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一面》选自哪里?

作者&投稿:重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面】选自哪里~

《一面》是一篇回忆鲁迅的文章,最初发表在1936年11月5日出版的《中流》杂志一卷五期上,当时离鲁迅逝世只有半个月时间,第二年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在这以后的四十多年中,多次被收入各地结集出版的鲁迅回忆录里。

三个

一、《一面》不是鲁迅先生的作品,是阿累的文章。
二、《一面》回忆的是四年前的往事,写成于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阿累思念和敬仰鲁迅,在以小见大中,表现出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三、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当代哲学家、小说家、散文家, 1909年1月出生,江苏涟水县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过,最后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后赴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被官方获悉,迫令出境。1936年夏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1937年抗战开始,参加新四军,一直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长、省委宣传部部长、湖南大学校长,1983年离休,1987年逝世。

《一面》作者阿累是(作)家、(教育)家、(翻译)家 我只知道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阿累
阿累,生于1909年,原名朱一苇,现名朱凡,江苏涟水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上过学,后考人上海同文书院学习日语,最后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入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人共青团,接着参加中国共产党。因参加卖票工人罢工被捕,两年后经人保释出狱,赴马来西亚,在吉隆坡客孔学校教书。后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抗战后参加新四军,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工作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年离休。《一面》是作者193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而作,最初发表于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

《一面》的作者是阿累,文章的内容是阿累回忆与鲁迅在书店的一面之缘。

阿累的吧~


《一面》中,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有哪几句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

《一面》的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篇课文的?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作者与鲁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写下这篇文章

《一面》的作者是谁,课文以什么为写作顺序
阿累,生于1909年,原名朱一苇,现名朱凡.《一面》是作者193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而作,最初发表于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

《一面》文章选材精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面》通过记叙作者偶然与鲁迅见过一面的事,热情赞颂了鲁迅热爱劳苦大众和对进步青年的关怀,表达了作者决心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继续前进的意志。选材精当表现在“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将一次“小”的见面同鲁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结合起来,画龙点睛,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回忆鲁迅先生》的写作背景
《回忆鲁迅先生》的写作背景:1936年,中国文坛上一颗巨星殒落了,山河动容,举国悲恸,在悼念鲁迅逝世的日子里,一位电车工人在《一面》中回忆了四年前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而这是萧红用女性化、情绪化的手法,去诠释鲁迅的信念与力量。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

《一面》作者的资料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当代哲学家、小说家、散文家, 1909年1月出生,江苏涟水县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过,最后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

《一面》这篇中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有哪三处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

《一面》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作者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 ...
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心进步青年的崇高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的感情。文章的最大特点是抓住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物特征。

《一面》中,描写鲁迅外貌的有哪些?只要几句就可以了,谢谢啦
《一面》这篇文章就紧扣鲁迅先生“瘦” 的特征,成功地塑造出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战斗精神和伟大人格。总体看来,本文的外貌描写有如下特点: 一、外貌描写与情节发展紧密结合 文中对鲁迅先生外貌的三次集中描写、三次分散描写是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着笔的,是情节的有机...

《一面》中,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有哪几句
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摸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第三次为"特写"(第32、35、36段),作者面对面地观察鲁迅,不仅观察的更细致,而且把前两次观察不到的细微特点再补写出来:"黄里带白的脸,...

铜陵市1956692379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鲁迅和一面中的鲁迅有何区别? -
封林艾丰: 《从》里鲁迅只是个小孩子,有着小孩子的天性,好奇心强,善于模仿,贪玩,不知愁.而《一面》里鲁迅已是一个中年人,阅过人生百态,热爱劳动人民,关怀进步青年,关心国家...

铜陵市19566923798: 一面当时的写作背景鲁迅当时是怎么一个情况,内山书店,为什么写这篇
封林艾丰: 时代背景: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阿累和鲁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貌和言行给他...

铜陵市19566923798: 《一面》出自阿累的那篇文章?
封林艾丰: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当代哲学家、小说家、散文家 .《一面》是作者193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而作,最初发表于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

铜陵市19566923798: 《一面》的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篇课文的? -
封林艾丰: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作者与鲁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写下这篇文章

铜陵市19566923798: 一面表达了鲁迅的什么 -
封林艾丰: 《一面》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作者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情景,表达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爱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的感情.文章的最大特点是抓住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物特征.

铜陵市19566923798: 描写鲁迅肖像的文章 -
封林艾丰: 《一面》作者阿累 《一面》是作者193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而作,最初发表于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 阿累,真名朱凡,真名朱一苇,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县人. 《一面》选段: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铜陵市19566923798: 《一面》是作者阿累(以一个售票员的身份)为了纪念鲁迅先生逝世而写的;文章颂扬了鲁迅对青年的爱护.
封林艾丰: en 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阿累和鲁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能从小见大,表现出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的足印继续前进.

铜陵市19566923798: 小学课文《一面》 -
封林艾丰: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记叙“我”在内山书店见到鲁迅“一面”的情景.“我”因班车未到,天又下雨,便到内山书店避雨,想要购买鲁迅翻译的《毁灭》,钱又不够,内心矛盾.鲁迅便出来送书,于是“我”便有幸见了鲁迅一面. 第二部分(从“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到最后),抒写“一面”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

铜陵市19566923798: 六年级课文 一面为什么叫一面 -
封林艾丰: 因为作者阿累只见了鲁迅先生一面,先生的外貌和言行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在鲁迅逝世的当月,他把哀思诉诸笔端,写成了一篇题目为《一面》的文章.这个题目是强调了一面的重要性

铜陵市19566923798: 《一面》向我们展示的是鲁迅什么的一面? -
封林艾丰: 你好,《一面》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向我们展示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一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