分析过程而直接获得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是直觉思维最基本和最显著的特征;2、快速性,指思维的结果产生得很迅速,这种快速性以致思维者对所进行的过程无法作出逻辑的解释;3、跳跃性,在认知过程中,分析思维是以常规的方式按步骤展现的,而直觉思维一旦出现,便摆脱了原先常规的束缚,从而产生认知过程的急速飞跃和渐进性的中断;4、个体性,它与思维者的知识经验和思维品质相联系,表现出直觉的个体特征;5、坚信感,主体以直觉方式得出结论时,理智清楚,意识明确,这使直觉有别于冲动性行为,主体对直觉结果的正确性或真理性具有本能的信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取消进一步分析加工和实验验证的必要性);6、或然性,非逻辑思维是非必然的,有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表现出直觉思维的局限性。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比虽然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但二者的发生和形成并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直觉思维就是分析思维的凝结或简缩,从表面上看,直觉思维过程中没有思维的“间接性”,但实际上,直觉思维正体现着由干“概括化”“简缩化”“语言化”或“内化”的作用,高度集中地“同化”或“知识迁移”的结果。另外还需说明的是,在心理学上分析思维即指逻辑思维,因而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对,也就是与逻辑思维相对。实际上,形象思维也有常规性和直接性之分。当作者在进行人物、情节等描写的时候,所进行的思维就是有步骤地进行形象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它是属于常规性的;而当作者在审美观察中捕捉形象时,往往又是直接性的。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分析思维是指常规性的体现着一定的步骤或程序的思维,它可以是抽象思维,也可以是形象思维。而直觉思维的对象或结果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形象的。具有直接性质的形象思维,钱学森又将其称为“直感思维”,它是形象思维的一部分。


  亚里士多德是世界科学文化体系的最初奠基人,是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给科学作了精细的专业分科,为现代科学体系在欧洲的率先建立奠定了哲学基础与学科体系。在当时的条件下,他对世界能达到那样广泛而深刻的认识,这不是通过学习前人知识或整理归纳个人实践经验认识论所能解释的,请看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人的灵魂分两个部分,一是非理性灵魂,如本能、感觉、欲望等,二是理性灵魂,即思维、理解、认识。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灵魂的主要功能是感觉和思考,感觉在这里只起到一种诱发作用,真理和知识只有通过理性灵魂的思考才能获得”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最重要目的是启发人的理性灵魂。

  亚里斯多德说:“在人的感官经验到任何事物之前,理性完全是真空的”“理性是统领万物的善”“欲望所求为虚善,理性所求为真善”“只有理性才能认识真正的善”“达到理性,那是最愉快最幸福的”。这些说法与佛教所说的“人人心中本具的清净无我、极乐至善、一切皆空的空性(佛性)智慧”惊人地相似。

  西方近代科学与哲学是从被尊称为“近代科学始祖”与“近代哲学之父”的笛卡尔开始的,他同时也是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尔通过代数解决几何学问题,形成解析几何,为量化描述物理运动打下了数学基础,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笛卡尔)看的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开创了西方近代认识论哲学的笛卡尔认为:人的观念(思想念头)来源分三类:“有一些是我天赋的(先天的),有一些是从外面来的,有一些是我(后天)制造出来的,这三类观念中,只有天赋观念是真实可靠的,判断一个认识是否真实,其标准无需外求,在理性自身就能解决”“演绎就是从确知的直觉知识出发,所进行的必然推理,知识体系就是以少数天赋观念为基础,经严格而正确的逐级演绎得到的”。

  但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并被马克思尊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另一位西方近代著名哲学家——培根认为:人类对经验的归纳整理是科学认识(真理)的唯一真正来源,他不信任演绎与数学推理对科学的推动作用。“促进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新科学方法,首先是要寻找新的原理、新的操作程序和新的事实,这类原理和事实可在技术知识中找到,也可在实验科学中找到,当我们理解这些原理和知识以后,它们就会导致科学技术上的新应用。”培根的认识论是实验定性和经验归纳。

  在科学哲学史上,对科学发展真正起革命性影响的大哲学家,同时也是大物理学家或者数学家,培根的名字虽然在哲学领域与笛卡尔并驾齐驱,但在物理学、数学方面,培根只体会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并没有做出任何重要科学建树。这是很说明问题的,“卖生发剂的人不应该秃顶,否则,那生发剂是不灵的”,同理,培根不能指导自己发现科学真理的经验归纳认识论,是不能导致重大科学发现的。

  但培根的“实验定性和经验归纳”认识论,对近代学术影响很大,人们宁考据、信服经典知识,也不相信人的智慧;人们宁相信实验结果、实证证据,也不相信人们对实验结果所作的各种理论解说,并因此得出“人的正确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认识论,毛泽东是非常有智慧的政治领袖,他通过智慧总结革命实践得到正确的革命认识,但他并没有觉察到自己的智慧,他因此误以为人的正确认识都来自实践,他不晓得,大多数革命家并没有他那样的智慧。人们面对复杂的社会实践与科学实验结果,每人依个人知识、经历、体会,常常会作出五花八门的“科学理论”解释。社会科学尤其如此,为证明自己的理论正确,不同的人对同一历史事件,常常会作出完全相反的解释。

  牛顿定律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显现,道理也不复杂,但几千年都没有被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发现,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人们还不懂科学原理的时候,缺乏对原理智慧演绎与预见的实验结果即使频繁出现在实践中,人们也总是视科学真理而不见,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只能把事先已准备好的科学合理猜想检验成科学真理。

  在黑体辐射实验结果刚出现时,人们拟合出多种“科学”的解释,只有普朗克拟合对了,但他却不能解释,是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学说,才真正为量子力学打开了大门。所以,单有实验结果的重复出现,并不能促进科学发展,是大科学家的智慧演绎解说,推动了科学革命,这一点在今天尤为如此,需要做出合理解释的科学之谜越来越多,无法解释的科学实验结果充斥各学科领域,唯一缺少的是能得到重复验证的科学理论解说。

  那么,这能得到验证的科学理论解释是怎样产生的呢?

  开创相对论,并为量子力学发展做出极大贡献的科学巨人,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对科学认识论也有着同样深刻的认识。爱因斯坦多次阐述:“在科学发现中,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我相信直觉和灵感”“物理学家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基本定律,而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对经验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我不相信存在通过归纳达到认识的道路,至少作为逻辑方法是不存在的……理论越向前发展,以下情况就越清楚:从经验事实是不能归纳出基本规律来的 ”

  我们再看看中国著名科学家所阐述的认识论思想:

  杨振宁指出:“中国物理教学有一个倾向,让人觉得物理就是逻辑。逻辑,确实是物理的一部分,可是只有逻辑的物理是不会前进的,必须要跳跃。这种跳跃当然不是随随便便地跳跃,而是要依据许多不断延续的与实际事物发生的联系。由这些联系出发才可以使一个人有胆量作出一些逻辑上还不能推演的跳跃。“直觉、下意识地推理,是所有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的一个基本环节。没有这个环节,不太容易作出真正最重要的贡献。许许多多最最重要的工作,是先经过很多思考,后来在没经过逻辑推演的情况下,所得出的新想法。”

  中国唯一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的钱学森先生认为:“直觉是一种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对信息的加工活动,是在潜意识中酝酿问题,然后与显意识突然沟通,于是一下子得到问题答案。”

  包括以逻辑思维见长的数学家,也非常推崇直觉灵感,伊恩·斯图尔特说:“数学的全部力量就在于直觉与严格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彭加莱说,“数学的证明发现常常产生于无意识的试验,受到审美灵感的启发而不是受思维支使。”

  对二十世纪科学哲学影响最大的“证伪主义”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先生认为:“科学的发展不是象归纳主义者主张的那样,仅仅是对观察和实验事实的收集和整理,而是提出大胆的可提供更多信息的经得起实验和批判检验的假说”“我们应该承认,理论的真正提出必须依赖于科学家的灵感”。

  二十世纪另一位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既不是归纳主义者所说的单纯的量的积累,也不是证伪主义者所说的单纯质的否定,而是常规科学时期量的进化与科学革命时期质的飞跃的不断交替。”关键是科学革命时期的这个质的飞跃是怎样形成的。

  大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和努力,但那1%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国人在宣传爱迪生这句名言时,为避免与自己所信仰的政治意识形态发生矛盾,而故意漏掉名言后面更重要的话。如果依前半句,只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人人都可以成为天才科学家,这就是培根的实验归纳主义认识论,但如果把这后句一加上,几乎就把前半句否定了,认识论就发生了颠覆性改变,这后一句的意思是说,即使不分昼夜地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若缺少了那1%的灵感,即使付出99%的努力也成不了科学天才。

  世界科学大师基本已达成共识:培根的实验验证与经验归纳认识论并不能导致重大科学理论发现。科学史事实就是如此,虽然科学文化要普及到群众中去才能显现巨大威力,但伟大的科学思想却并非源于“广大群众”对实践经验的归纳与总结,现代科学体系中的重大科学理论主要是由极少数天才科学家建立起来的。

  2.2.近代科学认识论误区

  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但记述现代科学的书籍也是现成的,任何读书人都可以把现代科学书籍摆满书柜。如果人们都象牛顿那样整天研究类似“苹果落地”之类的科学问题,并刻苦学习现代科学知识,那是不是就都能成为大科学家呢?

  若果真如此,站在科学巨人肩膀上的后代学术专家都成为大科学家了,为什么刻苦学习这些科学巨人创立的科学知识与文化思想的读书人无以可数,但成为天才科学家的读书人却寥寥无几呢?

  一般科学家怎样才能成为杰出的天才科学家呢?这就是认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到底哪些哲学方法论对革命性的重大科学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呢?

  现代科学体系是以牛顿力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科学史总是以伽利略实验证伪亚里斯多德的力学学说,牛顿再进一步修正伽利略的力学理论,人们总是把亚里斯多德的力学学说当反面典型,来讲述这一重大科学真理的发现过程,这是一个很有误导性的科学认识论,让人们只注意到实验检验,只主意对旧学说的证伪,只看到力学方程对构建现代科学体系的重要意义,却忽视了更具有原创意义的第一个力学学说提出者——亚里斯多德,也忽视了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及其演绎认识论(探究共性原理)对构建牛顿力学方程的重要意义。

  人们只赞美成就牛顿力学理论的最终胜利者,却嘲笑牛顿力学理论的最初构想者,只看到科学理论的最终结果,却忽视了科学理论的整个形成过程。

  只注重结果,轻视过程的近代科学认识论,导致人们把“临门一脚”的逻辑归纳与实验验证认识论看得比抽象演绎、理论构想更重要的片面认识论,从而更推崇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的经验归纳认识论方法,让人们误以为“人的正确认识来自人民对实践、实验的归纳与总结”。

  按这一认识论,实践不但是真理检验标准,广大群众征服自然的社会实践更是真理来源,力学方程即使不被牛顿发现,也会被“马顿”在实践中发现。但事实是,道理并不复杂的牛顿定律,几千年都没有被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发现,一起参加革命的人千百万,但能正确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事实也只有毛泽东一人,这是因为:机会总青睐有准备的人,当人们还不懂科学原理的时候,缺乏对原理智慧演绎与预见的实验结果即使频繁出现于实践中,人们也总是视真理而不见。所以,如果缺乏对物质运动原理的智慧演绎与正确猜想,人们在实践中是不能发现科学真理的,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只能把事先已准备好的正确科学猜想检验成科学真理。

  数理逻辑虽然使科学理论更完善,更完美,更无懈可击,也正是依靠它的推理,才形成逻辑严密自洽,定理精确可靠的现代科学体系,但构筑现代科学体系的每一个重大基础科学理论的最初发现,却并非源于逻辑归纳,在重大科学理论被提出前,一般科学家都看不出其中有什么必然的逻辑因果关系,人们总是在重大科学理论获得明确验证后,才恍然发现其在现代科学体系中严密的数理逻辑性。数理逻辑只是把重大科学理论维系成现代科学体系大厦的结合剂,它本身并不是构成科学大厦的砖块。

  实践与数理逻辑虽然对科学文化的教育普及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推动作用,但实践与数理逻辑并不是产生重大科学发现的最重要因素,那现代科学体系的重大基础科学发现到底怎样产生的呢?人的正确认识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这还是要从现代科学体系的形成过程说起,实际是先有亚里斯多德关于物质运动的最初力学构想,然后才有伽利略的实验验证,先有笛卡尔描述运动的数学抽象方法,才有牛顿力学方程,牛顿是站在伽利略与笛卡尔的肩膀上建立的牛顿力学方程,而伽利略则是站在亚里斯多德肩膀上修正了其物质运动力学原理,笛卡尔则是站在欧几里德与韦达的肩膀上建立的解析几何。

  科学理论真正革命性的飞跃与质变主要决定于重大科学理论的率先提出;科学理论的实验验证与逻辑归纳,主要发生在科学理论发展的渐变修正、教育普及与应用推广过程。

  只有在出现与既有科学理论严重相背的科学实验时,才会酝酿重大科学理论的产生,如伽利略实验、如黑体辐射实验,但伽利略并没有构想出牛顿力学方程,真正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牛顿力学方程是牛顿构建出来,由此导致了以经典力学为基础的近代科学革命;重复黑体辐射实验的科学家许多,大家都试图以经典物理知识加以解释,是普朗克推出的黑体辐射公式,尤其是爱因斯坦提出的光量子概念,才导致现代量子力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是玻尔的量子跃迁、德布罗意波,以及海森堡矩阵与薛定谔方程,完成完善的现代量子力学理论,由此才有了二十世纪的信息科学革命。

  现今科学认识论的最大问题是,把科学理论的原创提出归结为科学家“大胆想象”出来的,以为只要想象力丰富,只要敢于突破性地大胆想象,总有机会“碰到”那个正确的科学真理。但在科学的发展中,能根据实验加以验证判断与逻辑归纳的科学家很多很多,但象亚里斯多德、牛顿、普朗克、爱因斯坦那样“碰到”重大科学理论的科学家却极为少见,是这些杰出科学家更幸运、更勤劳吗?真正认真从事过科学研究的人,是不会相信这种说法的。

  事实是,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当人们还不懂科学原理的时候,缺乏对原理智慧演绎与预见的实验结果即使频繁出现在实践中,人们也总是视科学真理而不见,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只能把事先已准备好的科学合理猜想检验成科学真理。

  牛顿定律在世人的生活中无处不显现,道理也不复杂,但几千年都没有被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发现,是先有亚里斯多德关于物质运动的最初力学构想,然后才有伽利略的实验验证,是先有笛卡尔描述运动的数学抽象方法,牛顿站在伽利略与笛卡尔的肩膀上建立的牛顿力学方程。

  在黑体辐射实验结果刚出现时,人们拟合出多种“科学”的解释,普朗克虽然拟合出来了,但他却不能解释原理,是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学说真正为量子力学打开了大门。所以,单有实验结果的重复出现,并不能促进科学发展,是大科学家的智慧解说推动了近现代科学革命。

  所以,关键之关键是:能得到实验验证的科学理论解说是怎样产生的?

  2.3.正确的科学认识论

  不会游泳的人,所讲的游泳知识是不可轻信的,只有游泳高手所讲的游泳技术才真正好用。同时也是大物理学家、数学家的哲学家,所阐述认识论才是真正科学的认识论,纯哲学家依个人想象所总结的认识论常常并不是那么回事。

  “世界科学体系奠基人”亚里斯多德、“近代科学之父”笛卡尔、“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所阐述的认识论,要比没有科学建树的哲学家所阐述的认识论更可信而可靠,因为那都是过来者的真实经验体会。

  科学奠基人亚里斯多德说:真理源自“完全真空且真善的理性灵魂”、西方近代科学之父笛卡尔说:正确认识源自“无需外求,在理性自身就能解决的的天赋观念”,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说:直觉灵感对科学发现最重要。

  为人类开启了古代科学、近代科学与现代科学大门的这三位顶级科学家的认识论,惊人地相似,实际上,亚里斯多德感受到的“理性灵魂”、笛卡尔感受到的“天赋观念”、爱因斯坦感受到的“直觉灵感”,与佛教“清净无我、极乐至善、一切皆空的空性(佛性)智慧”,是同体异名的同一个东西,那就是人人本具的心性智慧。

  《现代汉语词典》对“智慧”有很明确的注解,那就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换一种说法就是:“智慧就是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智慧才是正确认识的真正本源,缺少智慧预测的实践与实验是盲目的实践与实验。

  世人常常把“易犯错误的聪明”与“非常正确的智慧”混为一谈,世人常常把知识渊博误解为智慧。那到底什么是智慧,人的智慧灵感是怎样产生的呢?

  现代心理学将“灵感”称之为“下意识”、“潜意识”、“直觉”,人人都有直觉、下意识,比如边聊天边开车的老司机主要是用下意识开车,而初学车者则要在意识指引下开车,女人常凭直觉做事,但直觉并不是一直都可靠,具体什么样的直觉、下意识才是正确的智慧灵感呢,要通过怎样的教育训练才能获得能产生正确认识的智慧灵感呢?现代心理学对此说得很含糊。

  将智慧解释分辨最清楚的是佛教唯识学:人除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触识、意识这六种感觉意识外,还有末那识、阿赖耶识。意识,就是思维意识;末那识,就是人在一两岁才形成的那个自以为是的“我”识;阿赖耶识就是“内心”“潜意识”“直觉”,但直觉(阿赖耶识)并不是“百发百中”的智慧灵感。为说清楚这个问题,姑且把阿赖耶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智慧体性(空性、佛性、心性、真心);其余是依体性所累积的记忆、意念。(智慧体性若比喻为水,阿赖耶识就类似水波),99%的努力学习与实践,只是给人的智慧体性输送记忆、意念种子,一般的直觉、潜意识常常是所显现的记忆种子,并非都是智慧灵感,只有阿赖耶识的体性——智慧心性通过综合阿赖耶识意念种子所产生的应机一闪念,才是产生重大科学发现的那个1%的智慧灵感。

  人们通过学习灌输99%的科学知识以后,通过逻辑意识思维(第六识)虽然也能得出一大堆科学假设,但依靠逻辑意识思维得到的科学“推想”“假设”一般都平淡无奇,如果数理逻辑不够严密,还很难经得起实践检验。因为人在用思维意识进行逻辑推理时,智慧本体只顾着处理思维意识问题而无暇显现;但当人们在无私无我、无思无想时,那闲歇下来的智慧心性就能依据储存在阿赖耶识中的记忆种子,得出一个符合事实真相的科学“假设”与“判断”,这就是智慧灵感。

  但一般人都很难分清哪个是思维意识,哪个是直觉意念种子,哪个是智慧灵感,这就要通过科学试验来进一步加以验证,也就是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科学理论主要决定于理论假设与实验验证这两个过程,从事过科学研究的人都有这种体会:依严格数学推理得出的假设,只要初始条件可靠、数学推理严谨,其科学推论也经得起实验验证;如果迫于领导压力,或受商业利益驱动,通过冥思苦想,却不是基于严格逻辑推理得出的“大胆”假设或试验方案,一般都经不起实验验证,因为这种“大胆”假设多源自思维意识(第六识)。内心清正的科学家在早起第一念或不思不想间突然生出的理论假设、试验方案,往往更富有突破性,也更经得起试验检验,因为人在不思不想、无欲无求、内心清净时,更容易显现智慧灵感;富有智慧灵感的科学家,只需几个巧妙实验就能很快发现本质问题,若缺少智慧灵感,即使设计实施很多实验,也很难找到真正原因。

  对重大科学研究来说,最重要的认识论方法是激发、开启这种智慧灵感,这是一切创新认识之源,其次才是以数学、物理为基础的数理逻辑方法,再次是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检验。

直觉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神秘失踪的物理学家,放言物理学已入歧途,他就是个天才吗?
结果马约拉纳看到结果时,随手就拿起一张纸开始计算起来,他忽然发现以往的原子核模型是错误的,他认为原子核中有一种不带电的、质量和质子相差无几的粒子,他给这种粒子还取了个名字,名叫中性粒子,而这个中性粒子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中子。物理的直觉告诉他,既然原子核里面有这个中性粒子,它不带电荷...

时间真在流动吗?爱因斯坦:现在和未来差别只是幻觉
尽管布劳威尔的直觉主义框架让库尔特·哥德尔和赫尔曼·魏尔等人着迷,但标准数学以其实数占据了主导地位,因为易于使用。时间的展开2019年5月,在卡尔·波西参加的一次会议上,吉辛第一次接触到直觉数学。当两人开始交谈时,吉辛很快就发现这个数学框架中描述的小数位数与宇宙中时间的物理概念之间存在联系。当不确定的未来变成...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是什么
阶段的发展不是间断性的跳跃,而是逐渐、持续的变化。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并不是所有儿童都在同一年龄完成相同的阶段。然而,他们通过各个阶段的顺序是一致的,前一...

静下心来品味这些经典心情短语
可是当真相最终覆盖了想象,比直觉还糟的时候,虽然早有准备,他还是备受打击。没有什么比秘密更黑暗了,当你无法解决,最终还是只能让事情自然过去。 4、不要因为暂时的得到而失去未来的拥有,靠牺牲别人得到的更不会长久。没办法,这是天道。 5、我们都不是随便的一个人遇到另一个人,我们都是经过跋山涉水,漫漫长路...

高分!!!选修课论文寻刀
这一方面是由于如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的海森堡所说:“一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不只是一本单纯的实验发现的流水帐,它同时还伴随着概念的发展,或者概念的引进。...试想:若不是亚里士多德在研究某些自然现象和规律时常采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能感知的、凭直觉经验观察到的现象和规律的对比,也许伽利略就不会在...

如何和虚伪的人交往
也正是这种原因,他们对我们造成的心理伤害才更加严重。 那么呢?最好的办法是在他们还没有伤害你之前便看穿他们的本性,并想办法远离他们。这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虚伪的人没有在脑袋上贴上标签,我们有时凭直觉还很难看透他们。这就要求在一开始和他们接触时你就要留心观察,好在虚伪的人主要在...

男生一开始老是偷看女生,被发现了就闪躲。可是后来慢慢的偶尔敢直视女...
男生肯定暗恋女生,被发现发时候不好意思跟女生说话,慢慢的了解女生,最后可能会表白吧不是的,可能这个男生太腼腆了,不敢直视女生,喂,这位男生,不要这样,大胆一点,克服自己的怕羞行为,勇敢地去表白自己的思想,战胜自己的性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个男生还是喜欢那个女生的。刚开始他可能...

什么是认知主义?
2) 强调直觉思维 除了注重学习过程之外,发现法还强调学生直觉思维在学习上的重要性。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不同,它不根据仔细规定好了的步骤,而是采取跃进、越级和走捷径的方式来思维的。大量事实都表明,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直觉思维的形成过程一般不是靠言语信息,尤其不靠教师指示性的语言文字...

为什么有人第六感很准?
第二天,我没有直接向他求证,因为这一天他刚好请假了,一打听,原来是他爷爷去世,他请假回家了。后来,我把这个梦境告诉了他,他半信半疑地告诉我,刚好就是我做梦的那个晚上,他爷爷走了。真巧了!这件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因为这是一段很反常且不符合常理的梦。就像前面说的那样,虽然我们是好...

邓稼先的英雄事迹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

仁寿县17285728890: 真理的发现时直觉的还是逻辑的? -
富昏金乌: 亚里士多德是世界科学文化体系的最初奠基人,是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给科学作了精细的专业分科,为现代科学体系在欧洲的率先建立奠定了哲学基础与学科体系.在当时的条件下,他对世界能达到那样广泛而深刻的认识,这不是...

仁寿县17285728890: 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是谁的说法 -
富昏金乌: 可能是 彭加勒,法国数学家.又叫 亨利·庞加莱 亨利·庞加莱.会不会是 亨利 ·伯格森? 仅供参考.

仁寿县17285728890: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验还是逻辑 -
富昏金乌: 这个命题本来就是同义反复.在此命题中检验真理的途径看似有两条:1.实践;2理论.但仔细推敲就不难发现,实际此命题中待检验的对象一定是一个理论.也就是说要么用另一个理论来检验一个理论,要么用实践(或实验)来检验.前者显然会遇到两个问题:1.用来检验理论的理论本身需要被检验;2.用理论检验理论本身应用的是逻辑推理,也属于理论,所以这个检验过程本身需要被检验.再来看什么是真理.所谓真理就是指理论待证明的目标,换种说法就是经过证明为真的理论就是真理.那在此命题中的真就是指事实,或者说是被实验所证明为真了.因此真理就是被实践检验过的理论,那自然理论要经过实践才能认为是真理.因此此命题为同义反复.

仁寿县17285728890: 一切真理都发源于直接经验,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正确观点吗 -
富昏金乌: 辩证唯物主义大致是这样说的,但是直接经验已经是中间产物了,不是最初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辩证唯物主义这样说道,同样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所以,真理发源于实践.这里就有几个词语值得推敲:实践、经验、真理.真理...

仁寿县17285728890: 人们凭直觉作出的判断是否还需要经过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为什么 -
富昏金乌: 呵呵,做作业不能谈爱情. 前提不完整呢,判断人凭直觉作出的判断与事实是否相符才需要证明和检验,因为直觉来源于人的预设(他的知识水平、见闻和相关经验等),而这些来源不一定正确,因此作出的判断不一定正确. 但如果不必对“人凭直觉作出的判断”这个断言判断是否正确的话,当然就不必去验证了. “我觉得你是对的”只是我觉得,我的思想,它不必去验证,但要判断这句话是否正确的时候,就必须用实践去检验.

仁寿县17285728890: 逻辑是先验的还是经验的 -
富昏金乌: 先验,逻辑,理性,经验 任何事没有绝对.可能这句话是不绝对的.人和动物的不同不是在于感觉与经验,而是人具有理性与逻辑.人们认识事物常常先从感性出发而发展成理性认识.人首先有感觉,由感觉积累成为经验,又由经验的发展成为...

仁寿县17285728890: 为什么说:真理一定是符合逻辑的,符合逻辑的不一定 -
富昏金乌: 真理一定是符合逻辑的,这没什么好说的,而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是真理,这样的例子也很多,如我们常讲的强盗逻辑就是. 其实逻辑就是某种观念下的推理,观念错了,推理再正确也没用,即中国人讲的南辕北辙.

仁寿县17285728890: 到底什么是真理 -
富昏金乌: 真理是我们所认知的集合范围内可以预测现象的最高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系统理论自身的逻辑无法证明.不可证性使人产生了对真理的自然绝对性规律的信仰(信念),成为指导行动的最高准则.认知超越原集合时会产生新的指导行动的...

仁寿县17285728890: 逻辑思维和直觉判断哪个更容易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
富昏金乌: 当然是直觉啦.理论上讲逻辑思维可能更准确点,但是后来你会发现,你的直觉才是你心里想要表达的或者是想做的,才是最真实的,如果可以接受心意不一致带来的纠结和矛盾,那么可以选择前者.

仁寿县17285728890: 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的区别和联系 -
富昏金乌: 事实真理:唯物辩证,客观存在,比如说火遇水而灭吧,这是你能看的到的,它事实存在.那么就是事实真理. 逻辑真理:唯心辩证,主观存在,比如任何平面图形的内角和为360°.这你没有可能你个一个验证吧.因为要是出了一个999N次方边形的你还有可能验证吗?到你知道不管有边,它的内角都是360°.这是主观的意识得出的. 相同:得到的结果都是正确的. 不同:一个客观存在.一个主观存在,一个是正确,一个却是永恒真理.一个表面分析,一个本性分析.(前为事实真理,后为逻辑真理) 功能啊:永恒定律了,如:勾股,相对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