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

作者&投稿:严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乃恣意杀生,广积冤业,相习成俗,不自觉知。昔人有言,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是也。计其迷执,略有七条,开列如左,余可例推云。《戒杀放生文》

「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咸」是皆,「谓」是说,「理」是按道理,「应然」是应当。世间人吃众生肉,都说是理所当然,认为众生肉天生就是应当给人吃的。「乃恣意杀生」,「恣意」是任意。于是任意地杀害众生。「广积冤业」,众生都贪生怕死,哪一个众生愿意被杀呢?因为它是弱者,力量敌不过人,这就是弱肉强食,每一个人一生中几十年,不知道杀害多少众生?一家人几十年,不知道杀害多少众生?那么全台北市、全台湾、全世界几十年,又不知道杀害多少众生?它含冤而死,积了冤业,一定要报复。《楞严经》说:「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这一生人吃羊,第二生羊要来报仇,羊死了转为人,人死了转为羊。因为杀业越积越多,导致要招兵劫,世界上要打仗,互相杀害,像现在的武器越来越进步,一杀几十万人、几千万人,都是杀生积的冤业。国家与国家打仗,军人被派去战场而阵亡,无辜的老百姓也招受刀兵劫,结果伤身失命,家破人亡。

哪来的招兵劫呢?古时候祖师讲过两句话:「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你想要知道世界上哪来的刀兵劫,你去听屠户家里半夜的声音。屠夫半夜起来要杀猪,猪不愿意死,一直惨叫,但是屠夫听习惯了,照杀不误;而吃猪肉的人,还是照样吃。所以你要是听到众生被杀的时候惨叫的声音,你就知道,世界上刀兵劫从哪里来的。「相习成俗」,你杀生,他也杀生,家家杀生,社会上的人都杀生,杀习惯成为风俗。「不自觉知。」有谁知道杀生是个错误。

「昔人有言」,古人说,「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是也。」「痛哭流涕」是形容非常悲痛、伤心而流泪。「长太息」是叹气。众生被杀害很可怜,我们应该为众生被杀害悲痛、伤心流泪而叹气,大家为什么要杀生呢?

「计其迷执,略有七条,开列如左,余可例推云。」莲池大师计算世间人迷了执著,简略列举出来有下面七条,认为这七件事情,都不应该杀生。其余的事情,你们可照列举去推想,下面一段是注解。

【注】凡有知者必同体,人之食肉,大是怪事。然不以为怪者,良繇家世袭而为常,邻里比而成俗。习行既久,不觉其非,反以为是,又奚怪乎?今有杀人而食者,人必大骇而亟诛之,何也?不习行故也。使杀人无禁,行之数年,以人肉而供庖厨者遍于天下矣。故曰: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是也。

「凡有知者必同体」,凡是有知觉的众生,都是同一个体质。在佛教里讲,众生都是地、水、火、风合成的;现在普通人讲,众生都是血肉长成的身体。我们相信众生都是血肉长成的身体,怎么忍心吃它的肉?「人之食肉,大是怪事。」社会上的人喜欢吃肉,真是太奇怪了!

「然不以为怪者」,然而社会上的人吃众生肉不以为奇怪,是什么原因呢?「良繇家世袭而为常」,「繇」是由。「世袭」是世代相传。因为每一个家庭的祖宗都吃肉,一代一代相传下来就是吃肉的家庭。你问他为什么要吃肉?他说:我的父亲就吃肉。你的父亲为什么要吃肉?我的祖父就吃肉,这样就成了平常的事。

「邻里比而成俗」,只有一家吃肉,别人会怪他,邻居吃肉,同里的家家户户都吃肉,比类而成了风俗,就不以为奇怪了。「习行既久」,杀生吃肉,成了习惯的行为,已经很长久了。「不觉其非,反以为是,又奚怪乎?」家家都吃肉,全社会都吃肉,大家不觉得吃肉错误,还以为当然,这有什么好奇怪呢?

底下举一个例子说明,「今有杀人而食者,人必大骇而亟诛之」「骇」,是吃惊、害怕。假若今天有一个人杀人、吃人肉,这不得了,大家必然感觉吃惊、害怕,说这个人怎么可以杀人、吃人肉呢?要赶快把他杀死,因为国家有法律,他既然杀人,要赶快把他杀掉。「何也?」大家为什么要赶快把他杀死呢?「不习行故也。」因为我们社会没有吃人肉的习惯。「使杀人无禁,行之数年」,假使国家的法律没有禁止,放任大家都去杀人,经过几十年成了习惯。「以人肉而供庖厨者遍于天下矣。」那不得了,拿人肉来供厨房做菜,普天下天天吃人肉,因为大家吃习惯,就不以为奇怪了。

这是莲池大师举的例子,你见习惯就不觉得奇怪,「故曰: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是也。」

所以说:全世界的人都习惯杀生吃肉,不知道杀生吃肉的行为不对,想起来真是令人悲痛、伤心流泪而叹气啊!举出来下面七条世间人的执著。




何为佛教中的荤?为什么不杀生?吃素为什么?
有五荤,这五荤是生吃增恚,熟食发淫。还有就是食之者身体腥臊臭秽,诸天护法难以靠近。明白他们的起源就知道了。腥就是动物的尸体。不杀生就是有情众生有报复心,你伤害了他,他觉定会报复你。冤冤相报无有了时。不要以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骨头连化石都留不下。素食是无情众生,无情众生没有...

皈依我佛弟子逝世后七月十五祭品可用晕菜吗?
世人只知现世,不知过去未来,故杀彼之身,充我之复,以为理所应当。若知其生生世世,互相酬偿,及我与此诸物类,互为父母、兄弟、眷属,互生。互为怨家对头,互杀。勿道不敢自食,即祭天地、祖宗、奉父母,待宾客。亦不敢用肉。以肉乃精血所成之物,谓天地神祗飨此,何异诬人食污。祭祖...

信佛教的人为什么有吃肉的,也有一点荤腥不吃的,为什么?
人身难得 中国难生 佛法难闻 明师难拜,因为你不懂佛理,如果一个人能把人做好就非常了不起了,你看很多新闻某某到了59岁想捞一把就下水了,说明把人做的大公无私,能为他人着想是很难的。有些居士皈依师父了,接着师父会告诉你,居士守基本的五戒,最多吃三净肉或者五净肉等,不吃众生肉是为了...

慈悲一百语
请看牛与猪,不因食肉强,若慕肉味好,何不自割尝?自割知痛苦,割他意扬扬。试问此何心,宁非人虎狼?人知屠者虎,不知食肉狼。世无食肉者,屠门不开张...杀害生灵,神理所级。种地狱之深因,受来生之恶报,实乃可悲。何不别求生计,为自己,更为后世子孙修善积德,减除冤业。 85. 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

关于佛道之理,大师请进!
大慧,血肉之类,众仙人所不齿,诸圣贤所不食,所以菩萨不应食肉。大慧,菩萨为护卫众生信心,令其于佛法不生诽谤,以慈悲故,不应食肉。大慧,若我弟子食肉,令诸世人全都讥毁之,都会这样说:为何沙门修清净之人,不食天仙所食之物,而同恶兽一样,酒肉满腹,游走世间,令诸众生咸生怖畏,坏清净行,失沙门道,所以...

齐恒文之事原文翻译注释
齐宣王笑道:“这究竟是什么心理呢?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以羊换牛的,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 孟子说:“没关系,这才是仁爱之道,只因为您见到牛而没有见到羊。一个有道德的人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着,就不忍心看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仁厚的人们不接近厨房。” ...

男人为什么不那么在乎你?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文言文然这样
——《孟子》(2)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然 ran〈助〉(1) 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然,应也。——《广雅》 子曰:然。——《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史记·张耳陈馀传...④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⑤惟博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之信然.⑥后这为人君者...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每个人, 本质上都是“弱肉强食”的拥护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我们之所以会理直气壮地认为“食肉饮水”理所应当,只是因为: 我们所盗取的对象既没有反抗的实力,也没有讲理的能力。 但是这种行为,跟一个国王无故下令斩杀一名流浪的乞丐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或许在国王的眼里,乞丐还远远不如他的一...

为什么会有人类?
应遣者遣。当共集米。以相供给。时。彼一人闻众人言。即与为主。断理诤讼。众人即共集米供给。...多所造作。于是世间始有首陀罗工巧之名。 这时众人中有人这样想:家实在是很大的负累和有毒的芒刺。

饶平县13414226336: 孟子.尽心上的故事梗概? -
鄢鲍依利: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凡四十六章.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性则心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人有是心,莫非全体,然不穷理,则有所蔽而无以尽乎此心之量.总体上,孟子认为修身、尽心、知性、知天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表及里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只要诚意“反身”,便能“尽心”,发掘内心之善端,而“尽其心者,知其性也.”扩充人的善良之心,人的本性、天性就自然地显现出来了,而培养了自己的天赋本性,也就会懂得天命,进而正确地对待天命,即“知天”.

饶平县13414226336: 理所当然什么意思? -
鄢鲍依利: 解 释 按道理应当这样.

饶平县13414226336: 理所当然什么意思啊 -
鄢鲍依利: 理所当然释义: 当然:应当如此.按道理应当这样. [拼音] [lǐ suǒ dāng rán] [出处] 隋·王通《文中子·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饶平县13414226336: 描写养生的古诗词 -
鄢鲍依利: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

饶平县13414226336: 理所当然指什么意思 -
鄢鲍依利: 按道理应当这样.含有完全合理、不容怀疑的意思.理:道理,情理 当:应当 然:这样

饶平县13414226336: 灵壁张氏园亭记的词语解释,要全面的 -
鄢鲍依利: 简述 元丰二年(1079)二月,苏轼由徐州移知湖州(古称吴兴),经江淮间,多追感旧游,记事赋诗,本文即作于此时.借对张氏园亭的艳羡,表达了对仕与不仕的看法,文末流露出个人的生活理想.文章看似平淡无奇却意蕴深厚. 灵壁,即...

饶平县13414226336: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这句话啥意思? -
鄢鲍依利: 一、句子的意思 1、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解释:正当你要用心的时候,恰巧会发现真心无以为用. 这两句是开悟以后的境界.无心可用是因为没有障碍、没有牵挂和自我的执着.但无心并非没有智能的功能和作用,其作用就是在悟后的待...

饶平县13414226336: 一个故事,好像是《老子》里面的 -
鄢鲍依利: 你好,这篇出处不是《老子》,而是《庄子·内篇·应帝王》.原文如下: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郑人见之,皆弃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

饶平县13414226336: 游石门诗序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七岭之美 -
鄢鲍依利: 作者从石门,泉水,岩石等景物来突出七岭之美.东晋慧远所作《游石门诗序》石门在精舍南十余里,一名障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辟三泉之会,并立而开流,倾岩玄映其上,蒙形表于自然,故因以为名. 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

饶平县13414226336: 《近思录》简介 -
鄢鲍依利: <近思录>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发展成熟的理论形态,代表着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水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子的读经方法,对我们今天读经很有启发借鉴意义;科学的治学次序、方法,治学当行与不当为之事,对当今的教育者、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