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孝故事都有那些? 急!!!!!!!!

作者&投稿:塞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2孝故事有什么~

01 孝感动天 舜,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 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 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 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 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 06鹿乳奉亲 郯子, 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 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 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刻木事亲 丁兰, 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 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陆绩, 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11 怀橘遗亲 12 埋儿奉母 郭巨, 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满意请采纳

我听一位老人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对善良的夫妻,他们的日子虽然过得不算富裕,但他们很知足.有一日,妻子对丈夫说:“你看,现在我们能吃饱饭,能穿暖衣.日子过得挺好,可就是你我父母都不健在,家中缺少一位老人家,我们都不能敬孝.”丈夫也叹道:“是啊,这是我们的一个遗憾啊!”妻子想了想说:“要不这样吧,你去外面寻访一下,如果有那无儿无女,无依无靠的老人家,我们就把他接到家中赡养,权当是在父母跟前尽了孝一样.”丈夫听从了妻子的话立即带着包袱干粮外出寻访.


在邻村,也有一对夫妻,他们良田百顷,家财万贯,却不知足.有一天,妻子对丈夫说:“我们虽然有了点钱,但我的日子还是过得不舒心,都因你那瞎眼老娘,什么事都不能做,白吃家里的粮食,还要我去侍俸.你马上给我把她轰出去,越远越好.”这位丈夫也是良心泯灭,听了妻子的话,便真的把自己的老母亲丢弃在路边.事有这样凑巧,那位外出寻访无助老人的丈夫遇到了这位被儿子遗弃的老人,把她带到了家里,真当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赡养起来.说也奇怪,那对善良的夫妻自从家里多了一位老人反倒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慢慢地变得富裕起来,而那对心术不正的夫妻并没有因为家里少了一个白吃口粮的老人家而更加富裕.相反家中事情事事不顺,变得一贫如洗,最后又因一场大火把仅剩的房子也烧掉了.这对夫妻落得一个沿街乞讨的下场.


数年后,这里闹旱灾,到处都是灾民,那对善良的夫妻富裕后不忘行善,决定三天开仓济民.第一日,灾民们就从东至西排起了长龙.那对乞讨的夫妻闻讯赶来,排在了最后,可是等了一天,好不容易轮到了自己,结果粮食已经发完.这对夫妻便商量晚上不走了,守在最东边,明早就可以第一个得到粮食了.可是到了第二天,那善良的夫妻听说昨天站在最西边的夫妻没有得到粮食,就决定今日从西边开始发,等发到最东边时,那夫妻又没有领到粮食.到了第三天,这对乞丐夫妻站在队伍中间,心想,这下总不会漏掉我们了.可是事与愿违,那善良的夫妻听说那对可怜的夫妻又没有领到粮食,于是叫人从东西两头发起,结果发到中间时,那对倒霉的夫妻还是没有领到粮食.那善良的夫妻觉得过意不去,于是便邀请这对夫妻到家中做客,这乞丐夫妻满心欢喜来到这善良夫妻的家中,一眼看见当年被自己遗弃的瞎眼老母,体态微福,红光满面地端坐在大堂,立刻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朋友们,看完这个故事会不会觉得好笑?或者是好笑之余还能想到其它的一些东西?不过我们先不急于讨论这个故事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我想先请大家耐着性子再听听另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国外的一个原始部落.这个原始部落有一个很可怕的族规,如果哪户人家里有丧失了劳动力的老人,就要由这家的子女背去一个叫葬老山的荒山野岭,任老人在荒山野岭中自生自灭.如果不执行这条族规的话,全家都要被处死.总之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从来也没有人问过,这样做对不对?该不该?               


有一个年轻人,父亲早亡,母亲独自一人把他抚养长大,可是她的母亲现在患了重病,他不得不依照族规把母亲送走.出发前,他的母亲准备了一大袋白色的石子.这个年轻人背着老母亲上路了,他发现他每走几步路,母亲便丢下一颗白色的石子,他好奇地问:“妈妈,您为什么要扔这些石子?”他母亲回答他说:“孩子,你是不知道,这条路难认,以前有很多人送完老人家后都迷路了,再也没回去,等你回家该天黑了,妈妈怕你迷路,到时候你沿着这些白色的石头,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了.”这个年轻人放下母亲,抱着母亲痛哭.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他不顾母亲的反对,把母亲背回了家.他这一举动果然惹怒了酋长,酋长决定烧死这对母子.在行刑的那天,全部落的人都来围观.这个年轻人在火刑架上说:“我不后悔我做出的这个决定,我的母亲独自一个把抚养长大,我爱我的母亲,我不忍心让我的母亲死在那见鬼的葬老山.如果我不能照顾我的母亲到老,那就让我陪母亲一起去死吧!”听完这些话,部落里的人都开始流泪,也许有人想起自己以前背着父母亲去葬老山时伤心的场面,也许有人想到自己家里也有尚未失去劳动力但终将失去劳动力的父母亲,也许有人想到自己也会老去,要由儿女背去葬老山……。


总之,有一个人跪下来向酋长求情,放过这对母子.然后是两个人,三个人……直至全部落的人都跪了下来,他们不但为那母子求情,还强烈要求废除这残忍的族规.结果不用我说了,这对母子得救了,可怕的族规被废除了.      


听了第一个故事我所能联想到的是诸如“百善孝为先”“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之类的话,而看完第二个故事,我想说的是,其实,‘孝’也是人的天性.即使是由所谓的千百年的族规压制着,但它终究能冲破束缚,彰显它无穷的力量.我们中国的古人甚重孝.如潘岳弃官奉亲,王洋卧冰求鲤,孟恭武哭竹生笋等,还有那我不知其名的一位古人因家穷居然卖掉自己了贤妻来赡养自己的老母亲.可见古人确实奉行的是‘百善孝为先’.           


前段时间,我的父亲生病,我把他送到医院.护士要为他注射一支臀部针.我发现父亲居然无力解下自己的皮带,当时,我的脑海中闪过许多画面:那一手抱着我,一手抱着哥哥在地上转圈圈的父亲,那骑一自行车,载着妈妈和我们兄妹俩去看望奶奶的父亲,那上完班回到家还要承担所有家务活的父亲。那时的父亲力大无穷,永不知疲。可是现在我眼前的父亲却是鬓发苍苍、垂垂老矣!少女时,父母对我宠爱有加,我也只是一味地任性撒娇,


婚后,眼里只有自己的丈夫,生了孩子,心心念念地只有自己的孩子,什么时候,我认真地关心过自己的父母了?我心生愧疚,忍住眼泪,蹲下去为父亲解下皮带,将父亲的裤子轻轻裉下,并小声地安慰着他。几天来,我尽量抽时间陪父亲打吊针,喂他吃药,聊他爱听的话题,为他解闷。我发现,原来照顾父母的感觉居然让人如此温馨、踏实。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这首诗出自诗经《蓼莪》,短短几句话,远远胜过长篇大论的孝道说教,永远感动着我们作子女的人,不忘父母生育、养育、教育之恩。我想借助这首诗温馨提醒一下亲爱的朋友们,当然,我也是想鞭策我自己,千万不要以工作繁忙,家务繁重为由,忽略自己的父母。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让我们好好地爱他们,照顾他们。千万不要等到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时候再来追悔万分!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二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三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一个13岁的小女孩在一个富裕人家做保姆。
一天,主人家吃月饼,主人也给女孩一个月饼。小女孩并没有同主人一道吃,她到另一个房间去了,没有人注意女孩吃或者不吃。在只有女孩一个人的房间里,一个香甜的月饼,在女孩陌生的眼里显得很模糊了。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愈来愈清晰:她驼着背、淌着汗……锄草、拾粪……在烈日下、在雨中……艰辛地支撑着一个家。她就是女孩的母亲。女孩的鼻子酸了,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于是,她那双颤抖的小手用旧报纸将月饼包了一层又一层,小心翼翼地藏起,小女孩要留着它让母亲尝尝啊!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女孩终于获得了回家的机会,稚嫩的小手郑重地捧出月饼,从未有过的喜悦袭遍全身:“妈妈,您尝尝这个……”
其实,月饼早已发霉了……小女孩不懂。
小女孩日日夜夜的孝心就是这样的结果。小女孩是不是太傻了?不,世上有愚昧的人,却没有愚钝的孝心啊!









事例一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二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01 孝感动天
舜,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
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
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
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3 啮指痛心
曾参,
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
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4 百里负米
仲由,
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
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

06鹿乳奉亲
郯子,
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6鹿乳奉亲
郯子,
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
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
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
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8 卖身葬父
董永,
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刻木事亲
丁兰,
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09刻木事亲
丁兰,
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
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0 行佣供母
江革,
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陆绩,
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11 怀橘遗亲
陆绩,
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 埋儿奉母
郭巨,
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诗曰:

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

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孝).2。孝心抢捞
1898年5月1日,美国在马尼拉湾大战开始的时候,当一个舰艇上的指挥员命令大家脱去衣服,准备行动的时候,其中一位弹药手匆匆脱下了上衣。可是这件上衣又从他手中滑了出去,飘进大海中去了。当这件上衣飞出船外的时候,他转身走到舰长跟前,请求允许他跳进大海里,把衣服捞上来。舰长没有答应他。于是这个弹药手就走到这艘船的另一边,径自沿着梯子爬下去,跳进海里,游过去抓住了衣服。当他回到船上以后,因为违反了军令而被戴上了镣铐。
战斗结束后,海军准将杜威对这个案子很感兴趣。因为他很想知道,为什么一个弹药搬运工为了一件上衣,竟敢冒着生命危险去违犯军规。
当杜威将军和颜悦色地找他谈话时,他忍不住哭了。原来在脱掉上衣之前,那个士兵还在看他母亲的照片,他还吻了吻这张照片,然后把它放进了上衣的里兜。未想到,一不小心,衣服飘落到了海里。将军噙着眼泪听完了他的话,然后将他从椅子上扶起来,拥抱了他。随即将军下达了命令,立即释放并赦免这位小战士。
“一个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捞自己母亲照片的孝子,在这艘舰艇上是不能戴上镣铐的。”将军感慨地说。
.3 郑成功,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展开长期的斗争。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不断骚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1652年(清顺治九年),台湾爆发了以郭怀一领导的抗荷武装起义。1655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1661年4月,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新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 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000人,损失惨重。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4。花木兰:姓魏,名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5。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 被误杀的危险.6。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7。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8。岳母刺字:岳飞的母亲在他的脊梁上刺下过“精忠报国”四个字。.9。三国关羽为了忠义过五关斩六将。

不是24孝吗


24孝故事有哪些24孝图?
24孝故事有哪些24孝图?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哪些癌症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our我们的纪念 2022-09-30 · TA获得超过231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4.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二十四孝:一、恣蚊饱血,二、扼虎救父,三、哭竹生笋,四...

中国十大孝顺典故
朱寿昌,字康叔,宋天长同仁乡秦栏人,是当时有名的大孝子。朱寿昌弃官寻母的故事,是《二十四孝》中流传甚广的孝道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朱寿昌7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自此母子骨肉分离,五十年未能相见。五十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母亲,每到一地为官,...

关于孝道的故事有哪些呢?
严冬寒风刺骨,夏日汗流浃背,仲由常常要走上几天几夜,才能赶回家里。人人都觉得这样做太辛苦了,但是仲由甘之如饴,孝敬之心始终没有间断和停止过。­3、鹿乳奉亲——郯子 郯子,春秋时期人,春秋时期郯国国君。郯子的仁孝之德,历来为海内外称道。在我国历史上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

中国有关孝的故事
4、汉文帝刘恒,是一名以仁孝治天下的君王,而刘恒本人也是出了名的大孝子。相传,刘恒的母后薄太后因为得病而整整三年都不能下床,刘恒便经常下了朝就照顾自己的母后,有时太后病会变重,刘恒便彻夜不眠衣不解带的照顾太后。因为后宫之中往往充满着明争暗斗,他怕有人乘机毒害便亲自尝药。他的孝顺...

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2、《涌泉跃鲤》这个故事讲述了姜诗的妻子庞氏为了孝敬她的父母,不顾距离的限制,经常去江边取水。有一天,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庞氏不孝顺,将庞氏逐出家门。姜诗后来将妻子请回,并用自己的积蓄托人带给婆婆,以表达孝心。结果,庞氏每天都有两条鲤鱼跳来跳去,原来是因为院中涌出的是姜诗的泉水...

《二十四孝图》中孝道故事有哪些?
百里负米、挨杖伤老、跪父留母、孝感继母、劝姑孝祖、孝感动天、兄弟争孝、啮指痛心、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二十四孝图》中典故非常多,且作者对每一个典故,都有自己(儿童视角)的理解,两者结合,呈现出文学创作的另一种路径。例:郭巨埋儿 典故讲郭家贫困,已经穷到不能供奉母亲了,认为...

中国有哪些孝顺父母的故事?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2、...

《二十四孝》故事是具体指哪些24个孝子的故事,这些孝子故事都有各自典...
1. 孝感动天: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2. 戏彩娱亲: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有哪些?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是指二十四个代表孝道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孝道的崇尚和追求。以下是二十四孝故事的简介:孝感动天:孟母三迁,为了让儿子上学,不惜迁居三次。孝顺父母:邹忌让父亲吃掉自己的肉,以表孝心。孝敬祖母:张良割股喂祖母,以表孝心。孝治家国:管仲割肉喂母,以表孝心,...

二十四孝的故事有哪些?
第二行孝是木莲,木莲就母往西方,观音娘娘来点化,阴司救母还阳转。第三行孝是匡胤,有忠有孝有德行,足行千裏送母亲,因孝得做帝王身。第四行孝是王祥,母亲有病思鱼汤,将身卧在寒冰上,天赐金丝鱼一双。第五行孝是孟宗,忏逆之人天不杳,孟宗哭竹声冬笋,父寿如今松柏同。第六行孝是丁兰...

福泉市13031198449: 十二四孝图里有关孝的典故有哪些 -
臾奖安维:[答案] 223-十二四史中亚(广义)资料 民族翻译 2010 年第...工作启动情况 中文古籍二十四史中保存了大量有关中亚...典故、事件以及官名、爵名、封号、人名、地名、山名...

福泉市13031198449: 二十四孝故事是什么? -
臾奖安维: 二十四孝应该是指《二十四孝图》上所描绘的二十四个故事一、孝感动天 二、亲尝汤药 三、啮指痛心 四、百里负米 五、芦衣顺母 六、鹿乳奉亲 七、戏彩娱亲八、卖身葬父 九、刻木事亲 十、行佣供母 十一、怀橘遗亲 十二、埋儿奉母 十三、扇枕温衾十四、拾葚异器 十五、涌泉跃鲤 十六、闻雷泣墓 十七、乳姑不怠 十八、卧冰求鲤 十九、恣蚊饱血二十、扼虎救父 二十一、哭竹生笋 二十二、尝粪忧心 二十三、弃官寻母 二十四、涤亲溺器

福泉市13031198449: 孝亲敬老的故事有哪些? -
臾奖安维: 孝亲敬老的故事有卧冰求鲤、芦衣顺母、亲尝汤药、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等.卧冰求鲤:晋朝王祥的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捉住鲤鱼回...

福泉市13031198449: 中华经典国学故事!急急急!!!! -
臾奖安维: 二十四孝故事0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

福泉市13031198449: 24孝图的24个故事分别是什么
臾奖安维: 24孝图的24个故事分别是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福泉市13031198449: 二十四孝的故事 急 -
臾奖安维: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

福泉市13031198449: 著名孝故事名称 -
臾奖安维: 郯子鹿乳奉亲郯子,春秋郯国国君.父母年老患眼疾,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敬其孝心,以鹿乳相赠,并护送郯子...

福泉市13031198449: 与“孝”有关的故事有那些? -
臾奖安维: 最著名的就是二十四孝的故事,比如卧冰求鲤、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涤亲溺器、戏彩娱亲等.你也可以看看“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系列动画片,里面有不少关于孝的故事,比如寇准罢宴.

福泉市13031198449: 历史上有名的“二十四孝”的典故(故事)是哪些? -
臾奖安维: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