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傒斯的介绍

作者&投稿:束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柳贯的生平简介~

柳贯(1270年~1342年),元代文学家。字道传,自号乌蜀山人,婺州浦江(今属兰溪横溪)人,博学多通,为文沉郁春容,工于书法,精于鉴赏古物和书画,经史、百氏、数术、方技、释道之书,无不贯通。官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系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书画家,是元代“儒林四杰”之一,元代散文家虞集、揭傒斯、黄溍、柳贯并称“儒林四杰”。据《元史·黄溍传》记载:“贯,字道传,……与溍及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齐名,人号为‘儒林四杰’。”元大德4年(1300)察举为江山县教谕,数年后升迁为昌国州学正。延祐6年(1319)任国子助教,旋升博士。先后从学者数千人,业成而仕,后多知名,其中最为著名者当为宋濂、危素、王褘、戴良等。泰定元年(1324)擢升为太常博士,凡朝廷大典,必酌以古今而论定,人皆服其精审。泰定3年(1326),出任江西儒学提举,秩满归乡杜门不出十余年,收徒授学,读书著述,沉潜于理学。至正元年(1341),朝廷重用,起用为翰林院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至正二年(1342)11月初九病逝于京城大都(今北京)。 柳贯官仅止于五品,禄不超过千石。但在当时文坛上影响不小,他的诗写得古硬奇逸,意味隽永,受到广泛尊崇,有人称他是“文场之帅,士林之雄”。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正是柳贯最得意的门生,宋濂曾这样记述柳贯的学问及自己与老师的关系:“(柳贯)读书博闻强记,自礼乐、兵刑、阴阳、律历、田乘、地志、字学、祖谱及老佛家书莫不通贯……濂虽不敏,受先生之教为深。”柳贯著名的文集有《金石竹帛遗文》10卷、《近思录广辑》3卷、《字系》2卷、《柳待制文集》20卷、《待制集》、《字系》、《近思录广辑》、《金石竹帛遗文》传世。

生平危素(1295~1372,一说1303~1372),字太朴, 号云林,江西金溪县白马乡(现黄通乡高桥)人。元末明初历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参知政事、翰林学士。危素4岁开始读书,15岁便精通《五经》。他曾拜读于吴澄门下,并尊李存为师。吴澄对他十分赏识、大力引荐,得以广交文学名士。当时范梈、虞集、揭傒斯等人对他渊博的学识也很折服,另眼相待。元朝至正元年(1341),经大臣引荐,出任经筵检讨,负责编修宋、辽、金三朝国史及注释《尔雅》。书成后,顺帝奖给金银和宫女,他不接受。五年,改任国子助教。七年,改任翰林编修,他负责编纂后妃等传和宫廷纪事,苦于没有现成资料,便用自己的俸金买动宦官和皇亲国戚,向这些人打探后宫有关情况,详细询问,亲自笔录,得以成史。十一年,升为太常博士,后任兵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侍郎、大司农丞。十七年,升礼部尚书。十八年,参中书省事,专任甘肃平章事,总西部兵马。他整治边防、任用贤吏,安抚边民,力图中兴,深得皇太子赏识,称他“澄清忠义,清白起家”。不久,进御史台治书侍御史、中书左丞。 至正二十年(1360),官拜参知政事。他“为人侃直,数有建白,敢任事”。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北闪电河北岸)宫殿失火,顺帝下令重建大安、睿思二阁。危素以民间疾苦,苦谏不要大兴土木,并亲自到河南、河北、江淮一带发钱、发粮,赈救灾民。二十四年,为翰林学士,奉旨出任岭北行省左丞。后弃官,隐居房山达四年,潜心史学著作。至正二十八年(1368)闰七月,朱元璋部攻入大都,危素感到国破家亡,欲跳井自杀,但被他的诗友以“国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国史也”为由劝止。当朱军兵士要进史库时,危素急告镇抚吴勉,使《元实录》得以保存。明洪武二年(1369),危素被任为翰林侍讲,与宋濂同修《元史》。朱元璋多次召见危素,询问元朝兴亡缘由,并令其撰写《皇陵碑文》。不久,危素被劾,罢官一年。后官复原职,兼弘文馆学士,并赐小车,免朝谒。太祖常赐酒宴与诸学士,并有诗词酬唱。危素呈诗虽在最后,往往独得太祖称赞,说危素“老成,有先忧之意”,此时,危素已70多岁。皇帝对危素的宠信,引起某些大臣的嫉妒,御史王著等屡进馋言,说危素是亡国之臣,不应重用,危素被谪居和州(今安徽和县),令守元臣余阙庙。五年,卒于和州含山县寓所,享年78岁,后归葬金溪高桥。学士宋濂为其撰墓志铭。危素身经两个朝代,都曾任过大臣。但他是降臣,历代封建统治者出于忠君思想,对其并不放在重要位置上加以宣扬。《明史》和历代编纂的《抚州府志》和旧《金溪县志》,只将他放在“文苑”中予以介绍。其实,他在史学领域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宋、辽、金史本是危素执笔编纂,却被署名为元朝宰相脱脱主编,他成了次要人物。危素博学,善古文词。其诗歌创作在元末地位较高,影响较大。他的诗气格雄伟,风骨遒劲,诗作收集在《云林集》2卷中。他的散文被誉为元代一大家,有文集《说学斋稿》4卷。清人王懋称其文“演迤澄泓,视之若平易,而实不可及”。此外,还有《尔雅略义》19卷,以及《草庐年谱》、《元海运记》等。在《太和正音谱》中有《危太仆后庭花》杂剧1本,王国维疑为危素所撰。他还精于书法,其书写的片纸只字,人们都爱珍藏。元末明初,在中国学术界又出现赫赫声名的危素。大家都知道,要研究中国历史,“二十四史”是必不可缺的重要文献,而二十四史之中,宋、辽、金、元四史,就有危素的手泽,他对于传统文化的贡献,不言可喻。根据史载,他是江西人,早年在元室的朝廷上,就由于参加《宋史》、《辽史》和《金史》的编修,而深负时誉。到了明代,他又与宋濂同修《元史》,更奠定了他在学术上的崇高地位。危素治史的严肃态度,十分值得后世学者效法,据说,当他修纂《元史》的“后妃列传”时,由于不信任手旁的现成资料,曾经特别买了许多食物送给一些白发宦官,设法获知了实际的情形,然后才下笔写书,一点儿都不肯敷衍马虎。

揭傒斯,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江右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揭文安公全集作者简介
揭傒斯,字曼硕,号贞文,出生于元代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和史学家。他在幼时虽家境贫寒,但凭借勤奋好学,于大德年间游历湘汉。1314年,揭傒斯凭借才学被布衣举荐,担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后晋升为应奉翰林文字,多次入翰林院任职,官至奎章阁授经郎、翰林待制,以及...

揭傒斯的主要事迹 揭傒斯的人物生平 揭傒斯的人物简介
揭傒斯——修辽、金、宋三史 揭傒斯,字曼硕。丰城市杜市镇大屋场人,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揭傒斯幼年家境贫苦。其父揭来成是宋朝的一个“拔贡”,母亲黄氏。5岁从父就读,刻苦用功,昼夜不懈,十二三...

揭傒斯人物生平
揭傒斯,出身贫寒,其父揭来成为宋朝拔贡,母亲黄氏。他自幼勤奋好学,五岁起跟随父亲研读,昼夜苦读,十二三岁已广泛涉猎经史百家。十五六岁时,他的文采出众,尤其在诗词书法方面表现出色,同龄人皆敬仰他,纷纷拜他为师。青年时期的揭傒斯游历湖南、湖北,以讲学维生,直至39岁。他受到多位名流的赏识...

元诗四家揭傒斯
元代才子揭傒斯(1274~1344),字曼硕,号贞文,出生于江西丰城龙兴富州,出身贫寒却勤奋好学。大德年间,他游历湘汉,凭借布衣身份被推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后历任应奉翰林文字、奎章阁授经郎、翰林待制等职,直至封为豫章郡公,参与修撰辽、金、宋三史,担任总裁官。在文学上,揭傒斯以《文安集...

儒林四杰的揭傒斯
揭傒斯(1274-1344),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人。幼年家贫,刻苦研习,很早便有了文名。曾游历湖南、湖北,以讲学为生。湖南宣慰使赵琪说他将来必为“翰苑名流”。湖南宪使卢肇、湖北宪使程钜夫都很赏识他。程钜夫称他为“奇才”,把自己的堂妹许配给他。延祐元年(1314年)...

元代学霸揭傒斯:七十二峰明月夜,谁同笑坐读楞伽?
元朝文学巨匠揭傒斯,字曼硕,号贞文,以他卓越的才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尊为“元诗四大家”和“儒林四杰”之一。他曾撰《功臣列传》,编修《太平政要策》和《经世大典》,在官场上担任侍讲学士,书法造诣深厚,楷书、行书、草书皆有独到见解,其作品集《文安集》至今仍为人称道。他对湖湘大地情有...

揭傒斯揭佑民,人才储亟名声扬?
揭傒斯晚年被追封为豫章郡公,谥号文安,其文章严谨清丽,著有《文安集》。他曾对丞相说,治国之本在于"储材"。邵武丞抗直有声:广昌揭佑民寓居旴江,自号旴里子,晚年又号希韦子,泰定年间任邵武经历,以正直才智著称。他热爱游览,常在故都遗迹中感慨悲歌,留下《旴里子集》。侯封安道,系朔朝阳...

别武昌作者简介
揭傒斯,元代杰出的文化名人,出生于1274年至1344年间,原名曼硕,别号贞文,出生于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他家境贫寒,却凭借勤奋学习崭露头角。大德年间,他游历湘汉,积累了丰富的经历。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揭傒斯在延佑初年由民间推荐进入翰林国史院,担任编修官,后来升迁为应奉翰林文字,多次进出...

元朝著名的文学家揭傒斯为什么官位可连升四级?
揭傒斯作为元代赫赫有名的才子,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是卓越而又突出的。揭傒斯的诗文作品以简洁严谨著称,诗歌作品清丽婉约,颇具美感。了解揭傒斯生平经历得知,揭傒斯中年时期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后来一直在元朝廷为官。虽然揭傒斯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改变了,但是揭傒斯依然深感底层人民的疾苦。在揭...

元代诗人有哪些
揭傒斯也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见长,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注,体现了深刻的人文情怀。三、杨维桢 杨维桢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富有创新精神。他的诗作多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具有鲜明的个性...

四方台区13561501934: 揭傒斯 - 搜狗百科
种别八味:[答案] 揭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父来成,宋乡贡进士,为世名儒.至元初,赐谥贞文先生.傒斯幼贫,读书昼夜不少懈,父子自为师友,早有文名.大德间,客湖南,都元帅赵淇号知人,见之曰:“君他日翰苑名流也.”程矩夫...

四方台区13561501934: <<寒夜作>>是谁的作品? -
种别八味: 揭傒斯(1274──1344),揭傒(xī)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官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升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谥文安.

四方台区13561501934: 求揭傒斯《杨柳青谣》的鉴赏 -
种别八味: 这首诗描述了下层群众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对人民群众的同情和对吏治的不满.采用蝉联的手法,续续相生,连跗接萼,很有乐府民歌的风味.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宋诗派的影响.

四方台区13561501934: 作业: 《寒夜》作者:揭傒斯 -
种别八味: 诗首二句,以「冻」形容散布在霜空里凝结不动的疏星,复以「湿」形容朦胧月色下草木看上去湿润的样子,前者在突显秋夜之寒,后者在展现秋月流动的感觉.句是写景,但景中也可说是包含了诗人孤凄清冷的愁绪. 后二句以动写静,以小见大,「时闻一叶落」,正是万籁俱寂,所以偶然一块叶子飘落地面,其声音都能清晰听到.其中,足见诗人旅居客店时辗转难眠的情状及思潮起伏很不平静的心绪.

四方台区13561501934: 揭傒斯的寒夜 赏析
种别八味: 1.秋冬交接之时,确切的说洋噶是初冬,有霜有冰. 不能替换.一个“冻”字,浓化了气氛,似乎霜天大地寒凝冰结了. 2.最后一句最精彩,前面写景,最后一句抒情.借景写情,以情应景,寥寥数字耐人寻味. 冷月寒星本是诗歌中惯有的景物,但揭诗却将星的寒光,拟作冻结在霜空,而对月着重写其如水般浸淫林木,很有新意,读后如沐霜露,令人陡觉雾气檬檬,颈背不胜寒意.前两句的疏星、流月、霜空,构成了一幅寥廓清 冷的寒夜图,写出夜的深沉.一个“冻”字,浓化了气氛,似乎霜天大地寒凝冰结了.“流月湿林薄”,写月光如水流泻,仿佛把树林草地都浸湿了,“湿”字生动传神.

四方台区13561501934: 元代诗人揭傒斯秋雁意思 -
种别八味: 秋雁 作者:揭傒斯 (元代) 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 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揭傒斯是元代诗人的名字,秋燕是古诗的题目. 祝您生活愉快

四方台区13561501934: 元代诗人揭傒斯秋雁意思 -
种别八味:[答案] 秋雁 作者:揭傒斯 (元代) 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 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揭傒斯是元代诗人的名字,秋燕是古诗的题目.

四方台区13561501934: 急求元·揭傒斯的《居庸行》全文,并附带现代文释义 -
种别八味: 全文如下:惊风吹沙暮天黄,死焰燎日横天狼.巉巉铁穴六十里,塞口一喷来冰霜.导骑局脊衔尾前,毡车轣辘半侧箱.弹筝峡道水复冻,居庸关头是羊肠.横拉恒代西太行,倒卷渤海东扶桑.幽都却在南口南,截断北陆万古强.当时金源帝中...

四方台区13561501934: 玩岁愒时 的 出处 是 -
种别八味: 出自元·揭傒斯《刘福墓志铭》:“愚卤鄙陋者,或媮慢忧游得以玩岁愒时,此刘孟介至于呕血而死也.”扩展资料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更是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表现形式.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https://baike.sogou.com/v224798.htm?fromTitle=%E5%A2%93%E5%BF%97%E9%93%AD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