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作者&投稿:秋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孟母三迁”警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也说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1.《孟母三迁》原文

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ǎ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处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处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
2.译文
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孟母三迁”警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也说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1.《孟母三迁》原文

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ǎ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处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处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
2.译文
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孟母三迁告诉人们环境对于孩子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孟母教子的影响特别深远,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就用有关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刘向的《列女传》中,首次出现了“孟母”这个专用名词。 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西晋女文学家左芬也作《孟母赞》。

孟母三迁出自《韩诗外传》,朝代战国时期。

孟母三迁原文: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孟母三迁译文: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扩展资料:

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

山东监察御使钟化民《祭孟母文》赞扬道:“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

随着孟母故事的广泛流传,封建统治者也竭力将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对其屡加封谥,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为“邾国端范宣献夫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孟母三迁 (汉语成语)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人的性格和生活的环境有着很大的联系,我们生活在一个互相联系的世界中,时时刻刻都在受到周围人和物的影响。因此,周围的人和物会对我们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人总是要往好的方面发展的,所以,人们尽量避免不利的环境。孟母也是一样,她不希望不利的环境对她儿子产生影响,就几次搬家。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人们当然希望近赤了。

扩展资料

孟母教子的影响特别深远,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就用有关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刘向的《列女传》中,首次出现了“孟母”这个专用名词。 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西晋女文学家左芬也作《孟母赞》。

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

山东监察御使钟化民《祭孟母文》赞扬道:“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人的性格和生活的环境有着很大的联系,我们生活在一个互相联系的世界中,时时刻刻都在受到周围人和物的影响。因此,周围的人和物会对我们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人总是要往好的方面发展的,所以,人们尽量避免不利的环境。孟母也是一样,她不希望不利的环境对她儿子产生影响,就几次搬家。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人们当然希望近赤了。

孟母三迁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
孟母三迁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 1.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xuàn)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译文>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这就是几乎人人熟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2.思考与启示

2.1 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

2.2 给人很多的思维.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里.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

2.3 环境重要,比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一只狼去抚养,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习性。

2.4 内因起主导作用,外因起决定作用。

2.5 说明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

2.6 空间应该适应、助益人的生长。在人们脱离不了市,不能任意选择栖居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互相联系的世界中,时时刻刻都在受到周围人和物的影响。因此,周围的人和物会对我们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人总是要往好的方面发展的,所以,人们尽量避免不利的环境。孟母也是一样,她不希望不利的环境对她儿子产生影响,就几次搬家。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人们当然希望近赤了。


孟母三迁的寓意?
看来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书院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母亲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的孩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孟母三迁的故事,向我们道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孟母三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孟母三迁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环境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孟母三迁的故事,以其深刻的教育哲理,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孟母为了让儿子拥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惜多次搬家,体现了环境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具体来说,这个故事包含了以下几个核心观点:首...

孟母三迁的教育意义
孟母三迁的教育意义:成语告诉人们,环境是孩子成长和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好的环境可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而恶劣的环境则可能使孩子也跟着学坏。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

孟母三迁主要讲什么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迁,不是一个定量词,而是指多次。孟子小时候丧父,母亲为了守节 ,就住在离墓地很近的地方,孟子就学人家丧葬的礼仪样子,模仿人家痛苦顿足,他的母亲认为对孟子...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

《孟母三千》的故事告诉我们见善则过,有过则改是对的吗?
孟子三迁即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 。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孩子应该居住的地方呀!”孟母三迁的寓意 “孟母三迁”是指孟母为了孟子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多次搬家,煞费苦心,现在用来指父母的用心良苦,不遗余力的培养孩子。现在人们用“孟母三迁”来表示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和孟母三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知道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而三次搬家。用来比喻时下的择校风潮比较合适。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 .卧冰求鲤的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讲述晋人王祥冬天...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孟母后来后悔了,说:"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孟子)的胎教,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于是买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表明她没有欺骗.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

延津县13889634188: 孟母三迁反映了什么道理 -
国虏任克:[答案] 孟母三迁包含着这样一个哲学道理,就是内外因的辨证关系: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因此外因也是不可忽视的.

延津县13889634188: 孟母三迁的故事及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
国虏任克:[答案] 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也说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如果出现问题请回邮或hi我(feiyu5217)

延津县13889634188: 从“孟母三迁”的故事得到的启示 -
国虏任克: 孟母三迁词 目 孟母三迁发 音 mèng mǔ sān qiān释 义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出 处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示例:他背熟的的班姬《四诫》从头学,不要得~把气淘. ...

延津县13889634188: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请结合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进行综? -
国虏任克: 我们普遍都认为其说明了环境影响一个人成长的道理.但从孩子心理角度看,频繁地迁家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其积极影响是使孩子能较一般人见识更多地新环境,提高自己地适应能力;其消极影响是使孩子不能长时间地与同一群人交往进而建立更深厚的感情,从而使孩子在情感深交上有缺陷,孟郊喜欢在坟地读书可能就是一个证据.

延津县13889634188: 《孟母三迁》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国虏任克:[答案] 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 给人很多的思维.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里.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 环境重要,比如把一个刚...

延津县13889634188: 孟母三迁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国虏任克:[答案]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吃饱穿暖之外,还要言传身教,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周围的人的言行影响,孩子在幼儿时期模仿力最强...

延津县13889634188: 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作简要回答 -
国虏任克: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周围环境的好坏也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成才.

延津县13889634188: 孟母三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
国虏任克: 孟母三迁主要是为孟子的成长找到更好的环境和人物,道理也就是说人要善于寻找适合自己成长的环境,交往比自己高明、有知识的朋友,请教丰富阅历的老师.......

延津县13889634188: 孟母三迁,说明什么道理 -
国虏任克:[答案] 孟母三迁,说的足孟子母亲为了教育孟子和为了孟子的成长而三次选择居住环境的故事.这则故事又叫“孟母择邻”、“慈母择邻”.孔子认为:“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这和“孟母三迁”故事一样,都强调了选择居住环...

延津县13889634188: 《孟母三迁》的故事让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
国虏任克: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俗话说“跟着嘛人学嘛人,跟着巫婆学跳神.”在交友中,聪明的人应当清楚的判断你所结交的是损友还是益友.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有利于你不断进取,获得鼓励和勇气,不断进步.生活中的“狐朋狗友”,只能怂恿你堕落,流连灯红酒绿,不思进取,理当敬而远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