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辉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的科技文献与信息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50多年来,虽然机构几经变化和离合,但是农业科技文献信息事业却不断向前发展。今天的农业信息研究所组成的主体是原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文献信息事业发展的需要,1995年11月和1996年1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宏观研究室和计算中心又整建制并入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形成了今天的发展规模,2005年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正式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回顾过去所走过的发展道路——1957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与此同时中国农科院图书馆正式诞生,接管了原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图书室。建馆初期藏书仅10万余册,工作人员14人,同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成员馆”,即全国农业中心图书馆,承担起为全国服务的职能。60年代初期至“文革”前,图书馆发展较快,藏书达21万册,工作人员达29人。1986年底,该馆工作人员达69人,藏书36万册,馆舍面积2167平方米,1987年,新图书馆落成,馆舍面积达13300平方米。  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所——1956年7月,中国农科院筹备组设立了情报外联组和资料组,当时编制16人,这是我国第一个农业情报机构的雏形。1963年9月,农业部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情报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使我国农业科技情报工作迅速发展。1971年,中国农林科学院成立科技情报所,标志着我国农业情报工作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70年代,情报所在搜集、整理和传播国内外农业科学技术成就和先进经验,研究和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为80年代农业科技情报工作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1985年,经国家科委批准,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同时为农牧渔业部情报所,明确了全国情报业务协调的职能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1981年筹建,1983年1月正式成立,是我国农口第一个计算机应用研究机构,有职工44人。先后承担各类研究课题29项,国际合作项目2个,通过鉴定的成果17项,其中9项获农业部科技进步奖,7项获院科技进步奖。举办计算机技术培训班200多期,培训人数1万人次。  中国农业科学院宏观研究室始建于1992年,其研究方向是,开展粮食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政策与宏观战略的研究,承担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软科学研究项目,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服务等。其先后主持多项国家及部委研究课题,完成多次国家及有关部委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和咨询。此外,参加筹建了“国家食物与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并承担该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集成了以上各种科技机构的文献与情报、资源与设备、人才与技术的优势,为逐步扩大农业信息科技创新、农业文献信息研究和服务范围创造了条件。经过50多年的发展,农业信息研究所已成为全国农业科技文献信息领域最大的研究机构,研究所的业务工作涵盖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信息管理等三个重要方面。经过50多年的建设,已经基本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研究、服务功能比较齐全的全国性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机构。

1.创办初期的《中国农业科学》 1959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分党组决定,1960年将1950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编辑出版的《农业科学通讯》改为《中国农业科学》。2.复刊后的《中国农业科学》1975年,由中国农林科学院申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林部批准复刊随着全国政治、经济、科技形势的逐渐好转,特别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1996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编辑部的隶属关系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划归科技文献信息中心,该中心的领导对编辑部的条件建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对原有的计算机进行更新换代,另购了一台激光打印机,可实现录入、排版、出胶片一体化。

建院初期(1958-1974)
始建于1958年,1958年9月,经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由原农业试验站、兽医站、养鱼站和中国农科院下放到北京市的蔬菜所、养蜂研究所委基础组建成北京市农业科学院,委副局单位,隶属北京市农业局。党的领导机构: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农业科学院总支部,隶属中共北京市政府机关委员会。 院下设农业、蔬菜、果林、畜牧兽医、养蜂、水产、农机、土肥8个研究所(室)和院办公室。其他蔬菜、养蜂研究所隶属中国农科院和北京市农业科学院双重领导。当时有关职工500多人,其中科技干部200人左右。党总支书记、院长徐督。院址:德胜门外皇姑坟(冰窖口)。
从1958年建院,到1962年院建制撤销,到1968年组建新的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期间我院的农业科研主要解决城市副食品供应不足和育种、栽培技术落后等问题。按照科研队伍的“三三制”和“科研十四条”,开展总结群众先进经验,进行蔬菜品种引种试验和土壤普查,同时开展桃育种、大白菜抗病育种、北京黑猪品种选育、北京鸭的品种选育等项目的研究。北京黑猪品种选育、北京鸭的品种选育等项目的研究。
我院土豆专家马大燮(左1)及试验工郭长启(右1)在丰台基点观察种薯催芽的效果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院科技人员攻克土豆种薯催芽难关,通过“二季作”获得了种薯,解决了北京地区土豆退化的问题。
建设调整期(1975-1982)
1975年1月恢复北京市农业科学院建制——期间针对粮食生产停滞、蔬菜供应困难和肉食供应短缺等问题,重点开展两种换代、抗病品种选育等以育种为中心的科研工作,培育出一批粮食和蔬菜新品种。如小麦“丰抗号”和“京双号”、夏玉米新杂交种“京早七号”等。同时大力推广两茬平播配套技术,为北京地区耕作制度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院作物所著名专家胡道芬等主持的《花培冬小麦优良品种“京花一号”的研究》项目,1984年获得北京市政府特等奖。“京花一号”是利用划分单倍体育种法与常规杂交育种法相结合培育出的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小麦花培新品种,它的研究利用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提高了选择效率,丰富了遗传基础,为我国小麦育种工作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新方法。
我院综合所主持的《现代化新农村的雏型—窦店综合试点》项目与1988年获得北京市星火科技一等讲和国家星火科技奖。自1977年以来,我院率先在房山去窦店村、密云县四合村开展农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工作,其中窦店村从粮食增产入手,改革耕作制度,通过农艺农机结合、农牧结合,采用小麦玉米两茬平播全程机械化,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为探索京郊平原地方乃至全国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新模式。
改革发展期(1983-1995)
从1983年5月更名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开始——主要围绕市民的“菜篮子”与“米袋子”,适时进行科学研究体制和科技推广体制的改革。使全院由单纯的研究型向科研、开发、经营型转变,农业科研工作进入稳定发展期,取得了一批对促进京郊农业生产有重要作用的优秀科研成果。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以科技承包制为核心,贯彻“科技为京郊建设服务”的方针,进一步优化了科研资源,调动了科技人员服务京郊的积极性。
我院蔬菜所著名专家贾翠莹等主持的《甘蓝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及其配置等七个系列的新品种》项目,1985年度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该项目在甘蓝自交不亲和系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育成了国内第一个甘蓝杂交一代“京丰1号”,其后相继选育的报春、秋丰、庆丰、晚丰、双金、园春等七个甘蓝系列新品种在生产上打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院作物所著名专家陈国平、诸德辉等主持的《京郊平原中低产区粮食增产综合开发研究》项目,1988年获得国家星火科技一等奖。陈国平是全国玉米学科的带头人,先后被授予中央四部委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归侨、侨眷优秀知识分子、北京市劳模和农业部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与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1年2月19日,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授予我院时任副院长兼蔬菜研究中心主任陈杭研究员金质维奇纪念奖章,以表彰她在推动国际交流与园艺学研究应用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陈杭同志是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一位中国农业科技专家。
快速发展期(1996-2007)
自院第四次党代会以来,我院按照市科委“一定两改三高”工程目标责任制的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农业高精尖领域建立起一批国家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997—2002年,我院相继成立起玉米研究中心、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草野与环境发展研究中心、杂交小麦研究中心等专业研究机构,实施科技攻关、科技示范推广和科技产业化三大工程建设,相继培养出一大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全院的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1999年12月31里,以我院作物所为主育成的“玉米自交系‘黄早四’”,被农业部选中,作为全国农业行业重大科技成果的五个代表之首,参加了在中华世纪坛举行的二十世纪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封存仪式。“黄早四”是国内玉米育种史上利用率最高的自交系之一,1982—1997年累计推广7.18亿亩,增产粮食179.43亿公斤,净增经济效益为28.42亿元。对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事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我院林果所专家主持的《桃、油桃系列品种育种与推广》项目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直以该所为技术依托的平谷区大华山大桃产业基地,现已形成早、中、晚熟系列品种配套,生食、加工品种配套,大桃、油桃、蟠桃品种齐全的全国最大的桃生产基地,有天下大桃第一村的美称。
2003年12月9里—12日,我院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博士随科技部团组赴瑞士日内瓦参加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会上我院代表申报的“中国电脑农业(农业专家系统)”项目获得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大奖殊荣。
2007年8月,我院召开第五次党代会,选举出新一届党委领导集体,提出把解决都市型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发展重大关键技术作为主要任务。号召全院职工“团结奋进,求实创新”,为把我院建设成具有都市现代农业学科特色的创新型农林科学院而努力奋斗!
我院蔬菜中心率先在国内建立了设施完备的蔬菜种质资源库。几十年来,共收集保存国内外种质资源3万余份,通过收集、引进和田间评价,成功推出了上百个“名特优新”蔬菜品种,极大地丰富了北京乃至全国的蔬菜市场。其中“京欣一号”西瓜具有早熟、质优、高产的特点,在市场竞争中常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我国优质西瓜的名牌品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怎么样?
简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昆玉河畔,西倚北京西山,东临京密运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经过50多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一所主要承担农业应用基础、应用及开发性研究,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任务,学科齐全、设备先进、学术水平较高、产业能力较强,为北京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属于什么行政级别的
正厅局级别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主管农业林业科学研究工作。2、学院属于正厅级别,书记、院长是正厅局级别,与北京市农业局局长级别相同。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简介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专注于植物保护与环境保护工作,研究内容涵盖了天敌昆虫的工厂化大规模生产,如赤眼蜂,年生产能力可达60亿头,用于生物防治农林害虫。他们还研究生物源农药的应用、品种抗性鉴定与抗性品种推广,以及高效低毒农药的开发。研究所致力于生态调控技术,监控北京农田的环境质量...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机构设置
全院45岁以下的青年科研骨干占80%以上,基本形成了以中青年人才为主,老中青相结合的优秀人才梯队。“创新与服务”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立院之本。我院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光辉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各项工作重心紧密围绕北京农业的功能和定位不断调整,以科技创新...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值得去吗
值得去。1、根据查询中国人事考试网官网显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招聘的农林研究员,月薪在7000元到12000元,工资高。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招聘的农林研究员,正式入职后有五险一金,定期体检,年终奖,带薪年假,节日福利,因此好。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科研成果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取得了多项显著的科研成果。其中包括在桃、油桃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方面的重大突破,分别在2001年和2002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核桃嫩枝嫁接与丰产栽培配套技术的研究也于2000年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他们在核果类、草莓、葡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历史沿革
在1964年,国家科委对林业部的提议给予了批复,批准建立“林业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同年3月,中国林科院正式宣布在北京设立此研究所,并于3月16日启用新的印章,简称“中国林科院情报所”。然而,这一时期也经历了动荡,1970年8月,中国林科院情报所与农科院情报室合并,成立了中国农林科学院科学...

陶铁男主要经历
1982年至1990年,他的职务不断提升,担任了北京市门头沟区的区长和区党委副书记。这段期间,他对区域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特别是在林业和农业领域。1990年9月,他转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先后担任常务副院长、院长以及党委书记,负责科学院的运营管理和发展工作。2002年,陶铁男结束了领导岗位,但他并未...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待遇好不好
好。根据查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官网得知。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险、退休福利、带薪假期福利待遇,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保障。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包括晋升、培训机会、项目和研究机会都可以帮助员工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概况
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作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一部分,自1981年创立以来,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见证了农业专业图书馆的稳步发展。2000年,它升级为“北京市农业电子图书馆”,致力于全面收集国内外农业科学、生物科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丰富信息资源,尤其注重体现北京地区在农业领域的特色。图书馆形成了多元化的信...

松岭区1939241461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指挥学院的历史沿革
稻珍抑肽: 学院组建于1977年11月,始名第二炮兵学校;1979年5月更名为第二炮兵学院;1986年6月定名为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学院于1990年获得军事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在1993...

松岭区19392414617: 河北省农科院和石家庄农业科学院是一个地方么 -
稻珍抑肽: 河北省农科院在和平路,石家庄农业科学院在胜利大街北边

松岭区19392414617: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册山街道的历史沿革
稻珍抑肽: 1951年设第八区,1955年改为册山区,1958年改乡,1959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9月8日,撤销册山乡,设立册山镇.1994年属罗庄区.2002年2月1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册山镇,以原册山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册山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册山镇政府驻地.2015年,面积51.8平方千米,人口6.3万人,辖东册山、西册山、山前、后村、良庄、南头、沙旦子、郑旺、尚阳、老沂庄、五寺庄、房庄、尚庄、小庄子、潘庄、何庄、陆庄、新桥、同沂庄、侯沂庄、房岭屯、石杭岭、黑虎墩、围梓、白沙沟、刘沙沟、唐沙沟、顾沙沟、房沙沟、义和村、埝头31个行政村.

松岭区19392414617: 岩头镇的历史沿革
稻珍抑肽: 岩头镇历史悠久,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吴越一带相对稳定,加之楠溪江中游河谷土地肥沃,成为避乱的佳域,此地得到初步开发.北宋时期,本区域河谷地带已有不少村落,元明时期属谘问乡,清代属仙居乡四十八都,民国24年(1935)称第九区岩头镇,1949年5月解放时建立岩头镇人民政府,此后经过公社、乡、镇几次变更,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时,港头乡、溪垟乡部分并入岩头镇.2011年,撤销五(涑鸟)乡、表山乡、鲤溪乡,并入岩头镇.

松岭区19392414617: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所《蔬菜》属于什么级别刊物,是否为核心期刊? -
稻珍抑肽: 刚刚帮你查了一下蔬菜这个期刊只有1992年的时候被评为核心期刊,因为之前是四年评一次所以这个期刊现在不算是核心期刊哦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松岭区19392414617: 禹贡学会在历史上是怎样记录的?
稻珍抑肽: 第一个研究历史地理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禹贡学会.由顾颉刚、谭其骧发起,1934年2月在 北平筹备,1936年5月正式成立.顾颉刚任理事长.会员大都是北京大学.燕京大...

松岭区19392414617: 兰州交通大学的历史沿革 -
稻珍抑肽: 1896年5月4日,北洋铁路总局总工程师C·W·Kinder上书清政府,恳请在山海关建立中国第一所铁路学堂.获得了李鸿章的批准,随即开始策划.11月20日,学校正式定名为山海关铁路学堂.1900年9月30日,山海关炮台被英军占领,学校校...

松岭区19392414617: 为什么说《历代舆地图》是历史地图绘制史上的里程碑?为什么说历代
稻珍抑肽: 《历代舆地图》是清末杨守敬编制的大型历史地图集,是我 国古代最著名的历史地图集,从开始编绘到全部完成,历时近半 个世纪.杨守敬( 1839—1915),字鹏云,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